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虚词):而(解析)_第1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虚词):而(解析)_第2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虚词):而(解析)_第3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虚词):而(解析)_第4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虚词):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虚词):而(解析)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而

(共16题)

一、复合题(共16题)

一词多义。

(1)利

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

(2)之

三里之城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环而攻之而不胜

(3)时

天时不如地利

长风破浪会有时

四时之景不同

(4)和

地利不如人和

风和日暖

(5)去

委而去之

相去木远

(6)胜

环而攻之而不胜

日出江花红胜火

(7)城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城非不高也

(8)而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环而攻之而不胜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回:“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回:“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水(热水)B.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说乎(通“悦”,愉快)D.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相委而去。

A.学而不思则罔。B.择其善者而从之。

C.曲肱而枕之。D.博学而笃志。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吾日三省吾身”从谋、信、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不舍昼夜、匹夫不可夺志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B.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C.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D.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i军霸上

ii上自劳军

iii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iv改容式车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闻天子之诏已而之细柳军

B.成礼而去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C.以备胡请以军礼见

D.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乃悟前狼假寐(《狼》)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ii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5)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找出一处概括一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阅读全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①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②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③。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④,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⑤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⑥曰:“汝得之矣!”

(列御寇/文,节选自《列子·汤问》)

①彀(gòu)弓:张弓、拉开弓。②偃卧:仰面躺下。③牵挺;织布机上的踏脚板。④牖:窗户。⑤燕角之弧:燕国燕地牛角做的弓。弧,弓。朔蓬之竿:北地蓬梗做的箭。朔:北方。竿:箭杆。⑥高蹈:跳高。拊膺:捶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i甘蝇,古之善射者善:

ii纪昌归归:

iii彀弓而兽伏鸟下伏:

iv旬日之间浸大浸: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

i甘蝇,古之善射者之:

ii学射于甘蝇于:

iii贯虱之心而悬不绝而:

iv以目承牵挺以: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4)本文记叙了纪昌学习射箭的故事。文中写他先练习“不瞬(看东西不眨眼)”的功夫,然后再苦练“”,前后两个阶段共学了年时间,终于学成非凡的射箭本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学生,一定要,才能获得真正的本领!

一词多义

(1)为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而

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3)以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4)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5)清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6)环

如鸣珮环

四面竹树环合

(7)道

伐竹取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8)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擢①进士第。巡繇②太子通事舍人③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④归者,倾费赀⑤护无吝。吏调真源令。士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巡下车,依法诛之,赫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安禄山反,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

至德元年七月,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夏夜缒人,贼笑不设备⑥。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

至德二年,巡引兵入睢阳。威兵久围睢阳,城中食尽,贼知外援絶,围益急:众议东奔,巡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江、淮,必亡,遂固守睢阳。十月癸丑,城陷,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

《旧唐书·张巡传》,有刪改)

[注]①擢(zhuó):拔,提升。②繇(yóu):通“由”从。③通事舍入:官职名,掌传达令旨,内外启奏。④困厄:困苦危难。⑤赀(zī):通“资”,资财。⑥备:防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潮军大乱②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B.①被以黑衣②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C.①知外援绝,困益急②曾益其所不能。

D.①遂固守雎阳②其将固可袭而掳也

(2)下列几组加点同吾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困厄归者/请以军礼见

B.巡下车,依法诛之/己而之细柳军

C.久乃知其稿人/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D.潮军大乱,焚垒而遁/成礼而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刻线句子。

i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

ii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

(4)读了选文,你认为张巡是一个怎祥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其人物形象。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亭亭净植植:立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

C.囚法不当死法:法律D.将弃官去去:离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睨之久而不去

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

D.乃委手版归蒙乃始就学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ii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4)文,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分别表现了周敦颐、的特点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

i不亦说乎?

ii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iii淫慢则不能励精

iv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2)下列加着重号词语与“学而时习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D.有闻而传之者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ii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两段文字,完成下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并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i便要还家

ii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iii不足为外人道也

iv以为此一家之中

v余顾而幕之

vi怒而飞(《庄子》一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ii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iii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4)文中桃花源人“皆叹惋”,他们“叹惋”什么?

