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_第1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_第2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_第3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_第4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古埃及在法老之下设宰相,辅佐法老统摄财政、司法、军事、祭祀等中央部门,这一职位常由太子或皇亲贵戚充任。由此可见,古埃及()A.法老家族垄断官职 B.实行专制统治C.王权受到严峻挑战 D.社会等级森严2.《汉谟拉比法典》废止了执法者根据自己的愿望、厉害关系,根据形势、上司的需要,随机量刑执法的弊端;摒弃从重从快,法外开恩的陋习。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A.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B.目的在加强中央集权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使量刑定罪有了依据3.如图,大约于公元前1500~公元前900年间陆续写成的《梨俱吠陀》手稿,记录了古代雅利安人生活状况。我们可以借助它来研究()A.种姓制度的状况 B.金字塔的修建技艺C.佛教产生及传播 D.印度河最早的文明4.古希腊医学家提出,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关注的“不是疾病,而是病人;不是诊断的诡辩和对疾病原因的解释,而是病人的预后”。希波克拉底认为医生有三样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这表明古希腊()A.民主政治发达 B.人本主义思想的产生C.贫苦病人众多 D.轻视医学治疗的作用5.图为古罗马斯巴达克起义示意图。据此可知,该起义()A.源于奴隶地位低下 B.推翻了奴隶主统治C.参与人数多 D.涉及范围广6.恩格斯曾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中说:“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在恩格斯看来,罗马法()A.被中世纪全部继承 B.蕴含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C.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D.奠定后世西方法律体系基础7.有学者认为:“西方人过去称为黑暗时期,现在我们把它称为封建主义的产生时期。既不是古代,又不是中世纪,既不是奴隶制,又不是封建制的时期,这是欧洲所经历的第一个过渡期。”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约1世纪~476年 B.476~约800年C.约800年~1500年 D.约1500年~1600年8.701年,日本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此举旨在()A.效仿唐朝制度 B.发起大化改新C.学习先进文化 D.打击幕府统治9.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不惜重金延揽人才,搜集古籍,设置国立文化翻译机构,同时鼓励穆斯林远游各方,搜集古典著作,访求学问。与此措施相对应的表述是()A.“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B.“神人同形同性”C.“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D.“认识你自己”10.公元812年,查理大帝颁布了著名的《庄园敕令》,其中提及“我命令每个管理员,每年必须将我一年中的收入报告给我……使我可以知道各种财产的数目”,这一规定()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提高了封建主的社会地位C.维护了王国的长治久安 D.加强了对庄园的经济管理11.12世纪,西欧商人开始打破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这一文化的形成()A.使城市摆脱了王权控制 B.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C.使欧洲进入了法治社会 D.促进欧洲城市的兴起12.在14、15世纪的佛罗伦萨这一所有强大的政治势力都牵涉其中的货币与资本市场,追求财富的态度在伦理上依然被认为是极不正当的,或者至多只能勉强容忍。这表明当时欧洲()A.资本主义尚未产生 B.城市的自由只是形式C.思想禁锢仍然严重 D.天主教没有受到冲击13.1500年前后,葡萄牙所属印度殖民地总督阿方索·亚伯奎带兵攻打马六甲海峡时说:“我确信,如果我们夺取了马六甲的贸易,开罗和麦加将会彻底毁灭,威尼斯将得不到香料,除非他的商人到葡萄牙去购买。”据此可知,欧洲()A.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 B.发生了“价格革命”C.葡萄牙成为最强国家 D.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14.1649年,英国查理一世被处死之后,大量怀念国王、怀念君主制并为其正名的小册子、挽歌和布道辞在民间流传。这表明当时英国()A.历史传统影响深远 B.君主专制深受欢迎C.民众毫无民主意识 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15.1776年,潘恩发表《常识》指出,英国的君主政体导致北美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政权,也不会有可以自由发展的贸易,独立会使北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这一主张()A.推动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体框架C.鼓舞了北美人民的士气 D.最早提出了人民主权的理论16.下表内容表明,这一时期的法国()文献内容1789年《人权宣言》自由存在于做任何不损害别人的事情的权力中,法律对于所有人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1791年宪法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1804年《拿破仑法典》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A.坚持社会人人平等 B.政局动荡不安C.利用法律保障民权 D.民主政治确立17.1831年,法拉第发现著名的电磁感应现象,依据电磁感应定律,西门子和古拉姆相继对发电机进行创新改良。19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电机逐渐被广泛使用。这可以证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源于()A.个人努力 B.实践经验 C.政府支持 D.科学研究18.下图比较了三个年份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A.人口总量在不断增加 B.城市数量增长快C.农业产量呈下降趋势 D.城市化进程明显19.下表为19世纪中期印度部分商品输出额情况统计。这表明印度()时段商品及数额1833~1848年原棉从3200万镑增加到8800万镑羊毛从3700镑增加到270万镑1849~1858年原棉从178万英镑增加到430万英镑大米和小麦等谷物总值从85.80万英镑增加到380万英镑A.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B.纺织工业发展迅速C.经济殖地化程度加深 D.民族矛盾异常尖锐20.下表为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该表数据适合用来说明俄国()时间企业数(家)工人数量(人)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2874200051937A.工业化完成的表现 B.农奴制改革的影响C.机器进出口的状况 D.封建残余依然存在21.林肯政府实行战时通货膨胀政策,降低工人实际工资,使工业资产阶级赚取更多利润。同时扩大对工业品的需求。即使是南方,奴隶主为了适应战争需要,也不得不发展一些新的军事工业。这表明美国内战()A.维护了国家统一 B.激化了工人与资本家矛盾C.废除了奴隶制度 D.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化进程22.如图,落成于1883年的日本鹿鸣馆由大餐厅、会议室、舞厅、酒吧等组成,落成后一段时间内宾客众多。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A.废藩置县 B.征兵制度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23.1858年,在英国科学协会上,相当多人反对达尔文的物种形成观点。1859年,《物种起源》面世后,随之而来的则是褒贬不一的评价,教会反对,连一些科学家也觉得达尔文胡说八道。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进化论()A.打破了千百年来的神创论 B.宣扬“无神论”C.违背英国科学协会的宗旨 D.鼓吹民主与自由24.