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_第1页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_第2页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_第3页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_第4页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九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44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主干梳理基础夯实核心探究素养提升热考视角命题预测课时精练主干梳理基础夯实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1.古希腊时期(1)特点:基层治理依靠

进行。(2)内容:村社实行自治,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

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村社村社大会2.西欧封建社会(1)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2)城市:行会或商会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知识拓展】行会制度的衰落从15世纪起,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取代行会手工业。到16世纪,英国的行会制度已基本消灭。欧洲大陆各国的行会制度残存的时间较长,法国的行会制度解体后又一度恢复并成为皇家御用行会,德国的行会制度则到19世纪才逐渐消灭。3.近代社会(1)背景:随着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2)代表①英国:1835年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

制度。②美国:基本保存了地方自治的传统,

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③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自治市乡镇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特点①西方各国的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②

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2)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5.20世纪80年代以后(1)特点:强调政府、社区和

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2)作用: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社区非政府组织【思维点拨】社会治理的一体两翼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和公民的社会自治,是社会治理的一体两翼,它们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其中社会管理是政府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的规范和管理。实施社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权力部门,实际上这是具有政府重要职能的一种政府行为。而社会自治则是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管理,其管理主体是社会或民间组织,其所实施的活动则是一种非政府行为。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1)建立①英国:17世纪初,颁布了济贫法。②德国: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立了

,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③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社会保险制度(2)发展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②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3)影响①进步性: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②局限性: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

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国家财政【思维点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德国的原因(1)工业革命促进了德国经济飞跃发展,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使德国有能力建立社会保障制度。(2)1871年德意志结束了长期的封建割据状态,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刚刚统一的德国首要的任务就是维护国家统一和保持国家权力。187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德国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更加错综复杂,并日趋尖锐。因此,德国当时的俾斯麦政府决定首先要稳定国内政局,缓和阶级冲突,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改革政策,包括一些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法规、措施。2.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过程①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

。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作用: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险法规【知识拓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因(1)经济改革动摇了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2)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险体制自身存在缺陷,并在实践中造成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3)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影响。返回核心探究素养提升考点一西方国家基层治理1.西欧封建社会基层治理的特点史料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特点: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斗争形式多样;争取自由和法治。影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封建主义的瓦解;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转型。2.近代城市基层治理史料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地方自治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正如韦伯夫妇所说,斯图亚特王朝结束的一个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中央政府不再随意干涉地方自由,国王和议会在以后的一百多年也都没有对地方权力进行干涉。这一时期,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人生活的地理分布和生活环境;受美国和法国革命的影响,英国人对政治自由和个人自由有了新的理解;在立法和行政方面英国政府也吸收了实用主义的社会哲学,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英国地方自治的发展。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地方自治制度建立的原因。

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工业革命的推动;美国和法国革命的影响以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考点二近现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1.近代英国的济贫制度史料

1601年的“济贫法”,是英国社会福利史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件。它实际上是都铎王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其中主要内容是: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概括史料中17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1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

内容:立足地方教区;费用主要来自救贫税;推广感化院制度。背景:圈地运动造成农村贫困问题突出,城市流浪人口增加,影响社会稳定。2.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途径史料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美国国会又颁布《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根据史料思考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途径是什么。

