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哈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开展,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在不断被重塑。论文选取他作品中以威塞克斯乡村为背景的系列小说中的最著名的五部来分析其笔下的新旧女性形象。第一局部主要分析近几年对哈代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综述。第二局部主要分析新旧女性形象及其嬗变。第三局部通过探讨新旧女性形象的时代意蕴揭示出哈代的女性景观,指出哈代既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又按照传统男性表达模式刻画女性,表现出对女性生存处境的同情。关键词:哈代小说女性形象女性景观DiscussionofthefemaleimageofThomasHardy
AbstractHardyisBritishVictoriaperiodofgreatrealisticwriter,inhisworkscreatedagroupofCharacterdistinctfemaleimage.AsTheTimeschangeanddevelopment,thefemaleimagesalsoconstantlytoberestructured.ThispaperForthenewandoldwomencharacterssystemanalysis,aimstousetheFeministexistentialismtheoryandmethod,selectwiththemostfamousoffivedepartmentnovelserieswhichisbasedonwessexcountryinthebackgroundtoanalyzeitswritingoffemaleimage.Thefirstpartofmainanalysisofhardyresearchinrecentyearsofrelevant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Thesecondpartofthemainanalysisofthenewandoldwomen’srespectiveimplicationandevolution.ThethirdpartthroughthediscussionoftheoldandnewfemaleimagetimesimplicationtopointsoutHardy'sviewofwomen.PointsoutthatHardybothfromthepointofviewofreality,andaccordingtotraditionalmalemodetobuildfemaleimage,heshowssympathyforthesituationofwomenliving.KeyWords:TheworkofThomasHardyfemaleimageTheviewofwome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一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 2(一)研究综述 2(二)研究背景 3二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蕴 4〔一〕新女性形象及其嬗变 41传统农业时期的女性 42现代社会转型期的女性 6〔二〕旧女性形象的传统建构与重塑 91传统的家庭女性 92家庭女性的重塑 11三哈代女性景观的形成 12〔一〕现实的刻画者 12〔二〕女性的同情者 13〔三〕男性表达模式的维系者 14结语 16注释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20毕业设计〔论文〕独创性声明 21引言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远离尘嚣?、?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五部以“威塞克斯故事〞为总名的长篇小说。哈代的早期作品反映了农业经济时期宗法制社会的自然文明和农村的传统风习。后期主要反映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他的作品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20世纪的英国文学开拓了道路。哈代1840年6月2日生于英国西南部的多塞特郡,毗邻多塞特郡大荒原,这里的自然环境日后成了哈代作品的主要背景,哈代将以此为背景的小说称为“威赛克斯〞小说。本论文主要以其著名的五部威赛克斯小说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哈代在这一系列小说中塑造了一组背离了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的新女性形象,又塑造了一组按照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生活的旧女性形象。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作者思想深度的提高,这两类女性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作品中新女性形象的建构大多通过描述其一生的奋斗、追求、幻灭,从而反映出女人对自由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在此过程中女人又与环境的发生了剧烈冲突,而;而旧女性却失去了奋斗的勇气,她们往往迫于男性权威而成为男性的附庸,找不到作为自我真实的存在,而成为男性眼中的“他者〞。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在面对婚姻、爱情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思想都表达着女性作为弱势群体所做的抗争与妥协,她们是勇敢的斗争者但同时也都无一例外地成为悲剧的缔造者。对哈代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虽出现过很多研究,但专门用女性研究领域的某一理论观点进行探讨还不多见。哈代小说中大量描写女性追求自我、追求理想的个性特点都饱含着女性主义的观点。本文选用用存在主义的女性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小说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全面的分析,不仅可以看出当时时代的社会文化,也能透视出哈代不同于当时其他作家的文化心态,从而更深入把握哈代小说的创作意图与情感机制,从一种新的视角去解读哈代的小说创作。