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案设计_第1页
老人与海鸥教案设计_第2页
老人与海鸥教案设计_第3页
老人与海鸥教案设计_第4页
老人与海鸥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外貌、神态、动作和

语言,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

人和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一、立足起点,聚焦亲情

1、揭题

师:(出示幻灯)同学们,请看,这是云南省昆明市翠湖边

上的一座雕塑。海鸥们在一个老人的身边翻飞盘旋。看了这

座雕塑,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

生:这些海鸥为什么要在这个老人的身边飞来飞去?

生:老人与海鸥是什么样的关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老人与海鸥的情感世界,共同

学习第21课。出示课题,齐读。

2、交流预习情况:

师:课文已经预习过了,非常熟悉了,看看词语能否读正确?

课件出示:

褪色翻飞盘旋

亲昵急速扇动

企盼肃立不动

撮嘴呼唤白色旋涡

抑扬顿挫

学生带读。

纠正多音字:“扇动”的“扇”读第一声。

指出难读字:旋涡

3、读词想象画面:

师:读了这些词语,你脑中仿佛分别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老人与海鸥亲密相处,在喂海鸥。)

师:也就是说是写老人对海鸥的

(生齐说:关心。)(师板书:关心)

生2:老人去世后,海鸥在天空盘旋为老人送行。(师板书:

送行)

师:生前老人关心海鸥,死后海鸥送别老人。

师:老人与海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亲人一样的关系。)

师: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吗?

(生:我找到了: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

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师板书:亲人)

师:这句话将课文分成了前后两个画面。前一副画面讲的是

(生:老人关心海鸥。)

师:后一幅画面讲的是

(生:海鸥为老人送行。)

师:当你在读课文时,哪一幅画面更让你感到深深地震撼

呢?

(生:第二幅。)

师:怪不得,在预习时,同学们都关注了第二幅。有一位同

学提了一个问题,很简洁,请这位同学说说你提了什么问

题?(师说出名字,生提问)

(生:老人去世了,为什么海鸥要为他守灵呢?)

师:也有人关注了第一幅画面,(师说出名字,生提问)

(生:老人并不富裕,他为什么要每天坚持步行二十余里喂

海鸥,连装鸟袋的大塑料袋用得褪了色呢?)

师:同学们,会提问题,是学习的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我们

来看第一个问题。

师:去世的是老人,为什么守灵的却是海鸥,这几乎是前所

未闻的事情。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老人坚持喂海鸥。行为令海鸥感动。)

(生2:因为海鸥是很重情谊的一种鸟。)

师:它也被老人用心地对待深深感动了。

(生3:老人天天坚持步行二十余里。)

二、紧扣细节,感受亲情:

师:接下来,我们去看一看第一幅画面,请认真读取1——

13自然段,划划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老人对待海鸥就像亲人一

样?并写写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老人对待海鸥与一般人有

什么不一样?

(大声读一读句子,圈一圈最打动你的词)

交流:

细节一: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

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1、研究三个“褪色”

师:这句话中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老人很用心?

(生1:三个褪色,说明了老人每个冬天都来喂鸟。)

(生2:褪色,说明了老人贫穷。连新塑料袋也买不起。)

师:同学们,这就是读书,关注的角度不同。前一位同学关

注三个“褪色”,后一个同学关注老人的贫穷。谁能用心地

读一读。(指名读)

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

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细节二:

师:这第二段中,还有一个句子,谁来读一读,读出你关注

的地方?(生读)

师:哪个词需要强调?

(生:只。)

师:为什么?

(生:老人爱海鸥。)

(生2:每天。老人十年如一日。)

(生3:我查了他的情况,老人生活贫穷,用自己的一半钱

给海鸥买吃的。)

2、路程远

师:这里用了二十余里。(想象路程远,以学校到一个广场

的距离为例。)老人年迈体衰,却每天步行二十余里。我们

再一起用心地读一读这个句子。

(齐读)

细节三:

老人把饼干丁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

嘴角向鸥群呼唤。

1、联系生活,体悟“呼唤

(生1:我从“呼唤”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的亲密。)

师:还有补充吗?

