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宇宙环境
第一节人类认识的宇宙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从天体系统认识宇宙。
2.从太阳系图和九大行星数据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能力训练点
1.分析太阳系图,在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2.分析九大行星数据,归纳思维的训练。
(三)德育渗透点
1.正确宇宙观的建立。
2.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天体系统的递进关系。
2.难点:如何理解宇宙无限的概念。
3.疑点:有无地外生命。
4.解决办法:通过示意图和具体数据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和地球观。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请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宇宙模式,用以检查学生对宇宙的认识程度和问题所在。
2.请学生讨论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
五、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1.认识天体类别和天体系统级别。
2.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
(―)整体感知
通过录像使学生感知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的结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我们认识的宇宙(观看录象-《地球在宇宙中》)
学生讨论:
(1)请学生列举出宇宙中都有什么形态的物质存在?一一天体概念恒星、月球、流星、行
星、星云、彗星、小行星、星际物质。教师:出示各种天体的图片-,佐证、补充学生的回答。
强调: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这是使学生站在宇宙的角度客观地观察地球的第一步。
(2)观看录象-《天体和天体系统》
学生思考:天体与天体之间有无关系,是什么关系?——天体系统.
教师提示:月亮与地球是什么关系,木星与太阳是什么关系。概念:天体之间通过相互吸引
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学生:自己说出从低级到高级的天体系统,教师补充。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
*小知识:
1光年=29.9792458万千米敬(光速)X365X24X60X60
=94605亿千米
以下距离的先行时间:
月球一一地球1秒多
地球---太阳8分钟
太阳一一比邻星42光年(比邻星是距太阳系最近的恒星)
*思考:怎样理解宇宙的无限?教师给出空间尺度以佐证、说明。
系统空间尺度系统容量
地月系38.4万千米(半径)
太阳系120亿千米(直径)九大行星及其他天体
银河系(河外星系)7万光年(直径)2000多亿颗恒星
总星系200亿光年(半径)10亿个星系
学生活动:地球半径直径(6371千米)/太阳半径(69.6万千米)=
太阳系直径(120亿千米)/银河系直径(7万光年)=
银河系直径(7万光年)/总星系半径(200亿光年)=
地球半径(6371千米)/总星系半径(200亿光年)=
结论:地球在宇宙中是沧海一粟。
2.一颗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地球
提出问题:地球是太阳系中至今所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你认为地球上的哪些条件是生
命生存所必需的?
学生讨论:有氧的大气;有水;温度适宜;安全的空间环境;其它。
提出问题:太阳系的其它星球为什么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
读图分析:地球在怎样的一个宇宙环境中。
读[太阳系示意图]和[九大行星比较数据]你有何启发?
学生讨论:
(1)行星公转轨道近似为不等距同心圆,行星各占一个轨道,且基本在一个平面上运行,
地球的宇宙环境安全。
(2)地球位于第三个轨道上,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温度不致太冷或太热。
(3)地球的密度较大,能够吸引住气体分子,为宇宙物质的侵入设置了一道屏障,大部分
流星消失在大气层中。
(4)地球适宜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使地表日温度和年温度变化平缓。
对比思考:其它星球为何没有生命,最可能有生命的行星是哪颗?
