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3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2023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2023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2023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2023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辽宁2022—2023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身份使用乐器乐舞的规模天子“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64人诸侯“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48人卿大夫“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32人士“特悬”:悬挂的乐器—面排列16人A.贵族生活腐化 B.血缘色彩浓厚C.音乐发展迅速 D.社会等级森严【答案】D【解析】表格中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反映出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故D项正确;A该项不能明显体现,故排除A;血缘色彩浓厚,只是表现,故排除B;材料不能证明音乐发展迅速,排除C。2.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A.成为一级地方长官B.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C.随意处罚违纪官员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答案】B【解析】材料“刺史……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反映了刺史的专门的监察职能,体现了职责明确的专职性,故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刺史成为一级地方长官,故A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刺史可以“随意处罚违纪官员”,故C错误;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刺史位高权重,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刺史……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刺史的职能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3.魏晋风度指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人生观:在人格上追求独立、自由,反对礼教,追求隐逸;在交往中喜好清谈;喜好服食药、酒;在服饰上追求洒脱。影响魏晋风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商品经济发展 B.社会政治环境 C.儒学地位动摇 D.士人群体扩大【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追求独立、自由、崇尚清谈、追求洒脱的魏晋风度是在士族阶层崛起、统治阶级内部残杀,政局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士大夫逃避现实政治黑暗、崇尚玄学时形成的人生观,即魏晋风度的形成主要是社会政治环境影响的结果,B项正确;魏晋风度的形成同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A项;魏晋时期儒学动摇是魏晋风度产生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C项;士人群体扩大并非这个时代形成魏晋风度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4.“七事”本是突厥人的七种行军装备,初唐时期传入中原,逐渐被唐军吸收接纳。唐高宗时期政府规定,五品以上武官佩“七事”。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交往加强 B.藩镇割据严重 C.军事制度完备 D.对外交流活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本是突厥人的七种行军装备,初唐时期传入中原,逐渐被唐军吸收接纳……五品以上武官佩”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少数民族军事装备被唐王朝吸收,并成为中原王朝的武官装备,反映了当时民族交往加强,A项正确;藩镇割据是指唐朝中后期幽州、魏博等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王朝吸收少数民族军事装备,体现了民族交往的加强现象,不代表军事制度完备,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王朝时期中原与周边民族之间的交流,不属于对外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5.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都城开封府东角楼的潘楼酒店,每晚凌晨三点左右开始卖衣物、古董、珍玩犀玉等,“半夜而合,鸡鸣而散”,谓之鬼市。这可以用来佐证宋代()A商业市镇经济活跃 B.重农抑商政策已被禁止C.经济环境相对宽松 D.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都城开封府东角楼的潘楼酒店,每晚凌晨三点左右开始卖衣物、古董、珍玩犀玉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鬼市经营的时间在凌晨三点左右至清晨七点左右,打破了唐朝时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说明宋代经济环境相对宽松,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都城开封的商业活动,不是商业市镇,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宋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但没有放弃,排除B项;政府仍然管理市场,比如征税,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6.雍正帝在成立军机处后,可通过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同时各地督抚可将重大问题直送军机处转皇帝本人审批。这说明军机处()A.具有最高的决策大权 B.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C.取代了内阁的票拟权 D.有助于强化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各地督抚将重大问题直送军机处转皇帝审批,说明军机处的设立有助于强化君主专制,D项正确;军机处只负责谕旨和奏折的传递,最高决策大权属于皇帝,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中央行政体制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军机处取代了内阁的票拟权,排除C项。故选D项。

7.1866年,奕诉奏请添设“天文算学馆”,建议选取30岁以下的满汉官员经考试入馆学习天文算学,这在朝廷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士大夫们看来,让举人、优贡等正途人员去学习天文算法、营造器械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简直是儒林奇耻。据此可知()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缓慢 B.新式教育缺乏广泛群众基础C.洋务派主张变革封建制度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异常艰难【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天文算学馆的创办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说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非常艰难,D项正确;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1872年华侨陈启源开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且洋务运动兴办近代教育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封建士大夫对新式教育的态度,无法普通民众的态度,排除B项;洋务运动提倡“中体西用”,以西学为手段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8.清末,反清人士纷纷改用算法各异的黄帝纪年,以示与清王朝脱离关系。武昌起义后,各省独立的新政权也多采用黄帝纪年。1911年12月中旬,湖北军政府各部总稽查苏成章等呈请大都督通电各省,一律改用新历。这表明()A.辛亥革命具有思想启蒙性 B.革命思想达成了社会共识C.历法演变呈现出政治色彩 D.