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吉林省吉林市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吉林市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基础积累(30分)
1.(2021六上·吉林期末)看拼音写词语。
wūjǐliándāoxiūrǔxǐshù
hūnyōngquánhéngqīngmièfùyù
屋脊;镰刀;羞辱;洗漱;昏庸;权衡;轻蔑;富裕
拼音;词形
书写时要注意“屋脊”的“脊”不要写成形近字“背”,“羞辱”的“羞”不要写成形近字“差”,“权衡”的“衡”不要写成同音字“横”。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解析为:屋脊、镰刀、羞辱、洗漱、昏庸、权衡、轻蔑、富裕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2.(2021六上·吉林期末)用横线划出下列括号内正确的解析
择(zháizé)菜挣(zhēngzhēn)扎却看妻子(zizǐ)愁何在
唇枪舌(箭剑)生死(攸忧)(堪勘)测线路
zhái;zhēng;zǐ;剑;攸;勘
拼音;字形
“择”读zhái时,指分解并理清。读zé时,是挑选的意思。在“择菜"中“择"应读"zhái"。“挣”读zhèng时,用力摆脱束缚,挣脱。在“挣扎"中“挣"应读"zhēng"。“子”: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在“却看妻子愁何在"中“子"应读"zi”,是指孩子。“唇枪舌剑”:舌如剑,唇像枪。形容言词锋利,像枪剑一样。故选“剑”。“生死攸关”:指生死存亡的关键。故选“攸”;“勘测路线”:指在采矿和工程施工以前对地形地质结构,地下资源,蕴藏情况进行实地查看和测量路线。故选“勘”。
故解析为:zhái、zhēng、zǐ、剑、攸、勘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汉字的读音与同音字的辨析与应用,同音字,音同形不同,义也不同,完成时要结合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3.(2021六上·吉林期末)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所表述的感彩发生变化的是()
A.庐山云雾缭绕,漫步其中犹如置身于仙境一般。
B.他是没有你聪明,能想到这种嫁祸别人的办法!
C.她为人过分挑剔,跟谁都合不来。
B
词义
词语的感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衮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贬义词是指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不带褒贬的感彩的,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这种词称为中性词。A.没有变化。“仙境”∶指中国传统的远古神话中仙人生活的地方;亦指风景绝美的地方,如“蓬莱仙界”、“人间仙界”。褒义词。
B.发生变化了。“聪明”∶褒义词。是用来表述对待某事某物有着好的想法和正确的逻辑,一般是用来赞美的词语。也可以形容某物有着某种与人类智慧共通之处,有着某种灵性,某种生命力。在这褒词贬用,是反语,指阴险。
C.没有变化。“挑剔”:在细节上过分苛刻指责。贬义词。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感彩的辨析能力,感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然后分类。
4.(2021六上·吉林期末)列说法错误的一句是()
A.“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夏洛蒂生命力的顽强。
B.肖邦和钱学森虽身处异国他乡,但都心系自己的祖国。
C.《船长》一文的是英国著名作家笛福。
C
修辞手法;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A、B正确;
C.有误,《船长》的是维克多·雨果。
故解析为:C
考查了修辞方法、文化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5.(2021六上·吉林期末)填上空。
(1)“白日放歌须纵酒,。”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一诗;代诗人在《示儿》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
(2)“,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告诉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知识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3)好一个安塞腰鼓!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地搏击着,地搏击着,地搏击着。它着你,烧灼着你,着你。
(1)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宋;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
(2)纸上得来终觉浅
(3)有力;急速;大起大落;震撼;威逼
课文内容理解;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是: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意思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津》,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3)出自课文《安塞腰鼓》。书写时要注意“震撼”的“震”不要写成同音字“振”。
故解析为:(1)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宋;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2)纸上得来终觉浅;(3)有力;急速;大起大落;震撼;威逼。
本题考查的归纳点较多,有诗歌默写,有生平及代表作,有根据课文内容填上空,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6.(2021六上·吉林期末)修改语段。(2处语病,1个错标点符号)
“斑羚飞渡”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所写。它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老斑羚,用身躯架起一座座生命桥,使种群收获了生存机会。老斑羚在危难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牺牲精神,让每一个读过这个故事的读者深受感动。
《斑羚飞渡》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所写。它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老斑羚,用身躯架起一座座生命桥,使种群获得了生存机会。老斑羚在危难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牺牲精神,让每一个读过这个故事的人深受感动。