(生2:小心,可以看出老人像对朋友一样仔细。)

师:你喂过海鸥吗?一般人都是随便撒一下。但是老人对海

鸥却是小心的。还有吗?

(生3:退开一步,说明老人不想打扰海鸥。)

师:平时,我们都会冲上去,想与海鸥接触。但老人却是退

开一步。从这儿可以看出老人与一般人对待海鸥不一样。老

师还看到,老人喂的是饼干丁。商店有的卖吗?这个哪里来

的?

(生:老人自己搞的。)

(生2:我们平时就是随便拧,但是老人的饼干丁一定花了

他很多时间。)

师:这也是老人与一般人对待海鸥不一样的地方。虽然这个

句子很简单,但是每一个细节都是老人对海鸥的呵护。我们

去细心地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细节四: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

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老人对待海鸥就像对待亲人一样,瞧,天空中飞来

一大群海鸥,于是,老人顺着栏杆一一(出示句子:老人顺

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

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学生接着读下去。)

师: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同学们,闭上眼睛,把老人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

落落想像成一幅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多美的一幅画面呀,海鸥翻飞着雪白的翅膀,真

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师:这首歌的节奏是怎样的?

(生:时快时慢)

师:海鸥来得多了,吃得快了,老人一一

(生:放得快点)

师:海鸥来得少了,老人一一

(生:放得慢点)

师:海鸥来得更多,吃得更快了,老人一一

(生:放得更快点)。

师: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看起来是海鸥依老人的节

奏起起落落,实际上是老人顺着海鸥的节奏边走边放,多么

有意思啊。

师: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这句话。

师生合作朗读

想象说话:

师:你从这有声有色的乐谱中听到了什么?

(生:海鸥的鸣叫。)

(生:海鸥扑翅膀的声音。)

师:除了海鸥的声音你还能听到什么?

(生:老人的笑声,他在呼唤海鸥的声音。)

导语:是呀。老人与海鸥是那么的亲密无间,那么的其

乐融融,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幅画面。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

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

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

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男女读: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呢?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倾

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一一“独脚”、”灰头”、

红嘴”、“老沙”、“公主”

细节五:

师:(出示句子)这句话是写老人在做什么?

生齐:呼唤海鸥。(教师板书:唤)

师:老人是怎样呼唤海鸥的?

(生:有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来呼唤。)

(生:抑扬顿挫地呼唤。)

师:那就让我们像老人一样用变了调的地方话来呼唤这些海

鸥。

(生呼唤,开始声音很小。)

师:让我们大声呼唤远方的海鸥们。(学生呼唤的声音渐渐

大起来)

师:谁来唤唤?(一学生模仿)

师:谁能更亲昵一点地呼唤这些海鸥?(一学生极有感情地

呼唤)

师:像刚才这个同学呼唤的那样,声音有高有低,有长有短,

就叫做——

(生齐:抑扬顿挫。)

师:同学们,你们从她的呼唤声里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老人很关心这些海鸥。)

(生:我体会到了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我们都体会到了,老人与海鸥一一

(生齐:就像亲人一样。)

师:老人给海鸥起名字,说明老人对海鸥有十分亲切的情谊,

把海鸥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也许老人并不会唱歌,而一

声声亲昵而自然的呼唤,不正是一首首动听的歌吗?

细节六:

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

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

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

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4)对比学习体会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见到鸟,大声呼唤,会出现

什么样的情况?(鸟会一哄而散)

师:当老人大声呼唤海鸥时,海鸥怎么做的?出示句子,自

由读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预设):这么多海鸥老人都能分出,说明老人和海鸥

相处的时间长,对海鸥特别了解,知道每一只海鸥的特点。)

(生:海鸥能听懂老人的话,是因为老人来此呼唤的多了,

给海鸥喂食的次数多了,海鸥已经把老人当作亲人来看待。

所以,老人一呼唤,海鸥就会飞过来。

生:独脚海鸥已经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它知道老人是

给它喂食的,不会伤害它。)

师:老人边给他喂食边对它亲昵的说着话,多么和谐的画面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细节七: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

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

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

师:这句话是写老人在与我一一

(生:谈论海鸥。)

师:谈海鸥。(板书:谈)你体会到什么?

