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4年1月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知识点及习题训练_第1页
浙江省2024年1月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知识点及习题训练_第2页
浙江省2024年1月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知识点及习题训练_第3页
浙江省2024年1月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知识点及习题训练_第4页
浙江省2024年1月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知识点及习题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1月高考地理真题解析浙江省【适用于2024届高三/2025届高二考生】CONTENT目录一命题思路二试题评析三选择题部分四简答题部分五知识点拓展六类似题型拓展一、命题思路地理学科组一、命题思路地理选考试卷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指导思想,紧扣教材,贴近生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题以素养立意、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凸显价值引领,兼具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体现服务选才的核心功能,同时正向引导教育教学方向。一、素养立意,价值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命题思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高中地理学习,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试卷考查知识广泛,在试题中深入发掘并运用学科知识蕴藏的德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50年代末阎良国家级航空产业的起步,到现在发展成集研发、制造和试飞于一体的“航空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代发展接轨,以福建宁德的港口建设和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和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关注我国外贸新的经济增长点,关注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建设,聚焦区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下的社会责任感。二、关注原理,研究过程,引导课堂教学研究方向一、命题思路本次试卷考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试题关注教学中相对薄弱的地方,精选真实情境设置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考查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研究地理过程,分析地理原理。如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是教材新增内容,24题以北半球夏季大气潜热释放对局地气温变化的贡献为材料,考查海—气间如何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进行热量交换,通过研究大气潜热释放的地理过程,考查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调节地球水热状况的地理原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讲清地理过程,讲透地理原理。三、重视基础,注重思维,突出地理主干知识考查一、命题思路试题总体难度适中,知识点分布全面,重视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试卷结构合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重相当,通过耕地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碳排放等多组题目,多角度设置选项,综合考查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内容。通过情境化素材切入考查地理主干原理,体现问题情境化、情境真实化的基本思想。例如通过土耳其地震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口点密度示意图考查人口分布和产业区位相关知识,通过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示意图考查轨道交通特点及对城市空间的影响,通过长江下游降低土壤盐分措施考查水循环的过程。试题引导教师重视基础知识与主干原理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四、关注生活、重视探究,聚焦学生地理实践力培一、命题思路试题素材选取源于日常生活,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充分立足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考查。如第3题以南美洲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峰的植被上限上升情境切入,考查野外地貌景观识别,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地开辟田野课堂,提升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第5、6题的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关注城市生活中的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11题从我国三大自然区3处采样点的土壤剖面情境引入,考查土壤剖面的观察,探究不同自然环境气候、植被对土壤发育的影响。第19、20题是两地中学生进行日出方位观测,通过两地日出时直立杆影年变化,从学生生活观察的视角考查学生对地球运动原理的推导与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出地理实践探究时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二、试题评析-聚焦学科特色,彰显核心素养立意二、试题评析-聚焦学科特色,彰显核心素养立意2024年1月地理选考试题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素材选择紧密结合了生活实际,充分发挥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和优势。试题结构、呈现方式和考查内容保持稳定,选择题部分分值的减少和非选择题部分分值的增加,突出了稳中求新的命题思路,旨在更全面、深入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一、关注现实,践行立德树人和人地和谐的理念一、命题思路试题沿袭了浙江地理选考试题的传统,以当前社会背景为依托,紧密结合时下社会热点和国家发展战略,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情境。如关中—天水经济区航空产业的发展、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以及珠江三角洲区域产业的改造与转型等,这些内容不仅突显了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更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同时,试题还聚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备受关注的议题,树立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理解人地和谐的重要性,如降低上海服务业碳强度的方法、调节水资源总量和用水量地区不平衡的措施、水库大坝修建对下游环境的影响、土壤盐分含量高的原因和减盐措施等。二、紧扣课标,凸显学科特色和稳中求新的风格一、命题思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命题,确保了试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保持地理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如分析我国北方玉米主产区四省份玉米产量的变化原因、评价福建东北部海湾建港的自然条件、说明印度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的原因等,引导学生从空间和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考查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的能力;如分析福建省淤泥质滩涂广阔、印度人口迁移和城镇化水平低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考查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如日影方位观测等,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户外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侧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试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构建试题情境,启发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整份试题共有18幅图表,图表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蕴含的地理信息量大,注重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凸显地理学科特色。三、重视基础,强化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的考查一、命题思路基础知识是构建地理学科体系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才能真正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试题通过对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垂直自然带分布、土壤剖面的形成、海—气热量交换等地理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直接考查基础知识,有效地检验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地理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对植被分布上限变化过程、地中海的风暴席卷黑海北岸过程、阶地形成过程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分析,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三、选择题部分三、选择题部分西安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拥有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该基地位于阎良。阎良航空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已发展成集研发、制造和试飞于一体的“航空城”。下图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口点密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该经济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植被2.航空产业基地布局在与西安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的阎良,主要原因是(

