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目前,科学家寻找外星生命的主要方向还是寻找液态水和碳元素,因为地球上的生命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没有液态水便无法生存,而且科学家也没有发现任何可以脱离液态水而保持活动状态的生命。也就是说,我们对外星生命的定义是地球以外的符合人类现有认知水平的生命。然而,这样的定义很可能阻碍了我们发现外星生命,因为人类的“非注意盲视”心理问题,在搜寻地外生命时,我们总是倾向于从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和意识中寻找它们,而完全忽略了其他的可能。例如,目前提出的外星生命宜居带理论仅仅适用于碳基生命而已。除了碳基生命,大多数读者应该还听说过硅基生命、硼基生命和砷基生命等。因为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十分稳定的化学键和长链,同时碳也是构建复杂大分子的完美基石,碳原子内部有四个未配对的电子,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许多相对稳定但也容易断裂的共价键,形成脂肪、糖类、氨基酸等有机物,所以碳元素是完美的生命“骨架”。此外,最常被提及的其他可能的生命形态是硅基生命,因为在元素周期表中,硅位于碳的下方,所以和碳元素的许多基本性质都相似,比如说碳能和四个氢原子化合形成甲烷(CH4),而硅也能同样形成硅烷(SiH4);而且硅和碳两种元素都能组成长链或聚合物(质量较大的链状化合物),两种元素都可以与氧结合,并交替排列形成长链。碳—氧链可以形成“聚缩醛”,它经常用于合成纤维,而用硅和氧搭成骨架可以产生“聚合硅酮”,一些特殊的生命形态就有可能以类似硅酮的物质构成。而且许多硅基化合物比碳基更耐高温,比如硅—氧可以承受大约327℃的温度。因此科学家相信,由于硅—氧化合物能承受高温,硅基生命可以在更炎热的行星上生活,所以外星生命有可能是硅基的。外观看上去,硅基动物很可能像是会活动的晶体。科学家们推测上述其他生命形态的原因也差不多。根据目前的宇宙理论,宇宙的95%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发光物质仅占很少的含量,而发光物质中大部分可以看作是等离子体。那么,暗物质、暗能量,又或者等离子能否构成新的生命形式呢?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可能性。(摘编自《大科技杂志社》)材料二美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许多行星上可能存在所谓的“自催化”化学反应,其能使用碳以外的多种化学元素,制造出与地球上的碳基生命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相关研究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美国化学会杂志》。地球上的生命以有机化合物为基础,这些分子由碳组成,通常也包括氢、氧、氮、磷和硫等元素。但科学家们一直怀疑外星生命的基础可能基于截然不同的化学反应,例如,有科学家推测硅也可能是生命的基础。该研究资深作者、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天体生物学家贝图·卡萨指出,探索这些可能性很重要,这样人们才能了解所有形式的生命,而不仅仅局限于地球生命。自催化是一种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的化学相互作用,自催化反应会产生促使相同反应再次发生的分子,从而使反应继续进行。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旨在寻找有机化合物之外的自催化反应。为找到这些反应,科学家们分析了两个多世纪以来用多种不同语言撰写的科学文件。研究团队指出,通过有效的语言搜索和翻译工具,他们得以设计并首次评估自催化反应的普遍性。最终,他们发现了270种不同的自催化反应,其中大多数没有使用有机化合物,一些反应与地球生命中不存在或极为罕见的元素——如汞或放射性金属钍有关。许多自催化反应可能只在极高、极低温度或压力下发生,研究人员甚至发现了4个涉及稀有气体的自催化反应。卡萨表示,最新研究除了对寻找宇宙中的生命及了解生命起源等产生影响外,还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例如优化化学合成、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等。(摘编自《科技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碳元素被称作完美的生命“骨架”的原因之一,就是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十分稳定的化学键和长链,有利于和其它元素形成脂肪、糖类、氨基酸等有机物。B.目前,科学家寻找外星生命的主要方向还是寻找液态水和碳元素,而这对于探寻生命,就陷入了人类“非注意盲视”心理误区,导致忽略了其它的可能。C.美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使用碳以外的多种化学元素,制造出与地球上的碳基生命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因此,推断外星生命的存在或许并不以碳为基础。D.