(5)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以及所表述的情感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将近)

B.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C.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来装土石的工具)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告之于帝其一犬坐于前

B.而山不加增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以残年余力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虽我之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ii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4)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众人支持的表现。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楚有养由基者①,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②曰:“善射,可教射也矣③。”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④。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⑤,少⑥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⑦,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西周策》)

①养由基:人名。②过:经过。③可教射也矣:可以教他射箭了。④支左屈右:支起左臂,弯曲右臂。⑤不已善息:不因射得好趁此时休息。已,通“以”,因。⑥少:过了不久。⑦弓拨矢钩:弓身不正,箭杆弯曲。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i但微颔之

ii尔安敢轻吾射

iii康肃忿然曰

iv以我酌油知之

v左右皆曰“善”

vi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

(2)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睨之久而不去B.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而不已善息D.康肃笑而遣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徐以杓酌油沥之。

ii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4)两文都和射箭技术有关,但所揭示的道理有所不同,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煕也,寡人反取病焉。”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i寡人反取病焉病:

ii王曰,何坐?坐:

iii圣人非所与熙也熙:

iv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尝:

(2)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吾欲辱之,何以也

B.挺剑而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徒以有先生也吾欲辱之,何以也

D.于土墙凹凸处生于淮北则为枳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甲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乙文中唐雎“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请从乙文中找出所对应的语句进行回答。

(5)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①明年:即庆历六年。②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之景不同/春和景明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

C.杂然而前陈者/滃然而仰出D.其西南诸峰/问诸滁人

(2)把“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第一段以“环滁皆山”领起,先写西南诸峰之类,后写琅琊之秀,再写酿泉潺潺,最后以“峰回路转”推出主景——醉翁亭。

B.文段(一)第三段写宴饮之乐,先说食物皆就地取材,再说宴席以投壶、弈棋、行酒令为乐,野趣盎然别有滋味,众宾欢饮,太守独享其乐。

C.文段(一)第一段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第二、三段分别写出山水之乐与宴游之乐,以“乐”贯穿全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D.文段(一)和文段(二)分别交代了醉翁亭和丰乐亭的由来,并写道欧阳修与滁州百姓同游之事,于乐山乐水中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思想。

(一)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③,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解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à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

(1)下列句中的“而”与“亲而不党”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时而献焉B.溪深而鱼肥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收而攻蕲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孝绪不是阮胤之的亲生儿子,胤之的母亲周氏死时,有遗产一百多万,但孝绪一点没留,全部给了琅邪王晏的母亲。

B.阮孝绪的表哥琅邪王晏多次去见孝绪,但他都或逃或藏,不与相见,因为他不喜欢与显贵的人来住。

C.阮孝绪为人至孝,母亲有病,他心有所感,不需兄弟召唤,就主动返回,并亲自到山中寻找生人参为母亲治病。

D.阮孝绪不贪财这一性情,主要通过他对待遗产和亲友馈赠两件事的态度上来表现的。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i闻者叹异之异:

ii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度:

iii及晏诛及:

iv孝绪躬历幽险躬:

(4)翻译下列句子。

i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

ii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文言文阅读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赵襄子学御①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③马而三后。襄子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于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韩非子喻老》)

①御:驾车。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④调:协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担而立(放下)B.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

C.而后可以进速致远(达到)D.先则恐逮于臣(抓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康肃笑而遣之何陋之有

B.三易马而三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以钱覆其口以为顺流下矣

D.赵襄子学御于王子期山门圮于河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和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乙文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

B.甲文中“射”和乙文中“御”都属于古代“六艺”的范畴,“六艺”还包括礼、乐、书、数。

C.甲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告诉我们发奋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

