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_第1页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_第2页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_第3页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_第4页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测试卷

一、基础与运用(共32分)

1.(2023八上·上栗期末)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绯红(fēi)寻觅(mì)镌刻(juān)眼花缭乱(liǎo)

B.佃农(diàn)推崇(chóng)禁锢(gù)坦荡如砥(dǐ)

C.溃退(kuì)濒临(bǐng)卑微(béi)藏污纳垢(hòu)

D.平庸(yǒng)茸毛(róng)踌躇(zhú)自出心裁(cái)

B

故解析为:B

2.(2023八上·上栗期末)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经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B.这次的演出,集合杰出的艺人同台亮相,其精彩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看到世界上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D.学习中,我们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

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符合语境。

B.叹为观止:形容事物极好,令人赞叹不已。符合语境。

C.有误,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对象错误。

D.事半功倍:花一半力气,收到成倍效果;指做事得法,因此费力小,收效大。符合语境。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3.(2018·盐城)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

②“智能高铁”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③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只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

④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

⑤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讯等先进技术,将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集成融合。

A.⑤①③②④B.⑤③②①④C.②③④①⑤D.②⑤①③④

D

句子排序

阅读语段可知,此题是阐述“智能高铁”的介绍。通读句段可以发现,②句首先指出说明对象“智能高铁”故此置于首位。⑤句紧跟上句,解释说明什么是“智能高铁”。①句从性能的角度,③句从综合运输的角度,分别介绍“智能高铁”的情况,注意“同时”这一提示性信息。④句总结“智能高铁”的意义。

据此,正确的语序为:②⑤①③④。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4.(2023八上·上栗期末)对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赏析: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与亲人围坐在炕上,说的话像江河的浪花一样多,“千万句话”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与亲人欢聚时有说不尽的话。

B.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赏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延安的蓝天比喻成大明镜,映照着美好的景象。

C.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赏析: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要把延安看个够,想要身上生出千万条腿和千万只眼,表述了对延安城的喜爱。

D.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枣园和延河相对应,寓意革命形势大发展。

D

比喻;夸张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D本句“喊”赋予了延河人的行为,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中考语文测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做题时对要求掌握的修辞,要熟记其定义,要理解其要点。知道了这些,回答这道题就不难了。

5.(2019八下·余杭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本届西博会围绕以“新时代新西博”为主题,将与中国电商博览会联合举行开幕活动,并举办系列会展、节庆活动。

B.朱光潜以书信体的形式与中学生探讨读书、修身、爱恋、哲理等话题,文中流淌着他对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和赤诚关怀。

C.文物类节目《国家宝藏》很好地满足了人们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学习文物知识、了解传统文化,因而受到人们追捧。

D.从围棋的人机大战到无人驾驶汽车,从无人超市到城市大脑,人工智能越来越影响着我们广泛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B

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A句式杂糅,应改为:围绕“新时代新西博”的主题;

C成分残缺,在“了解传统文化”后加“的需求”;

D语序不当,应改为:人工智能越来越广泛的影响着我们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B项正确,故选B。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不通顺的语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结构不当,二是表述不当。修改之后再读一读,体会一下意思是否符合本意,是否正确、明白、简要,语感是否合乎我们的语言习惯。

6.(2023八上·上栗期末)《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胜利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

作品的基本内容;《红星照耀中国》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

A《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真实地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在这期间包括“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故解析为:A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7.(2023八上·上栗期末)古诗词默写。

(1),徙倚欲何依。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都护在燕然。

(4)《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空中景象的诗句是,。

(5),浅草才能没马蹄。

(1)东皋薄暮望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萧关逢候骑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5)乱花渐欲迷人眼

一般性默写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皋、萋、鹦鹉、洲、候。

故解析为:(1)东皋薄暮望(2)芳草萋萋鹦鹉洲(3)萧关逢候骑(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5)乱花渐欲迷人眼

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2023八上·上栗期末)学校准备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8.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每人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两句你搜集到的名言。

9.下面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宣传海报,请简要介绍海报的内容,并写出该年主题的核心含意。

内容: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②诚信乃为人之本。——鲁迅

核心含意:网络消费要以信为本。

8.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诚信乃为人之本。——鲁迅

9.内容:海报画面展示着在世界信息互联的背景前,是一个大大的汉字“信”,“信”字上面是“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网络诚信消费无忧”,“信”字的下面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核心含意:网络消费要以信为本。

