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风光摄影_第1页
第一章 风光摄影_第2页
第一章 风光摄影_第3页
第一章 风光摄影_第4页
第一章 风光摄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风光摄影(一)一、风光摄影的分类形式风光摄影是用相机以纪实的特征,运用构图、用光和情景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进行的景观摄影。风光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划分:1.按照景观成因分类(1)自然风光。这是天地之间大自然天然形成的景观。1)天上的日、月、星辰、云、雨、雪、风、霜、雷电、冰雹等。2)地上的山脉、河湖、草原\森林、沙漠、沼泽等。3)海中的潮汐\波浪、珊瑚等。上述这些自然风光中的景观,其实就是地理学中称之为地质、地貌、植被和气象的景象。摄影师可以将风光摄影视为全景或远景构图的地理摄影,只是在拍摄的对象上可再加上一些飞鸟和小动物作陪体。(2)建筑风光。这是由人工建造在自然环境中的人文景观,它又分为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两类。1)古典建筑。在国内有以苏杭建筑中的楼\台\亭\塔和北京故宫的殿\堂\树\桥为代表的古典建筑,在国外有英国的白金汉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意大利威尼斯的古城等,此外还有中国的万里长城、敦煌石窟、地宫皇陵,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古奥林匹克运动场,南美的印加文化遗址等历史遗迹。2)现代建筑。有各种现代高楼大厦、经历了百年的各国现代奥运场馆,还有高架道路\桥梁和涵涧隧道、各种纪念碑塔以及城市雕塑等人文建筑。2.按照人居环境分类(1)城市风光(2)乡村风光3.按照地区地域分类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可分为山川风光、草原风光、海洋风光、沙漠风光、城市风光等。二、风光摄影的器材准备相机和感光材料是风光摄影中必不可少的器材,三脚架和具备大画幅或高像素的相机是获取高品质风光照片的最佳物资保障。1、镜头拍摄自然风光的特需器材是具有大视野的广角镜头,因为拍摄自然风光基本上是采用远景结构,所以最好备有畸变较小的非球面的低色散多层镀膜的镜头。拍摄高楼大厦时,为保持垂直于地面的建筑物不变形,就必须使用一种专门的镜头,即移轴镜头。2.滤光片(作了解)(1)UV镜。UV镜又名紫外线滤光镜或“去雾镜”,使用它可以在水边或是晨雾之中,提高镜头对于景物特别是远处的景物的能见度,使用时不必作曝光补偿。(2)偏光镜。又名偏振镜。进行彩色摄影时使用它,可以在睛日里压低天空的色调,使之变得更蓝,使用时当镜头的主光轴与太阳成90‘时效果最佳,但要增加一级曝光量。(3)渐变灰镜。又称渐变密度镜,可以说是风光摄影中不可缺少的滤光镜。景物的反差太大时,由于光比太大就会损失层次(若按亮部曝光,会损失暗部层次;若按暗部曝光,会损失亮部层次)o如果运用渐变灰镜,把高密度的部分置于上面天空的高光部,而把透明的部分放在下面地面的低光部,可以压缩光比,取得亮部与暗部层次都较丰富的照片。(4)橙红滤镜。这是一种有用的风光摄影滤色镜。摄影师可以用它在阴天、雨天或是苍白的晴天营造出一种日出或是日落时的天色与气氛。拍黑白片时,摄影师又可以用它使浅白色的天空变成深灰色,拍摄时需增加两级曝光量。(5)橙黄滤镜。它的效果与橙红滤镜相似,只是拍彩片时色彩偏黄,拍黑白片时呈中灰色。使用橙黄滤镜拍摄时需增加一级曝光量。(6)大红滤镜。这是一种主要用于黑白摄影的滤光镜,它能使天变黑,所以通常用于“日拍夜景”效果的照片,拍摄时需要增加三级曝光量。(7)星光镜。又名光芒镜,用它可使摄入画面的点光源产生光芒四射的效果,由于它是无色透明的,因此无需曝光补偿。3.其他附件(1)遮光罩。这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风光摄影大部分采用逆光位拍摄,因此要防止冲光就得配备遮光罩,并一定要注意它与使用时的镜头与实际焦距的匹配性,以防画面四周产生暗角的现象。尤其是在广角和超广端,即使是花瓣状遮光罩,也必须注意它的大小花瓣对应画框的方向性。(2)小方镜。它有两个用途,一是对处在逆光下的景物中的某个细小的暗部做补光,二是做人造倒影。(3)小孔瓶盖。这是用针头穿孔的饮用水瓶盖,拍花卉风光时,通过小孔瓶盖将水喷洒在花瓣和叶子上加强气氛。风光摄影的画面构图讲究其形式美与自然美。三、风光摄影的画面构图1、主体的位置主体是直接反映主题的景物,它在画面中的结构直接影响着作品主题的思想与内涵,主体通常不要居中。几何中心的结构往往使画面显得呆板,缺乏生气,因此宜将主体处于画面的两侧近三分之一处。在进行风光摄影时,应把自然的山脉主峰、大树或是建筑的主体也置于这个位置上。(1)独立主体1)主体居于框架中心,画面显得死板呆滞。2)主体处于黄金分割位置,画面视觉显得自然生动。3)正面方位透视画面显得呆板。4)斜侧面透视画面显得生动活泼。(2)复合主体1)如果碰到两个同类的景物,拍摄时的相机位置绝不可居中与两个景物成等腰(或等边)三角形,使两景物之间的假想连线与框架的上下边框平行,以免画面视觉平静呆板。2)如果碰到两个形体上同样大小的景物,拍摄时可将相机靠近某一景物,镜头稍仰视取景构图,这样可使景物产生近大远小和近高远低的透视效果,从而使两个景物的假想连线成为一条斜线,让画面的视觉显得生动活泼。3)如果碰到三个同类景物,可用斜线构图。拍摄时较忌讳的是三者的连线成为等腰或等边或直角这些规则而特殊的三角形,构图时应使它们之间假定相连线呈不规则的三角形,这样的画面才显得生动。4)如果碰到三个以上的景物,构图的原则是各点的连线尽可能不与框架四边平行。2、地平线的位置(1)画面中的上下结构。在风光摄影中最忌讳地平线居中,即五五开的天地对称。