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历年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合集(共8套)_第1页
安徽省历年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合集(共8套)_第2页
安徽省历年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合集(共8套)_第3页
安徽省历年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合集(共8套)_第4页
安徽省历年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合集(共8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 学注意事项:1.本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水的净化 C.燃料燃烧 D.风力发电【答案】C【解析】A、冰雪融化为水,无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水的净化,只是除去水中的杂质,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燃烧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推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不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此题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核心是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小明的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去超市购物,用布袋购物 B.网上购买大量闲置物品C.节假日随父母出游,经常开私家车 D.外出就餐,超量点菜【答案】A【解析】A、用布袋购物,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了白色污染,符合该主题,故A正确;B、网上购买大量闲置物品,会造成浪费,不符合该主题,故B错误;C、相比较于坐公共汽车,开私家车会消耗更多的能源,不符合该主题,故C错误;D、超量点菜,会造成浪费,不符合该主题,故D错误;此题选A。【点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从我做起。3.学校食堂提供了下列5种食物:小亮为自己安排的午餐食谱中,较合理的是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答案】B【解析】合理的午餐应该包含糖类(米饭、面食)蛋白质(牛奶、鸡、鱼虾)、脂肪(猪、牛、羊)、维生素和矿物质(深色蔬菜、水果)等,所以较是③ 一定要有,④⑤至少选一种,①②至少选一种。故此题选B。【点评】了解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合理搭配,营养膳食,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4.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 B.K2Cr2O7属于氧化物C.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D.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5:1【答案】C【解析】A、K2Cr2O7中K为+1价,O为-2价,所以Cr为+6价,故A错误;B、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而K2Cr2O7中除了O元素还有K和Cr,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C、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6×1+16=46,故C正确;D、C2H5OH的分子式为C2H6O,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6:1,故D错误;此题选C。【点评】本题是对化学式的意义及简单计算的考查,属基础性训练题是对化学式相关问题的强化与巩固。5.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23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答案】B【解析】A、钒字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钒为23号元素,故B正确;C、钒为23号元素,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3个,故C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D错误;此题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6.“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质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面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C.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超临界水是水的一种状态,与普通水一样由水分子构成,所以是纯净物,分子是为H2O,它的一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A、B、D均错误;任何分子间都是有间隔的,故C正确;此题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分子的性质和构成。7.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验证氢气的可燃性 B.闻气体气味 C.移走蒸发皿 D.稀释浓硫酸【答案】D【解析】A、需要验纯后,方能点燃,否则容易发生爆炸,故A错误;B、闻气体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务必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直接去闻气体,故B错误;C、加热后的蒸发皿很烫,不可以直接用手移取,需要用坩埚钳夹取,故C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会会放出大量的热,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密度小,所以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而沸腾造成液滴飞溅,所以稀释浓硫酸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散失,故D正确;此题选C。【点评】本题考查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8.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答案】A【解析】A、该反应可以表示为2CO+2NO=2CO2+N2,反应前没有单质,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两个N原子,构成了单质N2,故B正确;C、反应前为4分子,反应后为3分子,所以分子总数减少,故C正确;D、尾气中的CO和NO是有毒的,反应后的CO2和N2是无毒无害的,故D正确;此题选A。【点评】此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正确判断物质的结构、组成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9.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例错误的是选项方法示例A实验法用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B分类法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C归纳法根据稀盐酸、稀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通性D类比法根据金属铝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答案】D【解析】A、让磷和氧气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实验法,故A正确;B、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B正确;C、稀盐酸、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故C正确;D、金属铝活动性大于氢,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而金属铜活动性小于氢,所以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D错误;此题选D。【点评】本题是对学习方法和常见酸、金属等物质性质的考查,要知道各种学习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答案】B【解析】A、t1℃之后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但是t1℃之前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C、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但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故C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eq\f(50g,50g+100g)×100%≈33.3%,故D错误;此题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实际曲线变化情况分析问题,不能依靠原来学过去的内容考虑.