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二重要文化常识类型一人物称谓1.人物姓名(1)称字。[2020年考]“字”又称“表字”,是古人在成年礼上确立的称呼。字便于他人称呼,称呼平辈或尊辈的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尊辈也可称呼晚辈的字,以表示对晚辈的尊重。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九下《送东阳马生序》)(2)称号。“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九上《醉翁亭记》)有时,人们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字,而是称号。(3)称绰号。“绰号”又称“外号”“诨号”,一般是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如:《水浒传》中梁山好汉都有绰号,“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等。(4)称官名。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如:①闻道龙标过五溪。(七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龙标”指王昌龄。②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七上《咏雪》)“谢太傅”即谢安,死后追赠为太傅。(5)称爵位。以其爵位称呼一个人。如: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八上《答谢中书书》)“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2.年龄称谓襁褓(qiǎnɡ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两至三岁的儿童。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如:《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始龀刚换牙,指七八岁。如:《愚公移山》中的“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及笄(jī)女子十五岁。束发男子十五岁,泛指青少年。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既加冠”。而立三十岁。如:《<论语>十二章》中的“三十而立”。不惑四十岁。如:《<论语>十二章》中的“四十而不惑”。知天命五十岁。如:《<论语>十二章》中的“五十而知天命”。花甲、耳顺六十岁。如:《<论语>十二章》中的“六十而耳顺”。古稀七十岁。黄发指老人。旧说是长寿的象征。如:《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耄耋(màodié)指老年;高龄。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期颐(qīyí)一百岁。3.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的称呼,常用于自称。有愚、在下、臣、家、舍、鄙、拙等。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九下《出师表》)(2)古代帝王的自谦。有孤、寡人等。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七下《孙权劝学》)4.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的称呼,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上、天子、陛下等。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九下《出师表》)(2)对尊长者和朋友辈的尊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等。如:待君久不至,已去。(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3)对亲属的敬称。【高堂】古时称父母为高堂。【泰山】旧时称妻父为泰山。【先考】对已故父亲的敬称,又称“先君子”。【先妣】对已故母亲的敬称,又称“先慈”。【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府(称对方的宅邸)。【贤】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等。类型二古代官职1.古代官职名称【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与闻朝政,为皇帝亲信重臣。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到元代废除。【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各部长官的副职。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九下《出师表》)【参军】“参谋军务”这一官职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九下《出师表》)【有司】古代朝廷分职设官,各有所司,故用“有司”来指负责专职的官员。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九下《出师表》)【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如: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九上《醉翁亭记》)【判官】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吏的僚属。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九下)【都护】汉宣帝设西域都护,为统领西域的长官。唐在边境设六大都护府,都护为镇守边疆的最高行政长官。如:都护铁衣冷难着。(九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钦差大臣】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办理重大事情的官员。钦,指皇帝亲自做某事。如:这位官员的运气并不比头一位钦差大臣好:他看了又看,但是那两架空织布机上什么也没有,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七上《皇帝的新装》)2.表示官职变动(1)表示授予官职的常用词有辟、除、举、察、荐、授、征等。重新启用,任以官职称“起”,恢复原职务称“复”。(2)表示提升官职的常用词有擢、升、加、拔等。(3)表示降职的常用词有谪、黜、迁等。(4)表示罢官的常用词有免、罢、去等。类型三天文历法1.天文【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共分二十八宿。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九上《范进中举》)【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名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如:斗折蛇行。(八下《小石潭记》)“斗”指的就是北斗星。【星河】银河。如: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八上《渔家傲》)【文曲星】星宿名之一。传说为主掌文运的星宿,旧时认为因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九上《范进中举》)2.历法(1)历法名词解释。【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俗称阴历。【二十四节气】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如:露从今夜白。(九上《月夜忆舍弟》)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二十四节气春季(2—4月)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5—7月)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8—10月)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11—次年1月)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如: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九上《醉翁亭记》)(2)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年为一个循环。【帝王年号纪年法】即采用帝王的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时期。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九上《岳阳楼记》)【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如:十年春,齐师伐我。