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课件_第1页
社会保障学课件_第2页
社会保障学课件_第3页
社会保障学课件_第4页
社会保障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緒論社會保障是事關全體國民福祉的重大制度安排,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是中國憲法明確規範的內容,也是中國政府的重要職能與任務。基於社會保障成為國家日益重要的制度安排和政府的基本職能,行政管理專業設置了這門必修課。本章闡述了社會保障的理論界定,揭示了不同國家與不同學者對社會保障的不同理解;闡述了社會保障的學科性質與理論框架;社會保障的目標與功能,概括了社會保障的基本特證與原則,闡述了社會保障的意義。這些內容構成了學習社會保障專業知識的門檻。一、社會保障理論界定作為一項久遠的制度安排,社會保障在進入現代社會後己經具有了非凡的意義。它不再是簡單的面向極少數弱者的救災濟貧式的措施,而是維護整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不可或缺的機制。社會保障作為一個古老的話題,各國學者也從不同角度對社會保障進行了界定。第一節社會保障的理論在學界,陳良理認為"社會保障是國家和社會通過國民收入的分配與再分配,依法對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予以保障的社會安全制度"。該定義強調社會保障的責任主體是國家或政府,社會保障的目標是滿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實施的條件是相應的社會立法。侯文若認為,“禮會保障可理解為對貧者、弱者實行救助,使之享有最低生活,對暫時和永久失卻勞動能力的勞動者實行生活保障並使之享有基本生活,以及對全體公民普遍實施福利措施,以保證福利增進而實行全社會安定,並讓每個勞動者乃至公民都有生活安全感的一種社會機制。第一節社會保障的理論鄭功成在綜合考察現代社會保障制度在各國的發展實踐以及國際性組織、部分國家政府及有關學者對社會保障的概念界定後,提出了對社會保障的定義。即:社會保障是國家或社會依法建立的、具有經濟福利性的、社會化的國民生活保障系統。在中國,社會保障則是各種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軍人福利、醫療保障、福利服務以及各種政府或企業補助、社會互助等社會措施的總稱。這一定義包括了如下必備要素:第一節社會保障的理論1、依法建立。2、突出以人為本。3、具有經濟福利性。4、屬於社會化行為。第一節社會保障的理論社會保障的內容主要包括社會救助、社會保險與社會福利三大部分,還有面向軍人的獨立保障系統,以及其他補充性的社會保障措施。從層次上劃分,則社會保障可以劃分為如下三個層次:一是經濟保障;二是服務保障;三是精神保障。第一節社會保障的理論第二節社會保障的學科性質與理論框架一、社會保障的學科性質在以往的文獻中,對社會保障學科性質的認識存在著巨大偏差。這一方面與研究者不同的專業視角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社會保障走過的歷程及其多樣化實踐的影響。總的說來從學科屬性出發,社會保障是在多學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學科領域,它需要以經濟學、社會學乃至政治學、管理學、法學等為基礎,並在這些學科交叉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為一間獨立的、交叉的、處於應用層次的社會學科。二、社會保障學的基本理論框架社會保障學的基本理論框架包括社會保障基礎理論、社會保障專業應用理論和社會保障管理理論。第二節社會保障的學科性質與理論框架第三節社會保障目標與功能一、社會保障的目標社會保障的總目標是通過保障和改善國民生活、增進國民福利來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圍繞著上述總目標,社會保障制度在實踐中需要實現如下分目標:第一,幫助國民擺脫生存危機。第二,滿足國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斷改善和增進國民的福利。第三,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第三節社會保障目標與功能二、社會保障的功能社會保障的功能,是指社會保障包括其各個子系統及其具體專案在實施過程中發揮出來的實際效能和作用。(一)穩定功能(二)調節功能(三)促進發展功能(四)互助功能

(五)其他功能除穩定功能、調節功能、促進功能與互助功能等四大基本功能外,社會保障事實上還有著諸如防控風險等其他功能。第三節社會保障目標與功能

第四節社會保障的特徵與原則一、社會保障的特徵

(一)公平性特徵(二)社會化特徵1、制度的開放性。2、籌資社會化。3、服務社會化。4、管理與監督社會化。(三)福利性特徵(四)法制規範性特徵(五)多樣性特徵1、各國社會保障制度安排模式日益多樣化。2、同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在一國之內也開始呈現不同的模式。3、專案結構多樣化。4、水準結構多樣化。多樣性是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基本特徵。(六)剛性發展特徵

第四節社會保障的特徵與原則

二、社會保障的基本原則(一)公平原則(二)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原則(三)責任分擔原則(四)普遍性與選擇性相結合原則(五)其他原則除上述四大基本原則之外,社會保障制度建設還需要遵循互濟性原則、法制性等原則。

第四節社會保障的特徵與原則第一節概述一、社會保障體系的含義和建設目標

(一)社會保障體系的含義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在的结构、项目设置等。换言之,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它是由保险、救助、福利、互助和个人自我保障等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编结成的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社會安全網"。`

(二)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內容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第一,從現代社會保障制度所包括的業務內容看,構成社會保障體系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類:(1)社會救助。

(2)社會保險。(3)社會福利。在上述三大基本系統之外,事實上還有其他社會保障措施,如面向軍人的保障制度通常是一個獨立的保障子系統;而作為補充保障性質的企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雖然亦被納入現代社會保障體系,但通常被排除在上述三大基本系統之外。第一節概述

第二,對社會保障體系亦可作如下劃分:

(1)與社會生產相關聯的保障制度。

(2)普遍保障制度。(3)全民的福利性保障制度。第一節概述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目標