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清末反清人士纷纷改用算法各异的黄帝纪年,以示与清王朝脱离关系,武昌起义后,独立的各省也多采用黄帝纪年,这表明历法演变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C项正确;“辛亥革命具有思想启蒙性”与材料主旨“历法演变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不符,排除A项;革命思想没有达成社会“共识”,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社会习俗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没有发生根本变化,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C项正确。9.1947年,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在解放区传唱:“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耕地哟,万担谷子难满仓……穷人富人都一样,你要吃饭得做工哟,没人给你做牛羊。”这反映了()A.解放区土改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B.农民成为解放战争的领导力量C.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歌曲成为政治宣传的全新途径【答案】A【解析】根据“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耕地哟,万担谷子难满仓……穷人富人都一样,你要吃饭得做工哟,没人给你做牛羊。”可得出这反映的是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场景,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业有所发展,A项正确;农民并不是领导力量,排除B项;工作重心转移是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排除C项;歌曲以前就是宣传的途径,排除D项。故选A项。10.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紧急指示,要求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可以推迟的,或可办可不办的事业拨款,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该指示A.为国民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 B.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D.加速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953年8月,要求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民积极性问题,排除C项;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才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11.如图为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增长示意图。主要影响该图曲线走势的时代因素是()A.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B.政府对人口政策的调整C.对外开放格局建立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增长示意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人口流动规模和增长率不断提升,可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影响人口流动规模增长的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D项正确;影响流动人口增长的是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并非是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排除A项;图表所示时期人口流动受社会经济、市场调节因素较大,并非是政府政策主导的,排除B项;对外开放与人口流动的关系更主要的体现在国际间的流动,排除C项。故选D项。12.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对下图表述正确的是()①地区是小麦、粟的原产地②地区最早驯化骆马③地区最早饲养绵羊和山羊④地区最早栽培番茄和辣椒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并结合所学可知,③是两河流域,西亚的人们最早饲养绵羊和山羊,正确;④是美洲所在地,这里最早栽培番茄和辣椒等农作物,D项正确;①地区是黄河流域,是粟的原产地,小麦的原产地在西亚地区;②为地中海地区,而骆马是美洲最早驯化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13.中世纪后期,市民们向君主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作为回报,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理的要求。这反映了()A.君主是社会矛盾焦点 B.新兴力量推进社会转型C.君权与教权矛盾激化 D.封建庄园经济走向衰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后期,市民们向君主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作为回报,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理的要求”可知,市民和君主相互支持,促进了中世纪王权的扩大、城市自治的兴起以及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西欧社会转型,B项正确;材料强调市民的壮大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而不是对社会矛盾的描述,排除A项;宗教改革激化了封建君权与教权的矛盾,排除C项;市民主要在城市,庄园主要在乡村,且材料并没有提及庄园经济发展情况的描述,排除D项。故选B项。14.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大力传播牛顿的观点。他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这反映了伏尔泰()A.倡导科学理性的时代精神 B.反对宗教神学的专制统治C.推崇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牛顿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及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力学体系第一次把天体的运动和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统一在一个理论体系当中,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理论大综合,反映了科学理性的精神,A项正确;“反对宗教神学”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伏尔泰是思想家,要借助牛顿力学体系的成果来认识人类社会的规律,不是推崇牛顿力学体系本身,C项不是题干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15.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870年,洛克菲勒开始组建垄断组织——美孚石油公司。工厂制和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A.推动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适应了电气化时代的需求【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工厂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工厂制和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表现,C项正确;资本输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工厂制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B项;垄断组织适应了电气化时代的需求,排除D项。故选C项。16.2022年7月,拜登表示将与中东“合作”,然而在该月,美在叙利亚的非法驻军四次使用油罐车将其偷盗的叙利亚石油运往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此事引起了国际上的激烈讨论,下图为网友对此事的“锐评”。这说明()A.冷战思维阻碍国际合作 B.逆全球化影响地区稳定C.国际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D.