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句子排序最正确的一项是①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②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③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④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⑤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A.④③②①⑤ B.④⑤②③①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⑤③①2.(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乍一听,他的解释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仔细推敲,漏洞还是很多。B.钱学森有句名言“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至今读起来,仍是震耳欲聋,令人肃然起敬。C.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如梦如幻般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D.青岛在国人心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帆船之都,奥帆中心每年都吸引很多游客参观游览。3.(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A.雾霭(ăi)蛮横(hèng)寒噤(jìn)辗转反侧(zhăn)B.皑皑(ái)沙砾(lì)羁绊(jī)挑拨离间(jiān)C.蠕动(rú)蜿蜒(wān)穹顶(qióng)纷至沓来(tā)D.敦实(dūn)翌日(lì)虔诚(qián)接踵而至(zhŏng)4.(2分)选择成语填空,恰当的一项是()①小章同学模仿的“章鱼哥”真是,让大家赞不绝口。②苏州园林设计独特,门窗简朴而富于变化,长廊精美而,整个园子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A.惟妙惟肖别有用心B.栩栩如生别有用心C.惟妙惟肖别具匠心D.栩栩如生别具匠心5.(2分)下面一段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A.③①④② B.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 D.③④②①6.(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儒家经典之一。B.《社戏》选自《彷徨》,小说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C.《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词,是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D.《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世人称之为“柳河东”“河东先生”,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景公好弋齐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③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注释)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②主:掌管。1.解释加点的词语。(1)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__________(2)数烛邹罪已毕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3.这个文章给了你怎样的启示?8、(3分)阅读下边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①,白发谁家翁媪②?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③,溪头卧剥莲蓬。[注]①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②翁媪(ǎo):老翁、老妇。③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1)下片中的“卧”字,有何妙处?(2)这首词描写了哪些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9、(7分)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诗文原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②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③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④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⑤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关于“十一黄金周”的主题阅读(材料一)假期由来黄金周制度,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设立的,是当时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通过借调周末而形成长假的举措。消费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标志,既与社会群体收入水平息息相关,也与民众消费观念更新、消费时间充裕与否密不可分。通过给予人们充足的休息时间,刺激人们的经济思维,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百姓的休闲消费能力不断提高,用于餐饮、购物、旅游、健身、娱乐的消费与以往相比大幅度增加,人们从满足现实的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提升精神生活质量的向往。由于周末和节假日本来就是商业消费的集中时间,七天长假更是旅游、交通和商业集中时段,是有利于商家赚钱的商机,媒体称为,黄金周。(材料二)“数”说现状(1)今年国庆恰逢中秋,凑足8天长假被大众称为超级黄金周。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本次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按可比口径前7天与2016年同比计算,分别增长11.9%和13.9%。