(九下《曹刿论战》)“十年”为鲁庄公十年(前684)。【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如: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八下《核舟记》)类型四教育科举1.古代学校与老师【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太学、小学的教学内容都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九下《送东阳马生序》)【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如: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九下《送东阳马生序》)【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七下《孙权劝学》)2.科举制科举制是隋以后各封建朝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方法而得名。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到明朝,科举考试已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类型院试(童生试)乡试(秋闱)会试(春闱)殿试考试地点县/府/州京城/各省礼部金殿主考官地方学政中央特派官员钦差大臣皇帝(委命大臣)参考条件童生秀才(监生)举人贡士通过后身份秀才(进学)举人贡士进士第一名称号案首解元会元一甲前三名:状元(鼎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第一名:传胪考试时间三年两次三年一次乡试次年三月会试同年四月注: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或“三元及第”。类型五古代礼俗1.政治礼俗【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朝、觐】古代各国的诸侯,需在规定的时间觐见天子。春见天子曰“朝”,秋见天子曰“觐”。觐礼规定:天子不得下堂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失礼。如: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以农为本,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代称。2.生活礼仪【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的礼仪。古代未成年男子束发,不戴冠,行过加冠礼则标志着成年。举行加冠礼的年龄为20岁。后代虽废冠礼,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未冠”等说法。【笄礼】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簪子)的礼仪。举行笄礼的年龄一般在15岁,表示成人,可以结婚。后来也称女子成年为“及笄”“笄年”。【长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表示敬意。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九下《唐雎不辱使命》)【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打拱】一种礼节。两手抱拳,上下略微摆动。如: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九上《故乡》)【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的一种礼节。跪下后,两手拱合,俯头至于手与心平,而不至地,故称“拜手”。如:我要向你拜手。(九下《屈原》)【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如:我要向你稽首。(九下《屈原》)3.节日习俗节日时间习俗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放鞭炮、吃饺子、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前后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清明节公历4月5日左右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挂香袋、挂艾草和菖蒲、驱“五毒”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穿针乞巧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赏月、祭月、拜月、观潮、吃月饼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祭祖、吃饺子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祭祖、守岁、吃团圆饭、贴春联、挂灯笼等4.送别习俗送别时间多在清晨或傍晚时分。地点多在水边、渡口、长亭之处。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方式饮酒作别。[2019年考]如:劝君更尽一杯酒。(《送元二使安西》)音乐相伴作别。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折柳相送。[2019年考]如: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设帐送行。类型六古代器具1.交通工具【舟】[2019年考]古代水上交通工具。桨、榜、排、橹、篙、帆都是行船的工具。如:行舟绿水前。(七上《次北固山下》)【马】[2019年考]古代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如:马作的卢飞快。(九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车】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战国以前主要是用马驾。乘,指一车四马。车厢叫舆,與前部可以凭倚扶手的横木,叫轼。如:改容式车。(八上《周亚夫军细柳》)【轿】也称轿子、舆,一种靠人扛或畜载而行,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如:轿子已是到了门口。(九上《范进中举》)2.食器【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如:一箪食,一瓢饮。(七上《<论语>十二章》)【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如:一箪食,一豆羹。(九下《鱼我所欲也》)【箸】筷子。如:停杯投箸不能食。[九上《行路难》(其一)]3.酒器【壶】盛酒浆或粮食的器皿。也指古代滴水计时之器。如:炉上有壶。(八下《核舟记》)【杯】盛羹、水、饮料等的器皿。如:暂凭杯酒长精神。(九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樽】盛酒的器具。如:金樽清酒斗十千。[九上《行路难》(其一)]【觥】酒杯。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器具。如:觥筹交错。(九上《醉翁亭记》)【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九上《湖心亭看雪》)4.乐器【丝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如:无丝竹之乱耳。(七下《陋室铭》)【玉笛】[2021年考]笛子的美称。如:谁家玉笛暗飞声。(七下《春夜洛城闻笛》)【钟磬】两种乐器,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结束。如: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八下《题破山寺后禅院》)【胡琴】泛指西域的琴。如:胡琴琵琶与羌笛。(九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琵琶】[2021年考]传统弹拨乐器。木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有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秦朝出现。【箫】[2021年考]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五十弦】[2021年考]原指瑟,也泛指各种乐器。如:五十弦翻塞外声。(九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兵器【弩】用机械发箭的弓。如:彀弓弩。(八上《周亚夫军细柳》)【朴刀】旧式兵器,刀身狭长,刀柄略长,双手使用。如:杨志戴上凉笠儿,穿着青纱衫子,系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条朴刀。(九上《智取生辰纲》)【戈】长柄,横刃横击勾杀。如:干戈寥落四周星。(九下《过零丁洋》)【戟】矛和戈的合体,兼备直刺、旁击、横勾的作用。如:折戟沉沙铁未销。(八上《赤壁》)类型七古代地理建筑1.古代地名【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九下《出师表》)【三秦】指关中地区。