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解析版)_第1页
【生物】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解析版)_第2页
【生物】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解析版)_第3页
【生物】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解析版)_第4页
【生物】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道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答案写在答题卡中)1.(2分)海蜇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排出【分析】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解答】解:海蜇是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简单,食物由口进入消化腔。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2.(2分)不属于绦虫、华枝睾吸虫等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A.身体呈两侧对称 B.背腹扁平 C.有口无肛门 D.有刺细胞起保护作用【分析】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解答】解:ABC、绦虫,背腹扁平,都属于扁形动物。D、腔肠动物有刺细胞、华枝睾吸虫属于扁形动物。故选:D。【点评】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关键。3.(2分)下列哪项与蛔虫的寄生生活无关()A.身体较长 B.体表有角质层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分析】(1)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2)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有: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钩虫、丝虫、蛲虫等。【解答】解: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蛔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肠仅有一层细胞构成;体表有角质层;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都退化,能产下数量及多的受精卵。可见,故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记住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4.(2分)世界上许多国家成立了蚯蚓养殖厂,并把蚯蚓厂称为“环境净化装置”。蚯蚓能用来净化环境的主要原因是()A.能在湿润土壤的深层生活 B.身体柔软,能在垃圾中钻洞 C.身体分节,运动灵活自如 D.能分解枯叶、朽根等中的有机物【分析】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地方,白天穴居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出来取食落叶,所以我们可以在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发现蚯蚓。【解答】解: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朽根等中的有机物。因此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我国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特点及其利用价值。5.(2分)螠蛏是我们熟悉的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下列关于螠蛏的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器官是足 B.呼吸器官是鳃 C.贝壳可随身体生长而生长 D.有外套膜,仅起保护作用【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解答】解:螠蛏属于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运动器官是足,贝壳可随身体生长而生长,外套膜不仅起保护作用。故D错误。故选:D。【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的软体动物,即可解答本题。6.(2分)下列动物都具有外骨骼的一组是()A.蚯蚓和蜈蚣 B.果蝇和蝗虫 C.河蚌和瓢虫 D.石鳖和鼠妇【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根据昆虫的特征可知,具有外骨骼的是昆虫,据此答题。【解答】解:A、蜈蚣的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为多足纲。二者都不具有外骨骼;B、果蝇和蝗虫属于昆虫,故正确;C、河蚌属于软体动物,故错误;D、石鳖属于软体动物,故错误。故选:B。【点评】鼠妇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触角和足也分节,因此属于节肢动物。7.(2分)鲫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下列各项不属于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特点的是()A.以有机碎屑为食 B.身体呈流线型 C.用鳍协调游泳 D.用鳃呼吸【分析】每种生物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理特征和形态结构,结合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答题.【解答】解: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呈流线型。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鳞片表面有一层黏液。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背鳍。⑥鱼用鳃呼吸,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可见选项A以有机碎屑为食与适于水中生活无关。故选:A。【点评】掌握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2分)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主要原因是()A.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B.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C.幼体在陆地上生活,成体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解答】解:两栖动物的出现代表了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期。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新的性状。多数两栖动物需要在水中产卵,幼体(蝌蚪)接近于鱼类,两栖动物为雌雄异体,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像一条小鱼;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而青蛙正好符合这些条件。故选:D。【点评】由于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我们推断两栖动物可能是由鱼类进化来的。9.(2分)蜥蜴和蛇等爬行动物的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这有利于()A.