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中和现状、实现路径及财政责任分析11000字【论文】】_第1页
【我国碳中和现状、实现路径及财政责任分析11000字【论文】】_第2页
【我国碳中和现状、实现路径及财政责任分析11000字【论文】】_第3页
【我国碳中和现状、实现路径及财政责任分析11000字【论文】】_第4页
【我国碳中和现状、实现路径及财政责任分析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碳中和现状、实现路径及财政责任分析一、绪论 5(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5(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6(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61.研究思路 62.研究方法 7二、我国碳排放状况与趋势 7(一)我国碳排放的总体状况 71.碳排放总量相对较大 7(二)我国碳排放的变化趋势 81.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82.碳排放强度变化情况 9(三)各省碳排放概况分析 10三、碳中和的实现路径 11(一)能源结构调整 111.降低煤炭消费占比 112.发展新能源 12(二)产业结构调整 141.各行业碳排放强度分析 142.发展绿色产业 15(三)优化市场机制 161.市场的作用 162.现阶段碳交易市场的问题 16四、财政责任分析 17(一)短期内逐步推进“煤改气” 17(二)长期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18(三)健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19(四)加快碳税机制建立 20五、结语 20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目的于2020年九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和大国责任出发,就中国力图在2030年实现CO2排放达峰、2060年达成碳中和,向联合国各个成员国和国际社会做出庄严承诺。在世界环境恶化和能源紧张的双重现实形势下,提出新的CO2达峰与中和的发展目标,是党和政府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愿与各个国家一道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坚定信念。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内部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联合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加之我国所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完成CO2达峰和实现碳中和远景目标,道路依旧十分漫长,任务依旧十分艰巨,需要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相应。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我国碳排放、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现状的分析,深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认识,在现有碳中和路径的基础上,探讨路径优化方法,并对财政所需承担的碳中和责任进行分析。(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碳排放、经济增长以及节能减排的研究比较成熟,近年来,碳中和问题愈发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张富利(2020)和平新乔(2020)等人认为中国在百年发展中所形成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并不合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但这种状况在中国这一轮的行政周期中有所改善。同时,廖敬文,侯景新(2019)认为,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能源结构不尽相同,各个省市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的差异都会影响到碳排放。而张翼(2020)考察相关数据后发现,我国绿色技术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WangJing等(2020)根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据估算了我国陆地碳汇规模,得出了我国陆地碳汇量值巨大,但增长速度缓慢的结论。KhajehpourHossein等(2020)的研究发现,对于“碳中和”,西方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减排目标,但力度都没有中国大,而且彼此之间也并没有对“碳中和”目标达成共识。HeJiankun(2020)研究发现,为了能够尽快实现低碳转型,中国应开始调整经济结构并且开始深化产业升级,从优化能源结构来建立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林伯强(2020)等国内学者认为,我国在碳达峰任务和碳中和愿景下的实现路径可以大致分为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20—2030年的达峰期、第二个阶段为2030—2035年的平台期,第三个阶段为2035—2050年的下降期和第四个阶段2050—2060年的中和期。目前鼓励节能减排的政策理论主要包括补贴和税收,税收包括环境税和碳税。其中,环境税已于2018年开始征收,王晓萌和叶莉娜(2020)认为由于征收时间较短,征收环节和相关政策仍有待完善,而碳税仍处于理论阶段。徐文成和毛彦军(2019)等人的实证研究表明,政府补贴有利于企业绿色技术的发展,容易调动企业减排的积极性。而对于政府直接进行减排投资的有关研究较少。综上所述,由于“碳中和”目标刚刚提出,所以相关研究较少,且多是实现路径方向上的研究,几乎没有文献深入探究实现碳中和远景目标政府所需承担的财政责任,因此,本文将抓住这一点,致力于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研究思路首先,本文利用国内外比较、统计分析,数据对比等方法,探究了我国碳排放现状。其次,本文从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优化三个方面,梳理了我国实现碳中和远景目标的路径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从财政的角度出发,探究了碳中和远景目标实现过程中财政所需承担的责任,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有关碳中和、碳治理和财政责任的相关优质文献,进行认真研读以及资料梳理归纳,了解当前形势下我国碳排放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分析相关政策和最新成效,并对其进行分类研究。(2)统计分析法为了探究我国如何在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成功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达成“碳中和”远景目标,本文通过统计过去20年左右中国经济增长、碳排放量,财政环保投入等数据,探究发展趋势,以对未来进行预判。(3)规范分析法对实现碳中和远景目标的财政责任进行规范分析,探究使现有碳中和路径进一步优化的财政政策。二、我国碳排放状况与趋势(一)我国碳排放的总体状况1.