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9《最大的“书”》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语文-19《最大的“书”》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语文-19《最大的“书”》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语文-19《最大的“书”》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语文-19《最大的“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下册第19课《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质勘岩册厚印痕刨煤宝

2.趣味识字(谜语识字):册:出示古代竹简书,学生观察对比记忆;岩:高山上的石

壁;包IJ: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

3.易读错字:册(平翘舌易错)印(易读成“硬”)

4.多音字:藏cdng(捉迷藏)zdng(宝藏)

壳k6(贝壳)qiao(地壳)

5.应会写字:质趴岩册厚印刨宝埋陆铁底

(1)写正确:易写错字:“厚、底”:厚,上无点;底,上下都有点;“埋”:有土才能

埋,注意“提土”旁。“印”,右边是单耳。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质册厚

②指导要点:竖撇,观察由“竖”到“撇”的演变过程。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痕迹刨根问底宝藏

(-)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反问

句、感叹句)。

二、理解运用

(-)共性目标:

1.了解词意:

(1)需要理解的词语:刨根问底

(2)了解词意的方法:运用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理解“刨根问底”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了爸爸带川川去爬山遇到地质勘探队员并与他

对话的事情,说明岩石就是一本最大的“书”,里面戴着学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探索。

(二)重点问题: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书上有什么内容?

这本“书”有什么用?

(三)仿写句子(或造句)训练:你看,这儿有,有,还有

哩!

三、情感体验: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地质勘探队员的了不起.

2.激发探索自然、学习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反问句、感叹句)。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

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3.写好笔画“竖撇”。

教学准备:

一、教师

(-)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

二年级下册第19课《最大的书》预习提纲(或学案)

学校:班级:姓名:

一、日积月累

1.圈生字、画生词,标出自然段,熟读课文至少五遍,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

2.识字:

(1)你用哪些好办法(如猜字谜、编儿歌)记住了哪些字?

(2)给每个字口头组词并圈出你认为难认的字。

(3)你会给文中的多音字组词吗?

藏[壳[

3.会写上上

(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注意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占格位置。

(2)圈出你认为难写的字并说一说书写时注意什么。

4.词语: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积累本课生词:

痕迹刨根问底宝藏把你的理解写在文中词语的旁边。

5.概括主要内容:本文按照顺序写了爸爸带川川,遇到地质勘探队员并与

他们的事情,说明岩石就是一本最大的“书”,里面藏着许多知识,等着我们去

发现、探索。

6.标画重点句、段:

(1)读第5—10段,想一想“岩石书”上写有哪些字?画有哪些画呢?用横线标画出来。

(2)读第12段,想一想这本书有什么用?用波浪线标画出来。

7.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加上引号?

8学生质疑: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标画在课本上吧!

9.拓展延伸:读一读课本86页“我知道”,并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搜集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最大的“书:指名读课题,把“最大”读的重而声音延长。

2.师小结:老师听出来了,这不是普通的书而是最大的书。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通过朗读了解这本书,看一看这本最大的书是什么书?

二、预习评价。

(-)展示预习完成全面、书写认真的同学:

1.出示学生名字,为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鼓掌。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二)展示填写预习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长:

三、成果展示、精讲点拨。

(一)成果展示。

1.小组合作自由展示认记的生字词(组长带领组员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词语(可以开

火车、齐读、双响炮读)

(1)分行展示词语。出示课件

岩石脚印雨痕

藏着铁矿埋着宝藏

刨根问底地质勘探队员

一册书厚厚的煤炭

(2)指名读词语,并帮学生正因理解词语。第一行:前鼻音;第二行多音字“藏”;第

三行理解“刨根问底”

(3)小组间接力读词语。

(4)交流识字方法。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

(5)指导书写。

①(出示“质厚底”)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②学生汇报:半包围结构,都有一个“竖撇”,里面的部分稍微外露

③我们不但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把字写得漂亮。你们发现了吗?今天要写的很多字当中,

都出现了一个笔画“竖撇”。(边讲边范写,让学生观察由“竖”到“撇”的演变过程。)

④我们不但要把这些字写正确,还要把字写美观。伸出小手,跟老师写一个“底工

(6)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出示主要内容,学生填空。)

(二)精讲点拨

1、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告诉大家这最大的书是什么吗?

