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张一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希望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B.学校开展和策划“诗润童心,逐梦前行”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支持。C.污染事故发生后,事故处理工作组密切监控周边河流、水系,避免未经达标处理的废水不排到外环境中。D.为保障青少年食品安全,教育部等三部委近日联合出台规定,要求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及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美国无视他国主权、无视国际准则的干涉行动,坑害了中东国家,最终也难免会自身。(2)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面向社会发布征集,寻找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3)不法分子设置各种陷阱引诱持卡人上当,消费者应谨慎提防。A.涉及启示处心积虑 B.殃及启事处心积虑C.殃及启事呕心沥血 D.涉及启示呕心沥血3、观察“汉字字体演变图”,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汉字演变有三个阶段: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B.从“车”“马”等字看,小篆及之前的汉字与图形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C.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D.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书写流畅,点画连字,用笔灵活,连绵不断。4、关于文学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陋室铭》《马说》和《小石潭记》这三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韩愈和柳宗元,他们都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B.傅雷翻译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欧也妮·葛朗台》。C.《恐龙无处不在》是一篇说明文,作者是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阿西莫多。该文指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D.“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翻译的作品达34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B.傅雷告诉儿子“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告诫孩子想着过去的艰难,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书名来源于小说中“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一句话。D.保尔的初恋对象是丽达,她是个林务官的女儿,曾把《牛虻》一书介绍给保尔,她没有和当时许多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6、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演讲的气势。B.“《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体现了南山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这个句子的标点使用有误。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从春秋的诗歌305篇,有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D.《小石潭记》是宋代文学家柳宗元遭受贬谪后所写成的游记名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例如会意字,从字的合成就能体会其中的含义,比如“武”字,即“止戈为武”②汉代文字学家许慎指出,汉字的构成有“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③意思是说,加强武备的目的在于制止战争④他的论述,有助于我们了解汉字这种“符号”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传播功能⑤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母语的表达符号,也是世界文明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A.①②④⑤③ B.①⑤④②③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③②④8、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贺敬之的《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语言,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C.《登勃朗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D.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鲁迅的散文《社戏》,以自由的笔法,抒写了他少年时代关于社戏的生活记忆。9、古诗词默写。(1)蒹葭采采,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诗经·蒹葭》)(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4)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美丽景色的语句“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伫立在壶口瀑布前,目睹着瞬息万变的奇观,耳闻振耳欲聋的轰鸣,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倏而,(升腾/腾空)而起,猛然俯冲向下,齐刷刷地跌进深渊。