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6分)自行车作为常用的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环保要求,有图是一款自行车的示意图。(1)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属于金属合金的是_________,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2)车架表面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请再提出一条可延长自行车使用寿命的建议_____________。(3)当今自行车外形美观,材质轻便、牢固,除了代步,还可以作为健身工具。由此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_______________。结合镜片材料从天然水晶、光学玻璃到光学树脂的变迁过程,请你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塑料或橡胶 钢或不锈钢 Fe(或Cr、Ni,填元素名称也给分)。(2)隔绝空气和水 不用时擦拭干净,停放在干燥通风处(从金属的防腐角度回答,合理即可)(3)化学材料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生活质量(或化学能美化人类生活等合理答案均给分)【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钢和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和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主要方法有:a.保持铁制品的洁净和干燥;b.在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如涂油、喷漆、电镀、搪瓷等,使铁制品与水、空气隔绝。c.制成合金,如不锈钢。化学对的发展对提高了人类生活质量起到了推进作用。【点评】本题通过材料的变迁考查了金属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12.(5分)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方法。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利用A装置制取的气体有H2、O2和_________。(2)B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①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可在B装置中装满水后,使氢气从_______口进入(填“a”或“b”);②若想得到干燥的氢气,可在B装置中加入________,气体应从_______口进入(填“a”或“b”);【答案】(1)锥形瓶 CO2 (2)①a ②浓硫酸 b【解析】(1)仪器①是锥形瓶,该装置固体+液体=气体(不加热),适合实验室制取H2、O2和CO2等气体。(2)排水法收集气体,导气管要短进长出;如果用于洗气,导气管则要长进短出。【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综合性较强,解题时分析各装置的作用,理清水法收集气体装置和洗气装置的原理与特点,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13.(7分)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4)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答案】(1)CaCO3CaO+CO2↑ 分解反应(2)物理 (3)过滤 漏斗 (4)用作化肥(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解析】(1)反应①是工业制生石灰的方法,反应②2NaHCO3Na2CO3+CO2↑+H2O,属于分解反应;(2)分离液态空气利用汽化法,属于物理变化;(3)操作a是为了分离NaHCO3固体和NH4Cl溶液,所以是过滤;(4)NH4Cl可以用作氮肥。【点评】本题考查了侯氏制碱法的模拟流程,属于工艺流程题,完成此题,要求熟悉相关化学方程式,过滤操作的适用范围和主要仪器,并便灵活应用.14.(9分)为比较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1)请写出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定性研究】(2)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来定性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定量研究】(3)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要定量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____________。【深入研究】(4)在FeCl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起催化作用呢?猜想1:铁离子(Fe3+)起催化作用;猜想2:___________起催化作用;猜想3:___________起催化作用;……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答案】(1)2H2O22H2O+O2↑ (2)两试管中产生泡的快慢(3)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此点不做要求),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松开手一会后若活塞又回到原位,则气密性良好(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时间(4)氯离子(Cl-) 水分子(H2O)(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mL5%的H2O2溶液,再分别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FeCl3和HCl溶液,观察现象若加入FeCl3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气泡更快,则猜想1成立;否则,不能证明猜想1成立(需要进一步探究)【解析】(1)过氧化氢溶液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重要药品,分解得到氧气。(2)催化剂的效果,就是看加入催化剂后反应的快慢。(3)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主要利用气压原理,要产生压强差,先要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由于注射器活塞是可以移动的,不太适合采用加热法,可以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产生压强差,观察松开手一会后若活塞是否能回到原位。(4)FeCl3溶液中的成分有Fe3+、Cl-、H2O,设计实验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只是有无Fe3+,来验证猜想1。【点评】本题考察了H2O2分解反应,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及化学反应快慢的比较方法,解答此题要充分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在进行实验对比时,要注意实验的控制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15.(7分)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_____(“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___________。(3)小红按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2的含量计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为什么呢?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4)该兴趣小组又做了镁条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发现均能产生H2,实验现象如下:实验序号实验1实验2实验3与镁条反应的溶液NH4ClNaClNa2SO4lH2O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有较多气泡产生有少量气泡产生气泡极少加热后,实验现象气泡明显增多可闻到氨味气泡增多气泡增多气泡增多上表中,用水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请写出三条结论,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不分析原因,不得分):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答案】(1)2Mg+O22MgO;(2)不同意 任何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是空气中有气体参与了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取燃烧后的产物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Mg3N2(3)O2比N2活泼(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4)对照实验(或空白实验)(1分)①加热时,各组反应均加快。