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能力考核标准_第1页
微能力考核标准_第2页
微能力考核标准_第3页
微能力考核标准_第4页
微能力考核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能力描述教师借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与优化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课堂讲授活动,从而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形象化与直观化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和关键问题为学生参与知识理解和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支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发学生感知、记忆、想象、创造等思维活动提交指南与评价标准1.教学设计:请提交一份课堂讲授环节的教学设计,需包括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及分析、教学对象及特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所选技术以及技术使用的目的等。以PDF形式提交。评价指标教学设计要素完备,表述清晰,设计合理,活动序列较为连贯;结合主题、内容以及学生特点阐明了技术工具选用的目的;技术工具的选用体现了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2.课堂实录:依据上述教学设计,选取课堂代表性实录片段(需同时出现教师和学生),视频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评价指标教师讲授准确生动、深入浅出;技术有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技术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较为熟练,应用过程比较流畅。3.教学反思:该讲授活动实施效果如何?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否不可替代?是否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请就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以PDF形式提交。实践建议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讲授内容以及讲授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和起点差异,继而破解学生理解和吸收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有助于展开知识建构,引发高阶思维活动。例如应用Inspiration概念图软件,通过采取师生共同绘制概念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通过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的“深度迭代”功能制作正多边形,帮助学生理解“由特殊到一般”,加深对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理解;通过WISE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具有交互性的课程材料(如可视化虚拟实验和科学模型)等。 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能力描述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判断网络环境的安全性,有效地保护个人数据隐私养成电脑防毒、杀毒和信息备份的习惯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了解赌博、暴力、色情等网络产品对人的危害,提高对网络违法违规行为的鉴别能力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1.活动方案:提交一份针对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活动方案,包括主题、目标与内容、对象、活动形式、环境等。以PDF形式提交。评价指标方案详细、完整,主题明确;结合真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有助于提升信息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活动简报:提交与上述活动方案相对应的活动简报,要求有真实的活动照片,图文并茂,完整展现活动过程。若为文本,请以PDF形式提交。评价指标简报图文并茂,描述清晰;基本反映活动开展的过程。实践建议教师可通过日常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校园网站、案例教学、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如果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信息安全保护的知识,教师除了教授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外,也可以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达成共识和理解,例如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用表格、概念图等方式列出使用互联网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以及保护举措等。此外,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是融入日常教学的、渗透在教师的日常言行与常规教学之中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能力描述利用技术工具实时、全面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从而从多种渠道收集学生学习行为,全面反映学习过程能够实时、有序记录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优化数据采集过程,丰富数据类型有助于及时发现学习问题,实施针对性干预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1.采集工具:请提交一个伴随性数据采集工具,也可以用文档或图片方式呈现工具形态。若为文档,请以PDF形式提交。评价指标工具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与评价目标较为匹配;数据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2.工具设计说明:请结合评价目标和数据采集对象,介绍工具设计过程或选用依据以及应用计划等。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评价指标讲解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准确说明了设计过程或选用依据;考虑了工具应用的环境条件要求;工具的应用借助了信息技术,操作便捷,能够有效提升采集和分析的效率和质量;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3.采集案例:请提交一份应用工具采集到的学生真实数据案例,如记录完整的学生学习过程观察记录表,并对案例做点评和分析。若为文本,请以PDF形式提交。实践建议为了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实施干预、提供支持,也为了更为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采集评价信息,例如用电子表格记录和整理学生作业提交情况、课堂提问和回答情况、每周阅读书籍的情况等。在实施伴随性数据采集前,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详细规划。伴随性数据采集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例如记录单、观察表等。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目标、评价对象借鉴一些较为成熟的数据采集工具,也可以针对需要开发。同时教师还应当考虑伴随性数据采集的操作性,思考用什么形式的工具更有利于信息汇聚,以及将来信息处理与分析工作的可行性。建议在实践中设计清晰的数据收集行动计划,例如细分项目形成数据采集表格,包括数据来源、数据类型、数据采集方式、采集时间(环节)、负责人等重要信息。数据采集过程中,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评价数据的类型,例如数字、图片或视频等。对于描述性评价资料,教师可以利用手机拍摄学生活动瞬间、利用云笔记随时记录对学生行为的观察等,这些质性记录资料既可以作为教师评价学生行为和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也能成为学习档案袋的重要内容。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能力描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并制作微课程,从而呈现关键信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1.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师自主选择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撰写微课程设计方案,包括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以及实施思路。以PDF形式提交。评价指标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符合课程标准,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实施思路清晰合理,具有一定的操作性。2.微视频:依据上述方案开发并提交微视频,视频长度不超过10分钟。评价指标讲解准确清晰,语言富有亲和力;媒体应用合理,能有效支持内容表达;视频清晰流畅,声画同步。3.学生体会:两位学生使用微课程进行学习的感想和体会,以录音或视频形式提交。实践建议微课程能够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可在课前、课中或课后灵活使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成熟的微课程,也可以设计、制作或修改微课程。如需自主开发,教师应掌握拍摄、录屏、PPT合成等必要的微课程制作方法和技术工具,根据内容特点及应用目的选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微课程时,教师需要明确微课程的用途是什么,该知识点适合何种媒体表达方式,通过该微课程能否将知识点讲清楚。