学生讨论:类地行星太热,远日行星太冷。巨行星质量太大,气体可能过于厚重。
火星上有生命的可能性最大,它的环境与地球相仿。
结论:地球在太阳系里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但是:在银河系中太阳是两千多亿颗恒星中的普
通一颗,银河系又是总星系的10亿个星系中普通的一个星系,在这些恒星周围的行星上,
应该有生命存在,他们可能比地球人智慧更高。
(四)总结、扩展
宇宙是由无以数计的各类天体组成的庞大空间,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微尘。地球在漫长
的演化过程中出现了高级生命——人类。
美国NASA(航太总属)计划2003〜2005年将机器人送往火星采集火星岩石返回地球,2020
年机器人到木卫一采样寻找原始生命。目前在地球上113℃的高温环境下找到微生物,采集
的冰冻4万年的地层中的答醉,升温后又开始生长,在强酸环境中仍可找到生命,这使人们
对生命生存环境的极限的看法大有改观,但在太阳系中的其它星球上目前尚无高级生命存在
的迹象,外星人真的只有到茫茫宇宙中去寻找了。
六、布置作业
1.画一幅宇宙图,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学生不要站在地球的角度去画宇宙,而要把宇宙环境中的地球表达出来。)
2.举例说明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星球。
(地球首先是普通的,然后才是特殊的。而地球生命这种特殊性,在广阔的宇宙中又应是一
种普遍现象。使学生树立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而形成辨证的宇
宙观。)
3.你认为UFO(不明飞行物)是否到过地球。
(UFO是人们的期盼和向往,但至今还没有证据说明它来过地球,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有一天地球人会成为其它星球的UFO,在茫茫宇宙中觅到知音。)
七、板书设计
一、宇宙中的天体和天体系统
1.天体:卫星、行星、小行星、恒星、流星、彗星、星云、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
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2.太阳系中唯一具有高级生命的星球。
(1)安全的宇宙环境。
(2)适宜的日地距离——温度适中。
(3)适宜的体积和质量——适宜呼吸的大气层形成。
(4)原始海洋保护生命不受紫外线的破坏。
八、参考资料
1.宇宙真是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吗?——宇宙大爆炸
宇宙是从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物质,也没有能量的“无”开始,因量子力学的“穿隧
效应”而突然诞生的。刚出生时的宇宙大小只有10-34厘米,也就是1厘米的一兆分之一的
百分之一。宇宙一经诞生便立即凭借真空的能量产生急剧的膨胀,并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演
化成庞大的宇宙。这就是最新的宇宙诞生模型。
大爆炸宇宙学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宇宙有过从热到冷的演化史,(1)
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2)氢的丰度相当高,大都是30%,只有在早期高
温(100亿度以上)产生。(3)理论创始人伽莫夫曾预言,今天宇宙很冷,温度只有几度
开(K),1965年发现微波背景辐射为3开。
如果在21世纪中,我们能够建立量子重力理论,将上述问题解决,则剩下来的问题大概就
是:在无数生生灭灭的宇宙之中,是否存在着和
我们一样的智慧生物?
2.总星系之外是什么?——宇宙全息论
1948年英国物理学家嘎伯发现了奇妙的光学全息
现象,进而发明了全息照相技术,荣获诺贝尔奖。
我国生物学家张颖清发现生物体上也存在类似的
全息现象1980年创立了震动世界科坛的全息生
物学,1986年5月创立了宇宙全息统一论——泛
对应性。子系统包含着系统的全部信息,部分包
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我们的认识永远是部分,
我们认识的由星系组成的总星系是宇宙的部分,
它带有宇宙的信息。
3.地球的宇宙环境真的安全吗?——彗木相撞的
穴位全息律图谱
警示
1994年7月,21颗直径2〜3公里的彗核及其略小些的伴随者以每秒60千米的宇宙速度呼
啸冲进木星大气,摩擦产生的万余度高温使彗星物质化为一团明亮炽热的火球,释放出5
亿颗广岛原子弹的巨大能量,在一场宇宙级的猛烈爆炸中,它们轰轰烈烈化为灰烬。木星的
前车之覆会不会在地球上重演?
1968年,一颗直径1千米、质量10亿吨的小行星在地球之外600万千米处飞掠而去。而1
989年3月悄然越过地球轨道的小行星1989FC如果晚到6小时,就会和地球撞个满怀了。
人类保护地球免遭撞击的可选择行动方案包括:用激光摧毁危险目标;发射反物质,使入侵
者在猛烈的湮灭反应中炸毁或改变轨道;投放太阳风帆,使飞来的小行星在光压下扭转航向。
而就人类目前技术水平而言,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显然还是用火箭发射核弹进行拦截。只要提
前将来犯天体推开几卜米,等它到达地球时,也许便错开几百万千米了。尽快结束地球不设
防的历史,为我们的行星建立有效的防卫系统,这项空前伟大而浩繁的工程必须依靠全人类
的共同努力。
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
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
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第一节人类认识的宇宙学案(一)
班级姓名学号年—月―日
>学习内容:
1.高中地理(必修本)教材内容。
2.你还想获得哪方面的知识?
^你有无打算做某•方面的课题研究?
