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_第1页
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_第2页
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_第3页
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_第4页
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测试

语文试题

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解析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雅正”是儒家文化的重要道德理想和文艺批评标准,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其审美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精神。历代文人大都提倡以“雅”为美的文艺创作思想和评判标准。曹丕把“辞义典雅”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刘勰将文章分成八种基本风格,其中居于首位的即为“典雅”;王昌龄把诗分为五种风格,其中“古雅”也是位列第二;南宋诗词评论家张炎极力提倡“雅正”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南宋诗论家严羽也提出“去俗求雅”的审美追求。“求雅”的审美旨趣一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这种“求雅”思想也是中国古代语言使用规范的基本理念和核心思想,被汉语言文字学学者戴昭铭概括为“雅正”的语言规范观,追求一种从现实语文生活中提炼而成的理想化的语文标准,具有一种语文审美的倾向,即力求维护一种被认为是正确的、好的、合乎标准的语文形式,它概括和体现了我国古代优良的语文传统。

“雅”与“俗”相对,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二者从来都相伴相生,不可分割,在历史上也一直存在此消彼长的状况。但不管哪个时期,“雅”总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理想和价值目标,它能引领着社会风尚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近几十年来,社会语言俗化现象非常普遍,这是当今语言生活主体平民化、草根化的某种结果,也是社会自由开放的表现。但是,言语行为的“俗雅”要区分人群和场合,不能全民皆俗,不能全方位皆俗,应该给“雅语”留下一定的时空语境,在社会大潮中,需要有一种高境界的审美追求,需要“雅”的言语行为规范理想。但目前社会上出现了本该“雅”却“俗”的言语现象,比如,某校长在毕业致辞中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这样的毕业致辞,把庄严神圣的毕业典礼变成了迎合学生的类似于脱口秀的娱乐舞台,虽然赢得了无数次掌声和尖叫,但却无法传递给学生受用终生的灵魂力量,热闹有余而深邃不足。

在当今俗文化大行其道、语言俗化成为潮流的宏观背景之下,需要有一部分人坚守“雅”文化和“雅”的语言风格,以此支撑着社会的核心价值和传统的审美文化。“雅”和“俗”在社会语言生活中一直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我们从来不否定俗化的语言有特定的交际场合和交际功能,但是,在一些正式庄严的语境中,应该使用典雅的语言,权威人士、社会名流、公众人物、专家学者等在“雅语”的使用方面要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更要有所作为。

纵观语言规范的发展历程,当今中国,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已经确立,语言地位规范已经完成;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各项标准也基本确定,语言本体规范基本完成;目前语言规范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使用规范。我们提出的“中和诚雅”语言规范观符合语言规范历史演进的基本特征,也适应当今宏观社会语境,对指导当今语言规范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摘编自刘楚群《当今语言规范观:中和诚雅》)

材料二:

语言规范的“雅正观”贯穿古今。现代汉语时期,强调“正”多于强调“雅”,讲“规范”多,讲“雅顺”少。在教育普及的当下,在重视文化的当下,既要讲“正”,又要讲“雅”。当然,雅正是就规范而言,对语言本身,对语言生活,则不必也不应强调“纯洁”。通过语言规范来匡谬正俗,这种规范观虽然较为传统,也常有批评,但仍然在社会上较为流行,也确实是语言生活所需要的。

语言规范的行为,本质上是对语言变项的选择。语言在历时发展中,在共时应用中,都会出现变异和分歧,一个语言项目可能形成若干变项。语言变项的存在是常态,是语言丰富发展的一种表现,当然也是语言整合的对象。语言规范就是对语言生活中存在的语言变项的选择,就是依照语言发展规律的选择。认识语言规范的这一性质,树立语言规范的“选择观”,可以从根本上摆正语言规范与语言发展的关系,可以自觉地在语言规范过程中去发现语言发展的新规律。语言规范不是“无事生非”,而是在语言生活中出现了紊乱现象时,需要动用社会之力帮助语言的自组织机制发挥作用,从而使语言生活恢复到新的有序状态。

语言规范的根本目标是为语言生活服务。“语言生活观”要求语言规范既要反映语言生活现实,又能引导语言生活向前发展。评价语言规范是否合适,就看它是否客观反映了语言生活实际,看它能否科学地指导语言生活。

既然如此,了解语言生活,认识语言生活,是做好语言规范的必要条件。语言生活错综复杂,常要使用现代的各种观测方法,比如建立动态流通语料库,就如同水文监测、气象监测一样,利用这一语料库来监测语言生活的各种变化。观测语言生活,也包括观测语言舆情。语言舆情是社会语言意识的重要表现,同时,通过语言舆情也能够逐渐形成新的语言意识。

