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埃及艺术和历史教材_第1页
古代埃及艺术和历史教材_第2页
古代埃及艺术和历史教材_第3页
古代埃及艺术和历史教材_第4页
古代埃及艺术和历史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文明圈设计发展的特征

新石器时代后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在社会政治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私有制的发展推动了阶级国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以及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宗教,将政治和社会伦理色彩融入了设计观念之中,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权力观念。对设计物用于祭祀、殉葬、礼仪的特殊精神功能的强调和追求。设计观念和设计风格另外,世界各地不同地域和民族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人文环境等因素而形成了各自风格独特的设计文化传统,使手工业时期的设计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虽然交通工具有所发展,但地区之间的语言隔阂和人际交往的阻隔在这一时期是普遍现象,因此造成了各个文明圈范围内的居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就地取材、创造出适合于本民族、本地域生活需要和功能需要的不同设计风格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你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於我的那画面经过苏美女神身边我以女神之名许愿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一切又重演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区域:指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古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出现了定居的农业民族,到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从中亚经伊朗迁徙至此,建立最早的城市。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五个时期: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公元前3500~前2000)古巴比伦时期(公元前1900~前1600)亚述时期(公元前1000~前612)新巴比伦时期(公元前612~前539)波斯时期(公元前538~前330)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苏美尔——阿卡德美术建筑:两河流域南部原是一片河沙冲击地,没有可供建筑使用的材料,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砖坯,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为了使建筑具有防水性能,他们在墙面镶嵌陶片装饰,类似现在的马赛克。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塔庙。是建在由土垒起来的大台机上,这种类似于梯形金字塔的建筑被称为“吉库拉塔”。乌鲁克神庙是塔庙的最典型代表。两河流域美术乌尔城遗址乌尔城遗址复原图两河流域美术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乌鲁克神庙由体积巨大的基座和基座上的神殿组成,基座高出地面约12米,外围有阶梯,可直接登上基座平台。矗立在平台上的神殿雄伟厚重,其外墙被涂成明亮的白色,故它又有“白庙”之称。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雕塑: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与宗教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绝大多数是作为宗教祭祀贡品而创作。雕像身体呈圆柱形,双手捧于胸前,姿势虔诚,面部表情平静,眼睛瞪得很大,流露出纯真、朴实、专注的表情,以及对神的敬畏。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拉伽什女雕像》在拉伽什城出土的一些妇女雕像,从神庙的废墟中发掘出来的,是一尊大理石的金身女雕像。它是当时供祭祀用的宗教偶像。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乌鲁克女神像》(石雕)是当时专供祭祀用的一种宗教偶像,头像的眼睛没有眼珠,只有两个很大的洞。显然曾用宝石或者其他名贵的石头做镶嵌,在眉毛部位有一道深槽,乃是留作镶嵌黄铜或金子的地方。至于头像的其他部位,可能是木料制成的。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拉伽什的版式浮雕》《浮雕瓶》条纹大理石,91厘米高,现藏于伊拉克巴格达博物馆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纳拉姆辛石板》这块石碑是为表彰纳拉姆辛的战功而建的,高约2米。那拉姆辛征服乌鲁贝伊人的一次战迹。18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3.工艺美术:苏美尔人是古代最杰出的工艺美术师,他们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工艺饰品,如黄金饰物,武器、金头盔、匕首、乐器等。19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萨尔恭国王青铜像》约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出现了一个以闪族为主的阿卡德王国。