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1页
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2页
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3页
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4页
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小阅读-课内

1.以下对于课文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A.《喜看稻菽千重浪》借用诗句为题,形象生动,富有文采。“喜看"既写出袁隆平获得荣誉的心情,也写出人们对袁隆平巨大贡献的喜悦和激动。

B.《插秧歌》的颔联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插秧的情景比作了战斗场景,突出了劳动的紧张、艰辛,意在表现作者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同时也是一首游仙诗。本诗的意境雄伟,变化莫测,想象奇特,极富浪漫主义笔法,被视为诗仙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D.《登高》前两联采用描写的笔法,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含情;后两联采用叙述的笔法,以述说为主,但述中有情。全诗情与景交融相洽而诗意愈深,有无限悲凉之意。

2.《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以记叙为主,适当地插入了议论和抒情,请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言,并分析其作用。

3.指出下面文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柜台忙碌像团火

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

二、语言表达

4.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在横线处。

(1)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领导干部,除了思想觉悟不高的人,也不乏被利益集团收买而变质的腐败分子。(蜕化退化)

(2)学生课业减负减到令天,的确非常尴尬,政府把校内压下去,顽强的家长又在校外拉起来了。(处心积虑殚精竭虑)

5.判断下列加点词语使用的对错。

①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唯有铭记历史,不忘过去,才能让和平的阳光温暖每一寸土地,照亮每一颗热爱和平的心。()

②三年前,该廉租房工程进行到一半时,就遭遇了资金短缺的困境,整个工程被搁置至今,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

③苏轼的《卜算子》以鸿雁不肯栖寒枝的形象表达自己不向世俗低头的高洁品质,在婉约词中鹤立鸡群。()

④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真是让人无可奈何。()

⑤实行网络实名制,让那些肆意侵犯他人著作权、随意散布虚假消息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而保护大多数网民的权利,营造出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⑥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会使很多房地产投机者销声匿迹。()

⑦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衢,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⑧天边突然飞来一大片乌云,一场大雨骤然而落,戛然而止,来得如此粗犷,去得也如此利索。()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他对中国亿万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稻田中,他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农民不富裕谈不到现代化,单产上不去农民就富不起来。现在我们试验田种的杂交稻每亩产700千克,农民种的亩产能达到800千克甚至更高,因为他们大量采用有机肥。还有比这更令他欣慰的事吗?

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

袁隆平进而写道,其实,杂交稻、常规稻与任何其他农作物一样,品种不同,产量和品质是有差别的,有的甚至相差很大。一般地说,大多数杂交稻品种的米质属于中等,其中也有个别杂交稻品种的米质较差,但绝不能以个别品种的优劣来概括一般。

就这样,袁隆平捍卫了事实,也捍卫了真理。

(摘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材料二:

近日,中央宣传部、科技部、中国科协等6部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刘中民、陈章、柯卫东等10名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作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楷模,他们的故事鼓舞广大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个体来说,成就非凡的科研人生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指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成就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梦想,不能没有科学家精神的有力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党百年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能够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

弘扬科学家精神,首先要回答好“做什么人"“立什么目标”的问题。对于这些事关根本的问题,“最美科技工作者"做出了这样的回答——“自觉地把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融到一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院士目标清晰;因为被旧中国“一滴汽油,一滴血"的现实触动,石油地质学家李德生早早就怀有能源报国的志向;怀揣“为推动国家进步作贡献”的坚定信念,35岁的陈章投身国防通信事业,参与开发我国首个全自主研制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坚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涵养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他们将此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课题,大步坚定向前走,不问得失,不计成本,将智慧和汗水洒在脚下的这片大地上。

科学家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但无论时代背景如何变化,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始终不变,那就是始终要以人为本,彰显人民底色。新疆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马依彤,率先在新疆引进推广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实现“疑难危重不出疆";地球极端环境科学探索者唐立梅,潜过深海、进过南极,如今专注给边疆和大山里的孩子做科普教育。他们用实际行动说明,创新依靠人民,创新为了人民,要让所有人共享改革创新成果。

“最美科技工作者”们秉持着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与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翻山越岭,爬坡过坎,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走出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风采。他们身上闪耀着的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是对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生动诠释。

(摘编自王秋怡《让科学家精神永远闪耀》,《光明日报》2023年8月2日)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袁隆平给《人民日报》写信为杂交稻正名,体现了他勇攀高峰、挺身而出阐明事实的精神。

B.材料一指出,杂交稻的品种不同,品质也不同,但品质优良是其主要特征,不能以个别品种优劣来概括一般。

C.材料二指出,科学家精神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更应发扬科学家精神。

D.材料二认为,科学家精神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以人民为中心,追求科技创新始终是其核心。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采用有机肥后,农民种植杂交稻的亩产高于试验田亩产,这让袁隆平很欣慰。

B.优质杂交水稻如果在双季早稻中大面积种植,可能会有效改变南方部分米质较差的现状。

C.回答不了“做什么人"“立什么目标”的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弘扬科学家精神。

D.求实、协同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容,创新、育人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新内涵。

8.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列举了科学家的具体事迹,意在说明科学家应具有捍卫事实、捍卫真理的品质。

B.材料一中袁隆平在辩驳“三不稻"这一歪曲事实的说法时,主要使用了对比论证,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

C.材料二第三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说明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的必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材料二由“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迹引出科学家精神,然后分析其意义、根本问题以及核心目标。

9.袁隆平写给《人民日报》的信,主要说明了哪些事实?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

10.材料二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哪些科学家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长沙11月2日电(记者白田田、周勉)11月2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

在今年疫情和灾情的多重冲击下,这样的测产结果来之不易,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看到一大片稻子长得这么整齐、这么诱人,大家都在称赞,也为袁隆平团队的创新成果感到骄傲。”

