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四模试卷一、基础知识综合(共1题;共1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五四运动开始,革命、建设、改革,历史长河流经一个世纪浩浩荡荡,几代人殚精竭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奔涌而去。将五四运动置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才能理解它“新觉醒”的价值;将五四运动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才能读懂它“新选择”的意义。
时间之河穿流不息,复兴路上风华正茂。如今,一代代革命先驱(孜孜以求/孜孜不倦)的强国梦、复兴梦,从未像今天这样距离我们如此之近。然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仍需要回答属于这个时代的命题,(面对/应对)属于这个时代的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坚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正是为了沉淀昨天的河床、展望明天的道路,让我巍巍中华青春永驻。
“红日初生,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泄汪洋。”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用日出东方、河流奔涌的壮丽景象寄托对中国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望。如今,愿望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而沿着五四运动以来开辟的道路,充满活力的中国再次出发,正走入又一个精彩的百年。(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殚精竭虑(dān)
穿流不息
红日初生B.沉淀(diàn)
一泄汪洋
青春水驻C.巍巍中华(wēi)
浩浩荡荡
坚巨D.开辟(pì)
风华正茂
绝不是(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以求
面对B.孜孜以求
应对C.孜孜不倦
面对D.孜孜不倦
应对(3)在文中画线处填入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与五四对话
②正是为了深化我们的思考
③与五四以来一百年的历史对话
④坚定我们的脚步A.③①②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②④①③(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B.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5)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A.《骆驼祥子》叙写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还有一些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B.“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山的南面。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D.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二、对比阅读(共1题;共19分)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空乏其身
空乏:资财缺乏,这里作动词,贫困。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任用、选拔,这里指被选拔的意思。C.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D.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哪一个,哪一样。(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
所欲有甚于生者B.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C.故知创业之难
温故而知新D.必先苦其心志
其如土石何(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人恒过然后能改。(4)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限标两处。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5)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3.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潭上作[唐]张养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注)①翠微:青山。(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4分)4.古诗文默写(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李商隐《无题》)(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3)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4)菊花,也叫“黄花”,常见于古诗文中。陶渊明吟咏“________,悠然见南山”,周敦颐则感慨“菊之爱,________”。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3分)5.初三某班开展“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1)活动一:拟写主题。请围绕“微笑面对生活”结合语境,补全下面主题标语。________,学习有乐总需放歌。(2)活动二:设计形式。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①办专题板报②写话题作文③________④________(3)活动三:畅谈感悟。面对挫折,杜牧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________六、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40分)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倾听草木的呼吸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⑪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⑫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选自《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1)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②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3)请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语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4)文章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胡定坤
①疫情初期,市场上N95(KN95)、医用外科等防病毒口罩紧俏,不少家庭中的口罩库存见底。于是,网络上开始流传一些重复利用的“炒方”。但是贴着“一次性”标签的防病毒口罩真的能够走上“无限循环”之路吗?
②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56℃30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是否可通过“清蒸、水煮”的方式实现口罩再利用呢?
③不能。无论是N95还是医用外科口罩,它们实现“防病毒”的手段都是依靠“过滤层”吸附、阻隔病毒等微颗粒(气溶胶),而过滤层主要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
④根据设计要求,口罩要在实现较好阻隔效果的同时保证令人舒适的通气性,其对医用口罩的吸气阻力一般不能超过343.2帕斯卡(Pa),日常防护型口罩吸气阻力小于135帕斯卡(Pa)。
⑤因此,口罩过滤材料往往要经过“驻极处理”,使其携带微量的电荷,从而在比较蓬松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各种微粒。
⑥毫无疑问,无论是“清蒸”还是“水煮”,水的进入会使过滤层中的电荷迅速消失,导致过滤效果大幅下降。同时,聚丙烯熔喷材料纤维非常细,要比头发丝细十几倍,平均只有两个微米左右,不耐高温,温度大于80℃时就会收缩变形,导致结构破坏,防护效果降低。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75%的乙醇能有效灭活病毒,能否将用过的口罩喷上酒精消毒,再晾干重复使用呢?
⑦不能。一方面,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N95口罩外表面都经过“拒水处理”酒精、水、血液、唾液等都很难渗入,目的是加强对医生的保护,防止在与患者接触中出现液体喷射造成交叉感染。因此,表面涂抹、喷上酒精很难起到对医用口罩内部的消毒作用。另一方面,酒精也会破坏口罩外层防水结构,原因是酒精的表面张力和水有很大不同,用酒精处理过的口罩材料对水(血液、唾液)的吸收会增强,这会加速口罩过滤层失效。
⑧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病毒对紫外线敏感,是否可以使用紫外灯、紫外消毒柜等对口罩消毒实现再利用呢?
⑨不能。聚丙烯熔喷材料是一种热塑性高分子材料,耐老化性差对紫外线非常敏感。接受紫外线照射后,结构会发生破坏即氧化降解,使过滤性能大幅下降。
⑩课题组曾经做过实验,如果对N95级别的口罩进行水蒸、水洗、紫外灯消,它的过滤效率将由95%快速降低到60%以下,和普通的纱布口罩、棉布口罩差不多。
⑪那么究竟有没有方法实现口罩的消毒再利用呢?