(一)完整性在國際上,國際勞工組織有關公約所規定的九項內容(醫療津貼、疾病津貼、失業津貼、老齡津貼、工傷津貼、家庭津貼、生育津貼、殘廢津貼、遺屬津貼),可以作為一個較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最低要求。(二)協調性(三)層次性第一節概述一、社會保障正式制度安排(一)社會救助社會救助是指國家和社會依據法律規定,面向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水準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經濟幫助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第二節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救助是現代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個重要子系統。與其他子系統相比,社會救助的特點十分明顯:第一,社會救助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國家財政預算撥款,或特別捐稅輔助,還有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贈贊助等;第二,社會救助通常被認為政府對國民的應盡責任,是低於貧困線或最低生活保障線的國民應該享受的一項基本權利,提供救助方與接受救助方的權利與義務關係具有單向性,而其他社會保障子系統則多是權利與義務相結合;第三,社會救助的對象是社會成員中的一個特殊弱勢群體,他們沒有或者喪失了勞動能力(如孤兒、孤苦老人、殘疾人等)而沒有收入、或者有勞動能力但由於各種原因(如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或其他經濟社會原因)而一時或相當長時間內減少了或喪失了收入,是社會保險不能或不能完全保障的貧困人群,他們連起碼的最低生活水準都不能維持;第四,社會救助的目標是幫助貧困人群維持最低生活水準,其標準低於社會保險的要求;第五,社會救助一般屬於臨時的短期的救濟,需要救助者依法自願提出申請,經救濟機構調查並批准後方可獲得救助。因此社會救助也是社會保障體系中最低層次的保障措施,是保障社會成員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第二節社會保障體系

其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社會救助是最先形成的、歷史最悠久的社會保障形式,各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均是在原來社會救助措施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起來的。第二,社會救助是保證社會成員生存權利的最後一道防線。第二節社會保障體系(二)社會保險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人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社會保險事實上構成了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主體和核心。第二節社會保障體系除了具有社會保障制度的一般特點,社會保險制度還獨具如下一些特色:1、預防性

2、補償性

3、儲蓄性

4、多源性

5、互濟性第二節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險制度安排亦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l、養老保險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年老而退出社会劳动后,能够获得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的社会保险项目。在各個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中,養老保險一般都是最重要的專案第二節社會保障體系2、醫療保險這是對法定範圍內的勞動者在患病或非因工傷傷害時提供的醫療保險制度。它既包括醫療費用的給付,也包括各種醫療服務。醫療保險的目的是恢復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和補償勞動者病假期間的生活開銷,它是僅次於養老保險的又一更要的社會保險制度。

3、失業保險這是對法定範圍內的勞動者因失業而失去經濟來源時,按法定時限和標準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種社會保險專案。第二節社會保障體系4、工傷保險這是對法定範圍內的勞動者因從事職業工作遭受傷害或患有與工作相關的職業病提供生活保障的一種社會保障專案。在工傷責任認定方面,各國普遍採取“無過失補償”原则。

5、生育保險這是一種專門保護女性勞動者的社會保險。女性勞動者在懷孕、生育和護理嬰兒期間,必須離開工作崗位,因而會面臨工資收入暫時喪失的風險。第二節社會保障體系6、死亡撫恤死亡撫恤亦稱遺屬保險。其待遇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死者的喪事治理和安葬費用,另一部分足死者遺屬享有的撫恤金。

7、殘障保險它是對因病致殘的勞動者提供殘障保險待遇的社會保險專案。第二節社會保障體系(三)社會福利社会福利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狭义的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从属概念,是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概念,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最而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中國的社會福利子系統包括老年人福利、殘疾人福利、婦女兒童福利以及有關福利津貼,乃至教育福利、住房福利等各項公共福利事業。第二節社會保障體系

作為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個子系統,社會福利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保障對象的全員化。第二,保障專案的廣泛化。第三,資金來源的多樣化。第四,保障水準的彈性化。第二節社會保障體系

(四)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的比較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

1、對象不同

2、權利與義務關係不同

3、保障水準不同

4、管理與實施方式不同

5、保障的目標和手段不同

第二節社會保障體系

(五)軍人保障军人保障是一个以特殊对象为划分标志的综合性保障制度。在世界各国,都有专门针对军人这一特殊职业的专门保障制度。第二節社會保障體系二、非制度化社會保障(一)慈善事業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以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间公益事业团体根据捐献者的意愿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进行物质帮助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互助事业,是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

第二節社會保障體系第二節社會保障體系(二)社區服務社區服務是指在政府指導下,以社區組織為依託,在城鄉一定層次的社區內以全體社區居民為對象,以特殊群體為重點,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向他們提供福利性服務的一種社會化保障機制。它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目主性。二是社會性,三是多樣化。

第二節社會保障體系(三)企業年金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建立的面向本企业职工的一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它在国家统一政策的指导下,由企业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和发展需要自主建立,是对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

(四)商業保險商业保险是指保险人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通过保险合同建立保险关系的一种商业交易行为,是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支付一定的保险费,将自己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当约定风险或事件发生后,由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支付赔款或保险金的一种风险管理机制。商业保险包括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及各种财产保险、责任保险等。商業保險具有兩重性。其他:家庭保障是指由家庭對家庭成員提供包括經濟保障、服務保障和精神慰藉等內容的生活保障方式,它在保障社會成員的生活方面通常與制度型的、正式的即由國家和社會負責的社會保障並駕齊驅。中國的社會保障發展需要重視對家庭保障功能的重視與扶持第二節社會保障體系從各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具體安排出發,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即福利國家模式、社會保險型模式、強制性儲蓄型模式和國家保險型模式。一、福利國家型保障模式

(一)福利國家的起源與基本特徵福利國家型社會保障的理論依據是"福利經濟學"。福利國家模式及其所推行政策的主要特徵第三節社會保障主要模式(二)福利國家的代表英國是福利國家的起源國,瑞典則被稱為福利國家的櫥窗。過於優厚的社會保障待遇,亦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第三節社會保障主要模式二、社會保險型保障模式