碳排放总量相对较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化石能源消费速率持续加快,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而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不合理进一步扩大了这个趋势。2007年到2017年十年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增长了46.9%。目前,我国的碳排放量仍在逐年上升(见图1),而一些发达国家在最近几年已经跨过峰值,进入了碳排放的下降期。图1:2001-2018中国碳排放量2019年全世界CO2排放量为330亿吨,我国的排放量为100亿吨,约占全球1/3,是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同时,我国尚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消费量和CO2排放量逐年升高。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量比2006年提高了69.7%,CO2排放量提高了47.2%。而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日益成熟,CO2排放量逐步下降,美国在2007年达到了能源消费高峰和碳排放高峰;欧盟、加拿大和日本也都相继实现碳达峰。

2.减排压力大任务重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CO2排放从达峰到“碳中和”一般需要50-70年的过渡,而我国的目标是2030达峰,2060“碳中和”,过渡期只有短短的30年。考虑到我国人口数量、发展速度、经济规模以及资源禀赋,用30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60、70年的道路,其难度可想而知。同时,我国2035和2050远景目标又要求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处于较高水平,而减排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二)我国碳排放的变化趋势1.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经济学家们根据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创立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学说,其内容主要为环境污染将随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加重,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较低的时候,对环境的污染有限,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较高时,环境污染的程度较高;但环境恶化的程度是有上限的,当人均收入增长到一定水平(临界点)时,伴随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环境污染又将逐渐减弱,污染速度下降、污染程度降低,环境又逐渐改善,这样反映人均收入和环境污染之间“倒U形”关系的曲线就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图2:二氧化碳排放量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根据我国的碳排放的库兹涅兹环境曲线(见图2),截至2017年,曲线的上升趋势明显放缓,即将迎来曲线的拐点。这说明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未来我国碳排放增长速度将逐年放缓。2.碳排放强度变化情况碳排放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为了比较不同国家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状况,经济学家将一国CO2排放量与GDP的比值作为碳排放强度。碳排放强度的高低与经济发展程度紧密相关。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碳排放权往往更为重要。发达国家在19到20世纪率先进行了工业化,逐步完成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工业生产设备被运用在工业生产中,提高了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率,碳排放强度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但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生产力低下、技术水平不高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差等原因,既无法生产出高效率的工业设备,也没有经济实力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绿色技术,因而碳排放强度远超发达国家。图3:2001—2018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吨/万美元)数据来源:CEAD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据图3可知,近20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逐年递减,其中,2006年的碳排放强度为22.2吨/万美元,而2017年碳排放强度为7.9吨/万美元,下降幅度为14.3吨/万美元,占到了2001年到2017年下降总幅度的83%。由此可见,碳排放强度在2006年以后下降效果最为明显,说明2006年以后中国的减排工作成绩斐然。(三)各省碳排放概况分析表1:2017年各省碳排放强度数据(单位:吨/万元)宁夏5.07贵州1.88广西1.08天津0.76内蒙古3.97陕西1.75江西1.08浙江0.74新疆3.70黑龙江1.66海南0.94福建0.71山西2.23安徽1.35湖南0.90上海0.63河北2.02吉林1.33湖北0.89广东0.60青海2.00云南1.18江苏0.86北京0.30辽宁2.00山东1.11四川0.84————甘肃1.97河南1.10重庆0.81————由表1可知,我国目前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四个省级行政区为宁夏、内蒙古、新疆和山西,而碳排放强度最低的四省级行政区为福建、上海,广东和北京。由表中数据可知,碳排放强度低的省份一般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而碳排放强度高的省份大多经济发展状况较差。而且,强度高的省份一般以煤炭、钢铁、冶金等高污染产业为支柱产业。由此可见,碳排放强度的大小不仅与一省的发展情况有关,更与一省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息息相关。三、碳中和的实现路径碳中和就是让CO2排放量和碳汇量相等。因此,实现碳中和远景目标要从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两个角度入手。近年来,随着减排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减排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目前主要的减排路径主要包括完善碳市场交易、能源结构优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就碳汇而言,目前主要有CO2的捕获与封存技术(下文简称CCS技术)和森林碳汇两种方式。但从效果上看,森林碳汇虽然总量很大,但年平均增量不大,CCS产业和技术则由于高成本、公益性、政策不明朗以及新能源发电成本降低迅速等原因发展缓慢。综上所述,未来碳汇量值很难做大,碳中和目标主要应从减少CO2排放入手。因此,本文主要从减排的角度讨论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分析其财政责任。