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册1月期末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册1月期末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册1月期末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册1月期末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册1月期末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将正确答案填入后面的表格里。)1.距今4000多年的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该遗址的高级墓葬内发现了大量礼器,与绝大多数基本没有随葬品的小型墓葬形成鲜明对比。对以上考古发现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B.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C.陶寺先民使用铁制生产工具D.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明显2.《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在夏朝,体现“天下为家”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3.周礼规定,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用七鼎。但在太原金胜村251号春秋晋墓,墓主士大夫赵卿的随葬品也使用了七鼎,另外还有编镈、编磬等礼器。这说明我国春秋时期A.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商品贸易逐渐活跃C.晋国成为中原霸主D.兼并战争连绵不断4.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5.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①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6.小明正在研究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铜如何开采和冶炼的课题,下列考古发现能够更加直接为研究此课题提供可靠依据的是A.商王武丁妻子妇好墓中出土的铜刀B.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C.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鼓风炼铜竖炉D.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7.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二者的共同出发点是A.弘扬社会正气B.寻求国家治理方案C.塑造理想人格D.建立中央集权统治8.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朋的思想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9.《商君书·赏刑》载,秦国“富贵之门必出于兵”,以至于秦国人听到战争“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以上现象的出现源于商鞅变法A.废除井田制B.尊王攘夷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10.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是A.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B.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D.诸子百家,思想大争鸣11.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A.周武王B.齐桓公C.秦始皇D.唐太宗12.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这反映了当时A.摒弃秦朝政治制度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王国问题得到解决D.儒学居于主导地位13.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表现在A.推行郡县制度B.实行分封制度C.建立刺史制度D.创立科举制度14.历代王朝的变革,都必须顺应时代需求。汉武帝用惊人的“智慧”开创了大一统局面,在其多种“智慧”中,思想上推崇的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15.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兴办太学B.平抑物价C.盐铁专卖D.统一铸币16.公元前60年,今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A.张骞出使西域B.西域都护的设置C.班超出使西域D.丝绸之路的开辟17.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8.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A.百家争鸣出现B.东汉走向衰亡C.民族政权并立D.藩镇割据形成19.下图为我国考古发现的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它印证了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A.甲骨B.铜器C.简帛D.纸张20.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啊!)他在遭受酷刑后,努力追求的“东西”是A.仗义执言,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B.报仇雪恨,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C.饱读诗书,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D.发愤著述,秉笔撰写不朽的历史巨著21.“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摘自《后出师表》)这句话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A.霍去病B.诸葛亮C.周瑜D.司马炎22.《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A.南方经济发展落后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23.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成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A.民族交融的加强B.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C.政权分立的加剧D.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24.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A.《女史箴图》B.《兰亭集序》C.《水经注》D.《洛神赋图》25.祖冲之是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历法、数学以及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下列属于祖冲之成就的是A.撰写了《齐民要术》B.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C.创作了《洛神赋图》D.创造了“割圆术”选择题答题栏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26.社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材料一陕西榆林的石峁遗址距今约4000多年,面积逾400万平方米,以石砌的内城和外城拱卫着一块有护墙的台地,这是石峁城址的核心.区域,已具备了早期“宫城”的性质。石砌的墙垣不仅是防御设施,还具有神权或王权的象征意义。这里还发现了玉器、壁画等象征身份等级的物品,以及铸铜、制骨等早期“核心技术”的生产遗存。遗址中的墓葬分四类,墓葬规模由大到小,随葬品由多到少,四类墓葬极可能代表了四个不同阶层的人群。(1)写出与石峁古城年代最接近的王朝。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生产发展,出现城市;阶层分化,出现阶级;出现王权和国家。依据材料一,说明石峁古城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理由。材料二周朝建立后逐渐形成了“天下一国一家”的权力配置结构。天子统领天下,天下之域内有诸国,诸国之内又有家,国与家都采取世袭制。起初这种治理结构有利于保证地方政权的建立和稳固,从而推进了中央统一和地方稳定。秦统一后,新的权力配置促成了新的社会统一和整合,各级政府官员基本都由中央统一任命,从而对国家统一和地方社会稳定做出贡献。(2)依据材料二,分别写出西周和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说出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作用。材料三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要继承秦的制度,另一方面实行一千余年的旧制度具有强大的惯性,尊重这种传统才能取得楚、齐等地贵族民众的支持,因此西汉初期建立诸侯国,推行郡国并行制。这种做法在汉初有利于政治秩序稳定,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汉武帝以后,诸侯王占地不过一郡,他们失去直接治民统兵的权力,已经无法与朝廷抗衡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及其带来的问题。指出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27.交往·交流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将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地理位置填写完整。AE材料二“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的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中。(2)依据材料二,说出沿着丝绸之路输出和输入的物品有哪些?(各举两例)材料四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A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B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三材料三(3)材料四中A、B两条路线分别对应材料三地图中哪条路线。如果当时中国的丝绸等物品从海路运到欧洲,你认为材料三中哪条线路最合适?A:;B:最合适的路线:材料五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4)结合材料五,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填横线上的内容并说明理由。示例:丝绸之路是一条沟通之路。理由:因为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与经济交流,所以说是沟通之路丝绸之路是理由:。28.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政权更替示意图(1)分别写出图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及建立者。概括该时期的政治特征。材料二与汉魏相比东晋南朝农作物种类增多,来自北方的麦、粟等各种杂谷在南方与水稻交错种植。北民南迁,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的农业工具已有很大改进,种类也增多,例如整地有犁、耙等;北民将复栽技术带入南方,使南方逐渐脱离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并根本改变了南方水田的生产效率以及土地利用率。(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材料三材料三西安少陵出土的十六国时期的陶俑,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同时发现的水井、陶仓等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汉人胡食图》《胡人牛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砖画,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和胡人牛耕的劳动场面。(3)材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哪一时代特征?结合所学,列举本时期体现该特征的其他历史事件。材料四下表是北朝一位农学家在其著作中的记录。①记载了很多黄河流域人们的农业生产经验,还介绍了“甘蔗”“芭蕉”“龙眼”等南方作物的习性和食用方法。②收录中国农艺、园艺、造林、桑蚕、烹饪以及农副产品的加工等。③农业生产要因时、因地、因作物品种而异,不能整齐划一。(4)将材料四中的内容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填序号)生产技术种类丰富;农业生产遵循自然规律;南北物种交流频繁。

初一历史答案1—5DBABA6—10CBCDA11—15CBCAD16—20BBBCD21—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