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的历史_第1页
国际法的历史_第2页
国际法的历史_第3页
国际法的历史_第4页
国际法的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章:国际法的历史远古时代的国际法欧洲中世纪国际法古典时期国际法实定主义国际法20-21世纪国际法2概述国际法历史是研究最少的一个分支,研究国际法历史重点需要放在理念与国家实践之上,理念主要关涉过去的国际法由哪些内容构成,而国家实践那么是关注国家在过去究竟做了什么。正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才创造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国际法。事实上,国际法这个术语本身具有太多的模糊性,为此也导致了对国际法产生时间的不同解读。包括:第一,如果国际法仅仅意味着调整国际关系的可预测性规那么或根据的集合,那么国际法的历史可以追随至人类历史本身。第二,如果国际法是适用于国家间的综合性行为规那么法典,那么其诞生的时间应该是古典晚期和中世纪。第三,如果国际法是平等适用于国家间的一系列实体规那么,17世纪是国际法的起点;第四,如果国际法是单一共同体的一局部,那么国际法可能出现在19世纪;第五,如果国际法被视为世界政府的法令或司法决议,那么意味着国际法可能会在未来出现。国际法简史目的在于强调国际法上的大趋势,包括概念范围和国家实践。通常,这种历史的阐述都遵循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古代国际法、欧洲中世纪国际法〔自然法占据主导〕、古典时期国际法〔1600-1815〕〔自然法和万国法并存〕、19世纪〔1815-1919〕实定主义国际法以及20-21世纪国际法〔1919—〕。3一、古代国际法远古时代,不同种族的人类如何在和平、可预期且互利的方式进行交往,我们很难理解。但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所描述公元前六世纪的迦太基人与北非土著之间的沉默贸易〔silenttrading〕生动了再现了古代人类交往的方式。说明远古时代人类的交往更多依靠行为而非语言,双方之间非常老实,无偷盗和冲突。虽然这种沉默贸易安排曾经盛行,但这种仪式上不灵活且范围较窄的交往方式并不能够满足国家间政治交往的需要。为此,一些人可能认为更加复杂的规那么调整国家间的关系,这种规那么便是国际法。通常,我们会采取一种比较限制性的方法,会发现存在着初级国际法的证据。在古代欧亚的三个区域,存在着共享共同的宗教或文化价值体系的小且独立的国家间维持了密切的网络体系。分别是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公元前4000-3000年)、印度南部〔公元前1600左右的吠陀时期〕以及古希腊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典型特征便是政治上的分割与文化上的统一,从而产生了众多相对标准的实践,可以稳定且可预测地调整国家间的关系。表现为国家间的外交关系,缔结条约、以及战争等;其中,希腊城邦国家间争端的仲裁解决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法制度。4一、古代国际法51.古代国际法6一、古代国际法在古代众多的条约中,其中遗留下的条约之一便是公元前13世纪,埃及与赫梯〔hittite〕之间签订的条约,该条约主要关涉两国间势力范围的划分,同时也涉及逃犯的引渡〔extraditionoffugitive〕,而双方的诚信与条约的拘束力问题,双方那么是在条约文本后列举了双方各自信封的神作为条约的守护者。公元后七世纪,随着伊斯兰帝国的兴起,伊斯兰内部世界中各个国家之间〔Daral-Islam〕关系的法律体系迅速开展。相比之下,伊斯兰世界与外部国家之间〔Daral-Harb〕关系的法律开展缓慢。公约前2世纪左右,当罗马帝国征服了希腊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一系列关涉正义的普世原那么为罗马帝国所接受:在不同国家不同法律的融合中,某些根本的行为规那么对所有人类社会均适用。