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机电暂态仿真建模技术导则发布目次前言 Ⅰ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总则 15资料和数据的准备 26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机电暂态模型 27模型参数校核 58建模报告 6附录A(规范性)直流输电一次系统参数 7附录B(规范性)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参数 12附录C(规范性)直流输电一次系统的计算模型 22附录D(规范性)限幅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模型 26附录E(规范性)选择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模型 39附录F(规范性)直流输电附加控制系统模型 46附录G(资料性)模型参数校核的误差指标 49Ⅰ前言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6)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国家电网有保电气有限公司。1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机电暂态仿真建模技术导则本文件规定了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分析计算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简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立和参数校核。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电网换相换流器为核心的±4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每站一个极由单个或两个12脉动换流器串联结构的直流输电系统建模,其他电压等级和不同主回路结构的直流输电系统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5843±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要求GB/T50789±800kV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DL/T277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整定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GB/T1349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机电暂态模型基于交流系统基波序相量,模拟在交流系统对称和无畸变条件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自身动态特性及其与交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特性的模型。限幅型控制系统模型采用直流电压和关断角控制器的输出量作为直流电流控制器输出量限幅的直流输电控制系统模型。选择型控制系统模型通过比较直流电流、直流电压及关断角三种控制对象偏差量,选择被控对象的直流输电控制系统模型。4总则。25资料和数据的准备部门等收集资料和数据。规定。流,直流功率基准值PdB为设计单极额定直流功率。6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机电暂态模型模型建立的流程至少应包括收集资料、确定一次系统模型、选用控制系统模型和配置模型参数。当实际工程模型与本文件模型结构不一致时,宜选择与实际工程结构最为接近的模型,并通过参数调整使外特性满足误差要求,或采用自定义模型。