一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一)研究综述哈代小说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近十年国内哈代小说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悲剧主题与悲剧意识探讨;女性主义解读;艺术手法和艺术形式研究;哈代的宗教观和宗教意识探讨。[注释[]注释[]纪洁萍:?国内近十年哈代小说研究综述?,?培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3月第2期,第54页。对哈代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哈代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总体研究,二是就某个女性的专门研究,即个案研究。第一类研究从社会学批评角度出发,不同程度地引入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来分析、评价。哈代小说中那些不同于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的新女性形象已成为近几年哈代小说研究的亮点。陈海燕?勇敢的超越——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认为哈代的思想超越了传统男性作家对于女性拘泥于家庭生活的形象的描写,而写出了女性的自然情感,“她们竭力挣脱封建宗法制度、传统社会习俗的藩篱,她们充满活力、有理性头脑、向往自由、不愿任人摆布,敢爱敢恨,敢于放任自己的生命本性去冲破男权文化的封锁。〞[[][]陈海燕:?勇敢的超越——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4月第4期,第47页。另一类研究者认为哈代作品中的女性都是受传统思想奴役的,她们总是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她们想竭力逃出困境,但由于敌对势力的强大,最终理想遭到破灭,自我意识泯灭。张沛沛?哈代小说中的女性观分析?认为哈代笔下的女性都失去了自主意识和自我超越的能力,他将环境和性格的冲突或冥冥之中的命运作为女人走向不幸的根源,指出“哈代尽管是一位女性的同情者,但他仍旧未能完全超越人类集体的陈旧意识,在某些方面仍然保持传统的男性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张沛沛:?哈代小说中的女性观分析?,?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第7期,第151页。第二类研究是针对单个女性形象的研究。?还乡?标志着哈代文学生涯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作家开始把悲剧运用于小说,塑造尤台莎这样一个真正具有悲剧性的人物形象。黄锦华与周冰连?<还乡>中的尤台莎:反叛命运的普罗米修斯?将尤台莎的行为与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的行为进行比照,认为她的行为是普罗米修斯的行为的置换,点出了尤台莎反叛命运的意义,她的行为有一定的神圣性、适用性、悲剧性和革命性,从中可以看出哈代的命运观,即哈代认为“命运是可以对抗的,人们应该对抗不合理的命运,命运就在现实的世界里,就在人们自己身上,它不是神秘和不可战胜的,人们应该对抗斗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黄锦华,周冰连:?<还乡>中的尤台莎:反叛命运的普罗米修斯?,?外国文学?,2021年第9期,第83页。?无名的裘德?是哈代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当时最受争议的一部小说,它触及到了社会习俗更深层次的对抗。王青?从淑的形象解析哈代的女性观?通过系统分析淑的形象,从其性格、环境、命运等方面揭示哈代的女性观,认为淑虽然一直追求个性自由和精神开展,追求智慧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但同时她又总处于爱情的纠葛中,性格不稳定,表达了男权文化赋予女性特定的形象意义,她是物化了的附庸。从中可以看出“哈代仍逃脱不了男性对女性的偏见保持传统的男性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王青:?从淑的形象解析哈代的女性观?,?文艺理论?,2021年第3期,第74页。〔二〕研究背景哈代既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同时也是英国小说史上现代主义的一个先驱。在哈代作品中,不仅表达着女性受压迫的现实处境,也表达着女性的抗争与自我实现,而对于哈代小说中具有抗争意识的新女性成了许多学者共同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使得哈代成为国内最受学术界和批判界关注的外国小说作家之一。针对哈代所持的女性景观,研究者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哈代在刻画女性的生活与感受方面表现出了可贵的真诚,描绘了女人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呈现出的一种生存状态:既对抗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生存环境,投身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但又无力摆脱这种环境,只能在追求中经历苦闷和彷惶。另一观点指出尽管哈代是一位女性的同情者和道德的宽容者,但由于他自身性别立场的限制,其作品中依然存在着传统的男权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像任何作家作品研究一样,哈代小说研究也存在着问题。特别是对于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虽然不乏少数,但近几年的研究视角往往过于单一,纯粹地认为哈代是一位女性的同情者或者说他是男性权威的维护者都是不合理的。