原因是升高温度反应加快。②加热时,实验1的反应中气泡明显增多。原因是不仅有H2生成,还有NH3逸出。③实验2比实验3反应快。原因是Cl-比SO42-的作用强④实验1反应最快。原因是NH4Cl溶液在反应过程中产生HCl,从而与Mg反应加快⑤加热时,实验1中的反应明显加快。原因是升温使镁与NH4Cl溶液反应加快,消耗HCl,促进逸出NH3;而NH3的逸出,又促使盐酸浓度增大,最终导致反应明显加快(以上5点,每答对一点给1分,共计3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解析】(1)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MgO;(2)要全面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里的“各物质”不单单指固体,还包括液体和固体;(3)镁不但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且还可以和氮气、二氧化碳反应,不过O2比N2活泼,相同条件下以和O2反应为主。(4)分析表格中现象可以发现,相同条件下不同盐溶液中反应的快慢不同,实验1反应最快,实验2次之,实验3再次之,对照实验最慢。加热时各实验反应均加快。结合NH4Cl和NH3的性质,可以作答。【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学会猜想和事实验证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三、本大题共6分。16.(6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镀金)含有金、铁(同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铁画边角料,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放出0.3gH2,剩余固体质量为0.1g。(1)求样品中铁的质量。(2)求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答案】(1)设铁画边角料中所含铁的质量为xFe+2HCl==FeCl2+H2↑56 2x 0.3geq\f(56,x)=eq\f(2,0.3g)解得x=8.4g(2)金的质量分数=eq\f(0.1g,8.4g+0.1g)×100%≈1.2%答:铁画中铁的质量为8.4g;金的质量分数约为1.2%。【解析】根据题意,Fe和HCl反应生成FeCl2和H2气体,由生0.3gH2,结合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2016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卷(满分6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O-16Na-23S-32Fe-56Cu-64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棉纱织布C.火药应用D.瓷器烧制【答案】B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2.在化学实验或日常生活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氢氧化钠不慎沾到到皮肤上,立即用硫酸冲洗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将尾气直接排放C.使用酒精炉时,直接向燃着的炉内添加酒精D.家中天然气泄漏时,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氢氧化钠不慎沾到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错误;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要燃烧掉或收集起来,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错误;C、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首先要熄灭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错误;D、家中天然气泄漏时,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降低室内天然气的浓度,正确。故选D.考点:安全知识3.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所属类别错误的是()选项物质类别A空气、石油、干冰混合物B氮气、水银、金刚石单质C糖类、油脂、蛋白质营养物质D甲烷、乙醇、塑料有机物【答案】A考点:物质的分类、六大营养素4.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的化学性质活泼B.X表示N2C.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碳的化学性质稳定,错误;B、X表示N元素,错误;C、氧元素属于8号元素,氧原子内有8个质子,正确;D、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氮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错误。故选C考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5.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2个氢分子B.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C.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D.Na、B、H的质量比为1:1: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只有氢气中含有氢分子,错误;B、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硼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1)×4=0解得x=+3,正确;C、硼氢化钠含硼、氢两种非金属元素,错误;D、硼氢化钠中Na、B、H的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1:4,错误。故选B.考点:化学式的含义、化合价规则、物质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蒸发B.加热液体C.测溶液的pHD.倾倒液体【答案】A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7.2016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B.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是节约水资源,正确;B、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是浪费水资源,错误;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是爱护水资源,正确;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正确。故选B考点:爱护水资源8.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氢氧两种元素还能组成双氧水,错误;B、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错误;C、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正确;D、可燃冰和冰属于不同种物质,错误。故选C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分子的性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9.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染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D.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D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氧化物的概念10.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20406080溶解度/g1.683.737.313.4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于98g水可配制2%的溶液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D.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从上表可看出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错误;B、2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8÷(100+1.68)=1.65%,配制不成2%的溶液,错误;C、6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3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7.3+100)<7.3%,错误;D、从上表可看出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80℃的高氯酸钾的溶解度大于40℃的溶解度,故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正确。故选D.