长期以来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是19世纪末期,英国人认为“光荣孤立”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绝对的无能,除非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否则将丧失一系列利益。基于此认识,英国()A.建立三国同盟 B.参与三国协约C.主导瓜分世界 D.激化英德矛盾25.列宁说:它“获得最初胜利的原因,就在于当时跟着无产阶级走的,不仅有农民群众,而且还有资产阶级。因此我们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沙皇制度,达到了1905年所没有达到的目的。”列宁评述的是()A.二月革命顺利进行 B.《四月提纲》的提出C.十月革命伟大胜利 D.无产阶级专政建立26.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后提出重建国际秩序的主张,主要包含:公开外交、公海航行自由、贸易自由、全面裁军、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民族自决、恢复比利时主权、撤出俄罗斯领土等。这些主张()A.体现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B.维持了持久的国际和平C.使美国主导了一战后凡尔赛体系D.缓和了世界大国的矛盾27.华盛顿会议即将召开的消息传到日本后,引起的反应多是被动和恐慌。在接到美国的邀请后,日本对是否参会迟疑不决。主要是因为华盛顿会议()A.确定保护中国国家主权 B.主要讨论战后中东国际关系C.美国意图遏制日本扩张 D.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28.下图是美国1929-1933年失业率(%)统计图。美国政府为缓解这一社会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以工代赈 B.实行福利制度C.整顿金融 D.调节工业生产29.1928~1932年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建设了一大批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制造厂,提供了大量的农业生产机械,但是同时期粮食年均产量7360万吨,比1925-1927年期间的7527万吨要低。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实施 B.农业集体化的弊端C.经济危机的影响 D.遭受长年战争破坏30.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彻底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的主动权从轴心国阵营转移到同盟国阵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战略准备和军事力量基础。”材料描述了()A.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C.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31.最近300年,棉花成为人类经济最成功的商品之一,并改变了人类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材料一中两幅图片蕴含的历史信息。(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图片所示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并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因。(3)以上材料能否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全球棉花产业的全貌?说明理由。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要史实年份重要史实1516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乌托邦意为“空想的国家”)1824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欧文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1831法国里昂工人运动1848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1864第一国际成立1871巴黎公社1880恩格斯发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917俄国十月革命(1)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2)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两个相关联的史实,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33.语言的传播和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可以反映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英语的发展过程看,每一个重大历史阶段都会产生大量反映鲜明时代特征的新词。不同时期英语新词组别时期新词1组15~17世纪potato;banana;maize2组19世纪telephone;telegraph;electron3组20世纪后期e-mail;website;blog4组20世纪初tank;machinegun;gasmask(注:maize——玉米;electron——电子;blog——博客;gasmask——防毒面具)题33表材料二:17世纪初,英语作为英国的民族语言,第一次远离欧洲本土,开始了征服全世界的旅程。伴随着英帝国的殖民扩张,英语的地理平台扩展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英语”,英语的地理平台语言霸权地位最终确立了起来。——摘编自郭蔷《英语霸权的历史演变研究》材料三:大多数中国人在翻译中国特有文化名词时,往往自动放弃了命名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做法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比如,向外宾介绍“白酒”时,他们总是将其译为不伦不类的wine(葡萄酒)、alcohol(酒精)、Chinesevodka(中国伏特加)或Chinesewhisky(中国威士忌)等等。然而韩国人坚持沿用soju(音译汉语的“烧酒”),最终soju一词在2008年被权威的《韦氏词典》认可并收录。同时,日本也还在坚持使用shochu(源于汉语的“烧酒”)。——摘编自张勇先《英语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2、3组英语新词中任选一组,指出该组新词的出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并结合史实加以简单说明。示例: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投入战场,坦克、机关枪、防毒面具等新词进入英语。(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英语“地理平台语言霸权地位”确立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所述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你对语言文化交流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古埃及文明【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古埃及在法老之下设宰相,辅佐法老统摄财政、司法、军事、祭祀等中央部门,这一职位常由太子或皇亲贵戚充任。”及所学知识可知,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权于一身,实行专制统治,B选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法老家族垄断了官职,A选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王权的至高无上,不是受到挑战,C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社会等级森严,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2.【答案】C【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汉谟拉比法典》废止了执法者根据自己的愿望、厉害关系,根据形势、上司的需要,随机量刑执法的弊端;摒弃从重从快,法外开恩的陋习。”及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使执法者不能根据自己的愿望随机量刑执法,使人民有法可依,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C选项正确;

