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中国建筑的特征【学习目标】1.品析简明、准确的语言风格。把握中国建筑“文法”和“词汇”的含义。2.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厘清文章思路。3.思考为何说不同建筑“词汇”能表达不同的感情;理解各民族之间建筑的“可译性”。4.培养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树立文化自信。【知识梳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墁地() 接榫() 屋脊()额枋() 水榭() 房檩()穹宇() 斗拱() 框架()二、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错误的说明理由。1.从攻防的阵势上看,两支球队的实力大同小异。 ()2.食雕涉及的内容形式广泛,所用的刀具技术千变万化,起到美化菜肴、装饰筵席的作用,是一种综合造型的艺术形式。 ()3.“90”后创业者的故事精彩纷呈,创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奋斗的甘苦、失败的辛酸都十分引人关注,耐人寻味。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打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资料链接】一、作者简介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中国建筑学家。梁启超长子。1928年任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和教授,193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33年兼任清华大学教授,讲授建筑学。1947年,被中国政府派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中国顾问。1949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1952年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以及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1953年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他领导的清华大学建筑系,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人才。主要著作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等。二、写作背景1931年9月,在创立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大,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开始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了他的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困难,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文本鉴赏】一、整体感知这篇科学论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总结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通过介绍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独特魅力和重大价值,同时指出了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提出了每个建筑体系有其自身的“文法”和“词汇”。二、文脉梳理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任务探究】任务探究一把握认识规律,合理安排顺序——分析文本的内容和结构[任务导引]古人讲,作文要有物有序。有序,就是恰当地安排文章的顺序。正确的顺序能正确地厘清文章思路,能帮助读者理解。本文内容较为繁杂,既阐明了中国建筑的影响,又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探讨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最后还提出建议。学习时,要注意分析文本的内容结构。[任务设计]1.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任务探究二运文学之思,论建筑之美——理解词语含义和文本主旨[任务导引]词语是构成文章的细胞,词的意义不理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会失之肤浅或会误解。本课词语运用含义丰富,学习时要学会根据语境理解。[任务设计]3.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作者是怎样用“语言和文学”来比喻建筑学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根据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4.“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这种“拘束性”和“灵活性”表现在哪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梁思成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有什么深刻的意义?6.梁思成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知识梳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墁地(màn) 接榫(sǔn) 屋脊(jǐ)额枋(fānɡ) 水榭(xiè) 房檩(lǐn)穹宇(qióng) 斗拱(gǒng) 框架(kuàng)【知识梳理】二、1.错误。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两支球队的实力分不出高低,水平相当,应该用“不相上下”。2.错误。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这里形容“刀具技术”不恰当。3.正确。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三、“打造……建筑”属于动宾搭配不当,应将“打造”改为“建造”。【文本鉴赏】二、①平面布置②结构特征【任务探究】1.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由主(结构)到次(装饰)的顺序来展开的。2.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3.语言和文学建筑学效果词汇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使说明对象鲜明生动,使所讲道理浅显易懂。文法中国建筑的法式和惯例文章建筑或建筑群大文章宫殿、庙宇等小品山亭、水榭等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4.“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5.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梁思成先生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就避免了孤立地封闭地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从而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的层面,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的对照联系,辩证地看待世界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