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吉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隐于朝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隐士的气质与风度。

材料二:

林语堂对儒道两家的差别进行了很好的比较。他认为:“儒道两家的差别,在公元前136年之后,被明显地划分了出来:官吏尊孔,作家诗人则崇老庄;然而,一旦作家、诗人戴上了官帽,却又走向公开激赏孔子,暗地研究老庄的途径。”他还认为,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第一,道家主张重返自然,因而逃遁这个世界;并反抗狡夺自然之性而负重累的孔教文化;其次,道家主张田野风的生活、文学、艺术,并崇原始的淳朴;道教是中国人民的游戏姿态,而孔教为工作状态。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都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服镇痛剂,所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儒家是一种都市哲学,道家是一种田野哲学,前者从总的格调上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后者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道教与孔教是使中国人能够生存下去的负正两极或曰阴阳两极。这两种奇怪的元素放在一起提炼,塑造出中国人性格中某种不朽的东西:“我们中的儒家建设、奋斗;道家旁观、微笑。一个中国人在位时说道论德,闲居时赋诗作词,并往往是颇为代表道家思想的诗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道家思想像吗啡一样能神奇地使人失去知觉,于是便有神奇的镇定作用。它减轻了中国人的头痛病与心脏病。道家的浪漫主义,它的诗歌,它对自然的崇拜,在世事离乱时能为中国人分忧解愁,正如儒家的学说在和平统一时作出的贡献一样。”

这种在社会政治上的进退之道,作为一种相对的生活态度被称为“入世”与“出世”。人的生活总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个人的幸福主要是通过与社会的种种联系而取得的,所以,向外依赖于社会,投身于社会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这便是所谓的“入世”。相反,一个人反身向内求诸己,从自我内在的“小宇宙”里寻找生活的快乐之源,尽量减少与大众世俗的联系,摆脱对社会生活的依赖,从而享受自由自在的逍遥,我们相应地称其为出世。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世”并不是指世界,一个人生为血肉,死化微尘,要脱离世界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所谓“世”是指世俗的社会,是指大众化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网络。正因为如此,出世与入世都是相对的说法。纵然是深山老林中的隐士或出世入寺的僧侣,也摆脱不了对凡世的依赖。出世或入世表述的主要是一种生活心态,而不是种生活状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在发展中处处相反、互相竞争,又互相吸收、相辅相成。

B.儒家的人生观是积极进取的,在生命与理想发生矛盾时,可以牺牲生命,成就道德人生。

C.道家人生观重在追求个人内心平静自由,以免祸安命为人生目标,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D.“入世”与“出世”是儒道两家与政治进退之道相对应的人生态度,“世”是世俗社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气象体现在处事能观研深究,合理、合时、合情、合乎仁义;而道家气象则注重归真返璞,追求人的真性情,常常有潇洒超脱的特点。

B.林语堂认为道家逃避现实世界,追求淳朴自然,充满浪漫,是一种“游戏”姿态;儒家充满建设奋斗,积极进取,是一种“工作”姿态。

C.材料一阐述了儒道两家不同而又互补的人生观,以及在两种人生观指导下显示出来的不同人生气象,表现对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的赞同。

D.材料二运用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阐述了儒、道思想在和平与乱离时代对国人心态的影响同时也对这两种不同心态进行了评价。

3.下列先秦诸子学说主张不属于材料一所说“刚健中正”气象的项是()

A.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B.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C.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D.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4.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儒道两家思想的“对立”与“互补”。

5.儒、道两家相辅相成,长期共存,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深刻影响。请任意选择一位古代文人并结合作品分析儒、道思想对其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草原深处的笑声

唐均

很久没去祝桑乡了。周末,我和几个轮休的同事一起去祝桑乡回访帮扶过的贫困户,其实称其为贫困户已不合适,因为他们都在去年集体脱贫了。我们像以往帮扶时那样,说去走亲戚,才最为恰当。