参考无法体现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A选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制,B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另行定罪有了依据,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3.【答案】A【知识点】种姓制度【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大约于公元前1500~公元前900年间陆续写成的《梨俱吠陀》手稿,记录了古代雅利安人生活状况。”及所学知识可知,体感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划分了人的等级,造成了不同等级之间的歧视,阻碍了古印度社会的发展,A选项正确;

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代表,B选项错误;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古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与材料无关,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需要理解图片信息并掌握古印度的种姓制度。4.【答案】B【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传统艺医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自古希腊,迄至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人关注的“不是疾病,而是病人”的理念,源于科斯学派的医学实践,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最初表达形式,他们在诊疗的过程中,“不是诊断的诡辩和对疾病原因的解释,而是病人的预后”。因此,B选项正确;

A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此题。5.【答案】D【知识点】罗马城邦【解析】【分析】根据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的霸主。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战俘和人口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奴隶起义不断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斯巴达克起义。斯巴达克是一名角斗士奴隶。奴隶,特别是角斗士在罗马的地位极其低下。在角斗场上,他们或者互相决斗,或者与狮子等猛兽拼杀,观众以其生死挣扎为乐。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多次打败罗马军团,但是最终被血腥镇压下去。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示意图反映了起义军的行军路线,说明涉及范围广,D选项正确;

奴隶地位的地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选项错误;

斯巴达克起义没有推翻奴隶主的统治,B选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起义参与人数多,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斯巴达克起义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示意图并掌握斯巴达克起义的特点。6.【答案】D【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可知,罗马法的司法精神和法律原则为欧洲的立法和司法奠定了基础,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罗马法的影响。7.【答案】B【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西方人过去称为黑暗时期,现在我们把它称为封建主义的产生时期。既不是古代,又不是中世纪,既不是奴隶制,又不是封建制的时期,这是欧洲所经历的第一个过渡期。”及所学知识可知,符合这一特征的是476-约800年。第一个过渡期出现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800年之间,为期300多年。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基督教的兴起与法兰克王国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基督教的兴起与法兰克王国的建立。8.【答案】C【知识点】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根据材料”701年,日本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及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文化的传入,促进了日本教育与思想的发展,材料体现了日本学习中国先进文化,C选项正确;

效仿唐朝制度与材料无关,A选项错误;

大化改新的时间是646年,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

打击幕府统治是在12世纪晚期之后,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知识点。9.【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帝国【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不惜重金延揽人才,搜集古籍,设置国立文化翻译机构,同时鼓励穆斯林远游各方,搜集古典著作,访求学问。”及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A选项正确;

“神人同形同性”是古希腊多神教的基本特点,B选项错误;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与西欧城市的兴起有关,C选项错误;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名言,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阿拉伯帝国的相关史实。10.【答案】D【知识点】查理曼帝国【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命令每个管理员,每年必须将我一年中的收入报告给我……使我可以知道各种财产的数目。”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规定加强对庄园的经济管理,D选项正确;

