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拟行路难(其四)拟行路难(其四)南朝·
宋
鲍照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
能分析文中“比兴”等修辞的用法及作用。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三、教学难点
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一、导入新课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四首。
二、解释题意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阅读诗歌整体感知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诗意理解(意)“愁”1、本诗的关键词(诗眼)
————
︱
︱
︱
感情线索:认命不认命认命抨击
悲愤
无奈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本诗的感情基调志作家介绍知人论世背景介绍知人鲍照(412——466),字明远,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东海(今属江苏)人,家世贫贱,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临海王刘子顼镇守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的作品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知人在作品内容上,多表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诗作今存204首,有《鲍参军集》。知人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高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的和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老庄哲学中一切消极遁世,委顺求全的东西,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知人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论世: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志
表现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这是古代的血统论。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全诗小结:二、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第三句中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是被家庭门第的贵贱决定的。这是古代的血统论。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课后题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此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哪些影响?
理解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明确:作者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难》很有影响。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从语言风格来讲,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全诗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跳荡雄肆。《蜀相》杜甫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刘备屯兵新野时,徐庶为幕僚,向刘推荐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与其相见,并立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即占据荆、益二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天下的建议,深得刘备的赞赏。自此开始辅佐刘备。后助刘备败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代汉为帝后,刘备也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在公元228年至234年先后指挥五次北伐曹魏。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患疾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他死后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他在遗嘱里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入殓时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随葬器物。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杜甫(712—770)字____,自称______。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___”,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为“____”。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______;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________》。
知识回顾子美少陵野老诗史诗圣杜工部集沉郁顿挫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知人论世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知人论世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同学们: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呢?怀古咏史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①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②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鉴赏要点: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以此二字修饰,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济:辅佐刘禅继位
天下计:雄才大略老臣心:忠心报国三件大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提问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正如《唐诗钞》中语“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自问自答点明地点描述景象凄凉冷落称赞业绩表达仰慕壮志未酬痛苦伤感起承转合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
2、起承转合,笔路清晰,结构严谨
3、以动衬静
4、借古抒怀诗歌的意象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杨柳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双鲤鲤鱼代指书信
捣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杜鹃鸟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菊花菊花一直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立春营销新机遇
- 考点攻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章节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章节练习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高三生物高频考点回顾卷一
- 2025年高二生物下学期针灸机理研究题
- 2025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数据图表绘制题
- 考点攻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定向测试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高二(下)生物微生物可持续化题
- 2025年高二(下)生物归纳与演绎推理测试
- 汉中市中医医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钙敏感受体调控内源性H2S抑制糖尿病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
- GEOGEBRA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新世纪福音战士课件
- 超材料(metamaterials)教学讲解课件
- 《毕业设计指导》课件
- 秸秆综合利用课件
- 医院重点部位安全保卫制度
- Q∕SY 1835-2015 危险场所在用防爆电气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 Q∕SY 1287-2010 地质导向钻井系统
- 家具厂首件检验记录表
- 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