>学习目标:
1.掌握教学大纲要求,通过省级地理会考,希望达到(等级)
2.达到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要求每个学习者具备的四会:
一是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即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手段;
二是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三是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totogether)即能够与他人合作:
四是学会生存(Learningtobe)即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和自主性。
>学习方法:
1.教材知识运用综合程序讨论的方法:同学按照学案要求阅读教材,教师使用多种媒体,
使同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学会综合分析运用所学知识。一般过程为:明
确每课目标要求、了解重难点内容一展示小步子综合程序思考题一阅读教材、独自思考问题
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一归纳总结、解决问题一综合运用、完成同步练习和知识检测。
2.活动课题运用综合实践研究法:确定研究课题一制定研究计划一实践研
究调查f采集资料数据f分析处理信息一撰写研究报告一交流论证报告f作评价和总结。
3.以小组自主性学习为主。小组自主性学习是综合研究性学习地理中最为常见一种组织形
式。为了完成共同感兴趣的课题,通过小组同学调查分析,讨论研究、协同完成。在这一学
习研究过程中,不仅深化了课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践、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
了同学之间的协作互助精神,培养了同学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充分发展个性,达到全面谐调
发展的目的。
4.你的学习经验有:
5.你喜欢的学习方式是:
学习方法介绍地理资料卡片和剪报的制作与交流
>意义:(1)地理课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因此,要学好地理,平时应该注意地理
资料的积累,以扩大知识领域、丰富见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资料的最好方法之
--就是制作地理资料卡片和剪报。
(2)制卡片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养成独立获取和积累知识的好习惯与相应的能力。
>范式:常规卡片和剪报制作方法与步骤:
(1)制作卡片建议用绘图纸、卡片纸等裁成长15cm、宽10cm的规格,制作剪报可用8开的
白报纸,还可以用木板或纸板制成卡片盒和剪报夹。
(2)获取地理资料的渠道很多,如书籍、杂志、报纸、电视、网络等
(3)卡片资料记录时,格式要规范、内容要完整、字迹整洁。剪报制作:布局要合理、贴
帖平展牢固,可设计配套美观、新颖的刊头、插图或文字说明。
>课例:认识宇宙环境、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内容:(1)收集探讨地外生命国内外报道,进行交流
(2)关于登月、探测火星、木卫等最新科技报道,进行交流。
形式:(1)课外获取资料,自制卡片
(2)课堂上相互交流
>评定
原则(1)资料信息的全面、准确、最新时效性
(2)摘录内容的完整、整洁性,卡片、剪报制作的创新、观赏及易保存性
(3)交流表达过程中,语言的标准、感染性
结果根据上述原则综合评定:优、良、合格。同时根据卡片和剪报,评出最佳自制创意
奖,学期结束时,评出最佳收集信息奖。
1.1宇宙环境--人类认识的宇宙学案(二)
班级姓名学号年—月—日
>学习知识要点
(1)解释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掌握天体的系统结构,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重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基础,也是同学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重要内容。其中天体和天
体系统结构是本节的重点,是认识宇宙的组成和运动变化的基本内容,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
因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思路:
[问题]什么是宇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宇宙中的物质通称为。有哪些类型?如何区别它们?
恒星
行星
卫星
星云
流星
彗星
[InJ题]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有何运动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天体系统辱次用简乌表示:
।।一in匚in।-----1
I|O
[问题]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数据完成
(1)(1)在示意图中标注九大行星名称、小行星的位置
(2)(2)注意九大行星的公转和自转的方向及轨道,参比公转和自转的周期。
(3)(3)按结构把九大行星划分为类地、巨、远日行星,它们各有哪些?
[问题]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又不同于太阳系中其它的行星,为什么?
(根据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和九大行星的数据资料,分析地球匕生命存在的条件。)
>讨论活动
[问题]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收集关于UFO、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资料,批驳一些伪科学言论)
[问题]人类如何好好保护自己的家园一地球?