由于他统一了这一地区大部分城邦,使经济迅速获得发展,人民用艺术来歌颂使国家获得统一的创业者,所以阿卡德王国的奠基者萨尔恭,便成为两河流域许多民间传说的主题。20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金牛头竖琴》在乌尔国王和王后苏巴德的陵墓内找到。反映着古代乌尔金器镶嵌师门的精湛技艺用牛头做装饰是两河流域文化的一大特色,牛的形象在苏美尔的美术作品里,是英雄与膂力的象征。21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竖琴音箱上的神话人物》31.1厘米*11厘米由木头与贝壳镶嵌22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绘画:现存的苏美尔绘画代表作为乌尔城出土的军旗,即在刷有沥青的木板上用贝壳、闪绿石、粉红色石灰石镶嵌成的战争和庆祝胜利的场面。人物、动物、器物的安排有条不紊。人物形象以侧面、正身、侧足为主,倾向于平面的描绘。色彩对比鲜明,四周和各层之间用几何形纹饰,很像一幅挂毯,具有浓厚的装饰性。23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古巴比伦时期美术:巴比伦人在文化上继承了苏美尔——阿卡德人的传统。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是汉莫拉比法典石碑。汉莫拉比法典建立了庞大的巴比伦王国,并颁布了著名的《汉莫拉比法典》。24《汉莫拉比法典》,玄武岩,高约71.1厘米。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两河流域美术25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26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浮雕刻画了汉谟拉比王肃立在太阳神的宝座前,听他口授法典。整个气氛神圣而又庄严,作品主题所传达的是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27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反映奴隶主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内容包括诉讼程序、保护私产、债务、高利贷等。28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亚述时期美术汉谟拉比死后,由于国家内部权力斗争,导致巴比伦迅速衰落,两河流域的文化出现了历时600余年的衰退。亚述人统一了此地区。亚述人不重来世,不修筑陵墓,他们的建筑艺术仅见于豪华的宫殿。亚述的艺术:血性的生命、雄性之美、现实主义、强悍的生命力。29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宫殿装饰(浮雕)令人惊叹。亚述人以巨大的神兽雕刻守护大门,人头、牛身、类似于公牛的神兽有五条腿,头戴双层宝冠,留有长须,无论从正面还是侧面看都显得威武雄壮。30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拉马苏》(人头牛身带翼)威严神秘,显示皇家气派,又有驱邪作用。石灰岩,高约4.2米31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受伤的狮子》身体后半部分已无力的瘫痪,前腿依然有力的支撑,昂首怒吼,形象极为悲壮32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搏狮图》描述国王巴尼拔只身用刀尖刺杀狮子的惊险场景。通过国王的静态和狮子的动态,突显临危不惧、威武勇猛的帝王气。33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新巴比伦时期美术巴比伦王国打败亚述取得统治地位,历史上称新巴比伦王国。统治者已不是军事首领,而是商业高利贷的奴隶主上层人物。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巴比伦城的建筑上,巴比伦城是古代最伟大的城市。新巴比伦美术是庞大、豪华、富有装饰性的34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35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伊神塔尔》巴比伦的八道城门全用八个神的名字来命名。北门所称的伊神塔尔,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中司爱情的女神。北门各种金色的动物塑在藏青色的琉璃砖上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高雅、朴素又光彩夺目。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在许多方面继承了新巴比伦的装饰风格。36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37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波斯时期美术波斯人在首领居鲁士的领导下于公元前550年建立了波斯王国,随后又攻占了新巴比伦,征服了整个西亚地区。他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在公元前525年又征服了埃及,到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间,波斯帝国国力强盛,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38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39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高耸的立柱气势撼人,柱头饰有两头一体,背靠背的公牛,给人庄重结实感觉。40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41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游行行列(细部)》浮雕所绘形象几乎都是侧面,较为平和典雅。42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达里克》波斯大流士一世铸造的货币,黄金