这种理念最初由亚里士多德阐述〔论修辞〕,由希腊的斯多葛派哲学家进一步阐述,其将整个世界视为单一的世界城邦国家,这个世界城邦国家授自然法调整。受斯多葛学派的影响,西塞罗将自然法定义为在整个人类共同体中传播、永恒且不会改变的规那么(论共和国,pp.68-69)。这个普世且永恒的自然法思想被罗马法学家和基督教教会吸纳,并传至中世纪。7二、欧洲中世纪国际法欧洲的中世纪特异性与普世性共存。特异性表现在去中心化的封建主义〔feudalism〕,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复杂且交织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不同的封建君主具有不同的政府权利和管辖权。普世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哲学和法学上的强调自然法传统,政治上依据罗马法复兴为根底的神圣罗马帝国。A.普世主义的世界观——中世纪自然法中世纪是自然法思想的大时代。这个时期,自然法概念在天主教会的庇护下进一步开展,虽然这个概念最初源于斯多葛和罗马法传统的遗产。其中的集大成者便是托马斯.阿奎那,其认为自然法的内容只能通过人类理性予以发现和适用,而非启示〔revelation〕。中世纪仍然遵循自然法与万民法之间的区别,虽然两者之间的明确界限仍然难以确定。万民法通常被认为是宽泛的自然法中专门适用于人类社会的特别规那么。B.多元的图景——意大利城邦国家中世纪,普世主义和复元主义的张力表达最为明显便是意大利南部的各个独立的城邦国家之间的关系。当这些城邦国家从罗马帝国别离后,便出现了关于独立的争论。8二、欧洲中世纪国际法两个法学家巴托鲁斯〔BartolusofSassoferato〕和鲍尔达斯〔BaldusofUbaldis〕关注了这个问题,其结论那么是这些城市本身在自治的意义上是独立的,且城市之间相互独立,但他们仍然受到罗马帝国的调整。至此,我们认为这是欧洲历史上论述国家独立概念和独立国家仍然遵循一定的规那么调整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微光。正是这个原因,巴托鲁斯被视为国际法的第一个理论家。C.国家间的实践中世纪的国家实践继承了古代的很多传统,比方外交关系领域便是一例,外交官被赋予了宽泛的东道国司法豁免。大概到了11世纪,欧洲国家〔意大利〕开始缔结双边条约,规定了缔约双方的各种公平待遇的互惠保证,有时,这些欧洲国家也和穆斯林国家缔结条约,保证外国商人在本国的某些特权。随着海运贸易的开展,关于海事贸易的法律开始出现,如奥列隆法典〔oleron〕〔以比斯开湾一个小岛上的系列法院裁决为根底bayofbiscay〕。此后,还出现了以西班牙巴塞罗那海事共同体编纂的康索拉多法典〔consolatodemare〕。在战争法方面,战俘赎回〔ransoming〕制度是战争法的重大开展9

二、欧洲中世纪国际法随着非洲和美洲新大陆的扩张,欧洲与非欧洲之间的关系愈发重要,同时也为验证自然法的普世性提供了机遇。维多利亚以及萨拉曼卡学派的众多的讲义论证了欧洲征服美洲印第安王国的合理性。1550-51年,juaninesdesepulveda和Barolomedelascasas剧烈地辩论西班牙征服美洲的合法性以及法律根底。而索托〔Domingodesoto〕担任法官〔Judgeship〕,结果那么是索托拒绝作出裁定。10

三、古典时期国际法17-18世纪,新精神进入了国际法学说思想,或称之为自然法思想的世俗化。相反,这种新思想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成认了国家实践作为法律的真正渊源,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自然法原那么的表达。结果便出现了国际法的双重面向——自然法和国家实践的谨慎且不稳定的共存关系,并一直持续至今。A.格劳秀斯和霍布斯〔Hobbes〕荷兰人格劳秀斯,主要作品便是1625年的《战争与和平法》。作为一个自然法学者,其本身又是保守的,继承了中世纪的理想主义传统。但其思想或著作同样借鉴的前人的成果,其中最有名的那么是意大利人真提利斯〔AlbericoGentili〕。格劳秀斯的重要奉献在于其将古老的万民法转变成为万国法,且这种外国法被视为区别与自然法,而不仅仅是自然法的一个分支或适用方法。