祝桑乡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境内。汽车爬上3800米高的黑石山,辽阔的祝桑草原映入眼帘。

远方,一顶牛毛帐篷冒出牛粪饼燃烧散发出的余烟。成群的牦牛,安静地散落在山坡上。草坪中,各种花儿争奇斗艳,格桑花和着微风跳起了弦子舞,蒲公英把成熟的花籽伞兵般轻轻地放飞到空中,孕育来年的繁盛。

平整的柏油马路边,两条木凳,一块门板,便是我们的回访对象仁青措一家出售高原特产的简易店铺。圆柱形的酥油饼整齐地码在木板上,在阳光下闪耀成一块块“金砖”;玻璃罐里黄灿灿的虫草,宛若熟睡的金蚕;一方不锈钢托盘里,珍珠般的贝母堆成了小山。

脱贫后的仁青措打扮得精致干练:混编着红色丝线的麻花辫盘在头上,戴着一副小巧的藏式金耳环,穿着一身褐色暗花拉萨长裙,搭配一双黑色小羊皮矮跟鞋。仁青措在遮阳伞下,望着来来往往的自驾游小汽车,不断地向游人们招着手:“买酥油,买酥油吗?新鲜的。还有今年新采的虫草、贝母,货真价实。”

我们的车在不远处停下来,仁青措不失时机地跑来向我们招揽生意。待我们取下遮着脸的口罩,她见是熟人,一下子害羞起来,用手捂着嘴偷笑,脸上悄然绽放出两朵粉红的高山杜鹃。

“哎呀,辛苦了!”仁青措的丈夫丁则尼玛迎了过来,热情地与我们打着招呼。

得知我们的来意,丁则尼玛把我们带向身后的帐篷。帐篷前铁链拴住的藏獒摇着尾巴,大家都是熟面孔了。掀开帐篷的门帘,我们围坐在钢炉边。一碗碗喷香的酥油茶,恭敬地递到我们面前。

“伙计,生意做得好哦。天天让老婆在那里招揽顾客,小心被别人拐跑了。”同行的前任第一书记和丁则尼玛调侃。

丁则尼玛豪爽地拍了一下巴掌,哈哈大笑起来:“现在的她呀,怕是赶都赶不走了。”他边说边取出手机,翻到一条银行存款信息,递给第一书记看。

“哇!个、十、百、千、万、十万,厉害啊。”第一书记一边用手指点数着数字,一边惊喜地瞪大了双眼。

我们也凑上来,一起分享丁则尼玛的得意与快乐。

要知道,这对夫妻3年前结婚不到一个月时,就因为家庭贫困等矛盾闹过离婚。帮扶工作组成员苦口婆心地劝导,特别是他家的帮扶责任人,更是三天两头地往他家钻,甚至把自己一家都带到高海拔的牛场来,用家庭的欢乐来带动他们重新面对生活。

如今的好日子得益于丁则尼玛的家传绝活。他从小就在牛场长大,祖上代代相传的放牧经验,让他阿爷、阿爸都成了远近闻名的放牧高手,更有一手骟牛、杀牛的好手艺。几年前,第一书记鼓励他,承包村合作社的牦牛放养,不但每月有固定工资拿,还可以让其他养牛群众省出时间,去发展别的致富门路。对丁则尼玛来说,放一头牛是放,放十头也是放,百头、千头也不在话下。

在帮扶责任人和第一书记的担保下,丁则尼玛不但承包了村合作社的320头牛,还把村里零散牦牛的放牧也承包下来,按每头母牛每月固定交给主人一定量的酥油、其他酥油全部归丁则尼玛所有签订协议。丁则尼玛将承包的公牛、母牛登记后打上记号,遇到哪家的母牛产子,就在哪家的登记簿上画上一笔,同时在牛犊耳朵上做好。遇到主人要求骟掉牛犊作为菜牛喂养的情形,他们收费也很公道。对本村那些贫困户,两口子也会相视一笑,免了骟牛费用。