(生:因为海鸥与老人有了很深的感情,它才会在离别时与

老人告别。)

(生:它们就像亲人一样地告别。)

师:都从在谈起海鸥时,眼睛有了什么变化?

(生齐:生动起来。)

师:这说明什么?

(生:老人很爱海鸥。)

(生:老人和海鸥有了很深的感情。)

师:也就是说,老人与海鸥一一

(生齐:就像亲人一样。)

三、拓展资料,升华亲情

师:老人深爱着海鸥,其中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1、呈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材料。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

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

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

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

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

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

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

师:看完之后,我们一定又多了一份了解。

2、回顾三个褪色,串读细节,形成整体印象。

师:老师曾经说过,写作不要用重复的字组成,但是这里在

描写的时候,哪个词重复地用到。(褪色)。当你看完了资

料,你对褪色又有了怎样的了解?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

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生:说明了老人对海鸥的无私的爱。)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生2:这是爱的见证。)(生读)

师:同学们,一个塑料袋便宜吗?但是老人连一个塑料袋也

不舍得换,为什么?

(生:用更多钱给海鸥买食物。)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老人的良苦用心。(齐读)

师:褪色的是过时布衣,褪色的是蓝布包,褪色的是塑料袋

子。不褪的是一一(生读)一一

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

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不褪的是一一

老人把饼干丁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

角向鸥群呼唤。

不褪的是一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

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同学们,除了看这一片翻飞的白色,你们一定还明白为什么

老人虽然很年迈,却还要每天坚持步行20余里?

(生:老人爱海鸥。)

(生2:老人对海鸥的爱永远褪不了色。)

3、链接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老人对海鸥的爱,就像爸爸妈妈对你们的爱一

样,无私,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海鸥面对亲人地离去,

将悲痛化作了动人的举动。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对海鸥的爱。那海鸥又是怎样送

别老人的呢?作者又是如何将画面描写得震撼人心的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

人与海鸥

关心(亲人)送行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反思设计中的两点“得意”

1.创设情境,“爱”为主线

课文即是两幅大的画面。我以词串入手,引出两画面。

再引领学生走进“老人喂鸟图”,感受人鸥情。通过与学生

交流感受深刻的词句,让学生体会到“老人爱海鸥,胜过爱

自己”的感人情怀。如学生交流”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

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学生抓住“十多年了,每

天必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教师相机进行小结:爱是

十多年的坚持!再如学生交流”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

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

用得褪了色。”三个“褪色”充分感受到老人十分勤俭。教

师小结:爱是节衣缩食给海鸥喂食,爱是爱海鸥胜过爱自己!

此外,还有“爱是亲昵的取名,爱是亲热的说话,……”如

此一步一步把老人对海鸥的爱具体化,让学生油然而生感

叹:老人确实是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啊!为第二幅

“海鸥送别图”作下铺垫。

第二幅画面应该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尤其是海鸥为老人守

灵的场面,我也想将重心倾斜在这里。和学生一起品读送别

段,品悟海鸥情,再伴着音乐,出示老人喂鸟的形象,和老

人的名字,让孩子们永远记住这个可敬的老人!

2.注意勾连,紧抓联系

在教学中,我从整体把握教材,注意了文本段落间的联

系。如第13小节“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

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十多年了”表明时

间之久,“每天必来”说明了任何困难阻拦不住老人。这句

话在前面“老人喂鸟”、“亲昵取名”、“亲密交谈”等几

个镜头基础上,更深层次地说明了老人爱海鸥之深。于是我

把这句话反复出示,并让学生反复读,如此层层深入,使老

人的形象以及他爱海鸥的感情,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越来越高

大,已越来越受感动。

又如文中第14小节“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

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此处的省略号,省略掉

了十多年来老人与海鸥相伴的场面。为了让老人的形象深深

地印入孩子们的心灵,也为了让孩子们更能理解海鸥们的行

为,此处,我又出示老人喂海鸥的句子。最后一小节”在为

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

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我

再出示老人喂鸟的图片,出示老人外貌描写和喂鸟的句子,

让孩子们看图片,读句子。相信,如此勾连,老人与海鸥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