3标引序号说明:ΔPj—附加控制系统的功率调制输出量;图1模型组成括正常换相计算模型和换相失败计算模型,并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型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4标引序号说明:Pformp—对极的功率值;Io—直流电流的指令值;ΔP—附加控制系统的功率调制输出量;Pdcef—直流功率参考值;Io—输入过负荷环节的直流电流指令值;Ioax—过负荷环节输出的直流电流指令上限;Ioim—经过低压限流控制后的电流输出值;Uac—换流母线交流电压;Id—直流电流;Ud—直流电压;α—触发角;Δα—换相失败预测输出角;amax;αraml—整流侧最小触发角控制的输出角;αset—重启动控制输出的触发角;αvca—电压控制的输出触发角;αccain—电流控制积分环节输出下限;Qfilter—无功控制量;K%—分接头挡位;Q—换流站向交流系统输送的无功功率;P—整流侧直流功率;γ—关断角。图2限幅型控制系统模型组成规定。5标引序号说明:Uac—交流电压;Ud—直流电压;Pdcef—直流功率参考值;ΔP—附加控制输出的功率参考值;Io—直流电流的指令值;Pfromp—来自对极的功率值;Ippt—经过极间功率转移功能后的电流参考值;Icmc—经过电流裕度补偿后的电流参考值;Ipcl—经过极电流限制之后的电流参考值;Ipc—对站极电流限制功能输出值;Iocr—经过电流指令协调后的直流电流指令值;Ioim—经过低压限流控制后的电流输出值;Id—直流电流;inUdef—直流电压参考值;α—触发角指令;αref—选择型闭环控制输出的触发角;γ—关断角;Δγ—换相失败预测输出的关断角参考值增量;Udi—理想空载电压;γref—关断角参考值;Qfilter—无功控制量;K%—分接头挡位;Q—换流站向交流系统输送的无功功率;P—整流侧直流功率;图3选择型控制系统模型组成附加控制宜包括频率控制、低频振荡阻尼控制和直流功率调制等。模型应符合附录F的规定。67模型参数校核7.1应对直流输电控制系统模型参数进行校核。基于直流工程规划阶段的设计参数,在控制保护装置联调试验、现场试验和调度运行阶段应采用相应阶段的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校核。a)控保联调阶段,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装置功能试验与动态性能试验(联调试验)数据;c)调度运行阶段,厂家提供的与实际工程一致的动态性能试验数据或电磁暂态模型,调度运行部门提供的实际运行录波数据。a)功率控制环节参数根据直流功率阶跃试验数据校核;b)电流控制环节参数根据直流电流阶跃试验数据校核;c)电压控制环节参数根据直流电压阶跃试验数据校核;d)整流侧最小触发角控制环节参数根据整流侧换流母线三相瞬时性短路试验数据校核;e)换相失败预测环节参数根据逆变侧换流母线三相瞬时性短路试验数据校核;f)低压限流控制环节参数根据换流母线三相短路试验数据校核。差评价标准见附录G。8建模报告建模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b)建模标准和基本方法;c)直流工程设计单位和直流设备供货商提供的模型和设计参数;d)电力系统机电暂态稳定计算用的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和参数,并指明基准值,说明仿真计算用程序和计算条件,提供校核试验波形和仿真计算波形,提供校核误差评价指标;e)结论及建议包括下列内容:1)模型校核内容,并确保结果准确性;2)给出模型和参数及可用于电力系统稳定计算的结论;3)列出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f)本文件第5章规定的资料和数据。7附录A (规范性)直流输电一次系统参数设计数据,建成投运后应更新为工程实际数据。序号参数名称单位数值备注1换流站接入交流系统额定运行电压2换流站接入交流系统最高稳态电压3换流站接入交流系统最低稳态电压4换流站接入交流系统额定频率5直流正送额定运行电压6直流正送额定运行电流A7直流正送额定运行功率MW8直流正送降压70%运行电压9直流正送120%功率运行电流A直流正送120%功率运行电压直流反送80%功率运行电流A直流反送80%功率运行电压按照表A.2的格式分别提供各换流站所采用的换流变压器参数。序号参数名称单位数值备注1额定容量MV·A2交流侧额定线电压3阀侧额定线电压4短路电压百分比%5空载损耗8序号参数名称单位数值备注6空载电流百分比%7主抽头电压8抽头额定档位9抽头最高档位抽头最低档位抽头级差%长期运行电流A联结方式变压器饱和相关参数序号参数名称单位数值备注1组数2单组容量3高端电阻犚Ω4低端电阻犚Ω5高端电感犔6低端电感犔7高端电容C8低端电容C序号参数名称单位数值备注1类型2组数3单组容量4电压等级9序号参数名称单位数值备注1阀通态压降2阀最小关断时间限制3相对阻性压降dr4理想空载直流电压Udi序号参数名称单位数值备注1单站极线平波电抗器电感犔2单站中性线平波电抗器电感犔序号参数名称单位数值备注1组数2单组容量3高端电阻犚Ω4低端电阻犚Ω5高端电感犔6低端电感犔7高端电容C8低端电容C提供直流线路的杆塔几何结构,并按照表A.8的格式提供杆塔参数和线路实测参数。