)①劳动力较丰富

②市场需求更大

③土地供给更充足

④产业基础较好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1.C2.B【1题详解】读图可知,地势较为低平的关中平原人口点密度大,而北部黄土高原和南部秦岭山地人口点密度小,因此影响该经济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而不是降水、气温和植被,C正确,排除ABD,故选C。【2题详解】阎良人口密度较西安中心城区小,劳动力不如西安丰富,①错误;阎良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中心城区低,市场并不广阔,②错误;阎良土地供给更充足,土地租金更低,③正确;阎良航空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已发展成集研发、制造和试飞于一体的“航空城”,产业基础较好,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和环境质量等);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就业状况城市化水平,交通状况);开发历史长短。三、选择题部分南美洲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峰海拔6310米。1802年该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600米,2012年上升到5185米。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温度有所升高。完成下面小题。3.从受热过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辐射减少

B.大气辐射减少C.太阳辐射增加

D.地面吸收增加4.植被上限上升后,该山地垂直带谱中()A.雪线海拔高度下降

B.上限植被是高山草甸C.自然带的数量减少

D.森林带向高海拔扩展【答案】3.D4.D【3题详解】地面吸收辐射量增多,增温幅度加大,导致土壤温度上升,D正确;地面吸收增加,土壤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多,大气辐射也增多,AB错误;太阳辐射量没有明显变化,C错误。故选D。【4题详解】随着热量条件改善,植被上限上升后,雪线海拔高度上升,A错误;植被分布上限上升到5185米,但该山峰海拔为6310米,因此上限植被不是高山草甸,海拔更高处还有高寒荒漠和冰川积雪,自然带的数量并没有减少,BC错误;由于土壤温度有所升高,植被上限上升后,森林带也向高海拔扩展,D正确。【点睛】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垂直带谱的结构类型主要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体本身的特点(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等)。三、选择题部分下图为我国某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甲、乙、丙分别是()A.市区地铁市郊铁路高速铁路

B.市郊铁路市区地铁高速铁路C.市区地铁高速铁路市郊铁路

D.市郊铁路高速铁路市区地铁6.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A.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缩短

B.近郊产业沿轴线集聚C.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下降

D.远郊空间呈连绵发展【答案】5.A6.B【5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近郊,且站点密集,应为市区地铁;乙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近郊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远郊及周边城镇,因为市郊铁路;丙轨道交通站点较少,且延伸距离较远,应为高速铁路,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6题详解】轨道交通的发展不能缩短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A错误;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提高近郊地区沿线交通通达度,促进产业沿轴线集聚,B正确;地铁等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频次,改善中心城区环境质量,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远郊空间呈珠链发展,D错误。所以选B。【点睛】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三、选择题部分服务业碳强度即服务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衡量区域服务业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下图为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7.关于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2005-2019年河南持续上升 B.2005-2019年浙江持续下降C.2005-2012年贵州增幅最大 D.2012-2019年上海降幅最大8.上海降低服务业碳强度,可()①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②加强城市绿化,扩大绿地面积③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④外迁服务业,使其向郊区扩散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7.D8.C【1题详解】读图可知,地势较为低平的关中平原人口点密度大,而北部黄土高原和南部秦岭山地人口点密度小,因此影响该经济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而不是降水、气温和植被,C正确,排除ABD,故选C。【2题详解】阎良人口密度较西安中心城区小,劳动力不如西安丰富,①错误;阎良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中心城区低,市场并不广阔,②错误;阎良土地供给更充足,土地租金更低,③正确;阎良航空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已发展成集研发、制造和试飞于一体的“航空城”,产业基础较好,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碳排放强度取决于:1,化石能源的碳排放系数;2,化石能源的结构;3,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4,能源强度。强度还取决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与规模。省(区市)降水量(毫米)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用水量(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立方米)甲482.123.740.0183.0乙987.2714.2353.1605.0三、选择题部分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与该区域的降水量和面积成正相关。下表为2022年我国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状况,下图为甲、乙用水量的构成。完成下面小题。9.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可采取()A.增加甲的降水量

