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正衡中学2024届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正衡中学2024届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正衡中学2024届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正衡中学2024届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正衡中学2024届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正衡中学2024届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肾小囊中的液体里不含有的成分是()A.大分子蛋白质 B.尿素C.葡萄糖 D.无机盐2.清·刘《老残游记》第二回中这样描写说书姑娘白妞:“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文中的“白水银”和“两丸黑水银”分别指()A.巩膜、瞳孔、晶状体 B.视网膜、瞳孔、虹膜C.巩膜、虹膜、瞳孔 D.角膜、瞳孔、晶状体3.血液里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会引起()A.发炎 B.贫血 C.缺钙 D.营养不良4.食盐中加碘可以有效预防()A.佝偻病 B.骨质疏松症 C.夜盲症 D.地方性甲状腺肿5.健康人的原尿与尿液成分相比,主要区别是尿液中不含有()A.大分子蛋白质B.葡萄糖C.尿酸和尿素D.无机盐6.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不包括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病原体 D.易感人群7.关于下列生物学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观察血液的组成”实验中,可直接取家兔血液50毫升注入量筒静置观察B.“观察哺乳动物的肾脏”实验中,可用解剖刀将肾脏纵剖为前后两半观察C.“观察哺乳动物的肺”实验中,可用放大镜找到肺中的支气管和小血管D.“探究种子呼吸时释放热量”实验中,温度计示数升高表明种子萌发产生热量8.人体与呼吸有关的肌肉主要是()A.胸部的肌肉B.腹部的肌肉C.背部的肌肉D.肋骨间的肌肉和隔肌9.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C.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10.与对应的静脉相比,动脉的主要特征是()A.管壁较厚、弹性大 B.管壁较厚、弹性小C.管壁较薄、弹性大 D.管壁较薄、弹性小11.下列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A.水分、无机盐、维生素 B.糖类、蛋白质、脂肪C.糖类、维生素、蛋白质 D.糖类、水分、蛋白质12.下列关于泌尿系统中结构与功能相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输尿→管形成尿液B.膀胱→储存尿液C.尿道→输送尿液D.肾脏→排出尿液13.如图是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由细胞向血液扩散,二氧化碳由血液向细胞扩散B.氧和二氧化碳都由细胞向血液扩散C.氧和二氧化碳都由血液向细胞扩散D.氧由血液向细胞扩散,二氧化碳由细胞向血液扩散14.小肠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小肠中有多种消化酶,可消化多种营养物质B.小肠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C.小肠长、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可增大吸收面积D.小肠绒毛壁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15.下列有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是鸟类特有的特征B.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这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是不利的C.蜘蛛是一种节肢动物,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D.长颈鹿为躲避敌害快速奔跑,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16.近年来,患近视眼的中学生越来越多,那么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A.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 B.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凸透镜C.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凹透镜 D.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凸透镜17.下列有关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B.饭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会造成胃肠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消化C.糖类都可以被直接吸收D.手术病人适量补充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利于伤口的愈合18.下面是显微镜下观察人血图片的一个视野图(④指血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B.②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C.③形状不规则,能够吞噬病菌D.血液的颜色主要取决于④19.某同学的血型为B型血,按照ABO血型输血关系表,他可以接受的血型是A.AB型血和B型血 B.AB型血和A型血C.O型血和AB型血 D.B型血和O型血20.人的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什么?()A.食管 B.胃 C.小肠 D.大肠2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A.鼻腔和肺 B.呼吸道和肺 C.气管和肺 D.呼吸道和气管22.一个战士训练时手臂受外伤,伤及静脉,血流不止,此时应采取的时止血措施是()A.压迫伤口近心端一侧的血管 B.压迫伤口远离心脏一侧的血管C.只用“创可贴”简单处理伤口即可 D.只用“红药水”处理伤口即可23.如图所示血液流经某器官M(箭头表示血流方向)时,若血管B内的氧气和葡萄糖的含量较血管A内的高,而二氧化碳和尿素的含量较A内的低,则M是A.脑 B.肾 C.肺 D.小肠24.有些药物经常被封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免对胃产生刺激,其原因是()A.胃能消化淀粉B.胆汁不能消化淀粉C.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D.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25.真菌与细菌比较,最主要的区别在于()A.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B.细胞含有叶绿体C.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D.能进行孢子生殖26.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资源,各地都设立的爱鸟周。本地区爱鸟周的时间是A.3月的最后一周B.4月1日到7日C.4月20日到26日D.5月1日到7日27.“植物人”有心跳呼吸,不能活动、无意识,那么神经系统没有受到损伤的是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28.小王同学上体育课时,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请问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是()A.白细胞血浆 B.血小板血浆C.血小板白细胞 D.红细胞血浆29.下列对排泄叙述错误的是()A.尿素可通过泌尿系、汗腺排出B.二氧化碳只能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大多数代谢废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D.水只能通过泌尿系、汗腺排出30.人一生中身高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A.童年期 B.青春期 C.成年期 D.幼儿期31.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①鼻腔②支气管③喉④咽⑤气管⑥肺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③⑤②⑥C.①③②⑤④⑥ D.①⑤③②④⑥32.小华吃西瓜时不小心把一些西瓜籽吞进肚里了,最终这些西瓜籽会随粪便排出体外.这些粒瓜籽在小华体内经过的部位依次是()A.口腔→咽→小肠→胃→大肠→肛门B.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C.口腔→咽→胃→大肠→小肠→肛门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33.生活中的垃圾应该分类处理,下列不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A.果皮菜叶 B.易拉罐 C.塑料制品 D.废旧报纸34.