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
专题04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考向一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
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
命题方向展的意义。
考向二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
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1、知识体系
东魂1R访1
十六国H北魏
政
东汉,_.._1西魏I寸匕,周I啊朝I
权赤^壁|—T西晋
分之故——口匕朝!■
立4ST
!1
------1南朝I-------
北方各族内在波族杂居,逐渐交融
民T民族在链
族北方人口南迁T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
交
鬲虫q政治改革—I沙窣孝文帝促进北方民族大交融
建立:317年,司马睿
重点战役:潮水之战
东晋
灭亡:420年
时期:东普南朝
东晋南朝时
军事基础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三期江南地区江南地区主要原因:北方人II南迁
形成:魏、蜀、吴的建立国、的开发
的开发影响: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两
经济发展:曹姓通视农业,发展水利;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孙吴造船业发达,发展海三国晋
外贸易,加强了大陆与台湾鼎立南南朝宋、齐、梁、陈
的联系;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北
加速了西南地区开发朝
时
期背蛀:北魏统一北方.出现民族交融趋势
:北魏政治
统一全国:280年主要事件:孝文帝改革
政和北方民
转折点:八王之乱(八王之
权影响: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
乱后出现我国古代族大交融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西晋分
人U迁徙高潮)立
灭亡:被匈奴所灭西晋的短与
暂统一和民科学:览思勰(《齐民要术》)
内迁民族:氐族、羌族、族和也冲之(之周率)
魏
南
北方各族晋
匈奴族、解交
书法:上莪之(《兰亭集序》“书圣”)
的
北
卑族、羯族的内迁朝
融
与
科
技
影响:促进北方民族北方游牧飨而:顾恺之(《女史俵图》《洛神赋图》)
文
化
交融民族内迁
雕塑: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背景
刘备、孙权也扩大了势力范围
(1)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曹魏)
形成
三国(2)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称蜀)
过程
鼎立(3)229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称帝,吴国建立(孙吴)
局面三国鼎立形势图
形成(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统治(2)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
措施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3)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影响魏蜀吴三国实现区域性统一,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3、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20-589年(共370年)
北朝
(1)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
炎就是晋武帝。
(2)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
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
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
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
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4)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
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交
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簸流离。
(5)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北方长期陷入战乱,游牧民族也不断内迁
原因(2)南方相对安定且地广人稀
(3)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和安抚南迁流民
人口
从东汉末年开始,持续到东晋南朝,在西晋末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南迁概况
高潮。南迁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
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
影响
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1)政治因素: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状况以及统治者采取了促进生产的措施
原因(2)经济因素:北方人口纷纷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经验
(3)自然因素:优越的自然条件
(1)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工程
农业(2)精耕细作:犁耕、选种、育种、田间管理、施用粪肥等
江南
(3)多种经营: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地区主要
手工
的开发表现维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业
(1)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商业
(2)南朝时的建康,人口百万,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1)加快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促使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由黄河流域向江南地区转移
影响
(2)大大加强了南方民族间的交融
5、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影响
曹操战胜为以后统一北
曹操和袁绍
官渡之战200年以少袁绍方打下基础
胜多为三国鼎立
曹操和孙刘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208年局面的形成
联军牧野之战;战胜曹操
巨鹿之战;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东晋战前秦土崩瓦解
泥水之战383年前秦和东晋杷水之战
胜前秦北方再度分裂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仅看力量强弱,还要看战略战术是否得当
不能骄傲轻敌,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北魏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1)内迁较晚的鲜卑族仍保留本民族习俗,在治理及维护对北方统治上遭遇难题
背景
(2)冯太后主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孝文帝深受影响
(1)根本目的:巩固北魏统治,促进北魏发展
目的
(2)直接目的: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状态,缓和社会矛盾
(1)迁都移民: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
孝文帝《拓跋宏,后改名元宏)迁都洛阳,并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
主要
中原
措施
北魏(2)推行汉化(移风易俗):穿汉服,学习汉语,改鲜卑姓氏为汉姓(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
孝文提倡与汉族人联姻等
帝改革性质少数民族政权封建性质的改革
(1)对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对民族关系: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加速了民族交
融的步伐,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意义(3)对北方社会: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社会进步
(4)对传统文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胡食、胡服、胡床、胡乐、胡歌、胡舞
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5)对城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使洛阳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6、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领域时代人物成就
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数学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书法曹魏钟繇楷书《宣示表》
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绘画东晋《女史箴图》
顾恺之
《洛神赋图》
雕刻北朝山西大同江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考向一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
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