主要调整适用于人类中特别且独特的种类,即国家统治者之间的法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出现了专门适用于国家间的系统化的法律体系。且这个万国法的属于一直适用至18世纪末期。自然法与万国法两者之间是伙伴而非对抗关系。11三、古典时期国际法对于自然法和万国法之间这种合作关系并非所有的学者认同,其中的典型代表那么是英国的托马斯.霍布斯,主要著作《利维坦》〔Levithan,1651〕。认为人类社会并不非先所认为的有序且法治的状态,相反,人类社会处于一种无序甚至残暴的状态,自保〔selfpreservation〕是惟一真正的自然权利。平安的获得只能通过根本性的变革,将所有人自然状态下的自然权利至于他们自己制造的主权国家〔sovereignpower〕手中。为此,结果便是人类遵循的法律只能是君主制定的法律,自然法虽然没有被完全排除,但其被减弱至最根本的两个信条:自保权利和约定必守。影响了普芬道夫。万国法的自然法传统在18世纪中期到达顶峰。代表人物那么是德国人沃尔夫,其八卷本的自然法百科全书详细讨论了太阳下所有的事物,甚至讨论了其他星球居民的特征。秉承格劳秀斯传统中最为知名且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当属瑞士的外交官EmmerichDeVattel.主要著作为1758年的《万国法》,是一本现代意义上系统的国际法论著。其本意是为当时的法学家和外交官提供一本手册,文字优雅得到了宽泛的传播与使用。12三、古典时期国际法13三、古典时期国际法14四、实定主义国际法十九世纪典型特征便是实定法学派的兴起。但这个世纪也并非全是实定法学派的世纪,因为历史法学派开始出现,此外,自然法也得到了复兴。A.实定主义革命实定法的表述最初源于中世纪〔14世纪〕,用以专门指向特定国家的人定法〔与神法相对应〕。而十九世纪那么是实定哲学的兴起,源于法国社会学家孔德的实定哲学理念〔在神学和自然法之后兴起的哲学理念〕。主要指向科学、客观以及经验等。并认为人类种族经历了三个哲学阶段——分别是神学〔宗教占主导〕、玄学〔自然法站主导〕以及现在的实定哲学〔意味着人类思想的彻底解放〕。15四、实定主义国际法这种实定主义哲学最到由英国法学家约翰.奥斯汀引入法学,其主要著作为《法理学讲义》。实定主义国际法学的核心理念便是打破自然法与实定法之间的联系。包括三个重点内容:第一个重点:实定国际法最核心的内容在于关注国际法的渊源问题,并认为国际法本身是国家意志的产物。所以国际法是由国家以或明示或默示的共同同意创制的。为此,国际法只是国家之间的法律,而非国家之上的法律。第二个重点:国际法的工具论。国际法只是国家达成自己目标的一种工具。第三个重点:国家作为国际法主要〔甚至是惟一〕的主体。国家是国际层面的权利与义务的承担者,为此国家应该具有国际法律人格。在国家享有的众多权利中,其中自保权最为重要,且发生在1837年的卡罗琳号案件,成为了国家自卫权学说的经典阐述。16四、实定主义国际法B.国际法的专业化在实定主义的影响下,国际法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并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7四、实定主义国际法在实定主义国际法的开展中,不同学者的理解也形成了不同的实定主义国际法派别,主要分三类。18四、实定主义国际法C.国际法的历史法学派与自然法的复兴历史学派主要观点认为每种文化、文化团体或国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意识或精神,从而可以使得自身与其他文化或国家区分开来,为此,每一种文化只能依据其自身的语言背景才能真正被理解。为此,历史法学派拒绝自然法的普世观,这也是历史法学派与实定法学派共享的特征。其影响表达在三个领域:19四、实定主义国际法整个19世纪,自然法虽然失去了核心地位,但其仍然未完全消失。自然人仍然以很多方式存在于我们原先并不知悉的地方。比方进入政治经济学领域以及传统的武装冲突法律领域等。第一,进入其他学科。自然法的复兴主要表达在其进入了自由政治经济学的新科学领域,最早系统阐述该理念的是法国物理学家魁奈〔Francoisquesnay,1750〕,并最终开展成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李嘉图、密尔等。