图表信息;漫画释义;广告标语

(1)本题考查学生搜集积累名言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平时要多读书,勤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记忆。本题只要写出一句有关“诚信”的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书写正确即可。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题常见的题型有描述(或说明)图画的内容,写出图画的寓意,发表读画的感想等。解答时,要认真观察图案以及文字,分别诠释图案、文字的内涵。介绍图案部分时,应抓住图案的构成要素及寓意进行介绍;介绍文字时,应抓住文字内容和形式上的独特之处进行介绍;写图案寓意则是透过图画的内容来解释图画表现的主旨。

8.本题考查学生搜集积累名言的能力。

要根据要求,找出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回答本题即可。示例:民无信不立。——孔子;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故解析为: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诚信乃为人之本。——鲁迅

9.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观察图画内容可写为:内容:海报画面展示在世界信息互联的背景前,是一个大大的汉字“信”字,并有一些典型的网络消费符号点缀其间,“信”字上面是“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网络诚信消费无忧”,“信”字的下面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核心含义:网络消费要以信为本。

故解析为:内容:海报画面展示着在世界信息互联的背景前,是一个大大的汉字“信”,“信”字上面是“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网络诚信消费无忧”,“信”字的下面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核心含意:网络消费要以信为本。

10.(2023八上·上栗期末)阅读下面的故事,说说你的感想。

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优待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思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进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诚实守信,踏踏实实做事,总会成功。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题考查语言表述能力。

材料中一个不善于长跑的士兵在长跑比赛中,按照比赛规则老老实实的跑士兵该跑的线路,没有投机取巧;裁判笑着恭喜他取得比赛的胜利;最后明确“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我们可以先从一个士兵的角度来分析,士兵能够跑到终点并赢得胜利,是他老老实实遵照标明士兵跑的小径跑向终点的。我们再从其他士兵角度入手来分析。他们之所以没有赢得胜利,是因为他们不是老老实实按照指定路线跑的,而是以占便宜、耍小聪明的心态选择另一条路跑的,正是应了那句古话“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启示我们:诚实守信可以获得成功,或者诚实守信助人成功。据此围绕“诚实守信,踏踏实实做事,总会成功”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诚信好似人最美丽的外表,仿佛心灵是最美丽的鲜花。正因为有了这些做基础,才会在诚信这座大桥上安全前行,到达胜利的彼岸。只有诚信,才不会被荆棘缠绕;只有诚信,才不会被风浪击倒;只有诚信,才不会被霜雪冰冻。

故解析为:诚实守信,踏踏实实做事,总会成功。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测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二、阅读理解题(共43分)

(2023八上·上栗期末)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西湖早春图,如春水初涨、莺争暖树、、、草没马蹄、绿杨沙堤等,抒发了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

12.请从后三联中任选一副图景,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11.燕啄新泥;乱花迷眼

12.以颔联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

(1)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对诗歌中画面的概括和情感。可根据诗中景物的特点,用凝练的语言仿照所给画面概括即可。这首诗的情感表述比较明确,既有直抒胸臆又有融情于景。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从手法、炼字、内容、风格等方面来判断。在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画面的能力。画面由意向组成,意象是承载诗词反映的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它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想象的。它熔铸了主观感情,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

11.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对诗歌中画面的概括和情感。

从“早莺”“新燕”“春泥”“浅草”等词语可知这首诗具体写的是早春(初春)的景物。理解诗人的情感,一是根据诗中的景、物、意象来揣摩诗人的心境和情绪。通读诗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西湖早春图,如春水初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花迷人眼、草没马蹄,抒发了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故解析为:燕啄新泥乱花迷眼

12.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故解析为:以颔联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2023八上·上栗期末)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军士吏被甲,锐兵刃锐:使……锋利

B.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无何:不久

C.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约:约会,商议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虏:虏获,被俘虏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5.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6.选文第一段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17.第二段是全文的中心段,表现出了主人公周亚夫的什么性格特征?采用了什么手法?

