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江苏省淮宿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国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 B.文明的出现具有多样化C.城市的发展推动了阶级社会的形成 D.文明的定义有固定标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类学者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看待,认为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都是文明的特征,这体现出文明的出现具有多样化特点,B项正确;“国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只符合材料部分主旨,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出现具有多样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城市、阶级社会等都是文明出现的特征,单没有谈及城市发展与阶级社会的关系问题,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文明的出现具有多样化,说明文明的定义没有固定标准,排除D项。故选B项。2.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指出,农业一旦产生,定居就一定出现。一旦定居,人口的数量就会增加。随着人口增加,生存的压力就会增大,农业于是向四处扩张,逐渐传播到四面八方。作者意在强调()A.农耕文明具有扩张潜能 B.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基础C.文明扩张方式存在差异 D.人地矛盾推动文明融合【答案】A【解析】农业产生后,定居生活导致人口数量增加,为了生存,人们会努力将农业生产方式传播到四面八方,钱乘旦在此强调的是农耕文明具有扩张潜能,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农业对文明出现的意义,排除B项;文明扩张方式存在差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人地矛盾推动”文明融合“,排除D项。故选A项。3.英国著名科学史家WC·丹皮尔指出,印度数字先由希腊人发明,后传入印度,再以早期的形式传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修改为古巴尔字体(又称阿拉伯数字),替代了累赘的罗马数字。这体现了()A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 B.古印度科技领先世界C.商业贸易加速文明交流 D.阿拉伯善于学习创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印度数字先由希腊人发明,后传入印度,再以早期的形式传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修改为古巴尔字体(又称阿拉伯数字),替代了累赘的罗马数字”可知,阿拉伯数字是希腊人发明,传入印度,又传入阿拉伯,反映了文明的进步是由于各文明交流促进的,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贸易,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人的创新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4.印度笈多王朝时期,大乘佛教盛行,印度教兴起,信仰毗湿奴、湿婆和梵天三大主神的三大教派也广泛流行。据此推知,笈多王朝()A民众崇尚信仰自由 B.民族矛盾基本消除C.将印度教定为国教 D.宗教政策较为开明【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印度笈多王朝时期,大乘佛教盛行,印度教兴起,信仰毗湿奴、湿婆和梵天三大主神的三大教派也广泛流行。”可知,在印度笈多王朝时期,佛教、印度教都可以广泛的流行,说明笈多王朝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明,D项正确;宗教思想的广泛流行,得益于国家政策,而非民众崇尚信仰自由,排除A项;民族矛盾基本消除,“基本”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各宗教在笈多王朝都能广泛流行,无法判定笈多王朝是否将印度教定为国教,排除C项。故选D项。5.有位荷兰商人在1602年访问非洲西部的贝宁后留下了这样的记载:“进城时,是走在一条未经铺设的大马路上,马路长一里。有一座很高的堡垒,其土墙很厚,周围有一条又深又宽的沟渠。……城里的住宅排列得很整齐,一幢紧挨一幢,间距均等,就像荷兰的住房一样。”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的西非国家A.城市建设规整有序 B.城市建设规模宏大C.商品贸易十分发达 D.建筑吸收异域特征【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17世纪西非的贝宁城马路宽阔,城市住宅整齐有序,堪比荷兰,这说明当时西非国家城市建设规整有序,故选A;材料只反映了西非城市规整有序,没有提及城市规模,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规划情况,没有涉及到商品贸易情况,故排除C;材料虽然反映了西非城市布局堪比荷兰,但不代表其吸收了异域特征,故排除D。6.下图所示是印加人的“飞毛腿”信使。他们在贯穿全国的两条大道上,借助沿途驿站接力传送,以接力的方式用最快速度把口信传递至目的地。这种驿传系统()A.促进了浮动园地经济发展 B.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区域C.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D.细化了国家政区的划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印加驿传体系相对完善,有利于政令的上传下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C项正确;浮动园地属于阿兹特克的成就,排除A项;驿传系统只是有利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并不能扩大帝国的统治区域,排除B项;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15世纪以后,欧洲人普遍认为,占有货币,就占有一切,黄金能够“为灵魂开辟通往天堂的道路”。形成这一认识的根本原因是A.天主教会的宣传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新航路的开辟 D.人文主义思潮的流行【答案】B【解析】“占有货币,就占有一切,黄金能够‘为灵魂开辟通往天堂的道路’”体现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对财富的渴求,根据所学可知,15世纪,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欧洲资本主义已经萌芽,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大量资本原始积累,B项正确;AD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材料中的这一认识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C项因果颠倒,排除。故选B项。8.面对葡萄牙和西班牙日益尖锐的矛盾,1493年,罗马教皇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东西两侧分属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势力范围。