古代埃及的艺术

古代埃及是“东方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手工业时代最发达的文明地区。其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封闭的自成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化特征。从设计文化的角度,古代埃及的建筑、壁画、金属工艺和饰品等共同凸显着其独具风貌的文化形态。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约公元前3500年约公元前3500年约公元前2500年约公元前2070年ABCD国家A.埃及

(约公元前3500年)B.巴比伦(约公元前3500年)C.印度

(约公元前2500年)D.中国

(约公元前2070年)发源地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长江、黄河流域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梵文甲骨文

王权法老(太阳神之子)国王(汉谟拉比国王皇帝代表性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空中花园泰姬陵

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文明——尼罗河、太阳:尼罗河流域为红海和沙漠所环绕的位置,为古埃及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可以免受外敌的入侵之苦,保证了古埃及文明的稳定性。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所带来的肥沃泥土保证了古埃及的粮食生产,其可预见性也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并且尼罗河的年复一年的降和涨,是埃及人相信人的生命和尼罗河水一样是无限延续的,所以古埃及设计的一大特点是对不朽的追求和为来世服务,这使得古埃及的设计中对具有强烈精神性、象征性的装饰因素的关注超过了对实用功能的重视。古埃及文明——死亡文明、墓葬文明古埃及的历史划分

公元前3000年之前称为前王国时期或早期王朝时代,前300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建立统一的专制王朝。此后埃及经历了三个统一时期(其余时间为乱世):

古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686~2181年,第三至第六王朝。艺术上以金字塔建筑和雕刻最为突出,壁画尚处在初期阶段。

中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133~1786年,第十一、十二王朝。中央政权崩溃,地方贵族势力强大,金字塔不再建造,由石窟陵墓代替,方尖碑在庙宇入口出现,壁画逐渐流行,风格较自由。

新王国时代,约公元前1567~332年,第十八至三十一王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为埃及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以十八王朝实行改革最突出,艺术一度出现摆脱传统程序的束缚,以写实来表现对象物,为艺术带来生机。前王国时期古埃及文明的兴盛期前后发展远超过三千年以上。在统一的埃及王朝出现之前,埃及可分为上埃及与下埃及两个王国。我们将之称为前王朝时期。上埃及的国王穿戴白色的王冠,而下埃及的国王穿戴红色的王冠。上埃及与下埃及这两个王国在经历多年的激烈争斗之后,终于在公元前3100年由上埃及的国王纳尔迈﹝Narmer﹞统一了整个埃及,并且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前王国最著名的艺术品莫过于《纳米尔石板》了。石版纪念了纳米尔王的胜利。正面﹝左上图﹞刻的是一位戴高帽子的上埃及人,正在敲打戴矮帽的下埃及人;右上角霍勒斯﹝保护国王的天神﹞右脚正提看一个人的脑袋,左脚踏在六根尼罗河三角洲植物上,每一根植物代表一千个下埃及人的俘虏;最上方有两个人面牛首的图像,代表欢悦之神及西方皇后,两者之间为纳米尔的宫室;最下部分描述下埃及人战败逃走的情形。另一面﹝右上图﹞下方,有一头牛正在撞一面城墙,牛是纳米尔的化身;中间部分描述双方交战的情形;上方右侧有两排仰卧的人群,代表被杀死的下埃及人,纳米尔立于左方注视着这个情景。蛇王碑也是前王朝时期的作品,是件平面浮雕,上方刻了一只鹰,侧面站立,代表保护王室的神;下方长方形的空间中有一些柱子,象征国王的宫殿;柱子上端有一条蛇,代表王朝的国王。造型非常简化,已经有了象形文字的雏形。我们知道当人类发明了文字之后,就可以把许多经验累积起来,所以古埃及人的艺术在表现的形式上开始有了一致的、延续与累积的「风格」。蛇王碑

前3000年,石灰石,54.9公分高,卢浮宮古埃及的艺术大部份是为坟墓而做。当时人们相信将逝者的木乃伊和食物、仆人以及财物一起放入墓穴,便可以保证永生;所以认为坟墓内的艺术越写实,越能确定逝者永远会被伴随他在墓内的人和物所供养。所以这些艺术不但看不出阴郁或死亡,相反,却很自然与乐观。古埃及的浮雕和绘画第一眼看去,不会觉得很真实。不论是人的头部、肩膀、手或脚,总是呆板地在侧面或正侧面,这种写实主义,是先将人体各个部份最明显的特征强调出来,然后再把它们聚集在一起;因此最后展现出的人形是把一个一个写实的分离部份加起来的总和。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概念--正面律国王向艾西斯女神奉献

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1300年霍朗赫布国王墓内壁画浮雕和壁画重点:浮雕和壁画的程式:

1.正面律,表现人物的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这种法则源于强烈的宗教感情。人死以后复生是基于灵魂与冥体的重新结合,这就必须为灵魂的复归找到门路。为达到这个目的,塑像雕造便出现,凡法老王及王族成员,都取正面律的原则。)2.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画面3.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列大小和构图位置4.填充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5.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多为浅褐色或者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为黑色(mastaba)fromSaqqara,Egyptca.2,350-2,323B.C.E.limestoneapproximately16ft.high金字塔的雏形:马斯塔巴古埃及最著名的艺术遗存是金字塔,实际上金字塔是经过多次改良和重新设计才渐趋完整的。在第三王朝前,也就是古王国之前的时期,法老王的陵墓都是坪顶造型,方形设计,以日晒砖当作材料所盖成的,内部分成好几个墓室,埃及人称之为Mastaba。伊蒙霍泰普(Imhotep)建造的埃及第一座金字塔真正被认为是第一座金字塔的陵墓是第三王朝时著名的建筑师尹姆霍特普为乔塞尔王﹝KingZoser﹞建的,经过五次修改,以坚硬的石块取代日晒砖,最终成了六层阶梯式金字塔的形状。古王朝时代OldKingdomArt上埃及国王纳米尔统一了埃及,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古王国的历史是从第三王朝开始到第六王朝(公元前2780―公元前2280年)。《装饰门》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了埃及,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古王国的历史是从第三王朝开始到第六王朝。这件《装饰门》是第五王朝时期作品,实际上是一件木刻作品,门的三面刻满了象形文字和立于两侧的男女立像,门楣上有男女相对而坐,均以对称式结构,十分庄重美满和谐。金字塔古埃及人重视死而复生的观念,历代法老王为了完美保存死后的世界,便在生前花费不可计量的人力与财力和几十年的时间,以便在死去之前能够看到自己建造的巨大坟墓。这种坟墓的底座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到了塔端就成为尖顶,形似汉字的「金」字,所以中文将pyramid译为金字塔,据说在古埃及文中,它是「高」的意思。埃及第三至第六王朝时期的古王朝艺术以金字塔建筑和雕刻最为突出,所以古王朝时期又称为金字塔时代。但古埃及人投入很多精力建造的坟墓与庙宇,却因为材料以石、砖为主,坚固结实,所以保存了下来。GreatPyramids埃及吉萨

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在最右方。海夫拉金字塔在中間,孟考拉金字塔在左面。另外那三座小金字塔是属于孟考拉的皇后。继前面第三王朝的伊蒙霍泰普修建的阶梯金字塔之后,第四王朝的国王:胡夫﹝Khufu﹞、海夫拉﹝Khafra﹞、孟考拉﹝Menkure﹞,陆续建造出令人惊叹的陵墓巨作。胡夫金字塔是其中最大最高的,地基为长宽各为230公尺的正方形,高146.5公尺。

胡夫金字塔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胡夫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它的规模是埃及迄今发现的108座金字塔中最大的。埃及金字塔外观极为庞大厚重、线条简单,但内部却甚为狭小。虽然每一座金字塔的内部因实际需求,设计各有不同,但作为一座陵墓,基本上大约还是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祭祀厅:供祭祀之用。假门:死者灵魂可由此门出入,以享受祭祀。雕像厅:死者雕像放置之处。墓穴:放置死者尸体之处。此一部分多在地层下。平面图古埃及的建筑有四种主要形式,包括金字塔﹝Pyramids﹞、陵寝、庙宇、雕像与纪念物。重点:一金字塔的功用和外形意义1太阳神崇拜2对永恒生命的追求3登天的通道二金字塔的形式美特征和象征意义简洁、单纯、稳固威严、神秘、永恒GreatSphinx,Gizeh,Egypt,ca.2520-2494B.C.E.,sandstoneapproximately65ft.high除了金字塔之外,这一时期也还有许多其它的艺术创作,当然,这些东西主要都是依附于金字塔的。例如,位于海夫拉金字塔前方,靠近尼罗河的斯芬克斯﹝Sphinx﹞人面狮身像,她的面貌是依据海夫拉国王的长像雕成。在埃及斯芬克斯是一位尼罗河谷的守护神,但是在古希腊的传说里,斯芬克斯却是一个具有女性脸孔与双乳、狮身、蛇尾,一对老鹰翅膀的妖魔。KhafrefromGizeh,Egyptca.2,520-2,494B.C.E.dioriteapproximately66in.high古埃及人对死者雕像之重视,主要源于埃及人相信死者灵魂是附着于死者雕像上的,对于重生的关系极大,所以不可缺少,也要精美,所用材料包括泥、木、金属等,但以石材最为普遍。因此在雕刻方面也留下了一些重要的艺术品。这是一对夫妻肖像的坐像。拉何泰普是古埃及的大臣,内弗莱特则是他的妻子。坐像的眼睛是内镶黑色石英水晶,从任何角度看都觉得在眨眼睛。这对夫妻的肤色差别是坐像的另一大特色,当时的埃及人崇拜太阳的,因此男主人的皮肤呈现深褐色,而女主人因身处贵族之家,不会见阳光,所以肌肤雪白,两者正好形成强烈的对比。拉何泰普和內弗萊特第四王朝,約前2580年

