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精品试卷PAGEPAGE1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I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汉朝“误伤己父案”案例。这反映出汉代法律制度的特点是()案件摘要汉律规定决狱依据决狱结果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殴父当枭首。《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A.沿袭秦律 B.引经注律 C.排斥刑罚 D.以经代律[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可以看出汉代在进行判决的时候,引用儒家经典对法律进行解释,B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秦律对汉代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儒家经典对汉律的影响,并不是排斥刑罚,也没有以经代律,排除CD项。故选B项。2.下表数据从侧面反映了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部分地区粮仓统计(单位:个)元明清地区大都通州顺天府北京官仓22135216义仓4162A.常平仓制度确保了粮食安全 B.义仓和社仓的设置已较为普遍C.都城是救灾备荒的唯一重点 D.社会救济仍然依赖于封建政府[答案]D[解析]材料图表数据体现了官仓的数量远远大于义仓,这说明社会救济仍然依赖于封建政府,D项正确;常平仓制度确保了粮食安全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设置普遍,排除B项;都城是救灾备荒的唯一重点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3.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A.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 B.体现了士大夫经世致用的抱负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D.放松了政府对士人的人身控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神宗时期张居正要求改变入国子监读书的资格规定,严格考核生员,选拔有用人才。结合所学,明朝中期出现统治危机,张居正改革应运而生,力求匡扶统治。因此这一举措体现了士大夫经世致用的抱负,B项正确;“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财政收入,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控制士人,排除D项。故选B项。4.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的民主选举中,为了使不识字的选民能够顺利行使选举权,边区政府采用了画圈、画杠、碗里放豆等多种选举方法。当时,许多足不出户的老太太都骑着毛驴翻山越岭赶到现场参加选举。这些做法()A.完善了民主选举的实施程序 B.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改变了边区政府的政权性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的民主选举中,为了使不识字的选民能够顺利行使选举权,边区政府采用了画圈、画杠、碗里放豆等多种选举方法。”可知,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为此###逐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应地调整政策,团结一切有抗日要求的阶级阶层,为抗日战争服务,以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做法就是有关这一政策调整,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的民主选举中,为了使不识字的选民能够顺利行使选举权,边区政府采用了画圈、画杠、碗里放豆等多种选举方法。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这些做法践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B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并非完善了民主选举的实施程序,而且材料中多个角度,并非单纯从民主程序角度论述,排除A项;土地革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不符,排除C项;这些做法没有改变边区政府的抗日民主政权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5.1978年前,私有财产保护、契约自由等私法观念被贬入资产阶级“死牢”。改革开放以来,民法的私法属性,私有财产保护、契约自由获得了重新的评价甚至弘扬。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公民法制观念提高 B.西方法律思想影响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 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答案]D[解析]材料显示,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界,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于私法属性、私有财产保护、契约自由的认识不同,说明我国经济体制在逐渐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供关于公民法律观念的信息,故A项错误;西方法治观念影响应该属于外部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渐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此时还没有建成,故C项错误。6.十八大以来,我国劳动模范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如“九天揽星人”孙泽洲式的科技型劳模;“深海钳工第一人”管延安式的工匠型劳模;“贫困群众的亲闺女”刘双燕式的服务型劳模以下是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精神”,与上述劳模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相吻合的是()A.艰苦奋斗、爱国至上 B.无私奉献、集体至上C.创先争优、实干至上 D.开拓创新、人民至上[答案]D[解析]根据“科技型劳模”“工匠型劳模”可得出强调创新,根据“服务型劳模”可得出强调人民至上,D项正确;艰苦奋斗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精神,材料也没有体现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排除A项;材料虽然一定层度体现出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但是没有体现集体至上的时代精神,排除B项;根据材料“工匠型劳模”一定层度体现出实干之上的时代精神,但是材料不能体现创先争优的时代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7.下图是40多个国家在1907年第二次和平会议上签署的协议。由此可见当时的国际社会旨在()《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关于战争开始公约》《陆战法规与惯例公约》《关于战争开始时敌国商船地位之公约》《关于商船改充军舰之公约》《敷设自动水雷公约》《海战时中立国权利义务条约》A.建立规范以尽量减少战争伤害 B.努力建构完善的集体安全体制C.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D.力图实现势力均衡以确保欧洲的和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大规模扩军备战,世界和平面临严峻威胁。为此,国际社会召开和平会议,以解决国际争端。