下列有关免疫和传染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免疫总是对人体有益,而且人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B.皮肤的屏障作用和体液的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移植外来器官时,被移植的器官属于抗原D.接种疫苗从预防传染病措施的角度分析,属于保护易感人群35.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是动脉,其管壁厚,弹性大,血流快B.乙是毛细血管,它管壁最薄,内径最小C.丙是静脉,其管壁较薄、弹性较小,血流较慢D.丙血管与甲血管相比,所含血液的氧含量较高36.读图理解:下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心脏壁最厚的腔是[____]____,它能将血液泵向全身;心脏内有____,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心室→____,而不会倒流。(2)血管[6]的血压比血管[1]的血压____(填“高”或“低”)。(3)肺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_。(4)与心脏相连的血管里,流静脉血的是____。(填血管名称)。(5)云爷爷患有肠炎,在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需经过心脏____次才能到达病灶,药物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是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37.图表示反射弧的组成,分析后回答:(1)手指突然受到针刺后,手指皮肤中的[5]受到刺激,产生的_________,经[4]传到[3],然后通过[2],传到[1]________引起上肢相应的肌肉收缩,产生缩手动作。(2)该反射的类型是___________反射。(3)反射弧任一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______(“能”或“不能”)正常进行。38.阅读资料,回答问题:世界糖尿病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定于每年的11月14日,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一个人的血糖浓度升高到正常参考值之外时,就有可能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除了常规治疗和调节,在饮食方面也应该注意减少高热量食物、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的摄取。2010年2月,我国科学家首次选育出一种水稻新品种——“降糖稻1号”,与普通大米相比,在这种水稻中,“抗性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的含量都比较高。不同于普通淀粉,“抗性淀粉”难以在消化道内降解成葡萄糖,不会使血糖过快升高。科学家利用糖尿病模型大鼠进行的相关动物试验证明,该稻米对于保持体重稳定增长、降低血糖有明显效果。(1)上述提到的各种营养物质中,构建和修复受损细胞的基本原料是________,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是________。(2)如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的程度,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顺序。图中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________,食物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3)糖尿病是人类的常见病,产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____)A.饮食中含糖过多B.胰岛素分泌不足C.胰岛素分泌过多D.胰液分泌不足(4)进行动物试验是验证“降糖稻l号”降糖功效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利用上述模型大鼠还原科学家的简要实验步骤,请你帮助完善:①选取身体和生理状况相近的模型大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②甲组饲喂一定量的“降糖稻1号”大米,乙组饲喂等量的______大米,其他环境和饲养条件相同;③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实验鼠的体重和__________,预测实验结果是:甲组大鼠保持体重稳定增长,且__________。④要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仅凭上面一组实验结果是不可靠的,还需要______________39.知识应用,解决问题(一)预习思考,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酸而是美国化学家RASmith1872年最先提出的,是大气污染的表现。酸而被称作“空中死神”.据某市区1998年环境状况公报载,市区酸而频率为41.3%,比上年上升了5.5个百分点,降水的年平均pH为4.87,种水酸性污染较严重,表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材料二:①某地一场较大范围的酸而使植物叶面道到腐蚀,产生大量斑点而坏死,导数面瓜大面积绝产,损失捧查。②酸雨使植物阳离子从叶面析出,使钙、镁、铁等离子迅速从土壤中损失,土壤营养状况降低,还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影响植物的生长。①铝对生物来说是有害元素,在土城中以氧化铝形式存在,PH:时几乎不溶解。当PH为4.6时,铝的溶解度增加100倍,并转化成硫酸铝,造成树木死亡。四川某林场,华山松死亡率达96%,就是酸而使土壤中硫酸铝浓度增高,危及华山松。材料三:水是一切的生命之源。正因为有了水,才有了这个蔚蓝而美丽的置球,才使人类、动植物得以生存。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使水资源的污染加重。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二)设问解疑(1)酸雨危害极大,与酸雨形成有关的主要气体是_____。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氟利昂(2)污染水资源的污染物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答:有毒物质沿着_____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3)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下列措施是_____。①少用媒作燃料②把工厂的烟卤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A.①③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③④⑤(4)酸雨一般是指pH小于_____的雨、雪、雾等大气降水,(5)问: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你做过哪些有益的工作?请举一例。答:_____。40.请根据图和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小东同学参加了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实践活动,博物馆里有丰富的标本和模型,十分吸引人。同学们一起参观了《走进人体》主题展览,在“人体呼吸”的展区,小东看到了以下内容,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气体成分A(%)B(%)氮气7878氧气1621二氧化碳40.03水1.10.07其他气体0.90.9(1)图1中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_______和湿润。(2)人体吸入的气体最终到达肺泡,肺泡的数量非常多,且根据图2所示,肺泡壁很薄,由_____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样有利于进行_______。(3)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密切,图2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1中[③]______(填名称)应处于收缩状态。(4)当我们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的压迫使胸廓无法顺利_______(选项:扩张/回缩),导致肺内气压_______,气体不易进入。(5)上表是比较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数据,A组数据表示的是人体_____(选项:吸入/呼出)的气体。(6)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要呼吸20000多次,需要呼吸10~15立方米、约13.6公斤的新鲜空气,是一个人一天所需食物重量的10倍,原因是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刻都需要能量供应,这些能量是由人体的________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的;这一作用的完成需要氧气参与,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都要与________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把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在细胞内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产生_______,从而释放能量。