从深渊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飘落)。(即使/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或淌过石板,;或被夹在石间,。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黄河也就如此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挟(jiā)伫立(zhù)瞬息万变B.缕(lǚ)咆哮(xiào)振耳欲聋C.迂(yú)倏而(chù)张牙舞爪D.刹(chà)雾霭(ǎi)夺路而走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A.升腾飘落即使B.腾空抖落尽管C.升腾抖落尽管D.腾空飘落即使3.依次选用句子填入横线,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潺潺成溪②汩汩如泉③哀哀打旋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神医胡同安晓斯①祥子跪在爹的遗像前,捧着香炉的手不停地抖动。香炉里插着三柱香,燃过的香灰不住地掉下来。因为香炉不停地在动,三柱香燃过后的长度就不一样。②在我们沁水湾求得“平安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那三根香燃着的长度得一样。要不,咋还能叫“平安香”。③爹去世前,叫来了全家人,要把祖宗传下的“舒筋神丹”秘方的最后五味中药告诉祥子。祥子打开一看,却只有四味中药。就问爹。爹指指身边的一个小箱子,我走后,你捧着香炉跪在祖宗的牌位前,啥时三柱香一起着完,才能打开。那箱子里还有一味中药。祥子的爹就是我们这里的董神医。④董神医家世代行医,到董神医这一代更是声名显赫。他家门前原是一条窄窄的小胡同,世代被称为“神医胡同”。董家行医,家教很严。医德惟上,药价低廉。自家种的草药不收费,乡邻捐赠的草药不收费,不管多远的路,从不收出诊费。遇上特别困难的家庭,一律免费。在胡同两边居住的乡邻还主动拆除了院墙,将“神医胡同”变成了一条宽宽的通道。车来人往,更加方便。⑤祥子是董神医的独子,从老爹那里得到了许多真传,医术也广为称道。⑥每次祥子在祖宗的牌位前跪着,娘总会在旁边站着,从不说话。⑦董家最有名的中药丸就是“舒筋神丹”。爹去世前配好的“舒筋神丹”,是一包包的中药,还得再进行认真的研制加工,至少够祥子使用一年以上。听爹说,“舒筋神丹”由50味名贵中药研制而成,可平常祥子只知道45味,加上爹去世前说的4味才49味,还有一味,听爹说是最重要的,差了这一味,“舒筋神丹”的功效就会失去。⑧祥子知道,中药讲究配伍,别说差了一味,哪怕是“药引子”也是断然不能缺少的。⑨看祥子跪得很久了,娘终于说话了。孩子,再有一月就是你爹的周年祭日。到那天,你再和你爹好好说说。祥子听了,泪流满面。娘,一定是孩子做得还不够,爹还不满意。⑩这一月,祥子就没好好睡过觉。⑪祥子是最理解爹的心思的。从小在中医世家长大的祥子,如愿考上了医科大学。毕业后,祥子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和爹一起传承着这个世代有名的中医世家。⑫在世时爹常说广做善事。会不会是自己善事做得不够?⑬于是,祥子出资修缮了学校,修整硬化了村里的道路,村民们人见人夸。⑭董神医的周年祭日到了。那天一大早,祥子就听到外面一阵阵锣鼓声。开门一看,神医胡同里已经挤满了人。村民们敲锣打鼓地将一面做工精致、精美大方的崭新的“神医胡同”金匾送了过来。⑮这一天,祥子的泪水就没有断过。村里参与了董神医的周年祭典,那场面不亚于董神医下葬那天的情景。⑯入夜,万籁俱寂。祥子又一次跪在祖宗的牌位前。⑰祥子捧着香炉的手,今天特别地稳当。祥子亲手点燃的三柱香静静地燃着,直到三柱香燃尽,始终在同一个水平线上。⑱娘,我求得平安香了,我求得平安香了。大把大把的泪从祥子的眼眶涌出。⑲孩子,快去打开那个小箱子吧。你爹同意了。站在一旁的娘早已泣不成声。⑳祥子双手捧着那个精致的小箱子,虔诚地跪在爹的遗像前,好一会,才轻轻地慢慢地打开。㉑祥子终于看到那一味中药了。㉒一片洁白的宣纸上,是爹用工工正正的小楷写的两个字:良心。1.文章三次写祥子流泪,每次流泪的原因和心情各不相同,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流泪原因心情泪流满面父亲周年祭将至,他仍没有求得“平安香”A(________)泪水不断B(________)感激大把涌出终于求得“平安香”,不负父亲的嘱托C(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工工正正”能否换成“工正”?为什么?一片洁白的宣纸上,是爹用工工正正的小楷写的两个字:良心。3.试分析第⑭段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神医胡同”中“神医”一词的理解。5.文章以最后一味中药“良心”结束全篇,有什么好处?12、父亲的田野①浙西南莽莽苍苍的大山里,有一条清浅的小溪,自北向南穿村而去。几百年来,凛冽的山泉水潺潺流淌——叮叮咚咚,像一支永不停歇的曲。横卧在小溪上拢成便桥的那几根木头,烂了更新,新的又烂了。人们负重过桥时,深一脚浅一脚,吱嘎、吱嘎地发出节奏的响动。②习溪岸上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几年前,小木桥被钢筋水泥替代,村庄却没有了往日喧闹。孩子们都到镇里的寄宿制学校去了,年轻人也大多进了城。余数不多的一些村民——或上了年纪,或不适应城市的打工生活,仍在小溪两岸方圆不过十里的田野上,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我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位。③清明过后,蕨菜早已欣欣然松开了拳头,天地间满眼都是萌萌的嫩绿,田野里一片生机盎然。山区海拔高,我们种的是单季稻,这时就要撤谷种育秧了。村上的农户大多育的是水秧,谷种直接撒进蓄水的母田里,然后就等着插田(即插秧)了:而我的父亲,总是先在一长溜田块上,用覆着尼龙膜的弓形棚育好秧苗,然后再移栽到水田里。④秧苗的移栽即栽秧,这是一件极为枯燥而劳累的农活。时节大约在立夏的前两天。栽秧时我整天跟着父亲,弓着背伏在水田中央,左手掌托着一大柄带泥的秧苗,右手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拔了秧,然后一根一根逐一插入田泥。⑤三两天下来.刚搬了家的秧苗,绿油油、颤巍巍,成片成片立在初夏的微风中,煞是惬意。而我却浑身酸痛得直不起腰,走起路来像个老头儿。父亲是不计较栽秧的工夫和辛苦的,他只知道.比起水秧,这种方式育的秧插到田里,长势会更好、谷穗会更饱满。⑥端午节前后,父亲栽的秧苗,已分蘖得茁茁壮壮了。而此时,祖父与耕牛也早已唤醒了蛰伏了一冬的稻田,正水漾漾、明晃晃地候着。这就到了插田的时节了。⑦那时的乡村,插田和尝新米是极为重视的两件事,分别代表着希望与丰收。因此,插田那几日.家家户户的饭桌都特别丰盈。