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有关与朱元思书教案范文汇总9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1
1、通过学习,能娴熟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驾驭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1、娴熟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育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质疑探讨、精讲点拔、熟读感悟激发想象完成导学任务:
45分钟。
一、指导诵读,读对读顺(8分钟)
1、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不信?我们今日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的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与朱元思书》。(板书文题,简介作者)
2、指导诵读:
老师范读──明示目标──学生比照下注给生字注音──老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齐读。(矫正读法)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3分钟)
1、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默看课文,思索回答两个问题(用小黑出示)。
设疑:
⑴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赞扬的?
⑵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
2、检查自读。(问②若不能回答暂置,待后理解)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12分钟)
1、分组边读边疏通文意:
提示: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2、检查解疑。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15分钟)
1、老师引导、点拔,依次探讨以下问题(析读结合):
(若前整体感知未完成,则先从今切入)
⑴全文是根据怎样的依次写景的?(先探讨此问)
(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争辩)
⑵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⑶其次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清碧与湍急冲突吗?为什么?)
⑷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干脆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⑸第三段分写山,除干脆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⑹你怎样理解鸢飞两句?(对鸢飞句的理解要敏捷)
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6分钟)
独立思索后,创新复述: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1、老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2、学生分四组分别重点打算复述二、三段的部分内容。
3、学生复述、老师点评,
六、归纳小结、结束学习(1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日一起学习了这段美丽的写景小品文,你可曾记得这是约1500年前的古人给好友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哟,作者照实写来,不事雕凿,音韵和谐,结构严谨,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酷爱,还含蓄地表达出多种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给与自己同龄的亲朋好友写信时也试试!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2
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2、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尝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实力。
3、培育学生的联想与想像实力。
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培育学生的联想与想像实力。
学生: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直至娴熟背诵。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老师:搜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可教授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记忆。
一课时。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挚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文章语言精练生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背诵、通过联想与想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一、恰当导入
1、可以由美景图片导入,也可以播放富春江山水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可以放《高山流水》等古筝曲,让学生想像,音乐为我们创设了怎样一幅图画。
同学们,你到过富春江吗?它位于浙江省境内,是全国著名的胜景之一。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撰文盛赞过它,其中最出名的是古代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文中,作者给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赞誉。这篇与一般书信不同的写景小品文,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饱览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目标: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尝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实力。
培育学生的联想与想像实力。
二、整体感知
1、老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仔细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缥碧甚箭轩邈泠泠千转直视无碍千百成峰
鸢飞唳天望峰息心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有条件的可利用课件或投影出示字词,学生识记)
2、老师导读:
阅读文言文要驾驭合理的方法与步骤。(方法适当也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熟读全文,把握大意,识记词语,揣摩句意。
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难句标出,精读分析。
感情朗读,弄懂其义,省略补出,圈点画批。
(对以上方法稍加说明指导,引导学生在诵读直至背诵时,绽开联想与想像)
三、合作学习
1、学生在老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朗读课文三遍;然后,绽开小组竞赛;竞读后每组参加朗读评价,老师参加学习过程。
2、学生同位合作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相互帮助,理清句子大意。
3、学生直译后,各组进行质疑,相互解答,老师随时点拨,并加以补充。
四、研读赏析
学生可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老师帮助归结: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水“奇”“异”在哪里?
2、本文是按怎样的依次写景的?