(一)能源结构优化1.降低煤炭消费占比目前,造成我国碳排放过度以及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在于对化石能源的消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煤炭。以2019年为例,我国和全球的能源结构如下(见图4):图4:2019年中国和世界能源结构比较相较于世界水平,我国能源结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对煤炭的过度依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据统计约6000亿吨,居世界第三位,第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煤炭以其较低的成本满足了我国的能源需求。第三,长期以来,我国各行业煤炭装机占比高,许多大型机械设备都需要煤炭作为原料进行驱动,存在对煤炭的路径依赖。由于利用率较低,燃烧不充分等原因,煤炭对我国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中国每年约有90%的煤炭消费用于发电行业,这造成了60%的CO2排放。因此,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通过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在能源结构当中的比重。图5:三大化石能源2001-2017碳排放量通过整理三大化石能源2001-2017的CO2排放量数据,本文分析了三大化石能源的排放趋势(见图5)。由图5可知,煤炭资源的消费为我国碳排放总量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2013年以来,我国去煤炭化工作的效果开始显现,煤炭对碳排放的贡献程度达到拐点并开始下降。但由于我国正处于发展上升期,2020年煤炭消费量仍高居56.8%,短期内对煤炭仍有很强的依赖性。2.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是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利用,通过运用以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能等低碳环保的清洁能源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势头迅猛,在2020年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约占24.3%,相比2019年提升了1%。新能源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发电领域,目前,我国在风电、水电、太阳能等除核能外的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都是全球第一。在核能领域,截至2020年末,我国境内有16座核电站正在运行。现有49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总容量为51027.16MWe,在建核电机组容量全球第一。然而,我国核电事业仍存在占比较低的问题。2020年,我国总发电量为74170.4亿千瓦时,其中,核电发电量为3662.43亿千瓦时,仅占总发电量的4.94%。图6:2019年中国发电行业各类能源占比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我国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能源发电量均为全球第一。截至2019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为7.9亿kW,为全球总量的30%左右。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别为2.1亿kW和2.04亿kW。但是,由于成本和技术等问题,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并不高(见图4),在其重点应用的发电领域占比也较低(见图6)。目前,制约这些可再生能源发展主要是成本和技术问题。相较于传统能源发电,新能源发电成本更高,为了摊平成本,只能提高价格。表2风电、光伏发电(元/千瓦时)资源光伏发电标杆电价风电标杆电价年份201520162017201820152016-20172018一类0.90.80.650.550.490.470.44二类0.950.880.750.650.520.50.47三类10.980.850.750.560.540.51四类————————0.610.60.58通过分析我国平均光伏发电和风电的标杆电价(见表2),可以发现新能源电价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原因一方面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规模化生产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是政府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但是,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补贴缺口持续扩大。以2018年为例,缺口已达1400多亿元,每1千瓦时的新能源电量,财政就要附加0.019元的补贴。从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规划来看,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依旧有更强的发展潜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导致未来财政对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将进一步扩大,补贴缺口也将进一步扩大。(二)产业结构调整1.各行业碳排放强度分析表3:各行业碳排放强度(吨/万元)行业20172010200520172010200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00.010.02食品制造业0.060.120.28仪表仪器文化办公用器械0.010.020.03普通机械制造业0.070.120.2电气器械及器材制造业0.010.030.0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070.110.21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0.010.040.08非金属矿采选业0.130.291.02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0.010.040.07造纸及纸制品业0.150.290.63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0.020.020.06化学原料及制品创造业0.180.320.68医药制造业0.020.080.1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230.330.7印刷业0.020.060.09煤气的生产和供应业0.260.522.04家具制造业0.020.030.09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290.330.65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0.020.030.06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510.841.37烟草加工业0.020.010.0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570.320.42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0.030.070.29煤炭采选业0.981.113.06纺织业0.040.080.18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1.520.030.11食品加工业0.040.060.1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612.515.5专用设备制造业0.050.080.1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192.313.28金属制造业0.050.070.15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8.259.7114.7化学纤维制造业0.050.110.2全部行业0.871.22.24饮料制造业0.050.110.27通过收集各行业的碳排放数据以及营业收入数据(见表3),本文对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进行分析。