参考答案1、A【解题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肾小囊中的液体里不含有的成分是大分子蛋白质。故选A。2、C【解题分析】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3、B【解题分析】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再氧浓度低的地方于氧分离,这就决定了红细胞具有携带氧气的功能,人体红细胞过少或血红蛋白过少都会出现贫血现象。贫血因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题目详解】A.人体发炎,白细胞会增多,A不符合题意。B.贫血是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引起的,B符合题意。C.缺钙易儿童患佝偻病,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不会减少,C不符合题意。D.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少,易造成贫血,不会营养不良,D不符合题意。故选:B。【题目点拨】回答此题要明确红细胞的组成和功能有关知识点。4、D【解题分析】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缺碘易得大脖子病。国家为了预防大脖子病,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所以国家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这是为了预防大脖子病。【题目详解】A.佝偻病是由于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引起的疾病,A不符合题意。B.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引起的疾病,B不符合题意。C.夜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疾病,C不符合题意。D.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乏含碘的无机盐引起的疾病,D符合题意。故选D。【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缺碘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5、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因为葡萄糖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了。故选B。考点:尿液的形成。6、C【解题分析】

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题目详解】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不包括C,故选C。【题目点拨】分清传染病的各个环节特点是解题的关键。7、A【解题分析】

观察血液的组成实验时需要加入抗凝剂防止血液的凝固。观察肾脏时需要纵向剖开,从而观察其内部的结构。观察哺乳动物的肺时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到肺中的支气管和小血管。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题目详解】“观察血液的组成”实验中,需要先在量筒内加入抗凝剂,再将家兔血液50毫升注入量筒静置观察,血液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是血浆部分,下面是血细胞,故A错误;“观察哺乳动物的肾脏”实验中,可用解剖刀将肾脏纵剖为前后两半观察,可以观察到肾脏的皮质和髓质,故B正确;“观察哺乳动物的肺”实验中,可以借助放大镜找到肺中的支气管和小血管,故C正确;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所以“探究种子呼吸时释放热量”实验中,温度计示数升高表明种子萌发产生热量,故D正确。故选A。【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观察血液的组成,观察哺乳动物的肺和肾脏的实验,探究植物种呼吸作用的实验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8、D【解题分析】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题目详解】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与呼吸有关的肌肉主要是膈肌和肋间肌。故选D。【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肋间肌和膈肌的功能。9、A【解题分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心室,心室流向动脉,再到毛细血管,到静脉,最终回到心房。10、A【解题分析】