(1)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岩石就是书啊!

(2)学生读(读的再肯定些,小朋友读得越来越肯定了,老师不明白了岩石怎么成了

书了,它哪儿像书呢?)

2、学习第四段

(1)(出示第四段),学生读。观察图,岩石一层一层的,我们看的书是一页一页的,

难怪小朋友说岩石就是书啊!(教师板书:一层一层)

(2)指导朗读

①我们把这个词语送到第四段,再读一读,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②谁还想读?我们分角色朗读。(出示对话)川川是个小问号,问起问题没完没了,谁

当川川?谁当叔叔?师评价:噢,原来标点符号也会说话呀!刚才这两位同学把小问号、感

叹号读得多好呀!

3、学习第5一—8段

(1)(出示5-8段)过渡:岩石上还有什么,像书呢?请同学们默读5一一8段,想一

想。汇报:你能简单地告诉我岩石上面有什么?(岩石上有字所以像书)还有什么?(岩石

上有画)师板书:有字有画

(2)学习第6段

①谁来介绍岩石这本书上的字呢?可以读一读书本上面的话(指读)

②师:你们见过岩石上面的这些字吗?(出示雨痕、波痕、矿物图片)

③多么有趣的文字呀!如果我把书上的这句话改成这样好吗?(出示:你来看,这是雨

点留下的痕迹。)学生对比这两句话,汇报交流。

这段话中,你还觉得哪个词用得好?指名说,学生汇报:“足迹”这个词用得好。你的

理由是什么?这个词用来写谁的?总结:波浪一道一道的,迈着整齐的步子向我们涌来,多

么壮观!你能读出它的壮观吗?

这段话中,你还觉得哪个词用得好?学生汇报:“闪光的”“透明的”把矿物写得更具体

了。

④科学家研究发现岩石中有3000多种矿物(出示图片),谁能像书本上面的句子一样,

介绍一下这些矿物(如:雪白雪白的水晶石,碧绿的翡翠等)瞧!把它们说得多具体呀!

⑤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岩石上有一个个字,有调皮的雨痕,有壮观的波痕,还有美

丽的矿物,你能通过朗读把它们的特点读出来吗?

(3)学习第8段

①岩石书上不仅有字,还有画呢?谁来读一读第8段?听了你的朗读,这些画迫不及待

的跑出来了。(出示图片)看看是什么?

②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呢?(汇报:小鱼

在水里游,有鳞片;树叶是绿色的;贝壳五颜六色的)

③岩石书上的画是化石,化石是怎么形成的?打开书本86页读一读“我知道”。你还知

道那些化石?(恐龙恐龙蛋乌龟中华酮三叶草等化石)

④试着像课本上面的句子一样说一说(出示句子:你看,这儿有—,有—,那儿还

有!)

4、学习12段

课文学到这儿,你知道岩石为什么像书了吗?汇报:这本岩石书一层一层的,上面有字

有画,它的用处可大啦!

学生齐读第12段。它有什么作用?寻找宝藏。举例说明(恐龙化石,侏罗纪公园)

四、总结全文

请同学们看板书,书为什么加上引号呢?

五、拓展延伸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读懂了岩石书,它上面有字有画,而且作用很大,能帮助

我们找到地下宝藏。其实在我们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书”呢?