同时,应把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几个要点,如微视频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一个微视频中只讲一个知识点或实用策略;不要轻易跳过任何一个教学步骤,提供完整的讲解或文字;选择合适的内容结构序列;通过标注、放大关键点、拉近拉远、镜头快慢、字幕等方式突出重点、难点;注重过程中与学习者的交互;结束时要有简短的回顾和总结;注重一对一学习氛围;课程教学情景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微课程实施时,常常需要配合使用学习任务单。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所属方面□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能力描述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合理借助信息化手段支持探究型学习活动,从而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过程记录提供交流和协作的工具或平台为教师过程跟踪、行为分析与及时干预提供支持提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工具开展学习的能力提交指南与评价标准1.活动设计:提供一份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需包括学习主题与目标、学生情况、探究任务、活动过程、学习资源和评价要求等。若为文本,请以PDF形式提交。评价指标要素完整,表述清晰;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过程性评价的思想;选用了恰当的技术/资源支持探究型活动的开展,操作便捷。2.技术应用计划:介绍本活动设计中的技术/资源的应用设想和目的,以视频方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评价指标设计科学合理、流程清晰;技术在资源整合、小组合作、成果交流、评价反馈以及学生探究能力发展中有一定作用;对技术应用环境、资源条件、学生能力做了一定考虑;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实践建议探究型学习是通过学生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学习方式,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探究型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创建答案/解决方案、评价与展示作品等几个步骤。在具体设计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时,可借鉴研究性学习模式、WebQuest模式、MiniQuest模式、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等设计框架。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支持整合资源、提供交流与协作平台、跟踪学习过程、实施干预支持等探究型学习活动与跟踪指导。例如,教师可以筛选合适的网络资源共享于网盘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信息;信息化平台可以为学生小组合作和交流提供互动空间,同时记录探究过程;通过平台记录,教师可以跟踪小组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必要时提供支持和实施干预;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实时展示分享过程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等。有效的信息技术应用不仅能为探究活动提供便捷,还能在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工具进行学习的能力。其他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 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能力描述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从而丰富学习小组产生方式提高小组成员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保证小组成员平等地获得学习资源及时了解并有效推进小组学习进展促进小组成员及时交流与深度互动推动了集体智慧的沉淀和分享提交指南与评价标准1.实施计划:提交一份利用技术支持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的实施计划,至少需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活动目标与任务、活动计划(时间、分组策略等)、过程监控举措、学习成效评价、技术环境设计等。以PDF形式提交。评价指标计划完整,设计合理、结构清晰;有助于学习目标达成;技术在小组形成、成员协作、交流讨论、互评展示、资源分享等方面有一定作用;技术的应用有效支持了教师的监控和评价反馈。2.技术使用记录:用照片或截图的方式呈现技术使用的过程或重要环节,建议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如活动环节、任务等)。若为文本,请以PDF形式提交。3.学生反思:请两位学生分别回顾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并描述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视频形式提交,不少于2分钟。评价指标学生对过程的描述清晰、完整;学生简要描述了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技术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能力描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课堂内外的讨论、辩论、成果展示等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拓展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实时展示与分享过程性学习成果实现基于成果的批判性思考和深度互动推动过程性成果的沉淀与积累提交指南与评价标准1.活动设计:提交一份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的活动设计,包括活动主题与目标、对象分析、活动过程、所用的技术工具,以及技术工具使用的目的。以PDF形式提交。评价指标要素完整,表述清晰;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技术工具选用合理,操作便捷,有助于展示交流活动的开展。2.展示交流过程描述:描述展示交流的过程,包括展示内容、交流展示方式、活动实施效果以及技术的使用过程等。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评价指标讲解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完整描述了展示交流的内容、方式及效果;技术应用准确恰当;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实践建议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交流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经验分享与自评和互评能力发展。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交流的效率、形式以及深度都能得到极大的优化。例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支持学生观察静态图形的动态变化规律,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利用UMU,实时镜像分享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时收集课堂交流与反馈信息;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利用WISE在线平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发布,实施建模、合作学习等创新活动,并通过在线讨论功能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交流;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借助scratch编程软件创作作品,完成交互式项目设计并将作品上传至在线社区,实现与学习伙伴的实时分享与协同创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练习朗读并录制音频上传到荔枝电台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B7家校交流与合作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能力描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家校交流与合作活动,从而及时向家长传递学校信息促进家校双方及时、深度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拓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提高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理念,对家长实施及时、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1.工具介绍:选择一种你常用的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技术工具,介绍其基本功能以及特点,同时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其应用情境与应用策略。建议结合图文进行呈现。若为文本,请以PDF形式提交。评价指标清晰地说明了工具的基本功能和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工具的应用情境做了分析,并分享了工具应用策略;图文并茂,可读性强。2.活动描述:分享一次你所实施的家校交流与合作活动,包括活动形式、家长参与方式、所选工具及作用、活动效果、教师反思等。用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10分钟。评价指标要素完整;活动真实;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家校交流与合作;教师从技术应用的视角,分析了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成效。实践建议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双向活动可以更为及时、频繁,也更为有效,因而教师需要具备与新时代相匹配的媒体素养,能够应用新媒体技术与家长进行良性沟通、有效合作。首先,信息技术可以搭建家校及时交流的平台,例如通过微信、QQ群、校校通等工具能及时传递教师与家长间的信息,通过博客等工具进行学生作品展示,通过在线问卷了解学生及家庭情况等。其次,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创造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如在博客展示活动中请家长参与作品评价,既能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