(2)商务部新闻办公室消息,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新兴消费亮点纷呈、传统消费提质升级,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渐成消费新时尚,供给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绿色共享、移动支付进一步拓展了消费增长新空间,消费供需结构升级有力增强了城乡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行业实现销售额约1.5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0.3%。(3)新闻网报道:此次,十一‛长假期间,共有7.05亿人次选择出游度长假。也就是说,中国的国庆节让全球十分之一的人口踏上旅程;10月1日,约10万民众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庆祝新中国68周岁华诞;八达岭长城景区清洁工每日背十余吨垃圾下山;10月3日当天,浙江省旅游收入逾80亿。(4)近日,蚂蜂窝旅行网联合今日头条发布了《2017国庆出游趋势报告》统计显示:(材料三)专家言论知名旅游专家刘思敏:黄金周已经成为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满足的是民众对家庭团聚的传统精神需求,黄金周满足的是以旅游消费为载体的现代精神需求。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应当设置三个固定七天长假:春节家庭团聚,五[0-9]{1,}.(9分)[0-9]{1,}.(9分)[0-9]{1,}.(9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汪丁丁:十一黄金周的影响并非只有7天。假期临近,人心浮动,经过七天长途奔波,还要恢复体力,前后算起来大概是十天,劳动生产率会受影响。现在,黄金周‛出行人群中,有近2亿从事一线劳动的年轻人,按1人每天创造100元计算,10天损失2000亿……北京大学世界遗产问题研究中心谢凝高教授:“人满为患”被一些发达国家视为破坏景观生态的严重现象,一些名胜古迹或坍塌或损坏,与其说是岁月的侵蚀,不如说是过度的游客量和垃圾污染使得他们不堪重负。(材料四)网友热帖范戈成都:10月1日在家看全国高速堵车,2日在床上看各地景区排队,3日在家看全国酒店涨价,4日在家看景区公路变停车场,5日在家看游客到处被宰,6日在家看买不到火车票,7日在家看全国高速堵,8日在家看北上广进不了城。杂谈五味:旅游是一种在辛苦和疲惫中寻找快乐和放松并增长见识的经历。十一黄金周给了我增长见识和经验的好机会。去名胜古迹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去自然风景区直面奇异景观,陶冶情操增长见闻;去繁华大都市目睹了城市的时尚、繁荣和人间百态。靓靓亮亮:有个十一真正好,七天的时间我做主,去和家人团个圆,去和朋友喝个茶,去到郊外采个风,再去图书馆看个书,生活因此变美好。(有删改)1.材料二中“数”说了哪些现状?简要概括。2.材料二中的《2017国庆出游趋势报告》统计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3.“十一黄金周”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请阅读相关材料,简要概括。4.最近,关于“是否取消‘十一黄金周’”的讨论异常激烈。你认为是否应该取消“十一黄金周”?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11、(15分)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祖父和他的牛赵畅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署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1.文中二一六段具体写到“祖父和他的牛”,请根据内容要求进行概括。段落内容概括第二自然段①第三自然段休息时祖父先让牛吃喝然后自己才吃饭第四自然段②第五自然段③第六自然段自己买牛放,相伴度过晚年2.结合上下语境,理解赏析文中画线语句。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3.本文写祖父和牛,为何用许多文字写他人对牛的态度?试简要分析4.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5.“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联系全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语句的理解。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请根据你的名著积累,完成后面小题我受到的打击一个接一个。一次打击之后,刚刚站起来,另一个更厉害的打击又落在我头上。最可怕的是我无力反抗,左臂已不听使唤,这本就够沉重的了,可接着我的两条腿也不能活动了。本来我就只能勉强在室内走动,現在连下床走到桌子旁边都困难,要知道这大概还不算结束。今后还会发生什么情况,不得而知。1.以上内容选自“我”写给哥哥阿尔青的一封信,出自名著《____》,文段中的“我”指的是_____。2.信中说“今后还会发生什么情况,不得而知”,请结合名著中“今后”发生的“情况”,谈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13、(5分)综合性学习河北省“低碳宣传周”开展以来,“低碳”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下面是记者关于“低碳生活”的一则街头采访:市民张先生说“现在我家里的灯泡全是节能灯,包括台灯,过去没有意识到用电和低碳的关系,后来看到每用100度电,需要排放78公斤二氧化碳,觉得有些‘触目惊心’,便在节约用电方面用了心。”市民樊小姐说:“现在我也在用行动践行低碳生活。去超市购物,都是自己带购物袋。家里洗菜的水,则用来拖地或者冲马桶。”市民王先生说:“自从知道少坐一次电梯,可以减少2~6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后,我就尽量爬楼梯了。以前每顿饭都要吃肉,现在知道肉类在屠宰、加工环节浪费了很多资源,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就尽量少吃肉了。”

(1)请写出你从采访对象的谈话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2)请举一个具体事例,谈谈你打算如何“低碳生活”。(3)下面是快板书《低碳生活幸福多》中的一小节,请你模仿画横线的句子创作一句,倡导大家都来过低碳生活。(要求:前后连贯。)说低碳,讲低碳,大家别嫌我啰嗦。低碳生活是什么,低碳生活有十多。