考点: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晶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6分)2015年11月,我国首架大型客机C919(如下图)正式下线,实现了我国航空领域的新突破。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示的材料中,含有金属元素的是(写出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2)飞机大量使用合金材料,原因是。(3)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填“强”或“弱”)。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答案】(1)铝锂合金或钛合金;橡胶(2)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和更好的抗腐蚀性(3)强;4Al+3O2==2Al2O3,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考点:合成材料、合金的性能、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2.(6分)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2)下列仪器中:①的名称是;组装氧气发生装置时,应选择(填序号)。(3)研究显示: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36%时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氧气验满时采用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填“可靠”或“不可靠”)。为了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采用集气法。【答案】(1)催化作用(2)漏斗;②③⑤(3)不可靠;排水考点:仪器的辨别、发生装置的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13.(7分)高纯氧化锌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流程制备高纯氧化锌。(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3)反应②后进行的分离操作名称是,若得到的NH4Cl溶液有浑浊,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4)反应③属于分解反应,除得到氧化锌外还生成2种常见气体,其化学式为、。【答案】(1)Zn+2HCl==ZnCl2+H2↑(2)复分解反应(3)过滤;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4)CO2;CO考点:化学用语、反应类型、过滤、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4.(8分)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示意图如下)进行下列探究。【查阅资料】该反应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1)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填试剂名称)。探究一: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2)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3,该溶液呈性。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设计并进行实验】(3)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填“正确”或“不正确”)(4)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盐酸(装置如右图),记录如下表:实验编号锥形瓶内物质最终得到CO2体积/mL名称质量/g①碳酸氢钠0.10V1②碳酸钠0.10V2③白色粉末aV1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表中a=;V1V2(填“﹥”、“﹤”或“=”)。【分析并得出结论】(5)如何从上表中获取证据并得出结论?。【答案】(1)澄清石灰水(2)酸(3)不正确(4)NaHCO3+HCl==NaCl+H2O+CO2↑0.10>(5)根据表中CO2体积与锥形瓶内物质质量关系,实验③与实验①相同,可得出白色粉末的成分为碳酸氢钠(合理答案即可)考点:物质成分的探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化学用语、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15.(7分)氨水和盐酸是常见的化学试剂,可将氨气(NH3)、氯化氢气体分别溶于水制得。(1)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氢气反应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要求注明条件)。(2)小华为探究氨气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填写表中空白):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干燥后,放入盛有干燥氨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现象(3)小明将滴有酚酞的稀氨水加热,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浅,原因可能是。(4)小芳将滴有石蕊的稀盐酸加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取稀盐酸分成2份:①未经加热;②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后冷却,分别中和等量的氢氧化钠,消耗二者的质量:①﹥②,则稀盐酸经加热煮沸后浓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注意:若答对(5)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5)为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小林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上述方案(填“合理”或“不合理”),请分析:(如合理,说明原因;如不合理,说明原因并设计改进方案)。【答案】(1)N2+3H2==2NH3(2)①向上述集气瓶中滤纸上滴入少量水(合理答案即可)②滤纸变红,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3)氨水受热分解速度加快,分解出氨气或随温度升高氨气溶解度减小,导致氨水浓度降低(合理答案即可)(4)增大(5)不合理根据上述实验,加热煮沸无法除去溶液A中混有的过量氯化氢。改进方案:向含碳酸钠的氯化钠溶液中边逐滴加盐酸,边测定溶液的pH,至溶液呈中性即可(合理答案即可)考点:化学用语、探究物质的性质三、本大题共6分16.(6分)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现有含1.6Kg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请计算:(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答案】(1)40%(2)0.56Kg【解析】试题分析:(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64+32+16×4)=40%(2)设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为xFe+CuSO4=FeSO4+Cu56160x1.6Kg56:160=x:1.6Kg解得x=0.56Kg答: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是0.56Kg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安徽省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可能使用相对原子质量:H-1He-4O-16Na-23C1-35.5K-39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符合题意。1.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烟B.活性炭净水C.煤制煤气D.干冰降雨【答案】C2.“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A.我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我国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用水的分流与处理【答案】A【解析】A、金属资源是有限的,应合理开发利用,错误;B、秸秆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而污染空气,故要综合利用,正确;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正确;D、生活污水要先处理再排放,否则会造成水体污染,正确。故选A。3.在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uUOB.原子序数为118C.原子的质数为176D.