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剧场设计_第1页
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剧场设计_第2页
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剧场设计_第3页
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剧场设计_第4页
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剧场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剧场设计 赵启尚广东省轻纺建筑设计院510080 摘要: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在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项目中的建筑设计实践经验,以综合性粤剧剧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并对设计过程中的得失进行总结。 关键词:粤剧;剧场;建筑设计1.项目背景及概况广东是戏剧文化大省,除了粤、潮、汉三大剧种外,还有正音戏、白字戏、西秦戏、采茶戏、花鼓戏、山歌剧、花朝戏、白戏、雷剧、琼剧等剧种。而其中,以粤剧作为广东众多戏曲剧种之首。近年来,为达成建设广东“文化大省”这一目标,有关政府部门对粤剧及粤剧文化的扶持可谓不遗余力。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正是这一系列建设项目中的一项重点工程。广东粤剧院所处城市位置为广州老城区之一――东山区的区庄,此处交通便利,居民区密集,且人文环境气氛浓厚、粤剧爱好者众多。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而一个约800座的综合性甲级剧场则是大楼设计的核心内容2.设计原则2.1具有良好的视听条件看得满意、听得清楚,是观众、听众对剧场建筑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剧场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室内设计必须根据人的视觉规律和室内声学特点,解决视听的科技问题,因此剧场建筑室内设计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根据粤剧的戏剧特点,剧场内声响以直达声为主,电声为辅,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这一特点。另外,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剧场,还应考虑其它剧种演出时的视觉及声响效果要求。2.2满足综合性剧场的设计要求由于各种流行音乐的冲击,80年代以来粤剧观众的不断流失,造成现在粤剧演出的上座率并不高。为提高演艺大楼剧场的使用效率,减低剧团的负担,增加剧团的经济效益,必须提高剧场的兼容性,使其具有适应多种剧种演出的能力。因此,在设计中必须满足并合理的协调这个综合性的要求。2.3创造高雅的艺术氛围精彩的艺术表演应与高雅的空间环境相协调,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剧场、音乐厅都因从内到外倾注了建筑师和艺术家的高度智慧和心血而成为建筑艺术精品留传于世。我们当然不苛求建筑环境艺术气氛完全和演出艺术作品内容一致,但剧场设计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使之形成一个高雅的艺术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2.4建立舒适安全的空间环境粤剧演出往往长达数小时甚至半天,本项目剧场观众也近800人之多,因此要求剧场内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宽敞舒适的流动空间和座席,安全方便的交通组织和疏散,使观众能安心专注地观赏演出,是十分重要的。2.5避免来自内外部的噪音干扰为保证剧场有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应充分考虑到噪音对演出的影响。演艺大楼紧邻东风路这一交通繁忙的主干道,交通噪音是主要的外部噪声来源。对于剧场内部噪音,主要是通风、空调等机电设备发出的噪音,以及上下水管中水流动的声响。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降噪、隔音措施以减低噪音的干扰,保证演出质量。2.6充分考虑岭南文化、岭南气候的影响由于本项目为粤剧演艺大楼,加上位处广州这一岭南文化的中心城市,设计过程中应融入粤剧文化以及岭南建筑的优点,使其成为岭南文化的载体及传承者。另外,在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岭南地区炎热多雨的气候特征,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严格控制空调及照明的使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3.总平面及基本布局3.1总平面设计及基本布局建筑基地南面为60米宽东风东路,东面及北面为4米小区路,西面为15米规划路。基地东、西侧及北侧均为非常狭窄的空间,这造成在设计演艺大楼时,无法按照传统的方式做庭院式的单层剧场,而只能向天空寻求空间。因此,笔者将演艺大楼设计成一座高层建筑,将各种功能巧妙的融合在一个整体之中。总平面流线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设计。主要观众人流由基地南面东风东路、东侧小区道路及西侧骑楼进入剧场;贵宾及非演出办公人流由东侧小区道路进入办公大堂;演出人员由北侧进入工作人员通道;主要车流及道具布景等货物流由西侧规划道路进入基地背面,由此进入演艺大楼。4.外部环境设计广州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她有着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广州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她在全国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广东地处亚热带,在气候分区中属于夏热冬暖的气候类型,炎热多雨的气候对广东的建筑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两点也充分的体现在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的外部环境设计当中。4.1骑楼“骑楼”是岭南建筑中的一大亮点。广州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成为老广州街景的主格局。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也正好利用了“骑楼”的建筑特点,既为行人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场所,也作为一个灰空间,为紧迫的建筑主体和街道之间的空间提供了一个缓冲区。4.2架空层首层架空层,是演艺大楼外部环境设计中的重点,是室外空间到室内空间的过渡。架空层除了为观众、群众提供活动、停留的空间之外,还为室外高温闷热的环境与室内空调空间提供一个过渡性的空间。室外酷热的空气在这里得到冷却、加速,形成穿堂风,给人以凉快敢,散热效果明显。岭南地区的夏季高温闷热,因此,夏季的通风对于岭南建筑来说非常重要。演艺大楼地处高层办公楼林立的东风东路北侧,路北侧则是以低矮平房为主的旧居民区,因此北侧的高层建筑变形成一片高耸的挡风墙,而高层建筑之间的狭窄空间及建筑首层的架空层便形成一个个风洞。夏季的东南风在高空中受此阻挡而被迫向下、向两侧转向,便进入上述的风洞,从而形成风速较高、气温较低的穿堂风。演艺大楼的首层架空层便是利用此效应,为在架空层中活动、表演的群众提供一个清凉、舒适的活动空间。(如图1)5.内部空间设计演艺大楼的内部空间,主要由传统的前厅及休息厅、观众厅及舞台组成。同时,为满足大楼的综合性使用要求,大楼还增加了实验剧场(兼排练场)、粤剧历史展厅、剧团办公室等其它空间。5.1前厅及休息厅设计由于地处南方且用地紧张,演艺大楼在前厅及休息厅设计时,将其合而为一,并将其分层分散设置,形成一个半包围形式的三层组合空间。5.2观众厅设计演艺大楼的观众厅选用了传统的“钟型”平面。演艺大楼的主要表演为粤剧演出,其声学要求为自然声演出为主。因此,在观众席数量上,严格控制在800座以下。同时,适当地控制了观众厅的进深,这样自然声能有效到达范围。演艺大楼的观众厅设计,是在专业的粤剧剧场,以及综合性演出剧场之间作出的一个相对平衡的选择结果。在隔音设计中,除在观众厅四侧设置双层隔音墙及隔音声锁门外,东西侧的休息厅及南侧的走道等,都是观众厅比较有效的隔音屏障。观众厅的疏散,是整个剧场疏散设计的关键。演艺大楼观众厅采用分层式立体设计,分别于7.65米、10.8米及13.5米三个不同的标高设置各一对疏散出口,并分别通向各层休息厅,通过休息厅可以快速的通向各疏散楼梯。5.3舞台设计在舞台平面设计中,采用了大台口、大进深的镜框式传统舞台平面。同时采用高净空的舞台空间,并为大型舞台设备预留了充足的安装空间。这为剧场对满足话剧、歌舞剧等其他剧种的表演要求提供了基础。为了弥补大舞台对粤剧表演的声学要求及视线的不利影响,设计中增设了活动反声板及活动台口。舞台前方的升降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