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财税史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财税史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财税史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财税史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财税史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财税史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货物税2.算缗钱3.中国财政向现代化转型的标志是什么?4.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有哪些特点?5.对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权益分配,两税法实行三分制,即划分为()。6.影响财政收入结构的因素有哪些?7.试述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基本精神及意义。8.财政补贴的方式有().A、实补B、明补C、虚补D、暗补9.秦始皇统一财政的内容及意义。10.中国纸币产生于哪个朝代()A、唐B、宋C、元D、明11.国家通过财政对()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将()配置到社会公共需要的各个方面,使其得到充分合理利用。A、国民生产总值;各种生产要素B、一部分社会产品;一部分资源C、社会总产品;各类资源D、国民收入;一部分生产要素12.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13.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是().A、取之于民,用之于民B、为巩固人民**专政,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教科文事业和保健福利事业,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在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与再分配中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C、对社会主义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和管理、监督的重要手段D、弥补市场缺陷,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生产力发展14.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关税收入不断上涨,改变了清朝初期以来以盐税为主的工商税制结构,关税与盐税、()成为清后期工商税收入的三大支柱A、铁税B、茶税C、厘金15.明代国家财政支出最大的一宗项目是()A、军事开支B、教育支出C、俸饷支出D、公共工程支出16.统税17.主所有18.匣金19.清初官吏的报酬包括()。20.《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持有人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21.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有哪些特点?西周时期的财政有哪些特点?22.简述齐国管仲改革.23.两税法实施于()代。24.摊丁入地25.算赋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简述楚国吴起变法.2.上计制度3.租庸调制4.两税法正式否定了以身丁为本的赋役制度,而完全以资产作为课税的依据()5.贡舶制度6.夏商周三代的服役,直接与井田制有关。一般认为,三代的田赋制度分别实行的是()。7.正卒8.评标委员会成员一般为()人以上单数,其中专家不得少于()。A、3;1/3B、5;2/3C、7;1/3D、5;1/39.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演变.10.简述奴隶制财政的特点。11.井田制12.一条鞭法13.分税制改革后下列不属于中央和地方分享的收入有()A、增值税B、资源税C、证券交易税D、营业税14.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其有效运行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而()是国家整个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环节。A、财政宏观调控B、财务宏观调控C、商品宏观调控D、生产资料宏观调控15.()是指外国商品进入内地或外商从内地收购土货出口。A、进口税B、出口税C、子口税D、复进口税16.财政产生之初的支出主要包括哪些?17.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公元前()时,农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确定下来。18.西汉初年,颁行的财政经济措施及其作用。19.税收征收管理的作用是由()的作用所决定的。A、税收B、征收C、管理D、税收管理20.简评厘金制度。21.子口税22.宫市、和买23.均徭24.流转税是以()为征税对象按流转额征收的各种税的总称。A、物品B、商品C、非商品D、劳务25.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财政收入是以()来衡量的。A、gnpB、实物C、货币D、gdp第3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上计制度2.宋代市舶课有()。3.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4.下列有关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为主体B、以消费税和营业税并重为主体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税收分配有助于实现公平、平等,按能力负税的原则D、有多种税种为配合发挥作用5.