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_第1页
《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_第2页
《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_第3页
《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_第4页
《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目标(一)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意图:该课题分为“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三个部分,本课时主要讲解“辽阔的国土”部分。)(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第三学段学生要初步了解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形成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热爱自然,热爱祖国。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及其意义,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成就感到自豪。(三)教材分析:《我们神圣的国土》包括“辽阔的国士”、“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三个板块内容。从逻辑关系上看,体现了三个层次:认识国土,了解行政区划——走近名胜,热爱壮丽山河——联系生活,感受地域特色。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从概貌感知到重点探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从知识积累到情感激发的规律。按照先总体,后具体,再到侧面的认识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基本自然情况。(设计意图:从教材出发,本教材属于国家教材,应该按照课程标准认真对待每一篇课文。)(四)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我国的地域、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断提升。但他们的认识还建立在与个人生活相关的部分,更多的是具体、微观的感性认识,具有片面性、碎片化的特点。并且,不同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差异极大。因此,本课的教学,旨在通过组织探究活动,进行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给学生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全面地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士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等,从情感上明确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从整体上感受祖国辽阔的国士与壮丽的山河,初步建立关注我国的世界遗产的意识;要了解祖国的自然环境,认识祖国的区域特征,感受祖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了解与认识这些内容,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今后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需要。(设计意图:不同的学段学生的认知是不相同的,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2、能力目标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设计意图:设定三维目标,让学生从了解到学会再到情感认知,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结合教材,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六)教学重点: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疆域以及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划分情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正懂得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设计意图: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分清教学重难点,先认识我国的领土情况和行政区域,再引导学生懂得爱国,懂得领土完整不可侵犯。)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观同学们观察,找一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地图上的位置。2、指一名学生上讲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教师引导: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祖国,几年来,我们学习了很多赞美祖国的优秀诗篇大家还记得吗?学生背一背自己学过的有关祖国的名篇名句。3、中国的版图像一只雄鸡,你知道我国的首都和全称是什么吗?是的,我们的祖国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幅员辽阔,那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课《我们神圣的国土》。(设计意图: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同时能够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活动一: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1.祖国在世界的位置。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的位置: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2.祖国疆域的辽阔。①世界各大国面积比较。②中国与欧洲面积比较。③小结:中国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3.你还能用什么来说明我们祖国的疆域辽阔呢?(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交流,采用各种形式表达对祖国疆域辽阔的感受,同时在本环节渗透读地图的方法,教会学生读图例。)活动二:了解我国的疆域和邻国1.引导学生在地图中找出我国大陆濒临的四大海域和最大的岛屿。2.阅读《中国的疆域》图,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与中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和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并在图中圈出。3.小组交流汇报。4.小结: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自北向南)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14个陆上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认识我国的海陆疆域、邻国和第一大岛,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活动三:省级行政区域1、阅读《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看看我国都有哪些省,找找我国的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你的家乡在什么地方?试着在图中找出来。2、除了地图,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表现我国行政区的事物,你发现了吗?3、小结:5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个直辖市: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首都:北京(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结合实际生活,了解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活动四:祖国的宝岛——台湾1.交流你所了解的台湾省的资料。出示台湾地图。像什么?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它与周围的大小八十多个岛屿,共同组成了我国的台湾省。2.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3.简介台湾。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台湾的美称:海上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等。(设计意图:通过读图,认识台湾的位置、地形特点。通过阅读教材上的相关介绍,从台湾获得的“美称”拓展思路,了解台湾物产丰富的特点。讲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三)、辽阔的国土1、引导学生继续观察世界地图,进一步了解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了解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面积。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面积为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2、把中国国土面积和欧洲国土面积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看一看世界地图,指生上讲台指一指中国的位置,再指一指欧洲的位置,明白我国的国土面积与欧洲面积差不多,再次体会我国国土面积之大,疆域之辽阔。3、同学们,在学这一课之前,你们知道我国国士面积非常大吗?是从哪里知道的?(设计意图: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和应用能力,感受祖国的疆域辽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三、方法导入:采用提问导入和直接导入,引出《我们神圣的国土》,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找出中国的位置,让学生对学习课文产生兴趣。活动一:观察法和讨论法相结合。通过观察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引导学生想象祖国的辽阔。活动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找出中国的四大海域,最大的岛屿,以及中国的邻国,独特的地理条件为中国的发展体重了便利。活动三:启发式教学为主,学生学会观察地图的同时能够找到自己的家乡,分清我国的自治区、直辖市、省份和特别行政区。活动四:情感升华,通过对台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热爱自然,热爱祖国。(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善于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不平衡性,做到因材施教。能够随机应变,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室的作用是引导,不是把所有的知识都给学生,而是要学生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四、评价(一)作业:观察中国地图,课后大致画出中国地图的形状。(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中国地图的形状有充分的认识,在脑海中能够想象出中国地图的形状。)(二)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面积、疆域以及省市自治区等情况。知道了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知道了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风景秀丽就像一幅山水画卷,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韵味。同学们应该有一颗爱国之心,努力学习,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三)教学反思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让学生对地图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观察地图,能够找出中国在世界的位置,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不仅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而且能够检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对比不同的国家,对比欧洲的面积大小,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