其核心观点是支持自由贸易,并被视为全球化的先驱。第二,在传统国际法中,自然法进入了武装冲突法领域,特别是正义战争理论。但这种复兴更多表达了大国强国的利益,招致了开展中国国家的反对。因此,非常具有挖苦意味的是,曾经宣称理想主义和博爱的自然法理念居然具有如此血腥的历史。20四、实定主义国际法D.19世纪的其他成就第一,国际间的国际合作,如通讯与运输,莱茵河、多瑙河管理委员会、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专门安排。国际电报组织以及万国邮政联盟〔1865和1874〕。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影响,1860年法国英国签署了Cobden-Chevalier条约。19世纪晚期,个人自由流动以及大规模的移民兴起。第二,国际多边立法的出现。1856年《巴黎宣言》,限制抓捕海上私人财产,规定了自由船自由货“freeshipsmakefreegoods“。1868年圣彼得堡宣言,禁止使用爆炸子弹。此外,还包括两次海牙会议。第三,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国家间仲裁开始迈出实质性的步骤,开始于1794年的《杰伊条约》,并强化于1872年的阿拉巴马仲裁案件。21五、20-21世纪国际法A.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吞噬了众多的生灵,同时也引发了争论,认为国际社会亟需一个永久化国际组织,专职于预防未来残酷战争的爆发。这种理想的代表人物便是美国总统威尔逊〔wilson〕,努力的结果便是1919年《凡尔赛条约》,其中包括了成立《国际联盟》的盟约。相较于欧洲协调时期大国势力均衡秩序,这种新公共秩序表达具有公开、议会以及民主的性质。但该联盟与凡尔赛和约联系密切,这也是其挥之不去的噩梦。国际联盟及其辅助机构联盟是保守主义与前卫思想的结合。保守主义这样不根本变革民族国家之特权,不设立世界政府〔对成员国具有主权〕,不禁止战争〔对战争进行程序限制——司法或政治程序〕。前卫思想认为,对于不遵守和平解决争端规那么而求助于战争之国家,盟约的执行条款自动执行,且可以采取经济处分的方式〔受启于一战期间德国的联合封锁〕。〔仅适用了一次处分条款,35-36年对意大利〕。在国际联盟运作后,为了维持国际和平,国际社会又进行了两次努22五、20-21世纪国际法力。第一,1928年,《凯洛格—白里安公约》〔Kellogg-BriandPact〕,是1928年8月27日在巴黎签署一项国际公约,该公约规定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手段和只能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由于该公约本身是建立在理想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下,所以该公约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但是该项公约是人类第一次放弃战争做为国家的外交政策。第二,1932年,不成认主义〔史町生主义,Stimsondoctrine〕。指不成认因违反《国际联盟盟约》和《巴黎非战公约》的行为而产生的任何情势、条约或协定。23

五、20-21世纪国际法两次大战期间的成就虽然国际联盟没有阻止二战的爆发,但如果因为此而否认国际联盟的功能,那么显得并不合理。恰恰相反的是,这个时期国际法历史学科开展的活泼期间,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常设国际法院〔PCIJ〕。设立于荷兰海牙,不具有强制管辖权,但裁决了众多案件〔诉讼和咨询案件〕,辅之以混合委员会和仲裁庭裁决,为国际法学者提供众多案例资料。国际法的编纂。1930年,在国际联盟主持下的国际法编纂,成果一般〔关于国籍方面达成一致〕。此后,美洲国家的国际法编纂,成果为1933年《蒙德维的亚公约》〔最主要是国家的定义〕。人权保护的多边努力。保护少数人的双边条约开始缔结,效果一般,但为二战后国际人权法的开展奠定根底。托管制度〔Mandatesystem〕。《国际联盟规约》的第22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