修改病句
标点使用错误,“斑羚飞渡"改成《斑羚飞渡》。用词不当,“收获了"改成“获得了”。用词不当,“让每一个读过这个故事的读者深受感动"改成“让每一个读过这个故事的人深受感动"或者“让每一个读者深受感动”。
故解析为:《斑羚飞渡》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所写。它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老斑羚,用身躯架起一座座生命桥,使种群获得了生存机会。老斑羚在危难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牺牲精神,让每一个读过这个故事的人深受感动。
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二、阅读理解(30分)
(2021六上·吉林期末)阅读。
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7.家乡灞河的柳树,让他怀有之情,而青海高原的这株柳,却使他产生了之感。家乡的柳树极易生长,表现在、,而青海高原的这株柳为保存生命,却。
8.将灞河的柳和青海高原的柳进行,进一步突出了。由青海高原的这株柳,你联想到的与之相关的成语是:、。
7.名贯古今;自豪、敬畏;随手插柳就能成活;柳絮飘落便冒出柳丛;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8.对比;青海高原这株柳道路和命运的艰难,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语段阅读
(1)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上空即可。
(2)考查了对比写作方法、成语以及短文内容的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7.考查了根据文段内容填上空。结合文段内容“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可知,家乡灞河名贯古今的柳树,让他怀有自豪之情,而青海高原的这株柳,却使他产生了敬畏之感。家乡的柳树极易生长,表现在随手插柳就能成活、柳絮飘落便冒出柳丛,而青海高原的这株柳为保存生命,却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故解析为:名贯古今;自豪、敬畏;随手插柳就能成活;柳絮飘落便冒出柳丛;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8.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以及成语的积累。结合"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可知,将灞河的柳和青海高原的柳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道路和命运的艰难,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我联想到的与之相关的成语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故解析为:对比;青海高原这株柳道路和命运的艰难,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2021六上·吉林期末)阅读
倒挂的油画
①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②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常常请客,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都喜欢赊账。陈属于后者。有一天,陈吃完饭,找父亲借钱,说是母亲病危,想去见最后一面。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
③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陈恳切地说:“这幅画________为了抵账,________为了报恩。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
④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卫生间里。于是,我们家人上卫生间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⑤卫生间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卫生间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
⑥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有一天,陈来我家餐馆吃饭,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⑦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⑧父亲很认真地说:“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我______是个粗人,______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⑨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⑩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
9.文章可以分成四段,已用“∥”标出,每段的内容用小标题概括,依次为:、、谈论油画、珍藏油画。
10.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序号)。
拂:①轻轻擦过②甩动;抖③违背
拂.袖离去:不忍拂了陈的好意:
1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横线内。
如果……就……;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因为……所以……
12.“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父亲“想都没想”就帮陈出了机票钱?
13.“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卫生间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如果把句中的“请”换成“移”,你觉得如何?说说理由。
14.父亲说自己是个不懂艺术的“粗人”,为什么画家陈却说他是个“最有文化的厨子”?
9.接受油画;欣赏油画
10.②;③
11.不是、而是;虽然、但是
12.一是父亲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二是父亲曾经有过不能为父送终的遗憾,特别理解陈的心情。
13.换了不好,因为“请”字表现出我们一家对这幅画已经产生了感情,并且我们感受到了画家陈的才华之后,这样做也是对艺术的尊重。
14.原因有三点:①父亲虽然不懂艺术,却懂得尊重搞艺术的人。②能看懂艺术作品的意境,并能联想到自己的生活。③视艺术作品为珍宝,不卖艺术和感情。
记叙文