B.减少乙生活用水量C.甲乙间产业转移

D.甲乙间跨区域调水10.两省(区市)相比()A.甲的人口数量更多

B.乙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C.甲水环境压力更小

D.乙的地下水回灌量更大【答案】9.D10.B【9题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甲地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量,水资源短缺;乙地水资源总量大于用水量,水资源盈余。可以通过甲乙之间跨区域调水的形式,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D正确;甲地区降水量较少,说明其位于北方,由于其本身降水量较少,加上降水受大气环流影响,难以通过人工降雨等形式增加降水量,A错误;减少生活用水量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应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B错误;读图可知,甲地水资源短缺,但工业耗水量少,故产业转移对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关系不大,C错误。所以选D。【10题详解】甲人口数量=40亿立方米÷183立方米≈2200万人,乙地人口数量=353.1亿立方米÷605立方米≈5800万人,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量远大于甲,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B正确;甲地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量,水环境压力更大,C错误;乙地水资源充足,地下水开采量较小,地下水回灌量较小,D错误。所以选B。【点睛】一个流域往另一个流域调水以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需求的一项措施。由于天然降水时空不均,造成不同流域间的水量丰沛与紧缺差距大,缺水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受水资源制约。为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需求,可以通过修建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的引水工程,从丰水流域调入部分水量以调节缺水流域的用水,促进该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也可能引起社会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变化。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即是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海河两个流域调水。此外还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东深供水等工程。三、选择题部分11.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3处采样点的土壤剖面(0-80厘米)示意图。完成问题。甲、乙、丙最可能分别位于()A.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南丘陵

B.东南丘陵、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C.青藏高原、东南丘陵、内蒙古高原

D.东南丘陵、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答案】

A【详解】读图可知,甲缺失腐殖质层、淋溶层和淀积层,应位于气候高寒,降水较少的青藏高原;乙腐殖质层最厚,土壤十分肥沃,应位于草类茂盛的内蒙古高原;丙有较厚的淋溶层,应位于降水较多的东南丘陵。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省(区)1999年2020年产量(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产量(万吨)占全国的比重(%)内蒙古771.462742.711辽宁985.481793.97吉林1692.6132973.411黑龙江1228.4103646.614三、选择题部分北方产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下表为1999年、2020年北方产区的四省(区)玉米产量及占全国的比重。完成下面小题。12.四省(区)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使温度升高 B.饮食结构变化市场需求增加C.环境改善降水量增加 D.耕地质量提升复种指数提高13.关于四省(区)玉米生产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土地资源丰富,产量增幅最大②辽宁灌溉用水紧张,产量略有下降③吉林水土流失加剧,生产明显收缩④黑龙江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益提高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题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四省区玉米产量上升幅度都较大,主要原因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肉蛋奶等畜产品需求量增加,玉米作为畜牧业饲料,市场需求量增加,B正确;全球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小,不会导致其大幅度上升,A错误;环境改善不会导致玉米产量大幅提高,C错误;复种指数主要受热量条件限制,耕地质量提升对复种指数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B。【答案】12.B13.C【13题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四省区中内蒙古的产量增幅最大,主原因是内蒙古面积广阔,土地资源丰富,①正确;辽宁产量没有下降,②错误;吉林玉米产量升高,玉米生产没有明显收缩,③错误;黑龙江地广人稀,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效益提高,④正确。所以选C。【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三、选择题部分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里氏7.8级地震。灾后救援随即展开,恢复和重建工作积极推进。完成下面小题。14.下图为灾区某城市震前2月4日、震后2月8日和9日获取的三幅夜间灯光强度图,正确反映时间先后顺序的是()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15.在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可运用()A.全球定位系统(GPS)动态获取灾区夜间灯光强度B.地理信息系统(GIS)实时采集灾区气象要素信息C.遥感(RS)模拟分析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辅助决策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准确提供急需救援的位置【答案】1.C2.B【14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夜间灯光强度最大,③图夜间灯光强度最小,而②图夜间灯光强度居中。震前2月4日,输电网络和各项设备都正常运行,夜间灯光强度最大,对应①;震后2月8日,设施破坏严重,影响供电和道路通行,夜间灯光强度最小,对应③;灾后救援随即展开,部分受损的道路恢复通行,供电设备部分的到恢复,夜间灯光强度较2月8日大,对应②。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用于动态获取灾区夜间灯光强度,和实时采集灾区气象要素信息的是遥感(RS),AB错误;用于分析、处理地理信息,可以用于模拟分析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辅助决策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C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可以用于准确提供急需救援的位置,D正确。故选D。【点睛】遥感技术(RS)能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BDS、GPS)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授时、测速。地理信息系统(GIS)有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三、选择题部分2023年某日,一场源自地中海的风暴席卷黑海北岸,给甲地带来强降水。下图为该日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完成下面小题。16.该日甲地出现强降水,主要因为甲地()A.大气受热上升强 B.位于高压脊附近

