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知识培训资料_第1页
白酒知识培训资料_第2页
白酒知识培训资料_第3页
白酒知识培训资料_第4页
白酒知识培训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渠道部中国知名品牌白酒认知十大名酒一茅台酒二五粮液三剑南春四泸州老窖五汾酒六西凤酒七古井贡酒八洋河大曲九郎酒十董酒茅台酒产地: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香型:酱香酒精度数:53度38度

茅台酒的历史

早在2000多年前,今茅台镇一带盛产枸酱酒就受到了汉武帝“甘美之”的赞誉,此后,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

茅台酒历史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枸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受到汉武帝的称赞,并留了“唐蒙饮枸酱而使夜郎”的传说。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赖茅”就是现在的茅台酒的前身。工艺特点

茅台酒系以优质高梁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

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加生沙(生粮)、八次发酵、九次蒸馏,生产周期长达八九个月,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

荣誉

茅台酒是于苏格兰威士忌及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白酒之一。

是我国大曲酱香型酒的鼻祖,是酿造者以神奇的智慧,提高粱之精,取小麦之魂,采天地之灵气,捕捉特殊环境里不可替代的微生物发酵、揉合、升华而耸起的酒文化丰碑。

1915年,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全球。

建国后先后荣获国际金奖。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陈毅有诗:

金陵重逢饮茅台,万里长征洗脚来。

深谢诗章传韵事,雪压江南饮一杯。

五粮液产地:四川省宜宾市香型:浓香型酒精度数:52度39度60度历史

宜宾位于四川省南部,坐落在金沙江和岷江汇合处,古称“叙州”、“戎州”,北宋时改称宜宾。这里水质纯净,适宜酿酒,素有“名酒之乡”的美名。相传,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宜宾就出现了酿酒业。自汉代以来,酿酒业迅速发展,唐宋时期最盛。五粮液酒厂有旧糟坊的老窖遗物,为明代所遗,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清初,叙州城有4户酒坊,在二坎子有温德丰糟房(后改为利川永)、马家巷有张万和糟房南门有德盛福糟坊、东门有长发升糟房,各有三个酒窖,其中以温德丰糟房酒窖最早,产酒最佳美。清雍正年间酒窖增至52个。1840年至1937年糟坊达14家,酒窖125个。1949年,只剩9家糟坊,酒窖76个。1952年在利川永、长发升、张万和等糟房的基础上建成现酒厂,继承传统工艺,恢复和发展五粮液生产。工艺特点

五粮液酒是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是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用“五粮配方,小麦制曲,人工培窖,双轮低温发酵,量质摘酒,按质拼坛,分级储存,精心勾兑”的独特技术和悠久的传统工艺精酿而成,不仅在国内驰名遐迩,而且远销国外。荣誉

自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以来,五粮液酒又相继在世界各地的博览会上,共获38次金奖;

1995年在第十三届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再获金奖,铸造了五粮液“八十年金牌不倒”的辉煌业绩;

2002年6月,在巴拿马“第20届国际商展”上又一次荣获白酒类唯一金奖,续写了五粮液百年荣誉。

同时,五粮液酒还四次蝉联“国家名酒”称号;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

其商标“五粮液”1991年被评为首届中国“十大驰名商标”;

1995年,企业在第50届世界统计大会上,荣获“中国酒业大王”称号;2003年再度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著名科学家华罗庚赋诗曰:

名酒五粮液,优选味更醇;

省粮五百担,产量增五成。

豪饮李太白,雅酌陶渊明;

深恨生太早,只能享老春。剑南春产地:四川绵竹县香型:浓香型酒精度数:38度52度60度历史

绵笔直古属绵州,归剑南道辖,酿酒历史悠久。剑兰春其前身当推唐代名酒剑南烧春。清代末年,绵笔直大曲酒坊有17家。

1919年间“有大曲房25家,岁可出酒十数万,获钱五六万缗,销路极广”。后发展为30余家,有酒窖116个,最高年产达350多吨。

1941年,酒坊有200多家,产酒200万公斤。享有盛誉的大曲烧房有乾元泰、大道生、瑞昌新、义全和、恒丰泰、天成祥、朱天益、杨恒顺等38家,拥有酒窖200个。小曲烧房有100余家,其中以第一春、曲江春、永生春、德永春等作坊著称。1951年在朱天益等烧房基础上建成绵竹酒厂,继续生产大曲酒。1958年投产高档白酒,由蜀中诗人庞石帚起名“剑南春”。1985年更为现厂名。工艺特点