18.简述汉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19.列举历史上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战功显赫的将军。

13.C

14.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

15.目的是对比,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16.点明文章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戍边。

17.采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借助对比衬托手法,表现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18.周亚夫治军有方,军令威严,军纪严明,刚正不阿,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

19.中国古来治军严整,有:①东汉徐晃在樊城打败了关羽,曹操亲自来检阅,看了徐晃队伍严整感叹有周亚夫之风。②唐代李光弼,出了名的性子严肃,深沉刚毅,治军极为严厉。③岳飞最为有名。所谓“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又所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2023八上·上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土豆﹣﹣托起“生命的方舟”

①伴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地球资源和环境资源约束更加明显,饥饿与贫困的挑战异常严峻。人类该用什么来托起“生命的方舟”?联合国大会决定,把2008年定为“国际土豆年”,人们期待着

②其貌不扬的土豆,一向以“朴实的块茎”著称,它能够负担这样沉重的责任吗?它又是怎么走进联合国的视野呢?原来,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并逐渐成了世界人口膳食中的一种主粮。这种主粮已经成为全球粮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土豆是一种营养丰富且适合人类的食物。新鲜土豆含有大约80%的水分和20%的干物质。在干物质中有60%~80%为淀粉,土豆的蛋白质含量与谷物大体相同,要比其余块根和块茎的蛋白质含量高许多

④土豆的脂肪含量比较低,并富含多种微量营养物质。土豆是维生素B1、B3、B6、C及铁、钾、磷和镁等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而且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比如,它的维生素C比西红柿要高一些。作为主食和蔬菜,土豆的制作和食用方法多种多样

⑤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进入到21世纪以后,世界土豆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土豆产量首次超过了发达国家的产量。粮食专家们呼吁,要重新认识这个“被埋没的宝物”的价值

⑥在世界性的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减少农业用水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淡水使用量的增长速度,其中农业用水占到了70%以上。有资料显示,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中,使用同样数量的水所生产的膳食能量也更多。这说明种植土豆可以大幅度提高每单位用水量的粮食产量,从而保证在生产足够粮食的同时

⑦土豆,正在人类生存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根据第③④段内容,“土豆是一种营养丰富且适合人类的食物”的理由具体有(每空不超过10个字)。

21.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原文中哪一段后面?请从“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角度简述理由。

资料显示,在耕作使用1立方米的水,土豆可生产5000卡路里的膳食能量,土豆可生产出的蛋白质是150克,为小麦的2倍。产出的钙为540毫克

22.首段画线句的作用有哪些?请分条简述。

20.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与谷物相似);脂肪含量低;膳食纤维丰富

21.⑥;这段文字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了使用同样数量的淡水资源,土豆比其它粮食的能量以及营养更多,与第⑥段“种植土豆在可以保证粮食产量足够的同时,减少地球淡水资源的消耗”段中心相符。

22.其一,承接文章标题,以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本文的阅读兴趣;其二,引发人们对人口增长导致后果严重性的思考。

(2023八上·上栗期末)阅读《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回答下面五道题。

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

张莹

①六月,花红柳绿。小城的清晨,异常清爽。

②今天,太阳还没起床,街上却比往日热闹了许多,陆陆续续的人啊、车啊,都奔向一个个写着“高考考点”的地方。

③“哈,都穿上我们的新衣服啰!”一群穿着一模一样红T恤的少年,在轻声地交谈着。彼此看看T恤后面五个可爱的字——明天会更好,他们相互举拳示意“加油”。

④“老师来了……”不知是谁轻声地说了一句,底下红色的一片刹那间安静了下来。

⑤一位拄着拐杖的年轻男子,同样身着一件红色T恤。

⑥孩子们好奇地围过来,只见老师的T恤后面竟然也有五个字——我们在一起。“老师……”微弱的,却又是清清楚楚的哽咽,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⑦那拄拐杖的男子微笑着,轻轻拍拍紧挨着他的孩子:“没事儿,老师这不是来了吗?放心去吧,老师等着你们!记着哦,我们是风火少年!”

⑧“是,我们一起去追风……”孩子们相继笑了,响亮地和老师应和着。

⑨原来,测试前夕,老师在送生病的学生去医院的路上不小心扭伤了腿。同学们原本想去探望他,可他不但阻止了,还托同事带给孩子们每人一件火红的T恤。

⑩此刻,这片红,艳艳的,真像一团火,无畏无惧地热烈着,给孩子们蓬勃的希望,无穷的力量!