而哈代对于的女性创作是立足于现实,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表达着不同女性作为生存者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抗争与妥协,因此在试图探讨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问题时,不可否认的要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成果出发,从人的生存全方位来考虑,从而使得其批判方法更加具体的与客观,也使哈代小说呈现的思想内涵更加独特与全面。二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蕴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往往被归为弱不禁风,理性上不及男性,并且永远处于被动地位,是“第二性〞的。周遭的一切向女人说明,成为男性的仆人才是她的最高目标。然而,女性同样是生存者,是独立的个体,她试图对抗自然和社会强加于她的命运。因此,她的对成为主动、自由的主体的自我要求与迫使她成认自己是被动客体的社会传统之间,掀起了剧烈冲突。而哈代小说中的女性正是立足于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事实,表达着不同女性作为生存者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抗争与妥协,塑造了一组背离了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的新女性形象。〔一〕新女性形象及其嬗变1传统农业时期的女性哈代早期写作的小说在题材、主题和艺术风格上构成了一个整体,主要抒发美丽的田园理想、描写宗法制社会的自然文明和农村的传统风习。这个时期的作品主要以?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为代表。哈代在这些作品中着力表现威赛克斯农村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但同时也揭示了在这个古老社会对女性精神的奴役化,使得女性没有灵魂,自我意识受着社会环境、宗法制传统的制约而向环境屈服。但是在女性身上,又具有一种本能的自尊,本能的纯洁,局部女性把这种本能外在化,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满足欲,渴望作为独立的人被看待,在爱情以及婚姻的选择上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追求欲以及对男性的占有欲,希望通过自己作为女人在外貌以及性格上的优势改变男性以求得自我精神以及肉体的满足,但在她们身上又存在着虚荣、妥协的局限性,社会传统的强大力量使她们无法冲破自我被奴役或者被消灭的悲剧命运,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女性是哈代小说中女性自我意识的探索期。?远离尘嚣?中的女主人公拔示巴就是这一时期哈代笔下的新女性。拔示巴很幸运地得到了叔叔的财产,从贫女变为农场主。她美丽、温柔的外表下有着坚强独立的性格,她一直努力奋斗以期到达自己的目标,实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独立。她拒绝了求婚的两位男性:一位是身份地位都非常高的博尔德伍德先生,另一位是既年轻又有能力的加布里埃尔,而选择了一无所有却英俊潇洒的特洛伊,之所以这样选择,是与拔示巴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有着巨大关联的。博尔德伍德先生与加布里埃尔都是想用婚姻来把拔示巴变成他们心中可望的那种家庭女性。他们理想中的女人是只为他一人含辛茹苦,能抚平他额上的皱纹,带给他恬静、稳定和有序的生活的女性。而拔示巴所希望的是自己作为掌控者而存在,她不想受他们的掌控,不希望自己成为他们所希望她成为的家庭主妇的角色。而特洛伊却不同,他能毫无顾忌地夸奖拔示巴的美貌,这样的赞美虽带有献媚的意味,但却让拔示巴作为一位追求独立的女性得到了自我满足。她追求的爱情是自主自立,无家庭束缚与无压制的状态,她是反叛那个时代的新女性。女人在欲望与厌恶,希冀与恐惧之间挣扎和斗争,她对抗着自然和社会强加于她的命运,?还乡?中的尤苔莎与?卡斯特桥市长?中的露赛妲一样,都渴望着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通过婚姻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她们与拔示巴的婚姻观完全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她们都是在追求自我,渴望得到自由,实现自己作为女性的存在价值。尤苔莎渴望远离荒原,回到属于她的繁华世界,即使在作者看来,荒原让尤台莎充满神奇的魔力,但它仍吸引不了尤台莎的心,她是渴望绚烂人生的,她不愿就这样委身于一个男人然后永远依附于他,安于家庭中妻子的典范而存在。克林的到来给她带来了巴黎的新鲜感,带给了她梦想。她凭借自己不同于传统女子的勇敢、冒险的精神以及自己的美貌与智慧,获得了与克林的婚姻。她想通过男性的优势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远离这个在她看来阻碍她前进的荒原。同样的,露赛塔也陷入到自我所设的理想之中,将自我欲望的实现寄希望于出色的男性,为此她不顾社会的伦理道德毅然成为亨查德病危中的亲爱伴侣,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献给了他,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放纵的行为,但是路赛塔并没有理会这些,她是勇敢的新女性,为爱她可以将传统弃之不顾。当得知亨查德的妻子死了之后,她又回来希望能与亨查德结婚,从这点上又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敢于追求自我幸福的新女性,当她遇到更年轻有为的伐尔伏雷后,她的爱情转移了,她的理想的寄托者也转移了,她是一个新女性,她有追求自我爱的权利与野心。可以说,路赛塔的选择都是出于自身的想法考虑,她是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新女性,她是勇敢而又反叛的。然而,这时期的女性又由于对自身认识的缺乏,自我意识还未真正建立,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天性来思考,她身上不可防止地带有局限性以及虚荣性。再者,女性的生活领域,男性的界限、限制和支配无处不在,无论她到达多高的地位,她的头顶始终有一个顶棚,四周总有围墙挡路。对于拔士巴来说,即使是经济上的独立仍改变不了她作为女性被男性征服的命运。她并不希望自己陷入特洛伊的爱情陷阱中。当意识到自己爱上特洛伊后,她不再蛮横,哽咽着:“我真希望我从未看到过他!恋爱对于女人往往会带来灾难。我永远也不能原谅上帝把我造成一个女人。我开始为自己长着一张漂亮的脸蛋这件得意的事做出巨大的牺牲。