地平线应离开画面中心线向上或是向下放置。至于何时向上,何时向下,那要根据拍摄的天空景象而选定。1)地平线居中。画面呆板,最忌运用,应使地平线上移或是下放。2)天空景象平淡(如阴天、雨天或是万里晴空而无云彩的天气),则地平线向上。此时就多拍些地面景物,少拍些天空景物,甚至是让地平线出上边框,完全都拍地面的景物。3)天空景象丰富(如旭日东升的朝霞、夕阳西下的晚霞,或是蓝天上飘浮着的白云),则地平线向下。此时就多拍些天空景物,少拍些地面景物,甚至是让地平线出下边框,完全都拍天空的景物。(2)画面中的水平走向。在风光摄影中除了要选好地平线在画面框架中的位置,还要选好地平线在水平方向上的坡度走势以及它在画面框架中的布局。1)地平线位于画面上下边框,则画面结构平淡。2)地平线与画面上下边框成斜向结构,则画面活跃。3、建筑物的位置地面上的建筑物绝大多数都应纵向垂直于地面,否则就会有倾倒的视觉感。(1)拍摄时相机歪斜,造成取景框的边框与地平线不平行,致使建筑物倾斜,给人以危在旦夕的感觉。所以在拍摄建筑物时,一定要持正相机,确保建筑物的纵轴线平行于左右边框,从而给人以安全平稳的感觉。(2)用普通广角镜头或标准镜头拍摄比较高大的建筑,因拍摄的距离不够,采用仰摄,从而使画面左右两侧的建筑产生下宽上窄的形变。这种画面,在艺术创作中虽说是许可的,但总给人不太舒服的感觉。要改变这种画面的结构,一是看看能否退到较远的拍摄点上,以减少因拍摄而造成的视觉形变;二是提高拍摄点,找一个大楼走到所拍高楼的中间高度处拍摄;三是换用拍摄建筑专用的移轴镜头来纠正形变。4.画面平衡的表现形式(1)景物平衡。在一个摄影画面的框架里,景物安排的位置应做到上下或是左右均有所支撑而保持平衡。也就是说,不要把景物都集中在一边,使对应的另一边全白,这样的构图使人看了很不舒服,会给人一种失重而不稳定的感觉。(2)影调平衡。在一个摄影画面的框架里,如果一边的景物影调很深很浓密度很大,而另一边的景物影调却非常浅淡密度太小,这样的画面也会给人不平衡的感觉。(3)综合平衡。在一个摄影画面的框架里,影调总是伴随着景物同时存在于构图形式中的,因此摄影师应当综合兼顾,相互作用,以求平衡。摄影构图中的“平衡”绝不是数学中的“均衡”,所以不要在构图中做对称式的景物排列,使画面缺少变化而无生气。5、前景的作用(1)前景在画面中是烘托主体而作陪体的,它常如同语言文学中的状语,反映时间、地点、环境、气氛,起到引导视线、突出主体的作用。(2)前景能增加摄影画面中景物的纵深感和空间感,例如在画面下方的前景往往能将视线引入水平间距,产生深度感;又如在画面上方的前景,则又能给人以垂直间距,产生高度感。(3)前景的形体、色调及其明度,经常能调节画面中主体的表现力度。例如前景为形体较小的牛羊,能反衬广阔的山地和原野;前景为布满画面的绿色垂柳,后面是红伞下的一对情侣,轻舟荡漾在碧波湖光中,表现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魅力。6.前景的运用(1)前景必须从属于陪体,千万不能喧宾夺主,所以前景在画面中的位置通常都放在框架的四周,即上方或下方、左方或右方。(2)前景的色彩不要“太跳”,以免冲淡了主体。前景最忌浓的色彩,因人的眼睛最易受跳跃的色彩刺激而吸引,这样就会冲淡和分散人们对主体景物的视觉感受,也就破坏了对主题的表现力度。(3)前景通常是由处于主体前面的景物组成,但是摄影师也可以用主体后面的景物(实际上是后景)来作为前景,用以表现主体的纵深感和空间感。风光摄影(二)四、风光摄影的基调夏天绿色的草原,冬天白色的冰雪,这些都是冷色调;金秋的银杏和红枫,这些都是暖色调。风光摄影应该有个基调,这个基调可随着季节与气候时辰而选择。比如夏天可多用些冷色调,这样会在酷暑中给人以凉爽的感受,冬天可多用些暖色调,这样会在严寒中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在晴日里早晨与黄昏的低色温会使画面呈现出暖色调,而在阴雨及冰雪天中却是色温偏高而成冷色调。阴雨天虽是高色温,但也可以通过调节白平衡,使照片的画面呈暖色调。拍摄时的光源色温直接影响到景物的色别、色相和色饱和度,为此人们根据色温把普遍适合于室外自然光摄影的“太阳光”白平衡设为常规白平衡,或者设置AWB(自动白平衡),这样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的大部分时间内,拍摄的景物基本上都能得到相对正确(接近真实)的还原。确的色彩还原是先导,但绝不是必须遵守的法规,有时摄影师还运用拍摄时的光线色温变化,或是非正常地使用白平衡,故意改变色温,而使照片获得出其不意的色彩效果。五、风光摄影的用光风光摄影基本上都是采用自然光(即日光)来拍摄的,当然对于夜景风光常是借助环境灯光来进行拍摄的。其实不管是何种光线,它都有个照射方向,为此它给拍照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对于摄影曝光量变化的把握,二是景物的造型与光影效果所表现的不同视觉印象。1.光线照射方向的分类光线分为正面光(顺光)、前侧光、侧面光\后侧光(侧逆光)、背面光(逆光)这样五种照射方向。(1)正面光。如果摄影师要采用这种光线拍摄风光照片,应该选择主体与陪体具有一定色调对比的景物组合,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视觉效果。(2)前侧光。它是拍摄建筑风光的最佳光线,它能使建筑的连接面的内墙夺目,左右成为明暗相间的影调组合,产生强烈的立体视觉效果。(3)侧面光。它是拍摄岩肌理很强的山地和强节奏、硬线条的沙漠、海滩、长城等风光的好光线。(4)后侧光、背面光。背面光与后侧光是拍摄带天、带水风光的最佳光线。例金色的朝霞、火红的晚霞、秋高气爽的蓝天白云等美景无不都是向阳迎光所见,如若摄师顺光而视,那就与绚丽霞光背道而驰了,所以拍摄美丽的天色最好用背面光。2、光线种类对影调的影响(1)直射光。阳光直射时,光照强、光质硬、光比大、明暗对比强烈、色彩饱和、影调硬。(2)散射光。阳光非直接照射,通过浓厚的云层散漫照射的时候,光照弱、光质软、光比小、无明显的明暗反差、影调软。