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国力衰弱,民生凋敝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一)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汉朝,定都长安(陕西西安)。史料: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汉初奉行“无为而治”政策,与民休息,进一步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等。进一步的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黄老之学

为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是除老庄之学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且采纳了阴阳、儒、法、墨等学派的观点。(二)汉初的“无为而治”:萧规曹随:汉初萧何任丞相,治事省约宽缓,“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其继任者曹参仍照章实行。吕后女主称制后国策不变。影响: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西汉经济发展和恢复,有利于巩固西汉初期的统治,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三)“文景之治”①轻徭薄赋(减少徭役,三十税一)②减轻刑罚③提倡节俭(改善社会风气)④减少财政支出(四)汉承秦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文书制度。

汉朝“郡国并行”地图

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王充《论衡·别通》刘邦分封的同性诸侯图

西汉初年,由于社会经济凋敝,统治秩序尚待重建,因此汉高祖不得不维持现状,封功臣大者为王,小者为侯。当时异姓诸侯王共有七人,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刘邦又一一将异姓王剪除,分封了一批同姓王。(五)郡国并行制(出现王国问题:七国之乱)七国之乱: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汉将周亚夫率军在三个月内平定了叛乱。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是诸侯势力强大的表现,威胁中央集权的表现。七国之乱的平定,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汉朝“郡国并行”地图(五)郡国并行制(出现王国问题:七国之乱)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推恩令: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则归郡管辖。二、汉武强盛:积极有为(一)政治上: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前141年—前87年在位),政治家、文学家。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丞相权重,威胁皇权面临的问题:2.加强君主专制,设置中(内)外朝制度。(1)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重用身边近臣,形成宫中决策机构中朝,原本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沦为执行机构外朝。(2)尚书令作用开始提升。(3)任用布衣,起用平民儒生为相,降低丞相威信。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内朝外朝3.选官制度:察举制(1)各郡国每年向朝廷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经过考察,授予官职。(2)标准:孝廉、茂才、廉吏等科。(3)作用:从地方选拔人才(自下而上),拓宽人才选拔范围,巩固统治。4.监察制度:设置刺史制度,加强监察。设13州刺史:每年奉命巡查,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监察,完善地方监察体系;颁布地方监察法规《六条问事》。5.镇压豪强,任用酷吏,严刑峻法。①武帝将地方豪强强制迁移关中;②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地方豪强游侠势力。③进一步严密封建法律。发展: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2.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盐铁生产和销售;3.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4.征税抑商:算缗、告缗令,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商人应入市籍,不得衣丝乘车。算缗:对工商业、高利贷者等征收财产税。吿缗:鼓励揭发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规定把没收违令者资财的一半奖励给告发人。(二)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重农抑商,对工商业者加征重税。(三)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内容: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加强君权的需要);③“施行仁政”“德刑并用”(

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④“三纲五常”

(维护统治秩序)①任用儒生为官,参与政治②设五经博士,教授儒学(公元前136年)③设太学(公元前124年)理论来源: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著有《春秋繁露》。意义:儒学成为我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带动读书风气,促进文教的发展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即漠南战役、河西战役、漠北战役,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长城以北建立了屯垦戍边、移民开垦的农业区。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公元前60年)。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四)开疆拓土,巩固统一

公元前104年,西汉设置酒泉郡、张掖郡,前111年设置武威郡,前88年设敦煌郡。

----《汉书·地理志》

(一)东汉的建立1、背景:公元9年,外戚王莽篡位改制,但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激化,爆发农民大起义,23年,王莽政权被推翻,2、建立:25年,刘秀重建汉朝,刘秀就是光武帝随后实现全国统一三、东汉兴衰

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南怀瑾(二)“光武中兴”(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政治上:加强皇权,设置尚书台;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机构及官吏,节省财政支出;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上:轻徭薄赋,清查全国的垦田、人口,释放奴婢。思想上:重视儒学。(三)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和社会问题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戚宦专权是君主专制的弊端造成的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即位年龄10百天1011281312去世年龄2723230393634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原因:

①皇帝年幼,外戚专权;②皇帝长大不满外戚,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宦官掌权。

影响:相互斗争,政治腐朽黑暗2、“党锢之祸”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抨击时政,品评人物,称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的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宦官严厉镇压,称为“党锢之祸”(三)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和社会问题3、豪强地主势力扩展(东汉豪强地主南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司马彪《续汉书》4、黄巾起义公元前184年,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旺夫脸的统治基础。黄巾起义爆发后,各地豪强纷纷起兵,以镇压起义为名,行争权夺利之实,终于演变为一场军阀大混战,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三、两汉的文化1.史学成就(1)《史记》作者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2)《汉书》作者是班固(东汉),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2.文学:汉赋、五言诗、乐府诗3.医学: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

东汉华佗——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①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纸质粗糙)②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