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在叙利亚非法驻军,且偷盗叙利亚石油,反映了美国推行强权政治,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强权政治,没有体现冷战思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逆全球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汉唐代北宋三个时期南方、北方人口变化情况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明清时期,在农业领域积极引进高产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花生,并扩大其耕种面积。同时出现农业作物的分区,农产品逐步向商品化模式发展。手工业领域包括的范围不仅日渐广泛,同时在各个行业的规模、数量、工具以及技术方面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促进手工业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当时商业领域的进一步繁荣,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的扩大、商品种类的增加、区域性商人群体的结盟以及白银的广泛使用等方面。另外,新兴商业城市以及商业化的市镇经济也逐渐兴起,并且开始出现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如松江、杭州等城市。——摘编自姚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思考》(1)材料一反映了唐宋时期哪一经济现象并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答案】(1)经济现象: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原因:北方多战争,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资源和生产技术;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2)表现: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形成地域性商人群体;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新兴商业城市和商业市镇大量出现并走向繁荣。【解析】(1)经济现象:根据表格信息得出,西汉时期,南方两项人口数据皆远远低于北方,经过唐宋两代的发展,南方户数及占比上升,北方户数及占比下降,南方两项人口数据已超过北方,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原因:从南北方的社会状况分析,得出北方多战争,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从北民南迁的影响分析,得出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资源和生产技术;从南方的自然环境分析,得出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2)表现: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在农业领域积极引进高产作物……同时出现农业作物的分区,农产品逐步向商品化模式发展。”“手工业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得出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根据材料“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的扩大、商品种类的增加、区域性商人群体的结盟以及白银的广泛使用等方面。”可得出主要有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形成地域性商人群体;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在农业领域积极引进高产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花生,并扩大其耕种面积。同时出现农业作物的分区农产品逐步向商品化模式发展。”得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根据材料“新兴商业城市以及商业化的市镇经济也逐渐兴起”得出新兴商业城市和商业市镇大量出现并走向繁荣。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德国思想家席勒(1759-1805)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美育”概念。席勒在吸收康德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美与艺术来改造人的灵魂,实现人的内在心灵自由。在《美育书简》中,席勒明确地将体育、智育、他育与美育区别开来,提出审美活动是人的感性、理性和谐运动的结果,指出未来是“审美的王国”,人应变成审美的人,进而发展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也即是自由的人。——摘编自黄健云《席勒的美育思想及其价值》等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借鉴西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美育思想,以期实现“立人”“新民”与“强国”。如王国维病斥中国人嗜“利”与“官”的卑劣,欲糅合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治疗“国民精神上之疾病”;蔡元培针对晚清“忠君尊孔”的钦定教育宗旨,指出“以美育代宗教”是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然,并积极创办艺术院校,扩展美育影响。但由于国家一直处于风雨叔摇、民不聊生的境地,美育终究不可能完成这份历史重任。——摘编自谭好哲、刘彦顺《关育的意义-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发展史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席勒美育思想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美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答案】(1)特点:继承性与开创性的统一;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凸显美学的独立地位;强调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以实现人格健全与人的自由为目的。(2)社会背景:内忧外患的推动;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西学东渐的深入;教育救亡思潮的兴起;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壮大。影响:冲击了封建思想与道德观念,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众思想启蒙与国民性的改造;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美育思想影响有限,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时代任务。【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德国思想家席勒(1759-1805)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在吸收康德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美与艺术来改造人的灵魂,实现人的内在心灵自由”可知继承性与开创性的统一;根据材料“试图通过美与艺术来改造人的灵魂,实现人的内在心灵自由。在《美育书简》中,席勒明确地将体育、智育、他育与美育区别开来,提出审美活动是人的感性、理性和谐运动的结果”可知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根据材料“指出未来是审美的王国,人应变成审美的人”可知凸显美学的独立地位;根据材料“进而发展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也即是自由的人”以实现人格健全与人的自由为目的;综合材料可知强调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小问2详解】社会背景: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借鉴西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美育思想,以期实现立人、新民、与强国”可知西学东渐的深入;教育救亡思潮的兴起;结合19世纪20年代阶段特征可知内忧外患的推动;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壮大。影响:根据材料“但由于国家一直处于风雨叔摇、民不聊生的境地,美育终究不可能完成这份历史重任”可知美育思想影响有限,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时代任务;结合所学可知冲击了封建思想与道德观念,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众思想启蒙与国民性的改造;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19.