埃及博物館,開羅,埃及

埃及肖像雕刻中的法老和王公贵族雕像,按宗教规则严格遵循“正面律”程式,所以这类雕像的姿态和表情都较僵化呆板,但是身份低贱的人物的雕像就很少受这种程式的局限,更多偏重于生活形态的写实。这类人物大多是作为俑陪葬的,比较杰出的有《村长像》。《村长像》像高110厘米,属第四王朝作品,原名叫卡别尔王子。当时,王子作为王家族庄园的管理者,类似工头的地位,在田间监督奴隶劳动,兼及组织人力筑坝修水渠。据说这件雕像出土时一个旁观者惊叫道:“真像我们村长。”ca.2,490-2,472B.C.E.approximately541/2in.high《曼卡拉与王后像》古埃及的雕刻家对于人体结构已理解得十分透彻,甚至还懂得如何表现女人薄薄的紧身裙下柔软丰满的形体。《曼卡拉与王后像》便是一个例子。曼卡拉是第四王朝的一位法老,他的胡须是参加仪式时戴的假须,皇后的头发也是一顶假发。这件雕像有古埃及石像僵硬、不生动与非立体之特征,不以摹写客观对象为目的。因此它最重要的意义是在显现法老与王后的精神,彷佛脱去了尘世间的羁绊,平和、安祥、满足的僵立在一种永恒的静溢之中。雕刻重点:雕刻程式:1.姿势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2.根据人物的尊卑决定比列的大小3.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4.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庄严,感情表现很少5.雕像着色,眼睛瞄黑,有的眼睛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已达到逼真的效果。古埃及艺术家偶用纸草绘画或书写,如在王朝之前时代约前3600年的《吉伯来绘布》。这是在一个陵墓中发现的亚麻布制的衣服残片,上面描绘尼罗河上的生活,有河马、船和许多黄褐色划桨的人。吉伯來绘布﹝GebeleinPaintedTextile约前3600年,顏料‧亞麻布,2x1公尺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館,法老观看猎河马fromSaqqara,Egyptca.2,450-2,350B.C.E.paintedlimestoneapproximately48in.high古埃及大部分绘画均在坟墓或庙宇内,有很多画在浮雕上,尤其在两件物体之间的空间常夹以象形文字,使人产生幻觉上的景深。至于绘画的题材多选择与神话传说、庆典、日常生活情形相关的事物。

《鹅》﹝GeeseofMedum﹞古埃及人对动物的观察也特别细微。现藏于开罗埃及博物馆内,主题为《鹅》﹝GeeseofMedum﹞的绘画,为壁画的一部分,其动态、造型及羽毛均显示古埃及画家对动物画已具相当深度的造谙。中王朝艺术MiddleKingdomArt古王朝时代在公元前约2258年瓦解,国家由中央集权制成为封建制,直到公元前约2134年才由底比斯的门图霍泰普统一。因此从古王朝时代到中王朝时代艺术特点的改变是「民主化」,地方的统治者以及有能力的人,都可以举行类似古王朝时代专属于国王才有的葬礼;在色彩的发挥上也更自由、更精致;在建筑上石窟墓取代了金字塔。阿曼連罕一世石窟墓穴

﹝Rock-cuttombofAmenemhatI﹞

BeniHasan,Egypt,DynastyXIIca.1950-1900B.C.E.中王朝时,金字塔变成了沿着尼罗河两岸山崖开凿的石窟墓穴。其中较著名的是属于第十二王朝法老阿门纳罕一世的墓,这座墓穴可分三个主要部分,即门廊、正厅及神龛。墙上都画了壁画,天花板上则用许多几何图案装饰,内部之石柱形状与以后的希腊多利安柱类似。此外,中王朝时,综合庙宇与陵墓功能的“陵庙”也开始出现,因此又多了祭祀殿以及神殿,神殿的特征是在殿门口矗立着一对象征太阳的方尖碑。方尖碑

﹝SenwosretI﹝Kheperkare﹞Obelisk﹞第十二王朝,約西元前1925年紅色花崗石20.41公尺高亞圖姆﹝Atum﹞神廟前

方尖碑方尖碑(obelisk)是古埃及的另一件杰作,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碑高度不等,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美国人1884年为总统华盛顿和这个国家设计的巨大的石柱建筑物——美国华盛顿纪念碑,高169公尺,造型仿的便是古埃及的方尖碑。