购物多用小布袋,环保意识靠自觉。弃物多用环保袋,小区干净又利索。

,。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以下作文,任选其一。文题(1)题目:触动心灵的那一刻文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晚饭后跟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他都抓了很坏的牌,于是他就变得很不高兴,老是抱怨。他的妈妈停下来,正色对他说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你都得拿着,你能做到的就是尽你全力,求得最好的结果。”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句话,从未再对生活有过任何抱怨。相反,他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做好每件事,迎接命运的每一次挑战。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C【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解答时注意抓关键词,抓中心句,通过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仔细阅读这段话,话题是围绕王阳明的观点展开的,所以首句是④;然后中间内容是阐述原因,②句的“因为”提示了应先排②,①句的“圣人”紧承②句,第⑤句是由②①句得出的结论;第③句小结本段,表明作者的观点。故选C。【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理清思路。不同的文体,思路也有所不同:记叙文常以事情的发生发展为顺序;议论文常把观点句放前面,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也往往把中心句放前面,后面是支撑句。其次,从局部看,要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的逻辑关系。最后,将初步排出的语段连起来读,看是否连贯,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局部调整。2、B【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自圆其说:能提出理由,使自己的说法没有自相矛盾和破绽之处。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震耳欲聋:把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非常大。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C.叹为观止: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D.名副其实: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故答案为B。3、A【解题分析】

B.挑拨离间jiān—jiàn;C.纷至沓来tā—tà;D.翌日lì—yì。故选A。4、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惟妙惟肖”符合语境。“别具匠心”意思是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别具匠心”符合语境。5、A【解题分析】

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是有关“诗”与“四季之景”的比喻。阅读文段和选句可以发现,此句子结构一致,按四季顺序写。分析空格的前句可知,所选内容一定要与上句描写的景色一致。“青芜如毯”运用了比喻修辞,写出了青草如茵的美景,对应句③中“绿茵遍野”;“雨声淅沥”:对应句①中“千缕缤纷”,描绘了夏日美景;“秋日花叶相映”是秋景,对应句④中“红叶清风”;“冬日雪意阑珊”,对应句②的冬日美景。据此分析排序为③①④②,故选A。6、B【解题分析】

《社戏》选自《呐喊》,故B错误,故选B。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列举结束2.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3.A.揭露当时的帝王统治者重鸟轻人的残暴本质,颂扬晏子的能言善辩与机智、正直的精神。B.人与人交流需掌握适当技巧,在劝诫指正别人时也应做到趋利避害。C.劝阻他人也要讲究方法,有时应学会避其锋芒,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D.晏子不是直接劝阻,而是间接委婉地提醒齐景公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从而使他改变了主意。【解题分析】译文:齐景公喜欢捕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不久,鸟飞走了。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将他的罪状一一列出加以斥责然后杀掉他。”齐景公说:“好的。”于是召见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1.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本题注意一词多义词,“数”:历数;列举。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使:致使,让。罪二:二条罪状。3.这篇文章写的是晏子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告诉了景公,使其悟出了如果杀人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的故事。启示可以从凡事应从大局考虑,不能轻率行事,因小失大;或者从说话应注重语言艺术,使人易于接受来解答。8、(1)“卧”字形象生动地写出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情态。(任意写出两个即可)(2)描写了农村清新秀丽的环境,翁媪一家人美好生活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解题分析】