3、找出总结全文的句子和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
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探讨后老师帮助明确:
1、要求学生学会复述文章内容,进一步熟识课文,特殊是二、三段:水之澄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进一步领会文中的美景,同时可以参照课文后的补白。引导学生用重复性和改造性复述两种方法,对课文进行重点赏析。
2、本文根据先总后分的依次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
3、总结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从流漂浮,随意东西”。
五、体验
1、反馈巩固:
老师指导学生当堂背诵,可运用“联想记忆”法和“画面记忆”法进行背诵。(先讲方法,后背诵)
2、探究想像:
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发出了“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叹。思索一下,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探讨后可达成共识:作者由景生情,因情明志,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鄙弃名利的思想。这种寄情山水的写法在本册的《小石潭记》和《醉翁亭记》中可以再次学到。
六、拓展练习
1、背诵并默写课文,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
2、查询搜集有关富春江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人文背景的资料或有关诗文。
3、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呢?请你以“我说漂亮富春江”为题,写一篇解说词。(可以仿照《话说长江》)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总叙:景色奇妙秀丽仰慕自然
分叙:奇山异水独绝志趣高洁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驾驭常用的文言词汇。
2.体会作者由欣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受。
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读出情感,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语言美
教材分析:
本文是吴均写给他的挚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建了一种清爽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闲神往,仿佛也亲自领会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依据这种状况,我觉得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尤为重要。该文是一篇出名的山水游记,千百年来广为人赞。文章中的志趣美是缘由之一,这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教学设想:
这么美的一篇文章,我们把美的地方找出来,分析它的写法特点和语言特点。分析课文的同时也可找出背诵的思路。依据文章像乡富春江美景,找出富春江的山水有何“奇”“异”之处。首先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之“异“表现在:水清、水深、水急。山之“奇”表现在:山陡、山高、山青。因为新课标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得学问,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实力。”
因此,我设计了两个方案,一个是重视基础学问积累的常规课,一个是重视实力培育的优化课。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应当有许多人去过浙江吧?你们知道有哪些闻名的景点?(请学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浙江美景的印象很深。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富春江,就请他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师:他说的真不错。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闻名的文学家吴均在写给他的挚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中就具体地描绘了富春江的风光,这就是闻名的山水游记《与朱元思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多媒体)
吴均,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爽,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二、研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明白的读音、停顿。
(老师明确补充: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
2.再读课文:圈出不好理解的词句,打算提问。
3.齐读课文:留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读出情感处理。
(二)、分析结构,概括内容
1.第一部分(1)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其次部分(2)分写:先写“异水”,后写“奇山”。“异水”澄澈,江流湍急;“奇山”轩邈,景中含情。“异水”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奇山”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厌弃尘俗之情,含蓄地流露出对美妙的大自然憧憬。
本文写作手法上采纳了先总后分的手法。
(三)、梳理字词
风烟:指烟雾。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上下”“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流漂浮: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缥碧:青白色。急湍:急流的水。直视无碍:始终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晰,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特别澄澈。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相鸣:相互和鸣。戾天:到天上;戾,至。息心:平静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伦:筹划、治理。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挡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犹:似乎,犹如。交映:相互掩映。见:同“现”,显现,显露。
(四)、翻译全文xk
风停了,烟雾都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移动,为所欲为地任船所至欣赏风景。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澄澈见底。水中游动的鱼儿和水底细小的石子,始终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晰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靠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彼此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多数个山峰。泉水冲击着山石,发出泠泠的响声;漂亮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好听。蝉儿许久不断地叫着,猿猴长时间地啼个不停。那些像老鹰高飞冲天一样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静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山谷中由于)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挡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山谷中)有时也可以见到(从枝叶的缝隙间漏射下来的)阳光。
(五)、文本探究
齐读课文思索: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究竟“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明确:水之澄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本文写景很有条理,你觉得这篇文章写景的依次是什么?
明确:全文共二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妙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其次自然段先写异水,运用比方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再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调。
三、小结:
1、描写景物角度多变,手法多样。
2、文章笔法敏捷,构思精致。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时作业。
2.依据导游词的要求,试着把文章改写成一篇导游词。
附板书:
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奇山异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天下独绝奇山:“看”(视觉)(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听”(听觉)(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附录:练习一份
一、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浮,随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yuān飞lì天者,望峰息心;经lún世务者,kuī谷忘反。横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理解填空
⑴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⑵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3.文中“yuān飞lì天者,望峰息心;经lún世务者,kuī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与“猿则百叫无绝”的“绝”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天下独绝
D.以为妙绝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了、修辞方法,写出了江水之异在于,文中还运用了修辞,试举一例:
6.说说本文的结构特点:
二、描写一个家乡风貌的片段,要求写出家乡风貌的特征,150字左右。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4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代闻名骈文家吴均的一篇精致散文。作者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辞美,章法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教学目标
1、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学习层次分明,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2、体会精致清爽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物者,窥谷忘反”一句的含义。
3、培育诵读实力、理解实力、观赏实力、审美实力。
4、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培育酷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音乐起,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和着美丽的音乐我们彷佛置身于蓝天白云高山流水间。仰视:层峦叠嶂,俯视:流水淙淙。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忘怀得失。
这里的水很清,可见锦鳞游泳,当风乍起时,可卷起千堆雪;这里的山很高,遮天蔽日;这里的树很茂密,直入云霄。这就是喂鱼钱塘江上游的富春江。它与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并称为“中国最闻名的三条江河风光巡游线”。富春江究竟有多美,现在我们就随吴均游一次漂亮的富春江。
二、简介作者并解题
吴均,吴均南朝梁,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挚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只留下这段美丽文字。当时人们写信都习惯开篇描写一下景色,以烘托自己的心情,并达到打动对方的目的。就像我们现在的环境描写一样。
三.解析全文:
1.读文。明确读音和句读
2.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
3.学生读文并质疑。
4.文有文眼。本文的文眼时哪个词语?(奇山异水)
5.文章那段写奇山?哪段异水?为什么不先写山后写水?第一段和后面两段是什么关系?
