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结构俄国十月革命历史条件革命进程胜利意义建立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分析俄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3、一战激化矛盾,并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各种矛盾加剧4、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1、资本主义落后: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其他国家,对沙皇政府和西欧资本具有依赖性,对国内无产阶级剥削极其严重。各种矛盾最尖锐的国家2、社会矛盾复杂: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各种矛盾最复杂的国家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最为集中尖锐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在相对落后的俄国,这主要是由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一)客观方面表现:(二)主观方面表现: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阅读1.资本主义有发展,但很缓慢2.社会矛盾的尖锐3.“一战”引发革命
在相对落后的俄国,这主要是由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二)主观方面表现:俄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历2月)《四月提纲》:1917年4月
七月事件:1917年7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俄历10月)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1917年11月(十月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1、二月革命(前奏)
:推翻了沙皇统治。(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后的形势:两个政权并存。2、《四月提纲》报告: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3、七月事件: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平过渡失败)4、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工农苏维埃。(暴力胜利)二、帝国大厦的坍塌
二月革命
⑴背景沙俄因参加“一战”而造成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⑵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⑶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罗曼诺夫王朝灭亡两个政权并存主要矛盾:人民大众----沙皇专制统治直接因素:“一战”为俄国造成有利的国内外形势。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四月提纲》“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觉悟性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请回答:①上述内容出自什么文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制定的?②这一文献的历史意义和作用是什么?材料解析题①出自《四月提纲》,是列宁于1917年4月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所作的报告。②为布尔什维克党规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3)
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寻求解放的发展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历史新纪元建立政权——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1、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2、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3、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课堂探究:二月革命跟十月革命有何不同?
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社会主义革命目标性质
领导者组织性结果“面包、停战”建立社会主义工人士兵布尔什维克党自发,没有指导纲领有组织有准备,以《四月提纲》为纲领两种政权社会主义国家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政权革命对象材料1:(俄历)10月24—25日的革命所建立的、依靠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的和约开始谈判。本政府认为,一切交战国中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困顿不堪、痛苦万状的工人和劳动阶级的绝大多数所渴望的公正或民主的和平,即俄国工农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
——《和平法令》节选■问题探究(2):思考问题:1、上述材料中提到的“10月24-25日的革命”,是由哪个政党领导的什么革命?2、新成立的苏维埃工农政府对帝国主义战争抱何态度?反映了哪个阶级的意愿?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布尔什维克党2、反对一战,要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反映了工农大众的愿望。学习思考课后探究判断此三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谁?分别指出此三幅图片中的人物的贡献?从图一到图三,在革命大理论和实践上体现出怎样历史发展轨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导思想列宁:空想到科学理想到现实一国到多国马克思主义发展1848年诞生1871年:理论——实践俄国十月革命:列宁主义理想——现实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三大工运1871年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二战以后发展到多国十月革命前,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主要是因为①俄国多种矛盾的集合点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③俄国已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④俄国无产阶级极其政党日益成熟A①②
B②③
C③
④
D①
②③④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囿具备"这个条件.
(2005山东)二月革命后,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文献是A<四月提纲>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C<和平法令>D<土地法令>(2005广西)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这表明他A.正确分析了俄国当时的国情
B.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指明了方向
D.认识到俄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006全国)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2006湖南)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2006山东青岛)下列对十月革命胜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革命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D.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帝国主义在俄国的形成
B.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C.沙皇对各族人民的专制统治和压迫
D.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布尔什维克的任务是A.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B.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C.举行武装起义
D.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布尔什维克的任务是A.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B.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C.举行武装起义
D.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简述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
第一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从而标志着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合作的方针和主要形式角色: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各民主党派——参政党,参政议政合作八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6年)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存在的必要性)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内容两个规定二、特点两个原则(与《共同纲领》相比的新特点?)三、地位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四、意义人民民主进入了全新阶段依法治国的新起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阅读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中国历史上长期是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只宜于合作互助而不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3.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施行的?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全国形成了五个省级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旗)。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制度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基本框架1949年10月一日毛泽东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05北京)
A抗战胜利雪洗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其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05上海)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D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05黑龙江)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99全国)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B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在(02广东)
A.1949年B.1953年
C.1954年D.1956年
C1953一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03全国)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全国政协成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A20世纪50年代,推动我国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03天津文综)
A.在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发动群众参加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D.成立全国政协
B4.政治协商会议成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是在:A.建国初期B.一届全国人大之后C.“文化大革命”期间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表明: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中共提出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党派进行建设
B.改造现有的民主党派