到了年底,有着丰富养牛经验的丁则尼玛,除去该上交给合作社的款项,第一年的收入就把贫困线甩得远远的,再加上代销虫草、贝母的业务,他的腰包一天一天鼓了起来。小两口的腰杆挺直了,感情也越来越好了。

说话间,帐篷外,几头小牛犊回来了,哞哞哞地呼唤着主人。丁则尼玛从蛇皮袋里舀出一小碗红盐端了出去,几头小牛亲热地围上来,用还未长角的小脑袋轻轻地碰触着他的小腿,他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盯着它们舔舐。

回访结束,我们走出帐篷,雪域的阳光普照着万物,晃得人睁不开眼。

汽车飞驰在318国道上,同行的小护士得意地唱了起来:“是谁帮咱们翻了身呃,是谁帮咱们得解放呃,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呷拉羊卓若呃……”

她高涨的情绪感染着大家。我们也情不自禁地放开嗓门,唱起了我们的县歌:“高尔寺山,蜿蜒的臂膀,迎接远方的朋友……”

嘹亮的歌声在青山绿水间回荡。

文本二:

“真”指向文艺作品的内容真实、态度真诚,它是对文艺作品可信度的反映。艺术立足生活真实,反映时代要求。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精神,优秀文艺作品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折射时代精神的镜子,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把回访说成“走亲戚”,意在表明“我”和同事们现在把脱贫后的祝桑乡村民当作了亲人,为全篇奠定了情感基调。

B.文中描写前任第一书记和丁则尼玛见面时的幽默调侃,着力表现出帮扶工作人员和乡亲们关系的融洽和谐。

C.文中写丁则尼玛用红盐喂食小牛的情景,既表现了他与牛之间的亲密无间,同时也暗示了他家庭生活的温馨幸福。

D.结尾写歌声,既表现了帮扶人员看到村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欣慰、喜悦,又表现了对党和国家脱贫政策的歌颂赞美。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自驾游小汽车来来往往,与上文“平整的柏油马路”相照应,侧面表现了祝桑乡村民生活状况的改观。

B.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祝桑乡色彩艳丽、充满生机的草原景色,烘托出人民生活的幸福美好。

C.文中描写仁青措的文字,着力刻画了她的服装打扮、动作、语言及神情,字里行间表现出她当前生活的充实和快乐。

D.文章运用大量笔墨,插叙了丁则尼玛一家脱贫致富的过程,意在赞美他们勤劳上进的美德,彰显了文章的主题。

8.在“草原的笑声”中嵌入“深处”二字,并以此作为文章标题,请分析这样拟题的妙处。

9.文本二提出了优秀文艺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质。请结合文本二的内容,简要分析文本一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些品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曰:“吾富有天下,岂不能作一楼?”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庄宗默然。河南县令罗贯,为人强直,颇为崇韬所知。贯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宦官伶人有所求请书积几案一不以报宦官怜人由此切齿。皇太后崩,庄宗幸陵作所,而道路泥涂,桥坏。庄宗止舆问:“谁主者?”宦官曰:“属河南。”因亟召贯,即下狱。明日,传诏杀之。崇韬谏曰:“桥道不修,法不当死。”庄宗怒曰:“太后灵驾将发,天子车舆往来,桥道不修,卿言无罪,是朋党也!”崇韬曰:“贯虽有罪,当具狱行法于有司,陛下以万乘之尊,怒一县令,使天下之人言,陛下用法不公,臣等之过也。”庄宗曰:“贯,公所爱,任公裁决!”因起入宫,崇韬随之,论不已。庄宗自阖殿门,崇韬不得入。贯卒见杀。崇韬素嫉宦官,尝谓魏王继岌曰:“王有破蜀功,师旋,必为太子,俟主上千秋万岁后,当尽去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及闻此言,遂皆切齿。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上蜀簿。庄宗曰:“人言蜀天下之富国也,所得止于此邪?”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杀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郭崇韬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贯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宦官/伶人有所求请/书积几案/一不以报/宦官/伶人由此切齿/