出考场,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孩子们正一筹莫展。“看,那里!”一位同学兴奋地叫道。

考点外,几顶黄色遮阳棚内,摆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伞。——灿然然,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张明媚的笑脸。

孩子们跑过去,一个接一个地拿着伞,欢呼雀跃。片刻之间,马路两边翠绿的梧下,一朵朵花儿,飘动着,四散开去。

翌日,那些青春少年又来了,他们走到黄色的遮阳棚下,放下一把把花伞,冲着遮阳棚里的人清脆地说了声:“谢谢。”之后,你我说笑着,再次走向考场,那么洒脱,那么自然。

121把伞,是小城二十名爱心志愿者为孩子们买的,他们不过是想给孩子们一点点的鼓励、一点点的方便。现在,盛开过的伞全部重新返航了,带着一股青春特有的芬芳,带着无人而设突然出现的特殊“考题”的满分解析,带着青春里实实在在的正能量。

终于,完成了自己12年奋斗的答卷。走出考场时,天是蓝的,地是绿的,就连心情,也是明晃晃地透亮着。

人群中,分外惹眼的是一位瘦高的“绿色男孩”,他戴着太阳帽,穿着绿色T恤,抱着一台单反相机,穿梭在来往的人群中。他身后有着这样的标示牌:给青春留下高考的印记(免费拍照)。

原来,他是去年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如今就读于某大学的编导专业。大学里的他,回首自己的高考。愈加觉得,应该为那青春里最庄严的时刻留下一些什么。于是,他就想利用自己的所学,在高考时为更多的考生和家长留下美好的回忆,而最后一场测试之后的离开,也许是最能触动心灵的时刻吧。于是,小伙子抱着相机来了。他不停地忙碌着,在他的单反相机里,一幅幅画面在定格……

都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可是,翩翩少年们才不是呢,他们不惆怅,不多忧,一任前行,只把韶光变锦绣,再回眸,却是品了樱桃,甜哩;雨打芭蕉,美呀。这声色,饱满而生动,斑斓而多彩,孜孜不倦地温暖了整个青春。

23.请简析标题的含义。

24.试概括文中令孩子们倍感温暖的三件事。

25.文章第⑨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26.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

灿灿然,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张明媚的笑脸。(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述效果)

再回眸,却是品了樱桃,甜哩:雨打芭蕉,美呀。(品味加点语气词的情味)

27.文章第③段中写到“一幅幅画面在定格……”,会有些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合理想象,描绘一幅画面。(恰当运用描写手法,字数在80字左右)

23.意指班主任、爱心志愿者、绿T恤男孩,给了正值青春期(高考期间)的孩子们正好需要的帮助、鼓励、理解等,让他们倍受鼓舞,倍感温暖,倍感青春(人生)的美好。

24.临考前班主任老师到考场外给孩子们加油;爱心志愿者给孩子们送伞;绿T恤男孩为孩子们免费拍照。

25.插叙,补充交代老师受伤的原因和红色T恤的来由,表现老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使情节更完整,内容更充实。

26.示例一: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伞”比作“花儿”,比作“笑脸”,生动表现出伞缤纷的色彩和孩子们看到伞后兴奋、快乐的心情。

示例二: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表现出伞缤纷的色彩和孩子们看到伞后兴奋、快乐的心情。

两个语气词“哩”“呀”,表现出孩子们回眸青春岁月时掩饰不住的甜美与快乐,无悔与自豪,乐观与自信。

27.一帮少男少女聚集在操场上,或坐或立或卧,有的四目相对击掌相庆,有的两头相靠无限亲密;最抢眼的是一个穿着红T恤的少年,只见他侧身双脚跳起,双拳紧握,飘动的头发画出不同的几何图形,仿佛快乐已没法掩藏。

三、写作题(共45分)

28.(2023八上·上栗期末)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好的春天呢?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季不是最美的花季呢?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人生的哪一个瞬间不是繁花朵朵呢?如果我们有着敬业、乐业、执著的心,人生的哪一种天气不是红日艳艳呢?所以,花季里,请你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种花。

请以“把花种在自己的心里”为题,习作一篇。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把花种在心里

当苏东坡的生命携着明丽的色彩浩浩荡荡地穿空而过,当几纸金墨伴随着喧嚣散落,我思索:是什么力量用旷达塑造英雄,用豪情冲破逆流?