(一)社會保險型保障模式的起源及特徵社會保險型模式社會保障制度的特點,主要有:(1)以勞動者為核心建立社會保險制度。

(2)強調勞動者個人在社會保險方面的責任,社會保險費用由國家、雇主和勞動者三方負擔,以勞動者和雇主的社會保險繳費為主,國家財政給予適當支持。

(3)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的權利與社會保險繳費的義務相聯系,享有的社會保險待遇水準與社會保險繳費多少和個人收入情況相聯系。

(4)社會保險繳費中只記錄個人繳費情況,不建立以給付為目的的個人帳戶,社會保險基金在受保成員間調劑使用,充分體現互助互濟、共擔風險的原則。'(5)社會保險基金的籌集以現收現付為主。第三節社會保障主要模式(二)社會保險型國家的代表德国是世界上最先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第三節社會保障主要模式第一節概述

一般來說,社會保障法是指調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保障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和,它通常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並以法律的面孔出現社會保障管理的法制化有助於社會保障制度有效地運作,從而使社會保障主體的權利得到良好的實現。

一、社會保障法制化社會保障法制化的價值包括兩種:一是內在價值,即社會保障法所固有的價值;二是外在價值,即社會保障法所具有的相對於其他社會目標來說所具有的工具價值。(一)內在價值(二)外在價值二、社會保障管理第一節概述第二節社會保障立法一、社會保障法的緣起與歷史演進(一)社會保障法的緣起及其歷史社會條件社會保障法作為一種實體法,一般認為緣起於英國中世紀的濟貧立法。(二)世界社會保障法的歷史演進1、濟貧法階段2、現代社會保障立法產生階段3、現代社會保障立法成熟階段4、現代社會保障立法的完善與發展階段二、社會保障法的概念

(一)社會保障法的本質

(二)社會保障法的特徵1、安全性2、強制性3、普遍性4、平等性5、鼓勵性

第二節社會保障立法三、社會保障法的原則、形式及內容

(一)社會保障法的原則

1、人權保障原則

2、公平優先原則

3、權利與義務相結合原則

4、與社會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原則

5、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原則

第二節社會保障立法(二)社會保障法的形式當代中國社會保障法的形式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行政規章和地方規章、法律解擇,條約與協定。(三)社會保障法的內容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主体与客体等。第二節社會保障立法四、社會保障法律體系五、中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13:11(一)中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設歷程(二)中國社會保障立法的現狀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滞后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會保障立法還缺乏合理的理念

2、立法缺乏統籌規劃,體系結構殘缺

3、法制建設的層次低

4、立法主體混亂;立法層級無序。

5、欠缺與WTO的社會保險規則相適應的法律規範第二節社會保障立法(三)中國社會保障立法的發展趨勢中国社会保障法的完善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由地方立法向中央立法發展

2、由分散立法向相對集中立法發展

3、由行政立法向人大立法發展

4、強化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實施機制第二節社會保障立法第三節社會保障管理一、社會保障管理模式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管理机制的总和。世界各國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因其政治、經濟、文化、歷史背景和民族傳統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根據政府介入的程度,可以概括為政府管理、自治管理與民間管理等模式;按照集權程度,則可以分為集中管理、分散管理、集散結合管理等模式,(一)集中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是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内,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集中对社会保障各项目基金营运、监督等实施统一的管理。其顯著特徵:一是社會保障決策權統一集中在中央;二是社會保障預算權統一;三是政府間的社會保障聯繫是一種直接的雙重聯繫。第三節社會保障管理

集中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優點:一是有利於社會保障的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監督,避免了政出多門、多頭管理所產生的諸多利益衝突,使社會保障功能更有效地發揮;二是有利於社會保障各項之間、社會保障運行機制各環節之間的協調和社會保障基金的集中管理,並在一定範圍內調劑使用,成規模效益,真正發揮社會保障的互濟功能;三是有利於社會保障管理和企業機構精兵簡政,降低管理成本,控制管理費用;四是對社會保障業務和基金的集中管理,有利於增強透明度,便於加強社會監督。第三節社會保障管理集中管理模式的局限性體現在:一是某些社會保障專案的管理與政府業務主管部門往往難以協調,進而影響管理效果。二是這種模式往往以國家行政管理為主,受行政干預較多。英國、新加坡即實行這種模式。第三節社會保障管理(二)分散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是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各自建立一套保障执行机构、资金营运机构及监督机构,各保障项目之间相互独立,资金不能相互融通使用。其基本特徵:一是各級政府及社會保障部門事權獨立;二是各級政府社會保障部門社會保障預算獨立;三是政府間的社會保障聯繫是間接的,政府將社會保障事務委託給社會保障經辦機構管理,只對社會保障進行監督,並根據各類保險專案的財務狀況進行必要的平衡。第三節社會保障管理

分散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一是各管理機構具有較大的自主性,能根據自己所管理的社會保障專案特點制定詳細、周全的管理法規,較靈活地適應社會保障發展的需要;二是管理的獨立性強,能根據客觀實際,及時調整保障專案和內容,較靈活地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分散管理模式的局限性體現在:一是管理機構多,管理成本高,二是因機構龐雜和相互獨立導致工作的反復,給被保險人和保險機構管理增添了許多難題。德國是實行這種模式的典型。第三節社會保障管理(三)集散結合管理模式集散结合管理模式是指将社会保障共性较强的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由统一的社会部门分散管理。最普遍的是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交由地方劳动部门管理。其顯著特徵是根據社會保障專案的不同,把集中統一管理和分散自主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第三節社會保障管理