B.贯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宦官/伶人有所求/请书积几案/一不以报/宦官/伶人由此切齿/

C.贯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宦官/伶人有所求请/书积几案/一不以报/宦官伶人由此切齿/

D.贯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宦官/伶人有所求请/书积几案/一不以报宦官/伶人由此切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幸陵作所”与“幸蒙大恩”(《苏武传》)两句中的“幸”字含义不同。

B.“因起入宫”与“因河为池”(《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C.“贯卒见杀”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见”字含义相同。

D.“当尽去宦官”与“乃令张仪详去秦”(《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去”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崇韬为人正直,敢于进谏。面对庄宗修楼纳凉的想法,他积极劝谏,庄宗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B.在对河南县令罗贯的处罚一事上,郭崇韬仅出于对自己所熟悉之人的信任和喜爱,谏言其罪不当死。

C.郭崇韬嫉恶如仇,一向看不起宦官们的所作所为。曾经向魏王继岌建议,待其即位之后清除宦官。

D.庄宗派宦官马彦珪到蜀地观察郭崇韬的情况,马彦珪受到刘皇后的教唆,后假托诏书杀害郭崇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

(2)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14.《五代伶官传序》中用“祸患常积于忽微”来告诫我们,封建王朝的覆亡往往是由一个个小错误导致的。请简要概述文中有哪些可能为后唐带来灭顶之灾的小错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

①南山: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客游”点明诗人客居他乡,诗中颔联“平原客”和颈联“去乡国”都与题目“客游”相照应。

B.首联中“满”和“暖”二字用的巧妙,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是诗人的想象,诗人客居千里之外的他乡,心中充满悲情,故而想象家乡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老作平原客”一句中的“老”字写出了诗人的老迈、年岁已老,表述了诗人年事已高却仍然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16.这首诗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们安于异族统治下的生活,与“烽火扬州路”形成对照。

(3)荀子《劝学》中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22年6月20日,95岁的词作家乔羽病逝。作为一位高产词作家,乔羽一生①,创作了一千多首②的歌曲。好歌之所以能经受住岁月,久唱不衰,关键在于它能表述一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愿,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感情共鸣,和大多数人的心灵跃动合拍。跟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南辕北辙,定然不可能流行开来,也不可能广为传唱。乔羽用朴素而直白的语言,将祖国揉进了每一首歌里,把情怀种在每一个人心上。这些近乎白描的歌词记录了几代中国人的日常:我们的孩子如何长大,青年如何恋爱,老人如何度过晚年,千千万的普通人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过活。

他在《中国歌海词丛》的序言中,曾这样写道,“我一向不把歌词看作是锦衣美事、高堂华屋,它是寻常人家一日③的家常饭、粗布衣,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小小院落也要是有趣的,吸引人的,不能是维生素片剂,得是新鲜的瓜果梨桃。

自幼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乔羽幼小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传统文化的根,他也并不排斥新事物,愿意④;他的歌词中,既有着古典情韵,也有着现代浪漫。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大笔如椽脍炙人口举足轻重推陈出新

B.笔耕不辍炙手可热不可或缺与时俱进

C.大笔如椽炙手可热举足轻重推陈出新

D.笔耕不辍脍炙人口不可或缺与时俱进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构成及表述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空气炸锅是用高温的空气作为介质来“炸”食物的,①,烤制同一种食物,空气炸锅所用的时间更短、耗能更低、用油更少,甚至可以不用油。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吃带“脆皮”的食物(油炸或烤制),这是因为油炸或烤制会让食物产生焦香风味和清脆口感,但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很多人担心摄入过多的热量和油脂,比如炸鱼的吸油率为13%,而炸面包的吸油率高达80%。空气炸锅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享受油炸食物的欲望,②,因为在用空气炸锅烤制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时,无需放油就能达到相同的口感。