在1907年第二次和平会议上,40多个国家签署了“《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海战时中立国权利义务条约》”等一系列协议,表明当时的国际社会旨在建立规范以尽量减少战争伤害,A项正确;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排除B项;1928年《非战公约》宣布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排除C项;1815年的维也纳体系力图实现势力均衡以确保欧洲的和平,排除D项。故选A项。8.下表展示了不同时期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在西方国家时期主要内容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近代1835年,英国规定地方市级政府和议会都有当地选民选举产生;美国建国后乡镇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不仅提供生活服务、教育、卫生保健等,还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A.以教会为中心进行基层自治B.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是基层自治C.社区是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D.中央政府的权力逐渐实现了下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等信息可知,古希腊时期依靠村社进行基层管理,西欧封建时期依靠庄园对基层管理,近代美国主要依靠乡镇进行基层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通过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说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主要特点是基层自治,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西方国家不同时期基层治理的特点是基层自治,没有强调教会在基层管理的影响,排除A项;“社区是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只符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基层管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西方国家不同时期基层治理的特点是基层自治,不代表中央政府的权力逐渐下移,排除D项。故选B项。9.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1979年-1990年在任),要求文官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专业性”逐渐成为了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英国对文官“专业性”考核主要原因是()A.建立职业官僚体系的需要 B.文官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C.社会分工日益复杂的现实 D.政府工作持续性稳定性差[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一步分工,这种社会分工复杂要求政府建立专业化的文官队伍。因此,英国对文官“专业性”考核主要原因是社会分工日益复杂的现实,C项正确;专业化文官推动了职业官僚体系的发展,排除A项;文官的知识结构缺少专业化是引起英国对文官专业性考核的直接原因,“过于单一”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19世纪末英国建立的文官制度解决了政府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0.“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葚赤,可种大豆”;“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表明中国古代A.区域农业比较发达 B.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C.政府提倡精耕细作 D.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答案]B[解析]据材料“种麦得时,无不善”“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种植注重农时,说明农业生产经验丰富,故选B;材料未涉及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的情况,排除A;材料并没有反映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排除C;材料主旨是反映注重农时的重要性,而不是农作物品种的增加,排除D。[『点石成金』]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种麦得时,无不善……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生产经验总结的角度入手,排除无关选项即可。11.16世纪后,欧洲市场上的胡椒供应量比14世纪中叶充足很多,其价格下降走上更多寻常人家的餐桌不再受到贵族的青睐,取而代之的是蔗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这说明A.价格革命催生了洲际物种的交流B.新航路的开辟削弱了贵族的地位C.欧洲贵族全面接受了美洲饮食文化D.食物被赋予了区分社会等级的功能[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贸易加强,美洲饮食传入,胡椒由贵族餐桌走向普通民众,取而代之的是的蔗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反映食物的使用在当时的欧洲体现等级的区分,故D项正确;A项,物种交流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贵族地位的衰落,排除;C项,题干不能说明贵族全面接受美洲饮食文化,排除。12.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耕于前”《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士牛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兖《论衡》A.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B.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答案]A[解析]材料“戮力耕桑,灌园治产”、“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耕于前”、“立春东耕,为士牛象人,男女各二人”都体现了男耕女织的家庭农业生产模式,A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家庭农业生产模式,无法得出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家庭农业生产模式生产模式,不是精耕细作,排除C项;男耕女织生产形式之前就已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13.与下列图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二所反映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B.图一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石器锄耕”的耕作方式C.图三反映了此时期铁型牛耕已普遍推广使用D.都反映了井田制的耕作情况[答案]B[解析]图一中的骨耜是原始社会的耕作工具,体现出“石器锄耕”的耕作方式,B项正确;图二可以直观地看出,甲骨文中的“田”外观像井字,并且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结合所学商朝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排除A项;图三体现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并不是普遍使用,铁犁牛耕普遍使用是在两汉时期,排除C项;只有图二是反映井田制的耕作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14.清代前期,桑蚕业在浙江、江苏、广东一些地区很发达,有些地区“寸尺之堤,必树以桑”。