在古王朝时,雕像大小大多与真人接近,但到了中王朝时,重要的雕像大小都缩减到四、五英寸,《阿门纳罕三世祈神像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阿门纳罕三世是十二王朝盛期的帝王。他治世48年间大兴水利工程,颇有建树。

这座雕像是中王国时期雕刻的最高成就代表,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在古王国时期那种绝对的威严观念已经开始削弱,开始注重人物的情绪刻画。这个雕像只有四英寸高,因为石质坚硬,需要有高度的雕刻技巧才能做到。它的面部轮廓、线条,如眉头、眼睛、鼻子、嘴唇部等显现表情的地方,都十分生动,充分表现出当时雕刻家的高超技法,较古王朝的雕像已进步许多。阿门纳罕三世祈神像,第十二王朝,前1820年

在中王国时期的墓室里还流行一种小型的木制雕刻。最有名的是在阿西尤特地方的一个将军墓中发现的有80个战士组成的队列雕像《战士》

,像高40厘米,有弓箭手和枪盾兵。其中的弓箭手是来自努比亚的雇佣军。

群雕列队战士被表现在行动之中,身体裸露,健壮有力,只是在每个人的腰间系有朱色裤式短裙,个个神勇善战,很有生活气息。中王国时期群雕《战士》

,像高40厘米河马fromThebes,Egypt1991-1783B.C.E.faienceandceramic77/8in.long中王朝时代的绘画色彩较以往鲜艳,人物造形及线条还很简略,并且有大眼睛、尖鼻子与瘦长身躯的特征,同时画面上没有景深的设计,好像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当时画家常采用以线条画形的手法,从一件现藏于开罗埃及博物馆的石版画《家庭和乐图》﹝AWarmFamily﹞可见一般。家庭和樂圖,第十一或十二王朝,約前1980年石版畫

石版画中的人物从左边开始,依序为母亲、儿子、父亲和媳妇。中间餐盘上至放了肉、葱等食物。

新王朝艺术NewKingdomArt新王朝时代,亦即第十八、十九、二十代王朝,古埃及的国力达到高峰,其领土一度东抵幼发拉底河,西至利比亚;因此得以接近当时爱琴海和近东的青铜文明,视觉艺术出现了一些异国的主题。古埃及艺术最灿烂的时期是在新王朝时代。古王朝时代的建筑特色是兴建金字塔,庙宇是附属于金字塔的建筑;但到了新王朝时代,祭祀殿及专门敬拜与供养神的神庙却日渐扩大。陵墓改以凿山为洞的形式,有的深入岩石达一百多公尺,希望以深藏隐密的方式防止盗墓者入侵。凿山为墓比兴建金字塔可省下更多的时间、人力与物力,因此就可在墓穴外面兴建大型的庙宇。这种庙宇在死者生前是做为祭祀其信仰之神的场所,死后则成为祭祀自己的祭祀殿,因为有双重的用途,所以建筑规模都十分雄伟壮观。哈特谢普苏特神庙,ca.1,473-1,458B.C.E.建于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女王陵庙是这一时期的建筑代表。这座庙宇共有三层次,以斜道连接,最后一层通往山岩,也就是墓穴所在之处。庙宇的面宽为列柱形式,内有相当精美的装饰,描绘女王的各种战功。哈特谢普苏特座像,ca.1,473-1,458B.C.E.

763/4in.high哈特谢普苏特是埃及史上第一个夺取男人帝位的女人。第十八王朝的图特摩西一世在他执政十多年期间,远征西亚,使埃及国力又逐渐强盛,在他在位的最后几年,他将国事让给女儿哈特谢普苏特管理。然后几经权力转移,哈特谢普苏特终于自立为王。然而依照埃及当时政治与宗教传统,埃及君王必须是阿蒙神的儿子,必须是位男性,可是哈特谢普苏特对这个传统却弃之不理,并且将自己神格化以巩固她的大权。此外,她也积极为自己创造成一个男性化的偶像。因此在后世我们看到哈特谢普苏特的一些雕像,有的被塑造成男性战士,嘴边长有髭须,尤其是表现女性特征的胸部也都消失了。虽然哈特谢普苏特是一位女王,但是由于她果断的政治统制手段,创造了埃及历史上最强盛及富裕的朝代之一。哈特谢普苏特女法老像和木乃伊新王朝的另一种庙宇是专门祭祀神的神庙,如路克索神庙。这种神庙的特色是正门如塔,两旁筑有高墙。前有方尖碑,进了塔门之后是一庭院,接着是柱厅,柱头多饰以纸莎草花或植物。最里面是一间规模较小,内部阴暗的圣殿,藏神像、圣船及神器等。路克索神廟

