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涧彝族自治县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涧彝族自治县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涧彝族自治县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涧彝族自治县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涧彝族自治县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涧彝族自治县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的诗写得酣畅淋漓,感情勃发,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B.作为伟大时代的共和和国公民,在改革创新中,我们应争做马前卒,杜绝马后炮。C.心运地自偏,我这顶楼的迷你园景就是我的世外桃源了。D.自然科学领域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去破解。2.(2分)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贼的短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李玟同学搜集了四句喜欢的谚语,其中反映农业的一则谚语是()A.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B.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C.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D.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B.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C.峡谷里的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是火山爆发造成的。D.国庆节期间,铜钹山、嵩峰山迎来了一批批游客。4.(2分)下面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唉!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我想静静。B.最近,有伪造的假人民币流入我市,严重扰乱国家的货币流通。C.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D.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5.(2分)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音、形全对的一项是()A.刹那(chà)绯红(fēi)狼籍(jí)深恶痛疾(wù)B.颓唐(tuì)踌躇(chú)鲜腴(yú)殚精竭虑(jié)C.差使(chāi)悲悯(mǐn)钥匙(yuè)重峦叠嶂(lán)D.濒临(bīn)轩榭(xiè)残垣(yuán)摩肩接踵(zhǒnɡ)6.(2分)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一文以时空为顺序,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抒写了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感受。B.《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C.《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D.《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①其御者,詈②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注:①捽(zuó):揪;②詈:骂;③起居:问安。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翁捽其御者/其真无马邪B.詈且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由某携回重惩可也/惩山北之塞D.翁叩谢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汤敦甫是一个怎样的人。8、(3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诗中体现诗人对离别既洒脱又恋恋不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对“浮云游子意”的“浮云”这一意象作简要分析。9、(7分)古诗文默写。(1)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2)虽有佳肴,弗食,__________________。(《虽有佳肴》)(3)《卖炭翁》中,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勃送友人,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使读者感受其开阔的胸襟,豁达的情怀;李白送友人,面对离别来临的时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友人》),借用动作和声音描画分离的场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最后一次讲演(节选)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①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②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1.“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什么意思?“光明”指代的是什么?“打破这个黑暗”的意思又是什么?4.“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1、(15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古代风筝用处多王吴军①史书记载,风筝源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鲁国的著名工匠鲁班看到了鹞鹰在空中盘旋飞翔,于是深受启迪,他就“削竹为鹊,上天三日不下”。这是风筝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的墨翟也曾斫木制鹞,能在空中飞翔。汉朝初年,韩信用竹篾扎出架子,糊上纸,做成了更接近于后来的风筝的飞行物,用线牵引着,使其乘风飞空,这种飞行物就有了“纸鸢”的名字。到了五代时期,李邺在纸鸢的头上装了竹笛、安置了丝鞭,风吹着竹笛,鸣声响起,宛如古筝,于是就有了“风筝”之名。唐朝诗人高骈在《风筝》一诗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写的就是风筝在天上发出古筝一般的声音的情景。②古代的时候,风筝不只是放着玩的,更是战争中常用的武器。③在唐朝以前,风筝就曾应用在军事上。《鸿书》中记载,鲁班首先把风筝用于战争侦察中。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在决战时,刘邦的大将韩信曾放起一只风筝,根据风筝的引线的长短来估计秦朝皇宫的距离,确定方位,开凿出地道,赶在项羽之前攻进了秦朝皇宫。④明朝的时候,有一种火器,名叫“神火飞鸦”,它其实是一种鸦形风筝,内装炸药,用四个起火装置作为动力,当这种风筝飞到敌方的上空时,盘香就会点燃导火线,引起火药爆炸,具有一定的攻击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曾在军舰上把风筝放到海面上空,以标示隐藏在海底的德国潜水艇的确切位置,为空中轰炸机指出袭击的目标。⑤风筝是古代战争中的通讯工具。唐朝末年,叛将田悦兵到临安城下。宋将张全率军顽强抵抗,但是旷日持久,张全怕孤城难守。为了搬取救兵,张全把求援书信捆在风筝上送出城外,引来了救兵,临安城得以解围。⑥风筝是古代的科研工具,古人把风筝用于气象研究和监测。明朝的王逵在《蠡海集》一书中记载,当时曾经用风筝做测风实验。⑦古人还把风筝作为生产的工具。《资治通鉴》中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利用风筝“负人载物,超险阻而飞达,越川泽而空递”,弥补了“舆马之不能,舟楫之不逮”的不足。⑧当然,风筝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放着玩的。放风筝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清朝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七十回中说:“春日,把风筝放得很高,然后剪断引线,使其自行随风飘摇,晦气和痛苦也随之而去。”“放晦气”当然是迷信说法,但是,放风筝却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清朝的富察氏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儿童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放风筝时,需要牵线跑步和昂首远视,这的确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益于视力。(选自《北京日报》2018年3月2日)1.古代风筝的用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请用“‖”给②至⑤段分层,只划一处,并说明理由。②③④⑤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名著阅读。(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枪放在膝盖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懦弱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选文出自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_____》,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_,他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内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节选部分表现了他由绝望、动摇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历程。(2)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片段,完成后面问题。保尔紧张地屏住气。有几秒,他心里发生了剧烈斗争,但是他速来胆大,终于不顾一切地探尽身子,握住枪套,抽出那只乌黑闪亮的新手枪,匆忙退回到花园里。他向四周打量了一下,小心翼翼地把手枪插进裤袋,飞快地穿过花园,跑到樱桃树前。他像猴子一般,迅速地爬上屋顶,接着又回头看了一下,那勤务兵正安闲地跟马夫聊天。花园里一片寂静……他马上溜下板棚跑回家。年轻的保尔很喜欢枪,在这次偷枪之前他从一个小男孩手里抢的枪是怎样被处理的?小说紧接着写了与“枪”有关的什么情节?请简要概括。13、(5分)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广告的新纪元。我国毕昇最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最早的工商业印刷是北宋时期(公元960年——1127年)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版,现存于上海博物馆。这是至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印刷广告物。印刷术从中国传到西方后,使西方广告进入了新的阶段。1473年英国第一个出版人威廉·坎克斯印刷了许多宣传宗教内容的印刷广告,张贴在伦敦街头,这是西方最早的印刷广告,比我国北宋刘家针铺印刷广告晚三四百年。1622年英国尼古拉斯·布朗和托马斯·珂切尔创办的第一份英文报纸《每周新闻》在伦敦出版。在这一年中,有一则书籍广告。1650年在有关“国会的几则诉讼程序”一栏里,登出某家12匹马被盗的寻马悬赏启事。以后,在1710年阿迪逊和斯提尔又在《观察家》杂志中刊登了有关推销茶叶、咖啡、巧克力、书刊、房产、成药拍卖物品以及转让物品的广告。到1830年,美国已有1200种报纸,其中65种是日报。许多报纸第一版大部或整版都是广告。从1830年—1850年间是便士报时代,因为每份售价一便士,价格低廉,销路增加,对广告的效力,也相应提高。在报纸广告盛行的同时,杂志广告也不断增加,并出现了广告代理商和广告公司。(1)阅读这则材料后,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写出两条)(2)在广告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商家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夸大产品效应,甚至作虚假广告,坑害消费者。请你以消费者的名义,写几句话规劝那些作虚假广告的商家。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有时是需要改变的。面对单调的生活,我们可以用广泛的兴趣爱好去改变;面对疏离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用温暖的笑容去改变;面对僵化的思维,我们可以用富有创意的灵感去改变……世界因改变而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更加精彩。请以“用改变”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D【解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D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叹为观止”充当句子的谓语部分,不能作定语。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2、C【解题分析】