集散結合管理模式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它既能體現社會保障社會化、一體化的要求,又能兼顧個別專案的特殊要求;二是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更好地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可以認為集散結合管理模式兼具了集中管理模式和分散管理模式的優點,而上避免了兩者的缺點。當然這種模式的順利實施需要有較為有利的內外條件和管理環境。美國、日本都採用這一模式。第三節社會保障管理第一節概述一、社會保障基金的意義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社會保障基金在性質上屬於社會公共基金,其意義不僅在於支撐著整個社會保障制度,而且在於對收入分配進行有效調節,進而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協調作用。二、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基金(一)馬克思的扣除學說馬克思的扣除學說作為其勞動價值理論與分配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被認為是建立社會保障基金的重要理論源泉。(二)收入分配與再分配社會保障是對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的一種形式。國民收入分配分為初次分配、再分配與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強調效率,再分配強調公平並對初次分配進行調節,第三次分配則對前兩次分配的進一步調節。社會保障處於再分配環節。第一節概述三、社會保障基金的分類以基金來源為依據,社會保障基金可以劃分為財政性社會保障基金、社會保險基金和社會福利基金等;以基金的用途或功能為依據,社會保障基金又可以被劃分為養老保險基金、醫療保險基金、救災基金等等,這種劃分與社會保障專案的分類相一致;以基金的存儲與運轉為依據,社會保障基金還可以被劃分為積累性基金與非積累性基金,前者如養老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等,後者如濟貧基金等。當然,還可以對社會保障基金進一步細分。社會保障基金是一個大概念,可以對其進行多種分類。但從其來源出發一般分為財政性社會保障基金、社會保險基金、社會福利基金及其他社會保障基金。不同的社會保障基金有著不同的籌資管道,並必須用於特定的社會保障專案。第一節概述第二節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一、社會保障基金的籌資方式一般包括徵稅方式、征費方式和自由籌資方式三類。二、社會保障基金的來源其來源管道包括政府財政撥款、向單位與個人徵收社會保險費(稅)、發行福利彩票與募捐、服務收費、基金運營收益及國際援助等。其中,對社會保險實行徵稅制還是征費制,客觀上取決於社會保險制度模式。

除上述社會保障基金外,下列基金亦是社會保障基金的有機組成部分:

住房公積金保障基金慈善基金,此外,還有通過其他途徑籌集的基金。綜上,社會保障基金是一個大概念,在管理與使用基金時還必須根據基金的性質與用途進行分類乃至分項管理,並貫徹專款專用原則,第二節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一、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目標與原則

(一)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目標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之根本,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构成了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核心环节。確保基金安全是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根本目標,其內涵包括:一是確保基金的完整與安全,杜絕基金被侵蝕;二是確保基金能夠滿足給付的需要,避免發生支付危機;三是防止基金貶值,實現基金保值;四是保持高效率,堵塞浪費。毫無疑問,確保基金安全與完整是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中最重要的目標,也是最基本的目標。第三節社會保障基金管理

(二)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原則

1、依法管理,規範運行

2、專款專用

3、收支分離

4、預算管理第三節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二、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一)政府對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政府對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方式與內容主要有:1、預算管理2、財務監督3、投資管制此外,政府事實上還兼有對非政府直接管理的社會保障基金的指導職責(二)社會保障基金的自治管理及其他管理第三節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三、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从中国政府的行政构架来看,对社会保障基金采取的主要是国家财政总监督下按照分类负责原则确立的部门分管体制。行使基金管理職能的政府職能部門主要有民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三個。而衛生部、教育部等政府職能部門及一些半官方機構、民間團體亦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行使著對一些基金的管理權。第三節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一、社會保障待遇的分類二、社會保障待遇的給付

(一)社會保障待遇給付原則與程式在原则方面,必须强调依法办事,按程序进行,坚持公开、公正和按标准给付,杜绝浪费、堵塞漏洞,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在程序方面,应当遵循申请、登记、审核(調查)、批准、給付的一般程式,同時根據不同類別的社會保障制度確定特定的待遇給付程式。(二)社會保險待遇給付(三)社會救助待遇給付(四)社會服務的提供第四節社會保障待遇及其給付第一節概述一、養老保險的產生和發展(一)養老保險的產生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產生於德國,有著其深刻的社會、經濟和政治背景。(二)養老保險的發展二、養老保險及其特徵客观上,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手段则是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在此,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个主要项目,具有社会保险的性质和特点;養老保險的根本任務是化解老年風險,增強勞動者抵禦老年風險的能力,以彌補家庭養老的不足。其特徵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普遍性(二)重要性

(三)長期積累性

(四)複雜性

三、養老保險的目標與功能使勞動者"老有所養"是養老保險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標。養老保險的功能有:(一)保障功能

(二)穩定功能(三)公平功能(四)發展功能

(五)文化功能第一節概述

四、養老保險的設計原則(一)保障範圍:廣覆蓋原則

(二)保障內容,經濟援助與服務相結合原則

(三)保障水準:適應經濟發展和剛性增長規律相協調原則

(四)保障責任:權利義務相結合原則第一節概述五、影響養老保險的因素(一)文化傳統、家庭結構和功能影響著養老保險的價值取向。人口類型和人口政策影響養老保險的模式選擇(三)勞動就業制度和人均預期壽命影響養老保險的具體規定(四)管理體制和組織模式影響養老保險的實施效果第一節概述第二節養老保險模式一、養老保險責任承擔模式(一)政府責任型政府责任型是指由政府负责的养老保险制度,它通常以国民年金的形式存在。(二)責任分擔型由政府、企业、个人等多方分担养老保险责任,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主流趋势。(三)個人負責型這種模式的典型是智利。(四)混合責任模式二、養老保險籌資模式養老保險籌資模式主要有現收現付式、完全積累式和部分積累式三、養老保險基金運行模式