不过,有传言称:用空气炸锅做出的食物会致癌,原因是会产生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是一种致癌物。专家指出,空气炸锅烹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时,③,但致癌证据有限,而且不管以什么方式加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只要温度超过120℃都会产生丙烯酰胺,并不仅限于空气炸锅。

21.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巨著《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始修纂,十年后完成。

B.他说得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C.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鼓掌)

D.如果想了解一下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情况,可以读一读《西方名著提要》(英国汉默顿编著)。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C2.C3.B4.(1)“对立面”:①儒家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思想积极进取;②道家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思想消极自保。(2)“互补面”:①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在世事离乱时能为中国人分忧解愁;②儒家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在和平统一时激励世人奋发向上,两者互补。(意思对即可。)5.示例:苏轼,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歆羡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体现儒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于《赤壁赋》中潇洒超脱,“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仕途失意的苏轼,极具道家的隐士的气质与风度。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道家人生观……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张冠李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应该是儒家。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表现对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的赞同”以偏概全。在材料一中比较了儒家人生观与道家人生观的不同,对两者都指出了他们积极的一面,并没有特别对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的赞同。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提到“刚健中正”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

A.属于从容中道。

B.属于清静自守,为道家的“涵虚脱俗”气象。

C.属于仁慈亲和。

D.属于情理俱得。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总结概括能力。

对于儒道两家的对立面,从材料一第三段“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可知,儒家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思想积极进取;道家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思想消极自保。

对于儒道两家的“互补性”,从材料二第一段“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第一,道家主张重返自然,因而逃遁这个世界;并反抗狡夺自然之性而负重累的孔教文化;其次,道家主张田野风的生活、文学、艺术,并崇原始的淳朴;道教是中国人民的游戏姿态,而孔教为工作状态。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都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服镇痛剂,所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儒家是一种都市哲学,道家是一种田野哲学,前者从总的格调上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后者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道教与孔教是使中国人能够生存下去的负正两极或曰阴阳两极”,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在世事离乱时能为中国人分忧解愁;儒家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在和平统一时激励世人奋发向上,两者互补。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累能力。其实古代文人身上大多数体现出儒、道思想对其影响,如我们熟悉的有李白、孟浩然以及苏轼等。

李白在他的《上李邕》中,用大鹏来比喻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体现儒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将进酒》中潇洒超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仕途失意的李白,极具道家的隐士的气质与风度。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钓鱼“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述自己想让张丞相推荐自己之意,体现儒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而在《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来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极具道家的隐士的气质与风度。

6.A7.D8.①题目中加入“深处”意味着精准脱贫政策深入到国家边远地区,从而赞美我国的扶贫政策,揭示了文章的主旨。②内涵丰富,韵味无穷。“草原深处的笑声”包含祝桑乡的人们脱贫后生活的幸福与美好,又包含扶贫工作人员帮扶成功后的欣慰与快乐,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9.(1)文章以大量生活细节讲述了丁则尼玛一家脱贫致富的经历,塑造出一个个扶贫人员及村民鲜活的形象,体现了创作内容的真实性。(2)字里行间饱含了以“我”为代表的扶贫工作人员对人民群众的爱和对国家扶贫政策的赞美之情,体现出创作态度的真诚。(3)本文讲述了祝桑乡村民尤其是丁则尼玛一家的脱贫经历,故事虽小,却反映出精准扶贫的宏大主题,折射出时代精神。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A.“现在把脱贫后的祝桑乡村民当作了亲人”错误,文中说“我们像以往帮扶时那样,说去走亲戚,才最为恰当”,意思是我和同事们把祝桑乡村民自帮扶起就一直当作亲人而不是在祝桑乡村民脱贫后才当作亲人。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彰显了文章的主题”错误。本文的主题应是通过写扶贫工作人员对丁则尼玛一家脱贫致富的帮扶过程,赞扬了扶贫人员一心为民的高贵品质,赞美我国的扶贫政策而不是简单地赞美夫妻的勤劳上进美德。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