人类一直未止息探寻外星生命的步履,美国最新研究的意义不仅仅是了解对生命起源等的影响,更重要的在于它的实际应用价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对外星生命的探寻,不能仅仅局限于是否符合地球以碳为基础的认知,要解放思想,调整思路,美国的最新研究就是一次可贵的尝试。B.说明文要注重事实,语言力求科学严谨,准确有分寸。如“这样的定义很可能阻碍了我们发现外星生命”中的“可能”;“目前提出的外星生命宜居带理论仅仅适用于碳基生命而已”中的“仅仅”。C.根据美国的最新研究,他们发现了270种不同的自催化反应,其中大多数没有使用有机化合物。那么,这些没有使用有机化合物的元素,都可能成为构成外星生命的基础。D.为寻找有机化合物之外的自催化反应,研究团队付出了辛勤努力,设计并首次评估自催化反应的普遍性。表明只要选准方向,就能找到解密外星生命的密码。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可能作为外星生命基础的一项是()A.宇宙的95%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发光物质中大部分等离子体。B.硅基、硼基和砷基。C.一些反应与地球生命中不存在或极为罕见的元素——如汞或放射性金属钍有关。D.4个涉及稀有固体的自催化反应。4.科学家认为,可能以硅基生命存在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5.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是对外星生命基础的探究,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答案〗1.B2.D3.D4.①地球上的生命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②硅和碳元素的许多基本性质都相似;③许多硅基化合物比碳基更耐高温,可以在更炎热的行星上生活。5.材料一指出目前对外星生命探寻的误区和障碍,重点从物质结构的角度分析硅基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材料二则运用实验研究成果,从“自催化”化学反应的角度,证明外星生命或不以碳为基础,并指出实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导致忽略了其它的可能”说法错误。材料一第二段原文的表述是“完全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及语言特点的能力。D.“只要选准方向,就能找到解密外星生命的密码”表达过于绝对。“选准方向”只是找到解密外星生命的密码的条件之一。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D.“4个涉及稀有固体的自催化反应”中“稀有固体”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第五段中“研究人员甚至发现了4个涉及稀有气体的自催化反应”可知,应是“稀有气体”。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一段“因为地球上的生命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我们总是倾向于从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和意识中寻找它们,而完全忽略了其他的可能。例如,目前提出的外星生命宜居带理论仅仅适用于碳基生命而已”等内容可知,地球上的生命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从材料一第四段“最常被提及的其他可能的生命形态是硅基生命,因为在元素周期表中,硅位于碳的下方,所以和碳元素的许多基本性质都相似”可知,硅和碳元素的许多基本性质都相似。从材料一第四段“而且许多硅基化合物比碳基更耐高温,比如硅—氧可以承受大约327℃的温度。因此科学家相信,由于硅—氧化合物能承受高温,硅基生命可以在更炎热的行星上生活,所以外星生命有可能是硅基的”可知,许多硅基化合物比碳基更耐高温,可以在更炎热的行星上生活。【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从材料一中“也就是说,我们对外星生命的定义是地球以外的符合人类现有认知水平的生命”“我们总是倾向于从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和意识中寻找它们,而完全忽略了其他的可能。例如,目前提出的外星生命宜居带理论仅仅适用于碳基生命而已”首先指出目前对外星生命探寻的误区和障碍;接着重点从物质结构的角度分析硅基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如“最常被提及的其他可能的生命形态是硅基生命,因为在元素周期表中,硅位于碳的下方,所以和碳元素的许多基本性质都相似”“因此科学家相信,由于硅—氧化合物能承受高温,硅基生命可以在更炎热的行星上生活,所以外星生命有可能是硅基的”等。而材料二虽然也是对外星生命基础的探究,但角度有所不同。材料二首先通过实验研究成果,“美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许多行星上可能存在所谓的‘自催化’化学反应,其能使用碳以外的多种化学元素,制造出与地球上的碳基生命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接着,作者提到“自催化”理论以及其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自催化是一种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的化学相互作用,自催化反应会产生促使相同反应再次发生的分子,从而使反应继续进行。