国家立法。3.现代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1)覆盖面广:社会福利覆盖范围包括国家的全体公民,覆盖面广。(2)保障程度高:社会福利涉及养老、医疗、失业、教育、住房等方面,保障程度高。北欧瑞典甚至提出构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3)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社会福利制度实质是国家依靠政府力量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通过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所得税,对社会低收入者进行生活保障,使穷人受惠多。(4)制度日趋完备:二战后现代西方国家将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化、制度化,通过政府立法形式,使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备。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实质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综合归纳一、全面认识西方自治城市的形成1.形成原因(1)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更多的行业脱离乡村的家庭副业和庄园手工业形态,集中到城市中。(2)工商业的发展使商品货币关系逐渐在城市扎根,动摇了封建体系对城市的控制。(3)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市民阶层,他们日益松弛或割断了对土地的依赖,实现了与土地的分离。(4)中世纪西欧封建领主、教会或国王也是城市建立的推动者。(5)宗教的因素,通过众多的教堂而各具特色,它们对城市的形象产生了重要作用。2.特点(1)斗争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2)斗争形式多种多样。(3)斗争目标是争取自由和法治。3.影响城市是欧洲从中世纪迈向近代进程中的里程碑。(1)从经济上来讲,随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加速了西欧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逐渐成为封建制度的破坏因素。(2)从政治的角度看,市民们在向封建主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中形成的经验,为形成近代资本主义式的市民社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并构建了基本框架。(3)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发展还在精神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和舆论准备。二、世界主要国家社会保障模式及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特征1.模式(1)“传统型”:美国、日本等。(2)“福利型”:英国、瑞典、挪威等。(3)“国家型”:苏联、中国等。(4)“储蓄型”:新加坡等。2.建立过程(1)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规定国家和政府有保障公民生存的责任,需要受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从事社会救济事业,标志着现代社会救济制度的产生。(2)1883年到1889年,德国出台多部关于工人社会保险法律,以立法为形式明确保障对象的权利和义务,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3.特征(1)在性质上表现为全民的普遍性福利。(2)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3)福利保障项目完备化。(4)实施过程进一步社会化。返回热考视角

命题预测视角1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治理1.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A.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B.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C.庄园法庭限制了领主的特权D.庄园法庭维护佃户的利益1234√5678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B正确。123456782.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这反映出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12345678√解析材料“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说明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故C符合题意。视角2西方近代的地方自治3.1888年的《地方政府法》规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郡、郡级市和伦敦郡议会必须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将以往由治安法官负责的大量事务交由议会负责。这一法案A.使政治权力从贵族转移到议会

B.统一了城乡公民的选举权C.开创了民选产生自治机构制度

D.推动郡自治制度的民主化12345678√解析根据材料“郡、郡级市和伦敦郡议会必须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可知,推动郡自治制度的民主化,故选D项;当时英国议会早已经是权力中心了,故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选举权的平等化,故排除B项;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故排除C项。123456784.托克维尔在评价美国政治制度时指出:“乡镇组织之于自由,犹如小学之于授课。乡镇组织将自由带给人民,教导人民安享自由和学会让自由为他们服务。”这主要是因为乡镇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C.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

D.承担了基层教育机构的职能12345√678解析根据材料“犹如小学之于授课”,小学是基础性的教育机构,将“乡镇组织之于自由”比作“小学之于授课”,凸显了乡镇对于自由的基础性保障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故选C项。视角3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5.19世纪末,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国家社会保障立法,宰相俾斯麦不遗余力地推行这些社会保障制度,他说:“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经济高速发展,率先建成“福利国家”B.民主化程度提高,建立责任内阁制C.政府用非暴力手段加强社会控制D.社会保障导致社会主义运动失败12345678√12345678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俾斯麦强调用社会保障制度来消除工人阶级的斗争,反映了当时德国政府采用非暴力手段抵制社会革命、加强社会控制,C正确;材料并未将德国与其他国家比较,无法得出德国率先建成“福利国家”,排除A;当时德国并未实行责任内阁制,排除B;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6.1965-1970年西欧各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增长了11.6%,1970-1975年间增长了15.3%,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也从60年代的20%上升到了70年代的30%。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知A.政府干预经济未惠及所有国民