甘蔗盛产于闽、粤、台等地,台湾更是“蔗田万顷碧萋萋,一望茏葱路欲迷”。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当时()A.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B.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C.社会发展加速转型 D.传统经济结构局部解体[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前期农业立体化发展明显,养蚕、种桑、甘蔗种植等多种模式,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南北经济差距,排除A项;清代社会并未转型,排除C项;近代传统经济结构才逐渐解体,排除D项。故选B项。15.十八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A.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B.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C.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D.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答案]B[解析][祥解]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在19世纪中期欧洲技工学校与工人学校依照学生性别与课程特点开设课程,招生学生,而且由“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等信息可得出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强强化了性别分工,故选B。A项错误,材料的性别歧视与传统的男尊女卑不同;C项错误,材料只是显示男女分工不同,地位没有比较;D项错误,工业化只是根据性别进行分工不是歧视。16.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商业空前繁荣,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商船的踪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海外贸易税收成为政府重要财源。这一时期是()A.汉朝 B.魏晋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并且海外贸易税是宋代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可知这种现象出现在两宋时期,C项正确;汉朝海上丝绸之路不发达,和材料商业空前繁荣,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不符合,排除A项;魏晋时期海外贸易也不发达,和材料商业空前繁荣,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不符合,排除B项;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锁国,影响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没有成为政府重要财源,排除D项。故选C项。17.《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D.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文字描述了世界近代以来金融中心的转移历程,从中不难发现金融中心的转移与大国兴衰历程具有一致性,或可说是金融中心的转移折射出大国兴衰的历程,大国兴衰是世界金融中心转移的重要原因和动力,而大国兴衰的结果是导致欧洲世界中心的传统地位最终改变,故选C。A项说法与B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8.“拎包点心走亲戚”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过年走亲的一大习俗。但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表明A.传统节假日逐渐被淡化 B.电信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C.科学技术改变生活方式 D.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手机的普及,过年走亲的习俗发生改变,表明科学技术改变生活方式,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学技术改变过年习俗,并不是传统节假日逐渐被淡化,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19.下面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国际贸易争端发生的变化情况表,这些变化反映了事项20世纪80年代前20世纪80年代后争端领域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等争端内容削减关税壁垒消除非关税壁垒争端主体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A.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 B.全球化向纵深发展C.各国间贸易冲突激烈 D.区域经济集团扩张[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贸易争端领域由单一的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等多个领域,争端内容由削减关税壁垒深入到消除非关税壁垒,争端主体由发达国家扩大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规模扩大、程度加深,即全球化向纵深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国际贸易争端的变化反映不出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排除A项;贸易争端范围、领域扩大不等于贸易冲突激烈,且贸易冲突仅反映材料表层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区域经济集团的扩张,排除D项。故选B项。20.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元和七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即每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由材料可知飞钱A.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铸币的不足B.是中国古代纸币的一种形式C.可以减少商人长途携带大量货币的不便D.可以适当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情况,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信息“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可知,这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故选D项。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我国到北宋才出现纸币;D项与材料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唐代的飞钱21.明清时期,广东佛山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镇”,佛山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为“天下四大聚”。上述材料体现了()A.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B.闭关自守政策松弛,沿海城市发展C.近代城市兴起 D.