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旨在寻找有机化合物之外的自催化反应”;最后,作者从“自催化”化学反应的角度,证明外星生命或不以碳为基础,并指出实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最终,他们发现了270种不同的自催化反应,其中大多数没有使用有机化合物,一些反应与地球生命中不存在或极为罕见的元素——如汞或放射性金属钍有关。许多自催化反应可能只在极高、极低温度或压力下发生,研究人员甚至发现了4个涉及稀有气体的自催化反应”。(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卖雪球的人包鑫直到天明,人们才发现碧瓦上撒了一层薄雪。曲阜的初雪是在夜晚悄悄下的。金黄的银杏叶有如马耳,将雪抖得簌簌扑落,未及落地,就在风中化了。路面的雪同样待不到鞋印与车辙,就干净地消失,消失得干干净净。雪客是老友,久别未相逢,这不免让人失望。在太阳尚未高挂之前,我走进明故城,见行人寂寂,游人稀疏,青石板上也已无清脆的马蹄声。这期间,一些导游不时问我要不要参观,一些蹬三轮载客的问我要不要转转。几个月来,他们的营生不太可观,这自然是疫情闹的。我走着走着,在这老城里寻找雪客的辞别之迹,就有路旁红枫树上洒落的雪粒扑面而来。拐进阙里街,红墙内的翠柏顶上托着一捧雪,太阳照着亮眼,似乎就要消失。从牌坊上、墙檐上融化的雪水滴在石板路上,卖古玩的老人正躬身蘸着雪水写大字。我绕着字走过,转到孔庙南面的“万仞宫墙”下,阳光正照着城关与古钟,照着旌旗与大鼓,也照着蹲靠在城墙根的一位老人。我走过去时,他掀高帽檐,拉低口罩,热气腾腾地说:“买吗小伙子?一块一个,不论大小。”我看到在他面前摆着一堆大小不一的雪球,五五二十五个,大的如黄梨,小的如青杏。我说:“您是艺术家啊大爷。”“什么艺术家,这是正经营生,”他说,“买的那才叫艺术家。”从他一身的蓝灰衣装来看,的确和所谓的艺术家无关。他也许是在夏天卖冰棍的。“要买得趁早啊,雪球能等人吗?”他袖着手说。我就挑了一个最大的扫码买了。拿在手里掂量了掂量,在耳边晃晃,在鼻前闻闻,又对着太阳瞧了瞧。“真结实啊。”我说。“那是。”他说,“这是昨晚下的雪,下得薄小,但是纷纷扬扬,一片是一片。像孔子说的,‘君子无所争’,不争不抢,不紧不慢,不急不怠,不追不赶,该什么时候下就什么时候下,该落到哪儿就是哪儿。天还没亮我就起来,净了手,从磨台、案板和树枝上揩下来,一点一点地团成球按结实,这样不容易化。”围上来了几个人,有的对着他拍照,有的像买瓜一般,挑挑拣拣,挨个掂量。那两个女学生买了一个大的,托在手里拍,又拉远了将雪球和万仞宫墙框在一起拍,之后便相揽着胳臂走了。一对情侣凑过来,女的说:“大爷,你应该把这些雪球捏出花样,那样卖得更多,卖得更贵。”说着把手中的雪球捏碎,想重新打造,可是太结实。她突发奇想,拿了一个稍小的雪球放在大的上面,找了一根草棒插上去,塑成了一个雪人。之后她把雪人交给男友,拿了两个大的,跑出去没多远,就回过身照着男友扔了过来,雪球“啪”的一声碎在了蓝色冲锋衣上。男友不敢扔掉手中的雪人,还需要一边护着雪人一边躲避雪球,躲闪不及,不料被第二个雪球正中额头,他“哎哟”了一声。“哈哈,真狠啊你。”他看着雪球掉在地上打转,“硬得能当球踢了。”我笑了笑,托着我的雪球走到了西边的半壁街。街两旁的银杏树的叶子大都掉光了。我想起曲阜人常打趣,说曲阜没有春秋,只有冬夏,因为《春秋》被孔夫子写掉了。但如果要说曲阜真有秋天,那可能也只有这一条街吧。我从南走到北,又原路走回,两手不断倒替着雪球。等转回到万仞宫墙下的时候,那个卖雪球的人已经走了,地面留下一圈圈融化的雪迹,这正是久违的雪客最后的辞别吧。我手中的雪球也慢慢融掉,两只手在冷冬已被暖得红彤彤了。(选自微小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卖雪球的人”也是生活中普通的一员,“蹲靠在城墙根”,最后悄无声息地走了,不知姓甚名谁,也不知家居何处,但令“我”难以忘怀。B.“几个月来,他们的营生不太可观”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老人卖雪球之举也就具有了较强的现实意义。C.小说将笔触集中到卖雪球的老人身上,寄托着作者对颇具创意和艺术感的生财之道的由衷的赞赏之情。D.“像孔子说的,‘君子无所争。不争不抢,不紧不慢,不急不怠,不追不赶,该什么时候下就什么时候下,该落到哪儿就是哪儿。’”卖雪球老人随口道出,表明了在曲阜这个特定地域儒学潜移默化的影响。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对雪景的描写,为后文老人卖雪球做了必要的铺垫,“金黄的银杏叶有如马耳,将雪抖得簌簌扑落,未及落地,就在风中化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充满动感,生动形象。B.“我”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而非作者本人,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与亲切感。C.小说中一对情侣活泼开朗、充满情趣,他们的出现为小说平添了一抹亮色,有助于主题的表达。D.小说综合运用动作行为、语言、心理描写等方法,完成了对卖雪球老人形象的刻画塑造,使之呼之欲出,跃然纸上。8.小说刻画了“卖雪球的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9.