(1)考查拟定小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看看每部分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概括段意,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本题考查结合具体事例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结合人物的事例及言行分析。
(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解析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述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9.考查加小标题,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四段,每段的内容用小标题概括,小标题比段意的文字要简洁,概括性更强,根据最后两段所加的小标题都是围绕“油画”加的四字小标题,第一段内容写的是父亲借钱给画家陈回家探母,陈感恩送画。用小标题可概括为“接受油画”。第二段内容写的是全家人赏画,用小标题可概括为“欣赏油画”。
故解析为:接受油画、欣赏油画
10.考查给字选择正确解释,给字选择解释要结合词语的意思进行,“拂袖离去"是甩动衣袖离开,所以词中“拂”的意思是“甩动”,故选②;句子“不忍拂了陈的好意"的意思是不忍心违背了陈的好心意,其中“拂"是“违背"之意,故选③。
故解析为:②、③
11.考查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加关联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要具体分析上下句关系,第一处两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可加关联词"不是而是”,第二处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可加关联词“虽然..….但是…."。
故解析为:不是、而是;虽然、但是
12.考查对文章句子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想都不想"表现父亲借钱时的果断、毫不犹豫。结合原文可知,父亲曾有过不能为父送终的遗憾,特别理解陈的心情。面对青年人的陈,父亲毫不犹豫地把钱借给了陈,不仅仅是因为父亲的感同身受,更多的是因为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故解析为:一是父亲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二是父亲曾经有过不能为父送终的遗憾,特别理解陈的心情。
13.考查对文章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由上文知道,自从父亲把这幅画挂到卫生间,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一个"请"字表现出我们一家对这幅画已经产生了感情,并且我们感受到了画家陈的才华之后,这样做也是对艺术的尊重。如果把句中的“请"换成“移”,则没有这种效果了,所以换了不好。
故解析为:换了不好,因为“请”字表现出我们一家对这幅画已经产生了感情,并且我们感受到了画家陈的才华之后,这样做也是对艺术的尊重。
14.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仔细读文可以看出,虽然父亲不懂艺术,却懂得敬畏艺术和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乐于帮助他人,大方地允许生活困难的艺术家们赊账,毫不犹豫借钱给陈回家探望母亲。父亲虽然是个粗人,但是不唯利是图,在陈的作品很值钱的时候也没想过出卖这幅画,不会卖艺术和感情,保持着做人的善良,有自己对艺术的尊重对艺术的坚定信仰,赢得了画家陈的尊重。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解析。
故解析为:原因有三点:①父亲虽然不懂艺术,却懂得尊重搞艺术的人。②能看懂艺术作品的意境,并能联想到自己的生活。③视艺术作品为珍宝,不卖艺术和感情。
三、习作表述(40分)
15.(2021六上·吉林期末)《倒挂的油画》一文中的父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生活中,又有谁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呢?请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一写。
要求:题目自拟,叙事具体,条理清楚。
范文:
我敬佩的一个人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个人,他既是我的玩伴又是我的良师益友,那就是我最敬佩的庞爷爷。
庞爷爷虽然年过八十,但是身体硬朗得很,还有一颗童心。一有空闲,我便会来到文化大楼里玩耍,所以没多久我就和庞爷爷认识了,我经常和庞爷爷下五子棋,有时一招不慎,眼看要输,庞爷爷会像小孩子一样耍赖。
听别人说他的爱好还很多,去英语班学习,去武术班听课,我心里不由得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
清晰记得那一次,我在院子里散步,庞爷爷满面春风地向我走来。他用刚刚学会的英语热情地向我打招呼,“你从哪里来?”我笑了笑说道:“我来自中国。”全院子里的人都惊呆了,庞爷爷一边笑着一边扬长而去。院子里的人都对庞爷爷赞不绝口,我对庞爷爷的好学精神钦佩不已。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庞爷爷身后悄悄地弓着腰,蹑手蹑脚地接近他。谁料庞爷爷一转头,说道:“哼!想偷袭我,没门!”边说边摆开了武术架势,这还不算,随后庞爷爷又来了一个轮踢。“刷”一条长腿飞快地扫过我的身体,庞爷爷一声大喊:“来,小少林!”顿时,我便招架不住乱了阵脚,而庞爷爷却冲着我哈哈大笑起来。
有这样一位忘年交,我们可以互相交换不同时代的生活经验。我敬佩您,庞爷爷!
写人
本题为自命题的写人的作文。回顾我们的生活中,有谁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呢你眼中的他有什么不同呢你对他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呢在记忆中把他搜寻出来,明确写些什么。写作时首先要交代“我”对他是什么样的情感,眼中的他有什么不一样,然后扣住题目来写,可以先交代他是谁,我为什么会对他有不—样的看法,再选择一件能体现他(地)的特点的事写下来,突出中心,最后总结,可与开头呼应。注意详略,适当的运用修辞方法和人物描写方法。
这篇文章要叙述得很清楚,人物的活动描述得也具体,真实可信,生动有趣。开门见山引出了中心,引起读者的兴趣,全文结构紧凑完整,文笔也较流畅。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吉林市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基础积累(30分)
1.(2021六上·吉林期末)看拼音写词语。
wūjǐliándāoxiūrǔxǐshù
hūnyōngquánhéngqīngmièfùyù
2.(2021六上·吉林期末)用横线划出下列括号内正确的解析
择(zháizé)菜挣(zhēngzhēn)扎却看妻子(zizǐ)愁何在
唇枪舌(箭剑)生死(攸忧)(堪勘)测线路
3.(2021六上·吉林期末)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所表述的感彩发生变化的是()
A.庐山云雾缭绕,漫步其中犹如置身于仙境一般。
B.他是没有你聪明,能想到这种嫁祸别人的办法!