均输、平准6.清代晚期的财政支出主要有()A、军费支出B、赔款支出C、债务支出D、洋务支出7.什么是土地王有?8.试述民国时期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9.元朝时期,中原地区的税粮分()和地税两种A、丁税B、户税C、口赋D、国税10.试述唐中期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基本精神及意义。11.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属于免税收入。12.井田制13.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14.从2009年1月1日起,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为()。A、17%B、6%C、4%D、3%15.用人单位的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职工工资的()。A、6%;2%B、2%;6%C、5%;2%D、6%;3%16.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从宏观上讲是().17.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核算时对不合法、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规定更正补充.18.从总体趋势把握秦至清代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过程。19.下列不属于宋代官员俸禄俸禄内容的是()A、加俸B、养廉银C、职田D、公使钱20.为缓和统治危机,增加财政收入,我国()代实施了“一条鞭法”。21.奴隶制主要有哪些收支?22.从历史上工商税收制度的发展中可以得到哪些历史启示?23.()是目前我国税制体系中的主体税种。A、关税B、营业税C、消费税D、增值税24.汉代,用于课征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叫做().25.国家所有的出版权、商标权、专利权属于国有资产中的()。A、有形资产B、非经营性资产C、开发性资产D、无形资产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是统税的继续和延伸,是对应课税货物的产制人、购运人课征的税,课征对象是各种货物。2.参考答案: 又称缗钱税,是向商人、高利贷者、手工业作坊主征收的财产税,前两者税率6%,后者税率3%。3.参考答案: 国民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的特点: 第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是在朝着分权化的方向发展,地方政府的财政权限逐步扩大; 第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渐趋一致; 第三,财政管理体制的制定法制化程度逐渐加强。民国时期的财政体制逐步向现代化转型,开始实行分税制,逐步确立起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1、民国时期基本上建立起一套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税制体系。2、民国时期的财政体制逐步向现代化转型,开始实行分税制,逐步确立起分级预算管理体制。4.参考答案: 1、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奴隶的创造 2、财政征收形式为租贡税合一的实物交纳 3、分田制禄,井田制赋 4、在管理体制上,一是公私财政不分,即国家财政同皇室财政不分;二是实行地方分权、分级的管理 5、“量入为出”的财政管理的原则 6、分官理财的任职结构7、实行财政任务与吏治奖惩的上计制度5.参考答案:上供、送使、留州6.参考答案: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大多数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都把总税收、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还有一些文献中也提出了其他一些变量,比如其他收入、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众多复杂,但是通过研究经济理论对财政收入的解释以及对实践的观察,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总税收、国内生产总值、其他收入和就业人数等。如何认识封建国家的官营商业行为?主要形式是官营专卖“官山海” (一)盐专卖1、西汉盐专卖政策;官府经营,严禁人民私煮盐。2、隋和唐初,对盐既不专卖,也不征税。3、宋代盐法实行“禁榷”和“通商”;宋代盐制:计口授盐法、折中法、盐钞法、引盐法4、元朝实行盐专卖:引岸行盐制、计口授盐制、设局官卖制、官卖商买制、入粟中盐制。5、明清两代以盐专卖为主。明实行纲法。清实行官督商销的引岸制度和官运官销制 (二)酒专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收入,节约了开支。但买扑户一般为地方权势之家,他们和官府勾结,一方面减少向国家交纳的收入,另一方面随意抬高酒价,结果造成百姓负担加重,而酒利却归于买扑户和贪官。 (三)茶专卖(四)其他官商行为1、均输、平准2、宫市、和买。这一系列行为有利于我国封建社会商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进步,也为我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埋下伏笔,但是,由于这些政策都建立在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基础上,因此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封建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形式?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事业虽然因为生产力所限,总体上处于低层次水平,但其保障范围却很全面,基本上囊括了近现代社会保障业务的主要内容。 