(一)社會統籌模式(二)個人帳戶模式

(三)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第二節養老保險模式四、養老保險金的繳費與給付模式

(一)養老保險金的繳費模式養老保險繳費模式包括給付既定模式和繳費既定模式。(二)養老保險金的給付水準確定模式按照養老保險金的給付標準是否與享有者工作期間的收入水準有關,可將養老保險劃分為普遍生活保障模式和收人關聯模式。第二節養老保險模式第三節養者保險制度的基本內容

養老保險制度通常要包含以下內容:制度的通用對象即覆蓋範圍;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運營、管理和使用;養老保險金的享受條件和待遇標準;養老保險的管理和監督機制等。第四節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一、中國的養老保險改革歷程二、中國現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三、中國基本養老保險面臨的問題第一,人口老龄化。第二,家庭保障功能減弱。第三,經濟發展水準低與地區差距過大。第四,養老金保值增值難。第一節概述一、健康與疾病風險二、疾病風險的處置方式一一醫療保險醫療保險是為了分擔疾病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而設立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它對於因疾病風險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如醫療費用進行補償。具體來說,醫療保險是由國家立法,通過強制性社會保險原則,由國家、單位(雇主)和個人繳納保險費進行籌資,建立醫療保險基金,當個人因病接受了醫療服務時,由社會醫療保險機構提供醫療保險費用補償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三、醫療保險的特徵1、醫療保險具有普遍性2、醫療保險因涉及面廣而更具複雜性3、醫療保險屬於短期的、經常性的保險4、醫療保險是通過醫療服務和費用補償來實現的5、醫療風險的發生頻率高,且費用難以控制

第一節概述

四、醫療保險的基本原則1、強制性原則2、社會共同責任和分擔風險原則3、保障性原則4、公平與效率相結合原則5、醫療保險基金有效管理原則6、政府、單位、個人三方面合理分擔費用原則

7、收支平衡、略有積累原則

8、合理償付醫療費用原則

第一節概述第二節醫療保險的基本內容一、醫療保障體系医疗保险从体系上看,可以分为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等项目。社會醫療保險是國家立法實施的對公民的醫療保險制度,它通過強制性社會保險原則和方法籌集資金,保證人們平等地獲得適當的醫療服務。二、醫療保險基金的籌集(一)醫療保險基金的籌集管道醫療保險基金主要來源於以下幾種管道:個人繳納的醫療保險費;用人單位繳納的醫療保險費;基金利息收入;調劑收入;轉移收入:財政補貼以及其他收入等。其中個人和用人單位繳納的保險費是醫療保險基金的主要來源。(二)醫療保險基金的籌集模式醫療保險基金的籌集模式大致可分為現收現付制、積累制和混合制三種,它們各自有不同的特點。(三)醫療保險基金的繳納方式醫療保險基金的繳納方式有多種:固定保險費金額;與工資掛鉤;與收入掛鉤等第二節醫療保險的基本內容三、醫療保險費用支付方式與費用控制(一)醫療保險費用支付方式醫療保險費用的支付方式,從付費的時間上著,可分為後付制和預付制兩種。從費用支付所發生的關係上看可分為由醫療保險機構同醫療服務機構直接結算和參保人就診時,先由患者墊付,然後患者再憑就醫的診斷和費用憑證同醫療保險機構進行結算兩種方式。從醫療保險費用的具體支付方式上劃分,主要可以分為:按服務專案支付,按人頭支付,按平均費用支付,按病種分類支付,總額預算制,工資制,“以資源為基礎的相對價值標準"。