C.位于气旋中心

D.位于锋线前方17.未来两日,甲地风向变化最大可能是()A.东北→西南

B.东北→西北

C.西南→东南

D.东南→西北【答案】16.D17.A【16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处附近有低压槽分布,该低压槽位于气旋偏东侧,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侧低压槽处气流由南部纬度较低的暖气团主动向北部纬度较高的暖气团移动,容易形成暖锋,甲位于暖锋的锋前,因此出现降水,D正确;甲处并没有位于气旋中心,大气也没有受热强烈上升,AC错误;甲处附近分布低压槽,而不是高压脊,且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B错误。故选D。【17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目前位于低压中心偏北侧,气压梯度力指向偏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风(偏北风);之后随着风暴中心的移动,两日后甲位于低压中心的偏南侧,气压梯度力指向偏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风向的判断:1、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2、风向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三、选择题部分总部位于深圳的某企业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近年来,该企业为珠三角地区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制造等部门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扩散。完成下面小题。18.珠三角地区被改造企业的变化是()A.二三产业融合 B.生产的多元化C.工作岗位增加 D.产品种类改变19.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给珠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是()①强化城市的特色功能②促进同类产业分散分布③缓解城市间交通压力④增强城市间的产业联系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18.A19.C【18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对珠三角地区的企业进行改造,使得其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能够促进二三产业融合,A正确;对于企业生产多元化、工作岗位以及产品种类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制造等部门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扩散,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强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化城市的特色功能,①正确;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技、人才要求高,难以实现分散分布,②错误;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增强,不会缓解城市间交通压力,可能会加大交通压力,③错误;能够增强城市间的产业联系,④正确。故选C。【点睛】城市的发展会推动周边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化进程,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产业的扩散而产生。具体来说,就是由于资源禀赋或政策引导等原因,一些企业选择在城市周围建立生产基地或者研发中心等设施,从而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技术传播的速度也会加快,这也有利于周边地区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三、选择题部分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完成下面小题。20.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A.T1抬升速率最大 B.T2抬升幅度最大

C.T3下沉速率最小 D.T4下沉幅度最小21.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A.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 B.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C.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 D.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答案】20.A21.D【20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阶地1.1万年抬升了30米,T2阶地2.4万年抬升了35米,T3阶地5.5万年抬升了50米,T4阶地40万年抬升了50米,T1抬升速率最大,A正确;T4、T3阶地抬升幅度最大,BC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阶地没有沉积物,可能是其形成之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沉积物被侵蚀掉,D正确;曲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应形成沉积物,A错误;阶地形成时以河流下蚀作用为主,B错误;风力侵蚀搬运能力较弱,不会侵蚀搬运砂砾层,C错误。故选D。【点睛】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三、选择题部分我国K、Q两地中学生进行日出方位观测,下图为同学们测得的两地日出时直立杆影年变化图,阴影部分为杆影变化的范围,张角两边分别为甲、乙日的杆影(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22.K地位于Q地的()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23.K、Q两地相比()A.甲日日落地方时,K地比Q地大 B.甲日晨线与经线夹角,K地比Q地大C.乙日白昼的时间,K地比Q地长 D.乙日正午太阳高度角,K地比Q地小【答案】22.C23.C【22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乙两日K地日出变化时间为1小时56分,Q地日出变化时间为3小时14分,Q地昼长变化幅度大于K地,说明Q纬度位置更高,两地都位于北半球,说明Q更靠北;同一日期Q的日出时间都早于K,说明该地位于东侧,两地都位于我国,所以K地位于Q地的西南,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3题详解】图示为日出杆影年变化,甲日日出地方时更早,两地都位于我国,所以甲日应为夏至日,根据上题分析可知,Q纬度位置更高,所以甲日的日落地方时Q地更大,A错误;甲日晨线与经线夹角,两地一样大,B错误;乙日为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位置越高,昼越短,Q纬度位置更高,昼长更短,C正确;乙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两地都位于北半球,纬度位置更低的K地太阳高度角更大,D错误。所以选C。【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注:垂直方向为非等高比例三、选择题部分海—气间通过潜热(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长波辐射等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并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调节不同纬度间的水热状况。下图为北半球夏季大气潜热释放对局地气温变化的贡献。完成下面小题。24.关于大气潜热释放的纬度差异及其主要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潜热释放高度较高,气流辐散上升强烈