一是弃婴养育因生计所迫,自宋代设立慈幼局、婴儿局后,历代全婴堂、育婴堂之设史不绝书。 二是助学济困因为家境贫穷而辍学的优秀者不在少数。,政府与社会都非常关注如何救助这些贫困学子。 三是贫病救治。自北宋政府大力兴办义诊慈善机构后,至南宋蔚然成风,并作为地方官员要善政加以鼓励。 四是养老善终。自北宋崇宁年间在常平仓下设立安济坊、漏泽园后,以赡养孤寡老人为宗旨的养济院、居养院、安济院纷纷建立。全国同类善堂大量出现,家族中的义庄、义田对本族孤寡老人按期发放赡养费用. 五是理丧恤葬。六是失业救济。它是伴随着商业社会的初步形成,产生了失业风险后而建立起来的。而商人为规避包括失业在内的各种生存风险,积极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7.参考答案: 原因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与此同时,按垦田面积征收的地税和按贫富等级征收的户税逐渐重要起来。安史之乱以后,赋税制度非常混乱。赋税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基本精神: 1、财政原则,“量出以制入”,即政府先预算财政支出规模,然后再据以确定全国应征赋税总额,再摊派到各地征收。 2、课税主体,不分主户、客户,一律按现居住地的户口登记簿为准纳税,对于不定居的商人按定居商人的标准纳税。 3、课税客体及课税原则,即一律依据贫富和拥有的土地、资产的多少来纳税,原来享有蠲免赋役特权的官僚、贵族、僧道户等也不例外。 4、对租庸杂徭的处置及纳税期限,“将租庸杂徭都并入两税,“今后除两税外,辄率一钱以枉法论”。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完纳时间不得超过六月,秋税不得超过十一月。 5、计税依据,“以贫富为差”、“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即新税制中户税仍以资产多少为标准定出各户的等级,地税以779的垦田数为标准,各州按旧有数额分摊于各地。 6、计税手段和纳税物品,即以货币计税,实际征收时再折纳实物。 7、确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原则,三分制:上供、送使、留州。 历史意义: 1、财政原则:有利于限制赋外加赋的发生; 2、课税客体:开始了以资产为课税客体的历史,扩大了纳税面,体现了税负均平、税收普及原则; 3、计税手段:开创了以货币计税的先例,使全国有了统一的计税标准; 4、税收征管:简化了税制和征收手续,减少了税收成本; 5、财政权益分配:加强了中央控制财政的权力。8.参考答案:B,D9.参考答案: 内容: 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封建政权保护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社会生产的组织,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从而巩固其统治。同时,也加重了人民的地租、赋税负担。 第二,统一度量衡;它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 第三,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的形制,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用,只是重量、大小不一。货币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资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教师可强调指出: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完成统一大业,功不可没。10.参考答案:B11.参考答案:B12.参考答案: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产生13.参考答案:A,B14.参考答案:D15.参考答案:C16.参考答案: 统税首见于1904年。中国清朝政府连年战争,国库空虚。为了充裕国库特地新增的新型货物税,谓之统税。统税由财政部所属统税机关征收;统税采用从量征收办法,税率采用定额税率;征收方法采用就厂征收或驻关征收;已税货品运销各省,不再另征其他捐税;运销国外的商品实行免税政策,后改为出口退税制。17.参考答案: 私田不是私人所有的土地,而是由劳动者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来耕种,其产出归劳动者所有。18.参考答案: 中国自清代至中华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厘金。又称厘捐﹑厘金税。厘金创行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实即一种值百抽一的商业税,百分之一为一厘故称厘金。在全国通行后,不仅课税对象广,税率也极不一致,且不限于百分之一。有的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有部分货物实行人量抽厘。19.参考答案:正俸、养廉俸、恩俸20.参考答案:正确21.参考答案: 1、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奴隶的创造 2、财政征收形式为租贡税合一的实物交纳 3、分田制禄,井田制赋 4、在管理体制上,一是公私财政不分,即国家财政同皇室财政不分;二是实行地方分权、分级的管理 5、“量入为出”的财政管理的原则 6、分官理财的任职结构 7、实行财政任务与吏治奖惩的上计制度22.参考答案: 1、“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肥差等级征税。 2、“官山海”:国家垄断山海、铁器、食盐物资。 3、“按劳绩定俸禄”:结合官吏的工作量、工作成绩发放俸禄。 4、“四民分业、编户齐民”。其作用意义:管仲改革在齐国公田产出税收制度上开始,实际上起到了破坏井田制和世卿禄制的作用,增加了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力,为齐国首霸奠定了物质基础。23.参考答案:唐24.参考答案: 清代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亦称“摊丁入亩”或“地丁合一”。即将各州县康熙50年的丁银额摊入地亩,随田赋计征。各地丁税均派入各地地粮之内,不论富绅势家还是贫室农民,都必须依制输纳。25.