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1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2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3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4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沙市区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试卷

测试时间:2023年1月2日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通过“孝”与“悌”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实现从“齐家”到“治国”的跨越,“家齐而后国治”,最终达到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地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

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病,似乎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则分属两界,有其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再难在现代社会立足。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一如西方的宗教改革,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新教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贡献,如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做的分析那样;在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的关系都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这样培育出来的家庭关系对现代社会同样非常有益。但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于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家”在政治—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霍耐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

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霍耐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与“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指出:“一个民主性的共同体,是多么依赖于它的成员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现一种相互合作的个人主义,就不会长久地一直否认家庭领域的政治—道德意义。”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现代家庭恰恰是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机制。确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到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到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

在“修齐”与“治平”之间找到新的联接点,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

(摘编自孙向晨《重建“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

材料二:

“家”是中国文明构成的总体性范畴。儒家文明对社会伦理、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的建构,始终是从“家”出发,形塑“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这一“缘情制礼”的反复努力,不仅构成两千多年来中国文明的大传统,也与民间丰富的小传统若合符节,不仅决定我国传统文明的制度和伦理底色,也是更具坚韧性和独立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即民情的基础。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由此可见,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

“家”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今天,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来打量“家”,视其为纯粹的权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

(摘编自肖瑛《“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同构性,也就是“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

B.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是其他一切要素的基础,扩展到整个社会,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

C.“家”“国”的同构性关系,常常成为人们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例证之一,认为仿佛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影响了政治上的专制。

D.20世纪初以来,由国外传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泛滥,传统家国关系受到挑战,“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则属于私人范畴,因而很难进入公共领域,地位也有所降低。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不是人类天然拥有的,而是家庭教化的结果。

C.由儒家文明发展而成的“家国一体”秩序体系,决定了我国传统文明伦理底色,成为民情基础。

D.其他文明要研究中国文明,需要认识“家”是中国人情感与生命意义的承载,情感需求的港湾。

3.下列各项中不能用在材料一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A.《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B.《黄氏家规》: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C.《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

D.《梁启超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4.材料一有哪些论证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对于“家”,选文两则材料以及下文三者的认识有什么不同?(6分)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水扬州

彭学明

烟雨蒙蒙时,若有一叶扁舟划来,那扁舟划开的就是一幅更加迷离的画,载来的就是一个如梦如幻的世外桃源。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扬州的水自然养扬州的人。上善若水,从善如流,是扬州人血液里的秉性。

扬州是属水的。水既是扬州的脸蛋和瞳仁,又是扬州的骨血和生命。

大长江、古运河、瘦西湖,还有纵横交错的小水巷,都在以无处不在的水色深情款款地顾盼你,拥抱你,款待你。我们先不说天赐的长江是怎样丰润扬州,单说人工开掘的古运河和瘦西湖是怎样哺育扬州。

扬州的古运河,是古人与自然相亲相爱的结晶。春秋战国时期,扬州称为邗,吴王夫差觉得长江之水如此滔滔不绝而流逝,有些暴殄天物,就命人在扬州的长江口边打开一个口子,挖出一条长达一百多公里的人工河道,把滔滔不绝的长江水引流进来,作为讨伐齐国、运送军马与粮草的军需线。不想,这条军需线成了民生线,极大地方便了扬州,给扬州带来巨大的变化与繁荣。

因了水,扬州交通便利、千帆竞发,可以通江通海;因了水,土地不再焦渴,庄稼得以欣欣向荣、生生不息。天南海北的商贾来这里进货发货,安家发家,成为一个个富商、一个个大户。一个个水码头就这样起来了、繁忙了;一个个小村庄就这样变大了、繁盛了。有的成了小城,有的成了小镇,一路下来,就连成了一个大大的扬州,成为旷世的人文财富与风景。东关街、瓜州镇、湾头镇、邵伯镇、月塘镇、个园、何园、龙首关、水斗门、汪氏小苑等都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隋炀帝从杭州开始,先取钱塘江之水,再取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之水,开掘一条南起杭州,北至北京,连通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长达一千七百多公里的运河——京杭大运河。扬州古运河,自然成了京杭大运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是古老厚重、颇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一部分。

