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双语实验学校四年级(下)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卷(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双语实验学校四年级(下)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卷(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双语实验学校四年级(下)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卷(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双语实验学校四年级(下)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卷(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双语实验学校四年级(下)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双语实验学校四年级(下)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卷(解析)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双语实验学校四年级(下)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卷

一.填上空题(共6小题,满分41分)

1.(8分)看拼音写词语

máoyánzhuāngshìsōngzhīchídùn

ménglóngxīgàifūhuàzāoyāng

2.(10分)换个偏旁再组词。

晌埋辉漆绣

响理挥膝透

3.(6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松脂地闲游的流苏

地交叉的朝霞地划动

4.(10分)家乡的风景是一首首诗。

(1)近日,千岛菜花景区的油菜花进入了盛花期,看到蜜蜂忙碌的身影,我随口吟出一句“,”赞美它的不辞辛劳。金黄的蝴蝶在花海里翩翩起舞,“,”杨万里诗中的画面又浮现在眼前。

(2)诗和音乐一样,。乡下的生活是一首诗。我能仿照()的《繁星(七一)》,赞美雨后初晴的乡间小路:“雨后的小径,怎样的呢!,,。“

5.(3分)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含“然”字的词语。

(1)凡有生客进来,鹅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2)它常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3)尽管他的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

6.(4分)选词填上空。

潜水窗口领头羊变色龙充电纸老虎

(1)教师必须时刻,才能不断释放所需能量。

(2)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自己,任何困难都是。

(3)书籍是我们了解世界的。

(4)他成绩优秀,聪明活泼,是我们班的。

二.选择题(共6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1分)

7.(1分)帮乡村同龄人修改《我的奇思妙想》,我找出()有错别字。

A.会飞的木屋使宾馆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B.飞行的过程没有舟车劳顿,只有宫廷般的享受。

C.降落时,木屋的底部会伸出四面铺上红地毯的台阶。

D.穿上木屋里的鞋在云端漫步,你再也不用抱怨鞋太紧挤脚指。

8.(1分)狐狸有贮藏食物的习性,它的仓库一般在哪里?()

A.水边B.大树根际C.草丛D.山洞

9.(1分)下面句子中不属于同类的一项是()

A.老师,您的恩情我怎么忘得了?

B.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C.看到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D.是谁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10.(1分)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捣药(dǎo)乒乓(pīng)B.嚣张(xiāo)徜徉(táng)

C.哺育(fǔ)余晖(huī)D.挣扎(zá)欺侮(rǔ)

11.(1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魔术师就像变色龙一样,变化多端。

B.他是全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C.这个大老板很有钱,他乐善好施,不是铁公鸡,受到了大家的赞誉。

D.貌似强大的敌人实际上只是纸老虎。

12.(1分)下列词语的读音、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倘若(tǎng)慰藉(jì)指挥拂拭

B.埋藏(mán)郑重(zhèng)侍侯敏捷

C.澎湃(pài)煤炭(tàn)松脂波涛

D.窥伺(guī)啼叫(dí)装饰照列

三.语言表述(共2小题,满分6分)

13.(1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阵风吹来,田里的麦苗都晃动起来。(改为拟人句)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个事物。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3)太阳照射着树林。(把句子写具体)

(4)伟大的母亲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5)妈妈对爸爸说:“我们一起出去买点菜。”(改成转述句)

14.(5分)口语交际。

晚上,于晓萌匆匆来到林雅家中说:“我爷爷病了,我爸爸要我和他一起去北京看望爷爷,所以明天我不能上学了,请你帮我把请假条交给张老师。”第二天早上,林雅去上学,她应该这样对张老师说:“。”

四.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22分)

15.(4分)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为了尽快找到解析,他们冒着鹅毛大雪,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了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进屋呢?”杨时望着程颐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

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3)读完这个故事,我们要向杨时学习什么?