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管壁管腔血流速度动脉最厚,弹性大较小最快静脉较厚,弹性小较大较慢毛细血管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非常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非常慢【题目详解】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官腔较小,血流速度快;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官腔较大,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管腔径极小、管内血流速度最慢。故选:A。【题目点拨】解题关键是熟记血管的种类、结构特点与各自功能特点。11、B【解题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题目详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

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

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

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其中水既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载体。

因此,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蛋白质、脂肪。【题目点拨】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脂肪只是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储存在皮下,蛋白质主要参与构成细胞。12、B【解题分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题目详解】输尿管输送尿液,故A错误;膀胱,暂时储存尿液,故B正确;尿道,排出尿液,故C错误;肾脏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故D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明确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3、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含氧丰富,二氧化碳含量低,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组织细胞中的氧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高,因此,氧由血液向细胞扩散,二氧化碳由细胞向血液扩散。故选项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发生在组织细胞中的气体交换,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B【解题分析】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其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题目详解】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和胆汁,这些消化液可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A不符合题意;小肠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管壁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B符合题意;小肠长、长约5~6m,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可增大吸收面积,C不符合题意;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D不符合题意。【题目点拨】掌握小肠的结构特点是解题关键。15、C【解题分析】A、鸟类用气囊辅助呼吸,这是其特有的特征,哺乳动物也是用肺呼吸,体温也恒定,A错误;B、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适度取食,对植物生长无害,可促进其生长,若取食过度则会对其生长和繁殖不利,B错误;C、蜘蛛属于节肢动物,蜘蛛结网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属于先天性行为。C正确;D、长颈鹿为躲避敌害快速奔跑,需要神经系统调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参与提供能量,运动系统完成,D错误。故选C。16、A【解题分析】

(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题目详解】A、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矫正,A正确。B、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矫正,而佩戴凸透镜矫正远视眼或老花眼,B错误。C、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前方,而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后方的是远视眼或老花眼,C错误。D、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矫正,而远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在视网膜后方,佩戴凸透镜,D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像特点、形成原因和矫正措施。17、C【解题分析】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小肠是消化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题目详解】A.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初步的消化作用;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因此唾液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故A正确。B.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故B正确。C.糖类在消化道内只有转变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故C错误。D.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所以,手术病人适量补充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故D正确。故选C。【题目点拨】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18、A【解题分析】

观图可知: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④是血浆,据此解答.【题目详解】A、①是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A正确。

B、②是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会明显增多,以尽快消灭侵入人体的病菌;而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或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过少引起的,B错误。

C、③是血小板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凝血的作用,C错误。

D、血液的颜色主要决定于①红细胞,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D错误。

故选A。

【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19、D【解题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题目详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是输B型血,万不得已可以输少量的O型血。

故选:D。【题目点拨】注意: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首选的原则是输同型血。20、C【解题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题目详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细长,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水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同时小肠壁、毛细淋巴管壁和毛细血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选C。【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21、B【解题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题目详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清洁、湿润和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故选:B。【题目点拨】肺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要重点掌握。22、B【解题分析】

三种血管的出血特点和止血方法:出血类型出血特点止血方法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可用止血带或绷带在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颜色暗红,血液较缓,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在远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颜色红色,血液缓慢渗出可自然止血,也可用创可贴包扎伤口【题目详解】静脉出血,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在远心端止血。因此一个战士训练时手臂受外伤,伤及静脉,血流不止,此时应采取的暂时止血措施是压迫伤口远心端一侧的血管。故选B。【题目点拨】理解掌握出血的初步护理常识和注意事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A【解题分析】

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是不同的,比如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肾脏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根据血液的流动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可知B是动脉、M是毛细血管、A是静脉,解答即可。【题目详解】A、人体内血液流经大脑时在组织细胞处消耗氧和营养物质,产生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M是脑,B脑动脉内的氧气和葡萄糖的含量较A脑静脉内的高,而二氧化碳和尿素的含量较A脑静脉内的低,A符合题意;B、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的时候,血液中的氧气经过气体交换后,进入组织细胞,所以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量减少;血液中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尿素等新陈代谢的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流出肾脏的血液中氧气、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等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B不符合题意;C、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从肺出来的血液,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C不符合题意;D、小肠是消化的吸收的主要场所,从小肠出来的血液是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D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的成分变化。24、D【解题分析】胃液内的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起消化作用,将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胶囊的成分是淀粉,胃不能对淀粉进行消化,所以药物进入小肠,胶囊在小肠内被消化,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起到保护胃的作用。25、C【解题分析】