贯通扬州城的古运河有三十多公里。这是祖先气息浓郁的三十多公里,是祖先身影清晰的三十多公里。这三十多公里的水路,扬州走了两千多年。

每一程,都有历史的涟漪。

每一步,都是现实的光影。

水是新的,也是旧的,新旧合一的水,在扬州混装为一壶,叫瘦西湖;又在扬州打通一关,叫东关;再在扬州弯一个湾,叫茱萸湾;最后在扬州坐落成一个洲,叫瓜洲。

瘦西湖其实不瘦,有着七百多亩的宽阔水面,只是腰肢细长,故称瘦西湖。瘦西湖是扬州运河的动脉,是扬州城市的灵魂,有了瘦西湖,扬州人就有了骄傲的资本。因为,瘦西湖实在是美,美得都不知道用什么词去形容和装饰。碧水上绿树成荫,绿树下芳草萋萋,芳草里鲜花盛开。还有一座座长虹卧波,一架架水车戏水,一处处亭榭斜阳。烟雨蒙蒙时,若有一叶扁舟划来,那扁舟划开的就是一幅更加迷离的画,载来的就是一个如梦如幻的世外桃源。

船是水的亲戚,船吃一辈子的水,却一辈子都没吃够;船赶一辈子的水路,一辈子也没有赶完。船的骄傲就是祖祖辈辈都与水为伍,都为水而生。船也因为这条水有了说不尽的荣华富贵,道不尽的幸福人生。这里的船承载过多少历史文化名人。想当年,许多文人墨客,就是一边看船剪开一线水波,一边听风撩过一片白云,茶里煮诗,诗里烹酒,酒里弹弦,弦里和歌,歌里曼舞,留下佳话,唱和古今。“二十四桥春水绿,兰桡随处傍花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些诗句里的二十四桥,就是瘦西湖的二十四桥,也就是我说的一座座卧波长虹。

当年,鉴真就是这样撑开一河春水,东渡日本,传授佛教和唐朝文化;马可波罗就是这样拨开一河秋波,远行扬州,寻找他的东方乐园。

水美的地方,总是人美的地方。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扬州的水自然养扬州的人。你看水灵灵的扬州,到处都是水灵灵的人。无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那些水边长大的扬州人,个个都出落得水灵灵的,如出水芙蓉。你看,那撑着伞远去的女孩,不就摇曳生波么?这迎面走来的男孩,不就双瞳剪水么?

水养人,人随水。水性融人性,人性通水性。

扬州人柔软、平和,好像一辈子都不会生气,一辈子都不会烦恼。但是这并不代表扬州人软弱、无能。相反,扬州人柔韧坚强,有一种水滴石穿的精神和以柔克刚的能力。

扬州人质朴善良,富有爱心和同情心。上善若水,从善如流,是扬州人血液里的秉性。

扬州人重情重义。于友情,水乳交融。于爱情,相濡以沫。于亲情,血浓于水。

扬州是个你来了就喜欢的宝地,扬州人是你见了就喜欢的人。

(引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20日)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骨血”与“生命”两个词语,既点明水是扬州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表明水孕育了扬州人的特点。

B.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涉及的水域、地域多而广,展现这一过程,能够突出扬州古运河的历史文化地位。

C.以船的口吻、从船的角度写船与水之间的关系,从侧面展现水对扬州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D.鉴真东渡、马可波罗寻找东方乐园的历史事件,增加文章的厚重感,又证明扬州自古以来水运交通十分便利。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实写扬州细雨中的景色,描绘扬州如画般的迷人之境,渲染诗意浪漫的氛围,为全文奠定赞美的感情基调。

B.在描写瘦西湖时,运用叠词,表现瘦西湖景观多的特点;又使用数量词,定格画面,使意境更加具体而真实。

C.引用李白、杜牧等人的诗句,展现扬州的美丽与繁华,揭示瘦西湖所具有的历史人文意义以及丰厚的文化意蕴。

D.文章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述方式为一体,首尾都在揭示水与人的紧密联系,使文章内涵丰富而深刻。

8.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在表述上的作用。(4分)

文章以“水扬州”统摄全篇,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文本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舍之可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B.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C.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D.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在古代有的指用金属制成的刀剑,有的泛指金属,此处指前者。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步,属于古今异义。

C.“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D.《师说》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1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B.文本二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师说》则认为,教育的难处在于恢复传统的师道。