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B.协助呼吸 C.自由运动 D.保持体温恒定【分析】(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解答】解:蜥蜴和蛇等爬行动物的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这有利于减少体内水分蒸发。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陆生动物与环境的相适应的特点.10.(2分)家鸽体温高而恒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以下与其产生热量多无关的是()A.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B.呼吸作用旺盛 C.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强 D.体表被覆羽毛【分析】鸟类的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可根据它的生理功能解答。【解答】解:A、家鸽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以便产生更多的能量来飞行,不符合题意。B、家鸽的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不符合题意。C、鸟类的心脏四腔,心脏与体重的百分比大,使得鸟类输送氧气的能力强,能释放较多的热量。D、体表被覆羽毛有保温的作用,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关键知道鸟类的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11.(2分)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B.卵巢为胚胎发育提供了发育场所 C.母体的乳汁使后代有优越的营养条件 D.胎生哺乳有利于后代存活【分析】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解答】解:A、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A正确;B、卵巢的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C、母体的乳汁使后代有优越的营养条件;D、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D正确。故选:B。【点评】关键知道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的意义.12.(2分)下列运动系统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解答】解: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可见A正确。故选:A。【点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13.(2分)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A.一只母鸡照看着一群小鸡 B.工蚁建筑蚁巢、喂养幼蚁 C.两只狗嬉戏 D.小河中鲫鱼成群觅食【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行为。解答时可以从社会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蚂蚁的群体有有工蚁、蚁后。蚁后主要职责是产卵;雄蚁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保卫巢穴、伺喂幼蚁及蚁后等。一只母鸡照看着一群小鸡、河中鲫鱼成群觅食,没有明确的分工,因此不属于社群行为。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社会行为的特点。14.(2分)下列四种生物中,细胞结构与其它三种生物有明显区别的是()A.乳酸杆菌 B.酵母菌 C.青霉 D.蘑菇【分析】细菌和真菌的区别:比较内容细菌真菌个体大小单细胞单细胞类型,也有多细胞的类型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营养方式异养异养繁殖方式分裂生殖孢子生殖【解答】解:乳酸杆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蘑菇都是真菌。因此。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以及区别。15.(2分)酿醋过程需要添加醋酸杆菌,并在敞口状态下不断搅拌。醋酸杆菌利用酒精等有机物生长繁殖,并可将酒精转化为醋酸。下列有关醋酸杆菌的叙述()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通过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C.生命活动不需要氧气 D.酒精为其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分析】所有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个体。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有些细菌还有荚膜和鞭毛。【解答】解:A、醋酸杆菌,正确。B、细菌具有细胞膜,正确。C、醋酸杆菌属于好氧菌,因此生命活动需要氧气。D、酿醋过程中醋酸杆菌利用酒精等有机物生长繁殖,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16.(2分)浪费食物可耻,“光盘”行动光荣。把剩饭菜打包放进冰箱不容易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A.没空气,细菌、真菌缺氧死亡 B.没空气,细菌、真菌无法繁殖 C.温度低,细菌、真菌无法繁殖 D.温度低,细菌真菌生长繁殖慢【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解答】解: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适宜的温度。冰箱内温度低。因此吃剩的饭菜放在冰箱内不容易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冰箱内温度低。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食品保存方法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7.(2分)为了检测用过的口罩上是否有细菌、真菌,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无菌棉棒在口罩内侧擦拭后,接着在无菌培养基上轻轻擦拭。上述操作叫做()A.恒温培养 B.高温灭菌 C.取样接种 D.配制培养基【分析】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解答】解:接种的目的有多种,如:扩大培养、选育等。如划线法、倾注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在探究“洗手前后手心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对比”活动中、真菌,接着在无菌培养基上轻轻擦拭的步骤。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接种的概念和方式。18.(2分)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细菌和真菌在碳循环中起分解有机物的作用 B.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供植物吸收利用 C.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就能避免动植物和人患病 D.