D.甲文康肃的“笑”既是有所领悟也是自我解嘲;乙文赵襄子认为“三后”的原因是王子期所授未尽。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ii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①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①。足下方温经②,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②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③,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④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⑤,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⑥,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⑦,不一⑧,山中人王维白。

(王维/文,节选自《王右丞集》)

①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过,过访、游览。②温经:温习经书。③夜舂(chōng):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④曩(nǎng):从前。⑤矫翼:张开翅膀。矫,举。⑥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雊,野鸡鸣叫。⑦因驮黄檗(bò)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黄檗,一种落叶乔木。⑧不一:结尾套语,不一一详述之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i足下方温经方:

ii憩感配寺憩:

iii倘能从我游乎从:

iv然是中有深趣矣是: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

i与山僧饭讫而去而:

ii斯之不远之:

iii倘能从我游乎乎:

iv然是中有深趣矣矣:

(3)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4)阅读第②段,这一段文字,从视觉角度描写了、城郭、、;又从听觉角度描写了、夜舂、。整幅图,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像一幅写意传神的水墨国画,可谓“文如诗,诗若画”。

解析

一、复合题(共16题)

1.

(1)有利条件;锋利

(2)助词,的;到达;代词,指得道者;代词,代指这座城

(3)气候,时令;时机,机会;季节

(4)团结;和煦

(5)离开;距离

(6)取胜;胜过,超过

(7)内城;城墙

(8)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2.

(1)A

(2)B

(3)B

(1)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选项A,水:冷水。故选A。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语“而”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虛语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例句中的“而”,连词,表顺承。A、表转折“却”;B、表顺承,可译可不译;C、表修饰;D表并列。故选B。

(3)方法一:本题考查文言文要点的理解。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淸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B选项中“从谋、信、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理解有误。“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是多次的意思,译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故选B。

方法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

(1)C

(2)i驻军

ii慰劳

iii拱手行礼

iv同“轼”,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3)D

(4)i军营将军和士兵都身披铠甲,手持出鞘的刀,张开弓弩,把弓拉满。

ii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队,像儿戏罢了,其将士必定会遭到袭击且被俘虏。

(5)示例:①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长驱直入,而在细柳先是“先驱”不得入,然后“上至,又不得入”,直到天子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②当天子到达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面对文帝则是“持兵揖”“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了细柳驻军的令行禁止,军纪严明,同时也表现了周亚夫治军的严格、严肃,严谨,突出了他“真将军”的风范。

(6)①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人”“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严谨,军令威严。②从“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1)应为“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

(3)A项,的/到;B项,表顺承/表转折;C项,介词,用来、来/按照;D项,两者都是“才”的意思。

4.

(1)i擅长

ii回家

iii倒下

iv逐渐

(2)i结构助词,的

ii向

iii表转折关系,可是

iv用

(3)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才可以谈射箭。

(4)学视(视力);5;教学有方;刻苦用功

5.

(1)动词,作为;动词,成为

(2)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

(3)介词,用;连词,而;连词,因为

(4)副词,大约;助动词,可以

(5)形容词,清澈;形容词,凄清

(6)名词,玉环;动词,环绕

(7)名词,道路;动词,说

(8)介词,由、自;动词,跟随

6.

(1)B

(2)D

(3)i张巡纵横驰骋与敌人决战。自己受了伤也不顾惜,军士们尊奉他主持军务。

ii张巡向西拜了两拜说:“我已经竭尽全力,但没有守住睢阳城。”

(4)张巡待人诚恳,胸怀坦荡,善于随机应变,出奇制胜。并且号令严明,赏罚分明,能够与部下同甘共苦,所以部下的将士都拼死效力。

(1)A.第一个译作“军队”,第二个译作“驻军,驻扎”;

B.都通“披”,译作“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C.第一个译作“更加”,第二个译作“增加”;

D.第一个译作“稳固,牢固”,第二个译作“必定,当然”;

故选B。

(2)A.第一个是介词,译作“因为”,第二个是介词,译作“用”;