〞她清楚得认识到自己作为女性的弱势,也为让自己成为不一样的女性而做着精神斗争。而事实证明她的斗争是正确的,男人征服女人获得了成功,但成功也让他的占有变得黯然无光,女人和家庭融为一体,她的魔力也就消失了。她的地位下降成为女仆,而并非那个代表着尚未被征服的肥美的猎物。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特洛伊的背叛,让拔示巴对爱情对追求受到严重打击,对自我的独立意识产生疑心,最后她回到原点,嫁给奥克,她的对抗完全被否认了。哈代在?远离尘嚣?中虽没有赋予拔士巴精神上的胜利,但起码她得到了幸福的家庭,而尤苔莎与露赛妲却完全以悲剧收场,以死为终结,这是哈代对现实的批判越为剧烈的结果,也反映了新女性在抗争之路上的艰难与局限。这时期的新女性敢于追求自我的需求,敢于与传统相抗争,然而,面对现实的强大,她们却又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自己作为女性的弱点,她身上的矛盾之处太多。尤台莎希望能改变克林,带她远离荒原,然而一个男人的心能被女人迷住却不能被女人征服,而恰恰相反的是,男人永远处于绝对支配地位,他期待着女人成为他的观众和评价者。克林选择留在荒原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要求尤苔莎应与他有相同的想法,尤苔莎想通过克林到达自己追求的希望落空了,她认识到自己作为女人这个和大家一样的既自由又自主的人,仍然生活在男人强迫她接受的“他者〞地位的世界当中,男人打算把她固定在客体的地位上,使她永远是内在的,因此在男性的视野中,女性的超越必定要失去光荣,而女性也深刻得体会到自己永远无法主宰男性,因此她选择自杀来结束这无休止地被掌控。露赛塔为了爱把自己的身心一起献给了亨查德,然而亨查德找到妻子后,毅然绝情地抛弃了她,在这里,女人永远处于被选择的地位。她渴望得到爱,渴望顺着自己的心行事,然而社会总是与她唱反调。当她嫁给了法尔伏雷,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大家羡慕的身份地位时,却在一次荒唐的“桃色风潮〞中名誉扫地,自己的梦就此打住,她永远斗不过世俗这一可怕的女人的敌人。与其说她死于自我的羞愧,不如说是这个牵制女性寻求自我的社会将她引入消灭。这些作品作为哈代早期的创作,他赋予女性自然的本性,纯朴与善良并存,虚荣与自主相接,这时期的女性有着历史遗留给她们的局限,又有时代赋予她们的对抗精神。这时期是哈代作品中女性意识起源期,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这一时期的对抗并没有使她们的地位有所改变,她们仍受着男权社会的压迫与制约,女性的自我独立仍未真正实现。2现代社会转型期的女性哈代小说创作的第二个时期主要以描写农民阶级解体和农村社会消亡后威赛克斯农民的前途和名誉,小说表现出深沉的哲学思考。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徳伯家的苔丝?,在这部小说之后,哈代又创作出了?无名的裘德?,这部小说是?徳伯家的苔丝?描写主题在逻辑上的进一步开展,是哈代对破产的威赛克斯农民的出路和命运的继续探索。19世纪后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主宰了英国的农村,造成小农经济瓦解,当时的社会秩序被打破。这时期的女性逐渐从狭小的天地中脱离出来,走向外部广阔的世界,她们在社会、职业方面呈现出主动性和独立性。这时期哈代的小说创作虽然父权制意识仍然占主导地位,但随着达尔文主义开始盛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继续开展,第一次妇女运动的进行,尼采宣布了上帝已死等思想的出现都对当时的旧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哈代这时期的创作着力刻画了一些女性对成为主动、自由的主体的自我要求与迫使她们成认自己是被动客体的社会传统之间掀起的剧烈冲突,这些女性为实现自己作为“人〞所应该拥有的独立意识和自由选择,进行了一场灵与肉的生死斗争。她们的对抗性更为激进,充分表达了女性现代意识的萌生和觉醒。?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是哈代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哈代将她视为“一个纯洁的女人〞。苔丝所处的时代,农业经济开始瓦解,这对于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村姑娘来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这更增加了她生活的艰辛。当时的社会对妇女有着严格的贞操要求。对于女孩来说,婚姻是为社会所成认的结合的惟一方式,要是没有人愿意娶她,从社会意义上来说,她的生存意义差不多就等于零,这就是为何母亲老是对安排她的婚姻如此热心的原因。苔丝的父母亲妄想苔丝碰上一位有钱的贵族公子以此来改变苔丝以及家庭的命运,却使得苔丝陷入花花公子亚雷的魔爪之中,失去了贞操。对于社会公认的做法就是被害者女方应想尽一切方法使两人结婚,这样女人的名誉与地位才能保全,但是苔丝的做法却出乎任何人的预料。对于亚雷事后的物质利诱,苔丝毅然答道:“我已经说过我不会再要你的东西了,我不会再要了——我也不能再要了!如果我再要你的东西,那我不就是你的玩物了?我不会再要了。〞她不愿作为男性的玩物而存在,她一直追求着自己的独立性与自尊感。她又悲伤地接着说:“也许,事到如今,撒一句谎,说我爱你,这对我是最有好处的事;可是我的自尊还在呀,尽管剩下的不多了,我就是不能撒这个谎。要是我确实爱过你,我也许有许多最好的理由让你知道。可是我不爱你。〞这是出于苔丝的口,更是处于一个坚强、勇敢、独立的新女性之口,苔丝追求的是真正的爱情,而不是靠物质享受维系的肉体的出卖,即使已失去贞操,她也不愿失去作为女性的那一点生存自尊,她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而不是成为物质以及社会传统道德的奴隶。苔丝拒绝了亚雷的追求,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她是那个时代的叛逆者,她所追求的女性存在,应该是自尊自爱的存在,而不是成为男人驯服的猎物,以迎合这个社会对女人的要求。而苔丝对安吉的爱正是她这种理想追求的表达。在苔丝眼中,安吉正义善良,更重要的是他尊重女性,她把自己所想要的都寄托在了安吉这一具体可感的形象上,把他作为自己精神的对应物,她想象安吉知道真相后会理解她,甚至安吉走后她仍抱着希望,这希望正说明她仍追求着她所期望的女性作为独立自尊的自我存在。作为?苔丝?的姐妹篇?无名的裘德?讲述的是“人的肉体与精神之间展开的殊死斗争,指出理想破灭后带来的悲惨遭遇〞[[]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刘荣跃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页。]