参考答案: 是课于成年人的人头税,每人每年120钱,为一算,用以购置战车、骏马、武器装备等。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1、“三世而收其爵禄”:封君传至第三代就不再沿袭。2、精简官吏、削减官俸。3、整顿吏治。2.参考答案: 是地方政府向中央报告所辖政区的经济、财政情况,以便中央掌握有关情况,并据以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稽查的制度。它是中央集权制下中央控制、管理地方政府的重要手段。“这一制度,作为中央集权制下一项重要的财政管理制度,为后世所沿用、发展。3.参考答案: 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4.参考答案:正确5.参考答案:明代对海外来华贸易者实行的一种制度,凡海外诸国来华贸易,须由贡使向明王朝进贡方物后方准其贸易,否则不许贸易。对外商货物采取“官给钞买”的办法,不抽商税,只抽实物六分,其余允其货卖互市。6.参考答案:共、助、彻7.参考答案:即正式的兵役,是在服更卒三年后起役,每个成年男子在规定年龄内必须服兵役两年,第一年在本郡县,根据各地特点,充当步兵、骑兵或水兵,接受军事训练。第二年到京师充当“卫士”,服役期满就调换。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 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给诸侯王。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瑜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种体制到战国晚期才逐渐分离开来。 3、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上计的内容非常详细,通过上计制度,为国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官员及财政管理办法和手段,加强了正在形成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4、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秦汉时期派遣史掌监财政及地方各郡,就是由战国时期这项制度演化发展而来的。 启示: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进步;改革的目的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财力分配要用于公共需要;财政税收反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10.参考答案: 租税合一 国家财政和王室财政不分 分田制禄和井田制赋 力役和实物形态11.参考答案: 产生于夏代,西周时完备,体现土地公有原则,在国家体系中表现为被层级占有,土地在各自领主范围内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由劳动者共同耕种,产出归占有这一土地的领主所有;私田不是私人所有的土地,而是由劳动者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来耕种,其产出归劳动者所有。12.参考答案: 赋役合并、正杂统筹;课征对象是田亩,纳税形态是以银折收;课征方式是官收官解,直接由地方官吏办理;官府所需力役出钱雇募,不得无偿征调。13.参考答案:D14.参考答案:A15.参考答案:C16.参考答案:1、军事支出;2、祭祀支出;3、天子、诸侯以及百官的生活支出;4、兴修水利、抗灾等公益事业支出。17.参考答案:一万年18.参考答案: 为加强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控制,武帝在财政经济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 1、改革币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汉初任郡国自铸钱,武帝下令禁止,并将各地私铸钱运京销毁,代之以新铸五铢钱,重如其文,便于流通,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武帝中叶至隋代的六七百年间,历代王朝奉为标准货币。 2、盐铁官营。汉初允许盐铁私营,政府收税。武帝纳孔仅和东郭咸阳之议,由国家垄断了盐、铁、酒等重要工商部门的生产经营权,增加了财政收入。但管理的官员多由盐铁商人转来,往往从中渔利,致质次价高,贫民受害。武帝死后六年(公元前81年),政府召开盐铁会议,取消了酒的专卖和关内铁官。会议由桓宽记录并整理成书,即今存《盐铁论》。 3、均输平准。汉初以来地方上交中央的贡赋,“往来烦难,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盐铁论•本议》)武帝委大农令在郡国设均输官,将地方输京辗转交换,最后把关中所需运往长安。又在京师设平准官,将均输货物依市价涨落贵卖贱买,以调剂供需、节制市场,也防止富商大贾囤积渔利。史载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后,“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史记•平准书》) 4、算缗告缗。武帝因讨伐匈奴国库空虚,为辟利源兼抑商人势力,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颁算缗告缗法。算缗即向大商人及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每二千钱抽一算(百二十钱);告缗即鼓励民众告发商人隐瞒财产者,告准即没收全部财产,奖告者一半,“杨可告缗遍天下”(《史记•平准书》),中等商人都大量破产。通过以上措施,西汉王朝的国力大大增强了,为武帝大规模反击匈奴和开通西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强化了的国家机器也增强了对民众的统治和剥削,从而逐渐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19.参考答案:A20.参考答案:晚清政府开征的货物流通税和交易,征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活厘或行厘,抽之于行商,属通过税性质;二是板厘或坐厘,抽之于坐商,属交易税或落地税性质。税课征对象:有盐厘、洋药厘、土药厘、百货厘四种,百货厘为收入大宗。