序号参数名称单位数值备注1线路长度2线路杆塔高度m3线路极间距m4线路弧垂m5地线条数6地线杆塔高度m7地线最大弧垂m8地线间水平距离m9线路分裂数分裂导线平均半径m分裂导线分布半径m分裂导线单位长度直流电阻地线平均半径m地线单位长度直流电阻直流线路单位长度电阻直流线路单位长度电感直流线路单位长度对地电容提供接地极线路的杆塔几何结构,并按照表A.9的格式提供各换流站接地极线路的杆塔参数和实测参数。序号参数名称单位数值备注1线路长度2线路杆塔高度m3线路极间距m4线路弧垂m5地线杆塔高度m6地线最大弧垂m7线路单位长度直流电阻8线路平均半径m9地线单位长度直流电阻地线平均半径m序号参数名称单位数值备注直流线路单位长度电阻直流线路单位长度电感直流线路单位长度对地电容附录B (规范性)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参数加控制系统。限幅型控制系统各模块参数按照下列表格的格式提供:jB.10提供;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直流电流指令值下限2犜犜电压滤波时间常数s3犜犜电流滤波时间常数s4犜犜功率滤波时间常数s5电压滤波环节下限幅6直流电流基准值7直流电压基准值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犜犜电压滤波时间常数s2最小电流指令3电压低國值4电压高國值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电压滤波环节下限幅2犜犜电压滤波时间常数s3犜犜电压滤波时间常数s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过负荷计时电流门榄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犜犜电流滤波时间常数s2直流电流裕度3电流控制增益4Kp电流控制比例增益5犜i电流控制积分时间常数s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整流侧直流电压参考偏移值2逆变侧直流电压参考偏移值3犚线路电阻4犜犜滤波时间常数s5Kp电压控制比例增益6犜i电压控制积分时间常数s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犜犜滤波时间常数s2换相失败预测比例增益3启动电压國值4犜输入减小时的时间常数s5犜h时间窗口宽度s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犜犜滤波时间常数s2 关断角参考值°3K增益系数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启动國值2复归國值3犜犜上升沿触发延时时间s4犜犜下降沿触发延时时间sB控制模型参数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两级启动國值K>K2°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移相保持时间s2重启动保持时间s3 移相角°4 重启动角°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 移相角°2 重启动角°3整流侧最小触发角参考值°4逆变侧最小触发角参考值°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 触发角参考值°2 触发角死区值°3 关断角参考值°4 关断角死区值°5直流电压死区值6犜测量时间常数s7tt防频繁动作延时时间s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t投切动作延时s2Q Q无功功率死区3f(P)无功功率参考值偏移量与有功功率的函数关系4交流母线电压死区5交流过电压参考值16交流过电压参考值27交流过电压参考值38tt信号延时时间1s9tt信号延时时间2stt信号延时时间3sUmax切交流滤波器参考值Umax允许投交流滤波器参考值Umin投交流滤波器参考值Umin允许切交流滤波器参考值选择型控制系统各模块参数按照下列表格的格式提供:lB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犜犜滤波时间常数s2电压滤波环节上限幅3电压滤波环节下限幅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犜犜电压滤波时间常数s2犜犜电压滤波时间常数s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电流裕度补偿死区值2犜犜积分时间常数s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秒级过负荷限制电流值2小时级过负荷限制电流值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电流裕度2电压裕度3 