六、各种风光拍摄技巧1、日出与日落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的壮观景色激动人心,吸引着千千万万摄影者。要拍出成功的日出与日落照片,就要掌握以下知识:(1)拍摄时机:拍摄日出与日落的最佳季节是春、秋两季,这不仅因为春、秋两季比夏季的日出迟、日落早而便于拍摄,更主要的是春\秋两季在日出与日落时分的云霞较为丰富。火红的朝霞和晚霞能使日出与日落的画面具有更多的美感。不同的云霞或者云霞遮挡太阳的情况不同,能使画面丰富多彩、富有变化。例如,当太阳处于云朵边缘位置时,云朵便会出现醒目的亮边;而当云彩遮住太阳时,阳光又会从云彩的间隙中进发出散射的光芒。这些现象的出现都将是短暂的,摄影师要果断地按下快门。如果想等一下再看看,那就会错过美好的瞬间。值得一提的是,夕阳西下前的10分钟固然是拍摄夕阳晚霞的最佳时机,但在日落后的30分钟,由于回光返照也往往是拍摄晚霞美景的黄金时间。回光返照的云霞往往更加光彩夺目、灿烂辉煌。(2)器材。拍摄日出或日落的相机以单镜头反光相机为宜,因其可更换长焦距镜头。一般来说,135相机采用200mm左右的镜头拍摄日出或日落较为合适。当然,如果想在画面上突出表现巨大的太阳,则可使用500mm以上的镜头。对120相机较为合适的镜头焦距则是300mm左右。三脚架对拍摄日出与日落是十分有用的,尤其在使用长焦镜头时更是必不可少。日出与日落时的光线亮度不高,带上一只袖珍手电筒会给操作带来便利。遮光罩也比通常拍摄时更为重要,它有助于限制在镜头内产生眩光。光芒镜也是值得一试的附件,可使太阳放射醒目的光芒而给人以生气勃勃的感觉。拍摄日出或日落的白平衡选择太阳光为宜。日出与日落时的色温大大低于标准日光色温,使用日光型片会使画面偏红,这正可渲染日出与日落时的特定气氛,是观众乐于接受的画面基调。(3)曝光与取景。日出与日落时的光线变化很大,而且变化很迅速,1秒钟前后的曝光就会大不一样。因而,欲取得曝光准确的日出与日落照片,可采用多挡的梯级曝光法(包围曝光)来进行拍摄。确定基准曝光量的测光时要注意不能对着太阳,而应测量太阳旁但不含太阳的天空。采用内测光相机测光时,也是测量太阳正好处于画面之外的天空部分。日出与日落照片的取景则随着表现意图和现场条件而定。低角度拍摄可使画面充满灿烂的云霞而令人感叹,以微波荡漾的水面为前景的日出与日落画面能使人心旷神怡,看日出的人物剪影为前景又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2.雪景拍摄雪景,最好是雪后晴天,如能赶上清晨的光线则更好。在阳光下,运用侧光和侧逆光,最能表现雪景的明暗层次和雪粒的透明质感,影调也富有变化,即使是远景,也能产生深远的气氛。如果拍摄雪中人物,脸部最好加辅助光,相机镜头上要戴遮光罩。如果拍黑白雪景,应加用深黄、橙黄或黄绿色滤光镜,以压低天空影调,减弱雪地亮度,使景物影调柔和。若拍彩色雪景,最好用偏光镜,以吸收白雪反射的偏振光,降低亮度,调节影调,使蓝天的白云突出,还可提高色彩的饱和度。正确测光和正确曝光是拍摄雪景照片成败的关键。在大面积雪景中,用照相机内测光系统测光,根据显示的数据拍摄雪景,一般都曝光不足,但在雪景中,强烈的反射光往往使测光结果相差1-2级曝光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曝光补偿,酌情增加1-2级曝光量,也可将照相机对准中间色调物体,采取局部近测,并按此时测得的数据,将相机调到“手动”位置进行拍照。有入射光测光表的摄影者,在雪地里根据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光束测光,按所得曝光数据拍照,那将是准确的。在下雪天,要获得一幅雪花飞舞的照片,应选择深色背景作衬托;快门速度不宜太高,一般以115至160秒为宜,这样可使飞舞的雪花形成一道道线条,有雪花飘落的动感。在拍摄大雪纷飞中的人物时,要注意不要让雪花太接近镜头,以免因透视关系让雪花挡住人的脸部。拍摄雪景还应充分利用带雪或挂满冰凌的树枝、篱笆墙、建筑物等为前景,提高雪景的表现力,增加画面的空间深度,加强人们对冰雪的感受。3.山岳溶洞登高拍摄层峦叠峰的群山,以逆光或侧逆光为好,有助群山再现出丰富层次。早晚的光线柔和,也有助于产生富有表现力的山岳画面。参天巨峰、奇松怪石、山间小溪等也是山岳之中值得一拍的景象。溶洞的景色一般不宜拍摄大场面的镜头,以取中小景,以拍摄近景、特写为宜。在溶洞内拍摄照片的一个问题,是要使人物受光与背景受光一致,就溶洞内的现场光来说,往往是人物受光弱,而当使用闪光灯拍摄时,又易使人物受光太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以背景现场光亮度确定光圈,把快门速度调在闪光同步范围内,再以所确定的光圈来调节人物距闪光距离或调节闪光灯的输出光亮。4、江湖瀑布江湖瀑布的拍摄。滔滔江河、浩翰湖面、大小瀑布是旅游中的常见景色。1)江湖。选择多姿的江岸景色相配合,以免河流平淡。适宜登高拍摄曲折蜿蜒的江河,容易产生动人的画面。拍摄湖泊的湖光水色要注意选好前景,使空旷的湖面变得丰富而生动。水面倒影对江湖的拍摄也是值得注意利用的被摄体。天上的红日彩霞、蓝天白云,水中的轻舟竹筏、岛屿亭阁,岸边的层峦叠嶂、树林都会在水中产生荡漾的倒影。把实景与倒影摄人同一画面,动静相间,景影相融,能令人产生美不胜收之感。2)瀑布。从山间溪流的小瀑布到气势宏大的黄果树大瀑布,都是旅游摄影的理想被摄景物。根据表现意图选好画面。竖画面有助于强化瀑布的飞流直泻。横画面有助于强化气势磅礴。快门速度的运用:1/250秒以上的快速度,会使瀑布线条分明,但缺乏动感,给人以静止的“凝固”感觉。l/30秒或l/50秒拍摄的瀑布,影像有点虚糊,但具有流动的节奏感,给人以逼真感。l/2或1秒甚至更慢的快门速度,又会使瀑布产生一种轻柔、飘逸、虚幻的效果。曝光不能用直接测量瀑布亮度的数据,而应采用“亮部法”测光,即按瀑布的测光值再开大2档光圈拍摄。拍出如丝绸般柔滑的瀑布照片,快门速度1~2秒。(1)在日出时或日出前,或者在刚刚日落后光线较弱的时候拍摄瀑布。(2)使用缩小光圈的滤镜拍摄。