B.第一个是代词,译作“他”,第二个是动词,译作“到……去”;

C.第一个是副词,译作“才”,第二个是连词,译作“于是,就”;

D.都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故选D。

(3)ii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述原句的意思。这里应注意“驰骑”“主”“西”“全”等关键词的理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参照解释,感悟语言的意义和内涵,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表现手法,抓住关键语句,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去分析,归纳人物形象。阅读文本分析可知其形象为:①气志高远,他平时结交的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和年高德重者,而不与庸俗的人交往。②乐善好施,对于因困顿归附他的人,他倾尽资财救济保护,毫不吝啬。③英勇无畏,从他不顾自己身上带伤,仍然骑马疾驰,与敌人决战可以看出。④执法严明,不畏豪强。县衙官吏华南京专横跋扈,恣意妄为,张巡一上任就依法处决了他。⑤足智多谋,从他用稻草人借箭,和夜袭令狐潮军营可知。⑥忠君爱国,胸怀大义。在睢阳被困,城中粮尽时,张巡仍坚守睢阳;睢阳被攻陷时,他还在想着报效国家,死了也要化作鬼去杀叛贼。

译文:张巡字巡,是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通晓作战布阵的方法,气节高尚,不太注重小节,他结交的一定是有身份的官员和年高德重的人,不和平常的人结交,当时的人不可能知道,开元末年,中进士第。张巡以太子通事舍人的身份出京任清河县令,治理的成绩最好,很有义节,有因为困顿归附他的人,倾尽资财救济保护毫不吝啬。再调为真源县令。当地有很多强横狡猾的人(豪强),大吏华南金建立了自己的威势恣意妄为,张巡一到任,就依法杀了他,赦免了他的党徒,(其党徒)没有不改恶从善的。

安禄山反叛,张巡就起兵讨伐叛贼,跟随他的有一千多人。张巡纵横驰骋与敌人决战。自己受了伤也不顾惜,军士们尊奉他主持军务。

至德元年七月,令孤潮将张巡围困在雍丘,两军相互对峙四十多天,朝廷的音讯一点也得不到。城中箭都用完了,张巡将禾杆束成上千个草人,并给他们穿上黑衣,晚上用绳子拴着放到城下,令狐潮的士兵争先恐后的射向他们,很久才知道他们是草人;张巡得箭数十万只。这以后又在夜里从城墙上放下人来,贼兵觉得好笑没有防备。于是张巡派敢死队员500人,砍向令孤潮的军营,令狐潮的军队大乱,烧掉营垒逃跑,巡部追了敌军十多里。

至德二年,张巡带兵入驻睢阳。贼军久围睢阳,城中粮食已经吃光了。贼军知睢阳已无外援,围攻更急。大家议论向东转移,张巡认为睢阳是江、淮屏障,如放弃,贼兵就会乘胜鼓噪南窜,江、淮必亡。于是牢牢守住睢阳。十月初九,贼破城。张巡向西叩拜说“:孤城防卫之计已穷,不能保全了,臣活着不能报告陛下,死当为鬼以杀贼。”

7.

(1)C

(2)D

(3)i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ii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

(4)托物言志;和王逵争辩;富有才能;为官正直

(1)A.句意: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B.句意: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C.句意: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法:名词作状语,依照法律。D.句意:打算辞官而去。

(2)A.主谓之间,取独/代词;B.表示转折,却/表示承接;C.由于/来;D.于是。

(4)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叫敦实,避讳英宗的名讳,改了。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8.

(1)i同“悦”,愉快

ii以……为乐

iii振奋精神;

iv轻薄浮躁

(2)D

(3)i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可改变的。

ii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1)i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不也是很愉快吗。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ii句意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以……为乐。

iii句意为: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励精:振奋精神。

iv句意为: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险躁:轻薄浮躁。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而”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解析。例句:句意为: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而:表示承接。A.句意为: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而:表示转折。B.句意为: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而:表示转折。C.句意为: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而:表示转折。D.句意为:有听到然后去传播他的人;而:表示承接。故选:D。

(3)i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可,可以;夺,改变。句意为: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可改变的。

ii②句中重点词:明志,明确志向;致,达到。句意为: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可改变的。”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9.