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活的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分析】(1)细菌和真菌要想大量繁殖,必须具备供给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充足的营养物质;(2)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3)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解答】解:A、B、D、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真菌能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可见。C、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医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如结核杆菌能使人患结核病,如遗传、生活方式等原因,即使没有细菌和真菌,故C不正确。故选:C。【点评】熟记掌握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19.(2分)在盛有温开水的瓶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菌,摇匀后,将一个挤瘪的小气球套在瓶口处。将瓶子放在25℃的条件下,瓶口的小气球鼓了起来,如图所示()A.酵母菌属于真菌 B.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酵母菌分解糖,产生的二氧化碳将气球鼓起 D.酵母菌分解糖,产生的氧气将气球鼓起【分析】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解答】解:如图是发酵现象的实验图,水中加入了葡萄糖和小包酵母,瓶口用气球套住,加入的酵母菌会分解水中的葡萄糖,其中二氧化碳是气体,所以气球会鼓起来。故选:C。【点评】关键点: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20.(2分)1958年,我国著名医学家余贺,利用噬菌体成功地防治了绿脓杆菌对烧伤病人的感染()A.噬菌体寄生在绿脓杆菌体内 B.噬菌体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C.噬菌体不能独立生活 D.噬菌体是一种病毒【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病毒从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获得营养物质,利用自己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繁殖新病毒。【解答】解:A、噬菌体寄生在绿脓杆菌体内,失去生命活动;B、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通常只能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C、噬菌体不能独立生活,C正确;D、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植物病毒和噬菌体,D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特点。21.(2分)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半数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我国动物,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22.(2分)为了研究A、B两种抗生素对甲、乙两种细菌的抑制效果,研究人员将两种细菌混合,分别取等量混合液涂抹在不同的培养基上()A.普通培养基组可作为对照组 B.菌落数量变化可反映抗生素抑菌效果 C.实验结果表明抗生素A可以抑制乙菌 D.联合使用抗生素对甲菌抑制效果最强【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解答】解:A、图中的普通培养基组起对照作用。B、图中菌落数量变化可反映抗生素抑菌效果。C、据图说明抗生素B可以抑制乙菌。D、据图说明联合使用抗生素对甲菌抑制效果最好。故选:C。【点评】熟记掌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及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求。23.(2分)经研究发现,近几年来渤海底层的水产资源只有20世纪50年代的,特产对虾在近20年产量已锐减了九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被食物链下一环节生物吃掉 B.人类的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污染 C.海洋生物退化 D.人类对海洋生物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滥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等方面。【解答】解:由于人类对海洋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受利益的驱使,导致物种减少、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排入海洋。故选:B。【点评】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二、第Ⅱ卷(共6道题共54分)24.(10分)如图是家鸽体内气囊的分布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鸟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前肢变成;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有无齿。(2)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动物。(3)鸟的呼吸器官是【】,但是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原因是它还具有分布于内脏器官之间的【】,可以辅助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4)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附着在胸骨上的是全身最发达的肌肉,产生飞行的动力。【答案】(1)羽毛;翼;喙;(2)恒温;(3)2肺;6气囊;(4)龙骨突;胸肌。【分析】1、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循环能力强,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2、图中:1气管;2肺;3气囊。【解答】解:(1)鸟类的体表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排成扇形;骨骼轻、薄,长骨中空;有喙无齿。(2)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3)鸟的呼吸器官是2肺,鸟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气囊可以暂时贮存空气,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4)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龙骨突,附着在胸骨上的是全身最发达的肌肉,胸肌收缩有力。【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鸟类的主要特征。25.(11分)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滑雪运动中,请据图回答。(1)滑雪运动的每一个动作不仅由、关节和肌肉等运动器官参与完成,还依赖系统的调节,以控制速度和平衡。(2)滑雪过程中,完成图二中的动作时,肱二头肌处于状态,肱三头肌处于状态。(3)如图一,滑雪运动速度快,危险性强。为了尽可能减少运动损伤①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热身活动不仅能促进系统和系统等系统的工作,为肌肉提供更多的营养和氧气,且能促进滑液的分泌使关节更加。②运动时若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常会造成从中脱落出来,这种现象叫做脱臼。