如:城阙辅三秦。(八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和江南津。如:风烟望五津。(八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河、长河】指黄河。如:山河表里潼关路。(九下《山坡羊·潼关怀古》)【岱宗】指泰山。如:岱宗夫如何?(七下《望岳》)【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如:阴阳割昏晓。(七下《望岳》)2.古代建筑【幽州台】[2020年考]即蓟(jì)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七下《登幽州台歌》)【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如:登飞来峰。(七下)【黄鹤楼】[2020年考]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hú)矶上。《太平寰宇记》:“昔费祎(yī)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如:此地空余黄鹤楼。(八上《黄鹤楼》)【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八上《钱塘湖春行》)【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扼长江,临洞庭。始为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在阅兵台旧址建楼。唐宋以后此楼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1867)建。如:岳阳楼记。(九上)【醉翁亭】[2020年考]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由欧阳修命名。如:醉翁亭记。(九上)【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上。如:湖心亭看雪。(九上)【北固亭】在今江苏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九下)类型八古代文娱1.汉字【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著名的有:安徽泾县的宣纸、安徽歙县的徽墨和歙砚、广东肇庆的端砚、浙江湖州的湖笔。【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和使用方式而归纳出来的六种类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字体】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变过程。【隶书】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讲究“蚕头雁尾”。【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结构简省,笔画连绵,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清楚,更便于书写。【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是一种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大小相兼,疏密得体,浓淡相融。2.娱乐活动【戏曲】[2020年考]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为:京剧(有“国剧”之称)、越剧(有“中国第二大剧种”“第二国剧”之称)、黄梅戏、评剧、豫剧。戏曲表演中有生、旦、净、丑的行当之分。【射】指投壶,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如:射者中。(九上《醉翁亭记》)【弈】下棋。古代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之一。如:弈者胜。(九上《醉翁亭记》)【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如:觥筹交错。(九上《醉翁亭记》)3.古代诗歌知识[2019年考]见专题四考点一。4.对联知识[2019年考]见专题四考点二。类型九古代单位【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如: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七下《登飞来峰》)【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如:方七百里。(八上《愚公移山》)【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八尺为一仞。如:高万仞。(八上《愚公移山》)【锱铢】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如: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九下《溜索》)【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如:一食或尽粟一石。(八下《马说》)【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如:是日更定矣。(九上《湖心亭看雪》)类型十古代特殊意象【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如:征蓬出汉塞。(八上《使至塞上》)【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灭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如:长歌怀采薇。(八上《野望》)【林泉】山林和泉水,引申为隐居之地。如: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九上《三顾茅庐》)【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如:青鸟殷勤为探看。(八下《无题》)【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如:世先生同在桑梓。(九上《范进中举》)针对训练1.下列对古代相关文学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B)(3分)A.《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传记文学名著。B.《礼记》是西汉时期儒家学者编纂的关于礼的阐释之书,是儒家“五经之一”。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的传记。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解析】A项,《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C项,《水浒传》是一部小说;D项,《史记》是纪传体通史。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B.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后用“总角”代指儿童。C.乡试,科举制度中每三年举行的一次全省考试,由秀才去应试,考中者称为“进士”。D.社,土神;稷,谷神。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茶叶种植试题及答案
- 异位妊娠的护理 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消防职业技能鉴定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初级钻床工资格试题及答案展示
- 2025年钳工专业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叉车司机(中级)叉车操作安全法规案例分析解析考试试卷》
- 2025年企业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 粉状化妆品制造工操作知识水平考核试卷含答案
- 机制地毯挡车工操作能力测试考核试卷含答案
- 汽轮机转子装配调试工安全知识竞赛测试考核试卷含答案
- 地库墙面腻子施工方案设计
- 2025年秋新人教版物理9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高频话题08跨文化交际类(读后续写讲义)(原卷版)
- 住院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
- 3.2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第1课时-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B版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 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卫生监督及法律法规-培训课件
- 化工单元操作工作业指导书
- 学校班长培训课件
- lng应急预案安全培训课件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