枝柯涌动日月精华,花萼孕育绝世奇葩。他太出色了,一杆竹管潇洒地涂画便能镌刻山河,超然的风范一经挥洒更能倾倒众生。到处都在传诵他华丽的诗章,在文人雅士的青衫中,在晚秋惊鸿的一抹间。才华横溢,仕途顺达,皇上重用,然而,他却没有过多的喜忧,仍然做着分内的事。

我看到:原来苏轼将一朵安宁之花种在自己的心里,这样他可以做到不为名利所动,不追随恶劣的世俗。

太耀眼的光芒总会引来小人嫉妒的目光,卑劣的小人媚笑着走来,历史的阴霾将羁绊苏轼一生。

乌台的暗流褪尽了苏轼昔日的风光,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颠沛流离取代了曾经的风光霁月。

而当他来到秀美的西湖,他看到的不是自己命运的多难,而是那迷人的风光。他想:一旦淤塞消失,世间不又多了一份美景吗?于是他又卖字画,发动募捐,调动民众,疏浚消淤。挖出的泥沙如何处理呢?他的目光落到白堤,再筑一道大堤岂不一举两得。于是五里长堤、大道石桥再为西湖添两道美景。“六桥烟柳”“水披云吞”并称西湖十景之首。苏轼被贬官后,却仍以轻快澄明的心态造福百姓,百姓也在这情景之中感悟到苏东坡的风采。

我看到:原来苏轼将一朵叫做宠辱不惊的花朵种在自己的心中。所以那些困难都化作一缕游丝,一丝轻砂被风吹散了。

痛苦的历练往往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放大困难羁绊人生,而是在内心种一朵花,用它驱散人生黑夜中的阴风,感悟人生“千里快哉风”的真谛。

斟一杯清茶,细细地品一品,把花种在自己的心里,感受它的绚丽。

全命题作文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花,代表着美丽、美好,它不光有美丽的外在,还有迷人的芳香自内而外。把花中在自己的心里,说明作为一个人,不光要注重外在美,还应该时刻注意要求内在的素质,只有让这种美丽的气质和内在从心内发出,才能让你的人生“芳香迷人”,正所谓“美在灵魂”!“在心里”,如何从生活中提炼出体现“美”“芬芳”的瞬间,是本作文的关键,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事件,这对于初中生来说,不算是一个难写的题目,但是要写好却有一定难度。

“花”可以是“坚强”、“理解”、“感恩”“责任”等。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诗歌和议论文。可以写自己如何把坚强种在自己心里,克服困难的,抓住自己学骑自行车的经历来写克服困难的过程;可以写成议论文,按照“为什么把花种在自己的心里”,怎样把“花种在自己的心里”的过程写。

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测试卷

一、基础与运用(共32分)

1.(2023八上·上栗期末)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绯红(fēi)寻觅(mì)镌刻(juān)眼花缭乱(liǎo)

B.佃农(diàn)推崇(chóng)禁锢(gù)坦荡如砥(dǐ)

C.溃退(kuì)濒临(bǐng)卑微(béi)藏污纳垢(hòu)

D.平庸(yǒng)茸毛(róng)踌躇(zhú)自出心裁(cái)

2.(2023八上·上栗期末)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经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B.这次的演出,集合杰出的艺人同台亮相,其精彩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看到世界上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D.学习中,我们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018·盐城)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

②“智能高铁”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③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只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

④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

⑤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讯等先进技术,将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集成融合。

A.⑤①③②④B.⑤③②①④C.②③④①⑤D.②⑤①③④

4.(2023八上·上栗期末)对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赏析: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与亲人围坐在炕上,说的话像江河的浪花一样多,“千万句话”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与亲人欢聚时有说不尽的话。

B.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赏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延安的蓝天比喻成大明镜,映照着美好的景象。

C.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赏析: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要把延安看个够,想要身上生出千万条腿和千万只眼,表述了对延安城的喜爱。

D.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枣园和延河相对应,寓意革命形势大发展。

5.(2019八下·余杭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本届西博会围绕以“新时代新西博”为主题,将与中国电商博览会联合举行开幕活动,并举办系列会展、节庆活动。

B.朱光潜以书信体的形式与中学生探讨读书、修身、爱恋、哲理等话题,文中流淌着他对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和赤诚关怀。

C.文物类节目《国家宝藏》很好地满足了人们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学习文物知识、了解传统文化,因而受到人们追捧。