如果没有缩小光圈滤镜,就把光圈值调为镜头所允许的最大值f22或f36。如果没有灰度滤镜,可以换上偏振滤镜试试。(1)降低瀑布和石头上的反射。(2)因为它会变暗,能吸收大约两挡光,用它拍照时可以曝光更长。风光摄影(三)5.云海雾景与彩虹佛光(1)云海的拍摄。在雨后或雪后,浩翰的云海在逆光或侧逆光下的拍摄效果较好,有助于强化滚滚“海浪”的立体感与层次。在阴天散射光下拍摄时,应注意利用色调深暗的奇峰、怪石、松柏等景物为前景,以衬托云海,使画面具有鲜明感。宜采用如同拍摄瀑布的“亮部法”测光,使用中焦镜拍摄,要注意抓拍、多拍。(2)雾景的拍摄。大雾弥漫之际,能见度极小,因而只宜拍接近处景物的近景或特生大雾中宜选择那些影调深暗,线条优美的景物。薄雾笼罩的天气下则有许多题材可摄,例如薄雾中的树林,在逆光或侧逆光下,往往能透出道道光束,使树林充满朝气。又如当薄雾停滞于山腰之际,山峰便浮现在清淡的薄雾之上,构成上深下浅的优美影调。再如,海滨、公园、码头、船坞等处也是雾天的理想拍摄地。拍摄雾景黑白照是理想的。色调由浓变淡是雾景的魅力所在。因此,利用好色调深暗线条优美的景物作为前景是拍好雾景照片的诀窍,否则雾景画面易单调、苍白。在雾中拍摄时,测光值偏高,需要开大一挡光圈,但拍摄近景特写则不需要增加曝光。(3)彩虹佛光的拍摄。春季和初夏是多云雾的季节,易产生彩虹和佛光。彩虹出现在与太阳相对的方位,上午虹在西,下午虹在东,而且只有在顺光下才能看到。彩虹和佛光出现的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分钟,因而要迅速拍摄,以免贻误时机。拍摄彩虹宜用焦距较短的镜头,以免拍不全跨度较大的彩虹。拍摄佛光则宜用中、长焦距镜头,以免佛光光环在底片上结像太小。6.田园风光田园风光的拍摄。田园风光摄影往往侧重于表现田园景色中的人工美,这是因为田园风光之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交融。构成田园风光的诸如精耕细作的农田、硕果累累的庄稼、线条优美的阡陌、坐落有致的村舍,以及房前树后的竹林树丛、小桥流水、房顶上的徐徐炊烟、庭院田头的鸡鸭牛羊等,都体现着田园主人创造的人工美。拍好田园风光照片要求拍摄者具有敏锐的审美力和鉴赏力,能够在边走边看中捕捉沿途似隐似现的田园美。通过拍摄点的选择、光线的运用等摄影手段,都能再现为审美理想的田园风光作品。万物复苏的初春,是彩色摄影拍摄“新绿”的佳机。充满“新绿”的画面,生机盎然,充满活力。拍摄初春“新绿”,一宜采用逆光,可利用晨雾或炊烟渲染气氛;二宜使用偏振镜压低天空的亮度;三宜结合溪流使用l/8s以下的慢速度,可以表现水的动感与韵律,这将是一幅绮丽秀美的田园交响诗意图。7.森林照片里千万别有森林的地表。森林地表一般都会杂乱无章,与秀丽的树林形成反差。如果地表看起来很不错,那么想尽一切办法把它拍进照片。阴天对于拍摄森林来说非常不错,因为在明媚、刺眼的太阳下很难拍到好的森林风光。如果在明媚的天气森林里有些“雾气”(比如烟雾或薄雾),穿过雾气的光线会很壮观。8、月亮与星星(1)月亮也是一种极迷人的被摄景物,它的形状始终以28天为一周期不断地变化着。无论是仅仅拍摄月亮还是把月亮作为被摄景物的一部分,月亮的影像都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1)月亮影像的大小。用标准镜头拍摄时,画面上的月亮太小,令人失望。50mm镜头拍摄的月亮,在感光元件上的直径只有0.5mm,而500mm镜头拍摄的月亮,在底片上的直径可达5mm,这些月亮无论作为幻灯片放映还是用来放大照片,效果都比较令人满意。2)添加月亮。使用数字技术可以在夜景上方便地添加月亮。3)月光倒影。利用月光拍摄夜景必须进行长时间曝光,需要一只三脚架或其他的相机支撑物。对IS0100来说,在皎月下拍摄月光照射的景物,需用1分钟,F2的曝光。月亮在天空中移动的速度较慢,以致可以忽略它的运行,采用一般的快门速度足以把它清晰地记录下来。但是采用几分钟的长时间曝光时,如果月亮包含在取景画面中,那么会把圆月记录为一种椭圆形。因此,通常应避免采用长时间曝光来拍摄月亮。(2)星星的拍摄技巧。群星闪烁的夜空是非常壮观的,星空照片的拍摄又是如此简单,带有标准镜头的相机配合三脚架都能满足这种拍摄需要。对星星的表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表现星星移动的轨迹,二是表现繁星点点的夜空。1)星星移动的轨迹。星星的移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由东向西较慢移动。把相机稳定在三脚架上,向着北边的太空,以北极星为中心,曝光数十分钟,就会拍出很多呈同心圆状的星星移动的弧形轨迹。以北极星为中心拍摄时,各颗星星移动轨迹根据曝光时间的长短呈现不同弧度的圆弧,曝光l小时的轨迹是15度的圆弧,曝光2小时的轨迹则成30度的圆弧,因为在24小时之间星星旋转一周,为360度。拍摄星星轨迹理想的天气是天高气爽、清澈漆黑的夜空,只有繁星点点在闪烁。这种天气下,在高山上仰望星空,天空一片黑暗,周围也少反光,开足光圈曝光数小时也不会有问题。当然,市区的夜空会显得亮些。进行较长时间曝光时,如果相机没有“T”门,最好使用能锁定快门按钮的快门线。当开启快门后,摄影师便可自己在室内做其他事情,而不必枯燥单调地守候在相机旁。2)繁星点点的夜空。采用ISO400以上的高速片,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对着星空曝光15秒左右,即能拍出繁星点点的夜空而不是星星轨迹的画面。这种拍摄能把肉眼看不见的星星也记录下来。由于星座在天体的位置不同,天气情况不同,地理条件不同等原因,会使星星的亮度有所不同。采用梯级曝光法有助于获取曝光最佳的画面。七、拍摄设置用Auto(自动挡)、或场景模式的风光摄影模式(或更具体到某个场景)、或P档、或根据景深优先要求(A或Av档)或者快门速度优先(S或Tv)要求来选择测光模式可选择平均测光或中央平均测光;对焦方式可选择多区域单次对焦;感光度设置上天气好100或200,天色暗可选择400或更高;白平衡可选择自动或者根据天气设置;曝光补偿看照片效果再进行设置。