C.文本二认为学习者每年都要进入学校学习,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学习年限的人考核内容有所不同。

D.文本二主张既要让学生按时学习正业,也要有空闲的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亲师信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分)

(2)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塞下曲

张祜

二十逐嫖姚①,分兵远戍辽。

雪迷经塞夜,冰壮渡河朝。

促放雕难下,生骑马未调②。

小儒何足问,看取剑横腰。

①嫖姚:汉代霍去病曾为嫖姚校尉,这里指武官名。②马未调:马没有调理驯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边塞战士意气风发,他们年纪轻轻就已跟随着嫖姚将军,驻守在辽地。

B.颈联描写战士英姿:他们飞快地放出难驯的雕,骑上还没有被驯服过的生马。

C.尾联写儒生们深受戍边将士之感染,也腰间横挂宝剑,立志去边塞谋取功名。

D.全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叙写守边战士生活,抒发对保卫家国的战士赞颂之情。

15.本诗颔联和李贺《雁门太守行》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都是边塞诗之名句,请简要分析二者表现手法的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诗文常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白居易《琵琶行》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夜色美好,都独自一人饮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中因国难家仇而悲愤,却不能借酒浇愁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苦闷心情,以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在表述饮酒抵挡不住晚风寒意,遣不散心头愁绪。曹操《短歌行》中,也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排遣忧愁。由此可见,诗与酒难解难分,可谓“无酒不成诗”。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停留于观念,其价值的实现就无从谈起。因此,理念创新必须进入实践领域,将观念形态

为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才能实现其价值意义,而文化消费则是实践层面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特别是在逐步进入全面小康之后,精神文化消费必然成为人们普遍的需求。文化消费表面上看来只是一种市场行为,受到商业规律的,但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其特殊性是的:文化产品所传递的审美趣味、价值理念,无时无刻不都在地影响着消费者,塑造着人们的精神乃至灵魂。在这个意义上,对文化消费的考察,就远不能仅仅局限于从一般商品消费行为去着眼。事实上,()。精神文化消费的高品位,显示的既是一个民族审美品味、精神风貌,更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转变限制不言而喻耳濡目染

B.转变制约显而易见耳濡目染

C.转化限制不言而喻潜移默化

D.转化制约显而易见潜移默化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精神文化消费不仅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B.精神文化消费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不仅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而且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C.物质富足之后需要进行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D.物质富足是前提,之后还要着眼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1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精神文化的消费的高品位,既是一个民族审美品位、精神风貌的显示,更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B.精神文化的消费的高品位,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体现,更是一个民族审美品位、精神风貌的显示,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C.高品位的精神文化的消费,显示的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更是一个民族审美品位、精神风貌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D.高品位的精神文化的消费,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显示,更是一个民族审美品位、精神风貌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二)语言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一次大型的优秀歌手颁奖晚会上,一位不知名的女歌手因不满评奖结果,愤然扔下话筒,拒绝演出,引起场上场下的纷纷议论。

20.以下是在场的人对该事件发表的看法,其中不符合说话人身份的一项是()

A.主办单位领导:该歌手的举动我是理解的,我想大家也能理解。

B.评委:该歌手对评奖结果不满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拒绝演出显然是错误的。

C.她的家人:哎,她办事太欠考虑了,这叫别人怎么看她呀!

D.关心她的同事:她平时挺温文尔雅的,这次怎么了,是不是受了太大的委屈。

21.请你从下面三个身份中选择一个,设想在这种场合该说出怎样的话语,每个身份不超过40字。(3分)

(1)大会主持人充满歉意地对观众说:。

(2)一位歌迷对歌手这种表现失望地说:。

(3)一位知名的老歌唱家气愤地说:。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1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骨质疏松也被称为“静悄悄的疾病”。在骨质疏松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外在表现,容易被人忽视。很多人在骨折发生之后,才惊觉自己已经存在骨质疏松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的一些不良习惯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一是①,日常饮食如缺乏钙、蛋白质、新鲜蔬菜水果,将不利于骨骼健康。二是很少晒太阳,维生素D缺乏,在骨质疏松人群中,低维生素D水平的情况很常见,尤其是不常去户外活动的老年人。因此,②。三是身体活动不足、缺乏身体活动会导致骨骼和肌肉中钙的流失。不爱运动的人会更容易发生髋部骨折。加强体育锻炼,以抗阻力和有氧运动为主并长期坚持,将对骨骼有益。四是经常跌倒、有跌倒倾向的人骨折的风险更高。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最高。老年人群可以参加一些改善平衡、协调能力和肌肉力量的运动,此外,还应在专业机构进行骨骼健康检测,确保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获得更好的健康收益。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信念和追求。《汉武大帝》里刘彻说:“你我是一代人,有些事是必须在我们这一代做完的。匈奴大患历经我汉家数代,无不受其牵制困扰,耽误了多少年。既然我们有可能在这一代解决,为什么要留待下一代呢?”