2、请你擦亮眼睛,用心发现,找一找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像岩石一样的书?说给你的同

学听。

板书设计

五、限时检测。(限时闭卷)

二年级下册第19课《最大的书》限时检测题

学校:班级:姓名: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

dizhiyanshicdhouhdu

在()勘探队员的眼中,()就是一()()

dalu

的“书”。历史的变迁,()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

moitie

“书”里。它能告诉我们,哪里()着煤炭,哪里藏着()

boo

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藏!”二、给加点字选择

正确的读音,并画上“J”。

地下埋藏(cdngzdng)着取之不尽的宝藏(cdngzang)»

“地壳”(k6qido)“贝壳"(k6qido)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最大的“书”指的是()。“书”上的字指的()、

()、();图画指的是埋藏在岩石中的()、

()、(

2、读懂这本书,我们就能为祖国找到()。我还知道川川

长大后想当一名(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能够端正学习态度,

对学习较为感兴趣、有信心。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学习习惯

方面,学生能够课前做好预习,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思考,声音响亮。

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讨论。对于不理解、不明白的知识点,

大家养成了当场质疑的好习惯,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课后还能认真独立完成作业,

但书写时字迹及作业要求仍需下大力度。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课堂上他们好动,听课的精力不集中。针

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小组竞赛、师生、生生分

角色朗读等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

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展示词语环节,孩子们通过创编儿歌、字谜

等有趣的识字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识字效率!

通过观察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同时,他们对于简单

的事物有所掌握,同时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具备表演的欲望。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借助于

图片、抓住重点词语加以想象,进而走进文中人物心理,通过分角色表演再现川川与叔叔的

对话,学生读得不亦乐乎!

不过,通过本堂课,我也发现孩子们的自主学习的热情还不够,一少部分学生需要老师

督促才能去学习。课堂上,他们对于复杂的问题,回答流于形式,这也说明他们缺乏细致的

思考•,还没有养成认真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效果分析

本堂课,我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教学中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较好的完成了预期

的教学目标。现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本堂课教学效果分析如下: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的节奏紧凑。本节课的教学,项老师主要围绕着“岩石书

为什么像书”这一问题进行教学,辅以说话练习、课外拓展等内容,其间穿多种形式朗读、

说话练习等丰富的形式。我抛出问题后,让学生直接找到了课文的第四小节,从而展开教

学,解读石头书''一层一层、有文字、有图画”等内容。体现了教学的整体性。我在教学过

程中比较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经常提醒学生要求把话说完整。这篇课文的知识性比较强,

如何体现他的语文性呢?在教学时,不时地抓住语言训练的机会,如:教学岩石书上有图画

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找一找有那些文字,紧接着出示这些图片学生欣赏岩石上面的

化石,结合课后“我知道”了解化石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化石,然后根据

课文句式“你看,这儿有,有,还有哩!”学生进行说

话训练。学生不仅能把知道的化石放在句子中说出来,而且朗读的也很到位。

2、落实低段教学目标,教出了二年级语文课的特点。低段的语文教学,其主要目标是

字词句的练习。本节课的教学,牢牢抓住了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紧扣字、词、句,扎

扎实实地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例如课前结合预习提纲预习课文,在“展示成果”环节,小

组自由展示词语,然后个别汇报,最后小组竞赛,调动了学习词语的积极性。在教学“刨根

问底”这个词语时,我创设了一个语言形式一对话。在川川与地质勘探队员的对话中,川川

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一定把问题问清楚,教师指出这就是“刨根问底”。这样,学生对'‘刨

根问底”理解就水到渠成。

3、立足语文的本体,注重言语形式的教学。语文教学的本体应该聚焦“言语形式”本

课的教学也做到了这一点。在品读“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

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这句话的时候,先让学生口头填空“这

是―,叫;这是,叫;还有叫然后让学生去发现

这三句话是怎么连起来的。这就是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进行了构句方法的指导、写作方

法的指导。

总之,本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字词、朗读、说话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其中有不足之处,如一部分学生朗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学生虽然理解,但

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导致回答问题时不是那么自信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加强自

身修养,不断研究教法,争取让自己的课堂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精彩”!