以高梁、大米、糯米、玉米、小麦为原料,小麦制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其工艺有:红糟盖顶,回沙发酵,去头斩尾,清蒸熟糠,低温发酵,双轮底发酵等,配料合理,操作精细而酿成。荣誉

1979年第三次全国评酒会上,首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1963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名酒。

1985年、1988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及金爵奖。

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国第三、四、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

1988年获香港第六届国际食品展览会金花奖。

1992年获德国莱比锡秋季博览会金奖。清乾隆年间太史李调元诗曰:

天下名酒皆尝尽,却爱绵竹大曲醇。泸州老窖产地:四川泸州香型:浓香型酒精度数:38度52度60度历史

泸州古称江阳,酿酒历史久远,自古便有“江阳古道多佳酿”的美称。泸州地区出土陶制饮酒角杯,系秦汉时期器物,可见秦汉已有酿酒。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前后,“舒聚源糟坊”开业。乾隆二十二年(1757)增建4个酒窖,其大曲酒脍炙人口。同治八年(1869)“舒聚源糟坊”改号为“温永盛糟房”,有大曲酒窖10个,其中6个建于1650年左右,4个建于1750年左右。清末白烧酒糟户达600余家,“民国以来减至三百余家矣。“1949年泸州有酒坊36家。1951年至1952年间,组成春和荣、温永盛、定记、曲联四个联营酒社,联合12家作坊继续生产。1952年以金川酒厂为主吸收未参加联营的17户酒坊成立四川省专卖公司国营第一曲酒厂。1955年将四个联营酒社合并成立公私合营酒厂,其第一曲酒厂改为地方国营酒厂。1960年两厂合并为泸州曲酒厂,1990年易为现厂名。工艺特点

泸州曲酒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优质糯高梁,用小麦制曲,大曲有特殊的质量标准,酿造用水为龙泉井水和沱江水,酿造工艺是传统的混蒸连续发酵法。蒸馏得酒后,再用“麻坛”贮存一、二年,最后通过细致的评尝和勾兑,达到固定的标准,方能出厂,保证了老窖特曲的品质和独特风格。荣誉

泸州老窖特曲于1952年被国家确定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泸州老窖窖池于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我国白酒行业唯一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誉为"国宝窖池";

1985年、1988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及金爵奖;

1952年、196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届评酒会上五届蝉联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

1987年在泰国曼谷第二届国际饮料食品展览会上获金鹰金杯奖;

1988年获香港第六届国际食品展金鼎奖;

1990年获法国巴黎第41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2年获匈牙利布达佩斯和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名酒展览会特别金奖及金奖;华罗庚题诗: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而今无忧,特曲是尝

产自泸州,甘洌芬芳。汾酒产地:山西省汾阳县香型:清香型酒精度数:38度48度53度历史

汾阳古称汾州,南北朝时产有“汾清”酒。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开设宝泉益酒坊。1912年后又设崇盛永和德厚成酒坊,三家常年生产汾酒。1915年宝泉益易名为义泉涌,将崇盛永和德厚成相继并入。1919年太原成立晋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1932年将义泉涌并入。其产品于1915年国货展览会上获二等奖,同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甲等大奖章,1928年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一等、二等奖。自此扬名国外,成为国际上著名酒品之一。1947年晋裕公司破产。翌年又投入小型生产。1951年在原杏花村酒坊基础上建成“杏花村汾酒厂”,以后逐年扩建,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白酒厂之一。工艺特点

汾酒以晋中平原所产的“一把抓”高梁为原料,用大麦、豌豆制成的“青茬曲”为糖化发酵剂,取古井和深井的优质水为酿造用水。这口有优美传说的古井之水,与汾酒的品质有很大关系。汾酒发酵仍沿用传统的古老“地缸”发酵法。酿造工艺为独特的“清蒸二次清”。操作特点则采用二次发酵法,即先将蒸透的原料加曲埋入土中的缸内发酵,然后取出蒸馏,蒸馏后的酒醅再加曲发酵,将两次蒸馏的酒配合后方为成品。荣誉

