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1页
2.1.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2页
2.1.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3页
2.1.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4页
2.1.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第二章第1节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课时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课标解读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课标呈现】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及各个成分的作用。2.阅读示意图,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垂直分层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学习目标】阅读P26-P28“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内容,完成P20-P22“新知预习”,回答下列问题:1.低层大气由哪三部分组成。2.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3.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的主要作用。4.大气层是如何划分的。5.比较各层大气在高度范围、温度变化、大气运动特点、天气现象、与人类关系方面的差异。【自主学习一】一、大气圈的组成低层大气由哪几部分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25千米以下氮氧其他气体大气各成分的作用三大组成成分作用氮氧二氧化碳臭氧干洁空气人类和动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水汽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一定含量的水汽可以提高人类生活舒适程度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作为凝结核,促进云雨的形成;影响人的呼吸系统,给健康带来一定的损害1、大气中的哪些成分与地球温度有关?2、成云致雨的条件有哪些?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气温降低人工降雨

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思考:人工降雨的原理?(1)干冰挥发需要吸收热量,可以降低大气温度;(2)碘化银、盐分等可以作为固体杂质,增加大气中的凝结核。思考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有怎样的改变?这些改变对环境有什么影响?1.描述全球温度的变化趋势。2.描述全球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3.全球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出现如此变化的原因,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全球温度与二氧化碳变化示意图1.全球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增加速度加快3.化石燃料燃烧,土地利用的变化(毁林,减少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多发等。产生臭氧空洞地球大气上空臭氧层的臭氧从1970年代开始以每十年4%的速度递减,在春季时连对流层的臭氧也在减少,形成所谓臭氧层空洞。【对点落实】学习笔记P21“对点落实”背诵背诵步步高学习笔记P20“目标1大气圈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100-90-80-70-60-50-40-30-20-100102030405060人造卫星5012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温度/℃高度/Km流星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将大气进行分层。

密度

气压小大低高12km50km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100-90-80-70-60-50-40-30-20-100102030405060人造卫星5012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温度/℃高度/Km流星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0~12Km对流运动显著1、高度范围:2、特点:3、与人类的关系:热冷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P30)上部冷,下部热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思考1、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如何变化?为什么?2、对流层的厚度在不同季节会有何差异?为什么?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低纬对流层厚度17-18千米,中纬对流层厚度10-12千米,高纬对流层厚度8-9千米。低纬度地区对流运动旺盛,纬度越高对流运动越弱。夏季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夏季气温高,对流运动旺盛,对流层较厚;冬季反之。-100-90-80-70-60-50-40-30-20-100102030405060人造卫星5012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温度/℃高度/Km流星20-40km处为臭氧层热冷1、高度范围:2、特点:3、与人类的关系:12~约50Km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该层中的臭氧强烈吸收紫外线(20-40Km)该层大气上部暖,下部冷,大气稳定水汽、悬浮固体颗粒、杂质等极少,能见度高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航空的理想空域(水汽、悬浮固体颗粒、杂质等极少,能见度高,气流稳定,并且很少有飞鸟出现)。-100-90-80-70-60-50-40-30-20-100102030405060人造卫星5012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温度/℃高度/Km流星1、高度范围:2、特点:3、与人类的关系:50Km以上空气密度很小距离地面远,受到的引力小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太阳活动强烈或出现雷电现象时,会扰动电离层结构,影响地面无线电传播,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甚至会出现通信中断的现象。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上升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随后,由于氧原子含量增加,吸收紫外线,温度上升。80-500Km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探究材料:根据数据来看,飞机超过近6成的飞行事故都发生在起飞降落阶段。在飞行业界历来有起降“黑色11分钟”的说法。为什么空难多发生在起飞降落阶段

空难多发生在起飞或降落阶段,这一阶段处于对流层,天气多变。当飞机穿越对流层在平流层飞行时,天气晴朗,大气稳定,飞行安全。分层高度(km)成分温度特点运动特点天气现象与人类关系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关系最为密切对流运动为主水平运动为主“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利于飞机的飞行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一般8-16,平均厚度1212—5050—大气上界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天气晴朗-100-90-80-70-60-50-40-30-20-100102030405060人造卫星5012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温度/℃高度/Km流星热冷20-40km处为臭氧层冷热约占整个大气质量的3/4,密度较大,集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有臭氧层,水汽、固体颗粒等极少密度小,有电离层【对点落实】学习笔记P23“对点落实”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5分)(2)概括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4分)(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在该层20~40km的高度处,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_____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4分)(4)在图中50~85km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________运动为主。(3分)(5)C层中有______层,________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___________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3分)(6)人类生活在______(填文字)层的底部。(2分)(7)A→B→C大气密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2分)中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km,而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度为17~18km,在高纬度为8~9km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臭氧臭氧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对流电离太阳活动(耀斑)无线电短波对流逐渐变小1.概念

正常情况下,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反常现象,称为逆温现象。拓展延伸逆温现象《步步高》P22拓展延伸逆温现象《步步高》P222.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常出现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3.逆温的影响有利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