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答案】B【解析】A、元素名称上面的符号表示的是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表示为Uuo,错误;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序数,故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正确;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18,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错误。故选B。4.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加入固体C.检查气密性D.收集氧气【答案】D5.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小明同学一家人的下列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A.小明长期偏食“洋快餐”B.奶不忍浪费,即使食物霉变仍然用C.妈为了保持身材,只吃蔬菜和水果D.爸享受运动,大量出汗后常饮用含无机盐的饮料【答案】D【解析】A、“洋快餐”中大多是油炸或烤制食品,含有大量的氢化脂肪,易导致肥胖等疾病,错误;B、霉变食物会使人致癌,错误;C、蔬菜、水果中只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而人体需要六大营养素,错误;D、汗液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故大量出汗后要饮用含无机盐的饮料,正确。故选D。6.建立模型是学习化的重要方法,下列有些正确()A.原子结构模型B.物质分类模型C.燃烧条件模型D.空气组成模型【答案】D7.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氦钠化合物(化学式为Na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He中Na为+1价,He为-1价B.Na2He中Na、He元素质量比为2:1C.Na2He中既含金属元素,又含非金属元素D.稀有气体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答案】C【解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已知钠的化合价为+1价,设He的化合价为x,则(+1)×2+x=0,解得x=-2,错误;B、Na2He中Na、He元素质量比==23:2,错误;C、钠元素属金属元素,He元素属稀有气体元素,正确;D、稀有气体很稳定,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错误。故选C。8.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A.属于置换反应B.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C.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D.化学方程式为:HCO+O2=CO2+H2O【答案】B9.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是()选项实验事实观点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B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分的C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微粒是不断运动的D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微粒间存在间隔【答案】D【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由反应前后没有称量到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B、电解水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由此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分解成原子,正确;C、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是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应小于10ml,错误。故选D。10.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下图为某压强下CaCl2和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是()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B.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升高而增大C.450℃时,NaCl在超临界水的溶解度为0.04gD.450℃时,可得到0.04%的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答案】C二、本大题包括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6分)近年我省多地纷纷展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某地街头垃桶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识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2)塑料矿泉水瓶应收入________(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3)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写出1点即可)。(4)为比较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将铝和铁分别放入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你认为该方案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答案】(1)铝合金内筒或铁制外筒;塑料顶盖;(2)可回收;(3)不易生锈;(4)不合理,只有在相同的条件下才有可比性。【解析】(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故图中标识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是铝合金内筒和铁制外筒;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故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塑料顶盖;(2)塑料矿泉水瓶可回收利用,故应收入可回收筒中;(3)铝合金的密度小、质轻、不易生锈,故能用于做内筒;(4)要比较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金属不同其他条件要完全相同,但由于铝在空气中易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要先将铝进行打磨,否则没有可比性。12.(6分)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发生装置制备氢气。(1)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实验室可用方法收集氢气。(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写出1点即可,下同)。目前氢能源的大量使用仍存在一定困难,你认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答案】(1)Zn+H2SO4==ZnSO4+H2↑(2)铁架台,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3)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在不通电的条件下使水分解13.(7分)五氧化二钒(V2O5)是一种工业催化剂,下图是制取V2O5的工艺流程。(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物质X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4)写出副产物KCl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答案】(1)KVO3+NH4Cl==NH4VO3↓+KCl;(2)过滤;漏斗;(3)分解反应;氮元素(4)做钾肥【解析】(1)由反应的流程图可知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KVO3+NH4Cl==NH4VO3↓+KCl;(2)通过操作a分别得到了NH4VO3沉淀和氯化钾溶液,故是过滤操作;过滤时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和漏斗;(3)由流程图可知反应②的反应物是NH4VO3,生成物是V2O3、水和X,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分解反应;NH4VO3是由N、H、O三种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也应含有这三种元素,故X中一定含有N元素;(4)氯化钾含有植物所需的钾元素,故能做钾肥。14.(7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取同浓度的稀氨水和稀醋酸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①②③④实验温度/℃25257070试剂稀氨水稀醋酸稀氨水稀醋酸出现铁锈所需时间1天未见锈蚀5分钟1天未见锈蚀1分钟(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2)实验②和④可探究_________因素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欲探究试剂酸碱性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是________(填实验序号)。