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拉丁美洲完全处于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B.近代西方的国际法尚未正式形成与成熟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D.教皇仲裁成为解决利益冲突的主要手段【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皇子午线”反映了西班牙与葡萄牙在殖民地的争夺,教皇参与仲裁,体现了近代西方的国际法尚未正式形成与成熟,B项正确;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完全处于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排除A项;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教皇仲裁只能缓解冲突,并不会成为解决利益冲突的主要手段,排除D项。故选B项。9.自4世纪起,西欧精美的丧葬建筑和雕塑墓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朴素的墓葬。进入12世纪以后,建筑式墓和模拟像才开始在法国王室墓葬中得到重现,并很快影响意大利地区。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A.法兰西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西欧愈发重视现世的幸福C.教会精神束缚不断的强化 D.法国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以后,正是教会加强精神控制的时期,教会主张禁欲苦行,因此墓葬朴素;12世纪以后,是人文主义思想逐渐得到重视的时期。人文主义者重视现世幸福,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B项正确;材料所述与法兰西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无关,排除A项;教会精神束缚强化不会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排除C项;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1861年,美国南方7州组织“独立政府”后,在南部联盟和北方联邦政府的边境上仍有4个州保留奴隶制度。林肯意识到,如果他过早宣布解放黑人奴隶,反而会促使这4个州加入南部联盟,于是林肯延缓解放黑奴。林肯此举意在()A.增强北方势力 B.服从国内民意C.维护国家统一 D.扭转内战形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奴隶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战争开始后,南方7个州宣布“独立”,林肯意识到如果“过早宣布解放黑人奴隶”,会促使更多州加入南部联盟,因而作出妥协,延缓解放黑奴,其意在于维护国家统一,C项正确;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不是为了增强北方势力,排除A项;这一做法不能顺应北方民意,排除B项;延缓解放黑奴,只可以让南北边境的4个州暂时不加入南部联盟,不能就此扭转内战形势,排除D项。故选C项。11.1835—1848年,德意志工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掀起铁路建筑热潮。1850-1870年,德意志煤、铁、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其间工业总产值翻了两番。这些成就()A.引领了欧洲工业化潮流 B.为德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C.得益于国内政局的稳定 D.缘于科技与生产的密切结合【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德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世纪中期德国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工业实力增强,为德国的政治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B项正确;德国工业化起步相对较晚,排除A项;当时德国仍然处于分裂之中,相比于其他欧洲国家“国内政局稳定”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排除C项;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9世纪中期尚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2.列宁在《纪念公社》中写道:“不仅法国工人,而且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在纪念公社的战士。这是因为公社不是为某种地方性的或狭隘的民族的任务而斗争,而是为全体劳动人类、全体被损害和被侮辱的人的解放而斗争。”由此可见,列宁认为巴黎公社()A.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B.具有国际主义的意义C.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注重国际工人的团结【答案】B【解析】题干所示为列宁对巴黎公社的一些看法,他认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在纪念公社的战士”“公社不是为某种地方性的或狭隘的民族的任务而斗争,而是为全体劳动人类、全体被损害和被侮辱的人的解放而斗争”,表明列宁认为巴黎公社具有国际主义的意义,B项正确;A项既不符合题干主旨也不符合史实,排除;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苏俄,排除C项;D项说法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项。13.如图是关于1884年欧洲列强召开柏林会议的漫画。如果根据史实给这幅漫画加一个标题,最贴切的是()A.《战胜国的盛宴》 B.《强盗们的逻辑》C.《非洲人抉择》 D.《和平的缔造者》【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84年,欧洲列强在柏林召开会议,这次会议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土地,必须统治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这以原则严重侵犯了非洲国家和非洲人民的利益,因此是强盗的逻辑,B项正确;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为了瓜分非洲,没有进行战争,也就没有所谓的战胜国,所以“战胜国的盛宴”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漫画内容没有体现非洲人民的意愿,不能说明是非洲人的抉择,排除C项;漫画说明欧洲列强是在瓜分非洲,并不是在缔造和平,排除D项。故选B项。14.有学者认为,“十月起义”只不过是各种偶然事件巧合,是历史的误会;十月革命不能被称之为革命,而是布尔什维克搞的阴谋活动,是以贪权的列宁为首的一小撮极端恐怖分子制造的政变。这一观点()A.反对用阴谋手段进行权力变更 B.认为十月革命并未带来社会的明显进步C.强调革命必须等待时机的成熟 D.