第二章花卉摄影一副优秀的花卉照片要具备以下4个要素:鲜明的主题完美的用光漂亮的构图和谐的色调这四个要素既独立存在,又相互融合不可分割,共同支持着一副作品。一、鲜明的主题主题画面的视觉及意境焦点,画面的中心及精神所在。画面最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及最精彩的部分。突出主题的方法:1、针对主体花卉缩小景深增加前后景物的虚实对比突出主体使用大光圈拉近拍摄距离使用长焦镜头2、增加色彩对比:色彩对比能产生强烈的色反差,它能使主体突出,形象鲜明,加深人们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包括有:色别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色别对比中常见有类似色对比:即红与橙,黄与绿,青与蓝等。对比色对比:互补色对比(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等)明度对比在花卉摄影中具体表现为不同色别的深浅变化。同一色别的物体由于受光程度不同而产生明暗变化,有明色与暗色之分。饱和度对比:指纯度对比,色彩浓饱和度大,色彩淡饱和度小。二完美的用光自然光线条件下:顺光光从相机的方向照到花卉,使花卉质感柔和,细腻。侧光光从侧面斜角度照射在花卉的一边产生受光面与投影,能突出表现花瓣的立体感和表面质感。逆光光从正对着相机镜头的方向从花卉背面射来的光线,它有较强的表现力。可以勾画出轮廓,使质地薄的花卉透亮动人。三、完美的构图构图的基本要求是突出和美化主题。具体方法如下:1、内容简洁画面要干净、明快,尽量舍弃与主题无关的花和枝叶,集中力量突出主体。2、拍摄角度平摄与被摄物同高的角度拍摄,相机的高度约同于人的头部,不易产生变形,真实反映花卉的形态特点俯摄常表现位置较低的花卉的拍摄仰摄表现处在较高位置的对象,容易表现出被摄对象的气势与力量。如果你想拍出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必须从我们日常很少看的角度拍摄。3、拍摄景别的选择远景构图可取上远山和蓝天,花田要占2/3左右的画面。中景是让花田中的花占据画面的全部。近景就是花的特写,要求单株的花形漂亮,没有伤痕,色彩鲜艳。四、和谐的色彩1、统一色彩基调花卉照片要有一个基本的色调,它能给人以总的印象或温馨雅致或淡雅恬静能够烘托主题。(暖色调、冷色调)2、主体色调突出,突出主体。可通过色别对比,明度对比,与饱和度对比突出主体色调。拍摄设置用Auto(自动挡)、或场景模式的微距(近距离)模式、或P档或A(Av)档测光模式可选择中央重点测光或点测光;对焦方式可选择中心区域单次对焦;感光度设置根据环境亮度选择;白平衡可选择自动或根据环境设置;曝光补偿看照片效果再进行设置;尽量通过变焦的长焦拍摄实现背景虚化;拍摄时一定要持稳相机,以免虚掉。第三章人像摄影(一)优秀人像摄影作品通常具备以下特征:强烈的情感冲击反映了生命存在的价值、讴歌了生命的伟大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大喜大悲反映了被摄人物特殊的人格魅力摄影本体语言的淡化一、人像摄影的背景人像摄影时除了要注意到人物的表现,背景对主题的表现有不可忽略的作用,杂乱无章、零乱的背景会减弱人物的表现。◆选择生动简洁的背景人像摄影的重点是反映人物的容貌和气质,背景要尽量简洁、生动一些。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空间表现主体人物,避免喧宾夺主,使人物更加的和生动。建筑物的墙壁是最容易找到的单色背景,可以避免杂乱的背景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而现代建筑的灰色墙壁则有更广泛的适应性。◆选择富有感染力的背景先把人物从画面中剥离开,看看去除人物以后,环境本身是否是一张很好的风光或者小品作品。如果满足了这个要求,再把人物安排到合适的位置,通常都会得到满意的作品。◆利用浅景深虚化背景迷人的背景模糊会让背景变得更加简洁。靠近被摄对象、使模特远离背景以及使用更长的焦距拍摄,能够增强虚化效果。◆虚化杂乱的背景使用浅景深虚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突出女性柔美的线条和面部特征。在选择背景时,同样要注意画面的干净雅致,强调格调的温馨浪漫。不能因为背景虚化就毫无原则地选景。◆用虚化的前景营造氛围除了拍摄背景虚化的浅景深人像效果,也可以通过场景的设计、安排,让虚化出现在人像之前,营造出不同的氛围。二、人像摄影的基本表现形式人像摄影中基本的表现形式有四种常见模式:特写人像、半身人像、七分身人像、全身人像◆特写人像:以表现人物表情和脸部特色为主要内容。画面中只包括被摄者的头部或者更近的特写。由于被摄者的面部形象占据整个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格外强烈,所以对拍摄角度的选光线的运用、神态的掌握、质感的表现要求得更为严格。近距离拍摄人物特写照片时,尽量避免拍到人物脸上的缺陷,而应该找出模特最上镜的一面进行构图拍摄。◆半身人像:半身人像将特写人像的拍摄范围扩大了,它以表现人物的上半身为主,背景环境在画面中通常不会是主角,仅作为人物的陪衬。这种拍摄方式一般可以考虑让人物上半身填满整个画面,也可将一定的背景拍进画面中,以更好地衬托出画面氛围。半身人像除了要注意人物面部表情的生动性以外,同时也要兼顾人物上半身姿态的自然,人物姿态与表情应该配合自然,不能出现别扭的情况,所以再拍摄中让模特儿自然放松并轻松发挥是很重要的。◆七分身人像七分身人像也叫膝上景构图,是指拍摄人物从脸部到膝盖之间部分的摄影方式,还常常包括手的动作。这种人想比特写和半身人像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因而可以表现更多的背景环境,也能够是构图富有更多的变化。