同步练习:完成随堂练习
知识检测:(省会考纲要)
1.什么是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表区别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3.日地的平均距离是:
4.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
5.说明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第二节太阳、地球和月球
一、教学要求
(-)知识要求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2.了解太阳黑子和耀斑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日、地、月三者的关系和月相的变化规律。
(二)能力要求
能观察月相,做观察记录,并且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材料判断月相的名称和时空分
布。
(三)德育要求
认识地、月、日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使学生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辨证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地球上的大部分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难点:月相变化原理及月相的变化、判断。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教学方法
运用导学法、课本插图、flash资料来解释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结合课
本插图,利用课件并结合实际观察来分析说明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五、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1.掌握太阳能量来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月相变化原理。
(―)整体感知
通过录像光盘等视听资料,让学生认识地、月、日在宇宙空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关系,从宇
宙的视点看地、月、日三者的相互影响与依存关系。
(三)教学过程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1.思考:太阳靠什么发光发热产生能量?
4H——He(热核聚变)
E=mc2计算得知太阳每秒产生12X1032尔格的能量
数据:(400万吨/秒X50亿年)♦太阳本体=0.03%
太阳每秒钟损失400万吨的质量,变为能量射向宇宙空间,地球可以捕捉到20亿分之一,但
每分钟仍可得到相当于4亿吨煤的热量。太阳在50亿年的热核聚变中只损失了其质量的0.0
3%。
2.讨论:除直接使用的太阳能外,地球上还有哪些能源来自于太阳?
解释: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分子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
给予的能量。
风能: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
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
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
生物体内固定的太阳能。
3.结合课本图”1.5中国太阳年辐射
总量的分布”分析我国的太阳辐射
分布丰富区及贫乏区的分布及原因
拉萨被称为“日光城“,而”蜀犬吠
日”则是指四川盆地。我国的”雾
都”重庆.
3.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感知:太阳黑子、耀斑(录像、光
盘或挂图)。
概念:黑子:古书记载“日中有蹲
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鸟”(《淮南子》)民间有言金乌
玉蟾;公元前28年记载“三月乙末,
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电离层
汉书*五行志)。黑子是一高强磁场,
场强可达1000~4000高斯,(地球磁波中
场0.6高斯);其温度比光球面低15
00度,热能转换成磁能之故。发口接
耀斑:在102〜103秒内释放能量达1收
030〜1033尔格,即几分至十几分钟天
球%
内释放100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线
里。
影响:250
L70”80-N157*〜虚八乩a.N1:00
200
(1)干扰地球无线电通讯——广播电台测站50
1500
100
的信号是怎样被接收的?.6我7。。K[66。1°E22测通
300
如图所示:无线电远距离通讯依靠大气250
200二vA/100
中的电离层反射作用,称天波。当太阳15050
活动爆发时,外来电子大量进入电离层,1000
_5CP--60oN177°W-150°W
使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下降,导500
450100
致地面通讯受到干扰甚至中断。400
35050
0
()干扰地球磁场(解释)——大海中300-1/V,一太阳黑子数
2250
的船只怎样驶向既定目标?200
150:V一降水
在等角投影图(航海图)上,画出从出100
18901890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年
发点A到终点B的大圆航线,使用罗盘
随时调整航行的角度,即可到达目的地。但是,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使罗盘指针抖动
而不能精确地指明方向。
(3)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太阳能遥控地球气候吗?
通过资料分析,我们找到了太阳活动与地球匕气候变化有很大的相关性,如图所示。
太阳活动极大年与地球上的温度和降水在某些纬度地区成正相关,某些纬度地区成负相关,
有些地区则不太明显。
月球及其变化(此部分内容大纲未做要求,略讲,不做过高要求)
观看录象一《月球和地月系》
B
1.理解:日、地、月相对位置关系和月上弦月
相产生的原因。
凸月初七、初八/陶■月
2.演示:
(1)做•个演示月相的“月球仪”。把
太
排球的一半涂成白色,表示被太阳照亮C十五、A
的一面,另一半涂成黑色。满月新月
雪十六懒)阳
(2)明确月球和其他星辰一样东升西
落。光
(3)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地球)演示,凸月二十S二十三七制■月
黑板是太阳,源源不断的发光放热,教
下茏月
师手拿“月球仪”(白色一面永远面向D
黑板)围绕学生运动,旋转过程中请学图1.10月相成因示意
生随时说出所看到的月相名称并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其形状。学生将看到月相的变化过程写
下,教师说出此月相出现的时间。
(4)教师总结规律:
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西天,西边亮,落下去,渐胖.