A.是气象方面的谚语。B.是食补养生方面的谚语。C.是关于农业方面的谚语。D.是有关读书的谚语。故答案选C。3、D【解题分析】

A.搭配不当。将“增加了”改为“激发了”。B.句子不完整。在句末加“的需求”。C.用词重复。删去“的原因”或“造成的”。故选D。4、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有歧义。“我想静静”中的“静静”可理解为安静,也可理解为一个人的人名,可以改为“我想自己静一静”。B成分残缺。句末加“秩序”等。D语意矛盾。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就不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点睛: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也可从语法角度。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5、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狼藉。B颓唐(tuí)。C钥匙(yào),重峦叠嶂(luán)。6、C【解题分析】

C.理解错误,《灯笼》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故选C。​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D2.公乃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而去。3.参考示例:汤敦甫借钱来赔偿卖菜老翁的菜钱,还设法待他走远才离开,不让指挥找他的麻烦,可见汤敦甫是一位为官爱民、宽厚仁爱、不仗势欺人的官员。【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D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都是“离开”之意。A前者代词,代“驾马的人”;后者副词“难道”。B前者“并且”,后者“将近”。C前者“惩罚、治罪”,后者“苦于”。点睛: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公乃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而去。译为:汤敦甫停着车,与指挥讲了好一会话,算着老翁已经走远,这才告别指挥,叫车子离开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即可。3.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无庸,假贯钱足矣”“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等句说明汤敦甫是一位为官爱民、宽厚仁爱、不仗势欺人的官员。翻译:汤敦甫在京师的时候,坐车经过宣武门大街,有个卖菜的老翁放下担子坐在路旁,驾马的人不小心碰上了,把菜都打翻在地上。老翁抓住驾马的人不放,责骂并且殴打驾马的人,索要赔偿菜钱。汤敦甫掀开帘子问:“值多少钱?我赔你。”老翁要一贯钱,汤敦甫摸了摸袋子,里边没钱,就叫他一块儿到家里拿钱。老翁不肯,说:“要赔就在这儿赔。”这弄得汤敦甫很是尴尬。正好南城兵马司指挥到了,相互行完了礼,就说:“这纯属小人,让我抓回去重重治罪就行了。”老翁才害怕起来,磕着头哀声乞求。汤敦甫对指挥说:“不用,借我一贯钱就行了。”指挥把钱给了他。老翁磕头道谢就走了。汤敦甫停着车与指挥讲了好一会话,算着老翁已经走远,这才告别指挥,叫车子离开8、1.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2.既写景,又比喻游子的漂浮不定。【解题分析】1.读懂题目要求,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内容理解作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意思是: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2.颈联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游子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9、缥缈孤鸿影不知其旨也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解题分析】