6.概括总结水的特点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正侧结合)
7.读这段文字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你联想到哪些诗句?(学问拓展)
8.山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哪些手法写的?
9.读这段文字应什么语气?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10.怎样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联系生活实际或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想。(联想“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11.可见吴均是个什么样的人?再预见一下,他写信的内容。(当时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去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在写景的字里行间,抒发作者当时的情感。)
12.思索一下这篇文章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此时你想对那些仍在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说些什么?
13.为什么不把最终写景的那句话搬到抒情句前?(言有尽而意无穷。像电影片尾展示的越来越远的景物镜头)
四.小结全文,总结手法。
骈散相间,动静互见,正侧结合
富春江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感谢吴均给我们留下了喜闻乐见的小品文,让我们相识了富春江。有机会希望大家能够亲游富春江,感受一下山奇水异,天下独绝的富春江。
五.作业:
给吴均写几句话-----书想书之言。
板书:
水(异):清深急
山(奇):山高树寒鸟鸣禅啭猿鸣
感想:息心忘返
讲此文时因为借助了多媒体,绘声绘色,所以讲解不是很费劲,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简单,因而整体效果比较好。
我主要从以下方面构思讲解的:
一.文与人结合
学文一要学写法,二要学精神。本文我们不但要学清楚明白的写作方法还能学到作者的'淡泊名利,安静致远的良好心态和崇高品质。特殊支配了一个让学生结合生活或自己的状况谈感想的问题,这样更能很好的将文章与实际有效结合。
二.学与思结合
“教”为了“不教”。老师的启发教学干脆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我们在给学生提出问题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又要想到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索、再思索的实力。既然让他们思索就是为了加深他们对此内容的印象,那老师的问题肯定要围绕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而且问题不要全部简洁干脆化,要有一些让他们稍转一下弯才能回答出来的问题。那样才会有一种“路转溪桥忽见”的惊喜。
三.读和写结合
朗读是教学的基础。读出味道才能理解其含义。最终我设计一个作业-----让他们给吴均写几句话。这是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延长。孩子们了解了吴均的身世和境况,理解了吴均为人和品质,就不怕无话可说。
每一篇美丽的文章读起来都沉醉,讲起来都应手,回味起来仍有缺憾:
此文觉得有点头重脚轻,起先太罗嗦,结尾太仓促。对课文的延长拓展不够到位。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5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育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实力。
2.品尝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3.领会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悟作者仰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其次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我们宏大的祖国,山河壮丽,多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珍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此歌颂。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喜闻乐见的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光旖旎的富春江吧!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学问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miǎo)泠泠(líng)嘤嘤(yīng)
千转(zhuàn)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横柯(kē)
2.理解文中重点字词。
风烟:指烟雾。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许:表约数。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跟、随。缥碧:青白色。
寒树:常绿的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让人心生寒意。
泠泠(línɡ):形容水声的清越。戾:至,到达。
息心:指平静名利之心。经纶:筹划、治理。
横柯:横斜的树枝。交映:相互掩映。
3.通假字
转: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反:同“返”,返回。
见:同“现”,显现,显露。
4.一词多义
许一百许里:表余数、约数,数词,译为:左右,上下。
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允许,动词。
杂然相许:赞同,动词。
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猿则百叫无绝:断绝、停止,动词。
哀转久绝:消逝。
以为妙绝:极。
上负势竞上:向上,动词。
横柯上蔽:在上边,名词作状语。
从从流漂浮: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听从,听从(接受)。
从先人还家:跟随,跟从。
指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指指引点。
争高直指:指向。
穷蝉则千转不穷:穷尽,终点。
欲穷其林:走到终点。
5.词类活用
从流漂浮,随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争着。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
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
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静。
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相互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21世纪教化网版权全部
6.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许: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戾:至,到达。今常用义为:罪过,乖张)
经纶世者(经纶:筹划,治理。今比方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如“满腹经纶”)
7.作者简介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立、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8.朗读指导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浮,随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一)疏通文意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二)整体理解
朗读成诵,理清课文思路。
第一段:山水总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其次段:异水:千丈见底(清)急湍猛浪(急)
第三段: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负势轩邈(山之高)泉鸟蝉猿(山之音)息心忘返(山之力)横柯疏条(林之密)
合作探究生成实力
步骤三品析美景突破重点
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1.品读文章的第一段,思索作者总写了什么?