第二節醫療保險的基本內容(二)醫療保險需方費用支付辦法

1、定額(或按比例)自付

2、扣除保險

3、限額保險第二節醫療保險的基本內容第三節醫療保險實踐模式醫療保險模式主要包括1、國家醫療保險模式2、社會醫療保險模式、3、社區合作醫療保險模式、4、儲蓄醫療保險模式、5、多元化醫療保險模式、6、商業醫療保險模式等。第一節失業與失業理論一、失業及相關概念失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失業是指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相分離的一種狀態。在這種分離的狀態下,勞動者的主觀能動性和潛能無法發揮,不僅是社會資源的浪費,還會對經濟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最大可能地緩解失業狀況、降低失業率已成為各國極力實現的經濟目標之一。狹義的失業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處在法定勞動年齡階段並有就業願望的勞動者失去或沒有得到有報酬的工作崗位的社會現象。失業者必須具備這樣三個條件:一是失業者必須是處於法定勞動年齡範圍以內的勞動者;二是在法定勞動年齡範圍內的勞動者必須有勞動能力;三是具有勞動能力的勞動者必須有就業願望,但卻沒有找到工作崗位。二、失業的原因第一,市場經濟規律的作用。第二,勞動力市場不完善。第三,勞動生產率提高。第四,產業結構調整。第一節失業與失業理論三、失業的類型失业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根據失業的意願,可將失業分為自願性失業和非自願性失業。根據失業的程度,可將失業分為完全失業和部分失業(不充分就業)。根據失業的表現形式,可將失業分為顯性失業和隱性失業根據失業的原因,可將失業分為摩擦性失業、季節性失業、技術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和週期性失業、等待性失業。第一節失業與失業理論四、失業的社會影響五、關於失業的各種理論馬克思主義的失業理論古典學派的供給創造需求理論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論供給學派的供給不足理論菲利普斯的失業率——通貨膨脹率曲線阿瑟.奧肯的失業法則弗裏德曼的自然失業率理論第一節失業與失業理論六、失業的治理1、增加就業量以降低失業率2、減輕失業帶給社會的負面影響第一節失業與失業理論第二節失業保險的基本內容一、失業保險定義及其特徵从各国失业保险的实践来看失业保险是旨在通过能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相关服务来增强劳动者抵御失业风险能力的一个性会保险系统失业保险与其它社会保险的区别主要是:第一,化解的風險性質不同。第二,造成風險的原因不同。第三,目標與功能的單一性和多元性第四,失業保險具有週期性。第五,參保人數的動態變化性。第六,失業保險不單單提供經濟幫助。二、失業保險的產生與發展三、失業保險的目標與功能從社會經濟層面來講,失業保險的主要目標是通過保障盡可能多的失業者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來維持社會安定、縮小勞動者之間收入差距;保護勞動力資源,保證勞動力的合理流動,促進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經濟發展;發揮“自動穩定器”的作用,以實現供需平衡、穩定經濟的目標。失業保險的功能:第一,保障功能第二,合理配置功能第三,促進就業功能第四,隱定功能第五,其他功能第二節失業保險的基本內容四、失業保險的覆蓋範圍失業保險的覆蓋範圍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水準、價值取向、歷史傳統有很大關系第二節失業保險的基本內容五、失業保險基金的籌集和使用(一)失業保險基金的籌集籌集失業保險基金一般要對資金來源、籌資方法和繳費比例三方面的內容加以確定。(二)失業保險基金的使用主要有三個方向:1、給付失業保險待遇2、促進再就業支出3、管理費用支出第二節失業保險的基本內容六、失業保險待遇(一)失業保險待遇的領取條件主觀和客觀上都要滿足條件(二)失業保險待遇水準(三)失業保險的領取期限七、失業保險的管理第一種是由政府設立的專門機構直接管理;第二種是政府監督下的工會管理模式。第三種是政府監督下的自治機構管理。第二節失業保險的基本內容第三節國外失業保險一、世界範圍內的失業保險二、部分國家的失業保障三、失業保險發展中的問題和改革趨勢(一)失業保險發展中的問題第一,失業率不斷升高,第二,失業保險入不敷出,支付壓力沉重。第三,高水準失業保險助長不良風氣,影響經濟健康增長。(二)失業保險的改革趨勢-

第一,限制享受失業保險的權利。第二,加強失業保險的管理和運營。第三,突出就業導向。

第一節概述一、工傷及工傷保險的定義工伤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而日益突出的职业灾害。它主要包括工作中的突发性意外伤害事故和持续性的职业疾病。職業病是指勞動者在生產勞動及其他職業活動中,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如工業毒害、生物因素、不良的氣象條件、不合理的勞動組織、惡劣的衛生條件等,當職業性有害因素作用於人體並造成人體功能性或器質性病變時所引起的疾病,稱為職業病。職業病的範圍是由國家通過有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即工傷保險範圍內的職業病是國家認定的法定職業病。中國現行法規規定的職業病範圍共有九大類102種。工傷亦可稱為職業性傷害,它分為兩類:一是在工作中因意外事故而導致的人體器官及其生理機能受損;二是因職業性質和工作環境因素引起的職業性疾病。從其病理角度出發,工傷又有三種情況:一是因工負傷,發生工傷事故後經過治療可以痊癒;二是工傷致殘,發生工傷事故後雖經治療也難以痊癒,形成無法恢復的永久性人體殘損;三是田長期工作往有害的職業環境中,或者長期從事有職業性毒害的工作而引起的職業性疾病,職業病一般都是漸變的。第一節概述

所謂工傷保險,是指勞動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或在規定的某些特殊情況下所遭受的意外傷害、職業病以及因這兩種情況造成死亡、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勞動者及其遺屬能夠從國家、社會得到的必要的物質補償,以保障勞動者或其遺屬的基本生活,以及為受傷勞動者提供必要的醫療救助和康復服務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這種補償既包括受傷害者的醫療與康復所需,也包括受傷害者或其家屬的生活保障所需。第一節概述二、工傷保險制度的建立與發展工伤保险制度是工业化的产物,公认的标志是德国于19世紀80年代頒佈世界上第一部專門的《勞工傷害保險法>得到確立的。現代意義上的工傷保險制度的建立,經歷可由受害工人個人負責制、雇主過失賠償制、雇主責任保險以及工傷社會保險若干階段。實行工傷社會保險制度的國家中,又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獨成體系,在保險管理及保險基金方'面有自主權。如比利時、義大利、德國、日本及泰國等,這些國家在管理上亦有所不同。第二種,工傷保險雖獨立實施,但在行政管理方面是同一機構。如奧地利、法國和菲律賓等。第三種,工傷及其他意外事故均包括在整個社會保險制度之中。如阿爾及利亞、巴拿馬、哥倫比亞及英國等。第一節概述三、工傷保險的原則1、強制性原則2、個人不繳費原則3、"無過失補償“原則亦稱“補償不究過失”或“嚴格責任”、絕對責任”原則。4、賠償與補償結合的原則;5、保險持遇優厚的原則。6、補償與預防、康復相結合的原則。四、工傷保險的意義

第一節概述第二節工傷保險的主要內容

工傷社會保險的主要內容包括工傷保險的範圍、工傷保險基金的籌集、勞動能力鑒定和工傷保險待遇。一、工傷保險的範圍工傷保險的範圍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範圍,二是受保人的範圍。(一)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範圍工傷包括工作中的意外事故和因工作而導致的身體慢性損害即職業病。對職業病範圍的法律界定,世界上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明確列示法。第二種,原則確認法。(二)受保人的範圍工傷保險制度覆蓋的對象是雇用勞動者,但也不是所有受雇勞動者,而是隨著工傷保險制度的發展而逐漸擴大覆蓋範圍。第二節工傷保險的主要內容二、工傷保險基金的來源與財務模式