。这部小说直言不讳地讲述出在女主人公淑身上显示着她作为女性对抗性的一面。与苔丝相比,她对自由的追求更为强烈,性格也更为刚烈,她如男子般大胆桀骜,在麦尔切斯特学习的阶段,她认为学校种种规定太严,与自己格格不入,她敢于对抗这个变相的女修道院,与裘德出游,她一心想的是,不管什么惊险之举,只要加强这一天自由感就行,之后竟彻夜未归,为此受到了学校的禁闭处分,但这并没有使淑屈服,她竟从关她禁闭的屋子的后窗跑出去,这在当时人的眼中是多么的大胆,她的行为她的思想都严重触犯了当时传统的道德标准。[]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刘荣跃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页。这时期的女性对自我独立意识的渴望更加强烈,斗争也更加剧烈,但她们仍旧未能逃出社会传统道德的魔爪,作为刚刚迈向新生的女性她们还是非常脆弱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她们不可能摆脱这一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的束缚。苔丝最后用最剧烈的手段将消灭她的亚雷杀死,而社会也无情地将她处死,她用自己的死来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肉体得到解脱,她是那个时代最具对抗精神的女性,她是最纯洁的天使,但同时也是新女性无法摆脱悲剧命运的典型。淑作为工业经济时代的女性,身上拥有着智慧与力量,她能改变裘德的思想与行为,但她最终仍旧无法摆脱时代和社会强加给她的遭遇和不幸,孩子的死让她的理想完全绝灭,她感受到了女人是绝对斗不过命运与整个宗法制社会的,她最终离开了裘德,回到了与费劳孙的婚姻中,在灵的消灭中求得肉的存在。哈代这一时期的创作对现实的批判更加强烈,这一时期女性的斗争也更加激进,在这一时期,哈代将他笔下的女性人物置身于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她笔下的女性已不再把家庭作为唯一的归宿,随着女性的地位的转变,她们开始进入男性的工作区,开始接受教育,她们表现地精明能干,自信并拥有智慧,但她们的思想以及行为仍受着男性的压制以及传统道德的束缚,女性的肉体被男性所占有,精神被社会所奴役,为冲破这一枷锁,实现自己与男性站在同一高度的可能,她们选择以争取自主自立的爱情与婚姻选择权来对抗男性对她们的主导权,然而她们斗争的力量是薄弱的,她们的对抗是脆弱而又盲目的,精神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被传统社会所压制,她们在社会这种敌对的处境中挣扎,但由于敌对势力的强大,最终遭到理想的破灭,使她们的灵与肉相别离,或用肉体的解脱得到精神的升华,或将精神的扼杀得到肉体的变异存在,男权社会的道德标准成为女性无法摆脱的枷锁。〔二〕旧女性形象的传统建构与重塑1传统的家庭女性在哈代的笔下,有着少数想摆脱女性特质规限的女人,想不为它所征服,然那么绝大多数女性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不准备采取任何行动。她们相信,女人想要弥补她先天的缺陷,只能顺从于上帝的意志,成为男人的附属品,这样她就能在男性的神话中重新找到位置。她已完全臣服,只能接受被支配,否那么就会被践踏,在她看来,安享仆人的地位才是唯一的选择。这就是哈代的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旧女性形象的生存状态。在哈代小说中的旧女性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依附于男性,成认自己作为女性的内在性,在她们心中,婚姻是她们得到社会认可的唯一方式。?创世记?中曾这样描写过:在伊甸园男人独居不好,上帝说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于是上帝就从那男人身上取下一条肋骨,造成女人。这充分表达了女性作为男性附庸这一传统思想的根基,?圣经?强调女人为人之妻,必须顺从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而?还乡?中的托玛沁正是顺从了上帝的旨意,从不违抗自己丈夫。她忍受着情人的背叛,在韦狄以结婚许可证弄错为由推掉了与她的婚礼之后,为了不让她作为女人应有的名誉丧失,不让自己的家庭蒙羞,她将自己的婚姻选择权交给了韦狄,并低声下气地恳求韦狄娶她。她没有对抗这个男人对她的伤害,而是一再地忍让,在这里,托马沁作为女性,已完完全全失去自我,成了男性眼中的“他者〞,她是被动的,受着男性的掌控。韦狄为了报复尤台莎的背叛而选择与托马沁结婚,而婚后并没有像爱人般疼爱她,而是漠视甚至厌弃她,但她并没有对韦狄的所作所为表现出不满以致对抗,她只是臣服于丈夫的权威之下,受他支配。她的顺从只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考虑自己作为妻子的责任,她的婚姻没有爱情,她的奉献和牺牲只是为家人带来利益和幸福。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西方,妇女总是男人的附属物,她注定不可能跳出男人的手掌。男权制社会,女性作为没有自我意愿和自我行为的物化了的附庸。?卡斯特桥市长?中的苏珊作为一名传统的家庭妇女,更是从肉体到精神都被她的丈夫掌控着,作为亨查德的妻子,丈夫视她为影响成功的绊脚石,她像一个不再指望时来运转得到公平对待的人那样,默默忍受着丈夫对她的无视与厌倦。对于丈夫醉酒后将她出卖给水手这件事,她虽然意识到那是不正当不合法的行为,但她却不懂违抗自己的丈夫,而选择顺从于丈夫的这一荒唐行径,跟从水手走了。而当水手死后,她为了女儿的幸福,又找到了亨查德,并在他的安排下与他再次结婚。可以说,苏珊从被卖到再次结婚都由亨查德全权掌控,她作为女人,从未为自己活过。丈夫将她出卖,她觉得那是合法的,因为作为女人必须完全服从丈夫;为了女儿,她又寻找自己的丈夫,因为只有为女儿找个父亲才能让她得到幸福,而她做的这些选择从未考虑过自己的感受与利益,“男权社会既定的伦理道德观念渗透、浸润到女性人物的性格内部和思想意识深处,使女性人物自觉自省地对自己正当的情感权利进行抑制和扼杀。〞[[]王桂琴:?<哈代的女性观透析>?,?襄樊学院学报?,2003年1月,第69页。]苏珊最后将女儿并非亨查德[]王桂琴:?<哈代的女性观透析>?,?襄樊学院学报?,2003年1月,第69页。由于女人处于男权社会的培育之下,男性的威望远未消失,它依旧建立在经济与社会的牢固根底之上,女人的正常命运就是结婚,而这实际上仍然意味着女人要附属于男人,才能获得经济上以及道德上的保障。苏珊的女儿伊莎贝拉也是一位传统的女性,她的观点以及做法永远站在传统道德的肩坎上,从未逾越。她有谦逊、善良的品格与美丽的外表,她服从、殉难、受苦的美德得到男性以及男权社会的认可。