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缥缈”“鸿”“鬓”“邻”“兹”“班马”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作者对敌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2.设问句;反问句。爱憎分明,充满激情,富于号召力和感染力。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更有力量。3.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及斗争更加残酷;革命胜利;推翻反动统治4.此句改为陈述句后与其不如反问句坚决【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本句采用了借代修辞,用“李公朴”代之爱国人士,“千百万个李公朴”是指千百万个像李公朴先生一样争取民主的人民,他们前仆后继,同国民党反动派作不懈斗争。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问句类型的把握。问句一般可分为,一般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其特点分别是:只问不答,先问后答,问中有答。据此理解,“①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属于设问句;“②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属于反问句。【题目点拨】设问的作用: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设问句强烈的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反问的作用:是为了加强句子的语气,起到增强语气的效果。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比喻修辞的掌握,这里是暗喻。写出本体和喻体皆可得出正确答案。“光明”指代的是革命胜利?“打破这个黑暗”的意思是指推翻现有的统治?4.试题分析:从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区别分析。反问的作用:是为了加强句子的语气,起到增强语气的效果。本句中能表现出闻一多语气坚决。11、1.答题要点:广泛运用在军事上;是科研工具;是生产工具;是玩具(放风筝是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2.引资料(引用),引用高骈的诗说明了风筝得名的由来,即风筝在天上发出古筝一般的声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使语言生动,具有文采。3.②‖③④⑤理由:②至⑤段采用了先总后分、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说明古代风筝在军事上的运用。【解题分析】1.这是一道理解文章内容和信息筛选题。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观全局,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语句,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根据第②段“古代的时候,风筝不只是放着玩的,更是战争中常用的武器。”第⑤段“风筝是古代战争中的通讯工具。”第⑥段“风筝是古代的科研工具,古人把风筝用于气象研究和监测。”;第⑦段“古人还把风筝作为生产的工具。”第⑧段“当然,风筝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放着玩的。”提炼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第①段引用唐朝诗人高骈在《风筝》中的句子,表明运用的是引用,结合整个句子来看,引用高骈的诗说明了风筝得名的由来,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增强说明的趣味性。3.考查对文章写作思路的理解。阅读这几段的内容,可知③到⑤段分别介绍了风筝在古代战争中的几个作用。其中第②段是这几段的总起段,引出下文风筝在古代战争中几个作用的介绍。②段与③④⑤段是总分关系,故而层次划分为:②‖③④⑤。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是指保尔(保尔•柯察金),节选部分表现了他由绝望、动摇到战胜自我(战胜懦弱摆脱困境坚定信念)的心理历程。(2)在这次偷枪之前,因德国军队的搜查令,保尔抢来的枪被哥哥阿尔焦姆砸碎后扔掉了。小说紧接着写了保尔在砖瓦厂藏枪(埋枪)【解题分析】

(1)要求学生结合情节内容分析出自的名著。结合“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分析,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的是保尔•柯察金意图自杀的情节。保尔•柯察金之所以想自杀,是因为当时保尔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又找不到工作,内心深感绝望。这次之后,尔重新振作起来,尽管双目失明,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2)要求学生熟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根据故事情节来解答此题。在这次偷枪之前,因德国军队的搜查令,保尔抢来的枪被哥哥阿尔焦姆砸碎后扔掉了。小说紧接着写了保尔在砖瓦厂藏枪(埋枪),中尉(勤务兵),找枪(寻枪、搜枪)。13、(1)示例:①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广告的新纪元;②我国印刷广告比西方印刷广告早三四百年;③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业越来越发达。(2)示例:尊敬的各位商家,广告是宣传你们产品的好途径,请你们在策划、宣传的时候讲法规、守诚信,不要误导消费者。(意对即可)【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概括主要信息的题。要依据所提供材料的主要信息来进行分辨、提炼、概括,要特别注意事物发展的变化,事物发展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往往是结论的源头。考点:语言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口语交际题,着重于规劝。在劝说时要注意语言的连贯得体、委婉而又有说服力。语气不能生硬,让人能够欣然接受;同时要还要有说服力,能起到改正的效果。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