(1)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2)i同“邀”,邀请。

ii妻子儿女。

iii对,向。

iv认为。

v连词,不译,在语义上表示顺承。

vi连词,译为“地”。连接的“怒”对“飞”起修饰作用。

(3)i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ii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人详细的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iii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4)桃花源中人叹惋桃花源外世道的变迁,百姓的苦难以及战乱不断的社会。

(5)相同图景: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相同情感: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意对即可)

(1)该题考查断句,断句首先要掌握文章大意,理解上下文意思。常见的断句方法主要是利用句式、语法、实词和虚词等。也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再断句。抓住中心词“丈夫”即可明确停顿。

(2)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要:通“邀”,邀请。

i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ii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为:对,给。

iv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以为:认为。

v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而:连词,不译,在语义上表示顺承。

v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而:连词,译为“地”。连接的“怒”对“飞”起修饰作用。

(3)i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虚词和句式有准确的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述出来。重点字词: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ii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虚词和句式有准确的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述出来。重点字词:具言:详细地说。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iii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虚词和句式有准确的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述出来。重点字词:俱:都。

(4)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进行分析即可。结合“叹惋”原文上文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可见,叹惋的内容是世道的变化以及不同年代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痛。

(5)方法一:考查主旨赏析,一般都要看借助什么环境、语言、意象、行为等表述了什么、歌颂了什么,赞美了什么,结合原文总结出来即可。该题要求首先回答两篇文章表现的内容的共同点,再回答两篇文章情感主旨的相同点。首先,在内容上,可以根据人们的生活状态来判断,不难发现,里面生活的人们都非常的安定和平,没有纷争,怡然自得。再从情感上,无疑都寄托了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据此作答即可。

方法二:

翻译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它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的样子,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人正在给园子浇大粪,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服。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和狗都在鸣叫。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一家之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

10.

(1)D

(2)D

(3)i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ii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就命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

(4)示例:众人“杂然相许”并纷纷献计献策,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邻人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忙,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人心。

(1)D项,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2)D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A项,于:向/在;B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项,以:凭借/如此,这么。

11.

(1)i点头

ii怎么

iii气愤的样子

iv凭借

v好

vi距离

(2)D

(3)i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滴入葫芦。

ii别人看了我射箭后都说好,你竟然说可以教我射箭,你为什么不代替我去射百步之远的柳叶呢?

(4)文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文揭示“劳逸结合”的道理。

(1)i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中重点词语的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但微颔(hàn)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不过。颔,点头。

ii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中重点词语的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句意为: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

iii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中重点词语的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忿(fèn)然:气愤愤地。然,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

iv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中重点词语的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以我酌(zhuó)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

v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中重点词语的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善:好。

vi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中重点词语的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去:距离。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语“而”。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虚语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A、B、C三项的“而”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D选项,而,虚词,表并列。故本题选择D项。

(3)i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在具体语境中翻译句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重点词:徐:慢慢地。沥之:注入葫芦。沥,注。之,指葫芦。

ii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在具体语境中翻译句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注意“善”“乃”的翻译。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本题应先通晓文意。文记述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文结合“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可以概括出“适可而止”“劳逸结合”等观点。据此作答即可。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楚国有个叫养由基的人,善于射箭;在离柳树叶子百步远的地方射柳叶,百发百中。旁边的人都说好。有一个人评价道:“善于射箭,可以教他射箭的了。”养由基说:“大家都说好,您却说可以教我射箭,您怎么不像我一样也来射柳叶(试试)?”那人说:“我不能教你左手操弓右手把箭(的方法)。但是射柳叶吗,百发百中,但若不懂得适可而止,等一下,弓斜点箭弯点,有一发没有射中,那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