农谚“插田无豆腐,田埂当大路:插田无腌蛋,田埂全踩断”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插田时节要额外做豆腐、煮成鸭蛋。⑧那些年,我既盼望丰盛的插田饭,又害怕插田。因为我插的秧总是疏疏密密、歪歪扭扭,横秧更是经常上下排错了行。而父亲对插田是非常讲究的,每一株秧都要与前后左右四株秧间隔二十多厘米,竖秧横秧对得笔直,就像参加广播体操表演的队伍那样。⑨插田时。父亲打头,我在右侧。若是碰到百十米长的大丘田,我总要被父亲训斥几回。这期间,还免不了被他拔掉几排歪扭得太不像话的秧重插。望着父亲三五下就把我的秧行纠得笔直,挨了责的我虽然有些愤愤然,内心却也很是佩服。⑩村里的农户,也有像我父亲一样把秧插得笔直的,但多数人家只管把竖秧插好,横秧则不做要求。秧插直了,主要为日后耘田时,田刨能顺溜地通过。⑪一根三五米长、擀面杖般粗细的木柄,以四十五度角斜嵌在紧箍儿那么大的扁铁圈上,这就是耘田用的农具田刨了。耘田是水稻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目的是除草和松土。秧插下田后大约二十天,便迎来第一次耘田。耘田时,人挽着裤脚站立行走,双手一前一后握住田刨柄.一推一拉间,田刨在竖秧弄里“哗哗哗”地游走,刨去杂草、刨松了淤泥。⑫而父亲的稻田,是必须隔月再耘第二遍的——让田刨沿横秧弄也走一趟。那时的秧已密密匝匝。长到了齐腰高,秧叶边沿的锯齿锐得刺人。父亲是不允我放下裤脚耘田的,因为长长的裤脚糊着烂泥,会损坏秧叶。只消半天下来,原本光溜的腿肚子就被划得布满了不规则的血痕,细细长长,刺痛难耐。⑬那时我便觉得在父亲的心里,我是不如他的稻田重要的。⑭父亲不仅对稻田精耕细作,对田间地头的管理也总是一丝不苟。浙西南山区的稻田,大多是分布在山脊或山岙里的梯田,上下丘间的落差,有三五米到十几米不等。稻田里侧的田坎、外侧的田岸沿甚至田岸路上,丛生的杂草总是蓬蓬勃勃的,似乎时刻在密谋着占领整个田野。于是。在父亲的农活日历中,自然也排上了拔田坎、砍田岸沿、铲田岸这些人工锄草的项目。⑮经过一番辛苦的劳作,父亲的田野,总是田内郁郁葱葱、田外清清爽爽。几年下来,我们家种过的田地,就像有教养人家的后生一般,清爽而敦实。每次村里重新抓阄分责任田时,乡亲们都希望抓到的是我们家的稻田——因为好种!而父亲,则叉开始调教起他新分来的田地来。如此几轮分田后,父亲的汗水和足迹,几乎遍布了村庄里所有的稻田……⑯父亲的田野是我的另一个课堂,我的童年与少年时期一直都在不停地学习着祖辈传下的农耕技术。然而,我学会了耕田、插秧、耘田、刈谷、打稻,最终并没有子承父业成为一个农民——我破天荒地成了全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并留在远离家乡两百多里的城币工作。⑰十二年前祖父去世后,父亲的田野变得更加孤寂了。这两年,他的体力日渐衰退、头发稀疏而霜白。有一回,父亲从田野里挑谷担回家时,脚底打滑摔倒在地,稻谷散落一地。父亲当了一辈子农民、挑了一辈子谷担,这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那一天,他难过极了。⑱父亲老了,可是他依然不愿离开他的田野。有两回因为膝盖的骨刺让他疼痛难当,我把他接到了城里。去医院做完检查后,我想留他多住几日好好休息两天。然而,在熙熙攘攘的城市里.父亲显得无所适从——他一个人不愿上街,也不敢过马路。儿子上学、我和妻子上班,他就整天窝在家里的沙发上一直迷迷糊糊地睡觉。⑲两天下来,父亲就仿佛池塘枯水期的鱼、烈日下离了土的葱一般,蔫蔫的没有了生气,整日唠叨着要我送他回去。可是只要他一回到乡下老家,没一会儿,他便又像一位重返沙场的老将军,精神抖擞地扛上农具,巡视他的田野去了。⑳岁月是一支多情的画笔,在每一个萧瑟的秋冬过后,总能重新画出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春天:岁月又是一把无情的刻刀,年复一年地改变着父亲的模样,似乎转眼便让他沟壑满脸、两鬓满霜……只有家乡门前的小溪在不知疲惫地流淌着,叮叮咚咚地唱着永不停歇的乐曲。而父亲的田野,年复一年,青了又黄,黄了又青!1.文章第①自然段描写了家乡的景象。请从全文的角度,分析作者介绍家乡景象的用意。2.文章中“我”和乡亲的一些表现与父亲形成了对比。请结合文章分析,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种对比表现出的父亲形象的特点。3.请赏析文章第⑲自然段中的划线句。两天下来,父亲就仿佛池塘枯水期的鱼、烈日下离了土的葱一般,蔫蔫的没有了生气,整日唠叨着要我送他回去。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⑨自然段包含的两层语意。5.文章结尾,作者写到:“而父亲的田野,年复一年,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请说说作者在其中包含的情感。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孟涂文集》注:①奚,怎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③非问无以广识④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学学半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3.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14、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渔人甚异之(________)(2)悉如外人(________)(3)便要还家(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描摹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是写景妙笔,造语工丽,形象生动。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体现了桃花源人民的淳朴热情、好客.C.文章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按发现桃花源一进入桃花源一拜访桃花源一三访桃花源的顺序来讲述故事。D.和平安宁的桃花源与战乱频繁的现实世界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四、作文(40分)15、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每朵花都有其美艳之处,每个生命都有其精彩之时。生命的发展,就是不断从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过程。请以《遇见另一个自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2)请以“一样的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6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①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②要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D【解题分析】