(4)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16.(8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①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②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③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④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⑤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米至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⑥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来,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⑦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1)阅读碰到“摇篮”这个词语时,我觉得它跟我想象中的“宝宝的床”不一样,读到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我猜到它的意思是:。

(2)“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句中的“竟”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3)从第③自然段中,我了解到过去的“摇篮”自然条件真好:“”“”“”。可是,读到第⑤自然段的“”这一句,我发现黄河后来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4)读完这篇文章,我们人人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17.(10分)

那天我正伏案写作,叮的一声,一枚绿豆大小的圆形物从天而降,落在桌面上。我停下笔,正要伸手据量那枚“小绿豆”,不料它突然伸展成椭圆形状。它的十几只白色的小足在空中快速地挥舞着——这分明是一只小爬虫呀!

小爬虫仰躺在书桌上,一个劲儿朝空中乱踢着。我一时童心大起,拿过尺子一量:五毫米。我用尺子轻轻一拨,希望将它弄近一点,谁知刚碰到它的背壳,它立刻缩成一团。

我好奇地看着它小心地展开身体。它那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大的身躯翻转过来,但不知是用力不当还是别的原因,它只能平躺或是侧向某一边,却无法使整个身体翻转站立。虽然每次总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它毫不气馁。一阵激烈的努力过后,稍身躯。稍停歇几分钟,它便又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揉了揉眼睛,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具有如此强大的恒心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站起来,打开窗户看看外面的蓝天白云,对这只小爬虫能够翻身站起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我返回书桌,令我惊奇的是,这只原来还仰躺在桌面上奋战的小爬虫居然已经翻身站起,并在书桌上快速地爬着。

我好奇地把它的身体又一次翻过来,看它怎样“东山再起”。小爬虫努力地挥动着小足。慢慢地,它靠近了那把尺子,十几只小足一拥而上,紧紧抓住尺子的边沿,接下来自然得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的,沿着尺子快速地爬开去。

我将尺子翻转过来,那小虫居然也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着……

一把尺子、一张薄纸、一片树叶,甚至平面上的一个折点都可能给它提供成功的机会。为了生存,它正是这样永不懈怠地奋斗着。

(1)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发生的事态当初没有预料到。

②一下子都挤上前去。

(3)提取信息,填写表格。

小爬虫经受的困难小爬虫做的努力

从天而降,落在桌面上

我将尺子翻转过去

(4)小爬虫只有五毫米,却用“庞大”一词来形容它的身躯。这样写的好处是小爬虫最终把身躯翻转过来,是因为它和。

(5)读了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习作(共1小题,满分25分,每小题25分)

18.(25分)“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家乡人”,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如茵的绿草地、清澈的小池塘、生机勃勃的菜园、广阔无垠的田野……

请选择家乡的一处风景,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表述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50字。

六.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9.请你根据下面神话故事的情节,写出神话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古时候,人们饱受疾病之苦。为了治病救入,炎帝亲自试吃各种植物,以确定它们的药效。他试吃的植物太多了,经常中毒,最多的时候,一天之内中毒竟达七十次。幸亏他有神性,才不致死亡。炎帝根据植物的药性,用它们来治疗人们的各种疾病。

七.汉字书写(共1小题)

20.书写展示。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双语实验学校四年级(下)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卷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填上空题(共6小题,满分41分)

1.(8分)看拼音写词语

máoyán茅檐zhuāngshì装饰sōngzhī松脂chídùn迟钝

ménglóng朦胧xīgài膝盖fūhuà孵化zāoyāng遭殃

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故解析为:

茅檐装饰松脂迟钝

朦胧膝盖孵化遭殃

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2.(10分)换个偏旁再组词。

晌晌午埋埋藏辉光辉漆油漆绣绣娘

响响亮理理发挥指挥膝稀少透透明

本题考查了偏旁部首和组词。结合题目中所给的形近字,然后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将它们进行区分并组词,如:把“晌午”的“晌”的“日”换成“口”组成“响亮”的“响”。

故解析为:

晌午埋藏光辉油漆绣娘

响亮理发指挥稀少透明

辨析形近字要注意它们的形旁的细微差别,组词时可以根据它们形旁的不同加以辨别组词。

3.(6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厚厚的松脂自在地闲游雪白的流苏

杂乱地交叉美丽的朝霞轻轻地划动

本题考查了词语搭配。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类型,然后根据词语特点填写搭配内容。

中间是“的”,后面是名词,则前面需要搭配合适的形容词,如“厚厚的松脂”。

中间是“地”,后面是动词,则前面需要搭配合适的形容词,如“轻轻地划动”。

故解析为:

厚厚自在雪白

杂乱美丽轻轻

词语搭配是一项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考查题,我们在进行词语搭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的词义。再看看这些词是表示什么的,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呢?还是表示动作或形状、颜色的呢?然后想一想,这个词和哪个词搭配。

4.(10分)家乡的风景是一首首诗。

(1)近日,千岛菜花景区的油菜花进入了盛花期,看到蜜蜂忙碌的身影,我随口吟出一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美它的不辞辛劳。金黄的蝴蝶在花海里翩翩起舞,“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诗中的画面又浮现在眼前。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乡下的生活是一首诗。我能仿照冰心()的《繁星(七一)》,赞美雨后初晴的乡间小路:“雨后的小径,怎样的清新呢!经营的露珠,翠绿的树叶,鲜艳的花朵。“

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现代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1)分别出自唐代罗隐的《蜂》,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出自朱光潜的名言,冰心的《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据此仿写即可。

故解析为:

(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生命全在节奏冰心清新晶莹的露珠翠绿的树叶鲜艳的花朵。

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5.(3分)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含“然”字的词语。

(1)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2)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3)尽管他的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仍然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

考查了给字组词,并填入合适的句子中。可以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完成作答。

(1)结合本题语境,用“然”可组词“必然”指一定会这样,表示事理上确定不移。

(2)结合本题语境,用“然”可组词“傲然”指藐视一切而又坚强不屈的样子。

(3)结合本题语境,用“然”可组词“仍然”指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

故解析为:

(1)必然;

(2)傲然;

(3)仍然。

平时要多读书,多积累,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6.(4分)选词填上空。

潜水窗口领头羊变色龙充电纸老虎

(1)教师必须时刻充电,才能不断释放所需能量。

(2)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自己,任何困难都是纸老虎。

(3)书籍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4)他成绩优秀,聪明活泼,是我们班的领头羊。

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上空的能力。选词填上空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上空。

潜水:进入水面以下。

窗口:比喻渠道;途径。

领头羊:指带领大家前进的领头领头人或单位。

变色龙:比喻在生活中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或者比喻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充电:比喻培养精力或充实实力。

纸老虎: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

(1)结合语境应选“充电”。

(2)结合语境应选“纸老虎”。

(3)结合语境应选“窗口”。

(4)结合语境应选“领头羊”。

故解析为:

(1)充电;

(2)纸老虎;

(3)窗口;

(4)领头羊。

选词填上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解析。

二.选择题(共6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1分)

7.(1分)帮乡村同龄人修改《我的奇思妙想》,我找出()有错别字。

A.会飞的木屋使宾馆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B.飞行的过程没有舟车劳顿,只有宫廷般的享受。

C.降落时,木屋的底部会伸出四面铺上红地毯的台阶。

D.穿上木屋里的鞋在云端漫步,你再也不用抱怨鞋太紧挤脚指。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辨析判断。

A、B、C正确。

D.有误,脚趾:位于脚部的最前端,常态下向上弯曲,与脚底平面成12°~15°的夹角。运动中有向前的移动,向下的蹬地,向两侧的位移。故“脚指”的“指”错误。

故选:D。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8.(1分)狐狸有贮藏食物的习性,它的仓库一般在哪里?()

A.水边B.大树根际C.草丛D.山洞

本题考查的归纳点是知识百科。认真分析所给选项,结合课内外的学习与积累判断选择。

结合课外阅读可知,狐狸有贮藏食物的习性,它的仓库一般在山洞里。

故选:D。

完成本题的关键是加强阅读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9.(1分)下面句子中不属于同类的一项是()

A.老师,您的恩情我怎么忘得了?