弊端:提高了商品成本和价格,严重阻碍了商品流通;2、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3、加速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4、官吏敲诈勒索,营私舞弊,侵蚀税款;5、成为地方拥兵自重的经济基础。21.参考答案: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及自内地运送土货至通商口岸出口时所纳的抵代通过税的一种税款。这种抵代税相当于进出口税的一半,故又称子口半税,这是帝国主义破坏中国内地说主权的一种税制。22.参考答案: 是官府无偿或以低于成本价值向平民强行掠夺财物的行为。23.参考答案: 官府衙门对居民征发的一种经常性差役,因其以丁为单位,根据丁力资产的厚薄,以定差役的轻重,由里甲编第均平应役,故称均徭。24.参考答案:B,D25.参考答案:B第3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是地方政府向中央报告所辖政区的经济、财政情况,以便中央掌握有关情况,并据以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稽查的制度。它是中央集权制下中央控制、管理地方政府的重要手段。这一制度,作为中央集权制下一项重要的财政管理制度,为后世所沿用、发展。2.参考答案:抽解、博买3.参考答案: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产生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实际上是官府对商品运销和京师物价的一种控制措施,属于官营商业性质。均输指调剂运输,平准指平抑物价,始行于汉代。6.参考答案:A,B,C,D7.参考答案: (1)天子:土地所有权 (2)诸侯、卿大夫、士等奴隶主:土地使用权,不能买卖和转让 (3)奴隶主受封土地后,承担各种义务定期朝觐、缴纳贡赋、奉命出征“一不朝,贬其爵;再不朝,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8.参考答案: 一、北京政府的税收1、田赋整理归并税目;取消遇闰加征并减轻偏重地区赋额;确定田赋收入的归属,田赋收入划归中央政府,将田赋附加划归地方政府,实行田赋预征。2、就场征税,自由买卖,盐税收入归中央,附加收入归地方。3、关税 二、南京政府 (一)明确划分国家税收与地方税收的界限 (二)间接税制的建设与改革:1、关税(1)关税自主权的收回(2)海关行政权的改变(3)关税税则的修订四次修订税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关税收入增加。2、盐税(1)恢复缉核制度;(2)就场征税,人民自由买卖;(3)盐税及附加尽归中央收入3、裁撤厘金,创办统税以大宗机制商品为课税对象的消费税(货物出厂税)。由财政部所属统税机关征收;从量征收;税率:定额税率;征收方法:就厂征收或驻关征收;已税货品运销各省,不再另征其他捐税;运销国外的商品实行免税政策,后改为出口退税制 (三)直接税的开征和改革(1)举办所得税(2)整顿印花税(3)开征营业税(四)整理地方税1、将田赋划归地方收入,同时督促地方要限制附加,取缔摊派。 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废除厘金,代之以统税,促进了商品流通;划分国地收入,废除各种田赋附加,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废除了一些苛捐杂税,有利于经济发展。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第一,两税法的原因是:1、均田制的瓦解,使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2、户籍的紊乱,人口失实,赋役制度遭到破坏;3、租庸调制本身存在的弊端;4、安史之乱引起的财政困难日益严重;5、户税、地税的发展,为两税法的实施奠定了实践基础。第二,两税法的基本精神是:1、确定了“量出以制入”的财政原则。2、确定了课税主体和课税依据。3、确定了课税原则,即“人中无丁,以贫富为差”。4、确定了计税手段,实行“定税计钱,折钱纳物”5、确定纳税期限,实行夏、秋两次征收。6、将旧有租庸杂徭并入两税征收。7、确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原则,实行三分制,即划分为上供、送使、留州三个份额。第三,两税法的历史意义1、“量出制入”的财政原则。2、两税法最大变化是正式否定了以身丁为本的赋役制度,而以资产作为课税的依据。3、开创以货币计税的先例。4、简化税制及征收手续,减少了税收成本。5、租庸杂徭悉省。11.参考答案:错误12.参考答案: 即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13.参考答案: 演变:夏商周三代实行地方分权型的才财政管理体制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给诸侯王。据《周礼》记载,天子按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分封。“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受封的领主掌握着封地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及课税权。周天子最可靠的收入是王畿内的税收。受封的诸侯虽有比例上交中央的规定,但在中央对地方失控的情况下,交不交,交多少完全决定于诸侯。这种体制导致后来的王室衰微,诸侯称霸。形成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的: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瑜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种体制到战国晚期才逐渐分离开来。 3、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上计的内容非常详细,通过上计制度,为国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官员及财政管理办法和手段,加强了正在形成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4、加强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