A.句式杂糅。去掉“获得者”或把“荣获”改为“成为”。B.语序不当。“开展”与“策划”对调位置即可。C.不合逻辑,去掉“不”即可。故选D。【题目点拨】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2、B【解题分析】

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涉及:指关联到,牵涉到。殃及:是指连累。“殃及”符合第一空的语境。“启事”是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墙上的文字。这里的“启”是“说明”的意思,“事”就是指被说明的事情。而“启示”的“启”,则是“开导”的意思,“示”是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让人知道。“启示”是指启发指示,开导思考,使人有所领悟。“启事”符合第二空的语境。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含贬义。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处心积虑”符合第三空的语境。故选B。3、D【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行书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与楷书书写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据此,D项,行书“点画连字”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故答案为D。4、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B《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C《恐龙无处不在》的作者阿西莫夫,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幻大师、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D“欧阳修”是北宋人。5、D【解题分析】

保尔的初恋对象是冬妮娅,故选D。6、D【解题分析】

D.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故D不正确。7、C【解题分析】

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⑤总的介绍什么是汉字;②汉字的构成,是以下几句话的总结;④“他的论述”承接上句的“汉代文字学家许慎”;①举例说明;③解释①的“止戈为武”。因此选C。8、D【解题分析】

《社戏》是鲁迅的小说,不是散文。故选D。9、(1)白露未已在水之涘(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零落成泥碾作尘(4)徒有羡鱼情(5)萧萧班马鸣(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解题分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涘”“庇”“俱”“碾”“羡”“萧”“缤”这几个字的写法。10、1.D2.B3.C【解题分析】1.D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jiā-xié。B:振耳欲聋-震耳欲聋。C:yú-yū,chù-shū。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B项正确,升腾/腾空:后文是“而起”,故用腾空。飘落/抖落:与上文“浑厚庄重”“飞毯”搭配,用抖落更符合语境。尽管:关联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然,即使:关联词,表假设关系,此处不表示假设让步,故用尽管。故选B。3.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C项正确,钻石觅缝,因为从缝隙流出,所以用汩汩如泉;淌过石板,流动顺畅,所以用潺潺成溪;被夹在石间,像人被挤住一样,所以用哀哀打旋。故选C。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A愧疚(惭愧、难受等)B周年祭日当天,村民们送来金匾,参与祭典,场面盛大C激动(高兴等)2.“工工正正”运用叠词,强调了董神医写下这两个字时认真、郑重的态度,寄托了董神医希望祥子能真正理解“医德惟上”的祖训,行医能做到“医者仁心”的期望,也表现了董神医自己为人的方正。3.画线句写村民们隆重送来精美的“神医胡同”的金匾,表现了村民对董神医和祥子两代人医术和医德的肯定与赞扬,从侧面表现祥子继承了董神医的衣钵:医术高明,医德惟上,乐善好施,配得上“神医”的称号。4.董神医和祥子两代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表现了乡民对董家世代行医、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赞誉。5.揭示悬念,让读者回味无穷;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引人深思;揭示主题,突出为人医者“良心”的重要性;让董神医“医德惟上”的形象更丰满;启示读者为人处世都要讲“良心”。【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人物心理或情感变化过程的梳理。要仔细阅读文章,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心理或情感的变化,可以用文中词语概括,如果不明显,可以自己概括。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父亲周年祭将至,他仍没有求得“平安香”,他感到惭愧、内疚;第二次流泪是因为周年祭日当天,村民们送来金匾,参与祭典,场面盛大,他很感激乡民们;第三次流泪是因为终于求得“平安香”,不负父亲的嘱托,他很高兴。根据提示填空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某个词语,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进行比照,通过比较,体会恰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作用;也可以删除这个词语,将删除后的句子与原句加以比较,看效果上的变化,作出判断。