C.取得民主党派的支持
D.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A.多党合作
B.政治协商
C.人民代表大会
D.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是:A.政治协商会议
B.多党合作
C.政治协商
D.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体现在:()A.中国共产党决定各民主党派人事安排B.各民主党派服从中国共产党的管理C.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中共提出合作方针D.中国共产党要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监督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的作用,不包括:A.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B.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C.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D.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其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的原则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立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主要区别?(1)经济基础不同(2)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3)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有制;三权分立制度:私有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三权分立制度:资产阶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制度:分权制衡。温故知新概括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6—1976)1、“文革”的原因(1)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的发展,毛泽东错误地估计形势,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2)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2、文化大革命中新中国民主政治受到了怎样的践踏?(1)大批党和政府及各界人士惨遭迫害(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3)宪法成为一纸空文(4)武斗成风,社会秩序严重破坏。(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文革”的原因2、“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3、“文革”的教训(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2)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3)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978——)1、历史条件:(1)文革的深刻教训(是什么?)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乱,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2)法制建设的方针的提出(是什么?)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978——)1、历史条件:2、措施:(1)平反冤假错案(怎么做的?)首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2)全面立法,建立法律体系(怎么做的?)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978——)1、历史条件:2、措施:
3、意义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1979《刑法》1982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义务教育法》《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到1995年底,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共制定了280多部法律;国务院制定了700部行政性法规;地方权力机关制定了4000多部地方性法规。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基本上可做到有法可依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978——)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3、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意义)4、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怎么做的?)
现代史基本线索(1949——)
1949——1956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6——196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66——1976文革十年
1976——76——78徘徊中前进
78——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01上海)
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小前提:17年来,资本主义正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结论:所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这个推论:
A.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与结论错误
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
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
D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02上海)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D
1、“文革”十年浩劫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①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②党内出现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③中共由于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环境中,习惯采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处理党内意见分歧④权力过于集中,个人崇拜现象严重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当堂练习
2、“文革”中,党和人民得到的深刻教训是()A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B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C要清除修正主义在党内的影响D要正确处理敌我矛盾,以利于现代化建设DB
3、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法制建设方针的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五大A4、下列法律文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起核心作用的是()A《选举法》B《宪法》C《刑法》D《民事诉讼法》B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措施有()①提出“有法可依”十六字方针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④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除人民政协外,1949年至今中国建立的新型政治民主制度还包括()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村民选举制度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DA祖国统一大业你认为台湾问题与
香港、澳门问题的
性质一样吗?为什么?一、(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酝酿
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正式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
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形成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形成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一国两制”理论逐渐形成.
(2)“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一国:是指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必须完整,不可分割。中国是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OneCountryTwoSystem(3)“一国两制”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①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②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的促进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三个标志着)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被侵占的百年国耻;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4)、群众基础——大陆人民和港澳同胞渴望祖国统一(1)、前提——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方案——“一国两制”(3)、法律依据和保障——中英、中葡的两个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为什么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呢?①1979年,大陆停止对金门的炮击,实现了两岸的真正停火;②两岸实行“三通”(通邮、通航、通商)打破了两岸的隔绝状态;③“九二共识”——“汪辜会谈”(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20世纪两岸关系的发展:思考:台独分子叫嚣的台独理由成立否?为什么?台湾问题参考答案:
不成立;这种“台湾民族论”是很荒谬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所谓“台湾民族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欺诈数据挖掘技术-洞察与解读
- 2025广东深圳市九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招聘销售经理人员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年上半年内江市部分学校公开考试招聘教师、部分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工作人员笔试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4月重庆永川区五间镇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福建莆田市荔城区事业单位定向招考未就业随军家属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融媒体中心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琼海市校园招聘教育类专业技术人才(西安站)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东医科大学招聘事业编制人员4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开招聘编外聘用制工作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广东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南网能源公司2025年9月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中的应用报告
- LED交通诱导屏运行维护手册
- 《Matlab编程与应用》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一期)-给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 NISP一级考前模拟训练题库200题(含答案)
- CT检查设备十大品牌简介
- (完整版)最实用小学英语单词总表(含音标、单词默写表)
- 项目产品研发各阶段质量控制输出文件
- 述情障碍的社会根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