小说结尾“我手中的雪球也慢慢融掉,两只手在冷冬已被暖得红彤彤了”。“暖”字意蕴丰厚,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6.C7.D8.①精明,有经营头脑。把握商机,利用下雪卖雪球。②勤劳,能吃苦。天还没亮就起来,从磨台、案板和树枝上揩雪,一点一点地团成球按结实。③能说会道。“我”称赞他是艺术家时,他脱口而出“买的那才叫艺术家。”9.①阳光照射之暖。②卖雪球老人充满艺术感的经营带来的温暖。③一对情侣充满情趣之举带来的温馨。④对生活充满希望之暖。〖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对……生财之道的由衷的赞赏之情”分析错误。应是对卖雪球老人颇具艺术感之举,且能带给人们温暖与希望的赞美之情。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小说综合运用动作行为、语言、心理描写等方法”分析错误。文章使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无法透视卖雪球老人的心理,所以对卖雪球老人的塑造没运用心理描写。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从文中“买吗小伙子?一块一个,不论大小。”“我看到在他面前摆着一堆大小不一的雪球,五五二十五个,大的如黄梨,小的如青杏”等情节可以看出,老人抓住下雪的机会,制作了很多大小不一的雪球来进行售卖。从中可以看出老人精明,有经营头脑。从文中“天还没亮我就起来,净了手,从磨台、案板和树枝上揩下来,一点一点地团成球按结实,这样不容易化”可以看出,老人天还没亮就起来,从磨台、案板和树枝上揩雪,一点一点地团成球按结实,从中可以看出老人勤劳,能吃苦。从文中“我说:‘您是艺术家啊大爷。’‘什么艺术家,这是正经营生,’他说,‘买的那才叫艺术家’”可知,老人非常懂得说话的艺术,“我”称赞他是艺术家时,他脱口而出“买的那才叫艺术家。【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暖”的含义意义丰富,可以从潜层和深层含义进行分析。从“红墙内的翠柏顶上托着一捧雪,太阳照着亮眼,似乎就要消失”可知,当天的太阳很好,所以在表层意义上来说,“暖”指阳光照射之暖。从文中“金黄的银杏叶有如马耳,将雪抖得簌簌扑落,未及落地,就在风中化了。路面的雪同样待不到鞋印与车辙,就干净地消失,消失得干干净净”“雪客是老友,久别未相逢,这不免让人失望”可知,雪很快就消失了。而老人抓住了机会,“天还没亮我就起来,净了手,从磨台、案板和树枝上揩下来,一点一点地团成球按结实”,从中可以看出老人既勤劳又充满艺术感。所以,在深一层的意义上,“暖”指卖雪球老人充满艺术感的经营带来的温暖。从文中“她突发奇想,拿了一个稍小的雪球放在大的上面,找了一根草棒插上去,塑成了一个雪人”“男友不敢扔掉手中的雪人,还需要一边护着雪人一边躲避雪球,躲闪不及,不料被第二个雪球正中额头……”等内容可知,“暖”指一对情侣充满情趣之举带来的温馨。而通读全文可知,作者通过对曲阜老城雪后的游览,看到疫情后老城的生活状况,重点描写了卖雪球老人的形象,通过这些描写,最后的“暖”在更深的意义上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充满希望之暖。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材料二: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口:“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郎。元和十年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居易累以忠鲠抗,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尝科头①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②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备注〗①科头:不敞帽子,裸露头髻。②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10.下列对材料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元和十年/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B.元和十年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C.元和十年/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D.元和十年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与之意义相似的有“出官”“迁谪”等,“出官”指外出做官,“迁谪”指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B.司马,官名,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唐代的司马是刺史的属官。C.贾人,商人。古代一般称为行商坐贾。D.弱冠,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十八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对《琵琶行》这首诗歌的创作目的作了简要说明,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B.