(3)根据表中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写出1点即可)。(4)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受除上述因素外,还有(写出1点即可),请设计实验方案。【答案】(1)Fe2O3(2)温度;①②或③④(3)相同条件下,酸性越强,金属生锈越快;(4)酸的浓度,相同条件下,取两份浓度不同的醋酸分别在25℃时,观察铁钉生锈时间。15.(8分)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填化学式)(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提出假设】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假设2:。【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乙(填字母序号);其中存放的试剂合理是(填选项序号)。A.浓硫酸B.NaOH溶液C.饱和Na2CO3溶液D.饱和NaHCO3溶液【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得出结论】由以上探究可得出结论是。【注意: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不超过60分。】(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PH传感器测得图1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①AB段PH值不变的可能原因是;D点所得溶液的成分除H2O外还有。②BC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答案】(1)2HCl+CaCO3=CaCl2+CO2↑+H2O;CaCO3;(2)【提出假设】生成的CO2使混浊变澄清;【设计实验】b,a;D【得出结论】假设2成立:通入CO2,CaCO3会进一步与CO2和H2O发生反应,生成Ca(HCO3)2(不是沉淀)(3)附加题:①一开始排出来的是空气,不与CaCO3反应变成Ca(HCO3)2;HCl②Ca(OH)2+CO2=CaCO3(沉淀)+H2O【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那么就要使气体与药品充分接触,故连接顺序是甲→b→a→乙;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应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故选D;【得出结论】由实验现象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混浊变澄清,即假设2正确;(3)①由于一开始排出来的是空气,不发生反应,故pH不变;D点所得溶液的pH<7,即溶液呈酸性,综合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HCl;②通入二氧化碳以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OH)2+CO2=CaCO3↓+H2O。三、本大题共、本大题共6分16.(6分)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请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答案】(1)9.6g(2)24.5g【解析】(1)在加热和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生成的氧气会逸散到空气中,故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生成氧气的质量m(O2)=28.0g-18.4g=9.6g;(2)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氯酸钾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氯酸钾的质量。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2KClO32KCl+3O2↑24596X9.6gx=24.5g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g,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安徽省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He-4Na-23Cl-35.5K-39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混合B.成型C.晾干D.烧结【答案】D【解析】A、将原料混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B、将泥巴成型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C、将瓷器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D、瓷器烧结需要燃烧,发生化学变化,正确。故选D。2.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C.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D.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解析】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合理,错误;B、施用大量农药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合理,正确;C、合成新型洗涤剂可以减少氮磷排放,合理,错误;D、研发易降解材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合理,错误。故选B。3.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答案】C【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不能带g,错误;B、硼是非金属元素,错误;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正确;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故选C。4.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答案】A【解析】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正确;B、加入药品后,要先预热,后对准药品加热,故错误;C、收集气体时,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故错误;D、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后停止加热,故错误。故选A。5.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硬水经过滤后可软化B.食用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C.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D.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答案】D【解析】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不能除去,故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B、食用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故错误;C、霉变大米有毒,故不能食用,故错误;D、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正确。故选D。6.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为A.化学反应分类B.物质分类C.地壳中元素含量型D.金属的化学性质A.AB.BC.CD.D【答案】A【解析】A、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故正确;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错误;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错误;D、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金属氧化物,不是盐,故错误。故选A。7.科学家研制出一中代号为DEPA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C12H17NO。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无机物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7C.由4中元素组成D.由31个原子构成【答案】C【解析】A、C12H17NO是有机物,故正确;B、C12H17NO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7,故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不可能是12:17,故错误;C、由化学式可知,C12H17NO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和氮元素四种元素组成,故正确;D、C12H17NO是由分子构成,故错误。故选C。8.