由“她见是熟人,一下子害羞起来,用手捂着嘴偷笑,脸上悄然绽放出两朵粉红的高山杜鹃”“丁则尼玛豪爽地拍了一下巴掌,哈哈大笑起来:‘现在的她呀,怕是赶都赶不走了’”可知“深处笑声”意味着祝桑乡的人们脱贫后生活的幸福与美好,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效果卓著,内涵丰富,韵味无穷,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由“第一书记一边用手指点数着数字,一边惊喜地瞪大了双眼。我们也凑上来,一起分享丁则尼玛的得意与快乐”“她高涨的情绪感染着大家。我们也情不自禁地放开嗓门,唱起了我们的县歌”可知,小说主要围绕“草原深处的笑声”展开,还意味着扶贫工作人员帮扶成功后的欣慰与快乐,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由“祝桑乡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境内。汽车爬上3800米高的黑石山,辽阔的祝桑草原映入眼帘”可知“深处”意味着精准脱贫政策深入到国家边远地区,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由文本二“‘真’指向文艺作品的内容真实、态度真诚”“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可知优秀文艺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质是创作内容真实、创作态度真诚、反映时代精神。

“要知道,这对夫妻3年前结婚不到一个月时,就因为家庭贫困等矛盾闹过离婚。帮扶工作组成员苦口婆心地劝导,特别是他家的帮扶责任人,更是三天两头地往他家钻,甚至把自己一家都带到高海拔的牛场来,用家庭的欢乐来带动他们重新面对生活”“在帮扶责任人和第一书记的担保下,丁则尼玛不但承包了村合作社的320头牛……丁则尼玛将承包的公牛、母牛登记后打上记号,遇到哪家的母牛产子,就在哪家的登记簿上画上一笔,同时在牛犊耳朵上做好”,文章以大量生活细节讲述了丁则尼玛一家脱贫致富的经历,塑造出一个个扶贫人员及村民鲜活的形象,体现了创作内容的真实性。

“我们像以往帮扶时那样,说去走亲戚,才最为恰当”“帮扶工作组成员苦口婆心地劝导,特别是他家的帮扶责任人,更是三天两头地往他家钻,甚至把自己一家都带到高海拔的牛场来,用家庭的欢乐来带动他们重新面对生活”“第一书记鼓励他,承包村合作社的牦牛放养”“回访结束,我们走出帐篷,雪域的阳光普照着万物,晃得人睁不开眼”,字里行间饱含了以“我”为代表的扶贫工作人员对人民群众的爱和对国家扶贫政策的赞美之情,体现出创作态度的真诚。

“要知道,这对夫妻3年前结婚不到一个月时,就因为家庭贫困等矛盾闹过离婚”“到了年底,有着丰富养牛经验的丁则尼玛,除去该上交给合作社的款项,第一年的收入就把贫困线甩得远远的,再加上代销虫草、贝母的业务,他的腰包一天一天鼓了起来。小两口的腰杆挺直了,感情也越来越好了”,本文讲述了祝桑乡村民尤其是丁则尼玛一家的脱贫经历,故事虽小,却反映出精准扶贫的宏大主题,折射出时代精神。

10.C11.D12.B13.(1)崇韬回答说:“陛下过去一心只想着统一天下,现在只想到自己,选择忍受艰苦还是安逸舒服,因为考虑的角度不同。”