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漂浮,随意东西。
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作者是怎样详细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表现在哪里?
①江水澄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②江流气概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步骤四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从人的感官角度看,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①视觉:山峰、树木;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2.从修辞角度看,课文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比拟: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③夸张、比方: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文章的最终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索: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树木茂密。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间或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安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长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爽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显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潇洒的画意。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
马克思说:“人创建环境,同样环境也创建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自下而上的美妙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化和陶冶而变得更完备,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这两句话是说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作者仰慕美妙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与朱元思书
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势)从流漂浮
泉鸟蝉猿——(山之音)天下独绝
息心忘返——(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胜利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6
一、学问与实力:
1、积累一些文言学问,精确驾驭本文的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子。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学习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学问,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实力。
2、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尝赏析文章,培育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实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景方法进行探求。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观赏富春江山水的秀丽多姿的美丽景色,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2、激发学生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
1、在精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品尝文章描写山水的奇妙手法,培育学生的审美实力。
1、正确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景方法进行探求。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探讨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面对祖国的名山大川,多数文人墨客写下很多美丽的诗文,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写山水的诗句。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写山水的美文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简介作家作品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出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是一篇美丽的山水小品。
三、吟诵课文,赏美丽风光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把你不相识的字或者不简单记住的字写在黑板上。明确:文中注音的字及邈(miao)、窥(kui)
2、老师吟诵课文,学生听读,画出节奏、领悟感情,再读课文。
明确:宠爱、赞美、沉醉
3、三读课文,读懂内容
(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句,合作沟通,让学生板书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点拨释疑。
老师释:奔、轩、邈、东西、好鸟
(2)、各段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来写水之“异”的?从哪些角度来写山之“奇”的?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4、融情背诵课文
四、品读课文,析美文美点
本文是一篇模山范水的美文,请前后一桌的同学合作探究,品尝赏析文章,用“《与朱元思书》真美,美在——”句式,说说对课文美点的发觉。
提示:从描写角度、修辞方法、词语运用、表现手法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示例:《与朱元思书》真美,美在语言,你看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与朱元思书》真美,美在结构,你看“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其次段分写水之美,第三段分写山之美,先总后分,脉络清楚,严谨完整。
五、现学活用,小试牛刀
仿吴均体,写一段文字记录幻灯图片所述的场景或者自己经验的趣事。老师点评学生作品
六、归纳小结,结束新课
七、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仿吴均体,写一段文字记录自己所见的景色或者经验的趣事。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7
教学目的
1、学生酷爱大自然,酷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培健康的审美情趣:
2、培育学生独立的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实力特殊地培育对语文文字的`感悟实力驾驭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
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读出情感,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重点难点
1、强调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悟内容深化体悟词语的表现力6为重点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感受语文的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觉骨所收获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设计
1、导入
我国有优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还有壮美山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喜闻乐见的漂亮传闻――吴均的《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观赏吧
二、读
1、师范读,学生听读,自读注音
2、生自读,点人读,齐读。
3、四人一组,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4、师生互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解决
三、析
1、指名一学生朗读课文,其它学生思索: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全文是如何围绕这两句来写的?从文中找出句子说明。
3、边读、边找、边背、边完成板书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异水急(激湍甚箭、急浪若奔)
山色之奇
奇山山音之奇
4、学生总结写景方法:抓景物特征
5、出示幅图画,让学生用课文的句子概括
6、联想:在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与课文的句子一样的诗文
四:结
1、学生总结学习文言文方法
2、积累文言实词
课件教案试题论文图书中考高考新课标
供应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寻与下载服务。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8
一、学问与实力目标
1.切实驾驭文言基本学问,夯实文言基础。
2.充分利用朗读与想象,培育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爱好。