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H(2022・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汉族七女制作泰愎如络悄4A北朝字汉H的青族H女南州穿胡服的宫廷乐仄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B.少数民族的汉化
C.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D.民族交融的加强
【答案】D
【详解】根据图月,“汉族妇女制作蒸馍和烙饼残画”可知,这是汉族接受受北方少数民族的饮
食;“北朝穿汉服的贵族妇女“可知,这体现的是北方少数民族接受汉族的服饰;”南朝穿胡
服的宫廷乐队“可知,这体现的是汉族接受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这些图片反映的主题是汉
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民族交融,D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题干中未体
现,排除A项;少数民族的汉化、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表述不全面,排除BC项。故选D
项。
瓯(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文材料说明()
《宋书》记载
南朝“地广野
辛,氏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
数郡忘
饥。....丝绵
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
南朝青瓷莲花尊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南朝青瓷莲花尊”、“《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
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书》是一部
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推动
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项正确;题干材料说明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与三国鼎立局面形
成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说明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没有涉及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排除B项;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03(2022•黑龙江大庆・统考中考真题)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
措施,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联姻。这些措施
A.实现了全国统一B.消除了民族隔阂
C.促进了民族融合D.激化了民族矛盾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用汉
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联姻。这些措施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C项正
确;北魏孝文帝时期统一了黄河流域,没有实现全国统一,排除A项;消除了民族隔阂说
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激化了民族矛盾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瓯(2022•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下图①处的政权
【详解】由图可知北方是十六国时代,与十六国并存的是东晋,B项正确;西晋是统一王朝,
排除A项;北魏与北齐都是北朝时期与南方宋、齐、梁、陈并存的,排除CD项。故选B
项。
考向二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H(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继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
创造出璀璨的文化,下图作品既有道家的“飘逸”,又有儒家的“文质”,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中
和之美这一作品()
永
岫
品
加
九
1手
4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A.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B.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C.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D.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特点
【答案】A
【详解】依据作品信息:“《兰亭集序》(摹本•局部)”可知,王羲之《兰亭集序》被称为“天
下第一行书”,A项正确;贾思勰所著《齐民要素》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排除B项;
祖冲之制定《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云冈石窟和龙
门石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
瓯(2022•广西•统考中考真题)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
界近千年。这项成果所属领域是
A.数学B.历法C.医学D.文学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再结合所学可知,祖冲
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圆
周率是数学领域的,A项正确:其他三项不对,排除BCD项。故选A项。
瓯(2022,海南•统考中考真题)《齐民要术》一书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
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
A.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B.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C.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D.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表明范围广泛,各方面的内
容都有,D项正确: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瓯(2022•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两幅图片再现了北魏人民的经济生活状况。这些
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胡饼铸画北方民族人民采桑图壁画
A.江南开发B.民族交融C.科举取士D.重文轻武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片反映了汉族与北方民族相互学习,反
映了北魏时期的民族交融,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江南开发,排除A项;材料与科举取
土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北魏重文轻武,排除D项。故选B项。
【变式1](2022•安徽芜湖・统考二模)下列历史图书的目录反映了()
1.豪杰并起枭雄立一—魏.….57
2.鞠躬尽瘁营汉室一—蜀汉.….59
3.生子当如孙仲谋一.61
A.楚汉之争B.西汉建立C.光武中兴D.三国鼎立
【答案】D
【详解】根据图中“魏、蜀汉、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
建立;221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222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229
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D项正确;ABC项与题干描述无关,
排除ABC项。故选D项。
【变式2](2022,福建福州•统考模拟预测)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图所示时代的阶段特征是()
飙东魏北开
十六国北魏
蜀西音西魏北周
东音宋开梁防
A.文明初现B.制度创新C.政权分立D.繁荣开放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反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
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其基本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C项正确;文明初现是
指夏商周时期,排除A项;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制度创新,排除B项;繁荣
开放反映的是隋唐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变式3】(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如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以下对这张形势图的
分析,正确的是
①为这种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②图中A是魏国,建立者为曹操,农牧业发达
③图中C是吴国,建立者孙权曾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政权最早与台湾联系
④这一时期分裂的中国走向统一
C.①②④D.②③④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②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8年,曹操进攻江南的孙刘联军,赤壁之战爆发,最终曹
操战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①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
队到达夷洲,建立了大陆和台湾的联系,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群雄并起
军阀割据,但是三国鼎立的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为晋国实现大一统奠定了基础,④正确;