根据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进行分析回答。【题目详解】A、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A不符合题意。B、细菌和真菌都无叶绿体,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B不符合题意。C、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中有明显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C符合题意。D、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真菌多数为孢子生殖,D不符合题意。【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真菌和细菌结构上的异同,真菌和细菌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26、C【解题分析】中国为保护鸟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而开展的一项活动。1981年9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可在4月至5月初选一个星期为爱鸟周。在此期间,各地召开爱鸟周广播大会,举行爱鸟周学术报告会,悬挂人工鸟巢,发放和张贴爱鸟宣传画等。每年的4月20日-26日为全国的爱鸟周。故选C。27、C【解题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题目详解】A、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错误。

B、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错误;

C、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C正确;

D、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植物人的脊髓已经受损,D错误。

故选:C。【题目点拨】明确大脑、小脑及脑干的结构及功能即能正确答题。28、C【解题分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题目详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为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血小板的主要机能包括促进止血作用和加速凝血两个方面。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29、D【解题分析】

人体代谢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水,它们被排出体外的过程就是排泄。【题目详解】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所以D说法错误。【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排泄的途径。30、B【解题分析】

青春期是决定一个人体质、心理、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据此答题。【题目详解】一生中身高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青春期。青毒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因此,应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健康地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代。【题目点拨】关键是掌握青春期生理的发育,理解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31、B【解题分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题目详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因此,空气从外界进入人体肺的正确顺序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泡)。故选B。【题目点拨】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呼吸道的组成、特点及功能。32、B【解题分析】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它的旅行路线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B正确。33、A【解题分析】

垃圾包括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废旧报纸、铝制易拉罐等属于可回收垃圾,分析解答。【题目详解】A、果皮菜叶没有回收的价值,不可回收,故A符合题意。B、易拉罐属于金属或合金,通过处理还可以制取金属和合金节约了大量的原料,可以回收,故B不符合题意。C、塑料瓶可以回收再利用,故C不符合题意。

D、废报纸能够回收处理后还可以作为制纸的原料,可以回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目点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世界的发展方向,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资源。34、A【解题分析】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题目详解】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当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是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当人体某些器官损坏,需要移植外界器官时,由于免疫的存在,不容易移植成活,这种情况下,免疫不是有益的,故A错误;皮肤的屏障作用是第一道防线、体液的杀菌作用是第二道防线,是人人都有,生来就有的,不是后天获得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故B正确;移植到人体内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组织细胞的成活。因此植入外来的器官相当于抗原,故C正确;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避免相应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故D正确。故选A。【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传染病的流行环节,抗原和抗体的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点。35、D【解题分析】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动脉中的血流速度最快,所以甲是动脉,其管壁厚,弹性大,血流快,故A正确;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所以乙是毛细血管,它管壁最薄,内径最小,故B正确;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静脉中的血流速度慢,所以丙是静脉,其管壁较薄,弹性较小,血流较慢,故C正确;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内,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内,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图表示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丙血管是静脉与甲血管是动脉相比,所含血液的氧含量较低,故D错误。故选D。36、B左心室瓣膜动脉低D右心室肺动脉、上下腔静脉2C→D→A→B【解题分析】

(1)观图可知:1是主动脉、2是肺动脉、3是肺静脉、5是房室瓣、6是下腔静脉、7是上腔静脉、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室。(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题目详解】(1)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2)6下腔静脉管壁较薄,血压较低;1主动脉管壁较厚,连接B左心室,血压较高。(3)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肺循环是指血液由D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4)与心脏相连的血管里,肺动脉和上下腔静脉内流的是静脉血,主动脉和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5)云爷爷患有肠炎,在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需经过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肠动脉→肠部的毛细血管→病灶,即药物经心脏2次才能到达病灶,药物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是C→D→A→B。【题目点拨】掌握心脏的结构和相连通的血管,即:房连静,室连动以及血液循环路线可以答题。37、神经冲动效应器非条件(或简单)不能【解题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5感受器,4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2传出神经,1效应器。【题目详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如图,手指突然受到针刺以后缩手的反射过程是:5感受器(手指)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4传入神经传导到3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2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1效应器(手臂上使手回缩的肌肉),引起上肢相应的肌肉收缩,产生缩手动作。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缩手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其中枢在脊髓,因此属于简单反射。(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任一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都不能进行。【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及功能,并能正确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38、蛋白质膳食纤维丙DB普通血糖(血糖浓度)血糖降低多次重复实验【解题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图示中:A代表口腔、B代表咽和食道、C代表胃、D代表小肠、E代表大肠、F代表肛门。【题目详解】(1)上述提到的各种营养物质中,构建和修复受损细胞的基本原料蛋白质,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是膳食纤维。(2)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