根据材料一,说明诗人被贬江州一直很郁闷,不遇之情耿耿于怀,遇到老朋友琵琶女后得以解脱。C.材料二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的才华横溢。D.材料二中,针对元稹的被贬,白居易曾多次上疏,恳切地劝谏皇上,他的奏疏虽然被送入宫中,但却没有回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2)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14.白居易为什么“放纵诗酒”、“仕情顿尔索寞”,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答案〗10.A11.D12.B13.(1)如今漂泊沦落,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2)都含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的弊病,补救政事的缺陷。14.①因白居易多次耿直谏言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遇到的是不堪重任的年少君主,于是做官心情顿时消沉。②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于是白居易上疏皇帝,结果惹怒权贵,最终被贬。③因元稹被贬,白居易上疏恳切劝谏,并未得到回应。〖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元和十年,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元和元年”为时间状语,应与后断开,排除BD;“盗杀”的宾语是“宰相”,故“盗杀”和“宰相”不能断开;且“京师”是“汹汹”的主语,“宰相盗杀”是动宾短语,“京师汹汹”是主谓短语,故应在“京师”前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十八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说法错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称为弱冠。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遇到老朋友琵琶女”说法错误,由原文“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可知,琵琶女不是作者的老朋友。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漂沦”,漂泊沦落;“转徙”,辗转迁移;“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句,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2)“存”,含有;“箴”,针砭;“病”,弊病。【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结合“居易累以忠鲠抗,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可总结出第一点:因白居易多次耿直谏言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遇到的是不堪重任的年少君主,于是做官心情顿时消沉。根据“元和十年,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元和十年,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贬江州司马。可总结出第二点: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于是白居易上疏皇帝,结果惹怒权贵,最终被贬。根据“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可总结出第三点:因元稹被贬,白居易上疏恳切劝谏,并未得到回应。参考译文:材料一: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容貌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作歌用来赠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选自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材料二:白居易字乐天,从小聪慧过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生活在这里,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白居易文辞富丽华美,尤其擅长于写诗文。