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1页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2页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3页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练习学生注意:1、本次练习答案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卷前,学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学校、姓名及考生号填写清楚。答题时客观题用2B铅笔按要求涂写,主观题用黑色水笔填写。2、本试卷共有19题,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3、练习完成后只交答题纸,试卷由学生自己保留。一、“宅兹中国”2022年7月至10月,“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上海博物馆举行,以下为部分代表性文物。(本题共24分)1.“宅兹中国”意为“住在天下的中央”。据此判断,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区域在A.四川 B.江西 C.河南 D.广东2.展览分为三个模块,请将上述展品归入相应的模块中。(6分)3.“齐侯盂”中的“齐侯”二字反映了周朝实行的哪一制度?A.分封制 B.礼乐制 C.井田制 D.内外服制4.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将下列叙述与相应的文物匹配。(10分)①见证王权礼制萌生的是__________。②能够证明我国已经出现成熟文字的是__________。③对于我国瓷器发展史研究具有参考意义的是__________。④体现夏商周时期冶炼铸造技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F。5.综合以上信息,请为“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撰写一段推荐词。(4分)二、“穿越”时空某校历史社团以“如果重回古代,我愿意生活在__________朝”为主题,展开了讨论。(本题共22分)6.学生甲:我愿意生活在宋朝,理由是(双选,4分)A.经济发展,重心南移 B.理学形成,儒学复兴C.初创行省,治理地方 D.疆域辽阔,国家统一7.学生乙:我愿意生活在唐朝,因为它(三选,6分)A.开元盛世,社会繁荣 B.三教并行,文化多元C.榷场活跃,都市繁华 D.政权并立,崇文抑武E.国力强盛,疆域拓展8.学生丙:唐朝也并非十全十美,从__________之后由盛转衰。A.七国之乱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变9.学生丁:有些动荡时期也有亮点,比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_就很有特色。A.政权更迭 B.独尊儒术 C.南北对峙 D.民族交融10.学生戊:其实,春秋战国和汉朝也很了不起。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8分)三、“泰半之赋”据史料记载,秦朝收取“泰半之赋”,对此学者们存在较大争议。(21分)材料一(农民)还要按规定向国家缴纳人头税,服繁重的徭役。秦代的田赋负担相当沉重,征收量达到2/3①。——孙翊刚《中国赋税史》注:①孙翊刚对“泰半”的理解是2/3。材料二(秦代)口赋则远比田租要重,所谓“收泰半之赋”,就是要将一年收入的一大半,作为人头税(口赋)上交国家。——王新龙《大秦王朝》材料三里耶秦简里耶秦简记载:“迁陵卅五年豤(垦)田舆五十二顷九十五亩,税田四顷□□……”——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下面为学者对材料三秦简内容的解读:材料四总舆田(应纳税土地)数5295亩,除以总税田(应缴田租)数451亩,为11.73倍,若总税田数为441亩,则为12倍。这两个数据都可以作为秦始皇三十五年迁陵县的实际田租税率为“十二税一”的佐证。——刘三解《秦砖大秦帝国兴亡启示录》11.就研究秦朝收取“泰半之赋”而言,上述四则材料哪些是第一手史料?哪些是第二手史料?(8分)12.根据材料一,秦朝农民对国家承担的义务有哪些?(3分)对比材料一、二,两位学者对“泰半之赋”中的“赋”的理解有何差异?(4分)1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秦收取“泰半之赋”的说法是否成立?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四、盛世面相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社会最后一个盛世,视角不同对其会产生不同的评价。(33分)材料一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14.上述材料从哪几个角度叙述了盛世的表现?(3分)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和土地数量的变化——整理自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数据来自樊树志《国史概要》和葛金芳《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15.根据上图,概括明清时期人口和耕地变化情况。(6分)材料三明朝形势图(1433)和清朝疆域图(1820)——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16.对照明朝形势图,清朝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17.18世纪中期,清朝设立的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