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金质大奖章,连续五届被评为国家名酒。

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荣获八大名酒之一,蝉联全国第二、三、四、五届评酒会国家名酒称号,并荣获金质奖章。

1992年获法国巴黎国际名优酒展评会特别金奖。唐代杜牧《清明》中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西凤酒产地:陕西省凤翔县香型:其它香型(凤香型)酒精度数:39度55度65度历史

西凤酒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名酒之一。凤翔古称雍州,地处古周原,是中华民族先祖的定居地区之一。唐仪凤年间的一个阳春三月,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回国途中,行至凤翔县城以西的亭子头村村附近,发现柳林镇窖藏陈酒香气将五里地外亭子头的蜜蜂蝴蝶醉倒奇景,即兴吟诗赞叹曰:“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此后,柳林酒以“甘泉佳酿、清冽醇馥”的盛名被列为朝廷贡品。到了近代柳林酒才改名“西凤酒”。关于西凤酒的历史,相传始于周秦,盛于唐宋,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据《凤翔府志》记载,在秦穆公时代,雍县(今凤翔县)已有美酒佳酿。当地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的酒器觚、延爵,战国时期的酒器铜壶等。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西凤酒就享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之美誉,时人赞叹:“富哉关中,酒哉西风”。工艺特点

西凤酒以当地特产高梁为原料,用大麦、豌豆制曲。工艺采用续渣发酵法,发酵窖分为明窖与暗窖两种。工艺流程分为立窖、破窖、顶窖、圆窖、插窖和挑窖等工序,自有一套操作方法。蒸馏得酒后,再经3年以上的贮存,然后进行精心勾兑方出厂。荣誉

清朝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在南洋赛酒会上,西凤酒荣获二等奖。

1956年,国家投资在柳林镇建起了“陕西省西凤酒厂”,从此,西凤酒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日趋增长,品质风格更加醇馥突出。

在1952年、1963年和1984年的第一、二、四届全国评酒会上,西凤酒三次被评为国家名酒,两次荣获国家金质奖章。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西凤酒又获得金杯奖。古井贡酒产地:安徽省亳县香型:浓香型酒精度数:38度55度60度历史

亳州曾称亳县,古称谯陵、谯城,是曹操、华佗的故乡,汉代酿有酒品闻名著称。据当地史志记载,该地酿酒取用的水,来自南北朝时遗存的一口古井,明代万历年间,当地的美酒又曾贡献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贡酒”一美称。据《魏武集》载:曹操向汉献帝上表献过“九酝酒法”,说:“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今仅上献。“贡酒”因而得名。据《亳州志》载:现在酿酒取水用的古井,是南北朝梁代大通四年(532)的遗迹,井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以其酿酒尤佳,故名“古井贡酒”。1925年,城内有54家糟坊,以“三盛、在源永糟坊”著称。1948年剩有18家糟坊。1952年“公兴糟坊”停业,1958年改为公社小酒厂,酿制代用品酒。第二年改建为古井酒厂,1960年投产此酒。工艺特点

古井贡酒以本地优质高梁作原料,以大麦、小麦、豌豆制曲,沿用陈年老发酵池,继承了混蒸、连续发酵工艺,并运用现代酿酒方法,加以改进,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独特工艺,酿出了风格独特的古井贡酒。荣誉

1984年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

1987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

1988年在法国第13届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

196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国第二、三、四、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

1992年获美国首届酒类饮料国际博览会金奖及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词曰:琼浆始汉家,献帝龙颜夸。煮酒论英雄,曹刘说天下。洋河大曲产地:江苏省泗阳县香型:浓香酒精度数:38度48度55度历史