一个观念可以改换一个视角,改换一个视角可以发现一片新的学术视域。在雅正观、选择观、语言生活观的综合关照下,我们便会开拓更多新的学术视域,必然会对语言规范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语言规范研究必然会有一个跨越性的新发展。

(摘编自李宇明《语言规范试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国古代“雅正”的语言规范观,并都关注到现实语境中的语言规范,但出发点和针对性并不相同。

B.材料一按朝代顺序,以曹丕、刘勰、王昌龄、张炎和严羽等人的文艺主张为例,证明历代文人大都提倡以“雅”为美。

C.材料一明确提出“中和诚雅”的言语规范,材料二则强调用语言规范“选择观”发现新的语言发规律。二者观点完全相悖。

D.材料二认为“为语言生活服务”是语言规范的根本目标,合适的语言规范可以客观反映语言生活实际、科学指导语言生活。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汉语时期,人们只关注“正”,强调语言的规范性。这是因为语言规范可以纠正当下俗文化的错误。

B.语言变项既是语言丰富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语言整合的对象,它的存在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不可避免。

C.语言生活错综复杂,因此想要认识语言生活,就要运用各种现代观测方法观测语言舆情,做好语言规范。

D.在语言规范研究中,改换一个观念就是改换一个学术领域,只有在新观念的指导下,才能使研究取得新发展。

3.下列句子中,“雅”的内涵与文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B.都督阎公之雅望。(王勃《滕王阁序》)

C.清韵始啸侣,雅言相与和。(孟郊《同溧阳宰送孙秀才》)

D.博士雅好饮,空山谁与娱。(苏轼《卢山五咏·饮酒一》)

4.学术工的研究与观点注重关照当下社会现实,材料一的现实关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4分)

5.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可还行?”的使用频率显著增加,在使用中也产生了许多语义变项,其表述惊异、讽刺、喜悦等主观义的用例远多于疑问义的用例。请结合材料二,从语言规范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熟藕

汪曾祺

刘小红长得很好看,大眼睛,很聪明,一街的人都喜欢她。

这里已经是东街的街尾,店铺和人家都少了。比较大的店是一家酱园,坐北朝南。这家店卖种酒,叫佛手曲。一个很大的方玻璃缸,里面用几个佛手泡了白酒,颜色微黄,似乎从玻璃缸外就能闻到酒香。酱园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百花菜。不贵,有两个烧饼的钱就可以买一小堆,包在荷叶里。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咸,直接就可以吃。孩子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酱园对面是周麻子的果子摊。其实没有什么贵重的果子,不过就是甘蔗(去皮,切段)、荸荠(削去皮,用竹签串成串,泡在清水里),再就是百合、山药。

周麻子的水果摊隔壁是杨家香店。杨家香店的斜对面,隔着两户人家,是周家南货店,亦称杂货店。这家卖的东西真杂。红蜡烛。一个师傅把烛芯在一口锅里一支一支“蘸”出来,一排一排在房椽子上风干。蜡烛有大有小,大的一对一斤,叫做“大八”。小的只有指头粗,叫做“小牙”。纸钱。一个师傅用木槌凿子在一沓染黄了的“毛长纸”上凿出一溜溜的铜钱窟窿,是烧给死人的。明矾。这地方吃河水,河水浑,要用矾澄清了;炸油条也短不了用矾。碱块。这地方洗大件的衣被都用碱,小件的才用肥皂。浆衣服用的浆面——芡实磨粉晒干。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他生活节省,每天青菜豆腐汤。有客人来,不敬烟,不上点心,连茶叶都不买一包,只是白开水一杯。因此有人从《百家姓》上摘了四个字,作为他的外号:“白水窦章”。“白水窦章”除了做生意,写账,没有别的事。他不看戏,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打通关”,打累了,他伸一个懒腰,走到门口闲着。看来往行人,看狗,看碾坊放青回来的骡马,看乡下人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

周家南货店对面是一家绒线店,是刘小红家开的。绒线店卖丝线、花边、绦子,还有一种扁窄上了浆的纱条,叫做“鳝鱼骨子”,是捆扎东西用的。绒线店卖这些东西不用尺量,而是在柜台边刻出一些道道,用手拉长了这些东西在刻出的道道上比一比。刘小红的父亲一天就是比这些道道,一面口中报出尺数:“一尺、二尺、三尺……”绒线店还带卖梳头油、刨花(抿头发用)、雪花膏。还有一种极细的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刘小红每学期装饰教室扎纸花,都从家里带了一箍花丝去。

