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成都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黄若虚下第归湖南韩驹时人会傍高门走,独肯来游翰墨场。已有哲兄如叔度,定知吾子胜文强①。长淮白浪摇春枕,故国青山接夜航。乞得功名归遗母,未应深羨绿衣郎②。【注】①哲兄:令兄之意。叔度:东汉贤士黄宪。文强:东汉名臣黄香。②绿衣郎:指新科进士,唐代新进士例赐绿袍。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黄若虚愿在“翰墨场”一试身手,这与当时人们热衷依附于达官贵人有所不同。B.颔联用东汉两位黄姓名人的典故来类比黄若虚弟兄二人,借此表达对黄若虚的赞誉。C.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黄若虚求得功名的期待与祝福,劝慰他面对新科进士亦不必艳羡。D.本诗写于黄若虚落第后,诗人在着意渲染离别伤感的同时,也表达了勉励和期许之情。15.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四川省德阳市2024届高三12月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诉衷情①陆游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②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⑪。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④风月,弹压=5\*GB3⑤江山,别是⑥功名。【注】①作于诗人抗金失败后闲居山阴时。②蜡封:用蜡固封以利保密的文书。③幽并:幽州和并州,这里指金国占领地区。④平章:品评。⑤弹压:描绘。⑥别是:另是,也是。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篇回忆早年以“青衫”九品官入京师,所结识的同辈多为一时青年才俊,心中难免产生失意之感。B.“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写词人不分昼夜投入抗金工作的场景,反映当时的形势很是鼓舞人心。C.“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既是词意的转折,表现出作者感慨百端的心情,也反映其人生的转折。D.全篇率意而写,毫不做作,语明而情真,通过早年和现在的强烈对比,反映出陆游晚年的心情。15.本词末尾三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最后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比,情感类似,方式却不同,请结合词句分析。(6分)四川省雅安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渔家傲①黄庭坚踏破草鞋参到了,等闲拾得衣中宝。遇酒逢花须一笑。长年少,俗人不用瞋贫道。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提着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②。【注】①本词是一首俳谐戏谑词,词前有小序云:“余尝戏作诗云……或请以此意、依声律作词,使人歌之,为作渔家傲。”②前一“葫芦”指沽酒的葫芦,后一“葫芦”则是对光头僧人的戏称。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开篇写悟道,在一难一易的叙写中,表达了词人获得感悟之时的喜悦。B.词人钟爱鲜花美酒,寻酒、找到好酒、寻酒途中的鲜花美景都令他快乐不已。C.词人享受逍遥快乐的生活,同时对世俗之人的眼光颇为敏感,并做出了妥协。D.词中作者化身僧人,其放浪形骸、落拓不羁的生活背后隐隐透露出人生的失意。15.本词是戏谑之作,词人是如何表达戏谑之意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四川省自贡市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殊不恶斋秋晚闲吟五绝范成大市声汹汹鼓催阵,日影骎骎潮涨痕。消磨意气默数息,把玩光阴牢闭门。夜坐有感范成大静夜家家闭户眠,满城风雨骤寒天。号呼卖卜谁家子,想欠明朝籴米钱。[注]①骎骎:比喻时间过得很快。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用“鼓催阵”“潮涨痕”描绘声音和时光,使无形之物变得具体形象可感。B.面对喧闹市声、时光飞逝,诗人内心很不宁静,只能调整呼吸强压内心的躁动。C.第二首诗描写静夜,家家闭户而眠是以静写静,满城风雨天骤寒则是以动衬静。D.两首诗都用了叠词,“骎骎”写的是主观感受,“家家”是对环境的客观描写。15.两首诗都写到市井之声,表达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四川省泸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14-15题定风波·荔枝[注](其一)黄庭坚晚岁监州闻荔枝,赤英垂坠压阑枝。万里来逢芳意歇,愁绝,满盘空忆去年时。润草山花光照坐,春过,等闲桃李又累累。境负寒泉浸红皱,消瘦,有人花病损香肌。定风波·荔枝(其二)黄庭坚准拟阶前摘荔枝,今年歇尽去年枝。莫是春光厮料理,无比,譬如痎虐有休时。碧甃朱栏情不浅,何晚,来年枝上报累累。雨后园林坐清影,苏醒,红裳剥尽看香肌。[注]元符三年(1100),黄庭坚任职戎州(今四川宜宾),川南一地的淳厚民风、丰盈物产,使之消退了被贬的“死灰”之心,写下了许多赞美当地风物民情的诗文。此二词当作于此时。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词中,词人听闻荔枝“赤英垂坠”绚丽无比,而他到来之时,却“芳意”已尽,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感。