B.30°~40°潜热释放数量较少,信风干燥抑制蒸发C.50°~60°潜热释放高度较低,锋面气旋抬升受限D.80°~90°潜热释放数量最少,极地东风摆动较小25.在海—气系统内部()A.大气降水,将能量直接传递给了海洋表面B.大气辐射和运动,消耗从海洋获取热量C.海面反射太阳辐射,增加了大气潜热释放D.海面水分蒸发凝结,促使海水产生了运动【答案】24.C25.B【24题详解】0°-10°气流辐合上升强烈,而不是辐散,A错误;信风干燥有利于蒸发,B错误;50°-60°气温较低,锋面气旋抬升受限,因此潜热释放高度较低,C正确;极地东风风力强劲,极地东风摆动较小利于蒸发,有利于潜热释放,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大气通过风推动海水运动,将能量直接传递给了海洋表面,降水主要是水分交换,A错误;大气辐射和运动需要能量,会消耗从海洋获取的热量,B正确;海面反射太阳辐射,使海水增温幅度减少,不利于蒸发,减少了大气潜热释放,C错误;大气运动促使海水产生了运动,而不是水分蒸发,D错误。故选B。【点睛】通过水的物理相态变化,在蒸发和凝结之间,热量就完成了从海洋到大气的“旅程”(热量输送),也就是完成了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这个热量就是“潜热”。四、简答题部分四、简答题部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1为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悬沙是指河水中悬移的泥沙,甲地为雨养农业(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区。图2为图1中甲地某年土壤盐分变化图,土壤电导率值越大盐分越高。材料二

长江三峡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其下游河段输水输沙能力造成一定影响。水库下泄水流携带的泥沙越少,对河床冲刷越强。河口土壤的水盐变化深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制约,土壤盐分过高,会对低耐盐作物造成危害。(1)三峡水库建成前后,宜昌与汉口两水文站测得悬沙平均粒径发生了变化,宜昌站变____,汉口站变____,分析成因____。(2)分析甲地该年6月土壤盐分偏高的原因。(3)试从水循环角度说出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1)三峡水库建成前后,宜昌与汉口两水文站测得悬沙平均粒径发生了变化,宜昌站变____,汉口站变____,分析成因____。四、简答题部分参考答案深度解析(1)①细/小细/小

②粗/大粗/大③成因(前三点缺一不可):1.位置:(三峡)库区/(三峡)水电站/三峡大坝/坝前;2.颗粒大/粗;3.沉积/淤积/堆积/拦截/留下;4.泥沙少/冲刷强/侵蚀强成因(前三点缺一不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三峡水库建成前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08,建成后为0.004,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小(细);三峡水库建成前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10,建成后为0.013,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粗)。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宜昌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近,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颗粒大的悬沙被大坝拦蓄下来,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减小;汉口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远,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河流流速变快,侵蚀搬运能力变强,颗粒较大的泥沙被搬运到汉口站,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2)分析甲地该年6月土壤盐分偏高的原因。四、简答题部分参考答案深度解析(2)1.梅雨季(节)/6月2.降水(偏较更减)少;稀少3.蒸发(偏较更减)多、强、旺、加剧、剧烈4.水库(建成)蓄水;水库下游、(中)下游径流量(减)少5.河口/甲地/入海口;径流量(减)少6.海水入侵/侵入/倒灌;咸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6月份梅雨季节结束,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碱化加剧;三峡水库建成蓄水之后,下游径流量减小,河流入海口处海水入侵,带来大量盐分,盐碱化加剧。(3)试从水循环角度说出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四、简答题部分参考答案深度解析(3)引水灌溉;开挖沟渠排水;人工降雨关于①引水灌溉/人工灌溉/引淡淋盐/井灌井排/水库开闸放水关于②开挖沟渠/挖排水沟关于③人工降水/人工降雨新增④覆盖地膜/植被覆盖/建防晒网/大棚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引水灌溉,将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洗下去;开挖沟渠排水,促进土壤盐分的排出;雨季人工降雨,增强土壤淋溶作用等。四、简答题部分题目分析本题以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以及河口水盐变化为材料,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土壤盐碱化以及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四、简答题部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福建省东北部主要为丘陵地形,植被覆盖率高。沿海地带构造下沉,形成了众多的海湾和岛屿,海岸线曲折。该海岸带是福建省淤泥质滩涂的主要分布区域。下图为福建省东北部沿海略图。下表为图中甲、乙两海湾不同水深海域和滩涂面积。材料二: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被称为中国外贸的“新三样”。宁德市形成了临海分布,内部具有产业链关系的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和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1)甲海湾泥沙主要来自____季的沿岸流,分析其淤泥质滩涂面积广阔的主要原因____。(2)评价乙海湾建港的自然条件。(3)为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宁德市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说明原因。