19《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对二年级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也

是课文的一个特点。因此我在教学中着力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

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1、在教学中着力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通过

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

让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比如:⑴叔叔告诉川川

岩石上有图画的句子: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叔叔看到小鱼不

仅开心而且还特别惊奇、感到意外,特别的高兴。

2、围绕“岩石书哪里像书?”这一问题,让学生在书上勾画然后再到小组去交流。学

生通过探究知道岩石书里有字,字是雨痕、波痕、矿物。岩石书里有画,画是树叶、贝壳和

小鱼。然后随之问学生这样的字和画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读文。之

后让学生看老师准备的岩石书。学生们惊诧不已,之后再来分角色读文,学生非常有兴趣。

随之学生们再来汇报,书里面告诉我们这些字和画怎么来的。我让学生再来读86页的我知

道的内容。学生们通过读“我知道”。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这些奇妙的字和画是如何来的了。

在结尾的地方我设计了扩展性训练: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像岩石书一样的书。

4、准确把握“书”的内涵,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准确把握三个难

度的“书”,即平常的书,文中最大的“书”,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我以平常的书引入,

以大自然中更宽泛的“书”结尾,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

大自然,使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本课堂。

这堂课,学生学得比较投入,对课文比较感兴趣。尽管整堂课也是落实了重难点,但是

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机智还有待于提高,对于学生随机生成的问题没有及时的引导,

错过了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机会。怪就怪自己对学生这头把握不够多,缺乏相应的针对措施,

我想这就是我对文本的研读还不够,课堂的机智还不够,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

力。

19《最大的“书”》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说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

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

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

对话上。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

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

“奇石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日积月累

1、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质勘岩册厚印痕刨煤宝

(2)趣味识字(谜语识字):册:出示古代竹简书,学生观察对比记忆;岩:高山上的

石壁:刨: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

(3)易读错字:册(平翘舌易错)印(易读成“硬”)

(4)多音字:藏cdng(捉迷藏)zdng(宝藏)

壳k6(贝壳)qiao(地壳)

(5)应会写字:质趴岩册厚印刨宝埋陆铁底

①写正确:易写错字:“厚、底”:厚,上无点;底,上下都有点;“埋”:有土才能埋,

注意“提土”旁。“印”,右边是单耳。

②写美观:

指导书写的字:质册厚

指导要点:竖撇,观察由“竖”到“撇”的演变过程。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痕迹刨根问底宝藏

2、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反问句、感

叹句)。

(-)理解运用:

1、共性目标

(1)了解词意:

①需要理解的词语:刨根问底

②了解词意的方法:运用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理解“刨根问底”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了爸爸带川川去爬山遇到地质勘探队员并与他

对话的事情,说明岩石就是一本最大的“书”,里面藏着学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探索。

(2)重点问题: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书上有什么内容?这

本“书”有什么用?

(3)仿写句子(或造句)训练:你来看,这是叫;这

是>叫。

(三)情感体验:

L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地质勘探队员的了不起。

2.激发探索自然、学习自然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识字写字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学生把所思、所想、所知道的说出来。创设“伙伴合作学习”的

情境,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抒发。

1.初读预习。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己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

“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册:出示古代竹简书,学生观察对比记忆;猜字谜:

选日子进厂就是厚;包小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

态度。

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喜欢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因为他懂的东西多。

(3)向小组请教不懂的字词。如,宝藏、矿物。

(4)和小组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小组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指导。

(1)写正确。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

“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

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2)写美观。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

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

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至!J“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感悟由“竖”到“撇”

的自然过渡。

(-)朗读感悟

本课以人物对话为主,教学时可以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去读、演、悟。

1.问中读。''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2.读中学。(1)自由读。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

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吧。

(2)伙伴对读。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五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

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三)积累运用

1.词语开花。

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

学生自主填好后,可以开展组词游戏。如:

宝石——石头化石——石英

高山----山岭大山----山川

大地——地球土地——地图

2.词语积累。

认真奇怪闪光透明宝藏足迹刨根问底

3.本课中的问句和感叹句比较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不同的语气。如:

问句:

(1)哪里有书啊?