⑫对普通人来说,没有。口罩生产过程中采取的消毒方式是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普通家庭无法实现。况且口罩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吸收人体呼出的水蒸气,逐渐造成过滤层的电荷流失、吸附能力下降,即使进行消毒、晾干也无法恢复,再使用起不到很好的防护效果。
⑬虽然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N95口罩都是“一次性”的,但从设计者的角度看,除非是去医院、大型超市或接触疑似病人等高危场所,普通人并不需要用一次防护口罩就扔掉,完全可以使用两三次,从而减少口罩资源的消耗。
——(选自《科技日报》2020年2月03日,有删改)(1)网络流传关于防病毒口罩可以循环使用有哪些说法?请简要概括。(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3)第⑩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文章第⑤段说“口罩过滤材料往往要经过‘驻极处理’”,请结合全文内容和链接材料,给口罩的“驻级处理”下个定义。[链接材料]正常的口罩有三层结构,最内的一层通常是我们看到白色的,它紧贴我们的鼻子和嘴巴,可以吸水,所以戴了口罩以后时间长了会看到它是潮湿的。最外面的一层往往是有颜色的,是防水的,就像雨衣一样,所以对于一些喷射的飞沫或者液体,它可以有物理的阻挡作用。而中间的一层是滤网,是口罩的核心部分,根据它的孔径大小不同,就定义为不同的型号,比如说,N95口罩。滤网经过驻级处理,具有静电吸附作用,从而过滤掉95%以上的直径在0.3微米以上的小的颗粒物质,包括病毒和细菌。七、作文(共1题;共5分)8.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简单的想法,可寄寓深情,饱含深意。一个看似简单的符号,背后却有着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一种看似简单的生活方式,却是充满人生智慧的选择。……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请以“似简而深”为题(自拟题目也可),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一、基础知识综合1.【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A.穿——川,生——升;B.泄——泻,水——永;C.坚——艰;故选D。(2)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孜孜以求”意思是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此处用来修饰“强国梦”“复兴梦”,应该用“孜孜以求”,排除CD两项;“面对”指面前对着(问题、形势等),“应对”指采取措施、对策以应付出现的情况,第二个空处应该用“应对”;故选B。(3)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通读句段可以发现,①③句“与五四对话”“与五四以来的历史对话”是从现在到过去,让我们要不忘历史,故先①后③;②④是谈意义,“深化我们的思考”“坚定我们的脚步”是由思想到行动,有前后逻辑关系,故先②后④。所以排序为:①③②④;故选C。(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A.否定不当,应该删去“不要”;C.两面对一面,应该删去“能否”;D.句式杂糅,应该删去“的原因”或“因为”;故选B。(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C项有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的《春望》。故答案为:⑴D⑵B⑶C(4)B(5)C【点评】⑴形声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除了要强化记忆之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总结,根据词语的含义灵活掌握。⑵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⑶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4)病句的辨析一是要靠语感,感觉读起来别扭、不通顺的句子基本上为病句;二是可以先把句子压缩,只留下主干,然后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5)文学常识涉及面比较广,作家作品、古代官职称谓、历法等等,知识零碎,考生需要在平时注重积累,多思考、多总结。二、对比阅读2.【解析】【分析】(1)A项的解释有误,“空乏”在这里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财资缺乏”,即“使他受到贫困之苦”。(2)A.从/比;B.表顺承/表顺承;C.所以/旧的、原来的;D.代词,他的/加强反问语气;故选B。(3)此题要注意“恒”的意思是“常常”;“过”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犯错误”;“然后”的意思是“这样以后”。(4)这句话的意思是: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可以根据句意停顿。(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拓展能力。解答时,结合选文中唐太宗关于“创业”与“守业”的看法,体会他的治国思想,并联系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论述,找到两人治国思想的相似点进行分析整理。乙段中唐太宗与房玄龄、魏征探讨关于“创业与守成孰难”的问题时,提出“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说明唐太宗认为国家安定后,君主因为富贵而变得骄奢淫逸,因为忽视治理而产生祸乱,这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不谋而合。唐太宗和孟子都认识到了君主需要居安思危,才能守住基业。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⑴A⑵B⑶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这样以后)才能改正。(4)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5)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认为在富贵中易滋生骄奢,在疏忽中易产生祸乱,这与甲文中孟子所认为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是相似的。【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⑶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5)人物形象的把握,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阐述。注意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附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于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乙:唐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三、诗歌鉴赏3.【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作用分析。这首诗从结构上看,前两句属于写景,后两句属于直接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的目的显然是为抒情而服务的,这里作者细致描绘了长满竹子的岛屿上,残阳映照着微微的翠绿。雪白色的鸟从碧绿色的潭水上面飞过等景象,展现了一幅静美幽静的画面,为抒发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喜爱、渴望归隐做了铺垫。(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两句的意思是:在俗世没有关切自身的事情,每次到渔家就不想回来,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俗世生活的厌倦,留恋渔家幽静的生活环境,透露了诗人对渔家的喜爱,表达了绝尘归隐的情感。故答案为:⑴刻画出了一副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⑵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点评】⑴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⑵诗人的情感,一方面需要抓住关键语句和关键词进行体会;另一方面还需要根据诗人的时代背景去分析。四、句子默写4.【解析】【分析】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分直接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形式。理解性默写(情景默写)难度较大,要先根据前后文提示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为直接默写,要注意“蜡”、“炬”、“始”、“奈”、“燕”、“采”、“篱”、“鲜”等字的书写。