C.她为人过分挑剔,跟谁都合不来。
4.(2021六上·吉林期末)列说法错误的一句是()
A.“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夏洛蒂生命力的顽强。
B.肖邦和钱学森虽身处异国他乡,但都心系自己的祖国。
C.《船长》一文的是英国著名作家笛福。
5.(2021六上·吉林期末)填上空。
(1)“白日放歌须纵酒,。”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一诗;代诗人在《示儿》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
(2)“,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告诉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知识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3)好一个安塞腰鼓!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地搏击着,地搏击着,地搏击着。它着你,烧灼着你,着你。
6.(2021六上·吉林期末)修改语段。(2处语病,1个错标点符号)
“斑羚飞渡”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所写。它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老斑羚,用身躯架起一座座生命桥,使种群收获了生存机会。老斑羚在危难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牺牲精神,让每一个读过这个故事的读者深受感动。
二、阅读理解(30分)
(2021六上·吉林期末)阅读。
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7.家乡灞河的柳树,让他怀有之情,而青海高原的这株柳,却使他产生了之感。家乡的柳树极易生长,表现在、,而青海高原的这株柳为保存生命,却。
8.将灞河的柳和青海高原的柳进行,进一步突出了。由青海高原的这株柳,你联想到的与之相关的成语是:、。
(2021六上·吉林期末)阅读
倒挂的油画
①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②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常常请客,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都喜欢赊账。陈属于后者。有一天,陈吃完饭,找父亲借钱,说是母亲病危,想去见最后一面。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
③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陈恳切地说:“这幅画________为了抵账,________为了报恩。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
④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卫生间里。于是,我们家人上卫生间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⑤卫生间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卫生间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
⑥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有一天,陈来我家餐馆吃饭,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⑦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⑧父亲很认真地说:“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我______是个粗人,______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⑨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⑩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
9.文章可以分成四段,已用“∥”标出,每段的内容用小标题概括,依次为:、、谈论油画、珍藏油画。
10.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序号)。
拂:①轻轻擦过②甩动;抖③违背
拂.袖离去:不忍拂了陈的好意:
1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横线内。
如果……就……;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因为……所以……
12.“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父亲“想都没想”就帮陈出了机票钱?
13.“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卫生间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如果把句中的“请”换成“移”,你觉得如何?说说理由。
14.父亲说自己是个不懂艺术的“粗人”,为什么画家陈却说他是个“最有文化的厨子”?
三、习作表述(40分)
15.(2021六上·吉林期末)《倒挂的油画》一文中的父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生活中,又有谁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呢?请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一写。
要求:题目自拟,叙事具体,条理清楚。
解析解答部分
1.屋脊;镰刀;羞辱;洗漱;昏庸;权衡;轻蔑;富裕
拼音;词形
书写时要注意“屋脊”的“脊”不要写成形近字“背”,“羞辱”的“羞”不要写成形近字“差”,“权衡”的“衡”不要写成同音字“横”。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解析为:屋脊、镰刀、羞辱、洗漱、昏庸、权衡、轻蔑、富裕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2.zhái;zhēng;zǐ;剑;攸;勘
拼音;字形
“择”读zhái时,指分解并理清。读zé时,是挑选的意思。在“择菜"中“择"应读"zhái"。“挣”读zhèng时,用力摆脱束缚,挣脱。在“挣扎"中“挣"应读"zhēng"。“子”: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在“却看妻子愁何在"中“子"应读"zi”,是指孩子。“唇枪舌剑”:舌如剑,唇像枪。形容言词锋利,像枪剑一样。故选“剑”。“生死攸关”:指生死存亡的关键。故选“攸”;“勘测路线”:指在采矿和工程施工以前对地形地质结构,地下资源,蕴藏情况进行实地查看和测量路线。故选“勘”。
故解析为:zhái、zhēng、zǐ、剑、攸、勘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汉字的读音与同音字的辨析与应用,同音字,音同形不同,义也不同,完成时要结合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3.B
词义
词语的感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衮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贬义词是指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不带褒贬的感彩的,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这种词称为中性词。A.没有变化。“仙境”∶指中国传统的远古神话中仙人生活的地方;亦指风景绝美的地方,如“蓬莱仙界”、“人间仙界”。褒义词。
B.发生变化了。“聪明”∶褒义词。是用来表述对待某事某物有着好的想法和正确的逻辑,一般是用来赞美的词语。也可以形容某物有着某种与人类智慧共通之处,有着某种灵性,某种生命力。在这褒词贬用,是反语,指阴险。
C.没有变化。“挑剔”:在细节上过分苛刻指责。贬义词。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感彩的辨析能力,感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然后分类。
4.C
修辞手法;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A、B正确;