(2)延嗣乘机说蜀地的宝物都被郭崇韬收入囊中了,并诬陷崇韬有二心,将要危及魏王。14.①庄宗贪图享乐。因为自己享乐,就想要修一座楼。

②宦官、伶人为非作歹。宦官、伶人一旦达不成目标,就会极力诬陷贤良,即使郭崇韬这样的高官也不能幸免。

③后宫干预朝政。刘皇后唆使宦官杀死功臣,如弃草芥。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罗贯以身作则,奉公守法,不接受权豪们的请托,宦宫、伶人的请求信堆满几张桌子,一概不给上报,宦官、伶人因此对他切齿痛恨。

“正身”“奉法”是并列结构,一同做“贯”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求”和“请”都是“请求”的意思,是同义复词,和“所”构成所字结构,一同做“有”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

“宦官”和“伶人”共同做“切齿”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皇帝去某地;有幸。句意:庄宗到陵墓修建的场所视察。/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

B.趁机;依据,凭借。句意:趁机起身入宫。/依据黄河为城池。

C.两个“见”字都有“被”的意思。句意:罗贯最终被杀。/诚实对待君主却被怀疑。

D.“两句中的‘去’字含义相同”错误,含义不同。“当尽去宦官”中的“去”是“清除”的意思,而“乃令张仪详去秦”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含义不同。句意:应当完全清除宦官。/于是假意命令张仪离开秦国。

故选D。

12.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郭崇韬仅出于对自己所熟悉之人的信任和喜爱,谏言其罪不当死”错误。由原文“崇韬曰:‘贯虽有罪,当具狱行法于有司,陛下以万乘之尊,怒一县令,使天下之人言,陛下用法不公,臣等之过也’”可知,崇韬说:“罗贯虽然有罪,应当备定文案、依法行事,交给相关部来处置,陛下以帝王的尊贵,怒责一个县令,使天下人说陛下用法不公,是臣等的过错呀!”由此可知,郭崇韬谏言其罪不当死并非只是出于对熟悉之人的信任和喜爱,也是为皇帝“用法不公”的声誉考虑。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对”,回答;“昔”,过去;“逸豫”,安逸舒服;最后一个“为”,因为。

(2)“因”,趁机;“诬”,诬陷;“异志”,二心;“危”,危及。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庄宗贪图享乐。由原文“庄宗曰:‘吾富有天下,岂不能作一楼?”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可知,庄宗说:“我富有天下,难道还不能建一座楼?”庄宗就派人问崇韬说:“过去我与梁对峙于黄河之上,虽然严寒盛暑,披甲跨马,不觉得疲劳。现在居住在深宫之中,房屋广阔阴湿,却不能忍受这样的闷热,是什么原因呢?”由此可知,因为自己享乐,就想要修一座楼。

宦官、伶人为非作歹。由原文“贯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宦官、伶人有所求请,书积几案,一不以报,宦官怜人由此切齿”可知,贯以身作则,奉公守法,不接受权豪们的请托,宦宫、伶人的请求信堆满几张桌子,一概不给上报,宦官、伶人因此对他切齿痛恨。由此可知,宦官、伶人一旦达不成目标,就会极力诬陷贤良,即使郭崇韬这样的高官也不能幸免。

后宫干预朝政。由原文“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杀之”可知,庄宗怒,派宦官马彦珪到蜀,观察崇韬的情况,彦珪告知刘皇后,刘皇后教唆彦珪假托诏书杀死崇韬。由此可知,刘皇后唆使宦官杀死功臣,如弃草芥。