B.第二首词中,词人相约去摘食阶前的荔枝,却发现去年结过荔枝的枝条没有结果,但词人仍觉得春光情不浅。C.在第一首词中,词人用“压阑枝”和“芳意歇”对比,又以桃李之“累累”衬托,读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D.在第二首词中,词人用疟疾并不连续发作来打比方宽解自我,表明他坦然面对当年荔枝歇树的情况,很生动。15.同样是吟咏荔枝,两首词中蕴含的情感却同中有异。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四川省凉山州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水龙吟·梨花周邦彦肤的洁白,因而推辞不饮酒。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成都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黄若虚下第归湖南韩驹时人会傍高门走,独肯来游翰墨场。已有哲兄如叔度,定知吾子胜文强①。长淮白浪摇春枕,故国青山接夜航。乞得功名归遗母,未应深羨绿衣郎②。【注】①哲兄:令兄之意。叔度:东汉贤士黄宪。文强:东汉名臣黄香。②绿衣郎:指新科进士,唐代新进士例赐绿袍。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黄若虚愿在“翰墨场”一试身手,这与当时人们热衷依附于达官贵人有所不同。B.颔联用东汉两位黄姓名人的典故来类比黄若虚弟兄二人,借此表达对黄若虚的赞誉。C.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黄若虚求得功名的期待与祝福,劝慰他面对新科进士亦不必艳羡。D.本诗写于黄若虚落第后,诗人在着意渲染离别伤感的同时,也表达了勉励和期许之情。15.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D.“着意渲染离别伤感”错误。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黄若虚人格的赞美、对黄若虚才华的推崇,也流露出对黄若虚未能高中,郁闷归家的同情。尾联表达了对黄若虚求取功名的期待与祝福,也劝慰他落第也不要去羡慕新科进士。全诗并未渲染离别伤感。
故选D。
(2)“长淮白浪摇春枕,故国青山接夜航”,颈联由对黄若虚的赞美转向本诗的主题——送别。诗人虚写黄若虚归途之景。用“白”“青”冷色调既突出山水的明秀,也暗示黄若虚落第的失落心境。“摇”“接”两个动词巧妙,将“白浪”与“青山”拟人化,写出故乡山水对远方游子归来的亲切与温柔。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黄若虚未能高中,郁闷归家的同情。
答案:
(1)D
(2)①动词生动传神,“摇”“接”两词写出故乡山水的亲切温柔;②色泽渲染恰宜,使用“白”“青”等清淡色调,既突显山水的明秀又暗含失意的落寞;③以虚景写真情,想象归乡途中所见,借故乡山水的柔情暂慰落第之愁。【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四川省德阳市2024届高三12月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诉衷情①陆游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②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⑪。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④风月,弹压=5\*GB3⑤江山,别是⑥功名。【注】①作于诗人抗金失败后闲居山阴时。②蜡封:用蜡固封以利保密的文书。③幽并:幽州和并州,这里指金国占领地区。④平章:品评。⑤弹压:描绘。⑥别是:另是,也是。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篇回忆早年以“青衫”九品官入京师,所结识的同辈多为一时青年才俊,心中难免产生失意之感。B.“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写词人不分昼夜投入抗金工作的场景,反映当时的形势很是鼓舞人心。C.“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既是词意的转折,表现出作者感慨百端的心情,也反映其人生的转折。D.全篇率意而写,毫不做作,语明而情真,通过早年和现在的强烈对比,反映出陆游晚年的心情。15.本词末尾三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最后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比,情感类似,方式却不同,请结合词句分析。(6分)(二)(9分)14.A(“失意之感”错,应是意气风发)15.(1)陆词:反语(借事抒情)。曾经的自己是结交英豪、夜半草檄,而如今终日所对的是江山风月,所做的是品评风月的文字,成了管领山川的散人,此本是“闲者”的事,与功名毫无关系,却说“别是功名”,这是用反语来自我解嘲,借以表现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激愤之情。(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1分。)(2)辛词:用典。辛弃疾用廉颇的典故表现自己虽仍有抗金杀敌的决心和能力,但没有机会施展才能的无奈之情。(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1分。)四川省雅安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渔家傲①黄庭坚踏破草鞋参到了,等闲拾得衣中宝。遇酒逢花须一笑。长年少,俗人不用瞋贫道。