刘老板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娇惯得不行,要什么给什么,给她的零花钱也很宽松。刘小红从小爱吃零食,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但是她最爱吃的是熟藕。

正对刘家绒线店的是一个土地祠。土地祠厢房住着王老,卖熟藕。王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一辈子卖熟藕。全城只有他一个人卖熟藕,谁想吃熟藕,都得来跟王老买。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小时,这样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他的煮藕的锅灶就安在刘家绒线店门外右侧。

小红很爱吃王老的熟藕,几乎每天上学都要买一节,一边走,一边吃。小红十一岁上得了一次伤寒,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她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街坊们都来看过她。她吃不下东西。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枣、金橘饼、山楂糕给送来,她都摇头不吃。躺了二十多天,小脸都瘦长了,小红妈非常心疼。一天,她忽然叫:“妈!我饿了,想吃东西。”

妈赶紧问:“想吃什么?给你下一碗饺子面?”

小红摇头。

“冲一碗焦屑?”

小红摇头。

“熬一碗稀粥,就麒麟菜?”

小红摇头。

“那你想吃什么?”

“熟藕。”

那还不好办!小红妈拿了一个大碗去找王老,王老说:“熟藕?吃得!她的病好了!”

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小红几口就吃了一节,妈忙说:“慢点,慢点,不要吃得那么急!”

小红吃了熟藕,躺下来,睡着了。出了一身透汗,觉得浑身轻松。

小孩子复原得快,休息了一个星期,就蹦蹦跳跳去上学了,手里还是捧了一节熟藕。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小红二十了,出嫁了。婆家姓翟,也是开绒线店的。翟家绒线店开在北市口。北市口是个热闹地方,翟家生意很好。丈夫原是小红的小学同学,还做了两年同桌,对小红也很好。

北市口离东街不远,小红隔几天就回娘家看看,帮王老拆洗拆洗衣裳。

王老轻声问小红:“有了没有?”

小红红着脸说:“有了。”

“一定会是个白胖小子!”

“托您的福。”

王老死了。

早上来买熟藕的人看看一锅煮熟藕,还是温热的,可是不见王老来做生意。推开门发现,王老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断了气。

小红正在坐月子,来不了。她叫丈夫到周家南货店买了一对“大八”,到杨家香店“请”了三炷香,叫他在王老灵前点一点,还叫他给王老磕三个头,算是替她磕的。

王老死了,全城再没有第二个人卖熟藕。

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但是她最爱吃的是熟藕”一句既衔接了上文内容,又引出了熟藕摊和王老。

B.小说叙写刘小红生病时,“街坊们都来看她”,从街坊们对孩子的关系,透露出这里民风的淳朴和生活的祥和。

C.尽管王老待刘小红亲如女儿,但刘小红婚后回娘家时王老对她的询问并不符合身份,这也让小红倍感尴尬。

D.小说中王老和刘小红之间超越普通邻里的情谊,可以用费孝通《乡土中国》中“血缘和地缘”的相关理论解读。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塑造人物主要用侧面描写手法,以辛辣讽刺的笔调突出“白水窦章”的刁钻刻薄,与充满人情味的王老形成鲜明对比。

B.小说以“熟藕”作为全文的线索,串联起了王老和刘小红之间的忘年交情谊,也寄寓了对真挚情感、美好人性的赞美。

C.小说结构从容舒缓,看似随意实则精致。如小红丈夫置物祭奠的情节,就串联了前文所写的杨家香店、周家南货店等元素。

D.本文与沈从文的《边城》都善于描写富有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把世俗、繁琐的生活诗意化,展现了温情、美好的民俗画卷。

8.小说中的“熟藕”与刻画人物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4分)

9.汪曾祺曾说自己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请分析本篇小说的散文化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治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蒙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供神明。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节选自徐幹《治学》)

材料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冕父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节选自《元史·王冕传》)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久之A母思B还故里C冕买白牛D以驾E母车F自被古冠G服H随车后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以,可译为“……的原因”或“用来……的方法”,此处为后者。

B.文,华美的花纹。此处与成语“文质彬彬”中“文”意思相同。

C.赡,富足,足够。此处与“此惟救死而恐不赡”中“赡”意思相同。

D.听,听凭,听任。此处与“诚宜开张圣听”中“听”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幹鼓励读书人迎难而上。因为难而懈怠,不仅是认识错误,而且是行为不正确。