我国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四大名镇”、“天下四大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以佛山镇、汉口镇、景德镇、朱仙镇最为典型,A项正确;明朝实行海禁,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可能出现闭关自守政策松弛,况且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和河南朱仙镇也都不是沿海城市,排除B项;近代城市兴起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在宋朝,排除D项。故选A项。22.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多样,大多依山傍水而建,尊重山水等自然地貌,建筑融于山水之间,达到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思想。这表明中国古代建筑()A.领先世界各国 B.富含文化气息C.体现宗教信仰 D.受制于自然条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融于山水之间,达到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思想”可知,中国古代建筑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的影响,富含文化气息,B项正确;材料没有中外建筑的对比信息,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是否领先世界各国,排除A项;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体现了朴素的唯物思想,不是宗教思想,排除C项;中国古代建筑“尊重山水等自然地貌”不等于受制于自然条件,排除D项。故选B项。23.下列关于交通运输业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诞生于美国②工业革命时期的汽船发明于英国③米迪运河成为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④中国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是轮船招商局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诞生于德国,①史实错误;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轮船是由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制造的,②史实错误;法国开凿米迪运河的目的是连通大西洋和地中海,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③符合史实;中国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是洋务运动时期的轮船招商局,④符合史实,D项中的③④都符合史实,D项正确;A项中的①②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项完全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中的②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24.撰写于1642年的中医名著《温疫论》提出传染病源“疠气”致病的学说,接近现代人的认识。16至17世纪意大利爆发三次大鼠疫,导致人口锐减、国内市场萎缩,意大利北部国家率先发展出公共卫生体系。材料揭示出()①“疠气”致病学说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②意大利爆发的疫病给当地社会带来巨大灾难③中医和西医对人体病理的解释基于相同理论④疫病在客观上促进了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进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提出传染病源“疠气”致病的学说,接近现代人的认识”得出①“疠气”致病学说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根据“意大利北部国家率先发展出公共卫生体系”得出②意大利爆发的疫病给当地社会带来巨大灾难,根据“16至17世纪意大利爆发三次大鼠疫,导致人口锐减、国内市场萎缩”得出④意大利爆发的疫病给当地社会带来巨大灾难,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中医和西医对人体病理的解释基于相同理论”的信息,③错误,其他三项均包含③,排除ACD项。故选B项。II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5.国际经济交往是近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内涵,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新航路开辟之前,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长途贩运东方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贵族富人的消费。这种“中世纪型”的对外贸易,贩运的是体轻价昂的贵重物品,如香料、丝绸等,以获取暴利,而销售数额却很有限。新航路开辟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总量。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增强,为西欧的手工业提供广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成长。——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材料二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吨)材料三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时间1850年1870年1890年1900年1913年指数9204159100(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1)新航路开辟前:对外贸易主要是奢侈品的长途贩运,主要满足上层贵族富人的需要,贸易总量小,销售数额很有限。新航路开辟后:以生产和生活用品为主,贸易额巨大,促进欧洲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2)主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新型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之前,……长途贩运东方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贵族富人的消费。……贩运的是体轻价昂的贵重物品,……而销售数额却很有限。”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前,对外贸易主要是奢侈品的长途贩运,主要满足上层贵族富人的需要,贸易总量小,销售数额很有限;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总量。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增强,为西欧的手工业提供广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成长。”可得出,贸易额巨大,以生产和生活用品为主,促进欧洲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在贸易形式、产品种类、贸易额等方面发生变化。[小问2详析]根据材料“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的信息可得出,新型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根据材料“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高潮。过快的城市人口增长,使城市环境承载能力迅速下降,期间出现的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从而为传染病大规模暴发埋下隐患。当时美国城镇居民仍然延续着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将垃圾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圾收集和处理被看做居民的个人事务,甚至连首都华盛顿也未能幸免。淡薄的卫生意识和恶劣的居住环境让城市化进程中的移民群体成为各种传染病首先侵袭的对象。