D.从围棋的人机大战到无人驾驶汽车,从无人超市到城市大脑,人工智能越来越影响着我们广泛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6.(2023八上·上栗期末)《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胜利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7.(2023八上·上栗期末)古诗词默写。

(1),徙倚欲何依。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都护在燕然。

(4)《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空中景象的诗句是,。

(5),浅草才能没马蹄。

(2023八上·上栗期末)学校准备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8.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每人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两句你搜集到的名言。

9.下面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宣传海报,请简要介绍海报的内容,并写出该年主题的核心含意。

内容: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②诚信乃为人之本。——鲁迅

核心含意:网络消费要以信为本。

10.(2023八上·上栗期末)阅读下面的故事,说说你的感想。

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优待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思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进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二、阅读理解题(共43分)

(2023八上·上栗期末)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西湖早春图,如春水初涨、莺争暖树、、、草没马蹄、绿杨沙堤等,抒发了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

12.请从后三联中任选一副图景,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023八上·上栗期末)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军士吏被甲,锐兵刃锐:使……锋利

B.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无何:不久

C.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约:约会,商议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虏:虏获,被俘虏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5.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6.选文第一段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17.第二段是全文的中心段,表现出了主人公周亚夫的什么性格特征?采用了什么手法?

18.简述汉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19.列举历史上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战功显赫的将军。

(2023八上·上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土豆﹣﹣托起“生命的方舟”

①伴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地球资源和环境资源约束更加明显,饥饿与贫困的挑战异常严峻。人类该用什么来托起“生命的方舟”?联合国大会决定,把2008年定为“国际土豆年”,人们期待着

②其貌不扬的土豆,一向以“朴实的块茎”著称,它能够负担这样沉重的责任吗?它又是怎么走进联合国的视野呢?原来,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并逐渐成了世界人口膳食中的一种主粮。这种主粮已经成为全球粮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土豆是一种营养丰富且适合人类的食物。新鲜土豆含有大约80%的水分和20%的干物质。在干物质中有60%~80%为淀粉,土豆的蛋白质含量与谷物大体相同,要比其余块根和块茎的蛋白质含量高许多

④土豆的脂肪含量比较低,并富含多种微量营养物质。土豆是维生素B1、B3、B6、C及铁、钾、磷和镁等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而且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比如,它的维生素C比西红柿要高一些。作为主食和蔬菜,土豆的制作和食用方法多种多样

⑤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进入到21世纪以后,世界土豆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土豆产量首次超过了发达国家的产量。粮食专家们呼吁,要重新认识这个“被埋没的宝物”的价值

⑥在世界性的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减少农业用水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淡水使用量的增长速度,其中农业用水占到了70%以上。有资料显示,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中,使用同样数量的水所生产的膳食能量也更多。这说明种植土豆可以大幅度提高每单位用水量的粮食产量,从而保证在生产足够粮食的同时

⑦土豆,正在人类生存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根据第③④段内容,“土豆是一种营养丰富且适合人类的食物”的理由具体有(每空不超过10个字)。

21.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原文中哪一段后面?请从“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角度简述理由。

资料显示,在耕作使用1立方米的水,土豆可生产5000卡路里的膳食能量,土豆可生产出的蛋白质是150克,为小麦的2倍。产出的钙为540毫克

22.首段画线句的作用有哪些?请分条简述。

(2023八上·上栗期末)阅读《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回答下面五道题。

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

张莹

①六月,花红柳绿。小城的清晨,异常清爽。

②今天,太阳还没起床,街上却比往日热闹了许多,陆陆续续的人啊、车啊,都奔向一个个写着“高考考点”的地方。

③“哈,都穿上我们的新衣服啰!”一群穿着一模一样红T恤的少年,在轻声地交谈着。彼此看看T恤后面五个可爱的字——明天会更好,他们相互举拳示意“加油”。

④“老师来了……”不知是谁轻声地说了一句,底下红色的一片刹那间安静了下来。

⑤一位拄着拐杖的年轻男子,同样身着一件红色T恤。

⑥孩子们好奇地围过来,只见老师的T恤后面竟然也有五个字——我们在一起。“老师……”微弱的,却又是清清楚楚的哽咽,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⑦那拄拐杖的男子微笑着,轻轻拍拍紧挨着他的孩子:“没事儿,老师这不是来了吗?放心去吧,老师等着你们!记着哦,我们是风火少年!”