下弦月,下半月,下半夜,东天,东边亮,爬上来.渐瘦.
(四)总结、扩展
通过本节知识点的学习,了解与地球关系最为密切的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作用和意义。从而
进一步认识地球依赖于太阳的光热和牵引而生存,月球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地球人类的进
步与发展,人类把月球作为探索宇宙空间的驿站,由此进入更广阔的太空。
月亮的阴晴圆缺引发了诗人的灵感:诸多国家国旗上的新月表达了发展中国家追求民族繁荣
富强的决心和向往;以月相变化为周期的阴历计法,反映了中国古老的科学和文化。而这一
切都反映了天人合•的儒家思想。
太阳、月亮、地球同属太阳系家族,它们相互影响和制约。例如:在三球的相互引力作用下,
地球上的海水随之涨落,形成海岸上海水进退的潮汐现象。甚至固体地壳也能受到这种引力
作用形成固体潮,从而引发地震。太阳发光,地、月不发光,三球的相对运动,引起互相遮
挡,形成日食、月食现象。
地、月、H以这种稳定的依存状态存在了50亿年,太阳位在这个稳定的青壮年期——主序星
阶段还有50亿年;此后太阳将进入中年期,将膨胀为一颗红巨星,之后进入晚年,收缩成一
颗白矮星。
六、布置作业
说出并画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
B.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C.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残月)
D.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满月)
七、板书设计
一、太阳
1.太阳能量4H——He(热核聚变反应)。
2.太阳活动:
黑子:太阳表面的高强磁场。
耀斑:太阳表面的高能带电离子流。
黑子和耀斑都有11年的活动周期。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干扰地球无线电通讯。
②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失灵,即“磁暴”现象。
③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二、月相
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西天,西边亮,落下去,渐胖.
下弦月,下半月,下半夜,东天,东边亮,爬匕来.渐瘦.
L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学案(三)
班级姓名学号年—月―日
A学习知识要点
(1)说明太阳血量前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观测月相的变化,总结变化规律,分析形成原因。
》重难点分析:
重点知识:太庙能量的来源及其通过太阳辐射对地球的重大影响,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
影响。
难点知识: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A学习思路.
[问题]区别太阳辐射、太阳常数:
[问题]结合教材分析太阳辐射的来源:
太阳主要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聚变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的亏损(质能的转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的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的作用和对人生产、生活的意义:
[问题]读图1.5说出我国太阳能地区分布的特点(分布规律、最丰富、贫乏):
[问题]读图1.6,太阳大气由里往外有哪几层?
[问题]说出太阳(大气)活动的主要类型、标志、周期:
[问题]根据教材、资料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问题]读图1.10理解月相成因及变化规律。
>观测活动:连续(或每隔一天)观测•个月的月相。
观测日期形状特点出现天空观测日期形状特点出现天空
农历、时间(图示)大致方位农历、时间(图示)大致方位
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分析月相形成的原因。
>>同步练习:完成随堂练习
第三节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德育渗透点
全球协作开发宇宙资源和宇宙资源共享。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学生活动设计
网上查询有关宇宙开发的资料,自选专题,全班交流。四、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人类开发宇宙的经历、意义和宇宙环境问题。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录像《月球探险》。
2.学生讨论:你想了解有关宇宙开发的哪些内容。
收集关键词:阿波罗,登月,宇宙探险,宇宙开发,宇宙垃圾等。
3.给学生提供网址。
www.pku.edu.cn(天网)www.sina.edu.cn
www.cernet.edu.cnwww.stats,gov.cn等
4.学生查找资料,在word里编辑,交一份小报告。
要求:标题明确,资料详实,有自己的评述。
5.集体交流报告会,完成学习。
五、作业
将网上所查信息按上述报告要求完成交上。
六、板书设计
把学生发言专题逐次在黑板上写出。总结宇宙探索内容。
七、参考资料
1.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
1958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8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空间活动山初期的探索、准备阶
段上升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利用阶段。
1970年4月24II,由我国设计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1年3月3日,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顺利升空。
1975年开始迄今,研制的17颗返回式卫星先后发射并成功回收16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
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981年,我们利用风暴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把三颗卫星送入太空,从而成为世界上
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1984年4月8日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86年6月2日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欧空局之后,世
界上第四个具有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能力的国家。
1997年5月12日,研制的东方红三号广播通信卫星发射定点成功,此举标志着我国通信卫
星研制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7年6月10日,成功地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定点于东经105度地球同步轨道,从而使我
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能同时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