关断角参考值4KpPI控制器比例增益5犜iPI控制器积分时间常数s6Kg关断角增益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 逆变侧设定的关断角参考值2k正斜率修正系数3 x换相电抗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犜犜电压滤波时间常数s2零序电压判据的启动值3电压幅值跌落的启动值4犜犜保持时间s5犜犜脉冲展宽延时时间s6关断角参考值增量滤波时间常数s7 c关断角参考值增量参数°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强制移相角°2强制移相角°3小电流國值4犜犜延时时间s附加控制系统各模块参数按照下列表格的格式提供: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比例增益系数第1种结构2频率偏差死区第1种结构3时间常数s第1种结构4ff频率额定值第2种结构5f f频率下限值第2种结构6f f频率上限值第2种结构7T时间常数s第2种结构8频率偏差限值9功率限值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TT频率测量时间常数s2T~T时间常数s3比例增益系数4INPMAX频率偏差限值5MAX功率输出限值6DEAD频率偏差死区序号符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s设备供货商提供的用于参数校核的限幅型控制系统电磁暂态模型至少应给出表B.26所列的输出表B.26限幅型控制系统模型中要求输出的信号量序号信号量名称备注1换流母线三相电压瞬时值2直流电压3直流电流表B.26限幅型控制系统模型中要求输出的信号量(续)序号信号量名称备注4交流电压最大持续值DMAXHOLD输出5交流电压最小持续值6直流电流滤波值7直流电流偏差8增益后直流电流偏差9电流控制比例输出电流控制积分输出触发角指令触发角置位值直流电压指令电压控制输出触发角直流电流指令低压限流控制输出关断角参考值增量滤波环节输出换相失败预测输出整流侧最小触发角控制输出逆变侧关断角参考值逆变侧关断角最小值关断角控制电流偏差信号关断角控制角度偏差关断角控制角度修正信号关断角控制输出整流侧与逆变侧触发角测量值逆变侧关断角测量值触发角置位信号换流变分接开关挡位逆变侧最小换相裕度计算输出整流侧过电压限制触发角指令输出表B.27选择型控制系统模型中要求输出的信号量序号信号量名称备注1换流母线三相电压瞬时值2直流电压3直流电流4正序电压幅值5零序电压幅值6直流电流滤波值7直流电流指令8经过极间转移功能后的直流电流参考值9经过裕度补偿后的直流电流参考值经过极电流限制后的直流电流参考值经过电流指令协调后的直流电流参考值低压限流控制中直流电压滤波值经过低压限流控制后的直流电流参考值直流电流偏差直流电压偏差逆变侧实测关断角参考值逆变侧实测关断角偏差经过关断角控制输出的触发角余弦值换相失败预测输出选择型控制器输出制器的上限、下限值选择型闭环控制输出的触发角经过关断角控制输出的触发角余弦值换相失败预测输出的关断角参考值增量触发角控制的输出序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1理想空载直流电压2额定触发角°3额定关断角°表B.28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系统参数(续)序号参数名单位数值备注4触发角的稳态控制范围°5关断角的稳态控制范围°6控制系统的最小限制角°7秒级过负荷电流A8小时级过负荷电流A9长期过负荷电流A要求分组切除的最大电压要求分组投入的最小电压限制分组投入的最大电压限制分组切除的最小电压滤波器向上死区值滤波器向下死区值电容器向上死区值电容器向下死区值交流电压向上死区值交流电压向下死区值 (规范性)直流输电一次系统的计算模型在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直流换流器采用准稳态模型。其前提条件是假设换流母线电压为三相对称的正弦波,采用交流正序电压计算。