试图否定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偶然事件的巧合,是历史的误会,并且认为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搞的阴谋,甚至称列宁贪权,这一观点是想要否定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D项正确;这一观点主要是想否定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而不是反对用阴谋手段进行权力变更,排除A项;材料不仅否定了十月革命,而且否定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革命必须等待时机的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15.甘地认为:“非暴力反抗总是优于武装抵抗”“非暴力并不意味着向坏人的意志屈服和妥协”“非暴力决不能用于保护一个邪恶的事业”。以下不符合“非暴力不合作”原则的是A.1920年9月组织罢工、罢课、罢市、集会游行B1922年2月联合省乔里乔拉村村民冲击警察局C.1930年3月破坏食盐专营法,组织“食盐进军”D.1940年国大党政府辞职抗议印度总督宣布参战【答案】B【解析】“非暴力不合作”首先意味着不采取暴力手段,1922年2月联合省乔里乔拉村村民冲击警察局明显是暴力行为,与“非暴力不合作”原则不符,B符合题意;A、C、D符合“非暴力不合作”的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16.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辩驳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近卫文麿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一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以上材料显示了()A.法西斯主义的扩张本性 B.德日法西斯加强了合作C.维护世界和平迫在眉睫 D.重建国际秩序势在必行【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辩驳的霸权时”,世界才会和平,日本更是要从自己的前途出发构建国际新秩序,突出反映了德日法西斯的扩张本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两者的合作,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维护和平的努力,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德日法西斯的扩张,未涉及重建国际秩序,排除D项。故选A项。17.庄志杰在《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提到:“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迅速增长,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幅度,政府保障和福利开支的负担越来越重,并且带着巨大惯性向前滚动,使福利国家面临着经济与福利、负担与稳定之间的两难选择。”这表明()A.福利开支迅速增长导致经济危机 B.西方国家将放弃福利国家政策C.福利政策调整受经济等因素影响 D.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整体稳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欧美国家)。依据材料“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迅速增长,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幅度,政府保障和福利开支的负担越来越重”,可以看出社会福利政策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开支,当经济疲软时,政府不得不调整福利政策,可见福利政策调整受经济等因素影响,C项正确;福利开支增长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危机的发生会影响福利政策的调整,排除A项;“放弃”表述错误,排除B项;福利政策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整体稳定,排除D项。故选C项。18.下图为1968年美国人创作的一幅时政漫画。图中山姆大叔双手高举枪支在“亚洲”泥沼中艰难前行,山姆大叔即将被淹没,周围一片荒凉。该作品()A.说明美国战略重心已经东移 B.表达了对美国越战政策的质疑C.表明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D.意在反思朝鲜战争失败的教训【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68年,美国正在亚洲进行越南战争,漫画家通过作品描绘了美国的艰难处境,表达了对美国战争政策的质疑,B项正确;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始终在欧洲,排除A项;漫画不能体现美国的地位受到挑战,排除C项;朝鲜战争于1953年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19.如表为勃列日涅夫时期部分年份国内生产总值和军费开支表(单位:亿美元),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苏联年份国内生产总值军费开支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1965329037011.25%1970516053910.45%19747750113014.58%19769370127013.55%A.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B.成功突破斯大林模式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可以得出,1965年-1976年,苏联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增速较快,综合国力显著提升,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排除B项;由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的军事投资逐年上升且比重增加,军事工业仍占较大比重,但没有其他数据,难以判断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苏联虽然在美苏争霸处于优势地位,但仅凭材料不能得出D项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20.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二世界国家,在70年代又接纳31个第三世界国家。这说明()A.维护各国利益是联合国的主要任务 B.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格局C.参与国际事务是第三世界努力方向 D.尊重国家主权成为时代共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亚非拉)。据材料“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在70年代又接纳31个第三世界国家”,可知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众多国家相继走上独立,并在联合国获得接纳和承认,说明尊重国家主权成为时代共识,D项正确;联合国的主要任务是防止战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开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开展国际合作,解决国际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排除A项;反对霸权主义不一定改变世界格局,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第三世界的努力方向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谟拉比法典》(片段)马都克(古巴比伦的“众神之王”)命我统治万民并使国家获得福祉之时,使我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自今而后1.