她爱着伐尔伏雷,但却由于父亲与伐尔伏雷之间矛盾的加深以致对立而不得不选择站在父亲的身边,隐藏起自己内心的悸动,而没有尝试着去对抗父亲对她感情的遏制,这是父权制社会对这一纯洁少女的毒害,她不知对抗,只是顺从于父亲与社会的意志。当亨查德知道伊莎贝拉并非自己的亲身而对伊莎贝拉流露出厌恶的态度时,伊莎贝拉并没有生父亲的气,她对亨查德的指责和挑剔不但接受,更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不断学习,甚至忍受谩骂。她是父权制下的牺牲品,她所做的一切都顺从于社会要求女儿必须服从父亲这一传统观念。对于婚姻,她认为女人必须从一而终,爱情的追求必须建立在社会允许的范围之内。对于露赛塔的婚姻选择,她一直从传统道德上考虑,认为路赛塔应选择亨查德,因为在她看来,女人不能朝三暮四,而亨查德与露赛塔先前就有过婚约,虽然亨查德曾抛弃了她,但作为女人,除了选择第一个男人做她的丈夫外,绝不能与第二个男人结婚,因为这是社会道德所不容的,伊莎贝拉作为传统女性,她的思想与行为都与传统道德对女性的要求密不可分。阿拉贝娜从肉体到精神都在奉行一条法那么,那就是寻找一位适宜的丈夫,从而依靠他过上富足的物质生活,婚姻成为她作为女人可靠的保障。她的想法与做法完全符合社会对女人的看法,女人永远无法成为独立的个体,她必须成为“他者〞才能在社会上生存。她利用自己的美色引诱裘德,用假怀孕来逼迫裘德娶她,她的这种做法并非出于对爱情的追求,而是希望通过婚姻满足她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依靠男性来得到物质上的保障。在与裘德生活过程中是她认识到无法到达预期的设想时,她又毅然离开了裘德,并且是在怀着裘德的孩子时。阿拉贝娜是自私的,她的这种自私源于社会对女人的塑造,使得阿拉贝娜不得不借用自己的肉体去获取男性,在男性的庇护下得到社会的认可。在阿拉贝娜的认识中,在那个社会,女人想通过自身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不可能得到的,只有与男性结婚,女人的物质生活才能得到保障,社会地位才会牢固。2追求物欲的女性由于?无名的裘德?是哈代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它的时代背景已不再是以往的农业经济时期,而是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特殊时期,因此其作品中的人物已初具现代性,以致物质的追求在阿拉贝娜身上表达的尤为突出。她追求的是享乐的生活,在她的心里没有爱情与良心可言,她善于利用自己的肉体来引诱男性,来获得物质欲望的满足。在与裘德再婚后,由于看不到裘德还有任何的利用价值,她再也不想伺候她的这个丈夫,在裘德生病中她不顾他的安危竟与别的男人偷情,这是她不同于一般传统女性的善良,对丈夫惟命是从,悉心照料丈夫的特点,她虽然是完完全全的“第二性〞,但她又是自私残忍的,她对男性既有依赖,也有利用,再也不是纯粹的自我牺牲,而她的这些做法也正好迎合了当时的社会坏境。作为农业经济时期创作出的作品来说,其作品中的女性并没有阿拉贝娜来得市侩,在她们身上更多的是对于传统农耕文明的赞美与妥协。她们对于爱情有着美好的梦想,但她们这种梦想仅倾向于在社会所认可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她们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而未进行主动的争取。她们身上有善良忠诚的品质,她们不懂得利用男性,对于自己的爱人或是丈夫,她们往往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满足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女性的温柔与关心,而不是像阿拉贝娜那样自私自利地存在。哈代小说中的这些旧女性形象虽然没有新女性那样的光辉与神采,但她们却真实而又鲜明,对她们的塑造,一方面,哈代采用了传统上对于女性的看法,按照传统作品中对旧女性形象的构建方式,塑造了一批失去独立意识,而成认自己必须在男性的支配下才能获得生的可能的女性,这些女性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她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满足男性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开展,他笔下的旧女性也呈现出一定的现代意识,表现出对物质的强烈追求以及思想的极度异化。不管是对旧女性形象的建构还是重塑,都是哈代对于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深刻如实的反映。在这些女性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社会对妇女精神上的统治,人格上的异化。尽管作品中的传统女性对待爱情与婚姻有着不一样的行动方式,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她们都未违抗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她们认识到自己作为女性“他者〞的存在,并一直奉行这一原那么,在男性的统治下生活,以男性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三哈代女性景观的形成〔一〕现实的刻画者哈代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刻画女性的生活与感受方面是客观而又全面的。在哈代20余年的小说创作生涯中,他作品中的女性也在不断完善与深刻化。其中的新女性逐渐与传统道德相脱离,“从单纯的感官追求、无意识的精神状态,开展到产生游离于自然的内在心理需求,进而承继到呼唤灵肉合一的爱情、自我人格的独立、自尊自信的生存状态。〞[[]魏华莹:?灵魂的生成——哈代女性形象嬗变?,?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3月,第126页。]在哈代早期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中,?远离尘嚣?中拔士巴也只是在情欲的纠缠与满足中追求女性独立的本能意识,但却没有到达精神性的追求,这种女性意识是狭隘的,也是无法维持的;而?还乡?中的游苔莎、?卡斯特桥市长?中的露塞塔自我意识进一步萌动,但她们的思想仍有局限性,并带有自身的虚荣性,因此,这些女性的结局必定走向悲剧,无法抵抗强大的传统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的过渡[]魏华莹:?灵魂的生成——哈代女性形象嬗变?,?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3月,第126页。