规范佩戴护具。其中,护肘、护膝等护具紧实的包裹可避免关节受伤具有相似的作用。【答案】(1)骨;神经;(2)屈肘;收缩;(3)呼吸;循环;关节头;关节囊。【分析】运动的产生是由于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形成的。【解答】解:(1)滑雪等健身运动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骨骼肌收缩牵拉着骨绕着关节活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完成。(2)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的时候。(3)①在运动的时候,需要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的配合,关节囊可以分泌滑液,减少关节之间的摩擦。②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关节囊包绕整个关节使相邻的两块骨牢固的联系在一起,因此护具与关节囊具有类似的作用。【点评】明确运动的产生及关节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26.(9分)如图是细菌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细菌是一个细胞,它有【】集中的区域,⑤是。细菌是靠进行生殖的。(2)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体内没有,所以不能进行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从中获得生存的能量。(3)当③细胞壁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它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答案】(1)①DNA;细胞质。(2)叶绿体;光合。(3)芽孢;抵抗能力。【分析】观图可知:①DNA集中区域、②细胞膜、③细胞壁、④荚膜、⑤细胞质、⑥鞭毛。【解答】解:(1)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一个细菌是一个细胞、细胞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不到半小时。(2)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叶绿体,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腐生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尸体、枯枝落叶等参与物质循环。(3)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形成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点评】关键是掌握细菌的结构、营养方式、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考查较为全面,注重基础。27.(6分)请阅读资料,回答问题。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般情况下,人只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高温加热可杀灭禽流感病毒,鸡肉和鸡蛋一定要完全煮熟后再吃。另外,常用消毒药如福尔马林、漂白粉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荷兰动物疾病控制中央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哪怕疫苗不完全“对口”,也能阻止疫情爆发。(1)禽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人只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2)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禽流感病毒属于病毒;它的结构简单,没有结构,是由外壳和内部的组成。(3)通过阅读资料,请你列举一种人类预防禽流感的措施:。【答案】(1)甲型流感。(2)动物;细胞;遗传物质。(3)吃熟食(常消毒、接种疫苗等)(合理即可)。【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解答】解:(1)禽流感属于传染病,引起该传染病的病原体是甲型流感病毒。(2)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禽流感病毒主要寄生在动物细胞中。(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通过资料可知、常消毒。【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和形态特点以及传染病的相关知识。28.(7分)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高等植物有788种,隶属于113科382属;野生动物有200多种(1)请尝试将保护区内的几种动植物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如图),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生物名称:A、B、C、D。(2)资料提到的不同等级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生物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亲缘关系越。【答案】(1)红腹锦鸡;金钱豹;杜松(2)种;多;近【分析】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单位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图中:A代表红腹锦鸡,B代表为金钱豹。C代表掌叶铁线厥,D代表杜松。【解答】解:(1)金钱豹属于哺乳动物,生殖为胎生,生殖为卵生,B代表的动物为金钱豹,种子裸露;掌叶铁线厥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D代表杜松。(2)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资料中提到的最小单位是种,共同特征越多。【点评】掌握生物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29.(11分)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松材线虫——“松树癌症”的元凶近年,国内多处森林和景区出现松林大量变红的“美景”,其实这是松树正在一棵接一棵的枯萎死去。它们得了一种对松树来说属于“癌症”级别的重病——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原产自美国,是一种世界多国公认的入侵病原生物。它喜爱取食松树木质部,破坏松树的水分运输功能,各种真菌乘虚而入,在空洞的松树管道内安家,即木材“蓝变”现象。松材线虫也能通过取食这些真菌为生,直到它们转移到另外一棵松树上展开新的破坏。由于松材线虫自身运动能力差,于是它们找到了一个重要的中间宿主松墨天牛,帮助它们传播到其他松树上。松墨天牛喜欢在枯萎松树上产卵,松材线虫趁机钻入天牛身体中,搭天牛成虫的“便车”飞到健康松树上。当松墨天牛成虫取食新鲜松树嫩枝时,通过天牛取食造成的伤口侵入树体。松材线虫是如何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呢?推测可能是通过人类贸易。比如从国外进口的机械设备,包装时会用到松木制成的托盘来起到稳定避震的作用。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包装材料成为了松材线虫和天牛藏匿的完美场所,令这场松树的“瘟疫”不期而至。自1982年我国首例松材线虫病发生之后,其蔓延的趋势就难以遏制,即使砍伐死松树焚毁近年,研究者们正在积极探索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方法。苏云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