⑧“是,我们一起去追风……”孩子们相继笑了,响亮地和老师应和着。

⑨原来,测试前夕,老师在送生病的学生去医院的路上不小心扭伤了腿。同学们原本想去探望他,可他不但阻止了,还托同事带给孩子们每人一件火红的T恤。

⑩此刻,这片红,艳艳的,真像一团火,无畏无惧地热烈着,给孩子们蓬勃的希望,无穷的力量!

出考场,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孩子们正一筹莫展。“看,那里!”一位同学兴奋地叫道。

考点外,几顶黄色遮阳棚内,摆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伞。——灿然然,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张明媚的笑脸。

孩子们跑过去,一个接一个地拿着伞,欢呼雀跃。片刻之间,马路两边翠绿的梧下,一朵朵花儿,飘动着,四散开去。

翌日,那些青春少年又来了,他们走到黄色的遮阳棚下,放下一把把花伞,冲着遮阳棚里的人清脆地说了声:“谢谢。”之后,你我说笑着,再次走向考场,那么洒脱,那么自然。

121把伞,是小城二十名爱心志愿者为孩子们买的,他们不过是想给孩子们一点点的鼓励、一点点的方便。现在,盛开过的伞全部重新返航了,带着一股青春特有的芬芳,带着无人而设突然出现的特殊“考题”的满分解析,带着青春里实实在在的正能量。

终于,完成了自己12年奋斗的答卷。走出考场时,天是蓝的,地是绿的,就连心情,也是明晃晃地透亮着。

人群中,分外惹眼的是一位瘦高的“绿色男孩”,他戴着太阳帽,穿着绿色T恤,抱着一台单反相机,穿梭在来往的人群中。他身后有着这样的标示牌:给青春留下高考的印记(免费拍照)。

原来,他是去年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如今就读于某大学的编导专业。大学里的他,回首自己的高考。愈加觉得,应该为那青春里最庄严的时刻留下一些什么。于是,他就想利用自己的所学,在高考时为更多的考生和家长留下美好的回忆,而最后一场测试之后的离开,也许是最能触动心灵的时刻吧。于是,小伙子抱着相机来了。他不停地忙碌着,在他的单反相机里,一幅幅画面在定格……

都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可是,翩翩少年们才不是呢,他们不惆怅,不多忧,一任前行,只把韶光变锦绣,再回眸,却是品了樱桃,甜哩;雨打芭蕉,美呀。这声色,饱满而生动,斑斓而多彩,孜孜不倦地温暖了整个青春。

23.请简析标题的含义。

24.试概括文中令孩子们倍感温暖的三件事。

25.文章第⑨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26.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

灿灿然,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张明媚的笑脸。(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述效果)

再回眸,却是品了樱桃,甜哩:雨打芭蕉,美呀。(品味加点语气词的情味)

27.文章第③段中写到“一幅幅画面在定格……”,会有些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合理想象,描绘一幅画面。(恰当运用描写手法,字数在80字左右)

三、写作题(共45分)

28.(2023八上·上栗期末)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好的春天呢?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季不是最美的花季呢?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人生的哪一个瞬间不是繁花朵朵呢?如果我们有着敬业、乐业、执著的心,人生的哪一种天气不是红日艳艳呢?所以,花季里,请你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种花。

请以“把花种在自己的心里”为题,习作一篇。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解析解答部分

1.B

故解析为:B

2.C

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符合语境。

B.叹为观止:形容事物极好,令人赞叹不已。符合语境。

C.有误,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对象错误。

D.事半功倍:花一半力气,收到成倍效果;指做事得法,因此费力小,收效大。符合语境。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3.D

句子排序

阅读语段可知,此题是阐述“智能高铁”的介绍。通读句段可以发现,②句首先指出说明对象“智能高铁”故此置于首位。⑤句紧跟上句,解释说明什么是“智能高铁”。①句从性能的角度,③句从综合运输的角度,分别介绍“智能高铁”的情况,注意“同时”这一提示性信息。④句总结“智能高铁”的意义。

据此,正确的语序为:②⑤①③④。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4.D

比喻;夸张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D本句“喊”赋予了延河人的行为,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中考语文测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做题时对要求掌握的修辞,要熟记其定义,要理解其要点。知道了这些,回答这道题就不难了。

5.B

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A句式杂糅,应改为:围绕“新时代新西博”的主题;