由表2可知,2005到2017这十多年间,我国几乎所有涉及能源排放行业的CO2排放强度都在逐渐下降,只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在2010到2017年间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这说明我国整体的能源利用率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一些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依然偏高。例如,压延加工业、煤炭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及黑色金属冶炼,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这五个行业的碳排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是应重点关注的减排对象。2016年印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通知》指出,将石化、化工、有色、建材、钢铁等八大重点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第一阶段试点(2017年,确定将首先纳入发电行业)。而这正与表2中的数据对应,说明这些行业应是我们减排工作关注的重点。2.发展绿色产业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产业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三个绿色产业。这十几年来,我国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截至2020年,我国已有将近5.2万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为清洁生产提供服务的产业产值已达2000亿元。同时,节能环保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产值平均每年保持在15%的增速水平上,远远超过我国GDP的增速水平。据统计,2011-2016年,我国A股市场上市的节能环保公司的收入从最初的671亿元增长到2016年年底的2542亿元,增长3.8倍。最后,清洁能源近年来也发展迅猛。2017年,我国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21.2%,相较于2012年增长了近7%。绿色产业正逐步发展壮大,在未来将变成我国的重要新兴产业。不过,现阶段绿色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页岩气、高温材料、高浓度废水处理等领域的核心技术长期落后,科研经费不足,企业追求短期利益,研发投入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其次,绿色产业领域市场机制不健全制约了绿色产业的发展。由于成本、行业垄断等原因,绿色产业市场的价格机制不完善,无法有效配置稀缺资源。最后,政府对绿色产业的扶持政策稳定性不够,一些地区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朝令夕改等问题也对绿色经济发展造成阻碍。(三)优化市场机制1.市场的作用我国区域间和行业间的碳排放差异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开设提供了机会。早在2011年我国就在部分地区进行了碳交易试点,目前试点碳交易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以上海碳交易市场为例,目前该市场涉及行业30多个,企业3000多家,配额成交量已跃升为全球第二。但要建成全国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还要党和政府制定切实有效的服务政策,还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碳交易市场所发挥的减排作用,主要包括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首先,碳排放交易应该发挥激励作用。碳排放市场设立的目的就是实现碳排放配额的流通。新能源企业,能耗低、能源利用率高的企业,可以通过出售自己的碳排放配额获取收益。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新能源企业和清污染企业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发挥鲇鱼效应,带动高污染企业节能减排。同时,西方经济学家很早就对环境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著名的“波特假说”。古典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对企业的环保约束会使得企业成本上升,进而制约企业发展。但是,“波特假说”却认为,对传统能源行业的环保要求能够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因为对企业的环境约束会增大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迫使企业进行创新以缓解成本压力。多年来,经济学家通过反复的实证研究,论证了“波特假说”一定程度上符合现实经济规律。因此,从“波特假说”出发本文认为,碳交易市场的设立,作为一种环境规制,激励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其次,碳排放交易应该发挥约束作用。作为碳排放交易卖方的非化石能源企业通过交易降低成本,而作为买方的化石能源企业则要为此付出代价。因此,碳交易市场的设立一方面约束了化石能源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另一方面要求这些企业完善废气处理流程,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产业升级。2.现阶段碳交易市场的问题虽然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已经进行了十年,但仍处在初级阶段。当前我国最主要的问题是碳排放市场并没有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业规则,碳排放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一些制度存在漏洞,依然存在各种问题。第一,市场规模小,交易机制不完善。从2011年碳市场试点正式实施,截至到2020年12月31日,八个区域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4.45亿吨,成交额104亿元。虽然看上去数额巨大,但根据中国碳排放数据库CEADs的数据,仅在2020年1月1日当天,中国就排放了3068万吨二氧化碳,因此,4亿多吨的成交额仅相当于中国十几天的排放量,目前的市场规模仍需扩大。第二,碳排放配额的分配方式需要优化。