故答案为:⑴蜡炬成灰泪始干(2)化作春泥更护花(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采菊东篱下、陶后鲜有闻【点评】中考中古诗文默写包括一般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前者需要考生结合上下句提示进行回答;后者要结合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五、综合性学习5.【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注意其拟写要求与拟定活动主题的要求是一样的:扣住主要活动内容,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写出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其基本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优美,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句子的逻辑等(如:对偶句、排比句、短句子等)。如:生活很美记得微笑,学习有乐总需放歌。(2)活动形式设计。拟写活动设计要围绕着“活动主题”来写,仿照示例拟写设计活动形式即可,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3)主观性试题。围绕着主题,从“笑对生活”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故答案为:⑴生活很美记得微笑⑵讲励志故事、开展辩论赛、谈生活感悟⑶在人的一生中,难免遇到挫折打击,我们应把失败看作成功的垫脚石。微笑面对生活,这样我们就会树立信心,迎接成功。(意近即可)【点评】⑴宣传语的目的在于营造气氛、制造声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因此一定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⑵活动设计类的题需要注意,紧扣主题,活动方式既要丰富多样,又要具体可操作。⑶观点看法类的题目,要求考生明确态度,或赞成,或反对,旗帜鲜明,然后用充足的理由证明。答题步骤:①判断评价题干观点;②分析评判理由;③进一步肯定判断。六、现代文阅读6.【解析】【分析】(1)“倾听草木的呼吸”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草木的呼吸”;点明写作内容“倾听草木的呼吸”;暗示文章的主旨;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2)本句中的“小”是院子的空间小;“大”小院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据此理解,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3)本题可以从比喻修辞、化静为动和句式的使用等角度结合语境分析作答。“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也可以从描写的方法的角度。“燃”运用了动作描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也可以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理解本文的主旨,要结合文中作者对“草木”的描写,重点阅读最后一段文字,抓住“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从而理解“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故答案为:⑴①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②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③点明写作内容④暗示文章的主旨⑤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⑵“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意近即可);⑶①“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②“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③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④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⑷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②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③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④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通常有概括主要内容、点明中心、作为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⑵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理解语句要在理解全篇的基础上进行,作者在小院的草木世界中感悟人生,引发许多感慨;⑶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⑷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此题需要在读文中提取作者的感悟,找到关键句,加以适当选择。7.【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可结合②段重要语句“是否可通过‘清蒸、水煮’的方式实现口罩再利用呢”;⑥段结尾处“75%的乙醇能有效灭活病毒,能否将用过的口罩喷上酒精消毒,再晾干重复使用呢”;⑧段“病毒对紫外线敏感,是否可以使用紫外灯、紫外消毒柜等对口罩消毒实现再利用呢”这些重点语句概括作答。(2)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本文首先通过三个问题提出说明内容,说明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是否可通过‘清蒸、水煮’的方式实现口罩再利用呢”“能否将用过的口罩喷上酒精消毒,再晾干重复使用呢”“是否可以使用紫外灯、紫外消毒柜等对口罩消毒,实现再利用呢”,然后一一解答;接着说明口罩不能循环使用的原因;最后,“有没有方法实现口罩的消毒再利用呢?对普通人来说,没有”说明一次性口罩是无法消毒后使用的。提倡除了在高危场所的使用外,普通人可以对一次性口罩使用两三次,从而减少口罩资源的消耗,这是典型的逻辑顺序。(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结合第③段画线句的内容,从“它的过滤效率将由95%快速降低到60%以下”这些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画线句又把N95级别的口罩进行水蒸、水洗、紫外灯消后和普通的纱布口罩、棉布口罩的过滤效率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N95级别的口罩与普通口罩作比较,准确科学、强调突出地说明了N95级别的口罩进行水蒸、水洗、紫外灯消毒后,它的过滤效率会大大下降的特征,使说明更加准确、更有说服力,说明更加具体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政排水管网监测与维护规程
-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指导书
- 7桥梁(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专项施工方案
- 英文be动词用法详解与练习
-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 汽车维修厂安全操作规程全集
- 酒吧拓展活动策划方案
- 建筑营销奖励方案
- 海飞丝产品营销方案
- 招行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食品安全小组培训课件
- 内外部环境因素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与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分析及应对措施
- 八年级科学上册新教材解读课件(浙教版2024)
- 俄罗斯名曲赏析课件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解读
- 2025年河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2030家庭园艺养护服务市场需求与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床上擦浴课件
- 2025年青海省人民警察公务员考试(公安专业科目)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教育行业报告:教育行业市场潜力与投资机会分析及策略
- DB5325-T 123-2025 设施蓝莓采收与贮藏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