C成分残缺,在“了解传统文化”后加“的需求”;

D语序不当,应改为:人工智能越来越广泛的影响着我们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B项正确,故选B。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不通顺的语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结构不当,二是表述不当。修改之后再读一读,体会一下意思是否符合本意,是否正确、明白、简要,语感是否合乎我们的语言习惯。

6.A

作品的基本内容;《红星照耀中国》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

A《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真实地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在这期间包括“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故解析为:A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7.(1)东皋薄暮望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萧关逢候骑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5)乱花渐欲迷人眼

一般性默写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皋、萋、鹦鹉、洲、候。

故解析为:(1)东皋薄暮望(2)芳草萋萋鹦鹉洲(3)萧关逢候骑(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5)乱花渐欲迷人眼

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8.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诚信乃为人之本。——鲁迅

9.内容:海报画面展示着在世界信息互联的背景前,是一个大大的汉字“信”,“信”字上面是“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网络诚信消费无忧”,“信”字的下面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核心含意:网络消费要以信为本。

图表信息;漫画释义;广告标语

(1)本题考查学生搜集积累名言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平时要多读书,勤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记忆。本题只要写出一句有关“诚信”的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书写正确即可。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题常见的题型有描述(或说明)图画的内容,写出图画的寓意,发表读画的感想等。解答时,要认真观察图案以及文字,分别诠释图案、文字的内涵。介绍图案部分时,应抓住图案的构成要素及寓意进行介绍;介绍文字时,应抓住文字内容和形式上的独特之处进行介绍;写图案寓意则是透过图画的内容来解释图画表现的主旨。

8.本题考查学生搜集积累名言的能力。

要根据要求,找出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回答本题即可。示例:民无信不立。——孔子;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故解析为: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诚信乃为人之本。——鲁迅

9.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观察图画内容可写为:内容:海报画面展示在世界信息互联的背景前,是一个大大的汉字“信”字,并有一些典型的网络消费符号点缀其间,“信”字上面是“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网络诚信消费无忧”,“信”字的下面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核心含义:网络消费要以信为本。

故解析为:内容:海报画面展示着在世界信息互联的背景前,是一个大大的汉字“信”,“信”字上面是“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网络诚信消费无忧”,“信”字的下面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核心含意:网络消费要以信为本。

10.诚实守信,踏踏实实做事,总会成功。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题考查语言表述能力。

材料中一个不善于长跑的士兵在长跑比赛中,按照比赛规则老老实实的跑士兵该跑的线路,没有投机取巧;裁判笑着恭喜他取得比赛的胜利;最后明确“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我们可以先从一个士兵的角度来分析,士兵能够跑到终点并赢得胜利,是他老老实实遵照标明士兵跑的小径跑向终点的。我们再从其他士兵角度入手来分析。他们之所以没有赢得胜利,是因为他们不是老老实实按照指定路线跑的,而是以占便宜、耍小聪明的心态选择另一条路跑的,正是应了那句古话“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启示我们:诚实守信可以获得成功,或者诚实守信助人成功。据此围绕“诚实守信,踏踏实实做事,总会成功”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诚信好似人最美丽的外表,仿佛心灵是最美丽的鲜花。正因为有了这些做基础,才会在诚信这座大桥上安全前行,到达胜利的彼岸。只有诚信,才不会被荆棘缠绕;只有诚信,才不会被风浪击倒;只有诚信,才不会被霜雪冰冻。

故解析为:诚实守信,踏踏实实做事,总会成功。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测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11.燕啄新泥;乱花迷眼

12.以颔联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

(1)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对诗歌中画面的概括和情感。可根据诗中景物的特点,用凝练的语言仿照所给画面概括即可。这首诗的情感表述比较明确,既有直抒胸臆又有融情于景。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从手法、炼字、内容、风格等方面来判断。在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画面的能力。画面由意向组成,意象是承载诗词反映的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它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想象的。它熔铸了主观感情,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

11.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对诗歌中画面的概括和情感。

从“早莺”“新燕”“春泥”“浅草”等词语可知这首诗具体写的是早春(初春)的景物。理解诗人的情感,一是根据诗中的景、物、意象来揣摩诗人的心境和情绪。通读诗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西湖早春图,如春水初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花迷人眼、草没马蹄,抒发了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故解析为:燕啄新泥乱花迷眼

12.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故解析为:以颔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