因为在七分身人像中包括了模特儿的首部,并且能够拍摄到模特儿的腰部以下,模特的手部动作和姿态就更加丰富了。在实际拍摄中,可以让模特儿试着变换造型,形成三角形、对角线、X形等构图模式,让七分身构图不再沉闷与失衡。◆全身人像全身像是包括被摄者面部表情和整个身体形态的作品,同时还包括周围的环境,所以再构图上要特别注意人物和背景的协调,以及让被摄者选择合适的姿态。全身人像通常适用于外景人像,在拍摄时需要细心观察周围的背景,选择适当的角度和构图,让背景更好地为突出人物主体、衬托主题服务。◆水平画幅的画面配置水平画幅的人像照片通常用于拍摄全身人像,或者同时有多个被摄者的情况。此时最好将被摄者放置于画面的垂直三等分线上,这样才能让画面更具有安定感。如果有多个被摄者,可以让他们站在一起,也可以让他们分开,形成三角形或对角线构图。如果要用水平画幅拍摄特写人像或半身人像,需要尽量避免让人物僵硬站立的正面标准照形式,最好让人物依靠着一定陪体,作出一定的姿势,形成某种构图形式,让照片更具活力。人物被放置在画面的右侧,左侧如果没有自行车的陪衬,可以想象画面将向右边倾斜,将给人严重失衡的感觉。◆垂直画幅的画面配置垂直画幅是人像摄影中常用的一种方式。用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更无关背景进入画面,影响对人物形象的突显。垂直画幅通常用于特写、半身或七分身人像。虽然垂直画幅的照片给人的稳定感相对要差一些,但被摄主体却往往比水平画幅的人像更加明确,给人以力量或活跃感,视觉印象也会更深刻。垂直画幅的人像照片中,人物通常居于画面中央,以体现其重要地位。也可以让人物作出一定动作或用一定的陪衬让画面更加生动。三、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所拍摄角度就是被摄人物与机位的关系。即使是拍摄同样的人物,也会随着相机位置的不同,而变成感觉完全不一样的人像照片。选择平拍、仰拍还是俯拍主要服从于内容的需要,哪一种角度最能体现被摄者的特征,最富有表现力,就采用哪种拍摄角度。◆最为自然的平摄用平摄方式拍摄的照片,因为相机的高度与被摄者相当,所以与我们人眼平视出去的视觉范围是相当的,拍出来的照片就如同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一样,很容易让人感觉到亲近与亲切。但是,这样的照片也很容易就成为一张流于平凡,让人过目就忘的标准照式照片。一般不要将地平线放在照片的中间,更不要让地平线从人物中间穿过。如果希望强调空间感,可以将地平线置于照片的下部,如果想创造出一种狭窄的感觉,可以将地平线置于照片的上部。◆表现人物高大的仰拍仰视拍摄改变了人的视觉习惯,也改变了人眼观察事物的视觉透视关系,这样拍摄的照片,使被摄者本身的线条均向上汇聚,夸张效果明显,会给人以新奇感,并可以表现人物的高挑身材和身姿,提高被摄者威武、高大的形象。◆突出头部的俯拍俯拍是一种适合拍摄人物脸部特写的角度,也可以较好地呈现人物视线和表情。俯拍方式通常会把靠近镜头的部位放大,所以拍摄人像站立姿势的全身照时,人物的脸会显得比较大,腿看起来则比较短小,所以人物会显得比实际身高矮小。◆拍摄视角拍摄时最好从各个角度观察拍摄对象,然后选择一个最佳拍摄视角,包括正面、侧面、斜侧和背面等。正面拍摄:线条结构对称、稳定,有庄重、威严的气氛,但缺少透视感,容易显得呆板。侧面拍摄:立体感强,能产生空间感和线条透视的效果,能充分显示任务优美姿态和面部表情,同时利用光线的明暗反差,则可增强立体感。背面拍摄:绝大多数是为了内容的特殊需要而采用的,能表达出特殊的意境。四、人像摄影构图人像摄影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具有生命力和各种不同的表现力,人们在镜头下有无限多种构图的可能。前面所学的很多摄影通用的构图技法在人像摄影中同样也可以用到,比如三分法、中心式、对角线、三角形……。人像摄影的构图难度很高,它需要捕捉的是瞬间的感觉,需要摄影师游敏锐的视觉和一定的预见性。在快门按下之前,人物的位置、姿势、表情、动作以及与背景的搭配都是需要关注的,有些时候往往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以上所有元素的观察。人像摄影(二)五、人像摄影的影调1、高调高调照片,是指整个画面以浅淡色占极大面积、无大面积黑块的基调。拍摄高调的被摄人物须穿浅淡色或白色服装,用白色背景。高调布光多采用顺光位,明暗反差光小,背景光的亮度应强于人物,曝光量应按面部阴面为曝光,数据增加0.5-1级曝光补偿。2、低调整个画面以深暗色占大面积的为低调。拍摄低调照片的被摄人物,须穿深色或黑色服装,用深色或黑色背景。低调布光宜用侧光或后侧光位作主光,人物面部的高光亮区不宜太大,曝光量可按人物面部高光与低光之间测算。增加0.5级曝光量。3、中间调中间调亦称中调,其基本影调介于高调和低调之间。中间调的光位比较宽松,顺光、侧光、侧逆光位均可采用,亮区与暗区的反差适中。4、暖调黑白摄影组成褐色影纹的为暖调。黑白底片用彩色相纸放大,也可以制成红色或橙色的单色暖调照片。彩色摄影的画面偏重于红色或橙色的为暖调,也称暖色调。彩色摄影可采用降低色温的方法,使画面产生暖调效果。5、冷调黑白摄影中,组成影纹偏于青黑色者为冷调。黑白用彩色相纸放大,也可制成青、蓝或紫色的单色冷调照片。彩色摄影的画面偏重于青、蓝、紫色的为冷调,也称冷色调。彩色摄影可采用提高色温的方法,使画面产生冷调效果。六、其他注意事项1、避免直射光线,有遮挡的地方为宜直射阳光是硬光,会让主题产生重影。找个有遮挡的地方,例如树荫下,很柔和的斑驳阳光能让被摄者更自然,有时还可以借此创造漂亮的光影效果。2、多云时细心的拍摄云层就是一个天然柔光箱,多云的时候拍摄可以使颜色更饱和。3、大太阳下的小妙招真的非得在太阳底下拍摄时候,可以用闪光灯来控制光的反射方向。如果不是为了拍摄剪影,就尽量不要让太阳直射镜头,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改变拍摄角度和方向。4、多拍摄侧面人像人物侧面像能揭示人物特点,让观众对人物外貌留下更真实的印象。