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CO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X的化学式为CH2D.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答案】D【解析】A、该反应方程式缺少条件,故错误;B、固碳酶是催化剂,故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错误;C、由图可知,X的化学式为C2H4,故错误;D、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正确。故选D。9.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B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C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D探究CO2与水反生反应A.AB.BC.CD.D【答案】A【解析】A、红墨水分子在50ml的热水扩散的速度比冷水中快,故能说明分子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快,故正确;B、该实验中缺少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的对比实验,故错误;C、该实验中缺少不与氧气接触的白磷的对比实验,故错误;D、酚酞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中都不变色,故错误。故选A。10.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答案】B【解析】A、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含量降低,故曲线①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故错误;B、反应后有一氧化碳生成,故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反应,故正确;C、蜡烛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故错误;D、当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时蜡烛就熄灭,故错误。故选B。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应用“蛟龙号”深潜器“神舟”五号宇航员航天服新型水处理剂用到的材料特种钢高强度涤纶纳米铁粉(1)上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_。(2)纳米铁粉能吸附水中的某些污染物,吸附后经沉降、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可除去污染物。下列物质也能因吸附而具有净水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生石灰b.活性炭c.纯碱(3)纳米铁粉还能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铜离子),写出铁粉与含硫酸铜的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涤纶(2).钢(3).过滤(4).b(5).Fe+CuSO4=FeSO4+Cu【解析】(1)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涤纶,属于合金的是特种钢;(2)纳米铁粉能吸附水中的某些污染物,吸附后经沉降、过滤后可除去污染物。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化水,故选b;(3)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12.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常温下,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2)实验室制取应CO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3)常温下,下列收集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饱和NaHCO3溶液法(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长颈漏斗(2).A(3).CaCO3+2HCl=CaCl2+H2O+CO2↑(4).复分解反应(5).b(6).二氧化碳倾倒过快,先使高处蜡烛火焰附近氧气浓度减少【解析】(1)X的名称是长颈漏斗;(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可以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可以选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收集,故选b;(4)其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倾倒过快,先使高处蜡烛火焰附近氧气浓度减少;13.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其中锡的绿色回收,某工艺流程如下。已知:Sn+SnCl2=2SnCl4(1)SnCl4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的________(填“强”或“弱”),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3)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答案】(1).+4(2).弱(3).Cu(4).2SnCl2Sn+SnCl4(5).避免焚烧塑料产生污染,更加环保【解析】(1)SnCl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锡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2)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的弱;铜没有参加反应,故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铜;(3)SnCl2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Sn和SnCl4,反应方程式为2SnCl2Sn+SnCl4(4)该工艺中可以避免焚烧塑料产生污染,更加环保;14.“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1)。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进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对振荡实验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_________(填化学式)。(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由此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葡萄糖(2).N2(3).不能(4).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氮气和氧气等(5).从A端通入氧气,若溶液变蓝,则猜想②正确;若溶液不变蓝,则猜想②不正确【解析】(1)人体六大营养素由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油脂、无机盐和水,故填糖类;(2)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故可能是溶入了空气中的氮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氮气和氧气等,故变蓝不能确定是二氧化碳溶于后变蓝;(3)从A端通入氧气,若溶液变蓝,则猜想②正确;若溶液不变蓝,则猜想②不正确;15.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时间质量/g水饱和石灰水稀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浓溶液氯化钙溶液1天8.168.378.6411.189.3810.252天5.765.946.6912.558.4710.33(1)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3)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4)将10.00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g晶体,则该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1g)(5)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变化,该小组开展如下探究。①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3)乙同学取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0g,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得到18.80g溶液,由此能否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若能,请计算其组成;若不能,请补充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同时说明需要测定的数据(用a表示),并计算a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D(2).Ca(OH)2+CO2=CaCO3↓+H2O(3).CaCl2(4).