我国的卫星研制技术已日臻成熟。在卫星回收技术,-箭多星技术,卫星姿控、温控、地面
指令与数据接收站研制技术等方面,进入了世界前列。
2.空间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空间育种选育的水稻卫一36株系,单株质量在50克以上,比对照增产20%。经太空育种的
青椒,已形成单果达350克的新品种,亩产增加20%〜30%,VC含量明显增加。小麦、番
茄等其他农作物种子经卫星搭载培育,也都获得了新品系,在试种中取得丰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已将1800项空间技术成果移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出了STD总线
工业控制电脑、医用X线电视诊断系统、新型铁路车辆红外线热轴探测系统等多种高质量、
高水平的民用产品。这些技术运用于电视转播、纺织、石油、交通运输、医疗等行业,推动
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形成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
3.发展我国空间太阳能电站
由于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我国每年C02的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10%
还多,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很多城市特别是一些北方重工业城市上空,经常弥
漫着烟雾,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因此,开发利用洁净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世界各国的必然选
择。
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是我国解决能源需求、优化能源结构的理想选择;在地球附近的宇宙空
间,太阳能具有能流密度大、连续稳定、不占用耕地、不受昼夜气候影响、洁净、无污染等
优点,通过控制微波束空间太阳能电站可向任何•个地点供电,它比地面光伏电站更具开发
价值。
1992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空间年(ISY)。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学案(四)
班级姓名学号年—月—日
>学习知识要点
(1)说出人类对宇宙探索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意义
(2)知道宇宙自然资源的组成
(3)说明空间垃圾的产生及清除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认识开发宇宙资源和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本节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思想
性比较强,人类探测宇宙的目的是为开发宇宙资源,开发宇宙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宇宙环
境的保护,充分体现了人类活动和宇宙环境的关系。
»学习思路.
[问题]人类il"宇鲁的探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探测宇宙的意义是什么呢?
[问题]用实例说明我国已步入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
[问题]宇宙中有哪些自然资源?
[问题]宇宙空间垃圾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清除?
>资料阅读
关于阿波罗
美国的整个阿波罗工程包括(1)确定登月方案;(2)准备了四项登月飞行辅助计划一“徘
徊者”号探测器计划,发射9个探测器;“勘测号”探测器共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面软
着陆;“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发射三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先
后发射10艘各载2名宇航员的飞船。(3)研制运载火箭;(4)进行实验飞行:(5)研制阿
波罗号飞船;(6)实现载人登月飞行。这项工程历时11年,耗资255亿美元。参加该工程
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这一切说明探测
开发宇宙资源需要以强大的国力做基础,以科学技术做支撑,否则是难以实现宇宙空间探测
和开发的。
探测和控制太空垃圾
自从40年代前太空时代开始以后,火箭已经将2万吨重的物体送上了太空。现在太空中仍
有大约1万件、4500吨物体。其中,只有5%是仍在工作的宇宙飞行器。其实这一数字是非
常保守的,因为这只是指军用卫星和望远镜所能观测和跟踪到的物体。现在令太空研究者最
担心的是运行在不同高度轨道上的那些不能被跟踪到的物体。在太空中与任何微小物体的碰
撞都会给宇宙飞行器造成致命的破坏……
摘自《地理知识》1998年12期
>活动作业:
收集有关世界和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宇宙探测和开发等方面的信息,制作知识卡片或剪
报,进行交流。
>同步练习:完成随堂练习
>知识检测:(1.21.3内容)
1.太阳辐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辐射是日常生活、生产所用的重要
5.太阳大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月相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9.到八十年代,人类对宇宙探索从阶段进入阶段。
10.宇宙探测的发展,不仅使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且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宇宙自然资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宇宙空间垃圾产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除它的办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与公转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则。
(二)能力训练点
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黄赤交角。
2.难点:二分二至的天文概念。
3.疑点:恒星日中的同一颗恒星是什么意思。
4.解决办法:通过示意图和具体数据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和地球观。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绘制南北半球极地投影图。
请学生设计一个方法,计量地球自转的周期和速度。
五、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1.地球自转的周期和速度。
2.地球公转的轨道特征。
(二)整体感知
通过录像从宇宙的视点看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完美结合。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地球自转
方向:学生活动:学生在讲台前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在宇宙空间的运动形式。大家观察、纠正
演示的运动方式。(注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按左西右东的规定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都是