B.徐幹强调志向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这和“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的观点契合。

C.王冕幼时酷爱读书。父亲叫他去田地放牛,他偷偷跑进学堂听学生念书,边读边记。

D.王冕在寺庙通宵诵读,环境可怖,他却恬然自安。由此获得韩性赏识,被收作弟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2)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14.读书人想要学有所成,在学习中应该如何做?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霜降前四日颇寒

陆游

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

儿童锄麦罢,邻里赛神回。

鹰击喜霜近,鹳鸣知雨来。

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点明了深秋时节的节序和环境特征:草木枯黄、凋零,天气总是阴晴不定。

B.本诗与杨万里的《插秧歌》都塑造了辛勤劳作的儿童形象,都饱含着诗人的同情。

C.诗歌颈联选用鹰和鹳两个意象,其中一个“击”字将苍鹰雄壮凶猛的姿态展露无遗。

D.整首诗按照景、人、物、情的抒写顺序挥洒而就,语言平易自然,意境超脱豪迈。

16.这首诗是陆游晚年隐居时所作。有人认为其中蕴含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志气,请你结合全诗说明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在极言山势高险之后,由静而动,以“,”写出山川险要,造成一种惊心动魄的强烈艺术效果。

(2)《离骚》多用美人香草来比喻,对此,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3)小刚参加学校组织的“我为家乡山水作宣传”的摄影活动,他拍摄了一组以“家乡的林与泉”为主题的风景照,并以诗句“,”为其命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

杭州亚运会上,中国选手奋力拼搏,佳音频传。任何优异的成绩都不是①的,荣誉背后无疑是艰辛的付出。这让我想起美学家朱光潜作诗填词,他曾因一挥而就而自鸣得意,却被朋友批评诗词来得太易,没有下过力,投机取巧而已。友人的评价令他②:意境经过洗练,用词经过推敲,才能百炼成钢,达到精妙境界。遣词造句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有作家写道:“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潭。”未经磨砺的灵魂,是没有深度的。然而,总有一些人,一有压力,就心生畏难情绪;一有困难,就只会向后退缩;一有挫折,就愿意自言放弃。还有的人甚至甘做“草莓族”,一压就扁,一碰就倒。如此,无法成就一番事业不说,恐怕连自己人生的方向盘都很难把握。相反,中流击水,才能真正熟谙水性;③,才能抵达荆棘后未曾抵达的地方。说到底,挫折和苦难不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敲落的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是锋利的钢刀。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删去三个“一”字,表述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我国重大基础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是汤一介先生主持编修的。关于编修《儒藏》的理由,汤先生本人曾强调:自宋以来,历代王朝都编有《佛藏》和《道藏》,①,这与儒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他坚信儒家的精神资源是十分有用的,能够帮助解决目前人类文明所遭遇到的困难。

《儒藏》的编纂,②,也融入了很多现代的理念和方式。它基本上是延续了传统的以典籍为中心的分类方式,同时按照现代的儒学观念和理解,重新对各部类的典籍进行了筛选和排列。

《儒藏》的编纂是一个浩大而复杂的工程,所涉及到的内容有思想理念、编排方式、体例规则、整理方法……等。编修所需时间较长——至少需要十三四年。此外,儒家典籍里的情啊,理啊,思啊,志啊,都值得细细品味。其中,“普遍和谐”“内在超越”“内圣外王”“和而不同”“忧患意识”等儒学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汤先生反复要求,宁可慢一点,也要精一点。他表示,虽然出版速度不够快,③,绝不能盲目追赶速度。

参与编修的几百位中外学者,在国家的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儒家经典解释学的构建与探索终于开花结果。汤一介先生及众多学者为儒学的当代发展写下了不朽的证辞。

20.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分)

A.B.C.D.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底线”是指人们可以承受或能够认可阈值的下限,或设定的最低目标和基本要求。

对于“底线”,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测试

语文解析及评分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19分)

1.C

从材料一第四段“我们提出的‘中和诚雅’语言规范观符合语言规范历史演进的基本特征,也适应当今宏观社会语境,对指导当今语言规范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材料二第二段,可以看出,二者观点并不完全相悖,前者符合语言规范的历史演进,是对言语俗化的指导,是一种干预。而后者也依照语言发展规律,认为语言生活需要社会之力干预帮助恢复语言生活的有序状态。