B.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C.看到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D.是谁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考查了句式的判断,注意结合设问句、反问句来分析。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A.B.是反问句,表示反问的语气,表述肯定的观点。一般有“难道”“怎么”“不是…吗”,等标志性的词语。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

D.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的句子,结合句子,可知为设问句。

故选:D。

平时要多练习,多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巩固。

10.(1分)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捣药(dǎo)乒乓(pīng)B.嚣张(xiāo)徜徉(táng)

C.哺育(fǔ)余晖(huī)D.挣扎(zá)欺侮(rǔ)

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A.正确。

B.有误。“徜徉”的“徜”读作“cháng”。

C.有误。“哺育”的“哺”读作“bǔ”。

D.有误。“扎”为多音字。读“zhá”时,意为方言,勉强支持。读“zhā”时。意为刺。故“挣扎”的“扎”读作“zhá”。

故选:A。

考查了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11.(1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魔术师就像变色龙一样,变化多端。

B.他是全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C.这个大老板很有钱,他乐善好施,不是铁公鸡,受到了大家的赞誉。

D.貌似强大的敌人实际上只是纸老虎。

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A.不恰当。变色龙:比喻看风转舵的政治投机分子。与语境不相符。

B、C、D恰当。

故选:A。

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12.(1分)下列词语的读音、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倘若(tǎng)慰藉(jì)指挥拂拭

B.埋藏(mán)郑重(zhèng)侍侯敏捷

C.澎湃(pài)煤炭(tàn)松脂波涛

D.窥伺(guī)啼叫(dí)装饰照列

本题考查了汉字读音和错别字。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有误。“藉”为多音字。读“jiè”时,意为安慰。读“jí”时,意为践踏;凌辱。故“慰藉”的“藉”读作“jiè”。

B.有误。“埋”为多音字。读“mán”时,意为抱怨;责备。读“mái”时,意为(用土、沙、雪、落叶等)盖住。故“埋藏”的“埋”读作“mái”。侍候:伺候候;照料。故“侍候”的“候”应为“候”。

C.正确。

D.有误。“窥伺”的“窥”读作“kuī”。“啼叫”的“啼”读作“tí”。照例:按照贯例;按照常情。故“照例”的“例”应为“例”。

故选:C。

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

三.语言表述(共2小题,满分6分)

13.(1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阵风吹来,田里的麦苗都晃动起来。(改为拟人句)

一阵风吹来,田里的麦苗都跳起舞来。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个事物。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一头鲸鱼相当于十头大象的重量。

(3)太阳照射着树林。(把句子写具体)

火红的太阳照射着茂密的树林。

(4)伟大的母亲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伟大的母亲怎能不值得赞扬呢?

(5)妈妈对爸爸说:“我们一起出去买点菜。”(改成转述句)

妈妈对爸爸说,他们一起出去买点菜。

考查了语句改写、句子仿写、扩句。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进行改写。

(1)考查写拟人句,写拟人句的关键是赋予物人的情态、动作。

(2)考查仿写句子,要用比较的方法;

(3)考查扩写句子,要加上修饰词;

(4)考查改写反问句。陈述句改反问句,化肯定为否定,句中加反问词,句末加疑问词,句号改成问号。句末加疑问词“呢”,句号改为问号;

(5)考查改写句子,改成转述句,双引号和冒号去掉,“我”改成“他”;

故解析为:

(1)一阵风吹来,田里的麦苗都跳起舞来。

(2)火红的太阳照射着茂密的树林。

(3)火红的太阳照射着茂密的树林。

(4)伟大的母亲怎能不值得赞扬呢?