参考译文: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同光三年(925)的夏天,连下几天的大雨不能停止,大水淹没良田,民众多数流亡饿死。庄宗说:“我富有天下,难道还不能建一座楼?”庄宗就派人问崇韬说:“过去我与梁对峙于黄河之上,虽然严寒盛暑,披甲跨马,不觉得疲劳。现在居住在深宫之中,房屋广阔阴湿,却不能忍受这样的闷热,是什么原因呢?”崇韬回答说:“陛下过去一心只想着统一天下,现在只想到自己,选择忍受艰苦还是安逸舒服,因为考虑的角度不同。”庄宗默然不语。河南县令罗贯,为人倔强直爽,很为崇韬所熟悉。贯以身作则,奉公守法,不接受权豪们的请托,宦宫、伶人的请求信堆满几张桌子,一概不给上报,宦官、伶人因此对他切齿痛恨。皇太后死后,庄宗到陵墓修建的场所视察,然而道路泥泞,桥也坏了。庄宗停车问:“谁主管这个地方?”宦官说:“属河南管。”因而急召罗贯来,并立刻把罗贯关进监牢。第二天,下诏杀掉罗贯。崇韬谏阻说:“桥梁、道路不修,依法不应当处死。”庄宗大怒说:“太后灵驾将要出发,天子车舆往来其中,桥道不修,你说无罪,这是结党的罪过啊!”崇韬说:“罗贯虽然有罪,应当备定文案、依法行事,交给相关部来处置,陛下以帝王的尊贵,怒责一个县令,使天下人说陛下用法不公,是臣等的过错呀!”庄宗说:“罗贯是你喜欢的人,由你裁决!”趁机起身入宫,崇韬跟随在后面,不断地劝说。庄宗自己关上殿门,崇韬不得进入。罗贯最终被杀。崇韬平日里最恨宦官,常对魏王李继岌说:“王有破蜀之功,军队凯旋之时,您必定当太子,等到主上千秋万岁后,应当完全清除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人看见崇韬专管军事,心中已经很不平,听到这话,更是痛恨他。庄宗听到破蜀的消息,派宦官向延嗣犒劳军队,崇韬不到郊外迎接,延嗣大怒,因此与从袭共同诬陷他。延嗣回京,献上蜀国官府的账簿名册。庄宗说:“人们都说蜀是天下最富的国,所得的宝物就只有这些吗?”延嗣乘机说蜀地的宝物都被郭崇韬收入囊中了,并诬陷崇韬有二心,将要危及魏王。庄宗怒,派宦官马彦珪到蜀,观察崇韬的情况,彦珪告知刘皇后,刘皇后教唆彦珪假托诏书杀死崇韬。

15.D16.①游子思乡之情。首联“悲满”千里之外,想到故乡南山的温暖的阳光,表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诗人借平原君和冯媛作下客的故事,表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情感的能力。

D.“老迈、年岁已老……年事已高……”错误,“老”意思是“总是”,“老作平原客”意思是“只能长久地滞留在赵国的旧地”,“老”突出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标题“客游”点明诗人是羁旅在外,这类诗歌常会抒发思乡之情,结合首联“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来看,游子想象着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心中满是悲愁,这是表述诗人的思乡之情。

结合颔联、尾联以及解释来看,颔联中使用平原君的典故,说没有机会进京入朝为官,只能长久地滞留在赵国的旧地,尾联使用冯谖的典故,说自己经常像冯谖那样弹铗而歌却未能如愿,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由此可知,这两联使用平原君和冯谖的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

1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佛狸祠”“朽”“镂”。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8.D19.好歌之所以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久唱不衰,关键在于它能表述一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愿,和大多数人的心灵跃动合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感情共鸣。20.“揉”和“种”把祖国和情感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乔羽歌词的艺术特点及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大笔如椽:原指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现多指大作家,大手笔。笔耕不辍:指从未中断写作。语境指乔羽一生没有中断创作,应填“笔耕不辍”。

脍炙人口: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靠近。语境指乔羽创作的歌曲深受人们喜爱,广为传颂。应填“脍炙人口”。

举足轻重: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语境把歌词比喻为家常饭、粗布衣,强调对人生活的重要性,是不可缺少的。应选用“不可或缺”。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与时俱进:与时间一起前进。指不断进取,永不停滞。结合“不排斥新事物”可知,此处说乔羽不断进取,应选用“与时俱进”。

故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