直流输电的一次系统模型在直流侧将换流器等效为受控电压源,整流、逆变两个换流器与直流线路联立求解;在交流侧将换流器等效为注入电网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直流是否发生换相失败根据主回路的不同电路状态确定。直流与两端直流的一次系统主回路建模方法基本一致,均采用等值电路表示。标引序号说明:αβUc—逆变侧触发超前角,单位为度(°);人人烆Lsi十2换流器的理想空载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的关系按公式(C.2)计算。式中:Ud0—理想空载直流电压,标么值;U—换流变系统侧线电压有效值折算到换流变阀侧后的值,标么值。整流侧换流器出口处直流式中:Udr—整流侧直流电压,标么值;Ud0r—整流侧理想空载直流电压,标么值;α—整流侧触发角,单位为度(°);式中:逆变侧换流器出口处直流电压按公式(C.5)计算。式中:Udi—逆变侧直流电压,标么值;Ud0i—逆变侧理想空载直流电压,标么值;β—逆变侧触发角,单位为度(°);a)整流侧等效电路b)逆变侧等效电路直流线路模型采用电阻与电感串联电路。将整流器和逆变器分别表示为戴维南电路,直流输电线式中:式中:s—拉普拉斯算子。通过反变换可得到时域的Id和Uc。式中:P—注入交流电网的有功功率,标么值;Id—直流电流,标么值。无功功率与功率因数相关,功率因数与换流器触发角、换相角和关断角等运行角度相关,按公式 式中:Q—注入交流电网的无功功率,标么值;P—注入交流电网的有功功率,标么值;;γ—关断角,单位为度(°);μ—换相角,单位为度(°)。发生换相失败时,逆变侧换流器同一相桥臂上的阀组同时导通,即换流器的直流母线短路,反映到标引序号说明:αβ—逆变侧触发超前角,单位为度(°);Id—直流电流,标么值;d,标么值;d。发生换相失败时,逆变侧失去调节能力,直流线路上的电流变化完全取决于整流侧换流器的调节特附录D (规范性)限幅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模型得到电流指令;当电流控制转移到逆变站时,弥补与裕度定值相等的电流降落给电流指令。标引序号说明:ΔP—附加控制输出的功率指令,标么值;Pfromp—对极极间功率转移环节输出,标么值;Ud—直流电压,标么值;Udiltp—对极滤波后的直流电压,标么值;Id—直流电流,标么值;Ioax—过负荷环节输出的直流电流指令上限,标么值;Io—输入过负荷环节的直流电流指令值,标么值;Io—经过电流裕度补偿后的直流电流指令值,标么值;S—拉普拉斯算子;BC_Mode—本极双极功率控制方式标志,1为本极处于双极协调控制模式,0为单极独立运行;BC_Mode_BP—本极与对极均处于双极功率控制方式标志,1为双极均处于双极协调控制模式,0为双极中有一极或两极处于单极独立运行;—直流输送双极功率的参考值,标么值;TTTTTT进行限幅。标引序号说明:Ud—直流电压,标么值;Ud—直流电压滤波值,标么值;Io—直流电流的指令值,由指令计算环节输出,标么值;Ioim—经低压限流后的电流指令,标么值;S—拉普拉斯算子;T—电压滤波时间常数,电压上升及下降取不同数值,单位为秒(s);Ioin—最小电流指令,标么值; 一极处于双极功率控制模式时,对极发生功率损失或受限应将功率转移至本极,以减小功率损失。站间和多回直流间功率转移控制模型可参照执行。标引序号说明:Udiltp—对极滤波后的直流电压,标么值;Ud—直流电压,标么值;Ioax—过负荷环节输出的直流电流指令上限,标么值;Io—经过电流裕度补偿后的直流电流的指令值(电流指令计算环节输出),标么值;Ptop—转移给对极的功率,标么值;Udilt—滤波后的直流电压,标么值;s—拉普拉斯算子;BC_MODE—双极控制模式选择,1为本极处于双极协调控制模式,0为单极独立运行;TT—直流输送双极功率的参考值,标么值;恢复及多次过负荷。标引序号说明:Io—输入过负荷环节的直流电流指令值,标么值;Ioax—过负荷环节输出的直流电流指令上限,标么值;time-I—过负荷时间(单位为秒)-过负荷能力(标么值)插值曲线;s—拉普拉斯算子;Iollef过负荷计时电流门榄,标么值。电流控制模型如图D.5所示,采用PI控制通过调节触发角实现对直流电流的控制。标引序号说明:Id—直流电流,标么值;Ioim—经低压限流的电流指令,标么值;α—输出触发角α,单位为度(°);s—拉普拉斯算子;αintax—触发角上限,由触发角限幅配合模型计算,单位为度(°);intin限幅配合模型计算,单位为度(°);Gain—电流控制增益;Kp—电流控制比例增益;Ti—电流控制积分时间常数,单位为秒(s);T—电流滤波时间常数,单位为秒(s);电压控制模型如图D.6所示,采用PI控制通过调节触发角实现对直流电压的控制。