(1)考查词语的表现力。“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两句把小儿子不懂世事,只是任意地调皮玩耍,溪头卧剥莲蓬吃的神情状貌写得饶有情趣,栩栩如生。而其中的“卧”字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做到了这一点。(2)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副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它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之情,表现了乡村生活淳朴的民风和和谐的生活趣味。暗示对统治阶层尔虞我诈官场的厌恶。9、①无边落木萧萧下②则孤陋而寡闻③心忧炭贱愿天寒④教然后知困⑤骈死于槽枥之间⑥零落成泥碾作尘⑦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解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萧”“寡”“枥”“碾”等字词的书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1)今年国庆我国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相比去年大幅度增长(2)消费供需结构升级,新兴消费亮点纷呈、传统消费提至升级,形成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新时尚。(3)旅游垃圾加重景点负担2.(1)今年中国游客对境内游的关注度与去年相比大幅上涨,相比之下,中国对出境游的关注虽然也增长,但相对更为理性。(2)国庆期间错峰出游趋势不明显。出游人数从9月30日才开始猛增,在10月1日国庆节当天达到峰值。3.(1)对于一些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来说,过度的游客量和垃圾污染使得它们不堪重负。(2)黄金周中人们大量出行,导致能源资源的不必要流失。(3)黄金周中人们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和享受,影响长假前后的劳动生产率,从而造成经济损失。(4)黄金周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4.示例一:我认为应该取消黄金周。因为黄金周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它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收益。材料中提到一些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因为过度的游客量和垃圾污染使得它们不堪重负,这个损失已经十分巨大了,而且黄金周中人们集中出游,处处人满为患,浪费了很多的能源和资源。可见,黄金周的存在并没有像它产生时的初衷那样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追求。所以,我认为应该取消。示例二:我认为不应该取消黄金周。因为材料中的数据显示黄金周确实带来了经济增长,它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和损失例如交通拥挤、景区混乱、垃圾如山、资源浪费、假期前后工作松懈等与国民素质有待提高不无关联,不能单单归因为黄金周的存在。而且国家旅游的公共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国人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所以,我认为有序有益的黄金周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出现,黄金周不应该被取消。【解题分析】1.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概括。仔细阅读材料二的内容,“数”通过数字看出反映出的问题,“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按可比口径前7天与2016年同比计算,分别增长11.9%和13.9%。”表现出今年国庆我国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相比去年大幅度增长;“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行业实现销售额约1.5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0.3%。”“共有7.05亿人次选择出游度长假。”“10月1日,约10万民众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庆祝新中国68周岁华诞;”表现出消费供需结构升级,新兴消费亮点纷呈、传统消费提至升级,形成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新时尚。八达岭长城景区清洁工每日背十余吨垃圾下山;”表现出旅游垃圾增多。2.此题考查图表分析,这类题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答题格式为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此题就抓住境内游关注度、出境游关注度的数据比较得出结论。即今年中国游客对境内游的关注度与去年相比大幅上涨;国庆期间错峰出游趋势不明显。3.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十一黄金周”因为放假时间长,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国内游和出境游。“假期临近,人心浮动,经过七天长途奔波,还要恢复体力,前后算起来大概是十天,劳动生产率会受影响。”“黄金周‛出行人群中,有近2亿从事一线劳动的年轻人,按1人每天创造100元计算,10天损失2000亿……”“‘人满为患’被一些发达国家视为破坏景观生态的严重现象,一些名胜古迹或坍塌或损坏,与其说是岁月的侵蚀,不如说是过度的游客量和垃圾污染使得他们不堪重负。”概括即可。这些都是黄金周带来的不利影响。4.解此类开放性试题:要紧扣文章的主旨;要紧密联系实际谈感想和认识,要真切,从生活中来;要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态度要正确、鲜明等等。“十一黄金周”既有利,又有弊,能根据材料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阐述取消或者保留“十一黄金周”的理由即可。11、1.(1)祖父赶牛时只拿一个小竹鞭,并且悬而不抽(2)祖父给牛细心洗澡,为牛驱赶蚊蝇,精心准备饲料,修牛棚,为牛过新年(3)祖父远离宰牛现场和烧煮牛肉的场所2.通过“不安”和“紧盯”“一把放下”“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这一系列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祖父哪怕吃饭时也对牛的诸多关心,生怕牛虻叮咬到牛,形象传神地表现出祖父对牛的细致关心。3.文章写别人对待牛的态度以与祖父对待牛的态度进行对比,衬托祖父对牛的细心关怀,表现了祖父的善良,表现了祖父对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淳朴认知。4.