C.有误,《船长》的是维克多·雨果。
故解析为:C
考查了修辞方法、文化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5.(1)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宋;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
(2)纸上得来终觉浅
(3)有力;急速;大起大落;震撼;威逼
课文内容理解;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是: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意思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津》,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3)出自课文《安塞腰鼓》。书写时要注意“震撼”的“震”不要写成同音字“振”。
故解析为:(1)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宋;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2)纸上得来终觉浅;(3)有力;急速;大起大落;震撼;威逼。
本题考查的归纳点较多,有诗歌默写,有生平及代表作,有根据课文内容填上空,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6.《斑羚飞渡》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所写。它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老斑羚,用身躯架起一座座生命桥,使种群获得了生存机会。老斑羚在危难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牺牲精神,让每一个读过这个故事的人深受感动。
修改病句
标点使用错误,“斑羚飞渡"改成《斑羚飞渡》。用词不当,“收获了"改成“获得了”。用词不当,“让每一个读过这个故事的读者深受感动"改成“让每一个读过这个故事的人深受感动"或者“让每一个读者深受感动”。
故解析为:《斑羚飞渡》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所写。它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老斑羚,用身躯架起一座座生命桥,使种群获得了生存机会。老斑羚在危难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牺牲精神,让每一个读过这个故事的人深受感动。
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7.名贯古今;自豪、敬畏;随手插柳就能成活;柳絮飘落便冒出柳丛;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8.对比;青海高原这株柳道路和命运的艰难,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语段阅读
(1)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上空即可。
(2)考查了对比写作方法、成语以及短文内容的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7.考查了根据文段内容填上空。结合文段内容“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可知,家乡灞河名贯古今的柳树,让他怀有自豪之情,而青海高原的这株柳,却使他产生了敬畏之感。家乡的柳树极易生长,表现在随手插柳就能成活、柳絮飘落便冒出柳丛,而青海高原的这株柳为保存生命,却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故解析为:名贯古今;自豪、敬畏;随手插柳就能成活;柳絮飘落便冒出柳丛;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8.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以及成语的积累。结合"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可知,将灞河的柳和青海高原的柳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道路和命运的艰难,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我联想到的与之相关的成语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故解析为:对比;青海高原这株柳道路和命运的艰难,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9.接受油画;欣赏油画
10.②;③
11.不是、而是;虽然、但是
12.一是父亲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二是父亲曾经有过不能为父送终的遗憾,特别理解陈的心情。
13.换了不好,因为“请”字表现出我们一家对这幅画已经产生了感情,并且我们感受到了画家陈的才华之后,这样做也是对艺术的尊重。
14.原因有三点:①父亲虽然不懂艺术,却懂得尊重搞艺术的人。②能看懂艺术作品的意境,并能联想到自己的生活。③视艺术作品为珍宝,不卖艺术和感情。
记叙文
(1)考查拟定小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看看每部分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概括段意,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本题考查结合具体事例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结合人物的事例及言行分析。
(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解析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述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9.考查加小标题,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四段,每段的内容用小标题概括,小标题比段意的文字要简洁,概括性更强,根据最后两段所加的小标题都是围绕“油画”加的四字小标题,第一段内容写的是父亲借钱给画家陈回家探母,陈感恩送画。用小标题可概括为“接受油画”。第二段内容写的是全家人赏画,用小标题可概括为“欣赏油画”。
故解析为:接受油画、欣赏油画
10.考查给字选择正确解释,给字选择解释要结合词语的意思进行,“拂袖离去"是甩动衣袖离开,所以词中“拂”的意思是“甩动”,故选②;句子“不忍拂了陈的好意"的意思是不忍心违背了陈的好心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航运专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多模态影像诊断精度-洞察与解读
- 2025年创业公司首席技术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储能电站试题题库及答案
- 验电笔实操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信息管理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互动媒体设计师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国际市场场地准备策略研究-洞察与解读
- 2025年汽车销售经理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研发项目主管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12D101-5110KV及以下电缆敷设工程
- 《平方差公式》说课课件
- 《PDCA培训教材》课件
- 作为大学生如何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1500字
- 07第七讲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数独题目中级90题(后附答案)
- 宁骚公共政策学
- 机电安装工程预留预埋施工方案改用于上传
- 第9章 钢中的回火转变
- 门诊病历管理规定
- 腹直肌分离康复(产后康复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