标引序号说明:Ud—直流电压,标么值;Io—直流电流的指令值,标么值;αvca—电压控制的输出触发角,单位为度(°);s—拉普拉斯算子;RECT—整流侧标志,1为整流侧,0为逆变侧;Udef直流电压参考值,标么值;OFFSETrec—整流侧直流电压参考偏移值,标么值;OFFSETinv—逆变侧直流电压参考偏移值,标么值;R—线路电阻,标么值;T—滤波时间常数,单位为秒(s);Kp—电压控制比例增益;Ti—电压控制积分时间常数,单位为秒(s)。输出提前触发角度增量。标引序号说明:UUmΔαs—逆变侧交流母线零序电压幅值,标么值;—逆变侧交流母线电压幅值,标么值;—换相失败预测输出角,单位为度(°);—拉普拉斯算子;—接地故障动作标志,1为检测到交流侧接地故障,0为未检测到交流侧接地故障;MAXHOLD—获取Th时间窗口内的最大值并保持;TT—换相失败预测比例增益;ThT出触发角。标引序号说明:Id—直流电流,标么值;S—拉普拉斯算子;Ioim—经低压限流的电流指令,标么值;K—增益系数;Δα—换相失败预测输出角,单位为度(°);T—滤波时间常数,单位为秒(s);式中:式中:次c—换流变压器的漏抗,标么值。电压恢复控制模型如图D.9所示,在交流或直流故障后恢复过程中,判断直流电压是否低于门榄标引序号说明:Ud—直流电压,标么值;k复归國值,标么值;T—上升沿触发延时时间,单位为秒(s);T—下降沿触发延时时间,单位为秒(s)。整流侧最小触发角控制模型如图D.10所示,在交流故障时限制整流侧最小触发角。标引序号说明:cαraml—整流侧最小触发角控制的输出角,单位为度(°);K、K—两级启动國值,K>K;的放电时间后,按照设定的电压参考值重新启动,以维持直流系统运行。标引序号说明:t—时间,单位为秒(s);式中:限幅配合包括电流控制、电压控制和关断角控制环节输出的触发角之间的限幅配合关系,及换相失败预测、电压恢复控制、整流侧最小触发角控制和重启动控制环节对触发角输出的限幅配合关系,模型标引序号说明:αvca—电压控制的输出触发角,单位为度(°);α—电流控制的输出触发角,单位为度(°);Δα—换相失败预测输出角,单位为度(°);αraml—整流侧最小触发角控制的输出角,单位为度(°);nαset—重启动控制输出的触发角,单位为度(°);D式下,通过直流电压测量值与参考值的偏差进行控制。标引序号说明:αγUdK%s—分接头挡位;—拉普拉斯算子;γγtT无功与交流电压控制根据无功参考值或交流电压参考值与测量值的偏差,输出无功控制量,按照控b)交流过电压控制c)交流电压限制控制标引序号说明:Q—换流站向交流系统输送的无功功率,标么值;P—整流侧直流功率,标么值;Uac—交流母线电压,标么值;DEC_Filter—切除滤波器指令;INV_Filter—投入滤波器指令;Q Qf(P)—无功功率参考值偏移量与有功功率的函数关系;tQ QD无功与交流电压控制模型(续)附录E (规范性)选择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模型得到电流指令。标引序号说明:ΔP—附加控制输出的功率参考值,标么值;Pref—功率参考值,标么值;Ud—直流电压,标么值;Udilt—直流电压的滤波值,标么值;Io—直流电流的指令值,标么值;狊—拉普拉斯算子;Iref—电流参考值,标么值;Udax—电压滤波环节上限幅,标么值;Udin—电压滤波环节下限幅,标么值;犜—滤波时间常数,单位为秒(s)。当一极处于双极功率控制模式时,对极发生功率损失或受限应将功率转移至本极,以减小功率损失。站间和多回直流间功率转移控制模型可参照执行。标引序号说明:Udilt—直流电压的的滤波值,标么值;Io—直流电流的指令值,标么值;Ud—整流侧本极实际直流电压,标么值;Ptop—送往对极的功率值,标么值;Imax—过负荷电流限制,根据实际过负荷参数选Ippt—经过极间功率转移功能后的电流参考值,标么值;狊—拉普拉斯算子;极功率控制模式;Iref—电流参考值,标么值;Pref值,标么值;犜—电压滤波时间常数,单位为秒(s);犜—电压滤波时间常数,单位为秒(s)。E标引序号说明:Ippt—经过极间功率转移功能后的电流参考值,标么值;Id—直流电流,标么值;Icmc—经过电流裕度补偿后的电流参考值,标么值;狊—拉普拉斯算子;犚犈C—整流模式信号,犚犈C=1表示本站为整流站,犚犈C=0表示本站为逆变站;极电流限制模型如图E.4所示,根据主设备的过负荷能力计算最大允许电流值。将直流电流与國值输入过负荷计算环节,可采用斜率发生器或反时限积分等方法实现过负荷计算,环节输出指令决定选择小时级或秒级过负荷限制电流值。标引序号说明:Id—直流电流,标么值;Icmc—经过电流裕度补偿后的电流参考值,标么值;Ipcl—经过极电流限制之后的电流参考值,标么值;QU—过负荷计算的输出指令,1为小时级过负荷动作,0为小时级过负荷未动作;Ims—秒级过负荷限制电流值,标么值;Imh—小时级过负荷限制电流值,标么值。