(5)妈妈对爸爸说,他们一起出去买点菜。

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

14.(5分)口语交际。

晚上,于晓萌匆匆来到林雅家中说:“我爷爷病了,我爸爸要我和他一起去北京看望爷爷,所以明天我不能上学了,请你帮我把请假条交给张老师。”第二天早上,林雅去上学,她应该这样对张老师说:“老师,于晓萌的爷爷病了,她爸爸要带她一起去北京看望爷爷,今天她不能来上课了。让我帮她向您请假。”

本题考查了情景写话。完成本题要注息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改为转述句,把第一个“我”改为“于晓萌”,其它的“我”改为“她”,把“明天”改为“今天”,把“请你”改为“让我”。

故解析为:

老师,于晓萌的爷爷病了,她爸爸要带她一起去北京看望爷爷,今天她不能来上课了。让我帮她向您请假。

写话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目,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与书面表述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四.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22分)

15.(4分)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为了尽快找到解析,他们冒着鹅毛大雪,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凛冽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了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进屋呢?”杨时望着程颐慈祥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

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详细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3)读完这个故事,我们要向杨时学习什么?

(4)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杨时与同学在下雪的天气去拜访大学问家﹣﹣程颐,结果程颐在睡午觉,于是他们独自在雪地里等到程颐醒来的故事,文章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学生阅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寒风”可用“凛冽”形容,用“慈祥”形容长者的“面容”,“解答”用“详细”修饰。

(2)考查学生改写句子的能力。阅读句子“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可知,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时,要把表示反问语气的词语“怎能”改为“不能”,去掉“呢”,把问号改为句号。即为:老师,您在休息,我们不能惊动您。

(3)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阅读文章可知,“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杨时与同学在下雪的天气去拜访叫程颐的大学问家,结果程颐在睡觉,于是他们在雪地里等到程颐醒来的故事。通过学习这个成语故事,我们要学习杨时谦虚求学,尊敬师长的品德。

(4)考查了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能力。“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杨时与同学游酢在下雪的天气去拜访叫程颐的大学问家,结果程颐在睡觉。他们在雪地里等到程颐醒来的故事,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就是:杨时和同学冒雪在大学问家程颐门口等待请教问题。

故解析为:

(1)凛冽慈祥详细;

(2)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老师,您在休息,我们不能惊动您。

(3)学习杨时谦虚求学、尊敬师长的品德。

(4)杨时和同学冒雪在大学问家程颐门口等待请教问题。

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述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6.(8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①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②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③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④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⑤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米至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⑥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来,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⑦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1)阅读碰到“摇篮”这个词语时,我觉得它跟我想象中的“宝宝的床”不一样,读到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我猜到它的意思是:中华民族成长的地方。

(2)“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句中的“竟”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3)从第③自然段中,我了解到过去的“摇篮”自然条件真好:“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读到第⑤自然段的“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这一句,我发现黄河后来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4)读完这篇文章,我们人人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1)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碰到“摇篮”这个词语时,我觉得它跟我想象中的“宝宝的床”不一样,结合句子“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可知,“摇篮”的意思是指中华民族成长的地方。

(2)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阅读句子“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可知,“竟”的意思是表示出乎意料:没想到。这里用“竟”字体现了黄河的决堤次数之多,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之大,如果去掉的话就不能表述出这种含义了。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从第③自然段中,我了解到过去的“摇篮”自然条件真好:“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读到第⑤自然段的“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这一句,我发现黄河后来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4)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读完这篇文章,我们人人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故解析为:

(1)中华民族成长的地方;

(2)不可以去掉。“竟”的意思是表示出乎意料:没想到。这里用“竟”字体现了黄河的决堤次数之多,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之大,如果去掉的话就不能表述出这种含义了。

(3)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4)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17.(10分)

小爬虫的启示

那天我正伏案写作,叮的一声,一枚绿豆大小的圆形物从天而降,落在桌面上。我停下笔,正要伸手据量那枚“小绿豆”,不料它突然伸展成椭圆形状。它的十几只白色的小足在空中快速地挥舞着——这分明是一只小爬虫呀!