综上①③④正确,②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变式4](2022•江西赣州•统考模拟预测)根据估算全球约有八千万客家人,其中广东、江
西、福建等省份共有约5000万人口,广东独占3000万,惠州、梅州、赣州、汀州为“客家
四州”,“客从北方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B.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
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以来,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
来到南方,“客从北方来”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A项正确;南方气候
温暖湿润,优于北方、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D项;北方统
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表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A项。
【变式5](2022•安徽淮南・统考一模)梁陈时,姑苏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宇
高薨,阡陌如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据此可知()
A.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B.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C.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D.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梁陈时,姑苏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联相望……”(江南)地广野丰,
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可知,材料反映了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耕地面积不断
增加,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国
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排除A、B项;南宋时期,古代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排除C
项。故选D项。
【变式6](2022•江西赣州•统考模拟预测)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鲜卑姓汉姓鲜卑娃汉姓
拓跋元贺赖贺
丘穆陵穆独孤刘
步六孤陆贺楼楼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
C.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D.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答案】B
【详解】根据表格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它是“鲜卑姓”改“汉姓”,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北魏孝文帝于494年力排众议迁都洛阳,然后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进行改革:用汉语、穿
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B项正确。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孝文帝
改革是在北魏统一北方后进行的,排除C项;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是因为北方战乱频繁,
排除D项,故选B项。
【变式7](2022•广东•模拟预测)南北朝时期,南朝尚清淡,崇文采,雅有远韵,善为文章;
北朝重武功,性雄豪,工骑射,果敢决断;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士人把“以武达”和“以
文通”同等地视为振兴家门的途径,这反映了当时()
A.南北文化冲突导致国家分裂B.南方成为了全国文化中心
C.民族交融促使多元文化交融D.北方制度远远落后于南方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士人把'以武达'和'以文通'同等地视为振
兴家门的途径“可知,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民族融合促使多元文化交
融,C项正确;当时国家分裂是少数民族入侵导致的,非文化冲突影响,排除A项;材料
无法得出当时南方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南北方的制度比较,排除D
项。故选C项。
【变式8](2022.广东.模拟预测)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
少而成功多'',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农谚,如“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
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等。这反映了农业生产()
A.要充分利用土地B.要重视选育良种
C.要顺应天时地利D.要改进生产技术
【答案】C
【详解】据题干关键信息“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
不可强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北朝贾思觎撰写的《齐
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
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锢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
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
植农作物必须顺应天时地利,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ABD三项。故选
C项。
【变式9](2022•江苏苏州•校考一模)如图所示左图是大同云冈石窟的佛教居士维摩诘像,
头戴尖顶帽,身着窄小胡服,具有典型北方少数民族特征;右图是孝文帝迁都后洛阳龙门石
窟的同题材作品,头戴高帽,宽衣博带,与东晋顾恺之所绘维摩诘画像较为相似。这反映当
时()
A.佛教改变了中原生活习俗B.石窟艺术已遍布大江南北
C.佛教是绘画雕塑唯一题材D.文化交流呈现交融的趋势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片材料,可知图片反映了维摩诘的造像在云冈石窟中带有典型的少数民族特
征,但是洛阳龙门石窟中,其造像“头戴高帽,宽衣博带,与东晋顾恺之所绘维摩诘画像较
为相似''即服饰带有汉族特征,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流呈现交融的趋势。D项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佛教传播改变生活习俗,排除A项;石窟艺术已遍布大江南北、佛教是绘画
雕塑唯一题材,不符合史实,排除BC项。故选D项。
【变式10](2022•广东深圳•校考模拟预测)某学习小组围绕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开展主题探究学习,设计如下表格,适合①和②两处的选项是()
结
①民族融合
论
史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圆凳等家具传
实入中原,改变了汉族的生活习惯
A.短暂统一;东晋B.政权分立;前秦C.政权分立;东晋D.开放革新;北魏
【答案】C
【详解】由表格史实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的短暂统一,再到东
晋十六国,再到与南朝和北朝并立,可以得出结论①应为政权分立,②处应为东晋,C项正
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西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不是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排除A项;
前秦属于十六国之一,排除B项;北魏属于北朝的朝代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
【变式11](2022•山东德州•校考模拟预测)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
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新民族。民族
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
并战争,大大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外用户注销协议书范本
- 第一讲计算机概述
- 催收团伙和解协议书范本
- 2025年玉强颗粒用药指导试题
- 2025年护理应急预案的培训试题
- 妊娠期的护理
- 法律案例培训课件模板
- 2025届广西玉林高中、柳铁一中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互联网医疗平台2025年在线问诊服务质量与医疗信息化发展研究
- 合江县一模题数学试卷
- 留疆战士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一般饲料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文件参考含制度记录表格
- 2025+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进展
- 砂纸契房订金合同协议
- 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段划分
- 2025年浙江金华义乌市水利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全文
- 2025年云南新华印刷五厂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金华市义乌市双江湖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B65-T8024-2024 建筑用室外气象参数标准J17664-2024
- 霍尔果斯人才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