材料没有提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提高,A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封建主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B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维护了王国的长治久安,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法兰克王国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查理大帝的统治措施。11.【答案】B【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2世纪,西欧商人开始打破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文化的形成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B选项正确;

使城市摆脱了王权控制这一说法与史实不符,A选项错误;使欧洲进入了法治社会与史实不符,C选项错误;

欧洲城市于10世纪兴起,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城市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西欧城市的相关史实。12.【答案】C【知识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在14、15世纪的佛罗伦萨这一所有强大的政治势力都牵涉其中的货币与资本市场,追求财富的态度在伦理上依然被认为是极不正当的,或者至多只能勉强容忍。”可知,这表明当时欧洲思想禁锢仍然严重,因此,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C选项正确;

资本主义尚未产生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A选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提及城市的自由,C选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提到天主教,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13.【答案】D【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500年前后,葡萄牙所属印度殖民地总督阿方索·亚伯奎带兵攻打马六甲海峡时说:‘我确信,如果我们夺取了马六甲的贸易,开罗和麦加将会彻底毁灭,威尼斯将得不到香料,除非他的商人到葡萄牙去购买。’”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选项正确;

新航路的开辟为早期殖民地的扩张提供了地理条件,A选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提到价格革命,B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葡萄牙成为最强的国家,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4.【答案】A【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649年,英国查理一世被处死之后,大量怀念国王、怀念君主制并为其正名的小册子、挽歌和布道辞在民间流传。”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英国国王在民众的心里有一定的分量,英国社会进程受到历史传统的影响,A选项正确;

君主专制深受民众欢迎属于对材料的过度解读,B选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到民主意识,选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到阶级矛盾,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15.【答案】A【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英国的君主政体导致北美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政权,也不会有可以自由发展的贸易,独立会使北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可知,这一主张有利于推动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A选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B选项错误;

萨拉托加大捷鼓舞了北美人民的士气,C选项错误;

卢梭最早提出人民主权的理论,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北美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16.【答案】C【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自由存在于做任何不损害别人的事情的权力中,法律对于所有人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知,这一时期的法国通过颁布法律的形式来保障民权,C选项正确;

ABD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17.【答案】D【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831年,法拉第发现著名的电磁感应现象,依据电磁感应定律,西门子和古拉姆相继对发电机进行创新改良。19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电机逐渐被广泛使用。”可知,这反映的是对科学研究的结果,因此,D选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个人的努力、实践经验与政府支持等观点,AB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点。18.【答案】D【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750、1851、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变化”可知,城市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原因在于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D选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人口总量在不断的增加,A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城市数量的变化,B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农业产量的变化,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需要理解图表信息并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19.【答案】C【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印度部分商品输出额情况统计”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开始于17世纪,英国通过定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殖民掠夺,为了满足英国国内的工业需要,英国殖民当局要求印度农民大量种植棉花、羊毛等作物,印度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农业日益依赖世界市场,印度的经济殖民度化程度加深,C选项正确;

印度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A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纺织业发展迅速,B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民族矛盾尖锐,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英国的殖民扩张及影响。20.【答案】B【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可知,1860-1879年,俄国的工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农奴成为了“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B选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工业化的完成,A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机器进出口的变化,C选项错误;封建农奴制的残余与材料无关,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1861农奴制改革的有利影响。21.【答案】D【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林肯政府实行战时通货膨胀政策,降低工人实际工资,使工业资产阶级赚取更多利润。同时扩大对工业品的需求。即使是南方,奴隶主为了适应战争需要,也不得不发展一些新的军事工业。”可知,南北战争促进了南方与北方工业的发展,D选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A选项错误;

内战激化了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这一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到是否废除了奴隶制度,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内战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美国内战的影响。22.【答案】D【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分析】根据“落成于1883年的日本鹿鸣馆由大餐厅、会议室、舞厅、酒吧等组成,落成后一段时间内宾客众多。”及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因此,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文明开化的实行,D选项正确;

废藩置县、征兵制度、殖产兴业均不符合题意,AB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明治维新的内容。23.【答案】A【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858年,在英国科学协会上,相当多人反对达尔文的物种形成观点。1859年,《物种起源》面世后,随之而来的则是褒贬不一的评价,教会反对,连一些科学家也觉得达尔文胡说八道。”及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在这本书中,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A选项正确;

宣扬“无神论”与达尔文的观点不符,B选项错误;