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他写的上百篇诗歌,都含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的弊病,补救政事的缺陷,因而读书人、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这些诗文)也常常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广纳谏言,思虑着如何治理好天下,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征召白居易到翰林做学士,三年五月又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爱好文学的君主,破格提升自己,(因此)要用平生所学得的知识,上报君主的恩遇。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十年,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官回家,最后死在家中。白居易与河南的元稹交好,元稹由监察御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奏疏呈上后没有回应。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雪晴晚望①贾岛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②。〖备注〗①背景:作者贾岛公元816年长安应举落第,次年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暮天钟:寺庙里用以报时的钟鼓。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四字概括揭示了全诗内容。诗中有雪,有晴,有晚,有望,画面就在“望”中一步步舒展于读者面前。这首诗展现了时景常情,写得独行踽踽,空山寒寂。B.“溪云几万重”,表面看是写溪水与白云二景,但“几万重”的背后,是对于艰难困苦几万重的诘问,也是对于未来何去何从的一种担忧与困扰。C.颔联中的“归”“下”二字勾勒出山间的生气。遍山皑皑白雪,白屋的背后是冷光闪闪、含山欲下的夕阳,透出了如作者贾岛诗风的那种清冷。D.“野火”“断烟”是一联近景,它一明一暗,山下的野火烧燃着山冈上的枯草,时断时续的烟雾缭绕着山石中的古松。同时这幅“晚望动景图”,也让整个雪晴图多了一丝温暖的气息。16.贾岛作诗精益求精,自称“二句三年得”。《雪晴晚望》中“闻打暮天钟”作为诗的尾声,起着点活全诗的作用,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妙处。〖答案〗15.D16.①内容上:诗人饱览了远近高低的雪后美景,在这充满山野情趣的诗境中,骋目娱怀的归途上,诗人清晰地听到山寺响起清越的钟声,平添了更浓郁的诗意。②写作角度:前六句逶迤写来,景色全是望景。“却回山寺路”一转,紧接着一声清脆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形成了有声有色、活泼的诗境。读完末句,回味全诗,总觉绘色绘声,余韵无穷。③情感:此时作者在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听到山寺晚钟,禁不住心潮澎湃。“闻打暮天钟”,表面看是交代诗人平安返寺,实则是诗人对于未来不可预测的一种惆怅与寂寥。除了科举这一条路,摆在诗人面前的还有什么路呢?〖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野火’‘断烟’是一联近景”错误。颈联两句,诗人将视线从近处又推向了远处,“野火”“断烟”是一联远景。故选D。【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这是一首写景诗。这首诗的诗题交代了晴雪和暮色这两种所写景物。首联点明主旨及背景,中间两联写雪中景色,尾联写诗人回山寺的有声画面。结尾“闻打暮天钟”写诗人走向返回山寺的道路,远远地,听见了悠扬的暮钟。诗人饱览了远近高低的雪后美景,夜幕渐渐降临,不能再盘桓延伫了。这“打暮天钟”,一方面点明时近傍晚,一方面以声衬静,增添意境,平添诗意。末句点活全诗,前六句全是静谧的,是望景远景。第七句“却回山寺路”一转,紧接着便听到了暮钟声,虽然在远处,但静谧中格外悠扬、清脆、悦耳,视听、动静结合,可谓绘声绘色,活泼灵动,表现了山寺幽静之美,打动了诗人,读完末句,回味全诗,余韵无穷,也感染了读者,视觉所见,听觉所闻,犹如身临其境。诗歌至此戛然而止,却余韵悠长,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这一收笔,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作者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屡试不第,仕途偃蹇,此时在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听到山寺晚钟,禁不住心潮澎湃。“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辞》),诗人顿萌瞿昙归来之念了。“闻打暮天钟”言简意深,这耐人寻味的钟声呀,震响山寺路,也敲击着诗人的心灵,自然会萌生“归卧故山”的思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乐声轻细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赞美琵琶曲像仙乐般好听。(3)《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且抒写得极为凄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2)小弦切切如私语如听仙乐耳暂明(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澡雪精神”一词出自“汝齐戒,疏渝而心,澡雪而精神”。