同样的,在旧女性形象的建构中,哈代笔下的人物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变化着,使其形象更加鲜明与真实。在男权社会,男性将自己定义为世界的统治者,他将自己定义为“自我〞,而将女性定义为“他者〞。哈代作品中的旧女性,她们的权利来源于其劳动能力和其义务的完成,即先完成家务、生育等活动,才能得到相应的权利,否那么一切无从谈起。女人的义务是在家庭中做好妻子以及母亲的角色,由此导致大多数女性的活动范围多限于家庭,这使女性的生活范围以及生活方式呈现封闭性的特点,所以女性并没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出现。?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伊丽莎白获得了与心爱的人的婚姻,但她最后仍逃脱不了作为家庭妇女的命运,她的幸福以及利益必须建立在作为男性的附庸的根底上而存在。?无名的裘德?中的阿拉贝娜凭借自身的肉体来与男性做交换,获取自身的家庭主妇地位,到达其生存于社会的目地,而作为人的自由与平等在她看来是荒谬的,也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旧女性虽依赖于婚姻,依赖于男性而生存,但她们也在时代的变化中被重塑,从托马沁、苏珊、伊莎贝拉的温顺、善良,不懂违背男性的意志到阿拉贝纳的泼辣、市侩与异化,善于利用男性以求得自身的物欲需求,这些旧女性身上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人格特点及生活追求,旧女性为了生存,在男权制的要求下寻求与社会的平衡点,力图依附于男性的同时能在社会中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从而不被社会所厌弃。社会生活与时代背景是文学作品的一面镜子,文学作品中人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价值观念,都是当时社会生活在作家笔底的反映。哈代笔下新旧女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反映出维多利亚时代的进步与变革,而哈代的创作思想也正是基于这种变革而逐步提升的,他的作品呈现出社会的本真形态。从中可以看出哈代是时代的传声筒,现实的刻画者。〔二〕女性的同情者有人这样评价哈代:哈代的世界是由年青妇人和姑娘们构成的世界。哈代的小说打破了英国文学主流文化传统将男性作为创作主题,把女性作为文学作品附庸的角色模式,在他的大局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以女性为文本中心的叙事结构。在他的作品中,女性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处在行为与动作的中心,着重刻画女性的心灵历程与情感变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女人因为不甘于自身被奴役的处境,而时时可见她们的觉醒与抗争,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爱情生活中,都有她们艰辛的努力与梦想的追求,而哈代小说中所描写的女性正是一篇女性的抗争史与成长史。然而妇女的对抗并没有受到她们预想的效果,她们的精神与肉体仍无法逃脱世俗环境的限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她们的对抗方式仍然局限在女性的内在性范围内,而没有实现超越性,她们的抗议始终是无力的,与强大的社会传统比起来,她们的抗争显得苍白无力,她们对男性的控制与支配表示抗议,但却没有成功地加以摆脱。?无名的裘德?中的淑虽追求着一种独立、自由的生活,不愿被社会的道德束缚,更不愿臣服于男性的脚下,做他的奴仆,然而她的这种追求与抗争受到社会的排挤,孩子也在痛苦中死去,她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无法实现自我的追求,最后只得背叛自己的信念,顺从于社会的意志而成为没有灵魂的家庭女性,“在一个男权鼎盛的时期,这样一个弱小的女子难逃厄运,最后只能接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而走向消灭。〞[[]朱虹:?适者生存——<无名的裘德>中淑与艾拉贝拉之比拟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7月,第119页。[]朱虹:?适者生存——<无名的裘德>中淑与艾拉贝拉之比拟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7月,第119页。哈代对于男权传统限定下的女性怀有深切的同情,在他眼中,女性是纯洁的,并且有着坚强柔韧的本质特征,然而历史、社会、环境造就了女人成为缺乏独立性的客观存在,无论是勇于对抗的新女性还是顺从于传统的旧女性,她们从肉体到精神都受着男权社会的迫害与奴役,使得自我被消解,无法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却也被这黑暗吞没,无法逃出。哈代作为时代的叛逆者与女性的同情者,坚决批判了时代对于女性的不公正待遇,对女人的生存处境寄予最深切的同情,对于女性的命运的改变抱有最殷切的期望。这在他写作?德伯家的苔丝?时就有所表达,苔丝虽然失贞,为男权社会的道德所不容,但哈代仍然认为她是最纯洁的女性,他从精神上表示出对女性斗争的赞美与同情,而不是鄙弃与蔑视。〔三〕男性表达模式的维系者男性作家的一个传统情节模式是:在两性关系上有越轨行为的女主人公的命运往往是倍受折磨或走向死亡。而哈代作品中具有对抗意识的女性无一例外的悲剧结局正迎合了这种男性表达模式。虽然哈代作品中女性的悲剧结局与社会根源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作为男性的哈代,在他的潜意识中仍潜藏着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特定观念与宿求,认为女性天生是弱者,她们身上有着不可防止的女性气质,她们虚荣而软弱,她们的抗争必定是微小的,面对强大的社会她们不可能取得成功。尤台莎虽然精明勇敢,但她理想的实现仍寄托于男性,在作者眼中,她是虚荣的,向往巴黎繁华的生活而厌弃纯朴的荒原;她又是懦弱的,在经历了理想的破灭,情人的不理解后,她已受不起打击,将自己淹没在洪流之中,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正是女性身上懦弱本质的表达,这在作者看来,女性身上无法超脱的女性气质使她们永远无法摆脱社会的枷锁,她们永远都是软弱的代名词,必须依赖于男性才能得到生的可能。哈代的局部思想来源于男权文化思维对女性的要求与固有看法,认为女性总是按照男性的需要和意愿存在的,男人才是女人真正的创造者。