导致电流控制权转移。标引序号说明:Ipcl—经极电流限制后的电流参考值,标么值;Ipcls—对站经极电流限制后的电流参考值,标么值;Iocr—经过电流指令协调后的直流电流指令值,整流站取大,逆变站取小;C式信号,犚犈C=1表示本站为整流站,犚犈C=0表示本站为逆变站。输入到PI控制器。其中,可变限幅的原理是根据当前直流电压或直流电流与设定國值的比较结果,选择预设的限幅值。标引序号说明:么值;Id—直流电流,标么值;Ud—直流电压,标么值;Uerr逆变站选偏差较大值,电压控制器和电流控制器使用相同的PI控制器;γ—关断角,单位为度(°);f(文)—电流转换函数;f(文)—电压转换函数;f(文)—关断角转换函数;cosα—PI控制器的输出;度(°);s—拉普拉斯算子;REC—整流模式信号,1为整流站,0为逆变站;FLAG1为实测型,0为预测型;EN—积分器使能信号;复位;Kg—关断角增益;Kp—比例增益;比较电流偏差、电压偏差和关对应的控制模式比例增益参数;(电流偏制模式)Ti—积分时间常数,单位为秒(s);比较电流偏Ti选择最小偏差所对应的控制模式时间常数;在逆变站Ti选择最大偏差所对应的控制模式时间常数;Udef直流电压参考值,标么值;标引序号说明:犐ocr—经过电流指令协调功能输出的电流指令,标么值;Δγ—换相失败预测动作时关断角参考值增量,单位为度(°);Udi—实际的理想空载电压值,标么值;γref—逆变侧设定的关断角参考值,单位为度(°);k—正斜率修正系数。输出提前触发角度增量。标引序号说明:Um—交流母线电压幅值,标么值;U—交流母线电压零序幅值,标么值;Δγ—换相失败预测输出的关断角参考值增量,单位为度(°);狊—拉普拉斯算子;Flag—交流侧故障标志,1为检测到交流侧故障,0为检测到交流侧故障;MAXHOLD—保持输入的最大值;T—电压滤波时间常数,单位为秒(s);T—MAXHOLD保持时间,单位为秒(s);T—脉冲展宽延时时间,单位为秒(s);a—零序电压判据的启动值,标么值;a—电压幅值判据的启动值,标么值;γc—关断角参考值增量参数,单位为度(°)。标引序号说明:Id—直流电流,标么值;αref—选择型闭环控制输出的触发角,单位为度(°);α—触发角输出,单位为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白城市人民医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规范考核
- 大同市人民医院实验室间比对考核
- 2025年中等教育服务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城市供用水合同(GF-1999-0501)管理细则
- 2025年城市供用气合同(CF-199-0502)与用户意见征集协议
- 2025年下半年广东广州市海珠区事业单位集中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拟聘(第二批)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下半年广东东莞市面向村党组织书记招聘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6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平顶山市直事业单位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朔州市中医院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专题考试
- 北京市人民医院宫内治疗技术专项考核
- 盘扣租赁公司管理制度
- 2025河南大河控股有限公司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集合
- GB/T 19027-2025质量管理GB/T 19001-2016的统计技术指南
- 2025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JGJ46-2024)解读课件
- 中药泡洗技术课件
- 工业互联网平台微服务架构性能测试报告:2025年容器化技术应用
- T/CEPPEA 5021-2023城市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设计规范
- 现浇楼板安全协议书
- 创新型的数字政府在医疗领域的实践
- 普洱茶知识课件
- 拌料班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