B.高福利会增加经济发展的包袱C.国有化是实施福利政策的前提

D.福利政策拉动了西欧经济增长√1234567812345678解析1965-1970年西欧各国的福利支出比重不断加大,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说明高福利会增加经济发展的包袱,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欧福利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没有涉及政府干预经济惠及所有国民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有化的问题,故C项错误;福利政策会加重经济增长的负担,故D项错误。视角4增进民生福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7.如图为1978—2012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据变化,这一变化反映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B.农村农业人口的逐步减少C.农村扶贫标准的逐步提高D.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重视√12345678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从1978年到2012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这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重视,因此D选项正确。8.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措施是A.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B.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C.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D.加强“福利国家”建设12345678√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最能体现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措施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B项正确;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不是最能体现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措施,A项错误;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建设“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D项错误。12345678返回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至少有150个到170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是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定决定于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雅典自由民也获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规定A.说明雅典基层社会治理混乱B.意在推动雅典公民群体扩大C.使雅典的权力运行臻于平衡D.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民的个人自由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根据材料“村社的职能之一是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定决定于村社机构的登记……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雅典自由民也获得了公民权”并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村社的设立削弱了氏族贵族势力,使更多人获得公民权,扩大了雅典公民群体,故B项正确。2.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A.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中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的基础,由庄园居民、庄园土地、庄园法庭构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单位,也是农村基层政治单位,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故选择C项;封君封臣制度是国家制度,排除A项;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如设有法庭就是政治单位的表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庄园中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3.阅读如图“19世纪末英国地方机构表”。据此可知,当时英国A.中央对地方实施了垂直管理B.地方自治体系化、多样化C.是自上而下的三级政府体制D.地方承担所有的公共服务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材料中自治机构有多种,也有不同的层次,体现了地方自治体系化、多样化,故选B项;由材料看不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方式,故排除A项;材料是地方机构表,有的自治机构只有一级或者二级,故排除C项;由材料看不出公共服务的类别,故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4.在托克维尔看来,英国的地方自治传统是在英国特有的长期宗教纷争中形成的。英国人“比当时的大部分欧洲人更熟悉权利观念和真正自由的原则。在移民初期,自由制度的茁壮萌芽即地方自治,已经深深地扎根于英国人的习惯之中”。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英国民主思想来自宗教改革B.地方自治是英国政体的重要特点C.美国自治思想深受英国影响D.美国政体学习借鉴了英国政体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根据材料“英国人‘比当时的大部分欧洲人更熟悉权利观念和真正自由的原则’。在移民初期,自由制度的茁壮萌芽即地方自治,已经深深地扎根于英国人的习惯之中”可知,英国人移民到美国,同时带去了自治思想,所以美国自治思想深受英国影响,故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5.1965年《伦敦政府法》生效,建立了大伦敦议会,下辖32个伦敦自治市议会和1个伦敦城议会,其中12个自治市和伦敦城共同组成内伦敦,其余20个自治市构成外伦敦。新成立的大伦敦议会主要负责提供更具全局性的服务,如消防、救护车、主要道路的维护和废物处理等。这说明英国A.自治机构改革适应城市化发展B.三权分立机制的内容不断拓展C.议会权力扩大威胁了有效行政D.自治机构受到中央政府的控制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由材料可知伦敦政府改革,大伦敦议会管辖的范围扩大,用于处理全局性的问题,故选A项;材料主要讨论的是议会的管辖与服务问题,不涉及三权分立机制,故排除B项;议会管辖范围扩大是为了更好地行政,故排除C项;由材料看不出中央政府对自治机构的控制,故排除D项。6.英国的志愿者组织和非盈利组织不直接接受政府部门的行政控制,具有广泛的行为空间,在能够促进社区发展的前提下,可以以任何合理合法的方式介入社区发展,为社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智力保证或者教育培训方面的优质人力资源。英国的这一社区治理模式A.有利于降低社区运营成本B.体现了权力钳制下的高度自治C.说明社会保障覆盖的全面性D.说明社区已取代了政府的功能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材料中的志愿者组织和非盈利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介入,为社区服务,有利于降低社区运营成本,A正确;由材料看不出权力钳制,因为这些机构不直接接受政府部门的行政控制,排除B;材料主要涉及基层管理,没有体现社会保障,排除C;由材料看不出“取代”,排除D。12345678910111213147.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即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这些规定反映出英国A.社会保障适应社会发展

B.社会矛盾尖锐激化C.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D.救济观念走向人道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济贫法(修正案)》规定的“低于舒适原则”是鼓励人们进行劳动,保证自由劳动力的供应,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社会保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矛盾尖锐激化”,故B项排除;“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8.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社会保险立法主要有《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老年和残废保险法》。1910年德国政府将当时所实行的各保险法汇成《工人保险法典》,并在1911年由帝国议会通过。这些立法A.客观反映了德国社会问题频发B.标志着德国福利国家最终建立C.目的在鼓动民众支持对外战争D.使德国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在德国的深入发展,德国社会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为解决这些矛盾,德国通过立法开始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以稳定统治秩序并缓和社会矛盾,故选A项;福利国家的最终建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出德国政府利用这些立法鼓动民众支持对外战争的信息,排除C项;20世纪初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才刚刚建立,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9.下列对英国福利制度的解释,符合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证比较严谨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