洋河镇地处白洋河和黄河之间,水陆交通畅达,自古以来就是商业繁荣的集镇,酒坊堪多,故明人有“白洋河中多沽客”的诗句。清代初期,原有山西白姓商人在洋河镇建糟坊,从山西请来酒师酿酒,其酒香甜醇厚,声名更盛,获得“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淮第一家”的赞誉。清代同治十二年编纂《徐州府志》载有“洋河大曲酒味美”。又据《中国实业志·江苏省》说:“江北之白酒,向以产于泗阳之洋河镇者著名,国人所谓‘洋河大曲’者,即此种白酒也。考详河大曲行销于大江南北者,已垂二百余年之历史,厥后渐次推展,凡在泗阳城内所产之白酒,亦以洋河大曲名之,今则‘洋河’二字,已成为白酒之代名词矣。”1949年在旧糟坊基础上建成现酒厂,继承传统工艺,继续生产此酒。荣誉

1915年三义酒坊所酿之酒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赛会上获银牌奖,

1929年裕昌源酒坊的大曲酒在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二等奖。

1988年在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书法家启功诗曰:早闻佳酿出洋河,一饮琼浆发浩歌;添得少陵诗料富,仙人第九席中多。郎酒产地:四川泸州市古蔺县二郎镇香型:酱香酒精度数:39度53度历史

相传,早在1907年,当地的一个商人从贵州请来两位酒师,引进先进技术,就有以本地红高粱作原料,小麦制曲,取二郎泉水酿造的独具风格的郎酒了。1933年,此地的郎酒就大量生产;1936年,郎酒就远销东南亚各国和香港等地。但是到了1952年,郎酒已被迫停产,后来在周总理的关怀下,1957年又恢复生产。然而发展不快,一直到1977年,郎酒年产量只有110多吨,1984年,产量猛增到500多吨,生产仍供不应求。工艺特点

郎酒在酿造流程上,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采取分两次投料,反复发酵蒸馏,七次取酒,一次生产周期为9个月。每次取酒后,分次、分质贮存,封缸密闭,送入天然岩洞“天宝洞”“地宝洞”中,待3年后,酒质香甜,再将各次酒勾兑调味,经过质量鉴定,合格后,方可装瓶包装出厂。荣誉

郎酒在1963年被评为四川省名酒,同年被誉为老八大名酒;

1979年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优质酒;

1984年在第四届全国名酒评比中,郎酒以“酱香浓郁,醇厚净爽,幽雅细腻,回甜味长”的独特香型和风味而闻名全国,首次荣获全国名酒的桂冠,并获金奖;

1985年参加亚太博览会展出。

2007年红花郎酒生产工艺研究及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董酒产地:贵州省遵义市香型:其它香型(董香型)度数:38度58度历史

遵义酿酒历史悠久,可追溯到魏晋时期,以酿有“咂酒”闻名。《遵义府志》载:“苗人以芦管吸酒饮之,谓竿儿酒”。清代末期,董公寺的酿酒业已有相当规模,仅董公寺至高坪20里的地带,就有酒坊10余家,尤以程氏作坊所酿小曲酒最为出色。1927年程氏后人程明坤汇聚前人酿技,创造出独树一帜的酿酒方法,使酒别有一番风味。”董酒工艺秘不外传,仅有两个可容三至四万斤酒醅的窖池和一个烤酒灶,是小规模生产。其酒销往川、黔、滇、桂等省,颇有名气。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两次路过遵义,许多指战员曾领略过董公寺窖酒的神韵,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解放前夕,因种种原故程氏小作坊关闭,董酒在市场上也绝迹了。1956年在遵义酒精厂恢复生产,在原程氏作坊建成一个车间,翌年投产。1979年,其董酒车间析置为现酒厂。工艺特点

该酒选用优质高梁为原料,引水口寺甘洌泉水,以大米加入95味中草药制成的小曲和小麦加入40味中草药制成的大曲为糖化发酵剂,以石灰、白泥和洋桃藤泡汁拌合而成的窖泥筑成偏碱性地窖为发酵池,采用两小两大,双醅串蒸工艺,即是小曲由小窖制成的酒醅和大曲由大窖制成的香醅,两醅一次串蒸而成原酒,经分级陈贮一年以上,精心勾兑等工序酿成。荣誉

1963年被命名为贵州省名酒;

1986年获贵州省名酒金樽奖;

1984年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

1988年获轻工业部优秀出口产品金奖;

196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国第二、三、四、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

1991年在日本东京第三届国际酒、饮料酒博览会上获金牌奖;

1992年在美国洛杉矶国际酒类展评交流会上获华盛顿金杯奖。各地区其它名酒川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