【历史】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历史】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历史】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历史】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历史】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它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一般是指封建社会时期,而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开始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抗日战争是1931-1945年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战争,不是“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排除B项;解放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发动的反共反人民内战,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而进行的战争,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1895年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战争,不是“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排除D项。故选A项。2.1860年,圆明园在呻吟,北京在哀号,只有强盗眉开眼笑。这里的“强盗”是指()A.日本侵略者 B.英法联军 C.美国侵略者 D.八国联军【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圆明园在呻吟,北京在哀号,只有强盗眉开眼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B项正确;近代史上,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侵华战争,与“圆明园在呻吟,北京在哀号”无关,排除A项;美国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圆明园在呻吟,北京在哀号”无关,排除C项;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与“圆明园在呻吟,北京在哀号”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他说,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是()A.上海 B.南昌 C.庐山 D.井冈山【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D项正确;上海、南昌、庐山,都与题干信息“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没有联系,排除ABC项。故选D项。4.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军长是()A.朱德 B.毛泽东 C.周恩来 D.贺龙【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A项正确,排除B项;1928年,周恩来任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排除C项;贺龙于1928年初由上海回到湘鄂西,领导发动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和湘西起义,排除D项。故选A项。5.学校组织“图说红军长征”的探究活动,下列历史场景中不可选取的是()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大雪山 D.会师井冈山【答案】D【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时期是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会师井冈山指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红军长征图中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都是长征中的重要事件,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故选D项。6.1945年8月,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的是()A.英国 B.法国 C.苏联 D.美国【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C项正确;英国、法国没有出兵中国东北,排除AB项;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没有出兵中国东北,排除D项。故选C项。7.以下事件发生在重庆的是()A.兴中会成立 B.“双十协定”的签订C.百团大战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B项正确;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排除A项;百团大战发生在华北地区,排除C项;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排除D项。故选B项。8.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的战役是()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淮海战役 D.辽沈战役【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的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C项正确;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与题干信息“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的战役”没有联系,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与题干信息“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的战役”没有联系,排除B项;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与题干信息“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的战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A.《时务报》 B.《申报》 C.《国闻报》 D.《民报》【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B项正确;1895年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宣传变法,创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是《时务报》和《国闻报》,排除AC项;1905年孙中山创办同盟会,《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排除D项。故选B项。10.为《黄河大合唱》作曲的是()A.聂耳 B.徐悲鸿 C.冼星海 D.鲁迅【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C项正确;聂耳作曲是《义勇军进行曲》,排除A项;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画家,排除B项;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排除D项。故选C项。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11.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1)1927年蒋介石发动的政变——(2)1935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3)1945年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的会议——【答案】(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2)遵义会议(3)中共七大【解析】【小问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史称“四一二政变”。【小问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于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的方针、政策、路线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小问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1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领导成立革命组织——(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在——(3)中国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答案】(1)兴中会(2)瑞金(3)京张铁路【解析】【小问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小问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小问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在南口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这条铁路是以詹天佑为首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中国工人,用自己的技术力量,由中国筹款,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3.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人物。(1)《资政新篇》的作者——(2)《暴风骤雨》的作者——(3)《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4)《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作者——(5)《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者——【答案】(1)洪仁玕(2)周立波(3)胡适(4)李大钊(5)丁玲【解析】【小问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可知《资政新篇》的作者是洪仁玕。【小问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渗入工农群众,创造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如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等。可知《暴风骤雨》的作者是周立波。【小问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可知《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胡适。【小问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可知《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作者是李大钊。【小问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渗入工农群众,创造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如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等。可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者是丁玲。14.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国家。