内容上:把祖父对牛的态度升华为我们对人对己的态度,起到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引发读者的思考。结构上:总结全文。5.联系全文,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注意概括。文章第②段:祖父赶牛时只拿一个小竹鞭,并且悬而不抽;第③休息时祖父先让牛吃喝然后自己才吃饭;第④祖父给牛细心洗澡,为牛驱赶蚊蝇,精心准备饲料,修牛棚,为牛过新年;第⑤祖父远离宰牛现场和烧煮牛肉的场所。第⑥段自己买牛放,相伴度过晚年。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盯”是目不转睛地看,是对祖父的神态描写,体现人物的专注程度,更能表现祖父对牛的关心和爱护。“放下”“冲向”这些动词,写出祖父时刻担心牛虻来侵袭牛,“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为了保护牛不受牛虻的侵袭,速度之快,表现出祖父对牛的关心和爱护。3.考查对对比写法的理解。文章将“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这二者的鲜明对比,他人对牛漠不关心,祖父爱牛,对牛的细致呵护,表现祖父的善良,因为祖父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4.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回答。结构: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等。此段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瑾;内容上,最后一段运用议论抒情的方式,由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上升到对待物的态度,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引发人们对人对己行为的思考。5.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结合中心思想要分析。结合文章祖父和牛的几件事来看,万事万物都有尊严,在祖父眼里,牛和人是平等的,他懂得尊重牛,也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善良淳朴的他更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比如,我们对待大自然,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爱护、善待大自然,才能生生不息,和谐共存。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2.保尔辛苦六个月的书籍手稿被邮局丢失。“我”是一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地共产主义战士。【解题分析】1.考查名著文段的出处。阅读文段,然后结合题干“写给哥哥阿尔青的一封信”这句话可知,该文段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中的“我”指的是主人公保尔·柯察金。2.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熟记。保尔从小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丑恶和不平。他逐渐成长起来,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很多人,后来他成了一名侦察兵,在战斗中,他受了伤回到了家乡。在修铁路时,保尔的旧伤复发,差点儿死去。出院后,保尔已不能正常工作了,他很痛苦,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以至双目失明。眼睛看不见,就借助无线广播学习,写字时用硬纸板框中间卡出的缝限制铅笔进行写作.他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完成的,但是随后在他寄出书稿之后,却被邮局在途中给弄丢了。虽然遭遇了一系列的时情,但是保尔依旧没有向生活屈服,依然充满活力,不畏困苦,不屈不挠,勇敢面对生活。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3、(1)低碳生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2)例: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等。(3)例:照明采用节能灯利国利民利生活。【解题分析】(1)从材料中记者关于“低碳生活”的街头采访,市民的回答看出低碳生活已经走入了百姓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2)“低碳生活”一种经济、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可以从出行、节气、保护森林等来拟写。(3)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句的例句由两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按照其主题内容即“环保节约”仿写即可。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触动心灵的那一刻生活中常有许多温情脉脉的细节打动我们,有时是一个动作,有时是一个物品,瞬间的感动由此定格,成为永恒的怀念。———题记在那样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推开楼道门,还未看到什么,银铃般悦耳的笑声便传入耳畔,一个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小女孩,坐在一个中年女人身边,开心地笑着。旁边的扫帚和簸箕充分地解释了这一温馨的画面——那个中年女人是扫楼梯的阿姨,她的女儿在周末来陪陪她。这位阿姨看起来也有四十多岁了,脸上的皱纹是日夜劳苦的证明,在此时看来,却是那充满爱的沟壑,笑起来,眼角,脸颊上的皱纹展露无遗,身穿一件橘色的工作服,却也已经沾满尘土,熟褐色的裤子显然不能御寒,但也已泥污点点。身边的女儿笑得灿烂,洋洋盈耳的笑声充分展现了作为儿童的天真无邪,可爱单纯。正是这样一瞬间,我的心里似乎涌上一股莫名的情绪,说不清为什么。只是心里的有一阵很大的触动,在那仅仅几秒的时间,我似乎看见了爸妈不停辛劳的身影。突然觉得鼻子酸酸的,更是说不出为什么……愣了那么一会,我竟想了那么多,回过神儿来,我还尴尬的站在门口。不知道为什么,脱口而出的一句“阿姨好”让我自己也惊了一下。说实在的,她并不是我的阿姨,也不是住在此处的邻居,甚至说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而这位阿姨,居然笑着对我说:“你好你好,回来了啊。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