违背英国科学协会的宗旨与鼓吹民主与自由与题干无关,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24.【答案】B【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长期以来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是19世纪末期,英国人认为“光荣孤立”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绝对的无能,除非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否则将丧失一系列利益。”及所学知识可知,崛起的德国将触角伸向全世界,威胁到英国的殖民地与海上霸权,因此,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20世纪初,英国与法俄加成三国军事同盟——协约国(三国协约),B选项正确;

三国同盟国是德意奥三国结成的军事同盟,A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英国主导瓜分世界,C选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到英德矛盾的激化,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三国协约的形成。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25.【答案】A【知识点】俄国的二月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获得最初胜利的原因,就在于当时跟着无产阶级走的,不仅有农民群众,而且还有资产阶级。因此我们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沙皇制度,达到了1905年所没有达到的目的。”及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此,A选项正确;

材料没有提到《四月提纲》的提出,B选项错误;

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选项错误;

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于十月革命胜利后,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二月革命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二月革命的影响。26.【答案】A【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后提出重建国际秩序的主张,主要包含:公开外交、公海航行自由、贸易自由、全面裁军、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民族自决、恢复比利时主权、撤出俄罗斯领土等。”可知,这些主张体现了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A选项正确;这些主张维护了持久的国际和平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错误;

这些主张使美国主导了一战后凡尔赛体系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C选项错误;

“缓和了世界大国的矛盾”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国际联盟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一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27.【答案】C【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华盛顿会议即将召开的消息传到日本后,引起的反应多是被动和恐慌。在接到美国的邀请后,日本对是否参会迟疑不决。”及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日本实力增强,几乎独霸中国,英、美对此极度不安,力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三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这一地区的关系,由美国倡议,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等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是美国。因此,C选项正确;

确定保护中国国家主权不符合史实,A选项错误;

巴黎和会讨论战后中东国际关系,B选项错误;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华盛顿会议的召开。28.【答案】A【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美国1929-1933年失业率(%)统计图”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为缓解失业率这一社会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以工代赈。罗斯福新政期间,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新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A选项正确;

实行福利制度、整顿金融、调节工业生产与增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无关,B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29.【答案】B【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28-1932年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建设了一大批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制造厂,提供了大量的农业生产机械,但是同时期粮食年均产量7360万吨,比1925-1927年期间的7527万吨要低”可知,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集体化的弊端。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苏联放弃了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做法,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故B选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实施、经济危机的影响、遭受长年战争破坏与材料无关,A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30.【答案】B【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彻底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的主动权从轴心国阵营转移到同盟国阵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战略准备和军事力量基础。”及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故B选项正确;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是诺曼底登陆,A选项错误;

雅尔塔会议是在二战后召开的,C选项错误;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影响。31.【答案】(1)图一:美国的棉纺纱厂采用机器生产的方式,存在雇佣童工的现象;图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南部地区黑人劳工从事棉花采摘。(2)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主要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政治的稳定带来了经济繁荣,从而使人们有条件潜心研究科学,使自然科学有了新突破。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大发展,自然科学有了新的突破,这就为新的科技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3)不能;理由:材料仅仅反映了美国棉纺织业生产的相关信息,不能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全球棉花产业发展的全貌。【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解析】【分析】(1)根据图一“1908年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兰卡斯特棉纺纱厂中工作的一名童工”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棉纺纱厂采用机器生产的方式,存在雇佣童工的现象;根据图二“1897年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棉花田中劳作的黑人劳工”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部地区黑人劳工从事棉花采摘。

(2)根据图二“1897年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棉花田中劳作的黑人劳工”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部地区黑人劳工从事棉花采摘这一现象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主要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政治的稳定带来了经济繁荣,从而使人们有条件潜心研究科学,使自然科学有了新突破。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大发展,自然科学有了新的突破,这就为新的科技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3)根据材料可知,以上材料不能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全球棉花产业的全貌;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仅仅反映了美国棉纺织业和印度棉纺织生产的相关信息,不能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全球棉花产业发展的全貌。

故答案为:(1)图一:美国的棉纺纱厂采用机器生产的方式,存在雇佣童工的现象;图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南部地区黑人劳工从事棉花采摘。

(2)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主要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政治的稳定带来了经济繁荣,从而使人们有条件潜心研究科学,使自然科学有了新突破。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大发展,自然科学有了新的突破,这就为新的科技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3)不能;理由:材料仅仅反映了美国棉纺织业生产的相关信息,不能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全球棉花产业发展的全貌。【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32.【答案】(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观点: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论述: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