自西向东。)
教师演示:使地球在不停的自转过程中把北极点慢慢指向学生,观察从北极点上空看地球运
动的方式(逆时针旋转)。请学生把看到的自转情况在黑板上画出来。
(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
学生活动:另画一张南极I二空图。(检查学生理解情况)
周期: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学生活动:分组设计一个方法,计量地球自转周期,学生
代表发言,全班优化设计方案。
恒星日(略讲)
思考:如何知道地球完整地自转了360。,从而计量出所
用的时间。(以闭合的400米跑道为例),需要人为规定
一个参照点——宇宙中的任一颗恒星都可以。
操作:如图所示E1望远镜对准一颗恒星作为参照物,开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始计时。E2望远镜随地球旋转一周后再次对准这颗恒星,
计时停止。此时间为恒星日周期(23小时56分4秒)。
思考:地球自转一周后是否还在原地?此周期有无误差?
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转的弧长,但是,此弧长与地
球到恒星的距离之比几乎为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一颗恒星。
太阳日
同一恒星
学生讨论:太阳也是颗恒星,以太阳为参照物会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讲解:山于地球绕日运行,公转不能忽略,
即地球从E1到E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期运动,至E3P点
才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了360°59”,称一个
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
恒星「I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用于天文计算;太阳日是生活周期,
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速度
学生思考:与“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千河”最吻合的地点
是:
A98W;89SB80E;40NC10E;ISD180W;71N(C)
教师演示:在地球仪的不同纬度上选三个点,旋转地球一周,让学生观察三点运行的路线,
人是在其所在的纬线圈上随地球作周日运动。(这•概念对理解本章的一些知识点十分重
要。)
线速度:单位时间走过的线长。
请学生描述地球线速度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
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量地球自转的快慢。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旋转体速度快慢的计量值。
请学生描述地球角速度数值及其性质。
(地球各地角速度相等,15°/小时,两极为零。若地球各地角速度不等会是什么情形?)
地球公转
轨道:用多媒体几何画板或在黑板上画出椭圆,注明焦点,太阳画在一个焦点上,学生观察
地球运行过程中的变化(近日点/远日点)。
地球1月过近日点,你有何疑义。分析,地球上冬夏季节的冷暖变化不是近远日造成的,
南北半球相反的季节特征证明这一点。地球近于圆形的轨道,近远日点的差值之小,不
会造成过大的冷暖差异。
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观察思考:看录像,地球在自转和公转
运动中,有何特征?(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
绘图:把你看到的地球绕日公转画成一张平面图。
教师指导:地球公转方向,地轴相对倾斜的水
平面是什么面?(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去点
称黄道)睦)
请学生在图上标出赤道与黄道的关系。(黄赤"/'、
交角:23。26")二
思考:在黄赤交角不变,地轴的空间倾斜方向慢©_________长位©
不变的情况下,地球公转一周有什么会发生变眼》I
化。(黄道与地球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此交|/
点位于最北是夏至,最南为冬至,位于赤道为“,、木浜/J’
春秋分)。"侈B
六、布置作业
讨论:地球自转速度的快慢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日温差、重力加速度等的大小变化)
七、板书设计
•、地球自转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
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忖。
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角速度:15度/小时,两极为零。
二、地球公转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
轨道:近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出现近日点和远日点。
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回归年=365II5时48分46秒(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三、黄赤交角:23°26"
地轴与黄道面的倾斜角度是66°34”(同学绘图)。
八、参考资料
1.地球自转在减慢,在3.7万年前每天约有400天。而且地球自转速度也有季节性的周
期变化,春慢秋快。
2.目前的黄赤交角每世纪减小47”,这种减小大约会持续1.5万年左右,然后增大。
3.行星与彗星的轨道比较
绕中心天体做椭圆运动的天体轨道偏心率e值在0-1之间,趋于0接近圆,趋于1渐扁,
地球e值为0.017,彗星的49%偏心率在0.96<e<l。1680年的掠日彗星:以每秒530千
米的速度穿过100多万度的日冕,彗尾长达2.4亿千米,其中大彗星最亮时为18等级,比
满月还亮100倍,它的周期8800年。目前已观测到8颗类似的掠日彗星。
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学案(五)
班级姓名学号年—月―日
A学习知识要点
(1)掌握地球自转前方向、速度和周期
(2)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和周期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一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重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揭爱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地球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
为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奠定了基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是本节的重点,黄赤交
角的形成是难点,难在建立较强的空间概念。
>学习思路:
[阅读完成]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定义
方从赤道上空看
从北极上空看
向从南极上空看
轨道
周期
速角速度
度线速度
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思考完成]
1.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叠加产生的结果是什么?