经测产专家组评定,晚稻品种“叁优一号"亩产为911.7公斤。在此之前,同一基地种植的早稻品种亩产为619.06公斤。这意味着双季亩产达到1530.76公斤,实现了“1500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

位于长沙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90岁的袁隆平院士与测产现场进行了5G视频连线。袁隆平说:“3000斤意味着离‘禾下乘凉梦’更近了一步。"

据了解,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被袁隆平看作是突破亩产“天花板”的关键。专家认为,第三代杂交水稻的“基因强大",具有高产、抗病、抗寒、抗倒等特点。

(摘编自白田田、周勉《袁隆平团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

材料二: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年—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一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

(摘编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

材料三:

采访一开始,我们的话题便自然地聚焦到了雷锋精神上,袁老兴致颇高,侃侃而谈,朴实而深刻的话语,总能给人以深深的启迪与思考。

“您和雷锋都评被为‘最美奋斗者,你们的事迹都很好地诠释了‘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呢。”

袁老接过话茬说:“我和雷锋是同时代的人,都出生在旧中国,经历过国家贫穷落后、人民受苦挨饿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那一代人都翻身了,就想怎样为国家做事,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

“开始搞杂交水稻研究很难,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为了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下来了,这就是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吧,雷锋精神对我还是影响很大的。”袁老说,1963年,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搞杂交水稻研究亦不例外,比如,研究遇到难题,就发挥钉子的钻劲和挤劲,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记者说:“您和雷锋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既热爱本职工作,又爱好文艺。雷锋有一张拉手风琴的照片,您也喜欢拉小提琴,听说还写诗,用现在的话说属于文艺青年。"

袁老一听笑了:“是呀,雷锋喜欢做好事,也有自己的爱好。我过去喜欢拉小提琴,年轻时喜欢游泳,还拿过武汉市的第一名呢。”

“听说您很受年轻人喜欢,有什么成功经验与年轻人分享?"

“成功就8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袁老脱口而出。他接着解释:知识是基础,汗水就是奋斗,灵感是思想要活,当你做研究或干其他事情山穷水尽时,灵感一来,就豁然开朗了。机遇就好理解了,机遇偏爱有心人。

(摘编自《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雷锋精神》,《雷锋》2020年第1期)

材料四:

袁隆平从没将追求金钱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富翁"。只要他愿意,杂交水稻就是其取之不竭的“摇钱树”,但他不是一个整天想着捞钱的人。袁隆平的经历,再次验证了成功路上的一个规律:整天一门心思想着捞钱的人,往往两手空空;不为钱而活着的人,反而是最富有的人。

对于青年人未讲,金钱不应该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现在有些青年人,瞧不起农民,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农民主要是两个优点:一个他朴实,再一个勤劳。这是中国农民最基本的优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点,这是值得骄傲的东西。"袁隆平曾经这样奉劝过青年人。

金钱是一面镜子,在它面前可以照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袁隆平的“金钱观”,就折射出他大写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赞誉和大力推崇。袁隆平给所有的中国人上了一节奉献与索取、节俭与浪费、朴素与豪华、道德与缺德的课,我们应该反思了。相信这位朴实、可爱、可敬的老人,会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他身上的闪光点很多很多,譬如科技创新等等,他的闪光点正是当今中国最需要的,人们希望他“禾下乘凉梦"梦想成真——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摘编自付彪《把袁隆平的价值观当成一面镜子》)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成熟,是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天花板”的主要条件。

B.双季早稻米质差,而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则品质好,其中主要是杂交稻,因此,杂交稻品质并不差。

C.雷锋精神对袁隆平影响很大,在他的一生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发挥钻挤精神去克服。

D.中国人普遍存在索取、浪费、豪华、缺德等问题,袁隆平的“金钱观"能促使人们对此进行反思。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多以简明的文字及时报道最新事件,而人物通讯则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如材料一属于消息,材料二属于通讯。

B.材料三中,记者提问能从袁隆平和雷锋的共同爱好切入,说明记者能事先了解采访对象的生活背景,讲究访谈技巧,发问得体。

C.材料四这篇新闻评论结合时代背景,点明袁隆平“金钱观”的当代价值,呼吁年轻人审视自身,端正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D.四则材料选用不同的新闻体裁,都是为了展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丰富读者对科学家的认识,激发对科学劳动者的崇敬之情。

13.袁隆平是如何一步步驳斥社会上关于“杂交稻米质太差"的说法的?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进行简要梳理。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巨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而作的。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

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意在突出诗人的自豪感和对敌军的轻蔑鄙视,情感态度鲜明。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还蕴含自己功业无成的失落。

15.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五、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袁隆平院士,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事迹相信我们都①。袁隆平院士,是我们心目中的②模范科学家。在他身上,有着太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爱国报国、无国界的学术精神;勇于挑战、不怕失败的坚韧意志;淡泊名利、谦卑笃实的风范;对后辈③、对前辈不盲目崇拜的抱诚守真等等。

袁隆平院士最大的成就是把“杂交水稻”从0变成了1。在他之前,杂交水稻只是一个概念上的东西,有但是完全无法种植生产。而他和他的团队彻底让这种粮食变成了实际的农作物。杂交水稻的伟大之处也不是口感,而是“可控"。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具有更大的适应力与更高的产量,让粮食生产更具抵抗风险。风调雨顺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反之就可以增加。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这是对袁老的铭记,这是对袁老的缅怀,这是在告诫每一代学子,不要忘记今天的丰衣足食源自于哪里。

16.下列各项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家喻户晓德才兼备谆谆教诲

B.耳熟能详德才兼备苦口婆心

C.家喻户晓德高望重苦口婆心

D.耳熟能详德高望重谆谆教诲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