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语文教程(第二版)教案8 再别康桥_第1页
高职应用语文教程(第二版)教案8 再别康桥_第2页
高职应用语文教程(第二版)教案8 再别康桥_第3页
高职应用语文教程(第二版)教案8 再别康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应用语文教程》教案授课内容再别康桥课时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1.体味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1.通过朗读,学会欣赏诗歌音乐美;2.通过赏析,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美。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的依恋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体味作者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1.意象的把握与体味;2.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解读作品。教学环节任务导入(5分钟)→讲授新知识(60分钟)→训练巩固、知识拓展、检验(15分钟)→课堂总结(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授课方式讲授研讨练习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教材、教案、教学PPT教学过程【任务导入】古往今来,人们对离别情感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饮酒作别,可折柳相送,还可长歌一曲,更可写诗抚怀今天,我们以一曲《长亭外古道边》的离别歌开启我们的学习离别诗之旅。【讲授新课】走近诗人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著有《自剖》《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志摩的诗》《猛虎集》等作品他的诗歌艺术成就较高,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二、了解背景徐志摩1920年曾留学英国的剑桥大学,也就是“康桥”。剑桥是一所800年历史的大学城,有很多古老的建筑,作者对这座大学城怀有很深的感情。他曾经这样动情地说过,“我的眼光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可以说是诗人的精神依恋之乡。1928年的秋天,他带着失意,重回剑桥,故地重游,激发了诗人的兴致,他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溶进了这首《再别康桥》。三、初读感受1、师范读,生划分节奏(师配乐朗读)2、齐读共评(生配乐齐读,师生互评)四、再读把握1、诗人的缕缕情思,融入了哪些意象之中呢?明确:“云彩”、“金柳”、“柔波”、“清草”、“潭水”、“长篙”、“星辉”等……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应该有送行的人,他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轰鸣。但这一切,都没有摄入诗人的镜头,偏偏选择了这些富于色彩、姿态等特色的意象,避俗世柔情,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感。2.这些朴素自然的意象又如何幻化成作者心中、读者眼中的意境之美呢?明确:通过联想、想象,读者可以感受到,七节诗展示的是七幅色彩绚丽的欧洲风情画卷,诗人用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手法,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将它们巧妙地剪辑到自己的诗作中,使每一幅画面中的意象分别变成了动态的、立体的,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这也就是闻一先生崇尚的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中的“绘画美”!鉴赏(简要体味“音乐美”和“建筑美”)语言: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故而富有“音乐美”明确:如诗歌的第1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除第五节不押韵外,其他六节都严格押韵,而且频频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形式: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故而富有“建筑美”明确: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不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四行一节,诗作的单行和双行错落排列,每句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8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结合“诗眼”,把握诗歌精巧的构思(重点在“其次”上)(1)怎样理解《再别康桥》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咛的俗套,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第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清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给人一种清新感。明确:独特的构思,来自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心中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只愿做“一条水草”的体验…追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怎样理解?明确:是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永远与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拓展:从中,你能想到些什么?教师引导--原来,这人世间,至情、至善、至美之境,可圈、可点、可发之气,在诗中得到了境迁天外、气贯长虹般地体现!让我们大家跟随着王洛宾的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去细心地呵护自己心中的“康桥”吧!【课堂总结】全诗构造一个纯美的记忆中的康桥世界,但现实的“我”不得不与康桥告别,在告别与追忆之间,书写了“我”的伤感与失落情绪康桥是美丽的,但它已随风而逝,留给“我”的是不尽的思念。【课后作业】1、找出诗中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