单位:平方千米海湾海域面积滩涂面积水深0-5米水深5-20米甲88.128.223乙129.0133.01.4(1)甲海湾泥沙主要来自____季的沿岸流,分析其淤泥质滩涂面积广阔的主要原因____。四、简答题部分参考答案深度解析(1)①冬;②海湾面积大;水浅;泥沙来源丰富;海浪等海洋动力作用较弱。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三峡水库建成前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08,建成后为0.004,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小(细);三峡水库建成前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10,建成后为0.013,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粗)。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宜昌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近,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颗粒大的悬沙被大坝拦蓄下来,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减小;汉口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远,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河流流速变快,侵蚀搬运能力变强,颗粒较大的泥沙被搬运到汉口站,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2)评价乙海湾建港的自然条件。四、简答题部分参考答案深度解析(2)利:水深;岸线长/曲折。弊:地形/地质复杂;航道/航线曲折/狭窄/单一或出航不便/不利航行/进出港口不便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水域条件、陆域条件、施工建设条件等,主要决定港口位置。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乙海湾水较深,利于大型船舶停靠;读图可知,乙海湾海岸线特别曲折,海岸长;但乙海湾多岛屿分布,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航道需要不断绕过岛屿,航道较为狭窄且曲折,不利于船舶通行,进出港不便。(3)为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宁德市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说明原因。四、简答题部分参考答案深度解析(3)①原材料来自区外/原料运输量大/本地矿产资料缺乏;②产品远销海外市场/国内外市场广阔/产品出口量大/外贸量大/外贸运输需求量大;③产品种类多/产联系紧密/生产协作强/产业链完善/完备/长;④工业区/产业布局分散。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集聚、政策法规、历史文化等,物流业还需考虑货运量,即运输需求量。根据材料可知,宁德市主导产业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和铜材料,但该地矿产资源较为贫乏,原材料来自区外,原料运输量大,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利于原料的运入;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被称为中国外贸的“新三样”,因此其产品产品远销海外市场,国内外市场广阔,产品出口量大,外贸量大,外贸运输需求量大,产品出口高度依赖便利的交通条件(物流服务业);宁德市的主导产业内部具有产业链关系,产品种类多、产联系紧密、生产协作强、产业链完善,运输的需求量大;读图可知,宁德市的工业区分为若干个,彼此有一定的距离,布局较为分散,也增加了运输需求。四、简答题部分题目分析本题以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地区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港口的区位、海岸地貌、服务业的区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四、简答题部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21年,印度人口13.9亿,年龄结构较为年轻。该国城镇化水平34.5%,低于亚洲主要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国内人口出现跨区域迁移。该国粮食生产基本自给,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但粮食出口常受政策限制。材料二:2020年,印度提出“自立印度”经济方案,推动本土制造、本土市场和本土供应链发展。但有学者认为,该国宜发挥劳动力优势,面向国际市场生产工业品,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图左为印度略图,图右为2021年印度农业、工业、服务业比重及重要产业部门。(1)从气候角度,简述该国常限制粮食出口的原因。(2)指出该国人口迁移方向,并简析其主要原因。(3)从产业结构角度,简析该国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原因。(4)说明该国宜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的理由。(1)从气候角度,简述该国常限制粮食出口的原因。四、简答题部分参考答案深度解析(1)西南季风不稳定/季风不稳定,降水变化大/降水年际变率大/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水旱灾害频繁/洪涝、旱灾频繁/。印度人口众多且年龄结构较为年轻,劳动力丰富;出口导向型工业多为代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生产成本较低;该国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口,海运便利,利于运输附加值较低的工业品;出口导向型工业产品面向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广阔;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利于产业集聚,生产规模大,规模效益显著。(2)指出该国人口迁移方向,并简析其主要原因。四、简答题部分参考答案深度解析(2)向南/西南。推力:北方农业人口多。拉力:南部港口经济发展/海港发达,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岗位多/工资水平高,投资环境好。