不饱和(5).稀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大于HCl的挥发量(6).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的盐酸,均加酚酞溶液,分别滴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时,比较消耗氢氧化钠的量(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7).不能。实验方案:将变质后溶液加热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ag。a的取值范围:4.00<a<5.30。(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解析】(1)水放置在空气中时表面的水分子会扩散到空气中,故选D;(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是由于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3)氯化钙溶液和浓硫酸溶液的质量增加,但是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氯化钙溶液;(4)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1g,则该温度下1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1g,故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5)①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有水分蒸发。②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的盐酸,均加酚酞溶液,分别滴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时,比较消耗氢氧化钠的量;2NaOH+CO2===Na2CO3+H2O801064.00gx=,解得x=5.30g,故a的取值范围:4.00<a<5.30;三、本大题共6分。16.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工业上制备反应如下:CO2+2NH3CO(NH2)2+H2O,请计算:(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2)生产6t尿酸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答案】(1).46.7%(2).3.4t。【解析】(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2)设生产6t尿酸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为xCO2+2NH3CO(NH2)2+H2O3460x6t=,解得x=3.4t答: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生产6t尿酸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为3.4t。

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卷)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Na-23

Cl-35.5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织布

B.耕田

C.生火

D.灌溉【解析】织布、耕田、灌溉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生火涉及到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2我国是今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主办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B.上班上学时,鼓励低碳出行C.工作学习中,提倡纸张双面使用

D.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肥【解析】A.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故A的做法正确。B.上班上学时,鼓励低碳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防止温室效应,保护空气,故B的做法正确。C.工作学习中,提倡纸张双面使用,节约纸张,减少对森林的砍伐,故C的做法正确。D.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能够提高粮食的产量,禁止使用化肥是错误的,故D的做法错误。故选D3.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C.铝的原子序数为13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解析】碳、铝元素属于不同种类的元素,化学性质不同,故A是错误的。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是错误的。有图可知,铝的原子序数为13,故C是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带g是错误的,故D错误。故选C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无关B.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危害人体健康D.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建康,不要吸烟【解析】微量元素也是人体必需元素,故A是错误的。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B是正确的。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危害人体健康,故C是正确的。吸烟有害健康,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建康,不要吸烟,故D是正确的。故选A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点燃酒精灯C.量取液体D.称量固体【解析】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接触到试管内壁,故A错误。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故B是正确的。C.量取液体读数时,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故C错误。D.称量固体时左物右码,故D错误。故选B6.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H25N34O3Cl),该物质是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做推进剂。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是A.属于有机物B.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C.H25N34O3Cl中原子总数为62D.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1:7:8:17【解析】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故A是错误的。该物质由氢、氮、氧、氯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故B是正确的。一个H25N34O3Cl分子中原子总数为63,故C是错误的。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25:34:3:1,故D是错误的。故选B7.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

D.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解析】据图可知,分子个数发生的改变,故A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B错误。据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含有多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二氧化氮是反应物,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故D正确。故选D8.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解析】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一定条件下也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分子中不含氧气,故A错误。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玻璃棒不是可燃物,火柴棒是可燃物,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故B正确。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空气中氧气浓度比纯氧中地,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C正确。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故D正确。故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