史实结论A提出英国是“福利国家”的观点寻找到英国名目繁多的福利制度作证据B二战后,英国在铁路、电力等领域实行国有化得出英国的福利是公民的社会权利的观点C查到“英国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的一手史料得出英国是“福利国家”的结论D查到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年的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等一手史料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在国家福利制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解析英国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等一手史料可以说明英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体现了国家在国家福利制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英国名目繁多的福利制度,无法证明英国是“福利国家”,A项错误;实行国有化与福利是公民社会权利没有联系,B项错误;实行免费教育说明国家重视教育,无法得出英国是“福利国家”的结论,C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0.下表为1983—1984年英国税收、福利与家庭收入统计表(单位:英镑),据此可知1234567891011121314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1313其他津贴5030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A.儿童利益得到了绝对保障B.实际收入的变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C.国民保险消除了收入差距D.福利政策的调整实现了收入的平均分配√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从表中可知,收入多的人没津贴,交完税后,每月的收入比享受福利津贴的家庭(月收入50英镑)相差不大,说明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了干预,以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故选择B项;发放儿童津贴并不代表儿童所有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排除A;“消除了”表述过于绝对,国民保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收入差距,排除C;福利政策不可能“实现了收入的平均分配”,排除D。11.20世纪90年代英国曾实行“青年新政”:年龄在18-24岁,处于失业状态并申领求职者津贴连续6个月者,必须在政府提供的四个项目(即为期6个月的国家补贴就业或创业;全日制教育或培训;环卫工作和公益部门工作)中选择一个,这项政策主要针对A.“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

B.国民文化素质的下降C.经济危机的恶化

D.生态环境的破坏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从材料中的“必须在政府提供的四个项目(即为期6个月的国家补贴就业或创业;全日制教育或培训;环卫工作和公益部门工作)中选择一个”可以看出,英国政府在强制青年就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针对“福利国家”制度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实施的,故A正确。1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共7章34条,其内容包括:总则、劳动保险金的征集与保管、各项劳动保险待遇的规定、享受优异劳动保险待遇的规定等内容。这部条例的颁布意在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C.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该条例对劳动者缴纳劳动保险与享受保险待遇做出规范,从法律形式上保障了劳动者的利益,故选C项;1951年,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而当时尚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故排除A、B两项;当时要建立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乡、里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基层社会组织,是国家加强地方控制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周代宗族里社的政治、经济功能较之夏商邑聚得到初步的发展,随着国家机器的强化,其基层行政组织的性质日益明显。春秋时期,各国在自己的辖区内都建立了地域性的行政系统,并把乡、里作为国家政权的基层组织。这个时期,由于中央集权的确立和郡县制的实行,国家通过行政管理、连坐制度、宗教控制、1234567891011121314人口控制加强了对乡、里的统治。战国时期,乡、里作为地方基层组织的职能已经基本形成,具有了组织生产、征派徭役、维持治安、乡里选举、防灾防疫、婚丧祭祖等一系列社会职能。乡里制度对以后行政制度系统的完备和完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接促进了郡县的出现和发展,成为推进秦统一后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摘编自顾旭娥《战国时代乡里制度的渊源及影响》,原文有改动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事业的重点是救济贫困,组织形态以教会和慈善组织自发为主。18世纪20年代以后,教区相继建立济贫院,“济贫院体制”逐渐发展。到18世纪70年代,全国约有2000所这样的济贫院。19世纪30年代起,议会先后通过修订《济贫法》(1834年),颁布《公共卫生法》(1848年)《初等教育法》(1870年)等,要求政府承担更多扶助贫困和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并增设济贫部(1847年)地方事务部(1871年)教育部(1899年)等政府机构,搭建起管理社会事业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