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可知,人口迁移的方向为往南部和西南部迁移。人口迁移是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从迁出地的推力来看,北部为粮食主产区,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从迁入地的拉力来看,南部港口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更好的投资环境,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吸引人口迁入。(3)从产业结构角度,简析该国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原因。四、简答题部分参考答案深度解析(3)农业/第一产业:比重(占比)偏高/大。工业/第二产业:比重(占比)较低/小。工业以资金/资源密集型为主;信息/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属技术密集型,吸纳劳动力较少/劳动力数量需求。城镇化比重较低,说明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迁入城镇的人口较少,可从产业结构或人口迁移的拉力推力等角度进行分析。读2021年印度农业、工业、服务业比重及重要产业部门图可知,该国农业占比为17.7%,占比偏高;工业占比仅为29.1%,占比偏低;而工业设计的产业部门中,乙汽车、钢铁、化工和医药等资金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而信息技术产业属于高技术产业,因此该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较少,对劳动的需求量有限,工业和服务业等吸纳的劳动力较少,导致该国城镇化水平较低。(4)说明该国宜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的理由。四、简答题部分参考答案深度解析(4)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生产成本较低;工业品附加值低,宜海运;海运便利;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生产规模大,规模效益显著。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可知,人口迁移的方向为往南部和西南部迁移。人口迁移是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从迁出地的推力来看,北部为粮食主产区,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从迁入地的拉力来看,南部港口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更好的投资环境,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吸引人口迁入。四、简答题部分题目分析本题以印度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气候、人口迁移、城市化、工业区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五、知识点拓展五、知识点拓展拓展知识点一:工业区位因素交通市场劳动力原料土地租金技术政策环境市场饱和交通条件滞后机械化、智能化替代劳动力资源枯竭、原料价格上涨土地价格上涨技术创新不足、新技术冲击政策优势丧失环境要求高、污染加剧区位因素推动产业形成和发展区位因素变化产业衰落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移五、知识点拓展拓展知识点二:河床颗粒物大小问题流量与流速的关联性:同一位置,丰水期流量大,受重力作用压力大,流速快;丰水期相比枯水期水位高,与海平面落差大,流速快。五、知识点拓展拓展知识点二:河床颗粒物大小问题一般来说,河流上游或流速较快的河段,颗粒最大的“砾石”会最先沉积下来,大量的砾石逐渐沉积形成的沉积岩为“砾岩”。中下游地区,河流的流速继续下降,颗粒居中的“砂石”就会沉积下来,大量砂粒沉积形成的沉积岩为“砂岩”。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十分缓慢,细小的颗粒会沉积下来。这些细小颗粒的沉积会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些淤泥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为“页岩”。砾岩砂岩页岩陆相沉积:砾岩、砂岩、页岩多为河流(湖泊)相沉积,颗粒物粒径由粗到细,硬度由大到小,(石灰岩为海相沉积)。五、知识点拓展拓展知识点三:大气环流问题湿润多雨:水汽受热膨胀上升冷却凝结;海面广,蒸发旺盛干燥少雨:气流下沉;地面干燥湿润多雨: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相遇,西风主动爬升形成锋面雨干燥少雨:气流下沉干燥少雨:气流来自高纬度,升温,水汽难以凝结湿润多雨:气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降温,水汽容易凝结干燥少雨:气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升温,水汽难以凝结受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三圈环流。五、知识点拓展拓展知识点三:大气环流问题南半球副高北半球副高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发源地均来自南北半球的副高全球季风最典型区域:东亚和南亚(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五、知识点拓展拓展知识点四:太阳视运动问题运动规律: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可以通过这一特点判定半球)。太阳视运动图中隐含日出、日落方位;某时刻太阳方位;昼夜长短等信息。判定太阳视运动图中的各种信息北半球中纬度南半球中纬度五、知识点拓展拓展知识点四:太阳视运动问题运动规律:判定太阳视运动图中的各种信息赤道地区北极点(夏至日)南极点(冬至日)赤道地区,昼夜永远平分,在视运动图中表现为平面直立。南北极点地区,在出现极昼期间,太阳视运动轨迹形如圆环。即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变,且高度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试画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的太阳视运动图。五、知识点拓展拓展知识点五:垂直地域分异规律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热量、水分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1.形成基础:2.山麓自然地带(基带)的确定:

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随海拔高度增加,气温逐渐降低;降水一般先增大再减小。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如下)五、知识点拓展拓展知识点五:垂直地域分异规律5.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如图)4.通常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垂直方向上大约每升高800-1000米更替一个自然带,相当于水平纬向变化10°更替一个自然带。10°1000m五、知识点拓展拓展知识点五:垂直地域分异规律6.同一自然带:同一山体,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如左图)。

不同山体,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右图)。六、类似题型拓展六、类似题型拓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丹江口、皇庄为汉江上、中、下游分界点,丹江口至皇庄的中游段河谷开阔,宽度达数公里,覆盖层深厚,边滩、心滩发育;皇庄以下的下游河段流经江汉平原,河道蜿蜒,宽度缩窄。丹江口水利枢纽建成于1973年,水库蓄水后,改变了汉江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导致河道形态演变。材料二图a为汉江中下游河道示意图,图b和图c为汉江仙桃段两处河道断面冲淤变化示意图。图a图b

图c皇庄站仙桃站六、类似题型拓展上游中游下游以库区为界,库区以上河段为上游,库区以下为中下游。六、类似题型拓展1.丹江口水库蓄水前,汉江中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沿程逐渐减小;水库蓄水后,输沙量沿程逐渐增大,请分别分析其原因。(6分)图b

图c图a多年平均输沙量建库前:1.050亿吨蓄水后:0.144亿吨汉江仙桃段为连续弯曲型河段。河岸黏土层较厚、抗冲力较强。河漫滩多松散沉积物。多年平均输沙量建库前:0.787亿吨蓄水后:0.189亿吨皇庄站仙桃站1.水库蓄水前河流含沙量大;中下游河谷展宽,河道弯曲,流速减小,泥沙淤积。(3分)水库蓄水后,泥沙在库区淤积,清水下泄;增加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床冲刷、河岸崩塌、支流汇入。(3分)注意:题干中“输沙量沿程”变化。审题:图片(左图)中数据建库前后变化(建库前皇庄输沙量大于仙桃,建库后相反)和总量变化(建库后都减小)。六、类似题型拓展2.简述仙桃段河道断面形态发生的变化,由此推测该处表层水流偏移的方向(请绘制箭头表示)。(8分)图b

图c图a多年平均输沙量建库前:1.050亿吨蓄水后:0.144亿吨汉江仙桃段为连续弯曲型河段。河岸黏土层较厚、抗冲力较强。河漫滩多松散沉积物。多年平均输沙量建库前:0.787亿吨蓄水后:0.189亿吨皇庄站仙桃站2.河床略有加深;(2分)凸岸侵蚀后退;(2分)凹岸略有堆积,变化不大。(2分)绘图:右图(2分)看图说话(右图b、c),河床断面形态变化,虚线1977--实线2016,深浅变化;凹凸岸变化。六、类似题型拓展3.河道演变主要受水、沙变化和河岸物质组成等影响。解释仙桃段河道断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图b

图c图a多年平均输沙量建库前:1.050亿吨蓄水后:0.144亿吨汉江仙桃段为连续弯曲型河段。河岸黏土层较厚、抗冲力较强。河漫滩多松散沉积物。多年平均输沙量建库前:0.787亿吨蓄水后:0.189亿吨皇庄站仙桃站3.清水下泄,河流下蚀作用增强;(1分)洪水期水位下降,凸岸淤积减弱;(1分)表层水流偏向凸岸,凸岸物质组成松散,受侵蚀后退;(1分)凹岸抗蚀能力强,变化不大。(1分)通过河床形态变化逆推与建库后水、沙变化的关联性。六、类似题型拓展【2022年海南卷】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此时(

A.甲地大风降温

B.乙地北风劲吹

C.丙地阴雨连绵

D.丁地风大浪高1.由等压线图可以看出甲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结合气压分布,可知甲地吹偏北风,为冷气团,且位于冷锋锋后附近,所以有大风降温天气,故A正确;结合等压线分布可知乙处吹偏南风,故B错误;丙地位于高压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故C错误;丁地等压线稀疏,风浪小,故D错误。故答案选A。六、类似题型拓展【2022年海南卷】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浮尘升空的动力来源是(

A.冷锋

B.反气旋

C.低压

D.西北风

2.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说明4月21日北京气流以上升为主。而冷锋天气是由偏北风形成的,以大气水平运动为主,故AD错误;反气旋控制时气流以下沉为主,故B错误;低压(槽)控制时,气流以上升为主,故C正确。故答案选C。六、类似题型拓展(2023年浙江6月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材料二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1)黄河中游地区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并指出造成径流深度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____。图1

图2共同特点:南部径流深度大,北部径流深度小。

主要的人类活动:大量修建水利设施用于农业灌溉。在降水量接近稳定的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