小爬虫仰躺在书桌上,一个劲儿朝空中乱踢着。我一时童心大起,拿过尺子一量:五毫米。我用尺子轻轻一拨,希望将它弄近一点,谁知刚碰到它的背壳,它立刻缩成一团。

我好奇地看着它小心地展开身体。它那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大的身躯翻转过来,但不知是用力不当还是别的原因,它只能平躺或是侧向某一边,却无法使整个身体翻转站立。虽然每次总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它毫不气馁。一阵激烈的努力过后,稍身躯。稍停歇几分钟,它便又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揉了揉眼睛,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具有如此强大的恒心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站起来,打开窗户看看外面的蓝天白云,对这只小爬虫能够翻身站起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我返回书桌,令我惊奇的是,这只原来还仰躺在桌面上奋战的小爬虫居然已经翻身站起,并在书桌上快速地爬着。

我好奇地把它的身体又一次翻过来,看它怎样“东山再起”。小爬虫努力地挥动着小足。慢慢地,它靠近了那把尺子,十几只小足一拥而上,紧紧抓住尺子的边沿,接下来自然得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的,沿着尺子快速地爬开去。

我将尺子翻转过来,那小虫居然也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着……

一把尺子、一张薄纸、一片树叶,甚至平面上的一个折点都可能给它提供成功的机会。为了生存,它正是这样永不懈怠地奋斗着。

(1)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发生的事态当初没有预料到。始料不及

②一下子都挤上前去。一拥而上

(3)提取信息,填写表格。

小爬虫经受的困难小爬虫做的努力

从天而降,落在桌面上努力蹬足,翻身站起,在书桌上快速地爬着

身体被再次翻转努力挥动小足,紧紧抓住尺子边沿快速爬开去

我将尺子翻转过去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

(4)小爬虫只有五毫米,却用“庞大”一词来形容它的身躯。这样写的好处是对比衬托出小爬虫的小足之小,说明它翻身之艰难,体现了小爬虫的恒心小爬虫最终把身躯翻转过来,是因为它强大的恒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5)读了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小爬虫经受的困难和小爬虫做的努力,体现了小爬虫的恒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1)考查了拟写标题。

研读全文,结合“一把尺子、一张薄纸、一片树叶,甚至平面上的一个折点都可能给它提供成功的机会。为了生存,它正是这样永不懈怠地奋斗着”可拟写标题为:小爬虫的启示

(2)考查了理解词义。

始料不及:发生的事态当初没有预料到。

一拥而上:一下子都挤上前去。

(3)考查了对内容的梳理概括。

结合“它那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大的身躯翻转过来”“这只原来还仰躺在桌面上奋战的小爬虫居然已经翻身站起,并在书桌上快速地爬着”可知,小爬虫努力蹬足,翻身站起,在书桌上快速地爬着。结合“我好奇地把它的身体又一次翻过来,看它怎样‘东山再起’。小爬虫努力地挥动着小足。慢慢地,它靠近了那把尺子,十几只小足一拥而上,紧紧抓住尺子的边沿,接下来自然得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的,沿着尺子快速地爬开去”可知,小爬虫身体被再次翻转,它努力挥动小足,紧紧抓住尺子边沿快速爬开去。结合“我将尺子翻转过来,那小虫居然也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着”可知,小爬虫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

(4)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

小爬虫只有五毫米,却用“庞大”一词来形容它的身躯。这样写的好处是对比衬托出小爬虫的小足之小,说明它翻身之艰难,体现了小爬虫的恒心小爬虫最终把身躯翻转过来,是因为它强大的恒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5)考查了得到的启示。

研读全文,结合“一把尺子、一张薄纸、一片树叶,甚至平面上的一个折点都可能给它提供成功的机会。为了生存,它正是这样永不懈怠地奋斗着”可得出: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故解析为:

(1)小爬虫的启示

(2)①始料不及

②一拥而上

(3)努力蹬足,翻身站起,在书桌上快速地爬着

身体被再次翻转

努力挥动小足,紧紧抓住尺子边沿快速爬开去

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

(4)对比衬托出小爬虫的小足之小,说明它翻身之艰难,体现了小爬虫的恒心强大的恒心坚持不懈的努力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