100多年前的青年,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拥有的是扭转乾坤之大使命;70多年前的青年,身处百废待兴的局面,担负的是建设一个新国家、将事业写在人类历史上的新责任;40多年前的青年,迎来改革开放体制转轨的巨变,拥有打破铁饭碗勇闯商界新天地的好机会;今天的青年,在信息化浪潮下,同样拥有多元化的选择。

时代会为我们每个人出一份试卷,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这个时代的答卷人,当代高中生要做勇敢的“答卷人”。

作为高中生的你,当有坚定的信仰、执着的追求和清晰的人生规划。学校将举行以“我要成为这样的00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就此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沙市区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解析

1.C(A.“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同构性”错误。材料一第一段为“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可知,颠倒了因果关系。B.“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可知,原文中“家”是指在“价值观念”之下,而非“家庭”,选项扩大了范围;且原文后半句的表述是“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D.“20世纪初以来……‘家’的地位被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据”错误。据材料二第一段“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原文运用了“即使”,表示假设,而且“家”是“重建”这些思想的依据。)

2.A(A.“‘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因而很难进入公共领域,地位也有所降低”错误。材料一第一段为“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地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家”是在“生存论”上、“修齐治平”层面上“处于核心地位”,选项扩大了范围,且文中并未给出现代社会“家”的“地位也有所降低”的结论,属无中生有。)

3.B(A.意思是如果利益只有你一个人享受,不要谋划得到它;如果利益天下享之,就一定想办法得到它。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B.意思是人们都有祖宗,就像流水有源、树木有根一样,不可忘本。这句话强调的是人不能忘本,不是说家国同构关系,不能作为材料一的论据。C.意思是天地、百姓、万物,都与自己息息相关,理应勇于担当责任;时间、空间、过去、未来的发展规律,都要在心中融会贯通。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D.意思是在社会上尽力尽责才不愧是我的儿子。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

4.(1)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之本在家”——现代社会中“家—国”同构性关系受到诟病挑战——从积极层面理解“家”的作用——“家”的价值观对现代世界的重大意义。(2)论证方法多样。举例论证,如“西方的宗教改革”的例证;引用论证,引用《大学》、霍耐特《自由的权利》中的观点,具有针对性和权威性,更有说服力;对比论证,将传统文化中和现代社会中对“家—国”关系的理解加以对比,使论证更充分。

5.(1)材料一强调“家”的教化作用,在现代社会有积极意义;(2)材料二则强调“家”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意义,认为“家”是“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是中国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是现代中国人情感需求的港湾;(3)《乡土中国差序格局》则是揭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性,即以“己”为中心、以家庭为本位,关系向外渐次淡薄的“差序格局”。

6.D(鉴真、马可波罗的事例是为了说明“这里的船承载过多少历史文化名人”,扬州

的水具有历史的意蕴,而不是为了证明水运交通便利。)

7.A(“实写”,表述错误,文中不是实写,是想象,虚写。)

8.(1)运用比喻修辞,把历史人物、事件及变化比作涟漪、光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运河对扬州城历史发展的意义。(2)句式整齐匀称,增加了语言表述的音韵美和节奏感。(3)结构上承上启下,既呼应了前文扬州古运河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引出下文对瘦西湖的描写。(满分4分。可从修辞、句式特点、结构等方面作答,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其他表述符合题意,可酌情赋分。)

9.(1)以“水扬州”为题,揭示扬州的水性特征和文章的主要内容。(2)开篇点题,点明了扬州人和扬州城市“属水”的品格。(3)主体部分叙写以古运河、瘦西湖为代表的水系对扬州经济、文化、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影响。(4)结尾突出扬州水性与人性交融的特点,呼应题目,抒写对扬州、扬州人的赞美之情。(前两点各1分,后两点各2分。)