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时间事件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1879年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顿。1901年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1914年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1963年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1964年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1999年巴拿马于12月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材料二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栏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选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简要说明。(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答案】(1)示例1线索:巴拿马运河的变迁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加强。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联系加强,西班牙、法国出于殖民扩张的需要,相继进行了开辟巴拿马运河的探索。工业革命提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20世纪初,巴拿马运河正式开通,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间的航程,加强了世界经济联系,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示例2线索:巴拿马运河的变迁反映了巴拿马人民争取独立的过程。说明:16世纪,巴拿马在内的拉美独立运动,挫败了西班牙开凿运河的计划。二战后,巴拿马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反侵略斗争,收回了运河主权,维护了民族独立。(若回答:巴拿马运河的变迁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和完结的历史;巴拿马运河的变迁反映了美国奴役巴拿马的历史等其他线索,言之成理,亦可。)(2)信息: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美苏冷战对峙,新兴独立国家面临挑战。史料价值:时政漫画具有时效性、形象性,可以较好地还原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时政漫画具有主观性,需要辨析作者立场、意图等,去伪存真,并与其它史料进行互证。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材料信息提取及历史解释类试题,需要考生选取熟悉的角度,围绕论题选择正确的史实进行史论结合的阐述。根据材料“1914年,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及所学知识可知,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加强。论述时可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分析。根据材料“1936年,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1999年,巴拿马于12月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可以看出,巴拿马运河的变迁反映了巴拿马人民争取独立的过程。论述时可结合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内容分析。【小问2详解】信息:根据漫画注解分析得出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美苏冷战对峙,新兴独立国家面临挑战。史料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时政漫画是时人用漫画形式对时事发表的时论。它具有漫画性、新闻性、评论性等特点,既能生动活泼地折射历史进程中的时代特征,也能深刻鲜明地张扬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一幅出色的时政漫画是一份难能可贵的史料。考生围绕时政漫画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根据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经验,可以就现代化问题提出如下一组命题:(1)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就不可能从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民主体制直接过渡,而需要通过若干中介阶段;(2)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国权问题(民族解放)而不是民权(个人解放)问题,是民族的生存权而不是个人的人权;(3)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就愈需要权力集中;(4)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工业化的启动就就愈需要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5)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农村势力(上层地主阶级、下层农民阶级)在社会变革中就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根据材料,围绕“中国现代化”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近现代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现代化需要依靠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论述:中国现代化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启动,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更需要依靠强大政权力量支持,且展过程比较艰难。19世纪60年代,内忧外患下的清政府,在以洋务派为首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推动下,开展了洋务运动,兴办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引进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开启了晚清工业现代化的历程。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济一穷二白,为改变落后农业国的现状,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一系列政策,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发展国营经济、稳定物价、开展土地改革等措施恢复发展国民经济。1953年又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注意工业化。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开展了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推动现代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依靠政权的力量,不仅坚定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也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总之,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工业落后国家不仅在工业化启动时需要国家力量的推动,而且在深入发展时同样需要国家政治的推动,促进工业的发展。示例二论点:在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和发展中,农村势力在社会变革中就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论述: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革命失败的教训,逐渐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农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壮大了中国革命的社会基础,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在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转变,继而逐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总之,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