第二節工傷保險的主要內容(一)工傷保險基金的來源工伤保险基金来源于雇主的缴费,但也不排除政府补贴等。參保單位所繳納的工傷保險費作為工傷保險基金的主要來源,由參保單位根據法律、法規規定範圍與比例和本企業職工工資總額計算繳納。國外工傷保險費繳費額的確定辦法有如下幾種:

第一種,個別(單獨)確定法,又稱為功過確定法或經歷確定法第二種,類別確定法。第三種,統一確定法。從各國工傷保險的實踐來看,工傷保險費率亦有統一費率、差別費率和浮動費率三種。第二節工傷保險的主要內容(二)工傷保險基金財務模式1、現收現付式2、部分積累式3、總體平衡式三、工傷鑒定工傷鑒定是工傷保險不可或缺的內容,是給給與受傷害職工保險待遇落實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四、工傷保險待遇給付工傷保險待遇主要有醫療給付、工傷津貼、殘疾年金或補助金、遺屬津貼等專案。第二節工傷保險的主要內容第三節工傷預防與工傷康復一、工傷預防(一)工傷事故發生的原因1、人的不安全行為2、生產設備、生產工藝不安全狀態。3、生產環境與勞動條件的不安全因素。(二)工傷事故的預防工傷事故的預防手段主要有:1、以費率機制激勵企業做好工傷預防2、強力規範與約束企業的工傷預防行為3、為工傷預防提供技術幫助4、以教育手段提高企業人員工傷預防的能力5、以研究手段解決事故預防的關鍵技術二、工傷康復從各國的工傷康復實踐來看,工傷康復主要包括醫學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社會康復等內容。第三節工傷預防與工傷康復第四節中國工傷保險制度一、中國工傷保險制度的建立二、中國工傷保險制度改革(一)工傷保險制度變革(二)完善了傷殘鑒定與評殘標準三、新型工傷保險制度的基本確立2003年4月27日國務院頒佈《工傷保險條例》,標準著中國新型工傷保險制度的基本確立。第一節概述一、社會救助的含義和特點(--)社會救助的含義社會救助,也稱社會救濟。其內涵是指國家與社會面向由貧困人口與不幸者組成的社會脆弱群體提供款物接濟和扶助的一種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視為政府的當然責任或義務,採取的也是非供款制與無償救助的方式,目標是幫助社會脆弱群體擺脫生存危機,保障其生存權。社會救助的外延,則包括災害救助、貧困救助和其他針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扶助措施。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把握:第一,社會救助是一種政府或社會的行為。第二,社會救助的目標是滿足社會成員的最低生活需要。第三,社會救助的對象是社會的脆弱群體。第一節概述(二)社會救助的特點第一,最低保障性。第二,按需分配。第三,權利義務單向性。第四,救助對象全民性。二、社會救助的歷史演進第一節概述三、社會救助的功能第一,社會救助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功能是緩解貧困問題。第二,社會救助可以作為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工具。第三,社會救助可以作為社會隱定的平衡機制。

第一節概述四、社會救助體系社会救助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对于特定人群所进行的各种救助项目所形成的一整套制度框架体系。(一)中國的社會救助體系(二)主要發達田家的社會救助體系

第二節社會救助的基本理論一、貧困的含義與類型貧困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在長時期內無法獲得足夠的勞動收入來維持一種生理上要求的、社會文化可接受的和社會公認的基本社會水準的狀態。從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標準,可以把貧困分為絕對貧困與相對貧困,狹義貧困與廣義貧困,區域貧困與階層貧困等類型。二、貧困的測量貧困標準是貧困測量的工具。貧困標準可以從絕對意義和相對意義兩個角度來理解和界定。最低生活標準的確定可以有市場菜籃子法、國際貧困標準法、生活形態法、恩格爾係數法等幾種方法。第二節社會救助的基本理論三、社會救助的對象由於各國情況不同,在救濟對象上各有不同的劃分和偏重。中國社會救助的對象主要包括三部分人員:一是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的公民,俗稱“三無”人員,主要包括孤兒、無勞動收入和社會保險津貼的勞動者、長期患病者以及未參加社會保險又無子女的喪偶老人。二是遭受天災人禍而使生活一時陷入困難的公民,主要是自然災害中的受害者。三是生活水準低於國家規定最低標準的公民。第二節社會救助的基本理論四、社會救助的分類目前的中國,根據不同出發點,不同依據和標準,可以對社會救助從多個角度做出不同的劃分。(一)依據救助的實際內容分類分為生活救助、災害救助、失業救助、住房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農村扶貧開發等。(二)依據救助手段分類分為資金救助、實物救助和服務救助等。(三)依據救助的穩定性分類分為經常性救助和臨時性救助。第二節社會救助的基本理論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國家和社會為生活在法定最低收入水準之下的社會成員提供滿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質幫助的救助形式。中國也於1993年開始在改革傳統救濟制度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國務院頒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初步確立了這一制度,並使之成為中國社會救助體系中最主要和最基礎的保障措施。一、最低生活保障的目標和原則最低生活保障的根本目標就是克服現實中的貧困,幫助社會成員達到基本的生活水準。它是世界備國社會救助制度中最為重要的內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應該遵循的原則

(一)生存權保障原則

(二)普遍性原則(三)"保底"原則

(四)法制化原則第三節最低生活保障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資金來源與申領程式

(一)最低生活保障的資金來源最低生活保障的資金來源在各個國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但是,一般來說,都比較強調政府的責任,主要由政府出資,少數國家的低保資金則主要來源於社會。(二)申領程式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權利,必須經過一定的工作程式,對申請者的實際生活水準加以認定。稱為“社會經濟情況調查”。三、中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與發展第三節最低生活保障第四節災害救助