(1)1844年与清政府签订《黄埔条约》——(2)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3)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4)1945年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答案】(1)法国(2)美国(3)日本(4)美国【解析】【小问1】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小问2】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通过《九国公约》得到实现。【小问3】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中国局部抗战。【小问4】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促使日本投降。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四晓”“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材料二:1920—1926年,千余名中国学子奔赴法国勤工俭学、其中周恩来22岁、邓小平16岁,他们到西方寻求救国道路,希望用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使中国富强起来!材料三:叶挺独立团于1925年成立,由黄埔军校毕业的革命青年组成。1826年在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中战绩辉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分析学子们留学法国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周恩来在20世纪20年代的贡献一例。(3)材料三中的部队出现在什么战争中?材料中的两个战役主要讨伐的对象是谁?(4)这些青年人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传承的精神?【答案】(1)事件:五四运动。(2)目的:寻求救国道路,希望用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使中国富强起来。贡献: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领导南昌起义。(一例即可)(3)战争:北伐战争。对象:吴佩孚。(4)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斗争精神、奉献精神等。(符合题意即可)【解析】【小问1】事件:根据材料“1919年5月4日、“外争主权,内除四晓”“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四晓”“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小问2】目的:根据材料“到西方寻求救国道路,希望用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使中国富强起来!”可知,学子们留学法国的目的是寻求救国道路,希望用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使中国富强起来。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领导南昌起义。【小问3】战争:根据材料“叶挺独立团”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先后参加了攻占攸县、醴陵、平江、中秋辅车站、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斗。对象: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主要讨伐的是吴佩孚。汀泗桥、贺胜桥失败后,吴佩孚退守武昌城。【小问4】精神: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爱国主义精神、斗争精神、奉献精神等。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一个宗教组织,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发展反清力量。材料二:该民间组织在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1900年6月,英国海军司令率领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一带遭到该组织的阻击。材料三:它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后来被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材料一中的“宗教组织”指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民间组织”指的是什么?材料中的“海军司令”指的是谁?(3)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什么?“三民主义”包含哪三大主义?【答案】(1)拜上帝会。(2)义和团。西摩尔。(3)同盟会。“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解析】【小问1】组织:根据材料一“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一个宗教组织,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发展反清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各种社会矛盾加剧,洪秀全屡试不第后,1843年在罗孝全的帮助下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借用、吸收西方基督教中的平等、互助的思想创立了拜上帝会,利用宗教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可知“宗教组织”指的是拜上帝会。【小问2】组织:根据材料二“该民间组织在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海军司令:根据材料二“1900年6月,英国海军司令率领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一带遭到该组织的阻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发动了侵华战争。【小问3】政党:根据材料三“它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创办《民报》作为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三大主义: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4年,中日之间爆发战争,战败之耻令张謇深感仕途之无聊……从此离开了政治中心。张謇认为“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1898年他陆续订立了包括工、农、商、银行等宏大体系。1918年前后,张謇的商业帝国进入鼎盛时期。材料二:革命爆发后,张謇欣然北上奉命草拟《清帝退位诏书》。1913年袁世凯任命张謇为农商总长。袁世凯复辟之心初露端倪,张謇曾加以劝阻。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张謇愤然辞职,彻底斩断了与袁世凯的联系。材料三:一战后,列强发动对华经济侵略狂潮。此时国内军阀连年混战,经济凋敝。在此环境下,张謇的企业集团内部潜在的危机终于一并爆发出来。1922年后由盛转衰,年迈的张謇已无力回天。(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请写出张謇创办的企业一例。材料中1918年前后,“张謇的商业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的国际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清帝”应该指的是谁?(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张謇的企业集团由盛转衰的原因有哪些?(4)纵观张謇跌宕起伏的一生,谈谈你的感悟?【答案】(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企业:大生纱厂。国际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清帝:宣统帝。(3)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此时国内军阀连年混战,经济凋敝。在此环境下,张謇的企业集团内部潜在的危机终于一并爆发出来。(4)感悟:张謇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张謇的一生折射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国家安定,经济才能稳步发展,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等。(符合题意即可)【解析】【小问1】战争:根据材料一“1894”“中日之间爆发战争”可知,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企业: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张謇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毅然放弃高官厚禄,回家创办大生纱厂。国际原因:根据材料一“1918年前后”和所学可知,1914—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在这期间,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小问2】皇帝: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宣统帝,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小问3】原因:根据材料三“列强……狂潮”“军阀……凋敝”“内部潜在的危机”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此时国内军阀连年混战,经济凋敝,张謇的企业集团内部潜在的危机。【小问4】感悟: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结合张謇的民族工业发展历程言之有理即可。如:张謇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张謇的一生折射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国家安定,经济才能稳步发展,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等。四、综合探究题(共15分)18.近代,中国领土完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近代史上香港岛曾经被哪个国家割占?该国通过《北京条约》又割占了我国哪一领土?(2)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多少平方千米领土?(3)近代割占台湾地区的是哪个国家?是通过哪一条约割占的?(4)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其中强租胶州湾租借地的是哪个国家?以广东、广西、云南为势力范围的是哪个国家?(5)通过以上探究,你获得了哪些感悟?【答案】(1)英国。九龙司地方一区。(2)150多万。(3)日本。《马关条约》。(4)德国。法国。(5)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努力振兴中华等。(符合题意即可)【解析】【小问1】国家、领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可知近代史上香港岛曾经被英国割占,该国通过《北京条约》又割占了我国九龙司地方一区。【小问2】平方千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小问3】国家与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可知近代割占台湾地区的是日本,是通过《马关条约》割占的。【小问4】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遭列强瓜分,德国强租胶州湾,划分的“势力范围”是山东,因此甲午中日战争后,强租胶州湾租借地的是德国。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强租广州湾,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势力范围。可知以广东、广西、云南为势力范围的是法国。【小问5】感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19.“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西体中用】(1)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立宪之梦】(2)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