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提着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②。【注】①本词是一首俳谐戏谑词,词前有小序云:“余尝戏作诗云……或请以此意、依声律作词,使人歌之,为作渔家傲。”②前一“葫芦”指沽酒的葫芦,后一“葫芦”则是对光头僧人的戏称。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开篇写悟道,在一难一易的叙写中,表达了词人获得感悟之时的喜悦。B.词人钟爱鲜花美酒,寻酒、找到好酒、寻酒途中的鲜花美景都令他快乐不已。C.词人享受逍遥快乐的生活,同时对世俗之人的眼光颇为敏感,并做出了妥协。D.词中作者化身僧人,其放浪形骸、落拓不羁的生活背后隐隐透露出人生的失意。15.本词是戏谑之作,词人是如何表达戏谑之意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C(3分)15.【参考答案】①词人在词中戏称自己为“葫芦”(僧人),真葫芦(装酒的葫芦)、假葫芦(僧人)交混在一起,滑稽感顿生,令人忍俊不禁,给人戏谑感;②词人在词中借助鲜花美酒、放浪形骸、落拓不羁的生活描写表达了对失意人生、社会不平的反抗,是戏谑式的抗争。【评分意见】本题6分,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相同即可。四川省自贡市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殊不恶斋秋晚闲吟五绝范成大市声汹汹鼓催阵,日影骎骎潮涨痕。消磨意气默数息,把玩光阴牢闭门。夜坐有感范成大静夜家家闭户眠,满城风雨骤寒天。号呼卖卜谁家子,想欠明朝籴米钱。[注]①骎骎:比喻时间过得很快。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用“鼓催阵”“潮涨痕”描绘声音和时光,使无形之物变得具体形象可感。B.面对喧闹市声、时光飞逝,诗人内心很不宁静,只能调整呼吸强压内心的躁动。C.第二首诗描写静夜,家家闭户而眠是以静写静,满城风雨天骤寒则是以动衬静。D.两首诗都用了叠词,“骎骎”写的是主观感受,“家家”是对环境的客观描写。15.两首诗都写到市井之声,表达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14.B15.第一首突出市井之声的喧闹,意在衬托诗人不受外界干扰的闲适自在,表达了诗人对保持个人修养与精神独立的追求。第二首写的是卖卜者在静夜里的叫卖声,满城风雨天骤寒,卖卜者还在为明天的生计奔波,诗人以此反映下层市民生存的艰难,表达了对他们深切的同情。【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诗人内心很不宁静,只能调整呼吸强压内心的躁动”解读错误。这首诗着力表现诗人之“闲”,“默数息”是写诗人的闲适、自在,而不是内心波动。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第一首描写市井的句子是“市声汹汹鼓催阵”,“汹汹”是声音大而纷乱,写出市井之声的喧闹;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消磨意气默数息,把玩光阴牢闭门”,通过“牢闭门”隔绝外面的喧闹,在屋内静坐默息,“把玩光阴”,修养身心。因此写市井的喧闹意在衬托诗人不受外界干扰的闲适自在,表达了诗人对保持个人修养与精神独立的追求。第二首描写市井的句子是“号呼卖卜谁家子,想欠明朝籴米钱”,“卖卜”意思是以占卜谋生,这里指街上叫卖的声音。诗人静夜独坐,家家户户都关好门休息了,并且外面是满城风雨,天气骤然寒冷,在这样的时刻,“卖卜”声就显得格外突兀,诗人不由得联想到,这样的天气还在为生计奔波,大概是为了挣明天买米的钱吧。写卖卜者在静夜里的叫卖声,诗人以此反映下层市民生存的艰难,表达了对他们深切的同情。四川省泸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14-15题定风波·荔枝[注](其一)黄庭坚晚岁监州闻荔枝,赤英垂坠压阑枝。万里来逢芳意歇,愁绝,满盘空忆去年时。润草山花光照坐,春过,等闲桃李又累累。境负寒泉浸红皱,消瘦,有人花病损香肌。定风波·荔枝(其二)黄庭坚准拟阶前摘荔枝,今年歇尽去年枝。莫是春光厮料理,无比,譬如痎虐有休时。碧甃朱栏情不浅,何晚,来年枝上报累累。雨后园林坐清影,苏醒,红裳剥尽看香肌。[注]元符三年(1100),黄庭坚任职戎州(今四川宜宾),川南一地的淳厚民风、丰盈物产,使之消退了被贬的“死灰”之心,写下了许多赞美当地风物民情的诗文。此二词当作于此时。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户外游戏安全教育
-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回顾与展望
- 2025河南省企业劳动合同样本
- 2025电子产品买卖贸易合同
- 版2025私人借款合同范本汇编
- 2025合同编码准则
- 现代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
- 2025年上海市股权转让合同范本
- 2025物流配送合同模板
- 家乡旅游文化节庆策划方案
- 《工程科学与技术》论文投稿模板
- 精美乒乓球运动活动策划方案PPT
- GB/T 18050-2000潜油电泵电缆试验方法
- GB 7793-2010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 FZ/T 24011-2019羊绒机织围巾、披肩
- 金螳螂企业管理课件
- 炊事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 最新版教育心理学课件3-成就动机
- 离合器-汽车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
- 中国民间美术年画-完整版PPT
- 2022年《趣味接力跑》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