目前,碳排放配额主要采取免费发放的形式。各试点碳市场的拍卖比例最高也没超过5%,大部分市场始终没有进行过拍卖的尝试,这与欧洲市场不断扩大拍卖份额背道而驰。而目前数额的分配也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历史排放数据。因此,份额分配的多少就与数据的统计密切相关。一方面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另一方面又要考虑统计成本。这在发达的试点地区不难做到,但要推广到经济不发达地区就会有一定的困难。这也是短时间内碳排放交易市场难以大范围全口径推广的重要原因。第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市场规则较为混乱。目前,针对我国碳市场建设,碳市场运行规则并没有出台全国性的法律法规,也没有推行全口径覆盖的行业规范。各地碳市场的建设运行,主要依赖于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地方性法规。碳交易存在的合理性,依赖于碳排放总额既定的强制性,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其背书,就会减弱其强制性,从而影响市场的稳定性。四、财政责任分析(一)短期内逐步推进“煤改气”我国目前能源结构调整的首要目标就是去煤炭化。去煤炭化就是通过清洁能源替代的方式,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短期内,天然气是我国最有前景的煤炭替代品。首先,总览全国,采用天然气发电的企业较少,天然气装机容量占比仅为4%左右,横向对比全球其他国家,国际平均天然气发电量占比约为百分之三十。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是完成我国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桥梁,也是我国由高碳排放向零碳排放的必然过渡。因此,我国在短期内应采取的措施主要为加大天然气能源在我国整体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通过“煤改气”完成2030碳达峰任务。“煤改气”工作于2015年就已经开始实施,但效果一直不理想。由于地方政府盲目扩大规模,造成了全国性的气荒。如今,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天然气需求迎来了进一步的增长,预计到2035年,需求量将增长至6500~7000108m3。为此,我国早在2000年就制定了“西气东输”战略,并在2006年再次制定了“川气东送”战略。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天然气的需求更为旺盛,进口是解决天然气资源紧张的良策。其中,最具前景的就是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目前,该项目东线已经在2019年10月实现北段贯通,南段仍在建设,规模更大的西线也已经纳入了规划。就财政责任而言,无论是国内外资源调动,还是前期管道的铺设、储存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巨大投入。因此,不但中央财政应该加大规模投资规模,地方财政也应划拨专项资金,支持相应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出台了“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政策,通过对天然气中间管输费用设置最高收益率限制来加大天然气的管道建设和使用。下一步,政府应因地制宜,一方面鼓励天然气气源地的企业和居民就近消费,另一方面利用财政手段促进天然气的合理有效利用。首先要降低终端用户用气成本,然后应该通过政策文本系统推进天然气在发电和工业领域的应用。与此同时,财政系统内部应全环节多角度分析行业状况,创新优化补贴机制,提高补贴效率,完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引导作用,推动天然气行业的发展。(二)长期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愈发关注绿色产业的发展,国家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支出也快速增加(见图7)。“十八大”以来,国家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图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2015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同年,《中国制造2025》发布,提出了“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十九大“也明确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而在“十四五”规划中,绿色发展理念被进一步强调,第39章明确指出,我国要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其中第三节着重强调了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图72007-2019国家财政环境保护支出(亿元)下一步,政府应积极利用产业政策,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对此,财政应配合相关产业政策,从战略性和精细化角度出发,全力扶持绿色产业发展。不同的绿色产业,应结合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创造出适应其发展特点的外部环境。对正处于幼稚期的绿色高新技术产业也要通过一定的财政手段和政策手段加以保护。在财政扶持的同时,也应注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培养,防止其对补贴等财政优惠性措施产生过度依赖。防止出现过度投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在清洁能源产业领域,应充分发挥财政的引导作用,加快实施清洁用能替代,优化能源结构,建立低碳清洁的能源系统。面对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划拨专项的财政资金,建立重点实验室,进行技术攻关。依靠技术创新,进一步降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发电成本。同时,应重视核能在新能源当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核能在能源结构中占比较低,由于核电的技术壁垒和安全性问题,下一步财政应加大相关拨款力度,强化在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因地制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应发挥跨区域间的联动机制,完善核电能源的跨区域调配。最后,应加快在氢能领域的探索,通过财政政策导向,加快推进储氢、运氢、氢燃料电池及加氢站等产业链整体发展,与油气工业深入融合,推进氢工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三)健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建设全国统一的碳市场,不但是完成2030年碳达峰任务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2060碳中和远景目标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碳市场仍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市场规模小、交易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在“十四五”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