2.B

A.材料二第一自然段“现代汉语时期,强调‘正’多于强调‘雅’,讲‘规范’多,讲‘雅顺’少。在教育普及的当下,在重视文化的当下,既要讲‘正’,又要讲‘雅’。”只关注“正”的表述不正确,后面的因果关系也不全面,对雅的追求来源于教育的普及,当下对文化的重视。C.“语言规范不是‘无事生非’,而是在语言生活中出现了紊乱现象时,需要动用社会之力帮助语言的自组织机制发挥作用,从而使语言生活恢复到新的有序状态。”“了解语言生活,认识语言生活,是做好语言规范的必要条件。”选项充分条件关系不成立。D.“在雅正观、选择观、语言生活观的综合关照下,我们便会开拓更多新的学术视域,必然会对语言规范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语言规范研究必然会有一个跨越性的新发展。”材料里强调的是三种观念综合关照对语言规范研究的重要作用,而不是新观念对研究的作用。

3.C

原文的“雅”是语言表述上的“雅”,A选项“雅言”是“正确的话”,B选项的“雅望”是“崇高的声望”,C选项“雅言”是“高雅的言辞”,D选项“雅”是“素来、一向”。

4.①从现实的角度分析语言俗化的原因。是近几十年来语言生活主体平民化、草根化的结果,也是社会自由开放的表现。②从现实的角度举例反面现象,举例目前社会上本该“雅”却“俗”的言语现象。③从现实的角度提出坚守“雅”文化和“雅”的语言风格的必要性及做法。④从现实的角度提出“中和诚雅”的意义价值。适应当今宏观社会语境,对指导语言规范实践有重要价值。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语言变项是常态,是语言丰富发展的一种表现,“可还行”产生主观义,是丰富发展的表现。②从语言生活观的角度来看,其使用频率增加的变化是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变化的,符合语言规范为语言生活服务的根本目标。③新出现的主观义多于传统的疑问义,反映了生活现实引导语言生活向前发展。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16分)

6.C

王老询问刘小红是否有孕,从两个人日常似父女的关系来看,从街坊长辈的角度来看,并无不合适之处。刘小红的脸红不是因为尴尬,而是出于新妇的羞涩。

7.A

本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运用正面描写。“辛辣讽刺”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只是一种调侃。此外,“白水窦章”虽吝啬无聊,但称不上“刁钻刻薄”。故A为错误项。

8.①熟藕的制作过程表现了王老的勤劳敦厚。煮藕时间长,王老夜里煮藕,睡得少,吃苦耐劳。②送熟藕的情节表现了王老的热心善良。在刘小红生病的时候,王老特意挑了了两节煮透的熟藕,可见其对小红的关切。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取材于生活小事,叙写平凡人生活的小片段,又能以小见大地反映小说主题。②结构松散,淡化情节。文章开篇引出主要人物后,花大量笔墨描写了东街的店铺,又由店铺引出主要人物。情节上不追求作品的冲突和戏剧性,营造了安宁和睦的氛围。③语言淡雅朴素、平实自然,叙述自由散漫,充满生活趣味。

每答出一点给2分,三点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20分)

10.ACF

原句: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以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翻译提示:时间一长,他的母亲很想念家乡,于是王冕买白牛来驾车带母亲回去,他自己穿着古冠服跟在车后。

11.B

“文质彬彬”的“文”是指文采。

12.C

“边读边记”错。

13.(1)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

译出大意给1分;“犹”“无以”“懿”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君子)自身不随意行动,而是一定要追随老师(学习);不随便发言,而一定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译出大意给2分;“苟”“博闻”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①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克服困难;②树立远大志向,主导学习的方向。③专注于学习,不在意周围环境的恶劣。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三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9分)

15.B

颔联“儿童锄麦罢”中“锄麦”应指播种麦子,所谓“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南方冬小麦播种季节一般在霜降前后。“儿童”应理解为年轻人,这联写年轻人播种麦子之后,邻里们举办赛神庙会祈雨回来,可知这里儿童的形象是积极向上的,没有寄予诗人的同情。这里链接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杨万里《插秧歌》,比较阅读“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此句中的“小儿”和“大儿”的形象。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这两句写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是对劳动的赞美,也没有同情。所以B项是错误的。

16.(1)廉颇虽然老去,但仍有一颗力图收复中原的进取之心,词人用典,表白自己老当益壮,可堪北伐。

(2)本诗描写秋天霜降时分的景象,秋既是自然之景,又象征人生迟暮,但诗歌传递出的则是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如尾联直抒胸臆,写不要因为自然的盛衰而哀叹,有衰败自然会有“复燃”的时候。

第一点2分;第二点4分,其中联系诗句2分,也可从意象意境角度分析。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3)示例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示例二: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示例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示例四: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解析,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