2.区别恒星日和太阳日,恒星年与回归年?
3.什么是近日点、直射点?
[读图填图]1.绘注地球自转的方向、标注经纬度
2.填绘地球运动示意图(地轴、自转方向、公转方向、不同位置的日期、二至的夜半球)
3.写出太阳直射点在不同位置的日期
()()
---------------------------------------------------------;;1—23°26'N
...........................二:7二一.....................23°26'S
()
>同步练习:完成随堂练习
第五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在自然界的印证。
(-)德育渗透点
一切现象背后都有支配它的原因和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和难点:地方时差的产生和计算。
2.疑点:在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真会偏向吗?
3.解决办法:绘图理解和演示。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1.时差产生的原因和计算方法。
2.地转偏向力原理和自然现象。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演示:在地球仪上标定一个红点,旋转地球仪,观察并说出一个人在地表随地球自转所
发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产生时差;水平移动物体的偏向),逐一分析。
讨论:
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
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
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在
活动:请学生画一张表达地球昼夜半球的
地方时12
图。(注意:黄赤交角的度数,黄道与太阳光线0,
的平行关系,晨昏线垂直于太阳光线,把夜半球15%
1?E
涂成阴影)
2.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
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
7:57:5
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
时。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西一区区时1H零时良区时12卜东一良区时出
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
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
分钟。
练习:北京与兰州的地方时差是49分44秒,已知兰州的地理经度为103°53',北京的地
理经度是多少?
1)计算49分44秒的经度差:
经度15度/1小时;经度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
49分钟/4分钟=12度余1分钟
60秒+44秒=104秒
104秒/4秒=26分经度
北京在兰州的东边故加上经度差
103°53'(兰州)+12°26'(两地经度差)=116°19'(北京经度)
3.地转偏向力:自然事例,水在进入下水道时是旋转而下;分风
是一个旋转的云团(录像或图片)。在地球上沿水平方向运动的
物体(固、液、气)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而发生偏转,北
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活动:把一滴红墨水滴在地球仪上,利用墨水滴的重力下落表示
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观察地球仪静止时和自转时的墨水
轨迹,从感性上认识地球自转偏向力。
实例:读图观察长江入海口,其右岸(南岸)不断被冲刷,沉积的砂岛不断与北岸相连,河
道不断向南弯曲。
练习:用实线画出下列物体运动的真正方向(注意判断方向时人与物体运动方向同向)。
五、布置作业
离北京所在的东八区较远的地区,作息时间与北京不同。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人们一
般10点钟上班,14点吃午饭。为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国网海南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真题汇编)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分公司2026届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浙江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6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能源研究院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下半年河北省承德滦平县事业单位招聘(18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6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5年下半年河北省唐山港集团股份限公司招聘3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河北廊坊市生态环境局永清县分局招聘劳务派遣人员7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6国网内蒙古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药物化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 迟发性运动障碍
-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基础知识培训考试试题(附含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软包电芯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公益岗位面试题及答案
- cqc考试的题目及答案
- 水族造景概述
- 医院6S管理课件
- 2025年70周岁以上老年人换长久驾照三力测试题库(附含答案)
- 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解读课件
- 掘金泰国-市场洞察与战略机遇报告2025-海域出海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