拍摄正面照时,我们能通过布光取景将双下巴或皱纹等瑕疵巧妙的隐藏,而在侧面像中这一切都无所遁形。当然,如果拍摄对象对于表现自己的缺陷有所顾虑,最好避免这种拍摄方式。当背景颜色与人物皮肤影调能形成鲜明反差时,侧面像的效果最好。5、注意面部表情既要指导被摄对象的动作姿势,还需要指导他们的表情。用相机去捕捉人物最细微的情绪变化。在按下快门前需要认真思考哪些表情应该拍,哪些不应该。6、安排色彩组合安排多个被摄者拍摄合影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物高矮。拍摄合影还要注意相邻色彩间的搭配关系。色彩搭配和谐时,高矮等平常很容易被人们注意的问题反而会变得不那么起眼。7、改善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些小技巧:相貌较难看者——尽量避免拍摄特写和近照脸型较胖者——采用头纱、手或者其他小饰物来遮挡,同时也可以提高相机机位。大小眼睛——调整被拍摄者的角度,小眼睛者尽量靠近镜头翻白眼——尽量使被拍摄者的眼神朝向一边;朝天鼻——尽量不拍摄其正面;脖子较长的者——应当提高机位或遮挡一些;尖下巴的人——使用高机位;斗鸡眼——寻找合适的角度,使双眼不同时正对画面出现。七、拍摄设置用Auto(自动挡)、或场景模式的人像模式、或P档或A(Av)档测光模式可选择中央重点测光或点测光;对焦方式可选择中心区域单次对焦;光圈优先模式(A档)时使用大光圈;感光度设置根据环境亮度选择;白平衡可选择自动或根据需要的冷暖色调设置;曝光补偿可适当增加0.3~0.7档。※提示:人像摄影与人物摄影的不同:人像摄影以刻画与表现被摄者的具体相貌和神态为自身的首要创作任务。不管是单人的或是多人的,不管是在现场中抓拍的还是在照相室里摆拍的,不管是否带有情节,只要是以表现被摄者具体的外貌和精神状态为主的照片,都属于人像摄影的范畴。人物摄影是以表现有被摄者参与的事件与活动为主,它以表现具体的情节为主要任务,而不在于以鲜明的形象去表现被摄者的相貌和神态。那些主要表现人物的活动与情节,反映的是一定的生活主题,被摄者的相貌并不很突出的摄影作品,不管它是近景也好,全身也好,只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当然,从广义上来说,人像摄影拍的是人,它也属于人物摄影。第四章旅游摄影一、旅游人像摄影旅游人像摄影分为两类:一类是旅游纪念性质的“到此一游”式的拍摄;另外一类是利用景物来衬托主题人物的艺术人像拍摄。对于大部分旅游者来说,他们的旅游人像摄影一般都属于纪念性质的“到此一游”类型。拍摄点选择一般来说所选的景色都是当地最典型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的景物或标志性的风景点新到一地的车站、码头、机场;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内外景等都值得拍摄对于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致,哪怕并不十分“上镜”,也是值得留影纪念的。2、人和景的安排这是关于人物和景物进行构图搭配的问题。风景纪念照的主体是人,景点只能作为背景,但这背景不是一般的衬托,因为是“典型的而有意义的”背景,要保持它的完整性。景点和人的一般比例关系:景点占画面约三分之二,人物占回面约三分之一。人的位置通常安排在画面中央,也可安排在左侧或右侧的三分之一处,具体视画面构图完整和构图均衡而定。3、注重表情根据天然风景和名胜古迹的各自特点,让置身画面中的人物全神贯注地领略风光,摄影者选择适当角度和时机,迅速按下快门,把人物的感情和神态充分表现在画面上,这样的纪念照片意义就大了。由于天然风景宽广浩大,名胜古迹的每个细部也并不一定都需要进入画面,拍摄时应当选拍一些典型的细节或局部,使之更富有艺术的魅力。虽然这样的摆拍是旅游摄影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不过只要姿势摆得有特色,无论是单人还是集体照,都会显得很有特色并有纪念价值的。4、摆拍与抓拍摆拍,是旅游摄影用得最多的表现手法。全家出游或者三朋四友集体留念,总爱整齐地排成一行或数行。大多是先选好背景景物,再将人物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进行拍摄。这种用摆布的手法拍摄的留念照,有时是必要的,但比起三三两两、各有姿势、互相交谈时抓拍的照片来,却不免显得单调呆板一些。旅游是一种极富乐趣的观光娱乐活动,旅游摄影是旅游活动的忠实记录。因此,画面是否生动自然,有无浓厚的生活气息,往往是一幅旅游照片成败的关键。在旅游摄影中,除了用摆布的手法拍一些纪念照外,还不妨采用抓拍的手法,不加干涉地拍摄一些诸如行路、营地、野餐、娱乐、爬山、涉水、交谈、游戏、晚会,以及互相帮助等独特生动的旅游生活场面,反映丰富多彩的旅游生活。这种照片更加受人欢迎,即使经过若干年,仍能帮助你回忆起影中人的音容笑貌,唤起你对昔日美好的旅游生活的记忆。5、不要把人照得很暗拍摄风景纪念照,由于逆光和后侧光的照射,风景和人物的正面出现较大的阴影,需要打开闪光灯补光,或者对准人物的脸部进行测光。中午顶光,尤其是夏天,在强烈阳光下,人物的脸部容易产生阴影变形,这种光不适合拍风景纪念照,如果刚好需要在这种光线下留影,那最好打开闪光灯进行补光以消除阴影。6、避免景物或人模糊“到此一游”类型的照片一般都是以人景结合为主题的,既要求前景人物要清晰可辨,同时也要求身后的景色细节要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在拍摄这一类的照片时就需要缩小光圈来取得更大的景深,才能让前景和背景同样表现清晰。二、旅游团体照拍摄掌握正确的对焦和曝光方法风景点确定之后,再看看光照的方向如何,如果是前侧光,就没有多大问题。接下来是团体照的排队问题,一般大家喜欢拍全家福的形式,这也未尝不可。如果人数较多,在二十人以上,要分成三到四排,女士和身体较矮的男士蹲下来,以免把后排人的脸挡住,摄影师要在取景器里看清楚,对高矮作调整。