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22.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25.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61.如果一个园丁没能完成这个田地的播种栽种,则其将负全责。143.若女子犯罪,毁家弃夫,则投之水中。196.挖去别人眼睛的人也要被挖出眼睛。199.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1)根据材料概括《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特点。(2)你如何看待《汉谟拉比法典》宣扬的“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答案】(1)君权神授;原始野蛮(同态复仇)维护奴隶制度;等级分明;保护私有财产;重视证据;契约意识;内容丰富具体等。(2)《汉谟拉比法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道正义和造福人民;以成文法的形式颁行,有利于“公道与正义的流传”。但是,《汉谟拉比法典》具有鲜明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体现的法律公平有限;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马都克(古巴比伦的‘众神之王’)命我统治万民并使国家获得福祉之时”可知,君权神授;根据材料“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可知,原始野蛮(同态复仇)维护奴隶制度;重视证据;根据材料“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可知,等级分明;根据材料“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可知,保护私有财产;根据材料“如果一个园丁没能完成这个田地的播种栽种,则其将负全责”可知契约意识;根据材料总体分析可知内容丰富具体等。【小问2详解】看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局限性两方面认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道正义和造福人民;以成文法的形式颁行,有利于“公道与正义的流传"。但是,《汉谟拉比法典》具有鲜明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体现的法律公平有限;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2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象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引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法国和美国对德政策的区别,并分别指出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答案】(1)法国: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原因:法德之间宿敌;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独霸欧洲大陆。美国:主张吸收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原因:在联盟内部利用德国对抗英法;通过控制国际联盟进而称霸世界。(2)原因: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国联缺乏权威性,存在制度缺陷;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区别,法国依据材料一中“依据材料中“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的信息归纳对德国态度,原因结合所学从“法德矛盾”角度回答;美国态度依据材料二中“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的信息归纳作答,原因结合美国一战后争霸世界的企图回答。(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并根据所学知识,从“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国联缺乏权威性,存在制度缺陷以及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进行分析作答即可。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福建泉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批)人才引进招聘25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上半年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公开招聘编制外工作人员1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致远学院第一批次人才引进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招聘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26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江苏盐城市第七人民医院招录政府购买服务用工14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福建福州市仓山区卫健系统招聘编内3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福建农信春季招聘194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广东珠海市公安局招聘合同制职员拟聘用(第二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泌尿外一科录入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人才招聘38人(第二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科普:农药毒性分类
-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1篇3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教学课件
- 练习使用显微镜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 【执业药师考试】执业药师历年真题
- 2023年高考地理(上海卷)-含答案
- 比重式精选机的使用与维护
- FZ/T 81004-2022连衣裙、裙套
- GB/T 34875-2017离心泵和转子泵用轴封系统
- 细胞培养技术培训课件
- 故障录波器课件
- 管片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