而“哈代未能摆脱19世纪男权意识对文学中女性人物的定式,他以男性的观察视角、男性的表达模式、男性的话语和人物的二元对立语言将一个个女性描述成具有符合父权制下传统观念的各种贤良美德的妇女形象〞[[]李娟:?男性思维与女权意识的交融体——以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为例?,?社会科学家文艺论丛?,2021年第8期,第141页。[]李娟:?男性思维与女权意识的交融体——以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为例?,?社会科学家文艺论丛?,2021年第8期,第141页。“在体态上,她的腿和胳膊都浑圆润滑,略嫌饱满;皮肤既不太红也不太白,恰到好处,摸上去像浮云一样柔软。她的头发会使人产生联想:那整个冬季会聚的昏暗和阴沉也缺乏以显出她那头发的乌黑。她的那双眼睛又深又黑,充溢着异教徒的神情和夜的神秘感。眼波不断地转动,如果你认为男人和女人的灵魂都可以从眼睛里看出来,那么你就可以想象游苔莎的灵魂鲜红如火。她的嘴与其说是为说话而生,不如说是为表露感情时颤抖而生;或者说是为接吻而生。〞哈代作为男性作家,将尤台莎描述成美丽动人的女子,她有适合亲吻的嘴,可以取悦于男性;她身上带有某种神奇的魔力,可以吸引男性,她的感情炽烈,可以将男性俘获……总之,她身上所有的特点都是以男性的眼光来定义,以男性的审美标准来看的,而这样的描写正迎合了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要求,是以传统的男性表达模式来塑造女性形象的。在作者看来,女性的美貌是获得男性钦赖的资本,哈代作品中的新女性往往想通过自身的美貌使男性服从于她,臣服于她的脚下,然而在作者看来,这样的方式显然是幼稚而不可行的,因为男性永远有自己的优越感,他永远凌驾于女性之上,掌握着女性的一切,甚至思想及其命运,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哈代是男性表达模式的维系者,他未走出传统男权思想的禁锢。结语西方文学传统中,妇女不是被动和否认,便是不存在。波伏娃?第二性?中提出,社会中存在着女性是受压迫的“他者〞这样一个事实,而女人的“他者〞地位是和她的总体“处境〞息息相关的,这种处境局部来自于父权制社会对她们道德行为的标准,局部来自于女性的“内在性〞。而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处于父权制社会这样一个环境中,妇女处于男性的支配之下,处于被动地位,在地位上也就自然成为依附于男性的“第二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道德习俗、宗教观念的影响下,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由此看出,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深刻表达着存在主义的女性主义的观点。托马斯·哈代的小说世界以女性为中心的,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丰富而富有神奇的魔力的,一局部女性接受传统的男权制对女人造成的束缚,使得其顺从于使得其顺从于社会标准以适应社会认知标准,成认自己身上特有的女性气质使她们无法独立;另一局部女性那么渴望冲破这一束缚,对抗女性作为独立的人所面对的荒谬存在的悲剧,试图改变自己的处境,做出一种自由追求、自我实现的行动。可以说,哈代对女性的生存状态做了客观的描述,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是对女性存在的历史和现实考察。而作者在创作这些角色时,总是紧随时代的开展以及自身思想的提高,因此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总是变化以致更加深刻化的。哈代在刻画女性的生活与感受方面表现出了可贵的真诚,深刻的展现了“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生成〞这一生存状态。哈代把女性定位于文化的权力中心,深入到她们的内心深处,描绘了她们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她们的内心追求。她们中的新女性在追求爱情与自我价值中对抗社会传统道德对女性的束缚,却摆脱不了被社会吞噬的命运,或以死亡为斗争的最后武器,或以妥协出卖自己的灵魂,沦为社会的奴仆为代价得到生存的时机,而那些旧女性虽然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她们却失去了作为独立的人该有的自尊与理想,成为男性的附属品,这种无一例外的悲剧结局那么是哈代的悲观主义情绪的流露,也是他对社会最深刻做强有力的控诉,更是对妇女地位与命运的深刻同情。然而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哈代又未逃脱传统的男性表达模式塑造女性的方式,他笔下的新女性无一例外地成为悲剧的主角,她们的生存困境从未因她们的抗争有所改观,女性的自我意识在男性以及传统社会的压制下被扼杀,男性仍是主动的主体,女性那么永远成为被动的客体,要是她们想改变自己的这种生存困境,那么必然受到社会以及男性的压制,他对作品中女性的构造仍是建立在父权制、宗法制的社会中,使得男性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而女性那么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法人和股东分配协议书
- 药企质保协议书
- 配送餐品协议书
- 苗木卸车协议书
- 小红书业务合作协议书
- 安置房交房标准协议书
- 联合购铺协议书
- 桥梁混凝土施工协议书
- 环卫安全协议书
- 租赁临时协议书
- 2025年保密观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各地真题)含答案详解
- 中国成人呼吸系统疾病家庭氧疗指南(2024年)解读课件
- 农产品短视频营销试题及答案
- 汉中汉源电力招聘试题及答案
- 驻外员工报销管理制度
- 2024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
- 青春红绿灯教学设计中小学心理健康心理游戏脚本
- 《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申报表》
- 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脱式竖式练习题
- 大榆树沟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8D报告培训教材(共30页).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