B(句意: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做个好教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就要引导启发他们;告诉了他以后,仍不能理解,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不管了。“乎”是句末语气词,因此应在其后断开,“乎”和“力”连用语意不通,排除AD。“语之”是告诉他的意思,两个“语之”连用句意不通,应在第二个“语之”前断开;且“然后”表示承接,因此“然后语之”与“力不能问”之间应为承接关系,“然后”前断开。排除C。故选B。)

11.D(“《师说》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说法错误。《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故选D。)

12.B(“文本二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凡学之道,严师为难”意思是“在从师求学方面,尊敬教师是最难的”。故选B。)

13.(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参省”检验、反省;“乎”相当于介词“于”;“知”通“智”)

(2)这样之后,才能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周围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依附归顺。(“然后”,这样以后;“化”,教育、教化;“易”,改变;“说”,通“悦”,高兴;“怀”,归附。)

文本一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半途而止。

靛青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蓼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水,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文本二

执政者发布政令,选举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这样可以得到赞誉,但不能够耸动群众的听闻;接近贤能的人,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耸动群众的听闻,但起不到教化百姓的作用。想要教化百姓形成好的风俗,君子就应该要重视设学施教啊!

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五百家的“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的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每年有新生入学,隔一年有一次测试。入学第一年考查断句的能力,辨别志向所趋;第三年考查是否专心于学业,是否乐于合群切磋;第五年考查是否敬爱师长;第七年考查对学问的见解,和对朋友的选择。如果考查合格,就叫做“小成”。第九年考察知识畅达,触类旁通,能遇事不惑,不违背师训,这就叫做“大成”。像这样,就能够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使远处的人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理。

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时也有课余作业。在课余时间不学习杂乐,课内就很难将琴弹好;在课余时间不学习设譬取意,课内就很难将诗文学好;在课余时间不学习服饰弁冕知识,课内就很难将礼仪学习好。可见,不学习各种杂艺,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因此,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休息在家也要将各种杂艺学好。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团结同学,并深信所学之道。即便离开老师和同学,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

在从师求学方面,尊敬教师是最难的。因为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重视学习。所以君主在两种情况下是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臣子的:一是当臣子在祭祀中是主祭者的时候,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他;一是当臣子担任教师的时候,也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他。按照大学的礼节,教师被君主召见,给君主讲书时,不要北面行君臣之礼。这便是尊敬教师的意思。

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做个好教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就要引导启发他们;告诉了他以后,仍不能理解,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不管了。

14.C(C项,理解错误。在这一联中,诗人着力刻画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雄心壮志。大意为:那些寻章摘句的迂腐小儒何足挂齿,还是看看这些宝剑横腰誓死报国的英雄战士们吧。)

15.(1)本诗颔联以白描(叙述)手法描写战士们晚上整夜在大雪迷漫的原野巡逻,早上横渡坚冰封冻的河流的情景,给人以戍边生活客观真实的感觉。(2)《雁门太守行》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了战斗时号角震天的气势和激战之后血流满地的场面,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战地气氛。(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分析、表述效果各1分。意思对即可。)

16.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易错字:倾、鬓、潦、浊、尊、酹、唯。

17.D(转变:由一种情况变到另一种情况。转化:指事物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方面变化。此处强调创新理念通过“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来承载,不是情况的变化,而是矛盾双方的变化,故应为“转化”。制约:一事物的存在、变化是另一事物存在、变化的先决条件。限制:不让超过的界限;局限在范围内。此处强调商业规律对文化消费的制约关系,不强调界限,故应为“制约”。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此处二者均可。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此处对象是文化产品,应用“潜移默化”。)

18.A(根据文段的对象“精神文化消费”和末句的“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顺序可确定解析。)

19.D(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主谓搭配不当,“品味”不能做下面句子主语;二是分句语序不当,递进关系应先“经济实力”后“精神审美”。)

20.D(A项主办单位领导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该歌手和场上场下各方的情绪,避免了事态的继续恶化,使晚会能够正常进行,所以符合说话人身份。B项评委直接面对该歌手指出其心情可以理解,但拒绝演出的行为是错误的,在安抚该歌手的同时劝导歌手按要求演出,所以也符合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