3.品尝写景的妙语佳句,驾驭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实力。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驾驭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擅长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驾驭文言字词;通过沟通、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读赏析。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加民族骄傲感。
通过反复朗读,驾驭文言字词,品尝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
诵读法、归纳法、探讨质疑法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在情境中,朗读再现
1.导入
展示富春江山水图片,配以悠扬的古筝曲《高山流水》,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与热忱。
导语:同学们,这就是天下闻名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丽。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旅程中的吴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今日,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2.朗读
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范读、听读等)来培育语感,初步感知内容。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学问的疏通。可先由学生发觉、质疑、探讨、总结,然后老师助归纳疏通。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黑板展示:
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泠(lí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横柯(kē)
(2)读出节奏
这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浮,随意\东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留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读“箭”和“奔”。
(4)留意语速
写景散文,应放慢语速,在舒缓的`语调中,绽开想象,体会意境。
二、在合作中,归纳疏通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过沟通、探讨、分析、归纳等方法驾驭文言学问,并设置解答疑难和提交学习成果的环节进行归纳疏通,努力驾驭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分小组,由组长带领,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
2.划出疑难语句,小组探讨沟通,老师巡察指导。
3.运用归纳法,小组共同完成重点词汇的整理,力求知新温故。
4.各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探讨解决或提交小组学习成果,全班共同共享
如a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返回。
b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百叫无绝:停止以为妙绝:极
c重点词语:奔:飞奔的马;负:凭借;轩:往高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经纶:筹划……
三、在品读中,质疑赏析
阅读中有所思索、擅长发觉才能学有所得,教学中应注意阅读实力的培育。这一环节注意品读,通过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品尝写景的妙语佳句,探讨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观赏水平。
赏析写景之妙:
(1)巧用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表现景物特征,语言美。如“共色”、“缥碧”、“寒树”、“轩邈”、“泠泠”、“嘤嘤”、“疏条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画面感,能激发想象,让人如见其景。
(2)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如:形、声、色等。
(3)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如:对偶、比方、拟人等。
(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
(5)整体布局奇妙,结构支配得当。采纳“总分”的形式结构全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奇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溢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四、在创作中,拓展提高
学有所得,更要学以致用。利用驾驭的方法进行创作,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读中领悟的写景方法与技巧,活学活用,创作现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
设置一个小小的嬉戏:设想你是富春江的导游,要求你用最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富春江如画景色,力求打好听众,吸引他们报名参与富春江之旅。支持人数最多者获胜。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9
老师寄语:
胜利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确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欣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受。
3.娴熟地背诵课文。
4、引导学生品尝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育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实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学习重点:
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通过教读课文,激发学生酷爱祖国传统文化、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育健康的审美爱好,体会作者由欣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受。
预习导航:
A: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吴均(469---520),南朝作家,字叔痒。曾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B:结合课文内容说明词语:
(1)缥碧:(2)奔:(3)负势竞上:
(4)相互轩邈:(5)息心:(6)柯:
C1:课文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C2:最终四句形容夹岸林木遮天蔽日,哪一句是关键句?
尚待解决的问题:
新发觉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定目标:老师介绍背景,创设情境。生读目标,认定。
我国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美,为之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明珠暗投之士,为了躲避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板题)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精彩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
预习检查,感知文本:组内沟通,订正预习导航中出现的错误。找学生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
要求:采纳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留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显明,速度稍缓。
三、学生自读课文,比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
2、同桌之间探讨沟通,解决疑难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一级建造师《通信与广电工程》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 2025建安杯信息通信建设行业安全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编辑部年终总结(5篇)
- 2025版风湿免疫类风湿病诊断与治疗模拟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下半年呼伦贝尔市莫旗招考校园编外保安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白山市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8人(1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安市事业单位及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厦门市翔安区审计局职业见习生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南阳西峡县人民政府招考高中和职专教师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南通市启东新闻中心招考编外聘用人员(1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化学答题卡(A4版面)
- 常用水文预报模型介绍课件
- 学习投入量表
- 中药药理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70岁以上老年换证三力测试模拟题
- 船机桨的匹配问题
- 《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综合(Ⅰ)》第9课+课件
- TCAMDI 083-2022 无托槽正畸矫治器
- SB/T 10737-2012高空外墙清洗服务规范
- GB/T 29024.4-2017粒度分析单颗粒的光学测量方法第4部分:洁净间光散射尘埃粒子计数器
- 地质灾害防治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