“工工正正”是叠词,强调了董神医写字时认真、郑重的态度,寄托了董神医对儿子医德的嘱托和希望。3.本题考查学生对侧面描写作用的分析。侧面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又叫间接描写,其特征是作者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它事物;或是通过其他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从侧面烘托、映衬,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征来。画线句通过对村民们隆重送来精美的金匾,侧面突出祥子继承了董神医的衣钵,医术高明,医德惟上,乐善好施,配得上“神医”的称号。4.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标题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题目本身义,指文中的某样物品(题目为名词时多见),文章中的某个情节(题目为句子时多见);题目深层义,往往与中心相联系。结合文章内容可知,题目中“神医”指的是董神医和祥子两代人,赞美他们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表现了乡民对他们的赞誉。5.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结尾句子作用的分析。记叙文结尾的句子或段落作用:①画龙点睛,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③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文题);④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文章最后一段“良心”二字揭示悬念,引人深思;同时,揭示主题,突出行医“良心”的重要性,更加丰富了董神医“医德惟上”的高大形象。12、1.介绍了家乡的环境;用家乡从古到今环境依旧的情形为下文表现父亲坚守传统生活方式(插秧)作铺垫。2.插秧时,“我”插得不好,并且害怕插秧之苦,表现了父亲勤劳的特点;乡亲刨秧只刨一次,父亲刨两次,表现了父亲做事认真的特点。(关键词:勤劳、认真)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池塘枯水期的鱼”“烈日下离了土的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表达了父亲想回到农村的迫切心情。4.插秧时,“我”插的秧并不好;“我”内心很佩服父亲插秧认真。5.句子表面说父亲的田野年复一年青了又黄,实际说的是父亲在田地里辛苦地劳作了一年又一年,包含了对父亲敬佩、赞颂以及岁月流逝父亲日渐老去的惋惜之情。(敬佩、赞颂、惋、无奈。)【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此题要注意环境描写所处的位置是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在内容上:介绍了家乡的环境从古到今没有变化。结构上:为下文表现父亲坚守传统生活方式作铺垫。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2.试题分析: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首先要找到对比的内容,即“我”与父亲作对比的地方,乡亲与父亲作对比的地方。再联系具体语境,答出对比的作用,即突出了父亲的形象特点。3.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池塘枯水期的鱼”“烈日下离了土的葱”明显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点睛: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4.试题分析:概括层次大意要明确,即表达意思要正确、清楚。完整,概括出主要内容。直接,语句要简明扼要,不能啰嗦。可理解好“挨了责的我虽然有些愤愤然,内心却也很是佩服”一句。“挨了责”是因为“我”插的秧并不好;“内心却也很是佩服”是说父亲插秧认真。5.试题分析:考查语句的作用,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有所不同的是“而父亲的田野,年复一年,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这句话一语双关,所以要把字面意思与深刻含意答出来。特别是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答出来。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①即使②好处③增加④有时2.①教人是学习的一半。②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3.①实践出真知②我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虽”:即使。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①句的两个“学”字、②句的“好”“而”等字词的翻译。“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否定判断句的翻译。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3.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阅读好两篇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各自都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甲文可从“实践出真知”的角度,乙文可从“勤学好问”等角度作答即可。(一)译文: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14、1.对……感到惊异全,都同“邀”,邀请2.(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3.C【解题分析】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年代:东晋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异:对……感到惊异。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俨然:整齐的样子。乃:竟然。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