(2)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这能说明什么呢?

感叹句:

(1)它们都是字呀!

(2)太好了,太好了!

(3)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四)实践活动

课文中的学习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

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看看

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走进岩石书,感受奇妙汉字

1、谁来介绍岩石这本书上的字呢?可以读一读书本上面的话(指读)

2、你们见过岩石上面的这些字吗?(出示雨痕、波痕、矿物图片)

3、多么有趣的文字呀!如果我把书上的这句话改成这样好吗?(出示:你来看,这是雨点

留下的痕迹。)学生对比这两句话,汇报交流。

预设第二句比第一句少了一个词“脚印”,从第一句话中,我仿佛看到了雨点长出了脚,他

像一个个人蹦蹦跳跳,在岩石上留下一串串脚印,多么调皮的小雨点呀!生再读这句话,感

受它的调皮。

4、这段话中,你还觉得哪个词用得好?指名说,学生汇报:“足迹”这个词用得好。你的理

由是什么?这个词用来写谁的?波浪一道一道的,迈着整齐的步子向我们涌来,多么壮观!

你能读出它的壮观吗?

5、这段话中,你还觉得哪个词用得好?学生汇报:“闪光的”“透明的”把矿物写得更具体

了。

6、科学家研究发现岩石中有3000多种矿物(出示图片),谁能像书本上面的句子一样,介

绍一下这些矿物(如:雪白雪白的水晶石,碧绿的翡翠等)瞧!把它们说得多具体呀!

7、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岩石上有一个个字,有调皮的雨痕,有壮观的波痕,还有美丽的

矿物,你能通过朗读把它们的特点读出来吗?

五、资料袋

地层和化石

与人类发展历史相比,地球的历史漫长而复杂得多。达•芬奇曾经指出:地球是一本书,

这本书早于文字记载,科学的任务是辨地球自身的历史痕迹。辨读地球历史的依据是地层和

化石。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天然地质史书,地层好比书的每一页,化石则是每页中

清楚的文字。地层就是按时代先后沉积下来的岩层,化石就是在沉积地层中保存的古代生物

的遗体、遗物或遗迹。不同时代的地层中有不同的化石相对应。研究地层和化石,可推知地

球发展的年代、地壳运动情况、古地理古生物环境等实况,对人类认识地球的发展史有重要

意义。比如,在珠穆朗玛峰顶发现了鱼类化石,便可推知这里曾是大海;在南极洲发现有露

出地表达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二年级下册第19课《最大的书》限时检测题

学校:班级:姓名: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

dizhiyanshicehouhou

在()勘探队员的眼中,()就是一()()的“书”。历史

的变迁,

ddlumdi

()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它能告诉我们,哪里()着煤炭,9

里藏

bao

着()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藏!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上“J。

地下埋摩(cangzdng着取之不尽的宝藏(cangzang)»

"地壳"(k6qido)"贝壳"(k6qido)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最大的“书”指的是()。“书”上的字指的是()、

()、();图画指的是埋藏在岩石中的()、

()、()O

2、读懂这本书,我们就能为祖国找到()o我还知道川川长大

后想当一名()。

课标分析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断更新观念,以全新的理念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教学方

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大改观。如何用这种先

进的理念指导我们的具体教学实践呢?我在尝试中探索,下面结合执教的《最大的书》一课

具体谈一谈:

一、创设情趣,激发阅读兴趣。

首先要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学中,我们可根据课文体裁

的多样性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把画、唱、演、说等活动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体验学习语文

的乐趣。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关键词语“脚印”、“足迹”

等词语,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然后用

自己的话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雨点儿、波浪的特点,进而

进行多形式的朗读。

2、.创造讨论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依据一定的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

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堵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不宜匆忙打断,以

免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当学生畅所欲言时,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

创见,并进一步使教师得到某些启发,以便修正事先不确切、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

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3、营造积极体验的氛围。对孩子的表扬不仅是语言的激励,如“你真棒”“你又给了老

师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