(《庄子·知北游》)“澡雪”即以雪洗身,“精神”即清净神志,以雪洗身可使思想保持纯正。雪,色白质洁,备受①喜爱,它既是白居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的宁静,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飘落轩辕台”的粗犷,也是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清寒,辛弃疾“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的高洁等……中华传统文化注重自我修身、讲求人格追求,古代冰雪诗词恰好传承了其②,清净纯朴,不失志节的宝贵精神。自东晋葛洪在《抱朴子·汉过》中以“含霜履雪,义不苟合;据道推方,嶷然不群”喻一种卓尔不凡、③的高尚人格开始,历代文人便一直赋予雪别样的精神亮色,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就是一个典范。他以雪之洁喻高尚人格,以雪之寒喻人生磨难,两者完美融合。“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以白雪自喻,毫无隐讳地写出一种高洁独立的精神品质。朱熹善用雪意象,凝聚了深厚的意蕴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共有四重内涵:一则表达了观雪、赏雪的休闲淡泊之志;二则流露了内心孤寂失意之感;三则抒发了在外做官求学问道,对故土与友人的深切怀念;四则牵系着家国情怀之思和收复故土的满腔热血。中国传统文人澡雪而精神,其道德修养和文化品位,至今依然散发出灿烂而持久有力的光芒。18.请在文中标序号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朱熹善用雪意象,凝聚了丰富的意蕴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共有四重内涵:一则表达了赏雪、观雪的休闲淡泊之志B.朱熹诗中的雪意象,凝聚了丰富的意蕴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共有四重内涵:一则表达了观雪、赏雪的休闲淡泊之志C.朱熹诗中的雪意象,凝聚了“雪”深厚的意蕴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共有四重内涵:一则表达了赏雪、观雪的休闲淡泊之志D.朱熹善用雪意象,凝聚了“雪”深厚的意蕴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共有四重内涵:一则表达了观雪、赏雪的休闲淡泊之志〖答案〗18.示例:①文人墨客②洁身自好③独立不群19.B〖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①空,分析可知,此处应是说受到什么的人喜爱,所填成语应是指人,又根据后面出现的人物“白居易”“李白”“柳宗元”等可知,这些人物都是诗人,可以称之为“文人墨客”。文人墨客:泛指文人、文士。古人多用于形容读书人、有文采的人。第②空,根据句意可知,这里所填成语是表达一种类似于“清净纯朴,不失志节的宝贵精神”的,且由前面的“中华传统文化注重自我修身、讲求人格追求”可知,这种精神可以是“洁身自好”。洁身自好:形容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清白,不同流合污。也指顾惜尊重自己,不与他人纠缠。第③空,语境形容人的高尚品格,由前面的成语“卓尔不凡”可知,此处可用“独立不群”。卓尔不凡:指一个人或一个事物非常出色,与众不同,出类拔萃,超凡脱俗。独立不群:指坚守志操,不同流俗。【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中途易辙,成分残缺,前句是“朱熹善用雪意象”,后句“凝聚了深厚的意蕴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语应是“雪意象”,应将“朱熹善用雪意象”改为“朱熹诗中的雪意象”;第二处,搭配不当,“深厚的意蕴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应改为“丰富的意蕴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B修改正确。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将不厌倦地守护着我的羊群,安详地在肥沃的牧草地上吃草,孕育自家乡摇篮的,我的传统、歌谣及故事,我将带着它们到远方……”这是乌仁娜的声音,尘世中的天籁。选择她的CD时,我完全没有听说过她,没有受到任何宣传的推动和蛊惑。三联书店的音乐架柜上,①。她的样子与众不同,丝毫不符合封面美女的造型,烈日灼伤留下的晒斑非常明显,直接得让我不习惯。乍一看,这个与我同龄的女人比较显老,但她脸上流露着一种沧桑者身上稀有而别样的纯真,瞬间吸引了我。杜丽曾把蒙古族作家冯秋子形容为“身怀五谷的女人”,对,也可以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乌仁娜和她的歌声。她的歌吟有时神秘高渺,有时生蛮莽撞,听了就觉得牛羊都忠诚,爱恨都结实;。地气饱满,水草丰实,这里养护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