——摘编自李晶《论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材料二1918年南京传言出现“肺炎疫”,苏州人心因之惶惶。本埠西医士暨地方官厅共同研究预防方法,采取如下预防措施)由地方官厅委任左、苏、杨三医士检验由火车来苏各旅客,并设一检疫所,以留医(意)疑似染疫及与病者接触之人。未及数日,即布置周妥。由二十二日晨起,沪宁火车开至镇江即止。向来行驶无锡之小轮,亦行停班。地方官厅一面赞助医士进行一切,一面维持治安,令剧场三家,同时暂行停演,复用他种方法,阻止人众集于公共场所,每日由检疫所医士刊布报告,将疫病如何危险、如何预防,当众演讲,俾实行防范而消灭之。是项疫症,不致发现于苏城,诚幸事也。——陆允昌《苏州洋关史料》(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卫生困境产生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苏州面对疫情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启示。[答案](1)工业革命快速城市化;城市人口压力过大;自由放任政策;城市管理经验不足;移民群体卫生意识淡薄。(2)措施:设置检疫所、管制交通、阻止集会、维持治安、宣传教育。启示:政府适度干预,强化责任担当;借鉴先进经验;重视疾病预防;加强公共卫生;加强国际合作。(任答三点)[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高潮”可知工业革命快速城市化;根据材料“快的城市人口增长,使城市环境承载能力迅速下降”可知城市人口压力过大;根据材料“美国城镇居民仍然延续着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将垃圾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圾收集和处理被看做居民的个人事务,甚至连首都华盛顿也未能幸免”可知城市管理经验不足;根据材料“淡薄的卫生意识和恶劣的居住环境让城市化进程中的移民群体成为各种传染病首先侵袭的对象”可知移民群体卫生意识淡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采用自由放任政策。(2)措施:根据材料“并设一检疫所”可知设置检疫所;根据材料“沪宁火车开至镇江即止。向来行驶无锡之小轮,亦行停班”可知管制交通;根据材料“地方官厅一面赞助医士进行一切,一面维持治安,令剧场三家,同时暂行停演,复用他种方法,阻止人众集于公共场所”可知阻止集会、维持治安;根据材料“每日由检疫所医士刊布报告,将疫病如何危险、如何预防,当众演讲,俾实行防范而消灭之”可知宣传教育。启示:根据所学知识和第一问的措施可从政府的干预、借鉴他人经验、加强预防、加强国际合作等角度去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政府适度干预,强化责任担当;借鉴先进经验;重视疾病预防;加强公共卫生;加强国际合作。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交通起步阶段。秦汉时期,交通得到发展,开辟道路、开凿河渠、完善邮驿和馆舍,初步形成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出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政府建设交通干线,完善驿馆,健全交通法令,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同时开凿大运河,推动了南北交通和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宋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对外交通发达,与各国保持密切的贸易联系,扬州、广州、泉州、明州成为著名的贸易港口。元朝政府整治河运,将大运河截弯取直,同时通过修建道路,加强了对西北及东北地区的控制,利用海运将南方的粮食送至大都。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交通开始起步,逐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步伐,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运营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胡希捷《浅谈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交通发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交通发展主要特点及积极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1)特点:起步早,历史悠久,逐渐发展完善;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发展;形成全国性交通网;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海外交通发展;整体水平较高。积极影响: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地区均衡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文化联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形成、发展。(2)原因:近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奠定的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的领导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根据“先秦时期是交通起步阶段”得出起步早,历史悠久,逐渐发展完善;根据“秦汉时期,交通得到发展,开辟道路、开凿河渠、完善邮驿和馆舍,初步形成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出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得出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发展;根据“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得出形成全国性交通网;根据“元朝政府……”可得出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唐宋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对外交通发达,与各国保持密切的贸易联系,扬州、广州、泉州、明州成为著名的贸易港口。”得出海外交通发展;根据所学得出整体水平较高。积极影响:根据“推动了南北交通和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得出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同时通过修建道路,加强了对西北及东北地区的控制”和所学,从政治角度概括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所学可得出有利于地区均衡发展;根据“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可得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文化联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形成、发展。[小问2详析]原因:根据“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交通开始起步,逐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步伐,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局面。”得出近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奠定的基础;根据“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得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根据所学可得出科技创新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从党领导的角度概括,可得出###的领导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