災害救助,即自然災害社會救濟,簡稱救災。它是社會救助體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與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緊密相連。災害救助制度就是為了使陷入困境的災民獲得衣、食、住、醫療等基本生活保障,以使其擺脫生存危機,同時使災區社會發展儘快恢復正常化、秩序化的一項制度。一、災害救助制度的由來二、災害救助的特點

(一)災害救助的緊急性(二)災害救助內容的廣泛性

(三)災害救助手段的多樣性

(四)災害救助具有明顯的選擇性

第四節災害救助三、災害救助的內容完整的災害救助體系包括防災、抗災與救災三大內容。根據救災活動的對象,其內容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即:對災區災民的救助和災區社會的救助。第四節災害救助對災民的救助包括如下內容:

第一,救助災民生命,這是災中救援的基本內容。第二,為災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第三,安撫災民情緒,實施精神救災。第四,幫助災民確立自行生存的能力。第四節災害救助第五節慈善事業一、慈善與慈善事業慈善事業是以社會成員的慈善為道德基礎,以社會成員的自願捐獻為經濟基礎,以民間公益事業團體根據捐獻者的意願對需要幫助的社會成員進行物質幫助為基本內容的一種社會互助事業,是現代社會救助體系的組成部分。二、慈善事業的基本特色第一,慈愛之心是慈善事業的道德基礎。第二,貧富差別是慈善事業的社會基礎。第三,社會捐獻是慈善事業的經濟基礎。第四,民營機構是慈善事業的組織基礎。第五,捐獻者的意願是慈善事業的實施基礎。第六,社會成員的普遍參與是慈善事業的發展基礎。第五節慈善事業第一節概述一、社會福利的含義我國對社會福利通常持狹義的看法,認為"社會福利是國家和社會為增進與完善社會成員尤其是困難者的社會生活而實施的一種社會制度,旨在通過提供資金和服務,保證社會成員一定的生活水準並盡可能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中國的社會福利主要包括對全體社會成員實施的公共福利和專為特殊群體如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婦女、軍人及其家屬提供的特殊社會福利。在某種時候,勞動者從單位中獲得的職業性福利亦被歸入社會福利之中。二、社會福利的特徵1、政府的主導性2、對象的全民性'3、目標的高層次性4、實現形式的多樣性

5、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等性

第一節概述三、社會福利的類型與分類

(一)社會福利的類型關於社會福利的類型,被廣為引用的是社會福利理論經典作家哈羅德·威倫斯基提出的福利模式二分法,即指社會福利的兩種概念——

剩餘型社會福利和制度型社會福利。另一著名社會政策專家蒂特馬斯,則區分了三種社會福利模式:一是剩餘模式,二是成就模式,三是制度性再分配。也有人將社會福利制度分為福利國家模式、斯堪的納維亞模式等;還有人將社會福利政策分為保守主義模式、自由民主主義模式、社會民主主義模式、費邊主義模式和馬克思主義模式等。第一節概述(二)社會福利的分類

1、按社會福利享受對象分類分為未成年人福利、老年人福利、殘疾人福利、婦女福利、勞工福利等。不過,勞工福利由於主要是由企業或組織提供的,它通常被稱為職業福利,在西方國家被排除在社會福利之外。

2、按社會福利的內容分類分為生活福利、教育福利、醫療衛生福利、文體娛樂福利、住房福利等。3、按社會福利的設施範圍分類分為國家福利、地方福利和職業福利。第一節概述職業福利和社會福利區別

(1)性質不同。

(2)目標不同。(3)調節機制不同。

(4)系統性能不同。

(5)內容不同。

4、按社會福利的形式分類根據社會福利的形式,它可以分為貨幣津貼、提供設施和勞務服務等。第一節概述一、老年人的需求與老年人福利從老年人的生活出發,老年問題可以歸納為這幾個方面:

第一,老年人的經濟保障需要。第二,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需要。第三,老年人的情感保障需要。第四,老年人的服務保障需要。第五,老年人的其他保障需要。第二節老年人福利一、老年人需求與老年人福利老年人福利,是以老年人為對象的社會福利專案,指國家和社會為了安定老人生活、維護老人健康、充實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而採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設施和服務,它作為養老保險的延續和提高,在解決老人基本物質生活需要的基礎上,進一步滿足老年人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社会目标。二、發達國家老年人福利三、中國的老年人福利第二節老年人福利第三節殘疾人福利一、殘疾人與殘疾人權益残疾人是指在情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地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它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等多种类型,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二、殘疾人福利的主要內容残疾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残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的设施、服务和优惠性政策的一种福利制度,它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體而言,殘疾人福利的主要內容包括殘疾人的就業福利、特殊教育、身體康復、環境福利及優惠政策等。第四節婦女兒童福利一、婦女福利一般包括特殊津貼、勞保福利和相應的社會服務等三方面的內容。二、未成年人福利主要包括:1、未成年人的醫療保健設施和服務2、兒童的活動場所和條件3、普及義務教育4、孤殘兒童福利事業5、殘疾兒童康復服務第五節中國社會福利制度改革一、中國傳統社會福利模式的考察中國傳統福利模式的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萬面:

第一,制度結構的板塊狀,與社會福利社會化的基本原則相背離。第二,工資分配與福利分配相混淆,導致政府與企業或用人單位的角色錯位第三,實施範圍的身份限制,表明了制度安排的非公平性。第四,資金嚴重短缺,福利方面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第五,職業福利嚴重異化。二、社會福利發展構想第一,重整社會福利結構,使其由體系殘缺向體系完整、功能全面、服務系統的方向發展。第二,以不斷改善和提高國民的生活品質為追求目標。第三,實現社會福利的開放與社會化。第四,在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