﹝TempleofLuxor﹞

这种神庙的特色是正门如塔,两旁筑有高墙。前有方尖碑,进了塔门之后是一庭院,接着是柱厅,柱头多饰以纸莎草花或植物。最里面是一间规模较小,内部阴暗的圣殿,藏神像、圣船及神器等。路克索神庙总共有151根圆柱,高23公尺,气势宏伟,是一座庞大的艺术精品库。新王朝雕塑:阿布辛贝神庙新王朝最著名的雕刻是以开凿山岩的方法而成。埃及最后一位以武功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尼罗河岸为自己建立著名于世的阿布辛贝岩庙之前,就依着山崖雕成约60英尺高的本人雕像。岩庙内部也有以自己肖像装饰的巨形石柱。阿布辛贝岩庙位于阿斯旺南方280公里处,这里的绘画、雕刻及巨大的人像,无一不是令人惊奇的艺术杰作,本应于亚斯文高坝完工后沉陷于纳瑟湖底,但是在联合国文教组织的努力下,以愚公移山的神技,费时十年将整座神殿及其旁的小神殿切割成小块,在原址上方六十公尺山丘上的现址重建。

拉美西斯二世神庙,ca.1290-1224B.C.E.,65ft.high岩庙正面有四座高20公尺的拉美西斯二世座像,左边第二座上半身已倒下,入口正上方为太阳神像,最上方有整排智慧神狒狒像。拉美西斯二世神庙TempleofRamsesII拉美西斯二世神庙TempleofRamsesII进门长廊两侧石柱各有四尊Osiris神的立像,厅内壁上雕刻着法老王的战功。埃赫纳顿ca.1,353-1,335B.C.E.sandstoneapproximately13ft.high埃赫纳顿宗教改革在小型雕刻方面,从法老王的肖像雕刻中可以发现,过去注重形式的庄重肃穆表现,逐渐销声匿迹,转而重视写实的表现,甚至出现细小手足、细颈长脸、扁平胸部、纤细腰身以及微凸的小腹。纳费尔提提像Nefertitica.1,353-1,335B.C.E.

paintedlimestone

20in.high《纳费尔提》据说世界雕塑史上有两位最美的女子雕像,一是法国卢浮宫的《米洛岛的维纳斯》;一是柏林国家博物馆里的《纳费尔提》,她比米洛岛的维纳斯要早1500年左右。这两尊塑像都是无与伦比的。《纳费尔提》雕像的写实技巧极高可达乱真之境,人们很难相信这竟是出自三千多年前奴隶艺术家之手。纳费尔提是十八王朝法老王阿赫那东之妻。史称阿赫那东是勇敢大胆的改革家,他竭力削弱宗教对王权的控制,扩大法老王的世俗权力,这种重世俗人生权利的改革,对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艺术减少了神性而充实了生活和生命的气息。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埃及艺术才逐渐摆脱僵化程式,趋向生动活泼的现实主义,《纳费尔提》雕像就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埃及肖像雕刻是作为死者的替身而创作的,所以雕刻家竭力追求雕像的逼真。为了达到酷似,还经常从死者身上印下面模,直接翻制雕像,然后再仔细加工。埃及雕刻家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探索,掌握了极高的写实技巧。英国女考古学家乔安娜・弗莱彻宣称发现了纳菲尔提提木乃伊,并通过美国《发现频道》宣称成功恢复了她的真容。埃赫纳顿宗教改革与阿马尔奈风格由于埃赫纳顿的改革,这一时期的埃及艺术呈现出一种新的特点,常被称为“阿马尔奈风格”。其特点为取法自然,着重写实。阿马尔奈风格的艺术品多是描绘法老与王后的幸福生活为主题。这些艺术品描绘的纳菲尔提提的形象出现了美丑两个极端,有时会夸张地表现在她的拉长的头部和突出的腹部。这是埃及历史上唯一一次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