实用的办法是,后排人的脸应在前排人肩膀的空档之中,以保证后面人的脸部清楚。拍团体照的要求是从前排到后排的人,甚至是后面的背景都清晰。这就要求景深大。景深是否大,牵涉到照相机镜头、光圈和拍摄距离三个方面的问题。如何对焦?摄影爱好者手持照相机,如果从取景器中观察被摄对象和背景都符合拍摄要求,可对队伍中的某一个人进行对焦;若是队伍有三排,以第二排中间的人为对焦对象;若是队伍有五排,以第三排中间的人为对焦对象,依此类推。团体照提倡拍得生动活泼团体照传统的排位方法往往都是排排坐,几乎千篇一律,比较呆板。在旅游活动中拍摄,尝试一下抓拍,效果会胜人一筹。三、旅游风光拍摄1、拍摄名胜古迹拍摄角度的选取是否合理对一张照片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人会拍出完全不同的画面效果。地平线的位置、光线的选取、栏杆的高度、屋檐下的阴影、天空和地面的比例,都可给照片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2、拍摄街区街景拍摄者可以随意拍下自己觉得有意思的画面,完全凭感觉来进行街头抓拍。但是如果在抓拍时能够注意一下画面中的色彩搭配以及构图等问题,就能得到更好的画面效果。在构图时应该注意画面中直线元素的运用。视觉上斜穿对角线的线条能让画面具有节奏感,让人心情愉悦。拍摄时应该主要采用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尽可能利用相机的自动功能。3、记录寻常生活用相机记录生活中难忘的瞬间,以生活为题材,即为生活摄影。生活摄影作品可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和亲切感。拍摄生活中的事物时,应注意:1、反映生活的真实。2、反映人的精神面貌。4、拍摄异乡习俗我们游览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和习俗。拍摄者应该抓住这些特质进行拍摄,充分表达时的感触,让观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自己日后翻阅时也能极其美好的回忆。民俗摄影也可以看做纪实摄影范畴,拍摄时需要注重民俗活动和事件的真实性。想要拍摄出优秀作品,就必须在拍摄前进行了解和研究,熟练运用光影技术,以获得真是灵动的民俗画面。5、拍摄旅游小景旅游照片不仅可以证明拍摄者到其他城市或者国家旅游过,而且还能展现摄影水平。摄影是记录旅途心情和难忘瞬间的方式,一张张精美的照片可以勾起拍摄者的回忆。旅途拍摄时没有时间考虑光圈和快门,可选择P档进行抓拍。拍摄风景时,常用A档,使用小光圈,11~16最为常用。6、拍摄异国风情异国美景是难得的拍摄题材。在一些特殊场合,为尊重当地习俗,最好先询问是否可以拍摄。7、拍摄特色美景江南小镇、小桥流水,无一不具有别样风情。那些历经沧桑的古民居和特有的静谧、朴实的生活场景都是摄影爱好者眼中的绝美画面。光圈、快门和感光度是决定一张照片曝光的基本要素,由于场景不同,通常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没拍完一个场景一定要检查看三者的设置。第五章儿童摄影与运动摄影一、儿童照片的拍摄技巧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如果要拍摄孩子的静态照片,就得让他(她)抬头看你才行。当镜头和孩子的眼睛高度相当时,拍出的照片效果才会更好。所以你要蹲下身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抓拍孩子们不愿意傻呆呆地在一个地方站着不动,嬉戏中的孩子们看起来特别自然,而且脸上会充满欢乐的表情。这样,她就会忘记相机的存在,而随心所欲地玩耍。鲜艳的色彩儿童照需要鲜艳的色彩,所以,取景的时候要注意后面背景的色彩,你可以让孩子朝相机的方向看过来,这样可以更多地强调她的眼睛。独特的视角儿童照片记录着成长的经历,应该是多维多向的。这里的“角度”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拍摄的视角,拍摄时至少应有三个角度,与儿童平视角度拍、站高些俯拍、蹲下甚至躺下来仰着拍,尽量多些拍摄垂直角度上的变化,还要变化拍摄的距离及镜头的焦距,除了全身或大半身像,也要有特写和远景,除了用中长焦镜头,也可用广角镜头。就好象一部电影多些场景的变化,才更“生活”。尝试特写或远景很多人在给孩子拍照片时,基本都是采用一个距离去拍,大多数照片拍摄者与孩子的距离在2-3米间,并以全身或大半身像为主,所拍照片缺少距离感,看着也单调。借鉴方法:其实你再为孩子拍照片时,要学着采用一些距离上的变化。可以按照中景(2-3米)、近景(1米以内)、远景(3米以上),甚至特写(0.5米左右)对儿童进行拍摄,近到有些自然的变形,远到融入所拍环境之中。这就好像一部电影,多些场景的变化才更“生活”。多拍拍孩子侧面多拍孩子的另一面多数人在为孩子拍照片时,习惯性地拍孩子的正面。即便偶尔略有些侧面的片子,家长反而认为是拍坏了,这就难免不造成孩子的照片全是一副“正面孔”。借鉴方法:其实,你所拍的每一张孩子的照片都记录着他(或她)的成长,孩子的日常生活应该是多维多向的。所以,当您在给孩子拍照片时,可以分为正面、侧面、大侧面甚至背面。丰富的表情多数人在为孩子拍照片时,孩子们一律的是“笑”容,有的笑得无奈、有的笑得尴尬、有的笑得生硬,这当然是想说童年是幸福的。可生活中的儿童仅仅是笑,我们会认为他的智力有问题。借鉴方法:儿童的表情是丰富的,记录他的成长,也记录他的喜怒哀乐,这才是人生。拍摄笑的、拍摄哭的、拍摄怒的、也可拍摄沉默的、发呆的、做怪的。一张笑的照片若干年后,也许提不起再看的情绪,但一张做怪样的照片一定让片中人想起一段“故事”。儿童拍摄技巧有很多,比如:用光、构图、色彩运用、色调对比、虚实动静对比等。把握好这些因素,拍出的儿童照片才会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